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专题研究报告:疫情扰动下增速稳健,政策缓和后有望迎来向上拐点

医疗器械专题研究报告:疫情扰动下增速稳健,政策缓和后有望迎来向上拐点

券商报告

医疗器械专题研究报告:疫情扰动下增速稳健,政策缓和后有望迎来向上拐点

  投资要点   2022Q1-Q3器械板块在疫情扰动下保持近20%快速增长。2022年前三季度国内散发疫情屡有出现,对常规诊疗活动造成一定干扰,同时也带动了相关耗材、诊断产品的持续增长,医疗器械行业整体保持良好的增长趋势。2022年前三季度医疗器械上市公司收入增长17.73%,扣非净利润增长6.69%;利润增速低于收入增速,主要因部分新冠相关试剂、耗材、服务降价所致。从子板块看,2022Q1-Q3扣非增速从高到低排序为体外诊断(+62.47%)、医疗设备(+12.91%)、高值耗材(-10.62%)、低值耗材(-80.52%)。得益于新冠核酸、抗原相关产品服务快速放量,体外诊断持续高增;新基建投入持续加速,医疗设备增速良好;高耗板块因集采降价以及疫情导致手术量下降等原因增速下滑;低值耗材增速有所下降,主要系疫情相关的防护、检验产品量价回落所致。从单季度来看,22Q3医疗器械板块收入增长13.42%,扣非归母净利润增长9.55%,与前三季度基本保持一致。   体外诊断:新冠扰动下常规业务增长稳健,政策缓和后板块有望持续高增。2022Q1-Q3子板块收入增长55.46%(+7.80pp,相较2021年同期变化,下同),扣非利润同比增长62.47%(-0.47pp),延续高增长趋势;期间费用率显著优化,为19.75%(-4.74pp);毛利率因抗疫产品集采降价略有回落,为59.36%(-2.44pp),规模效应下净利率持续提升,为32.26%(+1.15pp)。从单三季度来看,22Q3板块收入同比增速为25.95%,扣非利润增速为28.95%,仍然实现快速增长。体外诊断板块业绩持续高增,主要得益于常规业务在新冠负面干扰下的稳健增长,以及新冠抗原自检试剂盒、核酸检测试剂等疫情受益品种的快速放量,我们预计IVD常规业务有望在疫情常态化后逐步恢复,近期体外诊断集采政策趋于缓和,结合政策趋势、竞争格局、疫情进展等,我们看好4条投资方向:1)IVD创新技术平台,过去3年的抗疫磨练给国产企业带来难得机遇,头部企业凭借系统化的技术平台、高效的研发体系持续开发创新诊断技术产品,在PCR自动化、病理诊断、基因测序等多领域均实现台阶式突破,开始陆续进入业绩兑现期,我们建议重点关注安图生物(+21.10%,2022Q1-Q3扣非增速,下同)、万孚生物(+112.78%)、艾德生物(-25.13%)、九强生物(-12.60%)等。2)第三方医学实验室,头部企业核心实验室基本进入盈利期,常规ICL业务有望加速恢复,新冠疫情催化叠加DRG/GIP、分级诊疗等政策驱动,行业外包率持续提升,建议重点关注金域医学(+46.43%)、迪安诊断(+107.00%);3)体外诊断上游,研发壁垒高,客户粘性大,行业竞争格局清晰,头部企业先发优势明显,产品竞争力强,未来有望在国产替代的趋势下实现加速放量,建议重点关注诺唯赞(+36.26%)、菲鹏生物、百普赛斯(+36.68%)、义翘神州(-62.72%)等。4)体外诊断出海,全球疫情常态化趋势下,中国品牌在海外市场持续实现高端客户的纵向、横向突破,常规试剂消耗、高端机型装机不断加速,同时海外本土化团队建设和生产布局逐渐落地,企业有望复制成熟的销售模式持续拓展市场,为中长期业绩增长提供有力保障,企业快速建议重点关注迈瑞医疗(+22.30%)、新产业(+41.94%)。   医疗设备:把握新基建投资主题,关注家用医疗创新机会。2022Q1-Q3子板块收入增长10.70%(-8.71pp),扣非利润同比增长12.91%(-1.16pp),收入增速下降主要2021年同期海内抗疫相关订单基数所致;期间费用率29.27%(+0.25pp)、毛利率48.32%(-0.97pp)、净利率22.50%(-0.58pp)基本持平。2022年以来,千县工程、公立医院高质量建设等建设项目持续推进,专项债投资、贴息贷款等资金支持力度凸显,医疗设备千亿商机持续兑现,国产企业有望持续受益,看好相关优质企业如迈瑞医疗(+22.30%)、联影医疗等。此外,动态血糖监测、高性能呼吸机等家用医疗设备近年来发展迅猛,新一代国产产品陆续上市,有望快速实现进口替代,建议关注相关企业如鱼跃医疗(-22.06%)、三诺生物(+59.63%)、怡和嘉业(+137.11%)、美好医疗等。   高值耗材:集采预期缓和,关注创新品种放量。2022Q1-Q3子板块收入增长2.44%(-32.30pp),扣非利润同比下降10.62%(-57.96pp),主要因前三季度新冠疫情扰动以及部分产品集采造成的短期冲击;期间费用率则因随规模效应减弱有不同程度提升,其中销售费用率22.80%(+0.58pp)、管理费用率8.85%(+0.96pp)、研发费用率9.55%(+1.74%)、财务费用率-0.59%(-0.66pp);此外上游原材料涨价、海运价格波动等因素也影响了板块利润率,2022Q1-Q3板块毛利率70.94%(-0.66pp),净利率24.77%(-3.07pp)。2022年以来关节、脊柱国采落地,电生理耗材集采文件出台,从竞价规则、淘汰机制等方面来看,政策态度趋向温和,降价区间越发理性,我们认为高值耗材集采风险有望逐渐释放,板块估值有望得以修复,高耗赛道有望重新归回创新驱动的可持续高增长,建议关注研发实力强、创新产品布局丰富的细分赛道龙头,如南微医学(+4.11%)、心脉医疗(+18.24%)、乐普医疗(-13.44%)、惠泰医疗(+60.12%)等。   低值耗材:高基数影响表观增速,产业转移+产品升级驱动行业转型。2022Q1-Q3子板块收入下滑27.65%(-38.56pp),扣非净利润下滑80.52%(-110.53pp);期间费用率提升,为15.45%(+2.64pp);盈利能力有所下降,毛利率27.74%(-23.47pp),净利率10.15%(-25.02pp)。低值耗材板块增速放缓主要因手套、防护服、吸头、冻存管等新冠防护检测类产品需求、价格自然减少,企业短期业绩有所下滑。后疫情时代,全球制造业有望向中国加速转移,国产企业有望凭借优异的产品设计、工艺制造能力承接更多高附加值订单,我们建议重点关注相关优质企业如昌红科技(+43.96%)、采纳股份(+41.92%)、维力医疗(+65.20%)等。   投资建议:医疗器械行业持续快速增长,我们看好创新驱动下的进口替代以及全球化发展,带量采购政策预期迎来缓和,板块估值有望逐渐修复。我们一方面建议重点关注持续受益于医疗新基建浪潮,有望借助强产品力持续实现进口替代的企业,包括迈瑞医疗、联影医疗、华大智造、开立医疗、海泰新光等,另一方面建议重点关注疫情向好趋势下基本面迎来修复、中长期增长确定性高的体外诊断类企业,包括安图生物、新产业等。   风险提示:产品市场推广不达预期风险;研究报告使用的公开资料可能存在信息滞后或更新不及时的风险;行业数据进行一定筛选和划分,存在与行业实际情况偏差风险等。
报告标签:
  • 医疗器械
报告专题:
  • 下载次数:

    1794

  • 发布机构:

    中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 发布日期:

    2022-11-04

  • 页数:

    17页

下载全文
定制咨询
报告内容
报告摘要

  投资要点

  2022Q1-Q3器械板块在疫情扰动下保持近20%快速增长。2022年前三季度国内散发疫情屡有出现,对常规诊疗活动造成一定干扰,同时也带动了相关耗材、诊断产品的持续增长,医疗器械行业整体保持良好的增长趋势。2022年前三季度医疗器械上市公司收入增长17.73%,扣非净利润增长6.69%;利润增速低于收入增速,主要因部分新冠相关试剂、耗材、服务降价所致。从子板块看,2022Q1-Q3扣非增速从高到低排序为体外诊断(+62.47%)、医疗设备(+12.91%)、高值耗材(-10.62%)、低值耗材(-80.52%)。得益于新冠核酸、抗原相关产品服务快速放量,体外诊断持续高增;新基建投入持续加速,医疗设备增速良好;高耗板块因集采降价以及疫情导致手术量下降等原因增速下滑;低值耗材增速有所下降,主要系疫情相关的防护、检验产品量价回落所致。从单季度来看,22Q3医疗器械板块收入增长13.42%,扣非归母净利润增长9.55%,与前三季度基本保持一致。

  体外诊断:新冠扰动下常规业务增长稳健,政策缓和后板块有望持续高增。2022Q1-Q3子板块收入增长55.46%(+7.80pp,相较2021年同期变化,下同),扣非利润同比增长62.47%(-0.47pp),延续高增长趋势;期间费用率显著优化,为19.75%(-4.74pp);毛利率因抗疫产品集采降价略有回落,为59.36%(-2.44pp),规模效应下净利率持续提升,为32.26%(+1.15pp)。从单三季度来看,22Q3板块收入同比增速为25.95%,扣非利润增速为28.95%,仍然实现快速增长。体外诊断板块业绩持续高增,主要得益于常规业务在新冠负面干扰下的稳健增长,以及新冠抗原自检试剂盒、核酸检测试剂等疫情受益品种的快速放量,我们预计IVD常规业务有望在疫情常态化后逐步恢复,近期体外诊断集采政策趋于缓和,结合政策趋势、竞争格局、疫情进展等,我们看好4条投资方向:1)IVD创新技术平台,过去3年的抗疫磨练给国产企业带来难得机遇,头部企业凭借系统化的技术平台、高效的研发体系持续开发创新诊断技术产品,在PCR自动化、病理诊断、基因测序等多领域均实现台阶式突破,开始陆续进入业绩兑现期,我们建议重点关注安图生物(+21.10%,2022Q1-Q3扣非增速,下同)、万孚生物(+112.78%)、艾德生物(-25.13%)、九强生物(-12.60%)等。2)第三方医学实验室,头部企业核心实验室基本进入盈利期,常规ICL业务有望加速恢复,新冠疫情催化叠加DRG/GIP、分级诊疗等政策驱动,行业外包率持续提升,建议重点关注金域医学(+46.43%)、迪安诊断(+107.00%);3)体外诊断上游,研发壁垒高,客户粘性大,行业竞争格局清晰,头部企业先发优势明显,产品竞争力强,未来有望在国产替代的趋势下实现加速放量,建议重点关注诺唯赞(+36.26%)、菲鹏生物、百普赛斯(+36.68%)、义翘神州(-62.72%)等。4)体外诊断出海,全球疫情常态化趋势下,中国品牌在海外市场持续实现高端客户的纵向、横向突破,常规试剂消耗、高端机型装机不断加速,同时海外本土化团队建设和生产布局逐渐落地,企业有望复制成熟的销售模式持续拓展市场,为中长期业绩增长提供有力保障,企业快速建议重点关注迈瑞医疗(+22.30%)、新产业(+41.94%)。

  医疗设备:把握新基建投资主题,关注家用医疗创新机会。2022Q1-Q3子板块收入增长10.70%(-8.71pp),扣非利润同比增长12.91%(-1.16pp),收入增速下降主要2021年同期海内抗疫相关订单基数所致;期间费用率29.27%(+0.25pp)、毛利率48.32%(-0.97pp)、净利率22.50%(-0.58pp)基本持平。2022年以来,千县工程、公立医院高质量建设等建设项目持续推进,专项债投资、贴息贷款等资金支持力度凸显,医疗设备千亿商机持续兑现,国产企业有望持续受益,看好相关优质企业如迈瑞医疗(+22.30%)、联影医疗等。此外,动态血糖监测、高性能呼吸机等家用医疗设备近年来发展迅猛,新一代国产产品陆续上市,有望快速实现进口替代,建议关注相关企业如鱼跃医疗(-22.06%)、三诺生物(+59.63%)、怡和嘉业(+137.11%)、美好医疗等。

  高值耗材:集采预期缓和,关注创新品种放量。2022Q1-Q3子板块收入增长2.44%(-32.30pp),扣非利润同比下降10.62%(-57.96pp),主要因前三季度新冠疫情扰动以及部分产品集采造成的短期冲击;期间费用率则因随规模效应减弱有不同程度提升,其中销售费用率22.80%(+0.58pp)、管理费用率8.85%(+0.96pp)、研发费用率9.55%(+1.74%)、财务费用率-0.59%(-0.66pp);此外上游原材料涨价、海运价格波动等因素也影响了板块利润率,2022Q1-Q3板块毛利率70.94%(-0.66pp),净利率24.77%(-3.07pp)。2022年以来关节、脊柱国采落地,电生理耗材集采文件出台,从竞价规则、淘汰机制等方面来看,政策态度趋向温和,降价区间越发理性,我们认为高值耗材集采风险有望逐渐释放,板块估值有望得以修复,高耗赛道有望重新归回创新驱动的可持续高增长,建议关注研发实力强、创新产品布局丰富的细分赛道龙头,如南微医学(+4.11%)、心脉医疗(+18.24%)、乐普医疗(-13.44%)、惠泰医疗(+60.12%)等。

  低值耗材:高基数影响表观增速,产业转移+产品升级驱动行业转型。2022Q1-Q3子板块收入下滑27.65%(-38.56pp),扣非净利润下滑80.52%(-110.53pp);期间费用率提升,为15.45%(+2.64pp);盈利能力有所下降,毛利率27.74%(-23.47pp),净利率10.15%(-25.02pp)。低值耗材板块增速放缓主要因手套、防护服、吸头、冻存管等新冠防护检测类产品需求、价格自然减少,企业短期业绩有所下滑。后疫情时代,全球制造业有望向中国加速转移,国产企业有望凭借优异的产品设计、工艺制造能力承接更多高附加值订单,我们建议重点关注相关优质企业如昌红科技(+43.96%)、采纳股份(+41.92%)、维力医疗(+65.20%)等。

  投资建议:医疗器械行业持续快速增长,我们看好创新驱动下的进口替代以及全球化发展,带量采购政策预期迎来缓和,板块估值有望逐渐修复。我们一方面建议重点关注持续受益于医疗新基建浪潮,有望借助强产品力持续实现进口替代的企业,包括迈瑞医疗、联影医疗、华大智造、开立医疗、海泰新光等,另一方面建议重点关注疫情向好趋势下基本面迎来修复、中长期增长确定性高的体外诊断类企业,包括安图生物、新产业等。

  风险提示:产品市场推广不达预期风险;研究报告使用的公开资料可能存在信息滞后或更新不及时的风险;行业数据进行一定筛选和划分,存在与行业实际情况偏差风险等。

报告正文
摩熵医药企业版
9大数据库,200+子数据库,一站查询药品研发、临床、上市、销售、投资、政策等数据了解更多
我要试用
1 / 17
试读已结束,如需全文阅读可点击
下载全文
如果您有其他需求,请点击
定制服务咨询
中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最新报告
关于摩熵咨询

摩熵咨询是摩熵数科旗下生物医药专业咨询服务品牌,由深耕医药领域多年的专业人士组成,核心成员均来自国际顶级咨询机构和行业标杆企业,涵盖立项、市场、战略、投资等从业背景,依托摩熵数科丰富的外部专家资源及全面的医药全产业链数据库,为客户提供专业咨询服务和定制化解决方案

1W+
医药行业研究报告
200+
真实项目案例
1300+
业内高端专家资源
市场洞察与营销赋能
市场洞察与营销赋能
分析市场现状,洞察行业趋势,依托数据分析和深度研究,辅助商业决策。
立项评估及管线规划
立项评估及管线规划
提供疾病领域品种调研、专家访谈、品种立项、项目交易整套服务。
产业规划及研究服务
产业规划及研究服务
以数据为基础,为组织、园区、企业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和趋势线索。
多渠道数据分析及定制服务
多渠道数据分析及定制服务
帮助客户深入了解目标领域和市场情况,发现潜在机会,优化企业决策。
投资决策与交易估值
投资决策与交易估值
依托全球医药全产业链数据库与顶级投行级分析模型,为并购、融资、IPO提供全周期决策支持。
立即定制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咨询业务联系电话

18980413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