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医药之创新药篇2023跟踪:行业调整仍在继续,投资悲观情绪修复

生物医药之创新药篇2023跟踪:行业调整仍在继续,投资悲观情绪修复

券商报告

生物医药之创新药篇2023跟踪:行业调整仍在继续,投资悲观情绪修复

  研发端:行业处于调整期,研发投入增速趋缓。政策引导下,国产创新药IND和上市数量均比2021年有所降低,但总体仍处于高位,创新发展趋势不改。研发投入方面,无论是头部仿创转型企业还是Biotech企业仍保持较高的研发投入,但由于研发投入占销售额占比较高或者现金流压力,研发投入增速趋缓。   交易端:ADC技术大热,仿创转型企业出现频次增加但交易不确定性也逐渐凸显。虽然2022年创新药行业进入调整周期,但license out交易仍维持较高热度,其中早期产品的占比增加。从出让方类型来看,仿创企业随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研发成果逐步受到海外药企认可。而技术方面,ADC药物市场前景火热,国内ADC药物已经成为海外MNC重点关注对象,逐步进入红海竞争。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国内药企交易规模和频次增加,交易的不确定性也开始显现,首付款对于药企(尤其是现金流紧张的Biotech企业)重要性凸显。   销售端:营收逐步增长,但销售增速远不及预期,美国出海日益艰难,新兴市场或将成为出海目的地。国产创新药销售额稳步增长,但受制于医保降价&内卷等多重因素,销售增速不及预期,尤其是以PD-1/PD-L1为代表的核心产品。未来国产创新药的销售峰值仍需降低预期。企业端而言,先声、豪森等企业创新收入占比超50%,基本完成仿创转型。而Biotech企业则由于产品临床效果和企业销售能力差异逐步分化,但Biotech企业盈利短期内仍较为困难。出海方面,FDA对于创新药的高要求使得BIC或者FIC才能有核心竞争力,而中美关系则使得出海美国日益艰难,企业开始逐步探索新兴市场国家的机遇。   支付端:医保降价政策趋于缓和,创新药探索支付新模式。医保谈判降价幅度趋缓,医保在可及范围内逐步支持国产优质品种。但在医保降价压力和创新产品推广及企业盈利的需求下,也有企业主动尝试短期不进医保,探索商业保险的高端医疗支付选择。   投资端:悲观情绪修复,2023谨慎乐观。2022年医药二级市场经历投资寒冬,股价跌幅较大。IPO方面,港股融资遇冷,企业纷纷回A上市,但情绪较弱,估值倒挂明显。2022年9月底开始,投资者对于医保集采政策的预期改善,叠加疫情防控放松和龙头企业产品的临床结果超预期等多重因素刺激,创新药行业市场情绪逐渐修复。二级情绪修复和防控放开后,一级市场投资活动逐渐增强,但由于基本面问题仍然较为谨慎。展望来看,美联储加息尾声,有望带动全球医药投资热情回归,从而推动国内一二级市场投资热情。   银行业务:(本段有删节,招商银行各部如需报告原文,请以文末联系方式联系招商银行研究院)。   风险提示:融资环境差&固定资产拖累,企业现金流紧张;创新药研发进度不及预期;创新药销售情况不及预期;创新药出海不及预期。
报告标签:
  • 化学制药
报告专题:
  • 下载次数:

    2953

  • 发布机构:

    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 发布日期:

    2023-07-03

  • 页数:

    22页

下载全文
定制咨询
报告内容
报告摘要

  研发端:行业处于调整期,研发投入增速趋缓。政策引导下,国产创新药IND和上市数量均比2021年有所降低,但总体仍处于高位,创新发展趋势不改。研发投入方面,无论是头部仿创转型企业还是Biotech企业仍保持较高的研发投入,但由于研发投入占销售额占比较高或者现金流压力,研发投入增速趋缓。

  交易端:ADC技术大热,仿创转型企业出现频次增加但交易不确定性也逐渐凸显。虽然2022年创新药行业进入调整周期,但license out交易仍维持较高热度,其中早期产品的占比增加。从出让方类型来看,仿创企业随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研发成果逐步受到海外药企认可。而技术方面,ADC药物市场前景火热,国内ADC药物已经成为海外MNC重点关注对象,逐步进入红海竞争。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国内药企交易规模和频次增加,交易的不确定性也开始显现,首付款对于药企(尤其是现金流紧张的Biotech企业)重要性凸显。

  销售端:营收逐步增长,但销售增速远不及预期,美国出海日益艰难,新兴市场或将成为出海目的地。国产创新药销售额稳步增长,但受制于医保降价&内卷等多重因素,销售增速不及预期,尤其是以PD-1/PD-L1为代表的核心产品。未来国产创新药的销售峰值仍需降低预期。企业端而言,先声、豪森等企业创新收入占比超50%,基本完成仿创转型。而Biotech企业则由于产品临床效果和企业销售能力差异逐步分化,但Biotech企业盈利短期内仍较为困难。出海方面,FDA对于创新药的高要求使得BIC或者FIC才能有核心竞争力,而中美关系则使得出海美国日益艰难,企业开始逐步探索新兴市场国家的机遇。

  支付端:医保降价政策趋于缓和,创新药探索支付新模式。医保谈判降价幅度趋缓,医保在可及范围内逐步支持国产优质品种。但在医保降价压力和创新产品推广及企业盈利的需求下,也有企业主动尝试短期不进医保,探索商业保险的高端医疗支付选择。

  投资端:悲观情绪修复,2023谨慎乐观。2022年医药二级市场经历投资寒冬,股价跌幅较大。IPO方面,港股融资遇冷,企业纷纷回A上市,但情绪较弱,估值倒挂明显。2022年9月底开始,投资者对于医保集采政策的预期改善,叠加疫情防控放松和龙头企业产品的临床结果超预期等多重因素刺激,创新药行业市场情绪逐渐修复。二级情绪修复和防控放开后,一级市场投资活动逐渐增强,但由于基本面问题仍然较为谨慎。展望来看,美联储加息尾声,有望带动全球医药投资热情回归,从而推动国内一二级市场投资热情。

  银行业务:(本段有删节,招商银行各部如需报告原文,请以文末联系方式联系招商银行研究院)。

  风险提示:融资环境差&固定资产拖累,企业现金流紧张;创新药研发进度不及预期;创新药销售情况不及预期;创新药出海不及预期。

报告正文
摩熵医药企业版
9大数据库,200+子数据库,一站查询药品研发、临床、上市、销售、投资、政策等数据了解更多
我要试用
1 / 22
试读已结束,如需全文阅读可点击
下载全文
如果您有其他需求,请点击
定制服务咨询
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最新报告
关于摩熵咨询

摩熵咨询是摩熵数科旗下生物医药专业咨询服务品牌,由深耕医药领域多年的专业人士组成,核心成员均来自国际顶级咨询机构和行业标杆企业,涵盖立项、市场、战略、投资等从业背景,依托摩熵数科丰富的外部专家资源及全面的医药全产业链数据库,为客户提供专业咨询服务和定制化解决方案

1W+
医药行业研究报告
200+
真实项目案例
1300+
业内高端专家资源
市场洞察与营销赋能
市场洞察与营销赋能
分析市场现状,洞察行业趋势,依托数据分析和深度研究,辅助商业决策。
立项评估及管线规划
立项评估及管线规划
提供疾病领域品种调研、专家访谈、品种立项、项目交易整套服务。
产业规划及研究服务
产业规划及研究服务
以数据为基础,为组织、园区、企业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和趋势线索。
多渠道数据分析及定制服务
多渠道数据分析及定制服务
帮助客户深入了解目标领域和市场情况,发现潜在机会,优化企业决策。
投资决策与交易估值
投资决策与交易估值
依托全球医药全产业链数据库与顶级投行级分析模型,为并购、融资、IPO提供全周期决策支持。
立即定制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咨询业务联系电话

18980413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