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医药研发创新与营销创新峰会
新材料行业2021中期投资策略:全球视角下国产新材料的历史性机遇

新材料行业2021中期投资策略:全球视角下国产新材料的历史性机遇

研报

新材料行业2021中期投资策略:全球视角下国产新材料的历史性机遇

  1. 海外化工巨头新材料业务增长放缓,逐步剥离低效非核心资产   我们梳理了巴斯夫、陶氏、三菱化学、LG化学等16家海外化工巨头的新材料业务,全方位覆盖涂料、工程塑料、添加剂、粘合剂、电子化学品等多个细分领域,可以看到近三年海外化工巨头新材料业务收入呈下滑趋势或增速放缓。海外化工企业经过长期的发展,业务庞杂、协同性低的劣势逐渐显现;另一方面,股东方多为财务投资者,对短期盈利和资产回报率更为重视,因此,海外化工企业近年来开始剥离非核心资产,聚焦于战略性板块。我们认为海外巨头的退出将是国内化工企业进入相关市场的契机,潜在的剥离业务部门也是国内企业资本运作的目标。   2. 中国制造崛起亟需新材料配套,碳中和推动传统化工转型升级   国产新材料的发展由国家政策驱动进入供需共振的新阶段:需求端,新材料广泛应用于制造业的诸多细分领域,在全球消费电子、显示面板、新能源汽车、光伏等产业重心向中国转移的背景下,国内新材料企业进口替代、跻身全球前列潜力可期;供给端,我国精细化工率较发达国家仍有差距,“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推动传统化工企业转型升级高端化精细化,内蒙古、陕西等化工能耗大省均在大力推动精细化工材料重点项目。   3. 化工龙头继续突破大体量高壁垒材料,电子化学品催生隐形冠军   随着工程师红利的逐步释放,国内化工龙头企业已实现了MDI、有机硅、氯化钛白粉、PC、PMMA、蛋氨酸等大体量高壁垒产品的国产化,下一步将逐浪高端聚烯烃、己二腈、可降解塑料等新材料蓝海。受益标的:万华化学、新和成等。高端光学胶膜、OLED材料、半导体材料等电子化学品利基市场将呈现“百花齐放”格局,我们看好研发导向的中小市值新材料企业有望成长为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受益标的:昊华科技、斯迪克、万润股份、彤程新材等。   4.风险提示:技术突破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原材料价格波动等。
报告标签:
  • 化工行业
报告专题:
  • 下载次数:

    1861

  • 发布机构:

    开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 发布日期:

    2021-05-11

  • 页数:

    30页

下载全文
定制咨询
报告内容
AI精读报告
报告摘要

  1. 海外化工巨头新材料业务增长放缓,逐步剥离低效非核心资产

  我们梳理了巴斯夫、陶氏、三菱化学、LG化学等16家海外化工巨头的新材料业务,全方位覆盖涂料、工程塑料、添加剂、粘合剂、电子化学品等多个细分领域,可以看到近三年海外化工巨头新材料业务收入呈下滑趋势或增速放缓。海外化工企业经过长期的发展,业务庞杂、协同性低的劣势逐渐显现;另一方面,股东方多为财务投资者,对短期盈利和资产回报率更为重视,因此,海外化工企业近年来开始剥离非核心资产,聚焦于战略性板块。我们认为海外巨头的退出将是国内化工企业进入相关市场的契机,潜在的剥离业务部门也是国内企业资本运作的目标。

  2. 中国制造崛起亟需新材料配套,碳中和推动传统化工转型升级

  国产新材料的发展由国家政策驱动进入供需共振的新阶段:需求端,新材料广泛应用于制造业的诸多细分领域,在全球消费电子、显示面板、新能源汽车、光伏等产业重心向中国转移的背景下,国内新材料企业进口替代、跻身全球前列潜力可期;供给端,我国精细化工率较发达国家仍有差距,“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推动传统化工企业转型升级高端化精细化,内蒙古、陕西等化工能耗大省均在大力推动精细化工材料重点项目。

  3. 化工龙头继续突破大体量高壁垒材料,电子化学品催生隐形冠军

  随着工程师红利的逐步释放,国内化工龙头企业已实现了MDI、有机硅、氯化钛白粉、PC、PMMA、蛋氨酸等大体量高壁垒产品的国产化,下一步将逐浪高端聚烯烃、己二腈、可降解塑料等新材料蓝海。受益标的:万华化学、新和成等。高端光学胶膜、OLED材料、半导体材料等电子化学品利基市场将呈现“百花齐放”格局,我们看好研发导向的中小市值新材料企业有望成长为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受益标的:昊华科技、斯迪克、万润股份、彤程新材等。

  4.风险提示:技术突破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原材料价格波动等。

中心思想

本报告的核心观点是:全球新材料市场正经历深刻变革,海外巨头增长放缓并逐步剥离低效资产,为中国新材料产业提供了历史性机遇。中国制造业的崛起和“碳中和”目标驱动下,国内新材料需求激增,同时传统化工企业转型升级也为新材料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国内化工龙头企业将继续突破大体量高壁垒材料,而电子化学品领域则有望催生众多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

海外巨头战略调整释放市场机遇

海外化工巨头在新材料领域的增长放缓甚至下滑,并积极剥离低效非核心资产,这为中国企业提供了进入国际市场的绝佳机会。

国内需求与供给侧改革共振驱动新材料发展

中国制造业的蓬勃发展,特别是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光伏等产业的全球领先地位,对新材料的需求持续增长。同时,“碳中和”目标推动传统化工企业转型升级,加速了高端精细化工材料的发展。

主要内容

海外化工巨头新材料业务增长放缓,逐步剥离低效非核心资产

本节分析了巴斯夫、陶氏、三菱化学、LG化学等16家海外化工巨头在新材料领域的业务表现。通过图表数据显示,这些巨头近三年新材料业务收入普遍呈现下滑趋势或增速放缓。其原因在于业务庞杂、协同性低,以及财务投资者对短期盈利和资产回报率的重视。因此,海外化工企业开始剥离非核心资产,聚焦战略性板块。报告指出,这一趋势将为国内企业带来进入相关市场的机遇,潜在的剥离业务部门也成为国内企业资本运作的目标。

海外化工巨头新材料业务增长放缓的具体表现

报告通过多张图表(图1-图16)详细展示了巴斯夫、科思创、亨斯迈、陶氏、杜邦、赢创、索尔维、帝斯曼、三菱化学、LG化学、住友化学、旭化成、3M、汉高、东丽、信越化学等16家海外化工巨头在新材料业务方面的收入增速变化,直观地展现了其增长放缓甚至下滑的趋势。 分析指出,下滑的原因涵盖了市场需求疲软、原材料价格波动、下游产业需求下降(如汽车行业)以及环保政策趋严等因素。

海外化工企业剥离低效非核心资产的战略选择

报告指出,海外化工企业长期发展过程中积累的业务庞杂、协同性低的劣势日益显现。同时,财务投资者更关注短期盈利和资产回报率,促使企业进行战略调整,剥离非核心资产,集中资源发展战略性板块。报告列举了近三年海外化工企业新材料相关业务的并购案例(表2),进一步佐证了这一趋势。

中国制造崛起亟需新材料配套,碳中和推动传统化工转型升级

本节分析了中国新材料产业发展的需求端和供给端因素。需求端,全球高端制造业重心向中国转移,消费电子、显示面板、新能源汽车、光伏等产业的快速发展,对新材料的需求持续增长,为国内企业提供了进口替代和跻身全球前列的机遇。供给端,“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推动传统化工企业转型升级,向高端精细化方向发展,内蒙古、陕西等化工能耗大省积极推动精细化工材料重点项目。

全球高端制造业重心向中国转移的需求驱动

报告通过图表数据(图17-图21)展示了中国在智能手机、大尺寸LCD面板、新能源汽车和光伏产业中的全球领先地位,说明了这些产业对新材料的巨大需求。 图21特别强调了全球泛半导体产业向中国大陆转移的历史趋势,以及每一次产业转移都对相关特种材料企业带来的发展机遇。

“碳中和”目标推动传统化工转型升级的供给侧改革

报告指出,“碳中和”目标对传统化工企业提出了挑战,也带来了发展机遇。传统化工企业需要向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新能源、新材料、新业态。报告列举了内蒙古和陕西等省份在精细化工领域的投资案例,并通过图表数据(图22-图24)对比了中国与发达国家精细化工率的差距,以及中国在关键基础化工材料方面的进口依赖度(表3),突显了中国精细化工产业升级的迫切性和巨大潜力。

化工龙头继续突破大体量高壁垒材料,电子化学品催生隐形冠军

本节分析了国内化工龙头企业在新材料领域的布局和发展战略。国内化工龙头企业已实现MDI、有机硅、氯化钛白粉、PC、PMMA、蛋氨酸等大体量高壁垒产品的国产化,并积极向高端聚烯烃、己二腈、可降解塑料等新材料领域进军。同时,电子化学品领域利基市场将呈现“百花齐放”格局,研发导向的中小市值企业有望成为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

国内化工龙头突破大体量高壁垒材料的成功案例

报告通过图表数据(图25-图31)展示了万华化学、龙蟒佰利、中国蓝星等企业在MDI、钛白粉、有机硅等高壁垒材料领域的国产化进程,并以万华化学为例,分析了其围绕现有产业链向下游延伸,实现一体化发展,从而获得显著成本优势的战略。

国内化工龙头的下一片新材料蓝海:高端聚烯烃、尼龙66、己二腈和可降解塑料

报告分析了高端聚烯烃、尼龙66、己二腈和可降解塑料等新材料领域的市场前景和国内企业的布局情况(图32-图34,表4-表5,图37-图38)。 指出这些领域存在巨大的市场需求和国产化空间,并列举了万华化学、恒力石化等企业在这些领域的投资和进展。

电子化学品领域将催生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

报告分析了电子化学品行业的特性,即高附加值、快速迭代和高技术壁垒。 指出国内化工龙头企业可能不会将电子化学品作为战略重点,这为研发导向的中小市值企业提供了发展空间。报告以日本新材料企业为例(表8),说明了细分领域隐形冠军的成功模式。

电子化学品细分领域分析:高端光学胶膜、OLED材料和半导体材料

报告分别对高端光学胶膜、OLED材料和半导体材料三个细分领域进行了深入分析(图35-图44),分析了市场规模、竞争格局以及国内企业的机遇和挑战。 特别指出斯迪克在OCA光学胶膜领域的突破,以及万润股份、瑞联新材等企业在OLED材料领域的竞争优势,以及彤程新材和昊华科技在半导体材料领域的布局。

受益标的及盈利预测

报告推荐了万华化学、新和成、昊华科技、斯迪克、万润股份、彤程新材等公司作为受益标的,并提供了这些公司的盈利预测和估值信息(表9)。

总结

本报告从全球视角分析了中国新材料产业面临的历史性机遇。海外化工巨头战略调整释放的市场空间,以及中国制造业崛起和“碳中和”目标带来的巨大需求,为中国新材料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国内化工龙头企业将继续突破大体量高壁垒材料,而电子化学品领域则有望催生众多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报告最后推荐了部分有望受益于这一趋势的上市公司。 然而,报告也指出了技术突破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以及原材料价格波动等潜在风险。

报告正文
摩熵医药企业版
9大数据库,200+子数据库,一站查询药品研发、临床、上市、销售、投资、政策等数据了解更多
我要试用
1 / 30
试读已结束,如需全文阅读可点击
下载全文
如果您有其他需求,请点击
定制服务咨询
开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最新报告
关于摩熵咨询

摩熵咨询是摩熵数科旗下生物医药专业咨询服务品牌,由深耕医药领域多年的专业人士组成,核心成员均来自国际顶级咨询机构和行业标杆企业,涵盖立项、市场、战略、投资等从业背景,依托摩熵数科丰富的外部专家资源及全面的医药全产业链数据库,为客户提供专业咨询服务和定制化解决方案

1W+
医药行业研究报告
200+
真实项目案例
1300+
业内高端专家资源
市场洞察与营销赋能
市场洞察与营销赋能
分析市场现状,洞察行业趋势,依托数据分析和深度研究,辅助商业决策。
立项评估及管线规划
立项评估及管线规划
提供疾病领域品种调研、专家访谈、品种立项、项目交易整套服务。
产业规划及研究服务
产业规划及研究服务
以数据为基础,为组织、园区、企业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和趋势线索。
多渠道数据分析及定制服务
多渠道数据分析及定制服务
帮助客户深入了解目标领域和市场情况,发现潜在机会,优化企业决策。
投资决策与交易估值
投资决策与交易估值
依托全球医药全产业链数据库与顶级投行级分析模型,为并购、融资、IPO提供全周期决策支持。
立即定制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定制咨询

400-9696-311 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