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医药研发创新与营销创新峰会
化学制品行业深度研究:OLED-人机交互首选材料,向中大尺寸渗透

化学制品行业深度研究:OLED-人机交互首选材料,向中大尺寸渗透

研报

化学制品行业深度研究:OLED-人机交互首选材料,向中大尺寸渗透

  显示技术的发展是一部人机交互发展史,OLED是目前触控交互中最优方案显示技术的发展史是人类追求更好交互体验的发展史:显像管(CRT)的发明让人们“看得见”;在追求更高清晰度和更小体积的路上,等离子(PDP)让人们看得“更舒适”;在等离子和液晶(LCD)的竞争中,液晶凭借其小尺寸化使得互动“更便携”;OLED在解决人机交互“摸得着”的问题上,凭借其极高的反馈速度、更加轻薄和可弯曲的特点,在触控屏领域大放光彩。人机交互模式的变化是屏幕材料变化的关键,在更加主动互动的交互场景中,OLED作为性价比较高的材料是目前触控式交互中最优方案。   OLED在触控交互模式中“长板”明显,但其高昂的价格,材料寿命短带来的残影问题,以及发光效率低、高温性能差等“短板”是在中大型尺寸中推广的主要障碍。但随着材料技术的发展,新一代材料体系的导入,氘代等材料体系内部更迭,叠层面板技术的使用,以及高世代线投资后中大尺寸的降本能够有效解决OLED“短板”问题,从而在中大型尺寸中得以应用。   OLED渗透有由小至大,手机下沉式渗透的同时,中型尺寸打开空间   消费电子产品简单按照尺寸划分,可分为手表和XR为代表的超小尺寸、手机为代表的小型尺寸,PC、平板和车载屏为代表的中型尺寸,以及电视机为代表的大型尺寸,小/中/大尺寸出货面积比例约为1:2:7。OLED凭借其触控交互形式的独特优势在小尺寸大放异彩,手机端渗透率达到50%,并随着面板成本的下降仍在下沉渗透;   而中大型尺寸应用中,OLED尚存在价格、发光效率等短板,各个应用领域渗透均不足3%,但中型尺寸中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和车载屏在过去2年时间出现了应用厂商主导的技术更迭,OLED中型尺寸渗透刚开始。三星、京东方等中韩头部面板厂商也进入新一轮高世代线产线投资,配合下游消费电子厂商开启了OLED中大尺寸的渗透。   OLED材料将受益于中大尺寸扩张,并在快速迭代中完成国产化进程   OLED材料可分为中间体和升华前材料、终端材料互为上下游的两个环节:终端材料市场空间超过100亿人民币,但由于其迭代周期短,海外企业专利壁垒高,研发强度高等特点,一直以来被海外材料企业所占据,国产化率不足10%;而中间体及升华前材料则类似于医药CDMO环节,需要高效的有机化学合成能力积累,这一环节则被中国企业所占据。   迎着中大尺寸中OLED渗透率未来有望快速提升的行业增长趋势,以莱特光电、奥来德等为首的国产材料企业也迎来进入国产面板企业的机遇,享受行业β的同时也有材料国产化的α;而供应全球的OLED升华前材料企业则会充分享受OLED中大型尺寸渗透的β,迎来新一轮成长周期。   风险提示:产品或技术迭代的风险;显示面板领域技术迭代风险;贸易摩擦等导致的设备、原料依赖进口的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核心技术泄密及核心技术人员流失风险。
报告标签:
  • 化学制品
报告专题:
  • 下载次数:

    145

  • 发布机构:

    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 发布日期:

    2024-02-19

  • 页数:

    72页

下载全文
定制咨询
报告内容
AI精读报告
报告摘要

  显示技术的发展是一部人机交互发展史,OLED是目前触控交互中最优方案显示技术的发展史是人类追求更好交互体验的发展史:显像管(CRT)的发明让人们“看得见”;在追求更高清晰度和更小体积的路上,等离子(PDP)让人们看得“更舒适”;在等离子和液晶(LCD)的竞争中,液晶凭借其小尺寸化使得互动“更便携”;OLED在解决人机交互“摸得着”的问题上,凭借其极高的反馈速度、更加轻薄和可弯曲的特点,在触控屏领域大放光彩。人机交互模式的变化是屏幕材料变化的关键,在更加主动互动的交互场景中,OLED作为性价比较高的材料是目前触控式交互中最优方案。

  OLED在触控交互模式中“长板”明显,但其高昂的价格,材料寿命短带来的残影问题,以及发光效率低、高温性能差等“短板”是在中大型尺寸中推广的主要障碍。但随着材料技术的发展,新一代材料体系的导入,氘代等材料体系内部更迭,叠层面板技术的使用,以及高世代线投资后中大尺寸的降本能够有效解决OLED“短板”问题,从而在中大型尺寸中得以应用。

  OLED渗透有由小至大,手机下沉式渗透的同时,中型尺寸打开空间

  消费电子产品简单按照尺寸划分,可分为手表和XR为代表的超小尺寸、手机为代表的小型尺寸,PC、平板和车载屏为代表的中型尺寸,以及电视机为代表的大型尺寸,小/中/大尺寸出货面积比例约为1:2:7。OLED凭借其触控交互形式的独特优势在小尺寸大放异彩,手机端渗透率达到50%,并随着面板成本的下降仍在下沉渗透;

  而中大型尺寸应用中,OLED尚存在价格、发光效率等短板,各个应用领域渗透均不足3%,但中型尺寸中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和车载屏在过去2年时间出现了应用厂商主导的技术更迭,OLED中型尺寸渗透刚开始。三星、京东方等中韩头部面板厂商也进入新一轮高世代线产线投资,配合下游消费电子厂商开启了OLED中大尺寸的渗透。

  OLED材料将受益于中大尺寸扩张,并在快速迭代中完成国产化进程

  OLED材料可分为中间体和升华前材料、终端材料互为上下游的两个环节:终端材料市场空间超过100亿人民币,但由于其迭代周期短,海外企业专利壁垒高,研发强度高等特点,一直以来被海外材料企业所占据,国产化率不足10%;而中间体及升华前材料则类似于医药CDMO环节,需要高效的有机化学合成能力积累,这一环节则被中国企业所占据。

  迎着中大尺寸中OLED渗透率未来有望快速提升的行业增长趋势,以莱特光电、奥来德等为首的国产材料企业也迎来进入国产面板企业的机遇,享受行业β的同时也有材料国产化的α;而供应全球的OLED升华前材料企业则会充分享受OLED中大型尺寸渗透的β,迎来新一轮成长周期。

  风险提示:产品或技术迭代的风险;显示面板领域技术迭代风险;贸易摩擦等导致的设备、原料依赖进口的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核心技术泄密及核心技术人员流失风险。

中心思想

本报告的核心观点是:OLED显示技术凭借其在触控交互方面的优势,正在从小尺寸向中大尺寸渗透,并有望成为未来显示技术的主流。然而,OLED目前仍存在价格高、寿命短、发光效率低等“短板”,需要通过材料技术迭代、高世代线投资以及叠层技术等方式来解决。国产OLED材料企业面临着机遇与挑战,有望在行业快速发展中实现国产化突破,并分享行业增长红利。

OLED显示技术:触控交互的优选方案

OLED显示技术在触控交互方面具有显著优势,包括快速响应速度、轻薄设计以及柔性显示等特点,使其成为手机等小尺寸设备的首选。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成本的下降,OLED正在向中大尺寸领域渗透,并在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和车载显示屏等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

国产OLED材料企业:机遇与挑战并存

虽然OLED终端材料市场主要被海外企业占据,但随着中大尺寸OLED渗透率的提升和国产化进程的加速,国内OLED材料企业迎来了发展机遇。莱特光电、奥来德等企业在发光功能材料和蒸镀设备方面取得了突破,有望受益于行业增长并实现国产化替代。然而,关键材料和设备的依赖进口以及技术迭代的风险仍然是挑战。

主要内容

显示技术发展与人机交互模式演变

本节回顾了从CRT到OLED的显示技术发展历程,并分析了不同显示技术与人机交互模式的演变关系。CRT实现了“看得见”,PDP追求“更舒适”,LCD解决了“可携带”的问题,而OLED则实现了“摸得着”,并凭借其在触控交互方面的优势,成为目前最优的解决方案。人机交互模式也从最初的单一输入向多模态互动发展。

CRT:让人们“看得见”

PDP:让显示“更舒适”

LCD:解决“可携带”的关键问题

OLED:让显示“摸得着”,小尺寸逐步替代LCD

一种显示模式适应一种时代发展趋势

OLED渗透率:从小尺寸到大尺寸的扩张

本节分析了OLED在不同尺寸领域的渗透情况。在小尺寸领域,OLED已占据手机市场主导地位,并逐步下沉至中低端市场。在大尺寸领域,OLED电视的渗透率也在不断提升,但价格仍然是制约其普及的主要因素。中尺寸领域是OLED未来的主要增长点,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和车载显示屏等应用领域正在快速发展。

OLED渗透发展历史

OLED在小尺寸市场渗透发展史

OLED在大尺寸市场渗透发展史

OLED各尺寸渗透情况

小尺寸手机端下沉至千元机,渗透率接近50%

大尺寸近年来快速渗透至3%,高端电视渗透率提升为主,成本原因下沉较难

中型尺寸存在较大发展空间,厂商开启应用渗透时代

Pad和笔记本等IT系列产品开启OLED技术渗透

平板电脑:头部企业更迭开启平板电脑OLED元年
笔记本电脑:从“看”到“触”
车载:大尺寸+可触控

未来还有哪些领域

XR带来硅基OLED无限可能

可折叠增大屏幕面积

OLED技术其他应用领域

OLED显示技术的短板及解决方案

本节分析了OLED显示技术目前存在的短板,包括面板价格高、材料寿命短、发光效率低以及高温性能差等问题。并探讨了通过材料迭代、高世代线投资以及叠层技术等方式来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

面板价格:小尺寸达到渗透奇点,中大尺寸厂商布局较少

面板价格比较中,OLED小尺寸快速下行,大尺寸仍不具备优势

高世代线投资是降低大尺寸面板价格的关键之一

关键材料和设备卡脖子

材料迭代补齐短板

材料的迭代是为了满足终端厂商新的需求,显示屏幕品质更新呈高速增长

OLED短板-材料寿命及残影、发光效率、高温环境等问题

叠层技术增加材料用量,解决寿命和发光效率问题

氘代、TADF等新的材料体系迭代

为解决短板未来发展趋势-高世代线投资+材料体系快速迭代+叠层技术

OLED材料市场分析

本节详细分析了OLED材料的种类、市场空间以及上下游关系。OLED材料可分为中间体、升华前材料和终端材料三个环节,终端材料市场空间巨大,但主要被海外企业占据。国产化率较低,但未来有望加速。

OLED材料种类、市场空间、上下游关系

OLED材料由六层14种材料构成

OLED终端材料根据上下游关系分为原料-中间体-升华前-终端材料四个环节

OLED终端材料迭代率高,经历了荧光-磷光-TADF不同材料体系迭代

OLED材料随着下游应用显示面板迭呈现出快速迭代周期,迭代周期一般为2-3年

OLED材料竞争壁垒

OLED终端材料-高强度研发投入,搭起专利墙

OLED升华前材料及中间体-化学合成技术积累

OLED材料市场空间

百亿人民币市场的OLED终端材料,占面板厂商成本约为11%

OLED升华前材料预计约占终端材料30%成本

材料体系仍以海外占主导,未来国产化进程有望加速

OLED终端材料仍以外资体系主导

对比LCD材料国产化,OLED材料国产化未来有望加速

OLED与消费电子周期

本节分析了OLED行业与消费电子周期之间的关系。智能手机市场趋于饱和,换机周期延长,而中大尺寸设备市场则呈现波动性增长。面板企业盈利能力受下游市场需求影响较大。未来,消费电子产品创新有望推动OLED行业进入新的增长周期。

智能手机消费自2017年以来呈现下行态势

中大尺寸设备周期

面板企业盈利情况

消费电子产品创新周期

主要OLED材料企业分析

本节对莱特光电、奥来德、万润股份和瑞联新材等国内主要OLED材料企业进行了分析,比较了其发展模式、发展重点以及未来发展前景。

莱特光电-实现OLED材料国产突破的重要供应商

OLED发光功能材料国产化龙头,受益于行业发展快速成长

京东方唯一国内OLED发光功能材料供应商,受益于头部企业的快速发展

多种材料在研,有望凭借客户优势和研发优势实现国产化突破

奥来德-从设备到材料,全方位布局OLED产业

OLED蒸发源设备和有机发光材料双主业持续增长

受益于未来OLED面板厂商高世代线和硅基OLED落地,设备板块有望接力成长

发光材料国产化进程加速,封装材料有望实现国产突破

依托蒸镀设备优势,布局钙钛矿和硅基OLED设备

万润股份-新材料CXO公司,OLED升华前材料龙头

稳健增长的化学平台公司,OLED板块子公司保持快速增长态势

化学合成的CXO公司,技术实力雄厚,多领域均为龙头

OLED升华前材料全球龙头,国内外客户全覆盖,充分受益于OLED行业发展

前瞻性布局多项产品,光刻胶、PI等新材料领域有望逐个突破

瑞联新材-显示材料、医药多点开花的小分子合成平台型公司

收入利润高速增长,OLED业务占比持续提升

OLED升华前材料龙头,转债加速产业布局

LCD受益于国产化进程加速,医药绑定海外巨头

公司进一步拓宽布局领域,有望形成新的增长点

总结

本报告对OLED显示技术及其材料市场进行了深入分析。OLED技术凭借其在触控交互方面的优势,正在从小尺寸向中大尺寸渗透,未来发展潜力巨大。然而,OLED技术也面临着价格、寿命、效率等挑战,需要持续的技术创新和产业链协同发展。国产OLED材料企业面临机遇与挑战,需要加强研发投入,提升技术水平,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分享行业发展红利。 报告中对几家主要OLED材料企业的分析,也为投资者提供了参考。 未来,OLED技术在XR、可折叠设备以及其他新兴领域的应用值得关注。

报告正文
摩熵医药企业版
9大数据库,200+子数据库,一站查询药品研发、临床、上市、销售、投资、政策等数据了解更多
我要试用
1 / 72
试读已结束,如需全文阅读可点击
下载全文
如果您有其他需求,请点击
定制服务咨询
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最新报告
关于摩熵咨询

摩熵咨询是摩熵数科旗下生物医药专业咨询服务品牌,由深耕医药领域多年的专业人士组成,核心成员均来自国际顶级咨询机构和行业标杆企业,涵盖立项、市场、战略、投资等从业背景,依托摩熵数科丰富的外部专家资源及全面的医药全产业链数据库,为客户提供专业咨询服务和定制化解决方案

1W+
医药行业研究报告
200+
真实项目案例
1300+
业内高端专家资源
市场洞察与营销赋能
市场洞察与营销赋能
分析市场现状,洞察行业趋势,依托数据分析和深度研究,辅助商业决策。
立项评估及管线规划
立项评估及管线规划
提供疾病领域品种调研、专家访谈、品种立项、项目交易整套服务。
产业规划及研究服务
产业规划及研究服务
以数据为基础,为组织、园区、企业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和趋势线索。
多渠道数据分析及定制服务
多渠道数据分析及定制服务
帮助客户深入了解目标领域和市场情况,发现潜在机会,优化企业决策。
投资决策与交易估值
投资决策与交易估值
依托全球医药全产业链数据库与顶级投行级分析模型,为并购、融资、IPO提供全周期决策支持。
立即定制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定制咨询

400-9696-311 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