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医药研发创新与营销创新峰会
新材料行业周报:碳中和系列一:碳捕捉应用推广潜力大,关注技术先行者

新材料行业周报:碳中和系列一:碳捕捉应用推广潜力大,关注技术先行者

研报

新材料行业周报:碳中和系列一:碳捕捉应用推广潜力大,关注技术先行者

  本周行情回顾   新材料指数下跌3.47%,表现强于创业板指。OLED材料跌1.77%,半导体材料跌5.07%,膜材料跌0.69%,添加剂跌0.99%,碳纤维跌8.59%,尾气治理跌1.61%。涨幅前五为利安隆、凯美特气、双星新材、濮阳惠成、山东赫达;跌幅前五为安集科技、中航高科、瑞丰高材、广信材料、金丹科技。   新材料周观察:碳中和系列(一)碳捕捉应用推广潜力大,关注技术先行者中国力争于2030年左右实现CO2排放达到峰值,203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CO2排放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左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两大方向:减少碳排放、增加碳吸收,对于化工新材料的影响包括:提升光伏、风电新能源的比例,带动上游材料的需求增长;部分替换以化石能源为原料的产品需求,如生物基聚酰胺、PLA可降解塑料,以及生物柴油;通过碳捕捉、利用与封存技术(CCUS)实现CO2循环再利用。碳捕捉是指将工业生产中的二氧化碳用各种手段捕捉的过程,其吸引力在于能够减少燃烧化石燃料产生的温室气体。碳捕捉位于CCUS全产业链上游,目前依然在成本高、成果小的早期阶段,根据《全球碳捕集与封存现状报告2020》,美国目前有38个开发中、在建或运行中的CCUS商业设施,占全球总数一半以上,累计二氧化封存量约6000万吨,年二氧化碳捕集量约2500万吨。而我国目前仅部署10个全流程示范项目,累计封存二氧化碳量约200万吨,项目单体年捕集及封存利用量都在10万吨以内。我们看好国内碳捕集市场正处于增长阶段,以昊华科技、蓝晓科技为代表的国内碳捕捉技术先行者凭借强劲的研发能力,有望迅速抢占市场。   重要公司公告及行业资讯   【斯迪克】3月13日公告,拟投资年产2.5万吨功能性PET光学膜项目,预计投资额约2.8亿元,年产新型显示用PET功能膜2.5万吨。拟投资PVD磁控溅射膜类产品项目,预计投资额约6,670万元,年产PVD薄膜23万平方米。   【利安隆】2020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4.83亿元,同比增长25.5%,归母净利润2.93亿元,同比增长11.7%。2020年,受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中美贸易摩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公司加大中国和亚太市场的开发销售力度,多维度开户新客户。   受益标的   我们看好OLED材料、军工材料的高确定性成长,看好高端电子材料国产替代实现从0到1的突破,看好生物制造在新材料领域的广阔空间。受益标的:昊华科技、斯迪克、万润股份、濮阳惠成、瑞联新材、彤程新材、利安隆、光威复材、凯赛生物等。   风险提示:技术突破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原材料价格波动等。
报告标签:
  • 化工行业
报告专题:
  • 下载次数:

    384

  • 发布机构:

    开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 发布日期:

    2021-03-15

  • 页数:

    14页

下载全文
定制咨询
报告内容
AI精读报告
报告摘要

  本周行情回顾

  新材料指数下跌3.47%,表现强于创业板指。OLED材料跌1.77%,半导体材料跌5.07%,膜材料跌0.69%,添加剂跌0.99%,碳纤维跌8.59%,尾气治理跌1.61%。涨幅前五为利安隆、凯美特气、双星新材、濮阳惠成、山东赫达;跌幅前五为安集科技、中航高科、瑞丰高材、广信材料、金丹科技。

  新材料周观察:碳中和系列(一)碳捕捉应用推广潜力大,关注技术先行者中国力争于2030年左右实现CO2排放达到峰值,203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CO2排放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到25%左右,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两大方向:减少碳排放、增加碳吸收,对于化工新材料的影响包括:提升光伏、风电新能源的比例,带动上游材料的需求增长;部分替换以化石能源为原料的产品需求,如生物基聚酰胺、PLA可降解塑料,以及生物柴油;通过碳捕捉、利用与封存技术(CCUS)实现CO2循环再利用。碳捕捉是指将工业生产中的二氧化碳用各种手段捕捉的过程,其吸引力在于能够减少燃烧化石燃料产生的温室气体。碳捕捉位于CCUS全产业链上游,目前依然在成本高、成果小的早期阶段,根据《全球碳捕集与封存现状报告2020》,美国目前有38个开发中、在建或运行中的CCUS商业设施,占全球总数一半以上,累计二氧化封存量约6000万吨,年二氧化碳捕集量约2500万吨。而我国目前仅部署10个全流程示范项目,累计封存二氧化碳量约200万吨,项目单体年捕集及封存利用量都在10万吨以内。我们看好国内碳捕集市场正处于增长阶段,以昊华科技、蓝晓科技为代表的国内碳捕捉技术先行者凭借强劲的研发能力,有望迅速抢占市场。

  重要公司公告及行业资讯

  【斯迪克】3月13日公告,拟投资年产2.5万吨功能性PET光学膜项目,预计投资额约2.8亿元,年产新型显示用PET功能膜2.5万吨。拟投资PVD磁控溅射膜类产品项目,预计投资额约6,670万元,年产PVD薄膜23万平方米。

  【利安隆】2020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4.83亿元,同比增长25.5%,归母净利润2.93亿元,同比增长11.7%。2020年,受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中美贸易摩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公司加大中国和亚太市场的开发销售力度,多维度开户新客户。

  受益标的

  我们看好OLED材料、军工材料的高确定性成长,看好高端电子材料国产替代实现从0到1的突破,看好生物制造在新材料领域的广阔空间。受益标的:昊华科技、斯迪克、万润股份、濮阳惠成、瑞联新材、彤程新材、利安隆、光威复材、凯赛生物等。

  风险提示:技术突破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原材料价格波动等。

化工行业研报:碳中和系列(一)碳捕捉应用推广潜力大,关注技术先行者

中心思想

  • 本报告的核心观点是,在“碳中和”的大背景下,碳捕捉技术作为减少碳排放、增加碳吸收的重要手段,市场潜力巨大。
  • 报告强调了碳捕捉技术的重要性,并分析了其在CCUS产业链中的地位,以及国内外碳捕捉市场的发展现状。
  • 报告看好国内碳捕捉技术先行者,如昊华科技、蓝晓科技,认为它们凭借技术优势有望抢占市场。

主要内容

1. 碳中和背景下的机遇与挑战

  • 政策驱动: 中国政府承诺在2030年左右实现CO2排放峰值,并于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为碳捕捉技术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 双重目标: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需要减少碳排放和增加碳吸收,化工新材料行业将受到影响,包括新能源材料需求增长、生物基材料替代化石能源、以及CCUS技术的应用。

2. 碳捕捉技术分析

  • 技术原理: 碳捕捉是将工业生产中的二氧化碳捕捉的过程,主要方法包括燃烧后捕捉(PCC)、燃烧前捕捉(IGCC)和氧气燃烧。
  • 技术对比: 不同碳捕捉方法各有优缺点,PCC改造幅度小但能耗高,IGCC能提高CO2浓度但前期投入大,氧气燃烧的关键在于空气提纯。
  • 市场现状: 碳捕捉技术仍处于早期阶段,成本高、成果小,但运输储存技术的成熟和成本下降将助力推广。

3. CCUS产业链与市场前景

  • 产业链地位: 碳捕捉位于CCUS产业链上游,是关键环节。
  • 国内外对比: 美国在CCUS领域处于领先地位,而中国仍处于发展初期,市场潜力巨大。
  • 受益标的: 昊华科技、蓝晓科技等国内碳捕捉技术先行者有望受益于市场增长。

4. 新材料行业周报与重点公司公告

  • 行业表现: 本周新材料指数跑赢创业板指,部分个股表现亮眼。
  • 公司公告: 斯迪克、TCL科技、深天马A等公司发布重要公告,涉及投资、业绩预告等。
  • 受益标的: 报告继续看好OLED材料、军工材料等高确定性成长领域,并推荐相关受益标的。

5. 产业链数据跟踪

  • 半导体: 费城半导体指数上涨,北美半导体设备制造商出货额增速上升。
  • 面板: 液晶面板回暖,2月32寸液晶面板价格上涨。
  • 其他: DRAM、NAND价格上涨,IC封测、PCB制造、MLCC等台股营收同比增速上升。

总结

本报告深入分析了碳中和背景下碳捕捉技术的市场潜力,强调了其在CCUS产业链中的重要性。报告指出,虽然碳捕捉技术仍处于发展初期,但随着政策支持和技术进步,市场前景广阔。报告看好国内碳捕捉技术先行者,并对新材料行业的整体表现进行了分析,为投资者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报告正文
摩熵医药企业版
9大数据库,200+子数据库,一站查询药品研发、临床、上市、销售、投资、政策等数据了解更多
我要试用
1 / 14
试读已结束,如需全文阅读可点击
下载全文
如果您有其他需求,请点击
定制服务咨询
开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最新报告
关于摩熵咨询

摩熵咨询是摩熵数科旗下生物医药专业咨询服务品牌,由深耕医药领域多年的专业人士组成,核心成员均来自国际顶级咨询机构和行业标杆企业,涵盖立项、市场、战略、投资等从业背景,依托摩熵数科丰富的外部专家资源及全面的医药全产业链数据库,为客户提供专业咨询服务和定制化解决方案

1W+
医药行业研究报告
200+
真实项目案例
1300+
业内高端专家资源
市场洞察与营销赋能
市场洞察与营销赋能
分析市场现状,洞察行业趋势,依托数据分析和深度研究,辅助商业决策。
立项评估及管线规划
立项评估及管线规划
提供疾病领域品种调研、专家访谈、品种立项、项目交易整套服务。
产业规划及研究服务
产业规划及研究服务
以数据为基础,为组织、园区、企业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和趋势线索。
多渠道数据分析及定制服务
多渠道数据分析及定制服务
帮助客户深入了解目标领域和市场情况,发现潜在机会,优化企业决策。
投资决策与交易估值
投资决策与交易估值
依托全球医药全产业链数据库与顶级投行级分析模型,为并购、融资、IPO提供全周期决策支持。
立即定制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定制咨询

400-9696-311 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