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listItem.name }}快速筛选药品,用摩熵药筛微信扫一扫-立即使用
化工行业点评报告:新能源发电并网+政策驱动、新型储能迎发展机遇
下载次数:
1835 次
发布机构:
东亚前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发布日期:
2022-09-28
页数:
3页
行业点评
“双碳”背景下,新能源发电兴起带动新型储能产业发展。能源消费是我国二氧化碳的主要排放源,其中电力行业二氧化碳排放占比较大,推动电力行业能源结构低碳化转型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举措。近年来,我国新能源发电新增装机规模持续提升,根据国家能源局数据,2021年我国光伏发电和风电发电新增装机规模合计达101GW,2022年1-8月合计达59.1GW。由于新能源发电依赖于自然资源,因此其一般存在间歇性、波动性的问题,进而导致其与实际用电需求出现错配。储能具有存储释放电能、调峰调频的作用,可平滑不稳定的新能源发电和提高电力系统的灵活性,因此配置储能是解决新能源发电供需错配以及波动性问题的关键。新能源发电并网带动新型储能产业发展。根据高工锂电数据,2022年上半年我国新型储能新增装机量达12.7GW,相较于2021年全年的3.4GW增长2.7倍。
新型储能是指抽水储能以外的储能技术。相较于传统储能技术,新型储能具有配置灵活、响应快、建设周期短等特点,可在新能源发电中发挥调峰、调频、爬坡等作用,有利于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在新能源发电带动下,国内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占比逐渐提升,根据中国储能网数据,2021年我国抽水储能累计装机规模占比首次低于90%,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占比为12.2%。
目前新型储能以电化学储能为主。新型储能主要包括锂电池储能、铅蓄电池储能、压缩空气储能等,其中锂电池储能、铅蓄电池储能均属于电化学储能。根据CNESA数据,2021年我国锂电池储能、铅蓄电池储能装机规模占新型储能装机规模的比例分别为89.7%、5.9%,合计达95.6%。锂电池储能具有环境适应性强、可小型分散配置、充电速度快、放电功率高、系统效率高等优点,成为目前主流新型储能。
国家出台系列政策助力新型储能发展。“十四五”时期以来,国家相继出台多个政策推动新型储能发展,助力其由商业化初期阶段转入规模化发展阶段。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于2021年7月发布《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十四五”时期加快发展新型储能,到2025年新型储能的装机规模达30GW以上;并于2022年3月发布《“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指出到2025年使新型储能具备大规模商业化应用条件,并到2030年实现新型储能全面市场化发展。国家能源局和科学技术部于2022年4月发布《“十四五”能源领域科技创新规划》,指出引领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推动新能源发电占比逐步提高。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等九部门于2022年6月发布《“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指出明确新型储能独立市场主体地位,创新储能发展商业模式,明确其价格形成机制。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于2022年8月发布《关于鼓励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自建或购买调峰能力增加并网规模的通知》,指出鼓励发电企业通过自建或购买调峰储能能力的方式增加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
综合来看,目前新型储能处于商业化发展初期。在新能源发电并网以及国家政策大力支持下,新型储能产业前景广阔。
投资建议
新能源发电并网带动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大幅提升,叠加国家出台系列政策助推新型储能实现大规模商业化应用。新型储能有望迎来发展机遇,相关企业或将受益,如宁德时代、比亚迪、拓邦股份等。
风险提示
原材料价格异常波动、市场竞争加剧、政策落地不及预期。
本报告的核心观点是:在“双碳”目标和国家政策大力支持下,新能源发电的快速发展导致电力系统供需错配问题日益突出,新型储能产业因此迎来重大发展机遇。 报告分析了新型储能市场规模的快速增长,并预测其未来发展前景广阔,同时推荐了部分受益企业。
新能源发电的间歇性和波动性是制约其大规模应用的关键因素。新型储能技术,特别是锂电池储能,能够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平滑新能源发电的波动,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灵活性,从而促进新能源的进一步发展。两者呈现出强烈的协同发展关系。
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明确支持新型储能产业发展,目标是推动其从商业化初期阶段进入规模化发展阶段,并最终实现全面市场化。这些政策为新型储能产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和发展动力。
报告指出,2022年上半年我国新型储能新增装机量达12.7GW,同比增长2.7倍,远超2021年全年3.4GW的装机量。这表明新型储能市场正处于快速增长阶段。2021年,我国抽水储能累计装机规模占比首次低于90%,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占比达到12.2%,显示新型储能市场份额持续提升。 电化学储能,特别是锂电池储能,占据新型储能市场的主导地位。根据CNESA数据,2021年我国锂电池储能和铅蓄电池储能装机规模分别占新型储能装机规模的89.7%和5.9%,合计占比达95.6%。
报告介绍了新型储能技术,包括锂电池储能、铅蓄电池储能、压缩空气储能等,并重点强调了锂电池储能技术在环境适应性、配置灵活性、充电速度、放电功率和系统效率等方面的优势,使其成为目前主流新型储能技术。新型储能技术能够在调峰、调频、爬坡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有利于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报告详细列举了“十四五”时期以来国家出台的多个政策文件,例如《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十四五”能源领域科技创新规划》以及《“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等。这些政策文件都明确提出要加快新型储能发展,并设定了明确的目标和时间表,例如到2025年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达30GW以上,到2030年实现新型储能全面市场化发展。 此外,国家还鼓励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自建或购买调峰能力,进一步推动了新型储能的应用。
报告基于新能源发电并网带动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大幅提升,以及国家政策大力支持的背景,给予新型储能产业“推荐”评级。报告推荐了部分可能受益于新型储能产业发展的企业,例如宁德时代、比亚迪、拓邦股份等。同时,报告也指出了潜在的风险因素,例如原材料价格波动、市场竞争加剧以及政策落地不及预期等。
本报告分析了“双碳”目标下新能源发电快速发展对新型储能产业带来的机遇。 数据显示,新型储能市场规模快速增长,锂电池储能技术占据主导地位。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进一步推动了新型储能产业的发展。 报告预测新型储能产业前景广阔,并推荐了部分受益企业,但同时也提醒投资者关注潜在的风险因素。 总而言之,新型储能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未来发展潜力巨大,值得持续关注。
医药生物行业上市公司2022年年报及2023年一季报总结
化工行业22年及23年一季度业绩综述:行业整体估值处于低位,轮胎及烧碱行业业绩可期
光伏胶膜2022年年报及2023Q1业绩综述:需求保持高增,盈利有望修复
2022年年报&2023年一季报点评:投入期业绩有所扰动,关注长期经营效率提升
摩熵咨询是摩熵数科旗下生物医药专业咨询服务品牌,由深耕医药领域多年的专业人士组成,核心成员均来自国际顶级咨询机构和行业标杆企业,涵盖立项、市场、战略、投资等从业背景,依托摩熵数科丰富的外部专家资源及全面的医药全产业链数据库,为客户提供专业咨询服务和定制化解决方案
对不起!您还未登录!请登陆后查看!
您今日剩余【10】次下载额度,确定继续吗?
请填写你的需求,我们将尽快与您取得联系
{{nameTip}}
{{companyTip}}
{{telTip}}
{{sms_codeTip}}
{{emailTip}}
{{descriptionTip}}
*请放心填写您的个人信息,该信息仅用于“摩熵咨询报告”的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