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医药研发创新与营销创新峰会
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研究
  • 公司研究
  • 宏观策略
  • 财报
  • 招股书
  • 政策法规
  • 其他
报告搜索:
发布日期:
发布机构:

    全部报告(31528)

    • 华东医药(000963):白马药企转型创新,开启发展新阶段

      华东医药(000963):白马药企转型创新,开启发展新阶段

    • 港股行情持续强势,建议关注恒生生物科技指数基金

      港股行情持续强势,建议关注恒生生物科技指数基金

    •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双抗赛道交易火热,关注相关创新药企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双抗赛道交易火热,关注相关创新药企

      中药
        投资要点:   市场表现:   上周(06月02日-06月06日)医药生物板块整体上涨1.13%,在申万31个行业中排第17位,跑赢沪深300指数0.25个百分点。当前,医药生物板块PE估值为28.16倍,处于历史中位水平,相对于沪深300的估值溢价为137%。子板块涨幅前三的为化学制药(申万)、医药商业(申万)、医疗器械(申万),涨幅分别为1.67%、1.13%、1.11%。个股方面,上周上涨的个股为323只(占比68.14%),下跌的个股136只(占比28.69%)。涨幅前五的个股分别为易明医药(33.09%)、万邦德(32.59%)、昂利康(30.28%)、新诺威(21.36%)、海辰药业(20.93%)。   行业要闻:   2025年6月2日,BioNTech SE和百时美施贵宝宣布,双方已达成一项协议,共同推进双特异性抗体BNT327在全球的开发和商业化。2028年,BMS将向BioNTech支付15亿美元的预付款和总计20亿美元的非或有性周年付款。此外,BioNTech将有资格获得高达76亿美元的额外里程碑付款。   BNT327是针对PD-L1和VEGF-A双靶点的下一代双特异性抗体,目前已在SCLC领域进入临床Ⅲ期。BNT327最初由中国Biotech普米斯生物研发,编号PM8002。2023年11月BioNTech与普米斯达成协议,获得PM8002在全球(大中华区以外)的开发、生产和商业化权利,普米斯相应地将获得5500万美元的首付款,以及超10亿美元的开发、注册和商业里程碑付款以及分级销售提成。2024年11月,BioNTech以9.5亿美元的价格,收购普米斯生物100%已发行股本。   投资建议:   本周医药生物板块表现良好,创新药、连锁药店板块涨幅居前。BioNTech和百时美施贵宝达成总价值超90亿美元的合作协议,共同开发和商业化最初由中国药企普米斯研发的PD-L1/VEGF-A双抗BNT327,Cullinan Therapeutic宣布以最高7.12亿美元的总金额引进智翔金泰BCMA/CD3双抗GR1803注射液的全球权益,双抗赛道持续受到跨国药企青睐重磅交易频出,2025年ASCO大会上我国双抗研究占全球近一半,技术突破与临床价值持续释放;双抗赛道仍处于靶点持续验证阶段,建议关注在靶点组合上具备差异化和突破性技术路线有前瞻性布局的创新药企业。同时建议关注器械设备、中药、连锁药店、医疗服务等细分板块的投资机会。   个股推荐组合:贝达药业、特宝生物、老百姓、羚锐制药、诺泰生物;   个股关注组合:科伦药业、荣昌生物、丽珠集团、千红制药、开立医疗。   风险提示:行业政策风险;公司业绩不及预期风险;药械产品安全事件风险等。
      东海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0页
      2025-06-10
    • 医药日报:PROTAC新药Vepdegestrant在美申报上市

      医药日报:PROTAC新药Vepdegestrant在美申报上市

      医药商业
        报告摘要   市场表现:   2025年6月9日,医药板块涨跌幅+2.30%,跑赢沪深300指数2.01pct,涨跌幅居申万31个子行业第1名。各医药子行业中,医疗研发外包(+2.59%)、体外诊断(+2.42%)、其他生物制品(+2.34%)表现居前,线下药店(-0.14%)、血液制品(+0.11%)、医疗耗材(+0.93%)表现居后。个股方面,日涨幅榜前3位分别为常山药业(+20.00%)、海辰药业(+19.99%)、舒泰神(+19.99%);跌幅榜前3位为人民同泰(-4.65%)、赛伦生物(-4.59%)、万泰生物(-3.84%)。   行业要闻:   近日,Arvinas和辉瑞宣布,已为二者联合开发的明星PROTAC分子Vepdegestrant向美国FDA提交新药申请(NDA),用于治疗既往接受过内分泌治疗的雌激素受体阳性(E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阴性(HER2-)、ESR1突变的晚期或转移性乳腺癌患者。Vepdegestrant是一款潜在“first-in-class”的口服PROTAC降解剂,利用人体天然的蛋白质降解系统特异性地靶向并降解雌激素受体。(来源:Arvinas,太平洋证券研究院)   公司要闻:   派林生物(000403):公司发布公告,中国生物与公司控股股东胜帮英豪签署了《收购框架协议》,胜帮英豪拟将所持公司21.03%股份转让给中国生物,若本次交易顺利推进并实施完成,公司控股股东将由胜帮英豪变更为中国生物,公司实际控制人将由陕西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变更为中国医药集团有限公司。   方盛制药(603998):公司发布公告,子公司健盟药业收到国家药监局核准签发的《药品注册证书》,公司自主研发的中药创新药养血祛风止痛颗粒已获得药品批准文号,并可进行生产。   华东医药(000963):公司发布公告,子公司中美华东收到美国FDA通知,由中美华东申报的HDM1010片药品临床试验申请已获得美国FDA批准,可在美国开展I期临床试验,适应症为2型糖尿病。   东星医药(301290):公司发布公告,子公司东星生物与上海交通大学签订了《技术开发(委托)合同》,合同总金额共计600万元。大学将按合同约定的进度分别完成构建菌株、中试发酵工艺及大试发酵工艺的开发,并提供相关工艺技术资料,项目结题验收报告和专利协助申请资料,相关发明专利所有权归东星生物。   风险提示:新药研发及上市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风险等。
      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页
      2025-06-10
    • 中国炼化行业重构:炼化一体化、新能源冲击与2030战略棋局

      中国炼化行业重构:炼化一体化、新能源冲击与2030战略棋局

      化学制品
        山东裕龙石化一期   该项自投产2×1000万吨/年常减压装置,配套150万吨/年乙烯及下游化工装置,旨在打造国内单厂规模最大的绿色智能炼厂。   中海石油宁波大榭石化   计划于2025年6月投产600万吨/年常减压装置,与现有800万吨/年炼油能力整合,重点增产石脑油、PX等化工原料。   华锦阿美石化   1500万吨/年常减压装置预计2026年全面投产,配套150万吨/年乙烯、200万吨/年芳烃装置,依托沙特原油资源优势,致力于打造东北亚高端化工基地。   新疆塔河石化改扩建   2028-2029年投产500万吨/年常减压装置,依托新疆重油资源,升级为“燃料型+化工型”炼厂,重点生产沥青、焦化蜡油等特色产品。   福建古雷炼化二期   2028年将投产1600万吨/年常减压装置,与一期项目形成3600万吨/年炼油、220万吨/年乙烯规模,重点布局EVA、POE等光伏新材料。
      中国化工学会烃资源评价加工与利用专委会
      25页
      2025-06-10
    • 基础化工行业2025年中期投资策略:拨云见日终有时,关注细分领域结构性机会

      基础化工行业2025年中期投资策略:拨云见日终有时,关注细分领域结构性机会

      化学制品
        投资要点:   供需格局改善值得期待, 关注细分领域结构性机会。 一方面, 一季度基础化工板块在建工程规模连续两个季度环比下降, 同时重要会议明确要整治“内卷式” 竞争, 行业供给正逐步趋于理性。 另一方面, 稳需求政策持续出台落地, 下游需求改善值得期待, 有望带动基础化工行业供需格局逐步向好。 细分板块来看, 一是关注行业供给端受政策约束的制冷剂板块; 二是关注无糖、 减糖趋势下需求端有望保持景气的甜味剂板块; 三是关注新形势下国产替代有望加速的润滑油添加剂板块; 四是关注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加力实施下,汽车、 家电产销向好有望拉动塑料需求的改性塑料板块。   制冷剂: 2025年二代制冷剂配额加速削减, 三代制冷剂配额继续冻结, 供给端约束不改。 需求端, 近期空调排产数据、 新能源车产销数据依然表现亮眼, 在我国加力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背景下, 今年空调、 新能源汽车产销有望维持良好增长, 利好制冷剂需求继续提升。 同时, 目前主流制冷剂内外贸价格趋同, 有利于相关企业业绩进一步释放, 建议关注三美股份(603379) 和巨化股份(600160)。   甜味剂: 三氯蔗糖方面, 下游旺季将至, 行业集中度高、 协同性好,三氯蔗糖价格存在上涨可能, 建议关注金禾实业(002597) 。 阿洛酮糖方面, 由于其甜味及口感与蔗糖接近, 但热量却远低于蔗糖,其还可与食物中的氨基酸或蛋白质发生美拉德反应, 因此在食品、保健和医疗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目前我国阿洛酮糖产品全部用于出口, 后续若阿洛酮糖在我国正式审批, 则其在国内的应用有望加速推开, 建议关注百龙创园(605016) 。   润滑油添加剂: 需求端, 润滑油添加剂下游的交通用润滑油、 工业用润滑油有望随着终端应用领域的汽车、 工程机械销量和保有量的增长而增长, 但由于以上市场均已进入存量市场阶段, 预计增速将保持相对稳定。 供给端, 目前我国润滑油添加剂仍需每年对外进口20-30万吨, 其中部分来自美国, 在贸易摩擦背景下, 供应链安全备受重视, 有望加速国产替代进程, 内资厂商市场份额有望实现提升。 个股方面建议关注瑞丰新材(300910) 和利安隆(300596) 。   改性塑料: 近年来我国的塑料改性化率从2011年的16.3%逐步提升至2021年的24%, 但与全球50%的改性化率相比仍有较大提升空间。2025年我国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加力实施, 国内汽车、 家电需求有望维持景气, 且抢出口预期仍存, 改性塑料下游需求有望继续向好,建议关注金发科技(600143) 和普利特(002324) 。   风险提示: 能源价格剧烈波动导致化工产品价差收窄风险; 宏观经济波动风险; 房地产、 基建、 汽车、 家电需求不及预期风险; 部分化工产品新增产能过快释放导致供需格局恶化风险; 行业竞争加剧风险; 贸易摩擦影响产品出口风险; 海运费波动影响出口风险; 天灾人祸等不可抗力事件的发生
      东莞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9页
      2025-06-10
    • 买全球最好的中国创新药:突破性疗法(BTD)品种梳理

      买全球最好的中国创新药:突破性疗法(BTD)品种梳理

      生物制品
        (1)突破性疗法意味着显著且可靠临床的意义。突破性疗法最初于2020年被CDE引入国内,允许创新药物与改良型新药研发企业在三期临床开展前申请突破性治疗药物程序,其要旨集中于两点:(1)用于加快治疗严重危及生命或严重影响生存质量的疾病新药落地,从而尽早满足患者的治疗需求;(2)针对适应症尚无有效治疗手段或药物,新药较现阶段治疗手段具有足够证明其临床优势。   (2)突破性疗法的动态变化,从热门靶点到新靶点、从老牌Pharma&biotech逐步扩散:Insight数据库显示,截至2025年6月4日,仅考虑国产创新药(自研),目前CDE共批准126款品种正式纳入突破性疗法;从靶点看,突破性疗法逐渐从PD-1、HER2、EGFR等靶点逐步拓展PD-1/IL-2、BCL2、B7-H4等新兴靶点,呈百花齐放的趋势。从公司看,除了恒瑞医药、信达生物等老牌Pharma&biotech以外,海南海药、舒泰神、广生堂、药捷安康等企业的突破性疗法也值得期待。   (3)突破性疗法的潜在出海机会:值得注意的是,CDE突破性疗法从2020年起步,同时随着研发实力提升,国产分子也逐步具备了全球竞争力。由于取得突破性疗法,必须满足以下2个条件:(1)用于防治严重疾病或病症(危及生命或者严重影响生存质量);(2)药品需要初步证明具有明显临床优势。这意味着纳入CDE突破性疗法的在商业化上有价值,在数据上有优势。海外和MNC BD部门在寻求国内分子时,同样对数据上有较高的要求,因此此刻梳理突破性疗法对指导国产创新药分子出海有现实意义。突破性疗法分子高出海成功率也证实了这一点。   科伦博泰生物、三生制药、百利天恒、传奇生物、荣昌生物等企业在出海方面已经完成了从0到1的突破,首付款及总金额体量屡创新高,石药集团也公布了其潜在的BD可能。后续舒泰神的波米泰酶α、先声的先必新®舌下片(取得美国突破性疗法认定)等众多品种也拥有BD潜力。我们梳理了目前尚未出海目前国产创新药、以分子是否是FIC、是否取得美国BTD认证、海外临床进度为参考,挑选了当下有出海潜力的突破性疗法品种。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环境风险、药物临床研发风险、国内市场竞争风险、海外市场销售不及预期风险、第三方数据偏差风险
      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1页
      2025-06-09
    • 基础化工深度报告:赖、苏氨酸有望景气回暖,中企出海大有可为

      基础化工深度报告:赖、苏氨酸有望景气回暖,中企出海大有可为

      化学制品
        主要观点:   核心投资逻辑:赖、苏氨酸属于大品种饲用氨基酸,具有农产品复合周期性,随“低蛋白日粮”和“豆粕减量”的兴起,深受养殖行业重视。行业下游需求较为稳定,海外依赖度较高,需求端受限较小,但供给和原料端影响较深。玉米豆粕价格下跌已持续近两年,其与氨基酸价格息息相关,企业在期间积极拓宽降本空间,农产品若开启上行周期将对赖苏价格形成支撑。此外,国内赖氨酸扩产持续,苏氨酸扩产趋缓格局较好,国内激烈竞争和出口环境恶化下行业进入壁垒增高,企业谋求出海破局。未来,行业“规模化+国际化”的海内外协同布局远期有望形成氨基酸业绩增长第二曲线。   赖、苏氨酸等饲用氨基酸重要性凸显,行业规模不断扩大   赖、苏氨酸为饲用氨基酸核心品类,产业规摸持续扩大。近年,豆粕减量替代、“生物经济”等政策背景推动饲用氨基酸行业发展,据GMI测算,2024-2032年全球饲用氨基酸产业规模CAGR为5.8%。据博亚和讯测算,2024年全球四大饲用氨基酸(赖氨酸、蛋氨酸、苏氨酸、色氨酸)总供应量698.6万吨,同比+13.5%,中国赖氨酸和苏氨酸供应量分别同比+10.3%/+15.4%。2024年中国赖氨酸产量为305.8万吨,同比+8.27%;苏氨酸产量实现显著跃升,达到101.3万吨,同比大幅增长31.2%。   赖、苏氨酸市场格局优化,头部企业推进出海战略迎接第二增长曲线   赖苏市场集中度较高,多家头部公司出海规划稳步推进。2024年赖、苏氨酸国内产能分别占全球约76.5%和95%,产能向中国高度集中。国内经历产能出清后,头部企业逐渐形成产能优势,中国赖、苏氨酸的CR4分别为60.31%和77.48%,随头部企业仍有相关扩产规划,未来行业集中度或将继续升高。此外,海外旺盛的需求与其本土的产能不相匹配,对中国依赖度较高,加之海外反倾销及关税等出口政策环境影响,未来企业出海将成为抢占海外市场的关键一步。   赖、苏氨酸景气回暖,农产品价格变动给予赖苏盈利增长空间业内领先企业多年深耕成本控制,关注后续赖、苏氨酸景气回暖带来的利润增长空间。2024年饲用氨基酸产品价格不同程度上涨,全球饲用氨基酸市场价值增至152.1亿美元,同比增长24.9%。2025年玉米已出现回升迹象,玉米价格将为赖、苏氨酸价格提供成本端支撑,豆粕和饲用氨基酸存在替代关系,豆粕价格一旦回升也将增加赖、苏需求,形成价格上涨的推动力。此外,海外制裁政策反复,出口存在不确定性,但海外市场需求旺盛,国际供应缺口短期可能会推高产品价格。截至2025年5月,70%赖氨酸已率先回升,苏氨酸止跌,98%赖氨酸跌幅趋缓。另外,行业领先企业已形成规模化生产并积极探索更优的原材料采购策略及多元化布局,未来有望进一步打开降本空间,实现盈利增长。   投资建议   近年来国内赖、苏氨酸形成强大的产能和成本优势,行业集中度提升,未来我们持续看好赖、苏氨酸涨价和企业出海带来的投资机会。建议关注【梅花生物】、【阜丰集团】、【星湖科技】。   风险提示   (1)原材料涨价带来的成本上升风险;   (2)同行头部企业竞争加剧风险;   (3)新项目及出海战略进度不及预期风险;   (4)国际出口政策环境恶化风险;   (5)产品价格下跌风险。
      华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6页
      2025-06-09
    • 摩根大通 美国医疗保健:再生元制药(REGN)重审、Ascendis Pharma(ASND)、制药论文更新、Docusign(DOCS)

      摩根大通 美国医疗保健:再生元制药(REGN)重审、Ascendis Pharma(ASND)、制药论文更新、Docusign(DOCS)

    • 网护有限公司(NTC):南非医院:尽管背景艰难,防御性特征依然突出-重申对Netcare的增持评级,对Life Healthcare的中性评级

      网护有限公司(NTC):南非医院:尽管背景艰难,防御性特征依然突出-重申对Netcare的增持评级,对Life Healthcare的中性评级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定制咨询

    400-9696-311 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