-
{{ listItem.name }}快速筛选药品,用摩熵药筛
微信扫一扫-立即使用
核医学系列报告(二):国内核药迎来商业化兑现期,RDC具备比肩ADC的潜力
下载次数:
2395 次
发布机构:
平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发布日期:
2025-04-16
页数:
24页
行业观点
海外核药商业化持续兑现,诊断核药放量超预期。2024年,Pluvicto实现收入13.92亿美元(+42%),成为核药领域首个重磅炸弹药物;Lutathera收入7.24亿美元(+20%),继2023年后继续保持快速增长。两块核药合计为诺华带来21.16亿美元收入,核药商业化价值持续兑现。诺华预计2025H1Pluvicto用于紫衫烷类药物治疗前mCRPC适应症获FDA批准,2025H2Pluvicto治疗mHSPC向FDA递交NDA。根据诺华在2025JPM大会上给出的预测,Pluvicto销售峰值预计超过50亿美元。2024年5月,Lutathera获批用于治疗12岁以上GEP-NET儿童患者,进一步丰富目标患者群体,这也是2024年Lutathera持续放量的原因之一。2024年Plarify和Illuccix合计销售金额达到16亿美金,同比增长33%。诊断核药放量速度超出市场预期。2024年11月1日,CMS最终决定在每日花费超过630美元时给与诊断核药单独报销,而此前是以打包报销为主。支付政策变化有利于进一步加快诊断核药放量。
国内核药即将迎来商业化拐点,AD治疗和核医学诊断形成共振。2020年以来国内共获批5种新核药,其中远大医药钇90微球收入规模最大,2024年收入近5亿港元,同比增速超过140%。先通医药、安迪科、原子高科的三款产品即将于2025年开始商业化推广。诺华围绕PSMA靶点的前列腺癌治疗和诊断药盒两款产品上市申请均于2024年11月被CDE受理,且都被纳入优先审评,医药魔方预计2025年Q2有望双双获批。这两款重磅产品的获批,有望进一步点燃国内核医学行业热度。AD诊断核药有望随着治疗药一同放量。2025年2月,先通医药Aβ-PET显像剂氟[18F]贝他苯完成京津冀等地区医院首批商业化供货,预计3月份实现粤港澳大湾区同步供应。而根据医药魔方预测,礼来的Aβ诊断药有望25Q2获批。
RDC与ADC有诸多相似之处,有望复制其成功路径。1)结构和机理类似:ADC由靶向配体、连接子、细胞毒性载荷三部分构成,而RDC结构为靶向配体、连接臂及螯合剂(作用与连接子类似)、放射性核素三部分构成。从机理上看,ADC是一种体内精准化疗手段,而RDC是体内精准放疗手段。2)概念验证节奏类似:都是经过多年积累后才迎来技术平台的概念验证。ADC自以Enhertu为代表的第三代ADC商业化成功后得到市场热捧,而RDC则是Pluvicto商业化成功后引来MNC的争相布局。从市场规模来看,2024年新型核药合计市值约40-50亿美元,约相当于ADC2021年左右水平。3)适应症布局和迭代升级路径类似:都是从末线适应症做起,通过迭代和联用向前线推进。从MNC布局来看核药有以下几个明显趋势:核素升级、新靶点验证以及诊疗一体化。而与ADC相比,RDC具有“所见即所治”的诊疗一体化优势,以及物理杀伤带来的不易耐药等优势。
看好国内商业化进度领先,以及在α核素和新靶点布局靠前的企业。海外核药商业化持续兑现,国内即将迎来商业化拐点,AD治疗与核医学检测有望形成共振。根据MNC核药布局趋势,建议关注国内在新核素和新靶点方面布局领先的企业,比如东诚药业、远大医药、中国同辐、恒瑞医药、云南白药、科伦博泰生物-B等。
风险提示:1)研发进度不及预期或失败;2)核心产品放量不及预期;3)国内医保支付政策落地不及预期。
本报告的核心观点是:全球核医学市场,特别是治疗性核药(RDC)市场,正迎来快速发展期,其商业价值持续兑现。国内核药市场即将迎来商业化拐点,AD治疗和核医学诊断有望形成共振,具备巨大发展潜力。报告建议关注在α核素和新靶点布局领先的国内企业。
海外核药市场,特别是诺华的Pluvicto和Lutathera两款重磅药物,销售额持续高速增长,展现了核药巨大的商业价值。诊断性核药市场也超出预期放量,并受益于CMS支付政策改革。
国内已获批多个核药品种,并有多款产品即将商业化,诺华PSMA靶点产品有望在2025年Q2获批,这将进一步推动国内核药市场发展。AD诊断核药也将在AD治疗药物放量的大背景下快速增长。
诺华的Pluvicto和Lutathera两款核药在2024年实现超过20亿美元的收入,Pluvicto更是成为核药领域首个重磅炸弹药物。两款药物的适应症持续拓展,未来销售峰值预计超过50亿美元。诊断核药Plarify和Illuccix的销售额也快速增长,并受益于CMS支付政策改革,预计2025年美国PSMA诊断核药市场规模将超过25亿美元。
国内核药市场已进入收获期,远大医药钇90微球收入规模最大,2024年达到近5亿港元,同比增长超过140%。先通医药、安迪科、原子高科等企业的产品即将商业化。诺华的两款PSMA靶点产品有望在2025年Q2获批,这将进一步点燃国内核医学行业热度。AD诊断核药也将随着AD治疗药物的放量而快速增长。
RDC(放射性药物偶联物)与ADC(抗体药物偶联物)在结构、机理、概念验证节奏和适应症布局方面具有诸多相似之处,RDC有望复制ADC的成功路径。RDC具有“所见即所治”的诊疗一体化优势,以及物理杀伤带来的不易耐药等优势。
大型制药公司(MNC)正在积极布局核药赛道,主要趋势包括:α核素升级(如225Ac、212Pb)、新靶点验证(如FAP、GPRP)和诊疗一体化产品布局。
目前治疗性核药的主要靶点为SSTR和PSMA,FAP等新靶点也备受关注。核素方面,177Lu应用广泛,225Ac和212Pb等α核素研发热度较高。配体方面,小分子和多肽为主,抗体类载体也逐渐发展。肿瘤类型方面,前列腺癌和神经内分泌瘤仍是研究热点,但CNS肿瘤、血液肿瘤等新适应症也正在探索。
α核素药物具有辐射剂量局部沉积、穿透距离短、治疗效能高等优势,225Ac和212Pb是目前临床上最有希望的α核素。225Ac的临床进展最快,已有多款产品进入临床3期。212Pb能量沉积效率高,可能更安全,但目前进展最快的产品处于临床2期。
FAP靶点是核药研发的新热点,诺华和礼来等公司在该领域布局领先。东诚药业的177Lu-LNC1004在FAP靶点研发方面全球进度领先,有望在2025年数据读出。
截至2025年3月,国内有多个核药品种处于NDA阶段或临床阶段,研发靶点主要集中在PSMA、FAP、SSTR等。原子高科、先通医药、蓝纳成等企业在研项目数量位列前三。
东诚药业的诊断核药产品陆续获批或即将获批,治疗核药研发进展顺利,FAP靶点全球进度领先,核药房网络价值逐步体现。
远大医药的钇90微球销售快速增长,支付端有望改善。公司有多款RDC产品进入临床3期,自主研发管线也即将亮相。
建议关注在α核素和新靶点方面布局领先的国内企业,例如东诚药业、远大医药、中国同辐、恒瑞医药、云南白药、科伦博泰生物-B等。
核药研发存在研发进度不及预期或失败、核心产品放量不及预期、国内医保支付政策落地不及预期等风险。
本报告分析了全球和国内核药市场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特别是RDC市场的发展潜力。报告指出,海外核药市场商业化加速,国内市场即将迎来拐点,AD治疗和核医学诊断有望形成共振。报告建议投资者关注在α核素和新靶点布局领先的国内企业,同时需注意核药研发的高风险性。 报告详细分析了多个关键企业及其在研管线,为投资者提供了较为全面的市场分析和投资建议。
GLP-1药物未来方向标:减脂增肌、口服剂型、超长效制剂赛道掘金
医疗设备招投标数据跟踪:设备更新不断深化,县域医共体持续发力
医疗设备招投标数据跟踪:招投标持续恢复,国产替代趋势显著
生物医药行业:国产新药闪耀ASCO 2025,关注相关企业投资机遇
摩熵咨询是摩熵数科旗下生物医药专业咨询服务品牌,由深耕医药领域多年的专业人士组成,核心成员均来自国际顶级咨询机构和行业标杆企业,涵盖立项、市场、战略、投资等从业背景,依托摩熵数科丰富的外部专家资源及全面的医药全产业链数据库,为客户提供专业咨询服务和定制化解决方案
对不起!您还未登录!请登陆后查看!
您今日剩余【10】次下载额度,确定继续吗?
请填写你的需求,我们将尽快与您取得联系
{{nameTip}}
{{companyTip}}
{{telTip}}
{{sms_codeTip}}
{{emailTip}}
{{descriptionTip}}
*请放心填写您的个人信息,该信息仅用于“摩熵咨询报告”的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