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医药研发创新与营销创新峰会
医药制造行业2024年度行业分析

医药制造行业2024年度行业分析

研报

医药制造行业2024年度行业分析

  2023年,受医保控费力度加大、新药研发力度加大、疫情相关用品需求下降、行业内部调整等因素影响,医药制造企业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同比有所下降。医药行业是对政策依赖较高的行业,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政策的推进、带量采购政策的落地执行等均对行业产生了深刻影响。近年来,中国医药行业政策进一步强化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方面的改革,控费仍是行业主旋律,鼓励研究和创制新药,同时对创新药的临床试验立项、设计以及开展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积极推动仿制药发展,鼓励优质中医药企业发展。2023年开展的医疗反腐行动长期有益行业健康发展。未来,预计国内医药需求有望继续保持增长,且医保基金支付能力可持续性较强,医药行业整体经营业绩有望逐渐复苏。   一、医药行业概况   2023年,受医保控费力度加大、新药研发力度加大、疫情相关用品需求下降、行业内部调整等因素影响,医药制造企业复苏进程减缓,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均同比下降。   医药制造行业与生命健康息息相关,其下游需求主要与人口数量、老龄化程度及疾病演变等因素相关。近年来,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由2018年的28228元增长至2023年的39218元,消费升级加速;与此同时,截至2023年底,中国65周岁以上人口已达21676万人,较2022年底增加了698万,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随着新医保目录落地、医保支付方式进一步完善以及带量采购的制度化和常态化等多种政策的推行,医保收支结构逐步优化,控费成效显著。整体看,我国医药消费的基本盘仍然稳健。2020年,公立医院以及公立基层医疗机构日常诊疗活动减少,医疗机构总诊疗人次由2019年的87.20亿次下降至2020年的77.40亿次,中国药品终端销售市场规模同比下降8.45%,从2019年的17955亿元下降至2020年的16437亿元,为近年来首次负增长。2021年,医药行业有所复苏,2021年医疗机构总诊疗人次为85.30亿人次,药品终端销售市场规模同比增长7.97%,达17747亿元。2022年,医疗总诊疗人次84.2亿人次,与上年基本持平。2023年医疗机构诊疗人次持续恢复,2023年1-8月,我国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45.2亿人次,同比增长5.3%,其中医院27.5亿人次,同比增长3.0%。   受医保控费、带量采购制度化和常态化等因素影响,近年来医药制造业收入和利润出现小幅波动。2020年,规模以上医药制造业营业总收入为25053.57亿元,同比增长4.5%,利润总额为3693.40亿元,同比增长12.8%,营业总收入增速有所放缓,但利润总额增速有所上升,主要系高毛利企业占比增加所致。2021年,医药行业盈利水平逐渐恢复,全国规模以上医药制造业实现营业总收入29288.5亿元,同比增长20.1%,实现利润总额6271.4亿元,同比增长77.9%。2022年,规模以上医药制造企业营业收入为29111.40亿元,同比下降1.60%;利润总额为4288.70亿元,同比下降31.80%。2023年,规模以上医药制造企业营业收入为25205.70亿元,同比下降3.70%;利润总额为3473.00亿元,同比下降15.10%,主要系受医保控费力度加大、新药研发力度加大、疫情相关用品需求下降、行业内部调整等因素影响。
报告标签:
  • 化学制药
报告专题:
  • 下载次数:

    56

  • 发布机构:

    联合资信评估股份有限公司

  • 发布日期:

    2024-05-09

  • 页数:

    10页

下载全文
定制咨询
报告内容
AI精读报告
报告摘要

  2023年,受医保控费力度加大、新药研发力度加大、疫情相关用品需求下降、行业内部调整等因素影响,医药制造企业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同比有所下降。医药行业是对政策依赖较高的行业,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政策的推进、带量采购政策的落地执行等均对行业产生了深刻影响。近年来,中国医药行业政策进一步强化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方面的改革,控费仍是行业主旋律,鼓励研究和创制新药,同时对创新药的临床试验立项、设计以及开展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积极推动仿制药发展,鼓励优质中医药企业发展。2023年开展的医疗反腐行动长期有益行业健康发展。未来,预计国内医药需求有望继续保持增长,且医保基金支付能力可持续性较强,医药行业整体经营业绩有望逐渐复苏。

  一、医药行业概况

  2023年,受医保控费力度加大、新药研发力度加大、疫情相关用品需求下降、行业内部调整等因素影响,医药制造企业复苏进程减缓,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均同比下降。

  医药制造行业与生命健康息息相关,其下游需求主要与人口数量、老龄化程度及疾病演变等因素相关。近年来,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由2018年的28228元增长至2023年的39218元,消费升级加速;与此同时,截至2023年底,中国65周岁以上人口已达21676万人,较2022年底增加了698万,人口老龄化趋势明显。随着新医保目录落地、医保支付方式进一步完善以及带量采购的制度化和常态化等多种政策的推行,医保收支结构逐步优化,控费成效显著。整体看,我国医药消费的基本盘仍然稳健。2020年,公立医院以及公立基层医疗机构日常诊疗活动减少,医疗机构总诊疗人次由2019年的87.20亿次下降至2020年的77.40亿次,中国药品终端销售市场规模同比下降8.45%,从2019年的17955亿元下降至2020年的16437亿元,为近年来首次负增长。2021年,医药行业有所复苏,2021年医疗机构总诊疗人次为85.30亿人次,药品终端销售市场规模同比增长7.97%,达17747亿元。2022年,医疗总诊疗人次84.2亿人次,与上年基本持平。2023年医疗机构诊疗人次持续恢复,2023年1-8月,我国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45.2亿人次,同比增长5.3%,其中医院27.5亿人次,同比增长3.0%。

  受医保控费、带量采购制度化和常态化等因素影响,近年来医药制造业收入和利润出现小幅波动。2020年,规模以上医药制造业营业总收入为25053.57亿元,同比增长4.5%,利润总额为3693.40亿元,同比增长12.8%,营业总收入增速有所放缓,但利润总额增速有所上升,主要系高毛利企业占比增加所致。2021年,医药行业盈利水平逐渐恢复,全国规模以上医药制造业实现营业总收入29288.5亿元,同比增长20.1%,实现利润总额6271.4亿元,同比增长77.9%。2022年,规模以上医药制造企业营业收入为29111.40亿元,同比下降1.60%;利润总额为4288.70亿元,同比下降31.80%。2023年,规模以上医药制造企业营业收入为25205.70亿元,同比下降3.70%;利润总额为3473.00亿元,同比下降15.10%,主要系受医保控费力度加大、新药研发力度加大、疫情相关用品需求下降、行业内部调整等因素影响。

中心思想

本报告的核心观点是:2023年中国医药制造行业面临多重挑战,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同比下降,主要受医保控费力度加大、新药研发力度加大、疫情相关用品需求下降以及行业内部调整等因素影响。然而,长期来看,中国医药行业仍具有增长潜力,人口老龄化、消费升级以及医保基金支付能力的持续性将推动医药需求的增长。政策方面,“控费”仍是主旋律,但集采降价或将更加温和,创新药将成为行业发展主流,医疗反腐则将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2023年医药制造行业面临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局面

2023年,中国医药制造行业经历了收入和利润双降的局面,这与医保控费、新药研发投入增加、疫情相关产品需求下降以及行业内部调整等因素密切相关。然而,人口老龄化和消费升级带来的长期需求增长,以及医保基金支付能力的相对稳定,为行业未来发展提供了支撑。

政策导向:控费与创新并重,医疗反腐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国家政策持续强调医保控费,带量采购常态化,药品价格持续下降。但同时,国家也积极鼓励创新药研发,并对中医药发展给予支持。2023年开展的医疗反腐行动,虽然短期内对行业产生一定负面影响,但长期来看,将有助于净化行业环境,促进良性竞争。

主要内容

一、医药行业概况:市场规模波动与人口结构变化

2020年,受疫情影响,中国药品终端销售市场规模首次出现负增长,随后在2021年有所恢复。2022年和2023年,规模以上医药制造业营业收入和利润总额均出现下降,但人口老龄化和消费升级趋势持续,为医药行业提供了稳定的基本盘。

二、行业政策:医改深化与创新驱动

近年来,中国医药行业政策持续深化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鼓励创新药研发,并积极推动仿制药发展和优质中医药企业发展。一系列政策,如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带量采购、医保目录谈判等,深刻影响着行业格局。报告详细梳理了2021年以来重要的医药行业政策,并分析了其影响。

三、行业关注:结构性问题与创新能力不足

中国医药制造行业存在结构性问题,企业数量众多,规模小,集中度低,同质化竞争严重。研发投入不足,创新能力相对较弱,导致国内企业主要依赖仿制药生产。带量采购和医保目录谈判等政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药品价格,但也促进了创新药的以价换量,部分创新药在纳入医保后销售额大幅增长。

四、行业展望:需求增长与政策调整

报告预测,未来国内医药需求将继续增长,医保基金支付能力可持续,医药行业整体经营业绩有望保持稳定增长。集采降价或将更加温和,不再唯低价中标;创新药物将成为医药企业研发主流,新药研发将逐步向差异化发展。医疗反腐行动将长期利好行业健康发展。

总结

本报告对2024年度中国医药制造行业进行了深入分析,指出2023年行业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发展趋势。虽然2023年行业整体业绩下滑,但人口老龄化、消费升级以及医保基金支付能力的持续性将为行业长期发展提供支撑。政策方面,国家将继续坚持医保控费,但同时鼓励创新药研发和中医药发展,医疗反腐将促进行业健康发展。未来,创新药企将获得更大的发展机遇,差异化创新将成为行业竞争的关键。 报告中提供的统计数据和政策分析,为投资者和行业参与者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信息。

报告正文
摩熵医药企业版
9大数据库,200+子数据库,一站查询药品研发、临床、上市、销售、投资、政策等数据了解更多
我要试用
1 / 10
试读已结束,如需全文阅读可点击
下载全文
如果您有其他需求,请点击
定制服务咨询
联合资信评估股份有限公司最新报告
关于摩熵咨询

摩熵咨询是摩熵数科旗下生物医药专业咨询服务品牌,由深耕医药领域多年的专业人士组成,核心成员均来自国际顶级咨询机构和行业标杆企业,涵盖立项、市场、战略、投资等从业背景,依托摩熵数科丰富的外部专家资源及全面的医药全产业链数据库,为客户提供专业咨询服务和定制化解决方案

1W+
医药行业研究报告
200+
真实项目案例
1300+
业内高端专家资源
市场洞察与营销赋能
市场洞察与营销赋能
分析市场现状,洞察行业趋势,依托数据分析和深度研究,辅助商业决策。
立项评估及管线规划
立项评估及管线规划
提供疾病领域品种调研、专家访谈、品种立项、项目交易整套服务。
产业规划及研究服务
产业规划及研究服务
以数据为基础,为组织、园区、企业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和趋势线索。
多渠道数据分析及定制服务
多渠道数据分析及定制服务
帮助客户深入了解目标领域和市场情况,发现潜在机会,优化企业决策。
投资决策与交易估值
投资决策与交易估值
依托全球医药全产业链数据库与顶级投行级分析模型,为并购、融资、IPO提供全周期决策支持。
立即定制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定制咨询

400-9696-311 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