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医药研发创新与营销创新峰会
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行业领域:
  • 全部
  • 化药/生物药
  • 中药
  • 原料药
  • 医疗器械
  • 泛医疗
  • 其他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产业分析
  • 市场数据分析
  • 临床研究进展
  • 集采分析
  • 专利分析/FTO分析
  • 政策分析
  • 医药盘点
  • 投融资
  • 立项评估
  • 技术平台研究
  • 其他
治疗领域:
  • 全部
  • 消化系统与代谢药物
  • 皮肤病药物
  • 罕见病
  • 其他
  • 补气补血药物
  • 全身用激素类制剂(不含性激素和胰岛素)
  • 呼吸系统药物
  • 心血管系统药物
  • 感觉系统药物
  • 抗寄生虫药物、杀虫药物和驱虫药物
  • 抗肿瘤药
  • 免疫机能调节药物
  • 杂类
  • 生殖泌尿系统和性激素类药物
  • 神经系统药物
  • 系统用抗感染药物
  • 肌肉-骨骼系统药物
  • 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物
报告搜索:

全部报告(110758)

  • 三季度报告点评:23Q3略超预期,玻尿酸业务持续推动业绩高质量增长

    三季度报告点评:23Q3略超预期,玻尿酸业务持续推动业绩高质量增长

    个股研报
      昊海生科(688366)   昊海生科归母及扣非接近业绩预告上沿:23Q1-Q3公司实现营收19.82亿元/+25%,归母3.27亿元/+102%,扣非3.05亿元/+117%;23Q3公司实现营收6.69亿元/+9%,归母1.22亿元/+34%,扣非1.17亿元/+34%;23Q3实现毛利率72.8%/+2.4pct,实现归母净利率18.2%/+3.4pct。   玻尿酸业务增长超50%、海魅+海神有望推动公司收入及盈利能力持续增长:   医美业务已成长为公司第一大业务,23Q3收入增速有望超20%,其中玻尿酸三代产品齐发力同比增速超50%(海魅增长或超70%),同时作为高利润率产品有力拉动公司净利率提升,我们预计人表皮生长因子延续稳健增长,射频业务持平或略降。展望后续,我们认为海魅的成功验证了公司在交联技术的领先之外兼具优秀的营销推广能力、海魅&第四代有机交联产品有望持续占领更多中高端玻尿酸市场份额。   我们预计23Q3眼科业务稳健、关注后续童享推广及高端手术产品获证进展:   1)考虑到上半年人工晶体积压需求基本释放,国采对经销商拿货意愿有一定抑制,我们预计公司晶体业务及其相关度较高的眼科粘弹剂收入环比降速;2)子公司Contamac所运营的视光材料业务下游需求稳定,产品策略调整下客单价略有提升,或实现稳健增长;3)视光产品主要受到消费力疲软+竞品放量+行业竞争加剧影响,我们预计高基数下行业增速下行,公司自研产品童享正处爬坡期,综合来看整体或维持稳健增长。   盈利能力来看,高毛利玻尿酸业务高增推动毛利率提升,23Q3公司实现毛利率72.8%/+2.4pct,销售费率30.6%/+0.6pct,管理费率17.1%/-0.6pct,研发费率7.9%/+0.6pct,财务费率-2.5%/-0.1pct,实现净利率17.7%/+2.7pct,少数股东权益带来0.7pct正向影响,最终实现归母净利率18.2%/+3.4pct。   医美板块在消费疲软期展现韧性,公司凭借新产品新概念有望支撑今年增长,未来凭借玻尿酸交联剂的技术优势及商业化能力,有望持续高增长;眼科板块,公司自有角塑品牌童享明年起有望放量,PRL及高端镜头持续推进产品升级。   我们预计公司23-25年有望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4.5、5.5、6.7亿元,对应10月25日收盘价PE分别为37、30、25X。   风险因素:新产品放量不及预期,政策风险,市场竞争加剧等。
    信达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3-10-26
  • 口腔医疗服务行业报告(一):种植牙集采后,如何判断行业长期空间?

    口腔医疗服务行业报告(一):种植牙集采后,如何判断行业长期空间?

    医疗服务
      投资要点   种植牙:缺牙最佳修复方式,国内渗透率仍处于极低水平,行业成长空间巨大。种植牙为牙缺损最佳修复方式,具有不伤害邻牙、咀嚼力恢复好、外表美观等优势。2022年全球种植体市场(出厂价口径)规模为41.5亿美元。预计23-30年仍将维持6%以上的增速。国内种植牙市场过去几年处于爆发式增长势头,从2011-2020年种植牙颗数复合增速高达47%,2020年国内种植牙颗数约为406万颗,终端市场规模约为431亿元。但目前国内种植牙渗透率仅为29颗/万人,相比发达国家平均水平150-200颗/万人(最高的韩国能达600颗/万人),渗透率差距非常明显,行业成长空间巨大。   探寻韩国极高种植牙渗透率背后之因:种植牙医保政策杠杆倍数达4.8-5.5倍。韩国市场种植牙渗透率冠绝全球,探寻背后之因,我们认为主要有三方面原因:(1)需求端:人口老龄化和支付能力提升驱动种植牙需求开始增长,而本土品牌从2006年积极的广告推广极大提升了居民对于种植牙的认知程度,进一步释放需求;(2)供给端:本土品牌的崛起一方面拉低了行业价格,另一方面它们积极培育出大量具有种植经验的口腔医生,提高价格和医疗资源可及性;(3)支付端:种植牙纳入医保支付一方面直接降低了患者的负担成本,释放出更多的种植需求。另一方面,种植牙纳入医保实际也起到了广泛的患者教育作用,带动了非医保报销种植体的需求上升,医保杠杆撬动效应突出。根据我们测算,韩国种植牙医保杠杆倍数预计为4.8-5.5倍。   种植牙集采后,如何判断行业长期空间?(1)需求端:国内已经入老龄化加速阶段,2020年国内缺牙潜在治疗需求颗数达26亿颗,治疗需求旺盛。根据测算,种植牙集采后行业平均价格从1.06万/颗降至0.59万/颗(-45%),种植牙价格占人均GDP比例从14.8%降至6.8%,已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居民支付可负担性大幅提升。此外,我们认为持续近两年的种植牙集采实际上在全国范围内起到了良好的推广作用,有望复刻韩国种植牙医保政策的杠杆效应。(2)供给端:在良好职业前景驱动下,近年来国内牙医数快速增长,预计2030年国内每万人牙医数将增至635人,达到发达国家水平。我们预计,在中性假设下,国内2030年种植牙终端市场规模将增至1815亿元,20-30年CAGR为15.5%。   投资建议:建议关注(1)提供种植牙治疗的终端服务机构(通策医疗、瑞尔集团);(2)受益于种植牙放量的上游耗材标的(正海生物、国瓷材料);(3)受益于种植牙放量的上游设备厂商(美亚光电)。   风险提示:政策风险、种植量放量不及预期风险、医疗事故风险。
    华福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28页
    2023-10-26
  • 2023年三季报点评:业绩符合预期,各版块业务收入均同比增长

    2023年三季报点评:业绩符合预期,各版块业务收入均同比增长

    个股研报
      理邦仪器(300206)   投资要点   事件: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24亿元(+22.71%,同比,下同),实现归母净利润2.37亿元(+24.83%),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2.17亿元(+34.26%),业绩符合我们预期。   前三季度监护、IVD表现亮眼,单Q3业绩整体承压,超声业务恢复明显:分业务板块来看:公司各产品线收入均同比实现增长,其中病人监护业务、体外诊断业务增幅居前,分别同比增长37%左右、33%左右;超声影像业务增速恢复明显,同比增长18%左右;妇幼健康业务同比增长8%左右,心电诊断业务同比增长6%左右。从销售区域来看:国内市场同比增长40%左右;国际市场同比增长8%左右。2023Q3单季度营业收入4.3亿元(+12.93%),环比基本持平,利润端受费用投入较大影响,实现归母净利润2978万元(-24.22%),扣非归母净利润2479万元(-27.87%),其中国内市场营收同比下降5%左右,环比下降18%左右;国际市场营收同比增长30%左右,环比增长约9%。   研发投入不断加强,助力新品持续丰富,构筑长期成长空间:2023前三季度,公司研发费用为2.40亿元(+18.67%),持续不断的研发投入,助力公司新品不断上市如ix系列病人监护仪、i20血气分析仪、CL30分子诊断产品、FECG1胎儿母亲动态心电检测仪、SE-1200Pro/SE-1201Pro数字式心电图机、H60sCRP&SAA血细胞分析仪、Q系列家用盆底康复仪以及预计年底上市的i500湿式血气生化分析仪等。其中i20血气分析仪已于9月21日获NMPA证,i20是一款可以实现全血检测血红蛋白及其衍生物检测的干式血气,检测指标更多、成本更低,同时耗材支持常温存储和运输,大幅度提高了公司在血气领域的竞争力。未来有望与其他新产品一道为公司贡献业绩。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考虑到公司单Q3整体业绩在反腐背景下承压,我们将公司23-25年归母净利润由2.83/3.82/5.23医院下调至2.7/3.39/4.32亿元,当前市值对应PE为21/17/13倍。同时考虑到公司新品不断上市,长期成长空间向好,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品推广不及预期,研发进展不及预期,汇兑损益等。
    东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页
    2023-10-26
  • 新品贡献营收高增,重研发布局,成长可持续

    新品贡献营收高增,重研发布局,成长可持续

    个股研报
      贝达药业(300558)   事件   2023年10月24日,公司公告,2023年前三季度营收20.44亿元,同比增长22.90%,归母/扣非净利润3.05/2.41亿元,同比上升196.38%/282.70%。2023年三季度营收7.30亿元,同比增长78.24%,归母/扣非净利润1.56/1.52亿元,同比上升1833.29%/5753.09%。业绩符合预期。   点评   核心品种销售稳中有升,新产品助力营收增长。①2023年前三季度营收20.44亿元,同比增长22.90%,三季度利润高增,公司药品销售稳中有升,新产品贡献营收增长。②埃克替尼(凯美纳)作为国内第一个用于NSCLC术后辅助治疗一代EGFR-TKI,其一、二线及术后辅助治疗适应症均纳入《国家医保目录》,公司推动医院覆盖率提高、药店医保准入,提高产品可及性;恩沙替尼(贝美纳)为首个国产ALK抑制剂,其一、二线适应证均被纳入《国家医保目录》,助力产品快速放量;三代EGFR-TKI贝福替尼(赛美纳)二线和肾癌创新药伏罗尼布(伏美纳)获批上市,与在研项目MCLA-129组合,布局EGFR领域;公司首个大分子药物贝安汀加速全国市场准入和临床应用,有望进一步贡献营收增量。   研发推进获申报成果,携天广实完善抗体药物布局,股权激励彰显公司发展信心。①公司新药研发项目持续推进,MCLA-129和甲磺酸贝福替尼胶囊联合用药、EYP-1901玻璃体内植入剂药品获得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CFT8919片药品临床试验申请获得受理。②公司以1.5亿元认购北京天广实定向发行的209.56万股新股,占天广实定向发行完成后总股本的2.91%,此次认购有望深化公司在抗体药物领域战略布局,建设完善公司抗体药物开发产业链。③2023年9月11日,公司审议通过《关于2021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首次授予部分第一个归属期归属条件成就的议案》,公司已完成对2021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首次授予部分第一个归属期限制性股票的归属登记、部分预留授予尚未归属及首次授予放弃归属的股票作废处理工作,实际归属人数为348人,实际归属的第二类限制性股票数量为101.88万股。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   我们预计2023/24/25年营收27.54/37.17/54.17亿元,同比增长15.9%/34.9%/45.7%;归母净利润3.02/3.36/4.43亿元,同比增加108%/11%/31.8%。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商业化不及预期、监管政策变动对行业增速影响等风险。
    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3-10-26
  • 2023年三季报点评:应急产品高基数影响表观业绩,环比改善明显

    2023年三季报点评:应急产品高基数影响表观业绩,环比改善明显

    个股研报
      乐普医疗(300003)   2023年三季报点评当前价:15.30元   乐普医疗(300003)医药生物目标价:——元(6个月)   应急产品高基数影响表观业绩,环比改善明显   投资要点   事件:公司发布2023年三季报,2023Q1-3实现营业收入62.6亿元(-19.4%),   归母净利润13.5亿元(-25.2%),扣非归母净利润12.9亿元(-28.8%)。   新冠高基数影响表观增速,环比业绩有所改善。分季度来看,公司   2023Q1/Q2/Q3单季度营业收入分别为24.4/18.6/19.6亿元   (-4.4%/-33.1%/-19.4%),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3.7/3.9亿元   (+9.5%/-49.6%/-27.7%)。单Q3季度业绩下滑主要系去年同期新冠产品高基   数以及受Q3季度医疗行业政策影响。从盈利能力来看,公司2023年Q1-3毛   利率为65.1%(+2.8pp),销售费用率为19.1%(+3pp),财务费用率为0.7%   (-0.36pp),基本保持稳定。净利率为22.4%(-1.2pp)。   受行业政策影响,公司业绩略有放缓。分业务看,器械板块收入28.6亿元   (-34%),主要系去年应急业务高基数影响,其中心血管植介入创新产品组合营   收同比增长6.1%,外科麻醉业务同比增长6.9%,报告期内公司下属公司上海   形状记忆合金材料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MemoSorb?生物可降解卵圆孔未闭   封堵器正式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注册批准。药品板块Q1-3同比   下降6%,单Q3季度收入基本持平,目前公司西格列汀片、恩格列净片、甲磺   酸多沙唑嗪缓释片、瑞舒伐他汀钙片已获批上市。医疗服务及健康管理板块收   入9.8亿元,公司基于乐普云平台,聚焦医疗级心脏监测、居家健康监测及智   慧康复护理三大服务,为各级医院和个人消费者提供各类生命体征监测产品和   服务,其中心电检测类产品依托人工智能AI-ECG Platform,可远程提供长程动   态心电监测服务。同时公司在消费医疗开展战略布局,在皮肤科、眼科、齿科   均已有产品面世,有望贡献新增长点。   创新产品管线丰厚,股权激励彰显信心。2023年Q1-3公司研发费用6.7亿元,   占营收比重11%,主要用于加快创新产品的研发力度,目前公司创新产品矩阵   日益完善,未来四年有望上市重磅产品26项,随着创新产品兑现,公司抵御集   采风险的能力更强,叠加公司“创新、服务、国家化,融合、增效、稳发展”   的战略方向,公司有望向心血管全产业链龙头迈进。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23.2、27.2、31.8   亿元,EPS分别为1.23、1.45、1.69元,对应PE分别为12、11、9倍。公司   创新器械占比持续提升,战略转型效果逐步显现,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汇率波动风险,政策控费风险,创新产品放量或不及预期、疫情反   复的影响。
    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5页
    2023-10-26
  • 2023年三季报点评:收入增速放缓,成本有望改善

    2023年三季报点评:收入增速放缓,成本有望改善

    个股研报
      安琪酵母(600298)   2023年三季报点评当前价:33.03元   安琪酵母(600298)食品饮料目标价:——元(6个月)   投资要点   事件:公司发布2023年三季报,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96.5亿元,同比增长7.5%,实现归母净利润9.1亿元,同比增长1.6%。2023Q3实现营业收入29.4亿元,同比增长1.6%,实现归母净利润2.4亿元,同比增长6%。   需求较弱+剥离部分业务,收入增速放缓。1、分品类看,酵母及深加工产品、制糖产品分别实现营业收入69亿元(+8.4%)、10.9亿元(+10.6%)。由于贸易糖、喜旺业务由上市公司逐步剥离至大股东,受基数影响,2023年整体收入增速将放缓。长期看,剥离利润率较低的业务,利于公司更专注于主业、提高整体盈利水平。2、分区域看,国内、国外分别实现营业收入61.6亿元(+2.6%)、35亿元(+20.1%)。国内酵母需求恢复偏弱,收入平稳增长。海外三季度收入增速放缓,长期看,公司以干酵母为主导的产品在海外仍有很大拓展空间。   水解糖投产降低糖蜜采购需求,预计新榨季成本回落。1、公司前三季度整体毛利率24.7%,同比下降0.5pp;其中Q3毛利率25%,同比提升3pp。公司已积极攻关自产水解糖工艺,成功实现3条水解糖产线投产,此外水解糖产能储备丰富;预计新榨季糖蜜采购价格稳中有降。2、费用率方面,销售费用率5.3%,同比下降0.8pp;管理费用率、研发费用率分别为3.5%、4.5%,基本保持稳定;财务费用率0.1%,同比增加0.6pp,主要由于汇兑收益减少。3、前三季度整体净利率9.8%,同比下降0.4pp;其中Q3净利率8.6%,同比提升0.4pp。   发酵产能持续增长,长期成本可控。1、产能方面,公司为全球最大的YE供应商和第二大酵母供应商,酵母总产能37万吨,在国内、全球市占率分别约55%、17%。2、成本方面,随着自产水解糖代替糖蜜比例提升,成本压力将得到有效缓解,同时可打破发酵原料不足对产能扩张的限制。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8亿元、16.5亿元、19.7亿元,EPS分别为1.59元、1.90元、2.27元,对应动态PE分别为21倍、17倍、15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或大幅波动;汇率或大幅波动;产能建设进度不及预期的风险。
    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5页
    2023-10-26
  • 地舒新适应症获批在望,ADC进展值得期待

    地舒新适应症获批在望,ADC进展值得期待

    个股研报
      迈威生物(688062)   事件   2023年10月25日,公司公告,2023年前三季度营收9951万元,同比增长387.22%,归母/扣非净利润-6.73/-6.78亿元。2023年三季度营收955万元,同比增长1.92%,归母/扣非净利润-2.60/-2.62亿元。业绩符合预期。   点评   上市产品逐步放量,推进创新品种中美双报。①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营收9951万元,同比增长387.22%,主要为子公司迈威(美国)就铁稳态大分子调节药物TMPRSS6单抗与美国DISC MEDICINE,INC.达成独家许可协议,并于上半年确认了较高的收入;迈利舒®(地舒单抗骨质疏松适应症)于2023年3月底获批上市,2023年前三季度药品销售收入2343.33万元,未来随着产品的逐渐放量,营收有望进一步提升。同时,9MW0321(地舒单抗肿瘤骨转移适应症)已经提交药品上市许可申请,有望为第一梯队上市的生物类似物。②2023年9月21日,TMPRSS6单抗用于治疗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获美国FDA快速通道认定,未来有望获得孤儿药资格,并有望成为全球范围内首个调节体内铁稳态的大分子药物。公司已授予DISC MEDICINE,INC.除大中华区和东南亚以外所有区域内独家开发、生产和商业化及以其他方式开发的权利,可获最高达4.125亿美元的首付款及里程碑付款,及许可产品净销售额最高近两位数百分比的特许权使用费。   核心在研产品数据表现优异,多管线研发持续推进。①9MW2821为公司首款Nectin-4ADC药物,是国内同靶点药物中首个开展临床试验的品种。据欧洲肿瘤学会年会(ESMO)口头汇报,9MW2821拥有良好可控的安全性。血液学毒性,可控、可耐受且可逆转;除尿路上皮癌外,9MW2821在其他癌种中也观察到具有前景的抗肿瘤活性;同时,多适应症积极拓展中。②据ESMO口头汇报,注射用重组(酵母分泌型)人血清白蛋白-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融合蛋白8MW0511,在研究中显示有确切的临床疗效,总体安全性与阳性对照组相似,人体用药安全可控,耐受性较好。③公司研发管线丰富,核心在研品种12个,覆盖自身免疫、肿瘤、代谢、眼科、感染等多个治疗领域。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   我们维持盈利预测,预计2023/24/25年公司营收4.3/9.1/19.0亿元,归母净利润-9.0/-7.3/-2.9亿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临床前品种的风险、市场推广及销售不及预期的风险、生物制品集中带量采购风险、生物类似物市场竞争风险,限售股解禁等风险。
    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3-10-26
  • 2023年三季报点评:业绩仍有所承压,种植牙放量明显,蒲公英盈利能力持续提升

    2023年三季报点评:业绩仍有所承压,种植牙放量明显,蒲公英盈利能力持续提升

    个股研报
      通策医疗(600763)   投资要点   事件:2023年Q1-Q3,公司实现收入21.85亿元(+2.12%,较去年同期增长2.12%,下同),归母净利润5.12亿元(-0.67%),扣非归母净利润4.97亿元(-0.09%);单Q3季度,公司实现收入8.22亿元(+0.11%),归母净利润2.07亿元(-5.58%),扣非归母净利润2.04亿元(-3.37%)。   分业务来看,种植牙放量明显。2023年前三季度种植收入3.44亿元(+1.9%),种植量同比增长46%;单Q3,种植收入1.15亿元(+0.3%),种植量1.4w颗(+58%),放量速度加快。当前集采内种植牙占比较高,同时集采目录内产品的放量较快。相较于Q2季度,医生种植的积极性有所提升。单Q3季度,正畸收入基本持平,儿牙和综合业务略有增长。从利润率水平来看,Q3净利率保持稳定,毛利率为44.62%(+0.26pct),净利率为30.81%(-0.62pct)。   分院区来看,蒲公英成长迅速。2023年前三季度,40家蒲公英分院合计实现收入4.45亿元(+50%),累计净利润0.55亿元(+117%),毛利率31%(+2pct),净利率约12.5%(+3.9pct),蒲公英医院发展符合预期。整体蒲公英医院还有1/3的牙椅没有投放,产能空间大。随着牙椅数和单床产出的提升,蒲公英医院有望进一步增厚公司利润。杭口及城西总院因种植牙占比较高,受集采影响更大,后续随着蒲公英逐步的成熟以及种植量进一步的提升,总院收入增速有望逐步改善。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考虑到种植牙集采政策及宏观经济的影响,我们将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由6.64/8.65/11.16亿元下调为5.98/7.54/9.38亿元,对应当前市值的PE为44/35/28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种植牙放量不及预期风险,医院扩张或整合不及预期的风险,医院盈利提升不及预期,核心医生流失风险等。
    东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页
    2023-10-26
  • 2023年三季报点评:三季度业绩短期承压,工业板块放量可期

    2023年三季报点评:三季度业绩短期承压,工业板块放量可期

    个股研报
      柳药集团(603368)   2023年10月25日(维持)   2023年三季报点评当前价:18.90元   柳药集团(603368)医药生物目标价:——元(6个月)   投资要点   事件:公司发布2023年三季报业绩。2023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收入156.2亿元(+9.8%);归母净利润6.8亿元(+17.3%);扣非归母净利润6.7亿元(+17.3%)。2023Q3公司实现收入52.7亿元(+5%);归母净利润2.3亿元(+12.3%);扣非归母净利润2.3亿元(+12.4%)。   三季度业绩短期承压,期间费率保持稳定。2023Q3公司毛利率为11.9%(+0.1pp);净利率为4.6%(+0.3pp)。费用端来看,费率保持平稳波动,2023Q3公司销售费率为2.4%(-0.1pp);管理费率为2.3%(+0.1pp);财务费率为1.1%(-0.3pp)。   批发和零售板块稳健增长。1)批发板块:2023年前三季度实现收入127.2亿元(+9.8%),占公司总收入的81.7%;实现归母净利润4.3亿元(+13%),占公司总利润的63.5%。公司凭借渠道优势和药械耗材SPD等供应链增值服务,持续提升与上下游客户的合作粘性,推动创新药、优质治疗药以及器械耗材的引进推广,落地集采集配模式,医院药械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2)零售板块:2023年前三季度实现收入20.6亿元(-1.2%),占总收入的13.2%;实现归母净利润1.1亿元(+16.1%),占总利润的16.1%。公司积极推动慢病管理、DTP药店等专业化服务落地,强化互联网、信息技术在门店运营、处方外延、数字营销方面的应用,提高线下门店流量和辐射周边的服务能力。同时公司优化了零售端产品结构、强化运营成本控制,实现零售业务净利润提升。   饮片规模效应持续提升,配方颗粒加速院端覆盖。2023年前三季度工业板块实现收入7.7亿元(+51.4%),占总收入的4.9%;实现归母净利润1.3亿元(+29.4%),占总利润的19.7%。公司通过发挥公司批发和零售渠道优势,加快工业产品在区内医院端、零售端市场的进一步拓展,中药饮片产能和销售规模持续提升,同时公司成立中成药营销中心,统筹中成药营销推广工作,为未来省外市场拓展搭建业务基础。此外,公司中药配方颗粒继续加快在区内医疗机构的进院布局,并积极开展广东、四川、重庆等地省标备案工作,为未来加快品种在更大范围的市场拓展奠定基础。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4亿元、10.2亿元、12.3亿元,对应同比增速分别为20%/21.2%/20.3%,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政策波动风险;集采降价风险;项目或不及预期;应收账款管理风险。
    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5页
    2023-10-26
  • 氟化盐 头豹词条报告系列

    氟化盐 头豹词条报告系列

    化学原料
      氟化盐行业定义[1]   氟化盐是无机盐中的一系列氟化物的总称,是氢氟酸与金属阳离子形成的化合物。在氟化盐中,氟化铝主要用于炼铝生产,以降低熔点和提高电解质的导电率。酒精生产中用作起副发酵作用的抑制剂;也用作陶瓷釉和搪瓷釉的助熔剂和釉药的组分;还可用作冶炼非铁金属的熔剂。纯氟化铝可由三氯化铝与氢氟酸、氨水作用得六氟铝酸铵,将其加热分解而制得。   氟化盐行业分类[2]   氟化盐根据氟离子的不同价态进行分类,可分为一价氟化盐、二价氟化盐、三价氟化盐及其他氟化盐。此外,根据氟化物与其他阳离子的组合形式,氟化盐还可以分为晶体水合物和无水物两种形式。晶体水合物是指氟化盐结晶体中含有结晶水分子,如氟化钠十水合物(NaF·10H2O),而无水物则是指氟化盐不含结晶水分子,如无水氟化钠(NaF)。   氟化盐行业特征   氟化盐行业特征主要包括四个发展阶段: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   氟化盐发展历程[4]   中国氟化盐工业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其丰富历程与迅速发展对中国经济产生直接助推作用。近年来,中国氟化盐行业的产量呈现出波动态势,2022年中国氟化盐产量约为118.35万吨,同比增长了5.72%。同时,中国氟化盐产品需求也呈现波动上升态势。2022年,中国氟化盐的需求量达到109.82万吨,同比增长了6.02%。回顾2016年至2022年间,氟化盐市场的复合年均增长率为2%。在氟化钠、氟化镁和氟化铝三个关键子市场,氟化铝市场占比高达超85%。因而以氟化铝为例,分析中国氟化盐产业的发展历程。从50年代的较小规模到80、90年代的迅速扩张,中国氟化铝产业经历了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和创新发展的历程,成为中国电解铝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生产能力不断提升,这也代表着中国氟化盐市场迅速崛起。
    头豹研究院
    18页
    2023-10-26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定制咨询

400-9696-311 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