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医药研发创新与营销创新峰会
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行业领域:
  • 全部
  • 化药/生物药
  • 中药
  • 原料药
  • 医疗器械
  • 泛医疗
  • 其他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产业分析
  • 市场数据分析
  • 临床研究进展
  • 集采分析
  • 专利分析/FTO分析
  • 政策分析
  • 医药盘点
  • 投融资
  • 立项评估
  • 技术平台研究
  • 其他
治疗领域:
  • 全部
  • 消化系统与代谢药物
  • 皮肤病药物
  • 罕见病
  • 其他
  • 补气补血药物
  • 全身用激素类制剂(不含性激素和胰岛素)
  • 呼吸系统药物
  • 心血管系统药物
  • 感觉系统药物
  • 抗寄生虫药物、杀虫药物和驱虫药物
  • 抗肿瘤药
  • 免疫机能调节药物
  • 杂类
  • 生殖泌尿系统和性激素类药物
  • 神经系统药物
  • 系统用抗感染药物
  • 肌肉-骨骼系统药物
  • 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物
报告搜索:

全部报告(110655)

  • 安踏体育(02020):Q2FILA实现双位数增长,库销比维持健康

    安踏体育(02020):Q2FILA实现双位数增长,库销比维持健康

  • 鱼跃医疗(002223)1H23扣非净利润预告略超预期,呼吸治疗解决方案保持增长态势

    鱼跃医疗(002223)1H23扣非净利润预告略超预期,呼吸治疗解决方案保持增长态势

  • 锦波生物(832982)重组胶原平台型企业,医美等应用扩张驱动持续成长

    锦波生物(832982)重组胶原平台型企业,医美等应用扩张驱动持续成长

  • 金域医学(603882)应收账款减值影响利润实现,常规业务稳步恢复

    金域医学(603882)应收账款减值影响利润实现,常规业务稳步恢复

  • 北交所个股研究系列报告:中成药及化药制剂企业研究

    北交所个股研究系列报告:中成药及化药制剂企业研究

    个股研报
      大唐药业(836433)   1.1主营业务 是一家中成药和化学药品制剂制造企业,口服制剂类型产品(中成药)为公司第一大收入来源   大唐药业成立于1992年,2016年在新三板挂牌,2021年11月在北交所上市。   公司是一家集蒙药资源开发、特色专科药和大健康产品生产、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制药企业,主要产品为口服制剂(中成药)和外用制剂(化学制剂药)两种类型,其中口服制剂类型产品为公司第一大收入来源,2022年销售金额为1.1亿元(占比70.1%),也是毛利率最高的产品(74.1%)。   公司仅做国内市场,前五大客户占比较高,2022年合计占比为64.6%,其中前三大客户均为国内A股上市企业,粘性较高。   1.2产品介绍 公司拥有266个药品注册批件,拥有三花、同泰永系列品牌,涵盖中成药系列和化学制剂药系列产品   1.3股权结构 前十大股东合计持股67.7%,股权相对集中,公司实控人为郝艳涛,合计持股62.2%   公司前十大持股股东合计持股67.7%,股权相对集中,个人投资者数量居多。   郝艳涛先生为公司实际控制人。2023年3月末,郝艳涛先生直接持有公司3.1%股份,持有股东仁和房地产(第一大股东)99%的股权,直接和间接持股比例为62.2%。郝艳涛先生在大唐药业担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职位。   1.4财务情况 公司成长性不高,2022年开始公司营收和净利润规模显著下滑,销售费用支出占比高   2018-2022年期间,公司营收规模呈波动变化,年复合增长率为-0.02%,成长性低。2022年营收规模为1.6亿元,同比显著下降33.2%;2018年至2021年净利润规模逐年提升,但同比增速放缓趋势明显,2022年净利润规模为0.15亿元,同比下降76%。   公司毛利率总体保持稳定,2022年毛利率为72.5%,较2018年下滑2.2个百分点;净利率2022年显著下降(净利率为9.4%),较2018年下滑14.5个百分点。   公司期间费用支出呈下降后上升变化,2022年显著增加。2022年期间费用率合计为69.1%,较2021年提升23.8个百分点,其中销售费用支出增加显著,2022年销售费用率达48.3%,较2021年提升17.1个百分点。   1.4财务情况 公司销售回款质量健康,现金流正常,存货和应收账款规模变化不大,但周转天数明显增加   从营运能力角度来看,存货和应收账款周转天数自2020年开始显著提升。2022年为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为98.6天,存货周转天数为366.8天。   公司2022年销售回款质量显著良好、健康。公司销售商品收到的现金/营业收入值2018年至2022年五年期间平均值为112.9%,整体健康,其中2022年显著改善,比率达157.9%。   公司经营性净现金流正常、健康,五年均为正值,其中2022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01亿元。
    深圳市亿渡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20页
    2023-07-18
  • 基础化工:阿斯巴甜被列为可能致癌物,甜味剂市场或将重塑

    基础化工:阿斯巴甜被列为可能致癌物,甜味剂市场或将重塑

    化学原料
      主要观点   事件概述   7月14日,国际癌症研究机构、世界卫生组织和粮食及农业组织食品添加剂专家委员会发布无糖甜味剂阿斯巴甜对健康影响的评估报告。正式将阿斯巴甜划归为可能对人类致癌之列(国际癌症研究机构第2B组),并重申其每日允许摄入量为每公斤体重40毫克。   核心研判   阿斯巴甜是食品饮料行业重要的添加剂之一。阿斯巴甜是一种人造(化学)甜味剂,甜度是普通蔗糖的200倍左右,阿斯巴甜尽管有强烈甜味,但热量几乎为零,而且没有糖精那样的苦味,因此被食品工业视为代替蔗糖的甜味剂。阿斯巴甜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广泛用于各种食品和饮料制品,包括减肥饮料、口香糖、明胶、冰淇淋、酸奶等乳制品、早餐麦片、牙膏和止咳药水和维生素咀嚼片等药物。虽然关于阿斯巴甜对健康的影响一直存在争议,但其一直以来都是食品饮料行业重要的添加剂之一。根据中商情报网资讯,2021年我国甜味剂产量约为25.3万吨,主要以人工甜味剂为主,中国人工甜味剂市场占比前三的产品分别为甜蜜素、糖精钠和阿斯巴甜,占比分别为44%、28%和12%。   消费者或将减少阿斯巴甜类产品的消费,安全性更高的甜味剂将更受青睐。虽然联合专家委员会在报告中指出,公众可在每日限量内放心食用,但由于担忧阿斯巴甜类产品所带来的潜在健康风险,消费者有可能选择其他种类甜味剂的产品,从而促使食品生产商转向选择其他更为安全的甜味剂,阿斯巴甜市场需求将受到打击,现有市场份额将被三氯蔗糖、阿洛酮糖、甜菊糖苷、赤藓糖醇等品类加速替代,甜味剂市场或将重塑。   无糖饮料市场需求快速增长,作为重要成分之一的甜味剂市场空间也随之扩大。近几年随着公众健康意识的增强,人们越来越关注糖的影响,无糖饮料越来越收到消费者的喜爱,市场规模逐年扩大,根据中科院《2021中国无糖饮料市场趋势洞察报告》,2025年我国无糖饮料市场将增至227.4亿元。作为无糖饮料重要的成分之一,甜味剂的市场空间也随之扩大。   投资建议   我们认为在阿斯巴甜被世卫组织正式列为可能致癌物后,终端消费者及食品饮料生产商将转向选择其他安全性更高的甜味剂;同时叠加国内无糖饮料市场需求快速增长,三氯蔗糖、阿洛酮糖、赤藓糖醇等甜味剂市场需求将进入快速上升期。建议关注金禾实业、百龙创园、保龄宝、三元生物等公司。   风险提示   需求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现有食品健康标准发生变动
    上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2页
    2023-07-18
  • 深度报告:国内生产格列齐特和盐酸罗哌卡因原料药龙头企业

    深度报告:国内生产格列齐特和盐酸罗哌卡因原料药龙头企业

    个股研报
      科源制药(301281)   投资要点:   公司主要从事化学原料药及其制剂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公司成立于2004年,公司自成立以来始终专注于化学原料药的研发和制造,并以特色原料药为基础,拓展部分化学药品制剂业务。公司产品覆盖降糖类、麻醉类、心血管类及精神类等重点疾病领域。原料药产品主要包括格列齐特、盐酸二甲双胍、盐酸罗哌卡因、单硝酸异山梨酯等。化学药品制剂产品主要包括盐酸氟西汀分散片、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以及单硝酸异山梨酯片等。公司中间体为根据客户需求定制的化工中间体产品,主要为OR10127以及OR10154。   多重因素促进原料药行业发展。(1)据EvaluatePharma预计,2020年-2024年间,合计将有近1600亿美元销售额的专利药到期。按照仿制药价格约为专利药的10%-20%算,近5年仿制药的替代空间大概为160-320亿美元。大批专利药到期将会刺激仿制药市场持续增长,带动原料药市场规模扩张。(2)在当前政策背景下,生产成本、药品质量、环保要求等因素均提升了原料药行业壁垒,市场出清速度加快,行业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高。(3)原料药企业依靠成本及质量优势,将更容易向下游制剂进行延伸,掌握市场主动权,原料药及制剂一体化已经成为行业发展的主流趋势。   公司拥有生产制造和产品规模优势。经过近二十年化学合成的生产经验积累和技术工艺研发创新,公司具有较强的化学原料药生产能力,合成装备完整、合成工艺成熟、产业化能力强并且质量控制规范,不断提升反应收率或产品纯度、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三废排放,生产工艺的稳定性、安全性也得以巩固,逐渐积累后形成应用于化学原料药生产的核心技术。公司是国内生产格列齐特、盐酸罗哌卡因的龙头企业,在盐酸二甲双胍、单硝酸异山梨酯领域亦具有一定市场影响力。公司不断强化研发投入,引入自动化生产线,加强对现有主导产品生产工艺的持续优化、开发,以实现生产效率的提高以及生产成本的降低,将进一步强化规模经济优势。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3年、2024年每股收益分别为0.99元和1.17元,对应估值分别为28倍和23倍。公司是国内生产格列齐特、盐酸罗哌卡因的龙头企业,积极发展“原料药+制剂”一体化发展战略,为未来业绩的增长增添了新的动力和亮点。首次覆盖,给予对公司“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价格及毛利率下滑风险、下游制剂纳入国家药品集采使得原料药产品价格下降风险和主要产品集中的风险等。
    东莞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2页
    2023-07-18
  • 流感疫苗行业动态报告:关注三季度流感疫苗供给紧张

    流感疫苗行业动态报告:关注三季度流感疫苗供给紧张

    生物制品
      事件:近日金迪克受暴雨影响停产。7月14日,江苏金迪克发布公告,近日公司所在地江苏省泰州市医药高新区(高港区)出现特大暴雨,受此影响,公司厂房被淹,部分车间的生产环境受到渗水影响,经持续环境监测并综合评估,公司决定自2023年7月15日起流感疫苗车间临时停产。   流感疫苗销售具有季节性特征,业绩集中体现于下半年。每年9-12月份为流感疫苗的销售旺季。由于流感病毒毒株每年可能发生变异,每年均需接种流感疫苗,流感疫苗有效期一年。金迪克公告显示,2023年上半年处于2022-2023流感季,销售的产品为2022年生产(使用2022-2023流感季毒株)批签发的产品。但2023年下半年开始至2024年上半年止,只能销售2023年新生产批签发的产品(使用2023-2024流感季毒株)。   根据公告披露:金迪克2023年7-9月公司营业收入可能为0,同比下降较大。金迪克目前营业收入全部来自于四价流感疫苗,市场占有率约10%。北半球流感疫苗销售旺季集中在9-12月,20Q3、21Q3和22Q3公司收入分别为1.75亿、3.17亿和2.04亿,此次停产或导致2023Q3公司营业收入为0。   目前国内流感疫苗接种率还处于较低水平,同时由四价流感疫苗替代三价流感疫苗的趋势已经形成,未来市场增长空间广阔。目前我国流感疫苗总体接种率约3%,远低于欧美接近50%的接种率。WHO强调老人小孩慢病患者等重点人群流感疫苗接种率达到75%目标,目前国内重点人群覆盖率不足5%,对比欧美、东亚各其他地区重点人群均超过了60%。中国18岁以下儿童、60岁以上老人、医护人员这三类重点人群基数是5.17亿人,整体接种率低。未来伴随政策积极推动、以及老百姓接种意识的提升,接种率有望不断提升,流感疫苗潜在市场增长空间广阔。   投资建议:流感疫苗行业国内接种率低、成长空间大:国内流感疫苗总体接种率3%,还处于较低水平,远低于欧美接近50%的接种率。关注三季度流感疫苗供需关系变化,包括四价流感疫苗龙头华兰疫苗/华兰生物、鼻喷流感疫苗供应商百克生物有望受益金迪克停产导致的供给缺口。   风险提示:产品研发进度不及预期风险;竞争加剧风险;政策监管环境变化风险;疫后复苏不及预期风险;其他系统性风险。
    民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9页
    2023-07-18
  • 医药行业周报:医药否极泰来?详解结构机会

    医药行业周报:医药否极泰来?详解结构机会

    生物制品
      行情回顾:2023年7月10日-7月14日,申万医药生物板块指数上涨0.9%,跑输沪深300指数1%,医药板块在申万行业分类中排名第12;2023年初至今申万医药生物板块指数下跌6.7%,跑输沪深300指数7.4%,在申万行业分类中排名第24位。本周涨幅前五的个股为百花医药(15.32%)、海欣B股(10.15%)、智飞生物(9.78%)、甘李药业(9.71%)、皓元医药(9.14%)。   医药行情或即将否极泰来,结构机会纷呈:基本面:院内明确恢复(23M1-5医保支出+23%)+政策边际向好(续约规则利好存量);估值及配置:估值和配置底部;已连跌2年,调整3年;当前胜率和赔率双高!各细分板块观点:1)创新药:整个行业处于泡沫消化后分化重启的周期低点,医保续约新规发布,明确利好发展,叠加宏观利好因素,下半年主线做多,值得重点布局;2)仿转创:部分标的集采逐步出清,创新管线兑现在即,估值有望从修复演变为成长行情,仿创为大市值板块,且筹码结构较好;3)中药:板块回调主要系高点下Q2业绩环比下滑预期的回调,我们认为中药板块基本面没有变化,短期资金层面回调后,高确定性与低估值对应下,板块性价比再度突显,持续推荐中药行情;4)生物制品&疫苗:受疫情影响,消费类如疫苗和生长激素基本面23Q1表现一般,但医疗需求持续存在,我们判断随着后续基本面好转,业绩和估值有望迎来反转;血制品板块,当前估值处于历史中枢水平,但考虑到行业较高的壁垒和近期股权整合导致集中度未来提升趋势,当前继续看好相关龙头;5)医疗器械:随集采落地、手术量进一步恢复、出口陆续恢复等,各细分板块基本面预计持续向上,医疗设备国产产品力和政策端持续推动增长,IVD有望受益集采加速国产替代,高耗延续Q2高增长恢复趋势,普耗/低耗有望迎来拐点,消费医疗Q2表现奠定全年增长趋势;6)服务&流通:医疗服务板块目前估值已到历史底部区间,在国内诊疗复苏的背景下,叠加业绩持续释放,估值水平有望回升;流通板块,经历过中特估行情回调后,当前估值处于历史中枢水平,考虑到集中度提升趋势和盈利能力提升,当前继续看好。   投资策略及配置思路:上周医药继续跑输大盘,情绪已达冰点,成交量占比多天降至4%以下。从细分领域上看,前期调整较多的CXO、医疗服务和生物制品相对强势,而前期强势的中药、器械和商业持续调整,且呈现发布业绩预增、风格极致化、表现亦呈现高低切换的态势。我们认为情绪上的冰点、风格的极致化,或启示医药行业或即将否极泰来,如本周专题分析,我们认为医药当前的赔率和胜率都很高,值得重点配置。当前策略角度我们认为需要:1)淡化指数,结构行情;2)高低切换,放弃成见;3)紧跟政策,重药轻医;   具体细分领域及标的重点关注如下:   1)创新药:步入新周期,宏观流动性+临床进展及BD事件催化;重点关注:恒瑞医药、百济神州、康方生物、康诺亚、再鼎医药、海思科、海创药业、君实生物、荣昌生物等;   2)仿转创:集采出尽+创新兑现;重点关注:人福医药、恩华药业、京新药业、泰恩康、仙琚制药、丽珠集团、健康元、信立泰、一品红等;   3)国企改革:国家战略、寻找真变化;重点关注:地方国资-重药控股、津药药业、新华医疗等;   4)中药:仍为主线,重点国改和基药方向;重点关注:太极集团、昆药集团、同仁堂、达仁堂、康缘药业、盘龙药业、方盛制药、桂林三金、贵州三力等;   5)生物制品:血制看变化,疫苗在底部,关注大品种;重点关注:天坛生物、智飞生物、康泰生物、百克生物、欧林生物、长春高新、安科生物和西藏药业等;   6)医疗器械:设备看进口替代,IVD和消费医疗受益复苏,高耗看格局,低耗有性价比;重点关注:联影医疗、迈瑞医疗、澳华内镜、开立医疗、麦澜德,关注华大智造、迪瑞医疗、普门科技、九强生物、微电生理、惠泰医疗、南微医学、拱东医疗、康德莱、鱼跃医疗、三诺生物等;   本周投资组合:恒瑞医药、西藏药业、荣昌生物、康方生物、康泰生物、鱼跃医疗;   七月投资组合:西藏药业、长春高新、康弘药业、双鹭药业、桂林三金、重药控股;   风险提示:行业需求不及预期;上市公司业绩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德邦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8页
    2023-07-18
  • 二季度盈利能力快速提升,线上销售优势显著

    二季度盈利能力快速提升,线上销售优势显著

    个股研报
      鱼跃医疗(002223)   业绩简述   2023年7月14日,公司发布2023年半年度业绩预告,预计2023年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13.79~14.97亿元,同比+75%~+90%;扣非归母净利润11.52~12.48亿元,同比+80%~+95%。   单季度来看,预计2023Q2实现归母净利润6.65~7.83亿元,同比+106%~+142%;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4.48~5.44亿元,同比+82%~+120%。   经营分析   呼吸治疗解决方案高速增长,产品力保持前列。上半年公司呼吸治疗解决方案业务引领市场需求,凭借品牌力和生产力优势实现快速增长,为公司整体业务规模的提升贡献了主要动力。公司二季度利润端预计实现翻倍以上增速,盈利能力实现显著提升。   线上销售渠道优势明显,618期间各品类成果颇丰。公司将线上业务视为发展的重要板块,近年来持续实现良好增长。根据公司官方发布的2023年618战报,公司618期间全网销售额突破4亿,新增用户资产超过6000万,京东及天猫医疗器械行业品牌及店铺排名均位于第一,未来线上渠道有望为公司持续带来增长支撑。   新一代CGM产品临床优势明显,有望引领国产品牌放量。一季度公司新一代CGM产品CT3在国内顺利获证,新产品可提供并存储实时葡萄糖值,供用户跟踪葡萄糖浓度变化的趋势。如葡萄糖水平低于或高于预设值,产品可发出提醒。传感器不需要用户进行校准,使用时间最长14天。新产品未来将充分发挥相关产品在临床效果、舒适性、便携性、安全性以及数字化管理方面的优势,有望引领国产CGM实现销售放量。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   我们看好公司在呼吸制氧、血糖及POCT、消毒感控三大核心赛道的潜力,预计2023-2025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9.52、22.45、26.43亿元,同比增长22%、15%、18%,EPS分别为1.95、2.24、2.64元,现价对应PE为18、16、13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新产品研发不达预期风险;产品推广不达预期风险;收购整合不及预期风险;海外市场拓展不及预期风险;商誉风险。
    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3-07-17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定制咨询

400-9696-311 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