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listItem.name }}快速筛选药品,用摩熵药筛微信扫一扫-立即使用
合成生物学行业专题系列一:建物致知,建物致用,合成生物赋能未来
下载次数:
1923 次
发布机构:
国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发布日期:
2024-01-02
页数:
31页
合成生物学:引领第三次生物技术革命,相比化学合成及传统发酵优势明显。合成生物学侧重创造自然界中尚不存在的人工生命系统,广义上可分为“基于细胞的合成生物学”和“无细胞合成生物学”,前者的核心在于微生物细胞工厂(MCFs)的构建,后者跳脱细胞膜限制,使得系统设计自由度显著提升。合成生物学相比传统化学合成、生物发酵具备明显优势,相对传统化学合成的优势主要表现为产品成本低、反应条件温和、对环境污染较小等;与传统发酵技术相比,基于MCFs理性设计策略的合成生物学技术效率显然更高。以青蒿素生产为例,根据国家发改委数据,使用可控的100立方米工业发酵罐,可以替代5万亩的传统农业种植生产青蒿素,显著降低生产成本。
合成生物技术加速产业化,众多企业纷至沓来。合成生物学应用涵盖医药、化工、能源、食品及农业等众多领域,据麦肯锡预测,预计未来10-20年,合成生物学应用可能对全球每年产生2-4万亿美元的直接经济影响,其中医药与健康领域占比达到35%(约0.5-1.3万亿美元)。产业链角度,合成生物学可分为上、中、下游三个环节,分别对应工具、平台、产品型企业。工具型代表企业包括聚焦基因测序领域的华大智造,基因合成领域的金斯瑞生物科技以及基因编辑领域的百奥赛图;平台型及产品型企业数量众多,选品思路、研发及产业化能力是其核心竞争力,其中,凯赛生物、川宁生物、华东医药、华熙生物及华恒生物等企业的研发平台及产业化布局较为领先,制药企业如金城医药、普利制药等正在加速特色合成生物学品种产业化创造新增长点,众多生物医药企业进军合成生物学赛道,借力合成生物技术降本增效,实现产业升级。
多重利好因素助力行业规模持续扩张,医药领域是最重要应用场景。根据不同分析报告统计数据,全球合成生物学市场规模有望保持20%-30%的年复合增速,在未来几年达到数百亿美元规模,其中,生物医药在各场景中占据首位。国内方面,根据DeepTech数据,2016年中国合成生物学市场规模9亿美元,2021年进一步达到64亿美元。多重利好因素助力下,行业正在渐入高速发展时期。1)工具技术层面:AI技术蓬勃发展,基因测序、基因合成、基因编辑技术快速升级迭代、成本下降趋势下,全球合成生物技术研发有望取得持续突破。2)政策层面:英美首先将合成生物学置于国家战略层面之上,我国“十四五”规划明确将合成生物学列为重点方向。3)学术层面:根据《从入选中国科学十大进展看合成生物学的发展》数据,生物医药在各国的合成生物学研究领域中均占首位,其中,中国生物医药合成生物学相关研究文献发表量全球第二,具体到2019-2021年,各国发表相关论文数基本占2010-2021年的30%左右,中国占比34%,位居第一。4)投融资层面:根据SynbioBeta数据,2021年全球合成生物学初创公司共计筹集218亿美元,融资金额达到顶峰,此后受全球风投低迷影响,行业融资额大幅回调,然而,2021年后风投低迷并不仅仅影响合成生物学赛道,其他领域亦快速下滑。从SynbioBeta的数据分析角度来看,2020-2021年融资的基数极高,是相对异常值,22年相比19年增幅十分显著,合成生物学未来仍然具备较强增长动力。此外,从行业投融资热度来看,医药领域依然是国内外最重要的应用场景。
建议关注标的:合成生物技术的核心竞争力在于相比传统化学合成及生物发酵具备降本增效、绿色环保优势,我们认为对平台型及产品型合成生物学企业而言,研发能力、选品思路及产业化能力是其核心竞争力,建议关注合成生物学领域研发能力突出、选品思路清晰、产业化实力强劲的企业如川宁生物、凯赛生物、华恒生物,以及通过合成生物学技术赋能医药产业的企业如金城医药、普利制药、富祥药业。
风险提示:行业发展不及预期;研发失败的风险;选品壁垒较低导致行业竞争加剧及商业化不及预期的风险。
本报告的核心观点是:合成生物学作为引领第三次生物技术革命的颠覆性技术,在医药、化工、能源、食品及农业等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其相比传统化学合成和发酵技术具有显著优势,市场规模快速增长,预计未来几年将达到数百亿美元。然而,行业发展也面临研发风险、竞争加剧以及商业化不及预期的挑战。报告建议关注研发能力突出、选品思路清晰、产业化实力强劲的合成生物学企业。
合成生物学通过“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种策略,对天然生物系统进行重新设计和改造,创造自然界中不存在的人工生命系统。其核心技术路径包括基于细胞的合成生物学(利用微生物细胞工厂MCFs)和无细胞合成生物学(在体外进行基因转录和蛋白质翻译)。相比传统化学合成,合成生物学具有成本低、反应条件温和、环境污染小的优势;相比传统发酵,其效率更高,理性设计策略显著提升了生产效率。以青蒿素生产为例,合成生物学方法显著降低了生产成本。麦肯锡预测,未来10-20年,合成生物学应用可能对全球产生2-4万亿美元的直接经济影响,其中医药与健康领域占比高达35%。
合成生物学行业快速发展主要受以下因素驱动:
然而,行业发展也面临以下风险:
本报告从合成生物学的技术革命、技术路径、优势、应用领域、行业规模、发展驱动因素、投资建议以及风险提示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分析。
报告首先介绍了合成生物学的概念、研究策略(“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以及其研究内容(元件工程、遗传线路工程、代谢工程、基因组工程)。并对合成生物学的发展历程进行了阶段性划分,指出其已进入高速成长期,被认为是继DNA双螺旋和人类基因组测序后的第三次生物技术革命。
报告详细阐述了合成生物学的两种核心技术路径:“基于细胞的合成生物学”和“无细胞合成生物学”,并对各自的原理、优缺点以及应用场景进行了深入分析。同时,报告以青蒿素生产为例,详细比较了合成生物学、传统化学合成和传统发酵三种方法的优劣,突出了合成生物学在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环保方面的优势。
报告指出合成生物学的应用领域广泛,涵盖医药、化工、能源、食品及农业等多个领域,并对各个领域的市场规模和发展前景进行了预测。同时,报告对合成生物学产业链进行了剖析,将其分为上游(工具型企业)、中游(平台型企业)和下游(产品型企业)三个环节,并对各个环节的代表性企业进行了梳理和分析。
报告对全球和中国合成生物学市场的规模进行了预测,并分析了行业快速增长的驱动因素,包括工具技术的快速发展、政策支持、学术成果以及投融资的活跃。报告还对全球和国内合成生物学领域的投融资情况进行了详细的数据分析,指出医药健康领域依然是投资热点。
报告最后给出了投资建议,推荐关注在研发能力、选品思路和产业化能力方面具有优势的合成生物学企业,并对行业发展可能面临的风险进行了提示。
本报告对合成生物学行业进行了深入的市场分析,指出其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市场前景,同时指出了行业发展中面临的挑战和风险。报告认为,合成生物学技术将深刻改变多个产业领域,并建议投资者关注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把握行业发展机遇。 报告中大量的数据和图表,清晰地展现了合成生物学行业的现状、趋势和未来发展方向,为投资者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新药周观点:百济神州泽布替尼持续放量,市场份额不断提升中
医药产业链数据库之:零售药房经营数据,上市药房市占率持续提升,成长性有望领先行业
新药周观点:礼来替尔泊肽心衰3期研究成功,国内GLP-1减重药蓬勃发展
医药产业链数据库之:创新药投融资,24年以来全球创新药投融资有所复苏,美国市场改善尤为明显
摩熵咨询是摩熵数科旗下生物医药专业咨询服务品牌,由深耕医药领域多年的专业人士组成,核心成员均来自国际顶级咨询机构和行业标杆企业,涵盖立项、市场、战略、投资等从业背景,依托摩熵数科丰富的外部专家资源及全面的医药全产业链数据库,为客户提供专业咨询服务和定制化解决方案
对不起!您还未登录!请登陆后查看!
您今日剩余【10】次下载额度,确定继续吗?
请填写你的需求,我们将尽快与您取得联系
{{nameTip}}
{{companyTip}}
{{telTip}}
{{sms_codeTip}}
{{emailTip}}
{{descriptionTip}}
*请放心填写您的个人信息,该信息仅用于“摩熵咨询报告”的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