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医药研发创新与营销创新峰会
养老备忘录系列(五):延迟退休:怎么改?影响谁?影响有多大?

养老备忘录系列(五):延迟退休:怎么改?影响谁?影响有多大?

研报

养老备忘录系列(五):延迟退休:怎么改?影响谁?影响有多大?

  9月13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关于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   平安观点:   《决定》主要包括核心改革和配套改革两部分   核心改革主要有三:第一,延迟法定退休年龄。自2025年至2039年的15年时间内,将男职工(干部和工人)的法定退休年龄从原六十周岁延迟至六十三周岁,将女职工的法定退休年龄从原五十周岁(原女工人)、五十五周岁(原女干部)分别延迟至五十五周岁、五十八周岁。第二,社保最低缴费年限提升。自2030年至2039年的10年内,按照每年增加6个月的幅度,将社保最低缴费年限自15年增加至20年。第三,设计弹性退休制度。职工可在法定退休年龄的基础上,自愿选择提前或进一步延迟退休,提前或延迟的幅度不能超过3年,且退休年龄必须大于原法定退休年龄,社保缴费年限也需要满足最低要求。   配套改革主要有二:第一,《决定》要求国家通过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完善带薪休假制度、发展养老托育服务等方式,解决劳动者对延迟退休政策的担忧。第二,《决定》提出了个人账户养老金“晚退多得”这一全新提法,未来可能改进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办法,进一步鼓励参保人员延后退休年龄。目前,配套改革相关政策尚无具体实施意见出台,我们不再展开。   谁受到的影响最大?女工人和灵活就业人员   法定退休年龄延迟主要影响女工人:虽然男职工和女干部的退休年龄分别延迟了3年,但弹性退休制度下又允许提前3年退休,不构成硬性要求;若社保待遇计发办法不变,提前3年退休也不会导致退休待遇低于现行水平。因此,延迟退休对男职工和女干部的影响,更多是激励而非约束性质,这也是自愿原则的体现。而对于原本五十岁退休的女工人来说,其退休年龄至少需要延后2年至五十二岁,形成了硬性约束。由于女工人工资及养老金水平通常偏低,且养老金水平低于工资水平,2年的新增工作时长实际利于其权益的保护。   社保最低缴费年限提升主要影响灵活就业人员:提升社保最低缴费年限对企业职工的影响比较有限,假设某企业职工自30岁参加工作,在不断缴的情况下只需要工作到50岁就可满足20年的最低缴费年限要求,基本不存在任何约束。但对于灵活就业人员而言,由于其不在企业就业,社保缴费支出完全由自身承担,常因经济压力出现断缴、少缴的情况。最低缴费年限的提升,可能令其被迫通过推迟退休年龄、延长缴费期,或更好进行流动性管理进而避免断缴的方式,满足最低缴费年限新要求。   改革的整体影响如何?短期具有积极作用,长期影响不定   短期看,延迟退休对家庭收入和社保稳定具有短期的积极作用。一方面可以避免仍然具有继续工作意愿和条件的低龄老人被迫退出劳动力市场,延长职业生涯,同时通过提升社保缴费年限来提升退休后的养老金待遇水平,实现全生命周期收入的增长,带动家庭收入的提升;另一方面可以平衡养老金收支压力,推迟缺口爆发时点,利于社保系统的整体稳定。   长期来看,延迟退休对经济增长、人口结构变化等方面的影响并不确定。一方面,由于老年人和劳动适龄人口的就业存在结构性差异,延迟退休政策可能通过提升劳动力供给促进经济增长;但也存在着通过就业挤出效应抑制总需求,降低长期增长中枢的风险。另一方面,延迟退休可能通过改善家庭经济环境,降低子女抚养压力,推动人口结构逐渐改善;但也存在着因降低隔代抚养效率,进一步压低总和生育率的可能。此外,老年劳动力究竟会通过提供生产经验提升劳动生产率,还是因思维固化、抑制创新降低全要素生产率等问题,也仍然处于争论之中没有答案。延迟退休对经济、人口、社保等领域的长期影响,仍然难以确定。   改革后中国退休年龄与海外发达国家相差不远,短期内应不会再进一步延迟退休   本次延迟退休改革后,中国的最终退休年龄与海外发达国家当前退休年龄相差不远。考虑到中国仍为发展中国家,60岁预期寿命和健康预期寿命,虽然较20世纪80年代制定现行退休年龄时有了较为长足的进步,但相较于海外发达国家仍有一定差距。本次改革后的退休年龄,已经比较符合中国人口的健康水平状况,短期内应该不会再有进一步的整体调整。
报告标签:
  • 医疗服务
报告专题:
  • 下载次数:

    1413

  • 发布机构:

    平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 发布日期:

    2024-09-16

  • 页数:

    7页

下载全文
定制咨询
报告内容
AI精读报告
报告摘要

  9月13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关于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

  平安观点:

  《决定》主要包括核心改革和配套改革两部分

  核心改革主要有三:第一,延迟法定退休年龄。自2025年至2039年的15年时间内,将男职工(干部和工人)的法定退休年龄从原六十周岁延迟至六十三周岁,将女职工的法定退休年龄从原五十周岁(原女工人)、五十五周岁(原女干部)分别延迟至五十五周岁、五十八周岁。第二,社保最低缴费年限提升。自2030年至2039年的10年内,按照每年增加6个月的幅度,将社保最低缴费年限自15年增加至20年。第三,设计弹性退休制度。职工可在法定退休年龄的基础上,自愿选择提前或进一步延迟退休,提前或延迟的幅度不能超过3年,且退休年龄必须大于原法定退休年龄,社保缴费年限也需要满足最低要求。

  配套改革主要有二:第一,《决定》要求国家通过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完善带薪休假制度、发展养老托育服务等方式,解决劳动者对延迟退休政策的担忧。第二,《决定》提出了个人账户养老金“晚退多得”这一全新提法,未来可能改进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办法,进一步鼓励参保人员延后退休年龄。目前,配套改革相关政策尚无具体实施意见出台,我们不再展开。

  谁受到的影响最大?女工人和灵活就业人员

  法定退休年龄延迟主要影响女工人:虽然男职工和女干部的退休年龄分别延迟了3年,但弹性退休制度下又允许提前3年退休,不构成硬性要求;若社保待遇计发办法不变,提前3年退休也不会导致退休待遇低于现行水平。因此,延迟退休对男职工和女干部的影响,更多是激励而非约束性质,这也是自愿原则的体现。而对于原本五十岁退休的女工人来说,其退休年龄至少需要延后2年至五十二岁,形成了硬性约束。由于女工人工资及养老金水平通常偏低,且养老金水平低于工资水平,2年的新增工作时长实际利于其权益的保护。

  社保最低缴费年限提升主要影响灵活就业人员:提升社保最低缴费年限对企业职工的影响比较有限,假设某企业职工自30岁参加工作,在不断缴的情况下只需要工作到50岁就可满足20年的最低缴费年限要求,基本不存在任何约束。但对于灵活就业人员而言,由于其不在企业就业,社保缴费支出完全由自身承担,常因经济压力出现断缴、少缴的情况。最低缴费年限的提升,可能令其被迫通过推迟退休年龄、延长缴费期,或更好进行流动性管理进而避免断缴的方式,满足最低缴费年限新要求。

  改革的整体影响如何?短期具有积极作用,长期影响不定

  短期看,延迟退休对家庭收入和社保稳定具有短期的积极作用。一方面可以避免仍然具有继续工作意愿和条件的低龄老人被迫退出劳动力市场,延长职业生涯,同时通过提升社保缴费年限来提升退休后的养老金待遇水平,实现全生命周期收入的增长,带动家庭收入的提升;另一方面可以平衡养老金收支压力,推迟缺口爆发时点,利于社保系统的整体稳定。

  长期来看,延迟退休对经济增长、人口结构变化等方面的影响并不确定。一方面,由于老年人和劳动适龄人口的就业存在结构性差异,延迟退休政策可能通过提升劳动力供给促进经济增长;但也存在着通过就业挤出效应抑制总需求,降低长期增长中枢的风险。另一方面,延迟退休可能通过改善家庭经济环境,降低子女抚养压力,推动人口结构逐渐改善;但也存在着因降低隔代抚养效率,进一步压低总和生育率的可能。此外,老年劳动力究竟会通过提供生产经验提升劳动生产率,还是因思维固化、抑制创新降低全要素生产率等问题,也仍然处于争论之中没有答案。延迟退休对经济、人口、社保等领域的长期影响,仍然难以确定。

  改革后中国退休年龄与海外发达国家相差不远,短期内应不会再进一步延迟退休

  本次延迟退休改革后,中国的最终退休年龄与海外发达国家当前退休年龄相差不远。考虑到中国仍为发展中国家,60岁预期寿命和健康预期寿命,虽然较20世纪80年代制定现行退休年龄时有了较为长足的进步,但相较于海外发达国家仍有一定差距。本次改革后的退休年龄,已经比较符合中国人口的健康水平状况,短期内应该不会再有进一步的整体调整。

中心思想

这份平安证券研究所发布的报告,分析了2024年9月13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关于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报告的核心观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延迟退休政策的影响群体及程度

《决定》对不同群体的影响程度差异显著。女工人受到的硬性约束最大,因为她们的退休年龄至少延迟两年;灵活就业人员受社保最低缴费年限提升的影响最大,因为他们需要承担全部社保缴费支出,断缴风险较高。而男职工和女干部由于弹性退休制度的存在,影响相对较小,更多的是激励而非约束。

延迟退休政策的短期和长期影响

延迟退休政策在短期内对家庭收入和社保稳定具有积极作用,可以延长职业生涯,提升养老金待遇,并缓解社保收支压力。但长期影响存在不确定性,可能对经济增长、人口结构变化产生复杂的影响,例如可能存在就业挤出效应和生育率下降的风险。

主要内容

这份报告详细分析了《决定》的核心内容和配套改革措施,并对政策影响进行了深入探讨。

延迟退休政策的核心内容及配套改革

报告首先阐述了《决定》的核心改革内容,包括: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15年内,男性延迟至63岁,女性延迟至55/58岁);社保最低缴费年限提升(10年内,从15年提升至20年);以及设计弹性退休制度(允许提前或延迟退休,但幅度不超过3年)。配套改革则主要关注解决劳动者担忧,例如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完善带薪休假制度、发展养老托育服务等,以及改进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办法,鼓励延迟退休(“晚退多得”)。

延迟退休政策对不同群体的具体影响分析

报告深入分析了延迟退休政策对不同群体的具体影响。针对女工人,报告指出延迟退休构成硬性约束,但考虑到其工资和养老金水平通常较低,延迟退休也利于其权益保护。针对灵活就业人员,报告强调社保缴费年限提升对其影响较大,可能导致其被迫延长工作时间或更有效地管理社保缴费。而对于男职工和女干部,报告认为弹性退休制度的存在使其影响相对较小。

延迟退休政策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预测

报告对延迟退休政策的短期和长期影响进行了预测。短期内,该政策有利于家庭收入增长和社保系统稳定。长期来看,其对经济增长和人口结构的影响存在不确定性,可能存在促进经济增长和抑制经济增长的双重可能性,以及改善和恶化人口结构的双重可能性。报告还指出,老年劳动力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仍存在争议。

延迟退休年龄与国际比较及未来展望

报告将中国改革后的退休年龄与部分发达国家进行了比较,指出改革后中国退休年龄与发达国家差距缩小,短期内不太可能进一步延迟退休。

养老金待遇水平测算

报告基于现行养老金计发办法和改革后的退休年龄,以北京市为例,对不同出生年份的劳动者在不同年龄退休时所能获得的养老金待遇水平进行了测算,结果显示退休时间越晚,养老金待遇越高。

风险提示

报告最后列出了潜在的风险,包括宏观经济下行风险、人口老龄化加剧风险、政策方向变化风险以及测算结果的局限性。

总结

平安证券研究所的这份报告对中国渐进式延迟退休政策进行了全面而细致的分析。报告不仅清晰地阐述了政策的核心内容和配套措施,更重要的是,对政策实施后对不同群体的影响,以及对经济、社会和养老金体系的短期和长期影响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预测,并指出了潜在的风险。报告的数据分析和测算结果为理解和评估延迟退休政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但同时也强调了长期影响的不确定性,需要持续关注和评估。 报告中提供的图表数据,例如中国及部分发达国家的退休年龄、预期寿命情况,以及养老金待遇水平测算结果,进一步增强了分析的客观性和说服力。 总而言之,这份报告为政策制定者、企业和个人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信息,有助于更好地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

报告正文
摩熵医药企业版
9大数据库,200+子数据库,一站查询药品研发、临床、上市、销售、投资、政策等数据了解更多
我要试用
1 / 7
试读已结束,如需全文阅读可点击
下载全文
如果您有其他需求,请点击
定制服务咨询
平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最新报告
关于摩熵咨询

摩熵咨询是摩熵数科旗下生物医药专业咨询服务品牌,由深耕医药领域多年的专业人士组成,核心成员均来自国际顶级咨询机构和行业标杆企业,涵盖立项、市场、战略、投资等从业背景,依托摩熵数科丰富的外部专家资源及全面的医药全产业链数据库,为客户提供专业咨询服务和定制化解决方案

1W+
医药行业研究报告
200+
真实项目案例
1300+
业内高端专家资源
市场洞察与营销赋能
市场洞察与营销赋能
分析市场现状,洞察行业趋势,依托数据分析和深度研究,辅助商业决策。
立项评估及管线规划
立项评估及管线规划
提供疾病领域品种调研、专家访谈、品种立项、项目交易整套服务。
产业规划及研究服务
产业规划及研究服务
以数据为基础,为组织、园区、企业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和趋势线索。
多渠道数据分析及定制服务
多渠道数据分析及定制服务
帮助客户深入了解目标领域和市场情况,发现潜在机会,优化企业决策。
投资决策与交易估值
投资决策与交易估值
依托全球医药全产业链数据库与顶级投行级分析模型,为并购、融资、IPO提供全周期决策支持。
立即定制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定制咨询

400-9696-311 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