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泰化工周度观点23W18:一季度能源形势发布,消费回暖下静待复苏

中泰化工周度观点23W18:一季度能源形势发布,消费回暖下静待复苏

研报

中泰化工周度观点23W18:一季度能源形势发布,消费回暖下静待复苏

  投资要点   年初以来,板块领先于大盘:本周化工(申万)行业指数涨幅为1.65%,创业板指数涨幅为2.65%,沪深300指数上涨1.13%,上证综指上涨1.42%,化工(申万)板块领先大盘0.22个百分点。2023年初至今,化工(申万)行业指数上涨幅度为-19.08%,创业板指数上涨幅度为-29.37%,沪深300指数上涨幅度为-21.63%,上证综指上涨幅度为-15.13%,化工(申万)板块落后大盘3.95个百分点。   事件:   4月27日,国家能源局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2023年一季度能源形势、可再生能源发展情况,解读《关于支持光伏发电产业发展规范用地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并介绍煤矿智能化建设有关工作进展情况。   点评:   能源保供能力增强,消费需求复苏回暖。4月27日,发展规划司副司长发布2023年一季度能源形势。随着国内疫情影响的逐步消散,社会生产生活加速恢复下,全国能源消费小幅增长,能源供需总体平稳。1)能源消费持续回升。考虑到国内部分地区去年同期受疫情影响明显,全社会用电基数整体偏低,今年3月全社会用电量同比+5.9%,显著高于前两月2.3%的增速。23Q1全社会用电量同比+3.6%,工业用电量同比+4.4%,占总用电增量的78%。天然气、成品油消费同比增速自2月以来明显回升;工业用能需求增加下,煤炭消费稳步增长。2)能源供应保障能力不断增强。23Q1,国内原煤、原油、天然气产量同比分别+5.5%、+2.0%、+4.5%。3)能源进口稳步增加。23Q1,我国煤炭、原油、天然气进口同比分别+96.1%、+6.7%、-3.6%。其中,1-2月天然气进口同比-9.4%,3月同比+11.6%。4)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扎实推进。23Q1,全国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47.4GW,同比+86.5%,占新增装机的80.3%。其中,常规水电、抽水蓄能、风电、光伏发电、生物质发电分别新增并网1.21GW、1.5GW、10.4GW、33.66GW、0.63GW。截至23Q1,全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达12.58亿千瓦。其中,常规水电、抽水蓄能、风电、光伏发电、生物质发电装机分别为3.68亿千瓦、4699万千瓦、3.76亿千瓦、4.25亿千瓦、4195万千瓦。发电量方面,23Q1,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5947亿千瓦时,同比+11.4%。其中,风电光伏发电量达3422亿千瓦时,同比+27.8%。   疫情影响逐步消退,23Q1行业步入淡季筑底期。从原油价格上看,2023年以来Brent油价于80美元/桶附近震荡企稳,成本端对化工品价格影响逐步减弱。同时,随着疫情影响的逐步消退以及各项稳增长政策举措的逐步落地,市场信心显著增强。尽管行业需求在年初报复性反弹后有所降温,但随着国内房地产开发投资走高,需求端回暖下,企业开工率和生产效益有望得到边际改善,行业或由淡季筑底逐步触底回弹。   投资观点:周期底部反转,看好龙头白马。产品跌价风险已充分释放,产能投产穿越周期,隐含赔率提升。建议关注:万华化学、华鲁恒升、宝丰能源、卫星化学、荣盛石化、恒力石化、东方盛虹、合盛硅业、扬农化工等。政策驱动格局优化,看好民爆、氟化工。由于疫情原因,22年电子雷管(15元/发)替换普通雷管(2元/发)产能释放受阻,导致业绩不及预期。进入Q2民爆行业需求旺季,新建电子雷管产能将陆续贡献增量,有望带来较大业绩弹性,行业龙头外延并购整合进度加快,远期龙头有望出海打开成长空间。建议关注:南岭民爆、雪峰科技、壶化股份、金奥博、江南化工、广东宏大等。国内正处于二代制冷剂淘汰加速期及三代制冷剂冻结前夕,配额落地后行业供需格局有望改观,生产企业受益景气反转向上实现扭亏转盈,氟精细产品随着生产企业技术突破,成长空间广阔。建议关注:巨化股份、三美股份、永和股份、金石资源、东岳集团、多氟多、中欣氟材等。新材料借东风上行。随着国内高端新材料“卡脖子”技术的持续突破,新产能逐步上马下,高附加值产品国产化率的提升将显著增厚企业业绩弹性。建议关注:万润股份、国瓷材料、凯盛新材、美瑞新材、濮阳惠成等。消费复苏带来弹性。随着疫情带来的供应链中断问题逐步消退,消费端的逐步回暖将带动下游织机等开工负荷逐步提升,居民消费和出行的需求提升下,长丝价格有望回弹,行业库存有望得以释放。随着海外航线的打开,出口需求增长同样带来广阔空间。建议关注:桐昆股份、新凤鸣等。   产品价格涨跌互现:价格涨幅居前品种:异丁醛(30.00%)、双氧水(27.5%)(29.93%)、辛醇(15.30%)、DOP(11.64%)、丙烯酸丁酯(7.43%)、新戊二醇(3.41%)、美国HenryHub期货(3.23%)、PX(CFR中国)(3.19%)、苏氨酸(25公斤/件,99%)(3.03%)、THF(华东)(2.22%)。产品价格跌幅居前品种:磷酸二铵(美国海湾FOB,64%颗粒)(-7.31%)、固体烧碱(99%片碱,华东)(-4.48%)、甘氨酸(-4.17%)、煤焦油(-3.70%)、磷矿石(-2.60%)、六氟丙烯(浙江巨化)(-2.53%)、吡唑醚菌酯(-2.22%)、乙烯(CFR东南亚)(-2.10%)、R125(-1.96%)、DMF(-1.79%)。   风险提示事件:宏观经济下行;大宗原料价格剧烈波动;行业政策风险;公司新项目进展不及预期等。
报告标签:
  • 化学制品
报告专题:
  • 下载次数:

    2765

  • 发布机构:

    中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 发布日期:

    2023-05-11

  • 页数:

    23页

下载全文
定制咨询
报告内容
报告摘要

  投资要点

  年初以来,板块领先于大盘:本周化工(申万)行业指数涨幅为1.65%,创业板指数涨幅为2.65%,沪深300指数上涨1.13%,上证综指上涨1.42%,化工(申万)板块领先大盘0.22个百分点。2023年初至今,化工(申万)行业指数上涨幅度为-19.08%,创业板指数上涨幅度为-29.37%,沪深300指数上涨幅度为-21.63%,上证综指上涨幅度为-15.13%,化工(申万)板块落后大盘3.95个百分点。

  事件:

  4月27日,国家能源局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2023年一季度能源形势、可再生能源发展情况,解读《关于支持光伏发电产业发展规范用地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并介绍煤矿智能化建设有关工作进展情况。

  点评:

  能源保供能力增强,消费需求复苏回暖。4月27日,发展规划司副司长发布2023年一季度能源形势。随着国内疫情影响的逐步消散,社会生产生活加速恢复下,全国能源消费小幅增长,能源供需总体平稳。1)能源消费持续回升。考虑到国内部分地区去年同期受疫情影响明显,全社会用电基数整体偏低,今年3月全社会用电量同比+5.9%,显著高于前两月2.3%的增速。23Q1全社会用电量同比+3.6%,工业用电量同比+4.4%,占总用电增量的78%。天然气、成品油消费同比增速自2月以来明显回升;工业用能需求增加下,煤炭消费稳步增长。2)能源供应保障能力不断增强。23Q1,国内原煤、原油、天然气产量同比分别+5.5%、+2.0%、+4.5%。3)能源进口稳步增加。23Q1,我国煤炭、原油、天然气进口同比分别+96.1%、+6.7%、-3.6%。其中,1-2月天然气进口同比-9.4%,3月同比+11.6%。4)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扎实推进。23Q1,全国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47.4GW,同比+86.5%,占新增装机的80.3%。其中,常规水电、抽水蓄能、风电、光伏发电、生物质发电分别新增并网1.21GW、1.5GW、10.4GW、33.66GW、0.63GW。截至23Q1,全国可再生能源装机达12.58亿千瓦。其中,常规水电、抽水蓄能、风电、光伏发电、生物质发电装机分别为3.68亿千瓦、4699万千瓦、3.76亿千瓦、4.25亿千瓦、4195万千瓦。发电量方面,23Q1,全国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5947亿千瓦时,同比+11.4%。其中,风电光伏发电量达3422亿千瓦时,同比+27.8%。

  疫情影响逐步消退,23Q1行业步入淡季筑底期。从原油价格上看,2023年以来Brent油价于80美元/桶附近震荡企稳,成本端对化工品价格影响逐步减弱。同时,随着疫情影响的逐步消退以及各项稳增长政策举措的逐步落地,市场信心显著增强。尽管行业需求在年初报复性反弹后有所降温,但随着国内房地产开发投资走高,需求端回暖下,企业开工率和生产效益有望得到边际改善,行业或由淡季筑底逐步触底回弹。

  投资观点:周期底部反转,看好龙头白马。产品跌价风险已充分释放,产能投产穿越周期,隐含赔率提升。建议关注:万华化学、华鲁恒升、宝丰能源、卫星化学、荣盛石化、恒力石化、东方盛虹、合盛硅业、扬农化工等。政策驱动格局优化,看好民爆、氟化工。由于疫情原因,22年电子雷管(15元/发)替换普通雷管(2元/发)产能释放受阻,导致业绩不及预期。进入Q2民爆行业需求旺季,新建电子雷管产能将陆续贡献增量,有望带来较大业绩弹性,行业龙头外延并购整合进度加快,远期龙头有望出海打开成长空间。建议关注:南岭民爆、雪峰科技、壶化股份、金奥博、江南化工、广东宏大等。国内正处于二代制冷剂淘汰加速期及三代制冷剂冻结前夕,配额落地后行业供需格局有望改观,生产企业受益景气反转向上实现扭亏转盈,氟精细产品随着生产企业技术突破,成长空间广阔。建议关注:巨化股份、三美股份、永和股份、金石资源、东岳集团、多氟多、中欣氟材等。新材料借东风上行。随着国内高端新材料“卡脖子”技术的持续突破,新产能逐步上马下,高附加值产品国产化率的提升将显著增厚企业业绩弹性。建议关注:万润股份、国瓷材料、凯盛新材、美瑞新材、濮阳惠成等。消费复苏带来弹性。随着疫情带来的供应链中断问题逐步消退,消费端的逐步回暖将带动下游织机等开工负荷逐步提升,居民消费和出行的需求提升下,长丝价格有望回弹,行业库存有望得以释放。随着海外航线的打开,出口需求增长同样带来广阔空间。建议关注:桐昆股份、新凤鸣等。

  产品价格涨跌互现:价格涨幅居前品种:异丁醛(30.00%)、双氧水(27.5%)(29.93%)、辛醇(15.30%)、DOP(11.64%)、丙烯酸丁酯(7.43%)、新戊二醇(3.41%)、美国HenryHub期货(3.23%)、PX(CFR中国)(3.19%)、苏氨酸(25公斤/件,99%)(3.03%)、THF(华东)(2.22%)。产品价格跌幅居前品种:磷酸二铵(美国海湾FOB,64%颗粒)(-7.31%)、固体烧碱(99%片碱,华东)(-4.48%)、甘氨酸(-4.17%)、煤焦油(-3.70%)、磷矿石(-2.60%)、六氟丙烯(浙江巨化)(-2.53%)、吡唑醚菌酯(-2.22%)、乙烯(CFR东南亚)(-2.10%)、R125(-1.96%)、DMF(-1.79%)。

  风险提示事件:宏观经济下行;大宗原料价格剧烈波动;行业政策风险;公司新项目进展不及预期等。

报告正文
摩熵医药企业版
9大数据库,200+子数据库,一站查询药品研发、临床、上市、销售、投资、政策等数据了解更多
我要试用
1 / 23
试读已结束,如需全文阅读可点击
下载全文
如果您有其他需求,请点击
定制服务咨询
中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最新报告
关于摩熵咨询

摩熵咨询是摩熵数科旗下生物医药专业咨询服务品牌,由深耕医药领域多年的专业人士组成,核心成员均来自国际顶级咨询机构和行业标杆企业,涵盖立项、市场、战略、投资等从业背景,依托摩熵数科丰富的外部专家资源及全面的医药全产业链数据库,为客户提供专业咨询服务和定制化解决方案

1W+
医药行业研究报告
200+
真实项目案例
1300+
业内高端专家资源
市场洞察与营销赋能
市场洞察与营销赋能
分析市场现状,洞察行业趋势,依托数据分析和深度研究,辅助商业决策。
立项评估及管线规划
立项评估及管线规划
提供疾病领域品种调研、专家访谈、品种立项、项目交易整套服务。
产业规划及研究服务
产业规划及研究服务
以数据为基础,为组织、园区、企业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和趋势线索。
多渠道数据分析及定制服务
多渠道数据分析及定制服务
帮助客户深入了解目标领域和市场情况,发现潜在机会,优化企业决策。
投资决策与交易估值
投资决策与交易估值
依托全球医药全产业链数据库与顶级投行级分析模型,为并购、融资、IPO提供全周期决策支持。
立即定制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咨询业务联系电话

18980413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