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医药研发创新与营销创新峰会
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行业领域:
  • 全部
  • 化药/生物药
  • 中药
  • 原料药
  • 医疗器械
  • 泛医疗
  • 其他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产业分析
  • 市场数据分析
  • 临床研究进展
  • 集采分析
  • 专利分析/FTO分析
  • 政策分析
  • 医药盘点
  • 投融资
  • 立项评估
  • 技术平台研究
  • 其他
治疗领域:
  • 全部
  • 消化系统与代谢药物
  • 皮肤病药物
  • 罕见病
  • 其他
  • 补气补血药物
  • 全身用激素类制剂(不含性激素和胰岛素)
  • 呼吸系统药物
  • 心血管系统药物
  • 感觉系统药物
  • 抗寄生虫药物、杀虫药物和驱虫药物
  • 抗肿瘤药
  • 免疫机能调节药物
  • 杂类
  • 生殖泌尿系统和性激素类药物
  • 神经系统药物
  • 系统用抗感染药物
  • 肌肉-骨骼系统药物
  • 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物
报告搜索:

全部报告(110655)

  • 事件点评:辉瑞注射剂工厂受灾,国产注射剂有望加速出海

    事件点评:辉瑞注射剂工厂受灾,国产注射剂有望加速出海

    个股研报
      普利制药(300630)   事件:7月19日,美国北卡罗来纳州出现改良型藤田级数第二级龙卷风,辉瑞位于美国北卡罗来纳州落基山的一个主要生产工厂严重受损。   辉瑞落基山工厂是全球最大的无菌注射剂基地之一,本次基地受损将加剧美国药品供应短缺。辉瑞位于北卡罗来纳州落基山的工厂拥有超过140万平方英尺的生产空间,是世界上最大的无菌注射剂设施之一,年产能达4亿多支,美国医院使用的所有无菌注射剂中有25%是该工厂所生产。落基山工厂是辉瑞在2015年收购Hospira所整合获得,Hospira是世界领先的注射药物和输注技术供应商,主要生产麻醉剂、镇痛剂、治疗剂、抗感染药和神经肌肉阻滞剂等多种药物,包括安瓿、小瓶、注射器等小容量产品和静脉输液袋、半硬质瓶等大容量产品。本次辉瑞工厂事件将导致美国注射剂药品短缺加剧,我们看好国产注射剂产品加速出海,在美国注射剂市场的份额有望进一步提升。   普利制药注射剂出海进入收获期,国际化注册能力和经验丰富。公司在制剂技术研发和全球化注册方面具有丰富的技术储备和经验,截至2022年已取得产品批准文号239个,其中欧美等境外制剂生产批件有108个;目前有25款在欧洲、美洲、亚洲多国上市的药品,其中有20款注射剂;已在美国获得ANDA的产品有20款,均为注射剂。公司与辉瑞落基山工厂(Hospira)有9款产品重叠,其中包括阿奇霉素、比伐卢定、盐酸多巴酚丁胺、碘帕醇、左乙拉西坦、盐酸万古霉素、达托霉素等大品种。建设GMP级注射剂工厂通常需要2-3年,短期内美国药物供应短缺的情况难以缓解,公司注射剂产品的海外销售有望进一步提升,境外收入或将持续增长。   形成中国制造、全球销售格局,持续建设符合国际标准的生产产能。公司已形成海口、杭州、安庆三处高端药物制剂及原料药制造基地的建设,剂型覆盖针剂、片剂、胶囊、干混悬剂、滴眼剂和软膏等,三地形成关键中间体、原料药和制剂一体化布局。目前公司原料药、冻干粉针剂生产线已通过美国FDA、欧盟EMA及WHO相关生产质量规范(cGMP、GMP)审计,小容量注射液生产线和口服固体制剂生产线已通过美国FDA、欧盟EMA的cGMP、GMP审计,GMP级产能释放助力公司长期业绩增长。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2023-2025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84/5.68/6.69亿元,对应PE分别为19/16/14倍,首次覆盖,给予“谨慎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市场竞争加剧风险;海外业务拓展不及预期风险;资产减值风险;汇兑损益风险;宏观环境风险等。
    民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页
    2023-07-23
  • 新材料行业周报:TPI材料性能优异,蓝晓科技半年报业绩预增

    新材料行业周报:TPI材料性能优异,蓝晓科技半年报业绩预增

    化学原料
      本周(7月17日-7月21日)行情回顾   新材料指数下跌2.68%,表现强于创业板指。半导体材料跌3.31%,OLED材料跌3.7%,液晶显示跌4.46%,尾气治理跌2.66%,添加剂涨1.14%,碳纤维跌1.66%,膜材料跌3.44%。涨幅前五为康强电子、凯美特气、东旭光电、国瓷材料、瑞丰新材;跌幅前五为赛伍技术、雅克科技、艾可蓝、海优新材、联瑞新材。   新材料周观察:TPI材料性能优异,万润股份布局领先   凭借优异的综合性能及出色的加工性能,聚酰亚胺(PI)树脂及其复合材料可以通过薄膜、纤维、泡沫等形态应用于柔性屏幕、轨道交通、航空航天、防火阻燃、光刻胶、电子封装、风机叶片、汽车、武器装备等领域。热塑性聚酰亚胺(TPI)树脂具有出色的热稳定性、耐腐蚀性、韧性和耐损伤性,以及生产周期短、操作简单、制造成本低等优势。根据万润股份2023年5月的投资者交流记录表,公司目前聚酰亚胺材料产品包括单体材料与成品材料,主要应用在电子与显示等领域。在电子与显示领域PI单体材料方面,公司生产技术目前可覆盖大部分高端产品,已有产品实现批量供应。在显示领域PI成品材料方面,控股子公司三月科技自主知识产权的显示用取向剂PI在2022年已经在下游面板厂实现供应,并已在该领域处于国内领先地位。目前三月科技正在积极推进取向剂PI在下游更多面板产线的推广和验证工作,继续努力争取通过更多面板产线验证。三月科技自主知识产权的OLED用光敏聚酰亚胺(PSPI)成品材料前期已完成产品开发,目前正在积极开展下游面板厂推广和验证工作。除显示领域PI成品材料外,公司积极布局TPI材料,主要开发的PTP-01产品已有中试级产品通过下游验证并且实现供应,该产品应用于光纤连接器、航空航天复合材料等产品制造领域。PTP-01产品的量产计划包括在公司2022年启动的“中节能万润(蓬莱)新材料一期建设项目”中,规划建设1500吨/年TPI材料。受益标的:万润股份。   重要公司公告及行业资讯   【蓝晓科技】业绩预增:公司预计2023年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33,562.08-35,536.32万元,同比增长70%-80%。   【中研股份】7月18日,中国证监会同意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的申请。公司拟公开发行不超过3,042万股股票,募集资金4.55亿元,主要拟投资年产5000吨聚醚醚酮(PEEK)深加工系列产品综合厂房(二期)项目。   受益标的   我们看好在国家安全、自主可控战略大背景下,化工新材料国产替代的历史性机遇:【电子(半导体)新材料】昊华科技、鼎龙股份、国瓷材料、阿科力、洁美科技、长阳科技、瑞联新材、万润股份、东材科技、松井股份、彤程新材等;【新能源新材料】晨光新材、宏柏新材、振华股份、百合花、濮阳惠成、黑猫股份、道恩股份、蓝晓科技、中欣氟材、普利特等;【其他】利安隆等。   风险提示:技术突破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原材料价格波动等。
    开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4页
    2023-07-23
  • 医药行业点评:辉瑞工厂受灾加剧美国药品短缺,国产注射剂出海加速

    医药行业点评:辉瑞工厂受灾加剧美国药品短缺,国产注射剂出海加速

    化学制药
      事件: 7 月 19 日, 辉瑞位于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 Rocky Mount 生产基地遭遇强龙卷风,目前该工厂受损严重。   辉瑞落基山工厂是全球最大的无菌注射剂基地之一。 辉瑞位于北卡罗来纳州落基山的生产基地拥有超过 140 平方英尺的生产空间, 是世界上最大的无菌注射剂设施之一, 年产能 4 亿多支, 该工厂生产的无菌注射剂占美国医院使用全部无菌注射剂的 25%。 落基山工厂是辉瑞于 2015 年收购 Hospira 整合而获得,Hospira 是世界领先的注射药物和输注技术供应商, 主要生产麻醉剂、镇痛剂、治疗剂、抗感染药和神经肌肉阻滞剂等多种药物, 包括安瓿、小瓶、 注射器等小容量产品和静脉输液袋、半刚性瓶等大容量产品。   目前美国药品短缺达到历史高点, 辉瑞工厂事件将加剧供应短缺格局。 近年来美国仿制药短缺困局持续加剧, 根据 ASHP 协会统计, 2022 年美国新增短缺药物 160 种,比 2021 年增加了 46 种, 2023 年上半年新增短缺 88 种,药品短缺问题已经达到近十年最严重水平。 在美国每年药品短缺中,注射剂占比长期超过 40%, 目前短缺最严重的几类药物是抗菌药、化疗药、中枢神经药物和激素,国产注射剂出海具有较大的增量空间。 今年顺铂注射液在美国市场出现严重短缺, 2023 年 3 月齐鲁制药收到 FDA 紧急邮件被优先问询能否供货, 公司在 2 个月内完成项目启动、 FDA 快速审批和获得临时进口许可, 这是中国药企首次以国内市场在售产品对美进行短缺药供应。 本次辉瑞工厂事件将进一步加剧美国药品短缺格局, 具有完备质量管理体系和稳定供货能力的国产注射剂企业有望加速出海进程, 向国际医药产业价值链高端不断拓展。   美国注射剂市场集中度有所降低, 国内头部企业正加速突破美国市场。 从产量上看, 截至 2022 年 9 月活跃于美国市场的注射剂供应商超过 100 家,其中三家龙头公司 Pfizer、 Fresenius、 Hikma 合计占据 48%的市场份额,相比于 2020年的 CR3=57%有所降低。 在国产注射剂出海赛道中, 健友股份与辉瑞落基山工厂( Hospira)有 25 款产品重叠,包括标准肝素、 比伐卢定、 达托霉素、 度骨化醇等大品种;普利制药有 9 个品种与 Hospira 重叠,包括比伐卢定、多巴酚丁胺、碘帕醇、左乙拉西坦、万古霉素、达托霉素等大品种。 国内头部注射剂公司具有丰富的产品研发和全球注册申报经验,叠加国际标准产能投建和美国销售渠道拓展合作, 长期看国产注射剂在美国的市场占有率有望持续提升。   投资建议: 建议关注产品管线丰富、国际标准产能充足、 具备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和海外开拓能力较强的企业, 如健友股份、普利制药等。   风险提示: 政策风险; 研发创新风险; 药品质量风险; 销售推广风险; 原材料价格上涨的风险; 汇率风险等。
    民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页
    2023-07-23
  • 2023HiDoctor系列报告—肿瘤医生洞察报告

    2023HiDoctor系列报告—肿瘤医生洞察报告

  • 沛嘉医疗-B(09996):TAVR市占率持续扩大,神介产品加速放量

    沛嘉医疗-B(09996):TAVR市占率持续扩大,神介产品加速放量

  • 康泰生物(300601)2023年半年报业绩预告点评:肺炎疫苗增长显著,二倍体狂苗获批在即

    康泰生物(300601)2023年半年报业绩预告点评:肺炎疫苗增长显著,二倍体狂苗获批在即

  • 深度报告:便携超声龙头差异化竞争,AI布局画龙点睛

    深度报告:便携超声龙头差异化竞争,AI布局画龙点睛

    个股研报
      祥生医疗(688358)   以差异化竞争为战略, 软硬件打磨和创造增量市场为战术。 祥生医疗成立于 1996 年, 27 年技术研发积淀,拥有多项核心技术专利。 公司以差异化竞争为国内市场的主要战略,主打高端市场的临床专科增量需求和基层医疗的未满足需求,具体通过产品的软硬件打磨、 AI 赋能和应用场景开拓来创造超声设备在三甲影像科外的增量需求,实现国内市场的差异化竞争。   自身砥砺研发和销售,外引国际龙头为强援。 公司专注自主研发,供应链上整合高频阵列探头和换能器自主生产控制成本;产品在便携化上持续迭代,打造全球最轻薄的 SonoAir 笔记本超声,和真正随身携带的系列掌上超声,推车式超声 XBit90 等主打全球高端市场。软件上公司超前布局 AI 算法研发和针对具体应用场景的智能化软件,作为唯一数据获取者和中国医学超声人工智能联盟合作,建立数据资源核心壁垒,目前布局心脏、乳腺、妇产科等重要专科在内的 6个病种,并在 4个病种上实现突破。公司超声乳腺四分类人工智能(对应产品是四分类三维乳腺 AI 智能诊疗仪)已经拿到二类证且是国内首个推进三类证临床的人工智能超声产品。 销售上公司两端发力,高端市场通过便携式超声切入开拓市场,基层医疗自 2018年开始联合BD打通县域市场, 逐步渗透2000个县域市场。公司签约飞利浦共襄国内市场开拓,有望便携化智能化和渠道销售上强强联合、深度合作,对祥生打开二次增长曲线有较大意义。   海外销售恢复迅速, 国内业务持续发力,预计公司进入业绩增长快车道。海外超声市场由于疫情的影响退散进入快速恢复阶段,从海关出口数据来看,2020 年国内超声出口金额增速由于海外疫情下滑, 2021 年低基数下增速恢复到同比 23.6%, 2022 年同比增速稍有下滑至 16.7%, 2023 年出口金额 Q1 同比增速约 20.6%。祥生医疗 2022 年增长受到较大影响, 2022 年 Q1 收入同比增长 23.04%, 2022 全年收入同比下降 4.27%, 2023 年 Q1 收入同比增长64.55%,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 111.31%,预期 2023 年在海外需求持续修复下收入端恢复 60%高增速。 公司国内业务上同步发力,在三甲级医院和基层医疗双端发力,以掌超为切入点带动便携和推车式超声放量,预计公司 2023 年重回高速增长快车道。   投资建议: 基于公司的差异化竞争战略, 预计 23-25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8 亿元、 2.4 亿元、 3.0 亿元,分别同比增长 73.5%、 28.8%、 28.3%,对应当前市值 PE 分别为 26、 21、 16 倍,低于行业平均估值水平。 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 便携超声销售不及预期、新产品研发和获批不及预期、海外需求恢复不及预期、基层需求开拓不及预期、 AI 超声三类证标准下达时间不及预期。
    民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1页
    2023-07-22
  • 实验室建设+市场拓展,协同发展突破山海

    实验室建设+市场拓展,协同发展突破山海

    个股研报
      迪安诊断(300244)   主要观点:   实验室+产品持续拓展,第三方检测一体化服务先行者   迪安诊断成立于2001年,成立初期以代理国外知名体外诊断产品为业务基础,凭借自身扎实的业务能力不断向服务和产品端延伸,目前已形成了“产品+服务”的“一体两翼”发展模式,从预防、筛查、诊断、治疗、监测、研究等多方面提供检测、产品供应和增值服务。截至2022年底,公司经营42家连锁化医学实验室,覆盖全国90%的省份和地区,服务医疗机构超过20000家,服务人数超过3亿人,拥有分子诊断、细胞病理、质谱诊断三大自产产品线。   诊断服务:业务规模稳定增长,解决方案能力持续提升   目前公司从三个方面进行业务布局:1)实验室布局:公司已形成“1家总部实验室+4家大区中心实验室+35家省/自治区/直辖市实验室+43家精准中心实验室+650家合作共建实验室”的伞状网络化布局。2)精准中心布局:公司围绕三级医院,导入多组学技术平台,全面升级精准中心的建设,帮助医院打造一体化的精准诊疗模式,2022年,公司新增13家精准中心,24年预计有望整体达到70家。3)合作共建:公司推动共建实验室的运营效率提升并帮助进行资源整合与信息共享,推进城县乡卫生一体化。2022年,公司合作共建实验室增至650余家,累计协助10家医院通过了ISO15189现场评审,持续对外赋能。   产品业务:发展迅速,加速布局海外市场   公司以客户需求及临床为导向,通过技术创新和机制创新,不断打造内生高成长性价值链,公司现已完成了三大生产线的布局。1)迪安生物:目前已形成分子诊断、病理诊断和POCT三大产品转化平台,可以提供宫颈癌“筛查闭环”整体解决方案、新冠自动化、规模化快速检测全场景解决方案等。2)凯莱谱:重点围绕临床诊断、多组学研究、生物标志物发现和转化三大应用方向,将多组学数据研发转化、临床质谱试剂与仪器自主研发生产及中心实验室服务等业务模式融合创新。3)迪谱诊断:在病原微生物鉴定与耐药检测、药物基因组学、肿瘤早筛与伴随诊断等诸多应用领域形成“四位一体”解决方案。   需求持续膨胀,特检市场规模具备较大提升空间   中国ICL市场发展较晚,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至2021年底,中国有2,100余家ICL,而美国有超7,500家。若剔除COVID-19检测,中国的ICL市场由2017年的人民币147亿元增至2021年的人民币223亿元,并预计于2026年增至人民币513亿元,在疫情影响消散后,中国的ICL市场预期将以更快的速度发展。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及疫情等事件的冲击,民众对于个人健康关注度持续提高,特检需求未来有望持续增长。   投资建议   公司是以第三方检验服务为基础、“产品+服务”全产业链覆盖的医学检验平台,精准中心数量的增加推动特检业务占比提高,业务结构的优化为公司长期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我们看好公司在医学检验领域的技术优势和服务口碑,预计2023~2025年将实现营业总收入142.29/161.54/180.73亿元,同比-29.8%/+13.5%/+11.9%;实现归母净利润10.58/13.77/16.80亿元,同比-26.2%/+30.2%/22.0%;对应PE14.08/10.81/8.86x。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政策风险;应收账款管理不及预期;诊断质量控制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风险。
    华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1页
    2023-07-22
  • IVD行业事件点评:民营经济利好文件发布,企业应收账款收回受益

    IVD行业事件点评:民营经济利好文件发布,企业应收账款收回受益

    化学制药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发布,强调完善拖欠账款常态化预防和清理机制。 7 月 19 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 发布,文件指出要严格执行《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健全防范化解拖欠中小企业账款长效机制,依法依规加大对责任人的问责处罚力度,机关、事业单位、大型企业不得以内部人员变更,履行内部付款流程等理由拒绝或延迟支付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欠款。建立拖欠账款定期披露、劝告指导、主动执法制度。完善拖欠账款投诉处理和信用监督机制,加强对恶意拖欠账款案例的曝光。完善拖欠账款清理与审计、督查、巡视等制度的常态化对接机制。   ICL、 IVD 企业新冠检测相关业务有一定应收账款,有望受益于指导意见。2020 年新冠疫情以来,国内防疫措施注重新冠阳性的分子检测, 2022 年检测方式增加常规化的抗原检测,使检测量大幅增加,对应检测服务和试剂耗材市场迅速增长。 相关公司如金域医学、迪安诊断、万泰生物、圣湘生物, 2023 年 Q1 应收账款分别为 65.9、 103.5、 51.5 和 10.4 亿元, 2023 年 Q1 应收账款周转率分别为 0.31、 0.32、 0.17 和 0.6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健全防范化解中小企业账款长效机制,完善拖欠账款清理,降低企业应收账款坏账风险,或有助于提升相关应收账款的回收速度。   投资建议:《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的发布有望加速相关企业应收账款回收速度。 中长期看在 LDT 制度推进、基层医疗普及、医保支出把控趋势下看好相关行业前景。 建议关注:金域医学、迪安诊断、圣湘生物、 万泰生物。   风险提示: 企业应收账款回收进展不及预期的风险, 企业经营不及预期的风险, 常规业务恢复不及预期的风险,政策落地程度不及预期的风险,企业受益政策程度不及预期的风险
    民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页
    2023-07-22
  • 医药生物行业07月周报:淡化短期博弈,重视企业核心的竞争力

    医药生物行业07月周报:淡化短期博弈,重视企业核心的竞争力

    化学制药
      投资要点:   本周医药表现强于大盘   本周医药生物(申万) 同比下跌 0.81%, 表现强于大盘。其中, 本周生物制品子行业上涨 0.66%,医药商业子行业下跌 0.5%,中药子行业下跌 0.75%,医疗器械子行业下跌 0.79%,医疗服务子行业下跌 1.12%,化学制药子行业下跌 1.42%。   本周医院板块和疫苗板块反弹较为明显。疫苗板块中与去年疫苗低基数下23 年 Q2 业绩高增, 康泰生物于周四盘后发布业绩预告, 2023H1 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 298%-348%。医院板块在前期跌幅较大的背景下,出现了超跌反弹,长期来看头部公司具有性价比,将逐步价值回归。   下周展望: 淡化短期博弈,重视企业核心的竞争力   近期除了中报业绩和突发事件的博弈带动的部分子板块波动外,医药板块缺乏交易动力,但我们认为此时更应该淡化短期博弈, 关注产业长期发展趋势, 关注企业核心的竞争力,关注业绩和估值的平衡。 重点推荐业绩高增长且有持续性、估值仍有空间的标的百克生物,新产业、迈瑞医疗、亚辉龙、华厦眼科、爱尔眼科, 建议关注各领域竞争优势的企业: 科伦博泰、百利天恒、迈威生物、 开立医疗、南微医学。    7月月度金股   大参林( 603233.SH): 公司为华南地区规模最大的连锁药店企业,建立明显区域竞争优势,并通过“并购+加盟”策略,积极拓展华东、东北及中部地区,加速全国区域扩张,同时受益于处方药外流政策,有望带来千亿市场增量。公司以中参茸为特色产品进行差异化经营,未来随着公司品牌影响力逐渐提升,销售表现有望得到进一步改善,对应7月21日收盘价,2023-2025年估值分别为23X、 18X、 15X,维持“买入”评级   澳华内镜( 688212.SH): 公司为国内领先的软镜设备生产商,多年深耕行业积累领先技术优势,产品快速迭代性能逐步追赶海外品牌, AQ-300上市后有望在国内高端医院放量,行业空间大、竞争格局良好。对应7月21日收盘价, 2023-2025年估值分别为92X、 56X、 38X,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企业经营风险;贸易摩擦超预期;政策性风险。
    国联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0页
    2023-07-22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定制咨询

400-9696-311 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