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listItem.name }}快速筛选药品,用摩熵药筛微信扫一扫-立即使用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服务和创收仍是公立医院的主要目标
下载次数:
918 次
发布机构:
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发布日期:
2023-08-21
页数:
20页
报告摘要
本周观点
本周,我们对我国公立医疗系统人员整体创收和财政直接补贴规模进行具体的测算。从医院端的收入角度来看,主要由医保基金的结算收入、患者的自费支出、财政的直接补贴三部分组成。
1)首先,从医保基金的结算收入角度来看,近五年全国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总支出复合增长率为8.72%,2022年达24597.24亿元,扣除生育保险基金支出951.35亿元,假设药店医保支付占比约为15%,实际全国医疗机构医保结算收入约为20099亿元。假设公立医院医保支付的比例为80%,则全国公立医院的医保结算收入约为16080亿元。
2)其次,从患者自费支付的角度来看,2022年我国人均医疗保健支出为2120元,近五年复合增长率约为5.91%。再综合全国人口数据,我国消费端医疗保健支出近五年复合增长率约为6.04%,截至2022年已至29934.4亿元,假设药店自付支付占比同为15%,实际全国医疗机构自费支付规模约为25444亿元。假设自费支付端70%归于公立医院,则全国公立医院自费支付约为17811亿元。
3)最后,从全国财政支出角度来看,我国对于医疗卫生健康的总支出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近五年保持了9.46%的复合增长,截至2022年当年实现总支出22542亿元。2010年-2018年在财政卫生健康领域支出实现复合增速15.95%的背景下,全国财政对公立医院的直接补助也实现了从2010年849亿至2018年2705亿的增长,CAGR为15.59%,全国财政对公立医院的直接补贴约占财政卫生健康领域总支出的17%。因此正常情况下,2022年全国财政对公立医院的直接补贴大概在3832亿元。
4)粗略估算近五年,医保基金对于公立医疗的支出复合增速约在8%;患者的自费支出CAGR约6%;财政的直接补贴CAGR或约9%。所以,从趋势上来看,财政补贴和医保基金结算收入占比或出现持续提升,患者自费支出比例将逐步下降。但现阶段公立医院收入端占比情况,财政补贴收入占比仅为10.16%,远低于患者自费和医保结算的收入占比。可见,医生资源较为集中的公立医疗系统仍需靠不断服务和创收去实现公立医院的可持续性发展。同时,公立医院经营差异化大和总体盈利能力不强的特点导致医院负债规模的不断增加,在一定程度上也会使得公立医院在其公益性、看病难、看病贵和医患关系等问题上面临持续挑战。
投资建议
本周医药整体持续表现不佳下跌2.44%,跑赢沪深300指数0.14pct,下跌幅度好于沪深300指数。从交易量来看,本周再次突破3000亿,受医疗反腐持续影响,继续放量下跌。板块内部来看,子板块跌多于涨,其中医疗设备涨幅居前,医疗新基建、医药外包、药用包装和设备板块跌幅靠前。我们建议重视医药板块内部主题投资的机会,尤其是阶段性布局中小市值的投资策略:
药房——政策免疫,关注短期店内流量恢复,中期门店扩张和医保统筹对接情况。"超前囤药"对药店的负面影响已经在恢复中,三季度门店客流恢复情况较好,客户购买频次也有显著提升。今年头部连锁药店门店数仍持续加速扩张,进一步驱动业绩增长。各省市线下药店对接门诊统筹的工作正在稳步推进,利好药房加速承接外流处方。近期的医药反腐一定程度上也会加速医药分家,配合处方流转平台的加速落地将带动药店处方药销售进一步增长。
商业流通——关注医疗反腐下SPD业务增长带来的投资机会。院内物流管理系统SPD因帮助医院减少管理成本,提升供应链管理效率和医疗行业流通透明度,在当前医疗反腐大力推动下有望加快渗透率,具备较强药品器械供应链管理能力和服务经验的相关商业企业将率先受益,龙头企业市场份额有望进一步提升。
CXO——根据BioWorld的数据显示,全球新兴生物技术投资同比出现明确正向增长,其中Q2同比增长33%,环比Q1则增长10%。
而国内因受经济状况和资本市场情况等因素影响,仍旧低迷。我们建议,一方面关注新签订单高增长,订单报价较为稳定的中小市值企业;另一方面关注有主题投资(AI或减肥药)性质且国外业务占比较高的企业。
创新药——医疗反腐背景下需更加重视管线的循证医学证据,关注管线临床价值已被验证的标的。监管政策正合力加速创新药行业的供给侧改革,医疗反腐和行业出清有望消弭低质量内卷,利好优质管线和研发能力强的标的。相关政策包括但不限于:1)近期医疗反腐对带金销售的重点打击;2)药监部门发布多项创新药研发指导原则,包括要求3期临床使用阳性药物或最佳SOC作为对照、NDA申请应纳入风险/收益总结等,逐步收紧创新药品上市标准;3)上交所科创板监管逐渐加强对拟上市药企自主研发硬实力的要求。我们认为创新药投资应回归药品的临床价值。建议关注已被验证解决临床未满足需求或存在出海预期的标的。
原料药——2023年海运价格大幅下降,1-7月CCFI综合指数为990.19点,同比下降69.8%,其中7月CCFI综合指数为869.89点,同比下降73.1%,已回落至2020年初水平,且2023年上游原材料成本也持续下降,1-7月,我国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PPI同比均出现下降,且跌幅持续扩大,7月同比降幅达14.2%;同时,美元自7月中旬起持续走强,8月离岸人民币对美元一度跌破7.3,创下2023年来新低。在上游原材料成本及海运价格逐步回归合理水平和美元走强收入端及汇兑损益提升的背景下,整个板块业绩有望在今年下半年出现反转。此外,原料药行业海外业务收入占比较高,2022年板块海外收入占比近45%,国内制剂业务又以集采为主,受医药反腐影响相对较小,beta效应叠加部分个股的短期催化或引领整个板块走出低谷。
风险提示
全球供给侧约束缓解不及预期;美联储加息超预期;一级市场投融资不及预期;医药政策推进不及预期;医药反腐超预期风险;原材料价格上涨风险;创新药进度不及预期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安全性生产风险。
本报告的核心观点是:我国公立医院的收入主要依赖于医保基金结算、患者自费支出和财政直接补贴,其中医保基金和财政补贴占比持续提升,而患者自费支出占比下降。尽管如此,财政补贴占比仍然较低(约10.16%),公立医院的可持续发展仍需依靠不断提升服务和创收能力。同时,公立医院经营差异化大和盈利能力不强的问题导致负债规模增加,面临诸多挑战。基于此,报告建议关注医药板块内部主题投资机会,特别是阶段性布局中小市值企业,例如政策免疫的药房、受益于SPD业务增长的商业流通企业、以及具备高增长潜力和海外业务的CXO和创新药企业,以及受原材料成本下降和汇率影响的原料药企业。
本报告通过数据分析,对我国公立医院的收入结构进行了深入剖析。数据显示,2018-2022年,医保基金支出复合增长率为8.72%,2022年达到24597.24亿元;人均医疗保健支出复合增长率约为5.91%,2022年人均支出为2120元,全国消费端医疗保健支出达到29934.4亿元;财政医疗卫生健康领域支出复合增长率为9.46%,2022年达到22542亿元。通过一系列假设和计算,报告估算出2022年全国公立医院的医保结算收入约为16080亿元,自费支付约为17811亿元,财政直接补贴约为3832亿元。由此可见,公立医院收入主要依赖于医保基金结算和患者自费支出,而财政补贴占比相对较低,仅为10.16%。这种收入结构使得公立医院的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需要不断提升服务和创收能力以应对日益增长的运营成本和负债规模。
报告指出,近五年来,医保基金对公立医院的支出复合增速约为8%,患者自费支出增速约为6%,财政直接补贴增速约为9%。这表明,医保基金和财政补贴在公立医院收入中的占比将持续提升,而患者自费支出占比将逐步下降。这一趋势反映了国家对医疗保障体系的持续投入和对医疗费用控制的重视。然而,财政补贴占比仍然较低,这凸显了公立医院在提高运营效率、降低成本和探索多元化收入模式方面的迫切需求。
本部分首先总结了本周医药生物行业整体表现,医药板块下跌2.44%,跑赢沪深300指数0.14pct。子板块方面,医疗设备涨幅居前,医疗新基建、医药外包、药用包装和设备板块跌幅靠前。随后,报告给出了具体的投资建议,建议关注医药板块内部主题投资机会,特别是阶段性布局中小市值企业。具体包括:药房(关注短期店内流量恢复、中期门店扩张和医保统筹对接情况);商业流通(关注医疗反腐下SPD业务增长);CXO(关注新签订单高增长、订单报价稳定的中小市值企业,以及有主题投资性质且国外业务占比较高的企业);创新药(关注管线临床价值已被验证的标的);原料药(关注原材料成本及海运价格下降带来的业绩反转)。
本周医药板块下跌2.44%,跑赢沪深300指数0.14pct。二级子行业中,医疗设备、创新药、疫苗表现相对较好,而医疗新基建、医药外包、药用包装和设备板块跌幅较大。个股方面,开开实业、太安堂、人民同泰涨幅居前,圣诺生物、多瑞医药、西点药业跌幅居前。
本部分详细列举了多家医药公司在本周发布的2023年半年度报告,涵盖了营收、归母净利润、扣非归母净利润等关键财务指标,并对部分公司业绩的显著变化进行了简要说明。
本部分总结了本周医药行业发生的重大事件,包括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的《全国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工作有关问答》、山东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发布的中药配方颗粒采购联盟集中采购文件、默沙东HIF-2α抑制剂达到III期研究PFS主要终点、国家医保局公布的390个药品通过医保目录调整初审、强生CD3/BCMA双抗申报上市等重要信息。
本部分从行业表现比较、估值跟踪和沪深港通资金持仓情况三个方面对医药生物行业市场表现进行了分析。
本部分对医药生物行业整体表现、一级行业和二级子行业的涨跌幅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列出了个股周涨跌幅前十名。
本部分提供了医药生物行业整体以及细分行业(原料药、化学制剂、医药商业、医疗器械、医疗服务、生物制品、中药)的估值变化趋势图,并对估值水平进行了简要说明。
本部分列出了沪深港通资金持股数占比变动前十和沪港通资金持仓比例前十的股票,反映了机构投资者的资金流向。
本报告基于公开数据,对我国公立医院收入结构、医药生物行业市场表现以及投资建议进行了深入分析。报告指出,公立医院收入主要依赖医保基金结算、患者自费支出和财政直接补贴,但财政补贴占比仍然较低,这限制了公立医院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报告建议投资者关注医药板块内部主题投资机会,特别是阶段性布局中小市值企业,并对不同细分领域的投资机会进行了详细阐述。最后,报告列出了潜在的风险因素,为投资者提供更全面的参考信息。
医药日报:优时比小分子Fenfluramine达3期试验主要终点
基础化工行业周报:草甘膦价格大幅上涨,三代制冷剂价格维持高位
医药行业周报:板块出现缩量上涨,持续看好创新药(附PCSK9靶点研究)
化工新材料周报:生物航煤价格上涨,制冷剂价格维持强势
摩熵咨询是摩熵数科旗下生物医药专业咨询服务品牌,由深耕医药领域多年的专业人士组成,核心成员均来自国际顶级咨询机构和行业标杆企业,涵盖立项、市场、战略、投资等从业背景,依托摩熵数科丰富的外部专家资源及全面的医药全产业链数据库,为客户提供专业咨询服务和定制化解决方案
对不起!您还未登录!请登陆后查看!
您今日剩余【10】次下载额度,确定继续吗?
请填写你的需求,我们将尽快与您取得联系
{{nameTip}}
{{companyTip}}
{{telTip}}
{{sms_codeTip}}
{{emailTip}}
{{descriptionTip}}
*请放心填写您的个人信息,该信息仅用于“摩熵咨询报告”的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