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医药研发创新与营销创新峰会
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行业领域:
  • 全部
  • 化药/生物药
  • 中药
  • 原料药
  • 医疗器械
  • 泛医疗
  • 其他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产业分析
  • 市场数据分析
  • 临床研究进展
  • 集采分析
  • 专利分析/FTO分析
  • 政策分析
  • 医药盘点
  • 投融资
  • 立项评估
  • 技术平台研究
  • 其他
治疗领域:
  • 全部
  • 消化系统与代谢药物
  • 皮肤病药物
  • 罕见病
  • 其他
  • 补气补血药物
  • 全身用激素类制剂(不含性激素和胰岛素)
  • 呼吸系统药物
  • 心血管系统药物
  • 感觉系统药物
  • 抗寄生虫药物、杀虫药物和驱虫药物
  • 抗肿瘤药
  • 免疫机能调节药物
  • 杂类
  • 生殖泌尿系统和性激素类药物
  • 神经系统药物
  • 系统用抗感染药物
  • 肌肉-骨骼系统药物
  • 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物
报告搜索:

全部报告(110760)

  • 北交所信息更新:营养强化剂许可证获批,进入高门槛“特医食品”市场

    北交所信息更新:营养强化剂许可证获批,进入高门槛“特医食品”市场

    个股研报
      无锡晶海(836547)   业绩快报公布,2023年营收3.9亿元(+0.8%),费用投入人才储备和研究院   氨基酸“小巨人”无锡晶海公布业绩快报,2023年实现营收3.9亿元(+0.82%),归母扣非净利润6016万元(-10.72%),有效的市场开拓和应用领域开发,如新获得25个品种的食品添加剂生产许可证。利润下滑因人才储备、研究院费用和股权激励导致管理费用提高,我们轻微下调2023年,上调2024-2025年盈利预测,预计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为0.55(原0.67)/0.82(原0.78)/1.09(原1.04)亿元,当前股价对应PE为26.0/17.2/13.0倍,看好本次氨基酸营养强化剂带来的机会,以及随募投扩产在优势领域和高端领域的持续开发,维持“增持”评级。   氨基酸营养强化剂拓展食品领域,高壁垒特医食品对手少发展空间大   政策面上,2023年《关于特殊膳食用食品中氨基酸管理的公告》颁布,国内氨基酸生产企业能够正式办理营养强化剂生产许可,解决了国内婴配、特医食品生产企业以氨基酸为原料的配方产品无法进行注册的行业瓶颈问题,打破其完全依赖进口的尴尬局面。2024年3月13日无锡晶海收到“食品添加剂—食品营养强化剂”《食品生产许可证》,可成为下游细分“特医食品”市场的营养强化剂供应商。行业内企业从研发到生产线建设,再到顺利审批,时间约为2~3年,门槛较高。预计全球与中国市场2027年规模分别达到1110.6与234.2亿元。受益老龄化趋势;对比美国65%数值,中国只有1.6%的营养不良患者在食用特医食品,公司有望享受早期政策红利,掘金这一潜力市场。   氨基酸原料药市占率超30%,募投扩大优势领域、研发高端高附加值化产品   除食品领域外,无锡晶海在氨基酸原料药国内市占率超过30%,募投2.46亿元结合合成生物学等围绕酮酸类、D型、羟脯氨酸等新型氨基酸及衍生物研发,加大高端高附加值系列氨基酸布局。2023年毛利率32.86%,同比增长0.97pcts。   风险提示:新品不及预期风险、出口竞争加剧风险、扩产不达预期风险
    开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6页
    2024-03-15
  • GLP-1行业:减重GLP-1RA长效制剂在华之旅即将开启,速度为王

    GLP-1行业:减重GLP-1RA长效制剂在华之旅即将开启,速度为王

    医药商业
      主要观点:   多效明星靶点GLP-1。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是一种在进食后由肠道里的L细胞分泌的肠促胰素。除降糖效应外,GLP-1RA还可增加饱腹感、减少摄食、降低体质量。此外,GLP-1及其类似物还被证实在肾脏保护、促进学习记忆和神经保护、血脂代谢调节等方面显示出有益的药理作用,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炎(NASH)和阿尔兹海默症(AD)领域也存在较强的治疗潜力。   GLP-1RA糖尿病领域市场份额不断提升。2022/2023年度全球糖尿病药物市场规模为4190亿丹麦克朗(608亿美元),同比增长17%,其中GLP-1和SGLT-2i药物市场规模快速增长,同比增速分别为43%、40%,对应市场规模分别为1850/940亿丹麦克朗(269/136亿美元),占整体市场比重分别为44%、22%。中国T2DMGLP-1RA的销售额占糖尿病药物市场规模比例已从2018年的1%提升至2022年的11%,预计2032年渗透率将达到61%。   未来十年全球肥胖率持续攀升,GLP-1RA减重效果显著。全球超重或肥胖的估计数据表明,在年龄大于5岁的人群中,肥胖的患病率从2020年的14%上升至2035年的24%,人数将达到近20亿。中国超重及肥胖人口已由2018年的2.13亿人上升至2022年的2.59亿人,预计到2032年将达到3.3亿人。GLP-1RA长效制剂的推出,让药物减重的水平踏上新台阶,司美格鲁肽注射液Step1的临床三期试验数据显示,68周对照试验,2.4mg的司美格鲁肽试验组平均减重达到14.9%;替尔泊肽注射液SURMOUNT-1的临床三期试验数据显示,72周对照试验,试验组(替尔泊肽)5mg、10mg、15mg平均减重分别为15%、19.5%、20.9%。   NASH领域潜力可期,仍需验证。从全球在研临床试验来看,NASH领域有45项临床试验处于三期,涉及THR-β、PPAR、GLP-1R、FGF21、FXR等热门靶点。其中,进度最快的为MadrigalPharmaceuticals公司的THR-β激动剂resmetirom,已于2023年向FDA提交了上市申请,有望成为全球首款获批用于治疗NASH的药物。处于临床二期的项目较多,其中进展较快且已有积极结果的包括诺和诺德的司美格鲁肽、默沙东的双重激动剂efinopegdutide、勃林格殷格翰(BoehringerIngelheim)和ZealandPharma的双重激动剂survodutide等。GLP-1靶点的NASH在研药物大多在临床二期及以前,仅诺和诺德的司美格鲁肽开启了临床三期试验。   全球GLP-1RA市场双雄鼎立,关注上中游原料药和CDMO机会。   2018年至2023年,诺和诺德和礼来在GLP-1RA的市场份额基本维持在6:4的水平。从适应症的角度看,T2DM领域,当前诺和诺德和礼来分庭抗礼,市场份额为6:4;减重领域则由诺和诺德主导,市场份额高达97%。就海外市场而言,从产业链的角度,短期内,受益于司美格鲁肽和替尔泊肽的快速放量,国内上中游的原料药和CDMO企业有望分得一杯羹;长期看,下游国内制药企业也有部分项目已上市或已提交NDA或处于临床三期,但距离走出国门、走向海外上市还存在一定难度,国际竞争力较弱。   减重长效GLP-1RA药物在华之旅即将开启,速度为先。我国GLP-1RA市场当前由诺和诺德主导,市场销售额基本为糖尿病适应症贡献。2023年,诺和诺德市场份额高达79%,其次为礼来占比16%,国内药企豪森药业占比为4%。当前我国GLP-1RA药物在减重领域处于初期阶段,竞争格局尚未建立,受2023年海外GLP-1RA减重药物火爆的影响,在司美格鲁肽和替尔泊肽减重适应症国内均处于NDA的情况下,国内药企有望突围、抢得先机;我们建议重点关注信达生物的玛仕度肽获批进展以及凯因科技/先为达生物ecnoglutide的临床数据读出,同时关注有差异化布局(如减重同时增肌、停药后维持体重等方向)的企业。受益于GLP-1RA药物在T2DM渗透率的快速提升,且诺和诺德的司美格鲁肽在2026年之前存在一定产能瓶颈,国内目前处于NDA阶段的部分产品有望在窗口期内抢占国内市场份额,建议重点关注国内目前研发进度靠前、临床数据优异且商业化能力较强的公司。
    长城国瑞证券有限公司
    24页
    2024-03-15
  • 公司事件点评报告:与新疆德源深化战略合作,助力提升公司经营业绩

    公司事件点评报告:与新疆德源深化战略合作,助力提升公司经营业绩

    个股研报
      派林生物(000403)   事件   派斯双林生物制药股份发布公告:为进一步深化与新疆德源战略合作,公司拟与新疆德源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之补充协议二》,主要内容包括以下3点:(1)协议各方同意,合作期限在现有基础上再延长两年(2026年6月22日-2028年6月21日);(2)新疆德源在第三个合作年度后的供浆量每年提高到200吨;(3)阶梯式激励,新疆德源每年供浆量超过200吨/年,则超过200吨的部分,双林生物在原协议采购价款基础上增加7万元/吨;若每年供应超过500吨,双林生物予以专项奖励500万元;每年供应超过600吨,则再予以500万元款项给相应浆站。   投资要点   血制品属于高壁垒准入行业,公司目前位居行业第一梯队   我国血液制品行业具有极高的行业准入壁垒,截至目前我国仅有28家具有生产资质的血液制品企业。采浆站和采浆量是血制品公司长期发展的关键因素。根据公司2023年半年报,通过战略重组派斯菲科和与新疆德源进行战略合作,公司产品数量合计达到11个,国内血制品企业最多为14个品种,公司浆站数量合计达到38个,目前位居行业前三。通过内生与外延并举,公司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23年采浆量预计将超过1000吨,进入千吨级血液制品第一梯队。   与德源深化战略合作,助力提升公司经营业绩   此次公司与新疆德源签订补充协议的主要内容,一是将双方合作时间延长2年,延至2028年6月21日,增加了双方合作的长期稳定性,巩固了公司血浆的规模优势;二是此次协议采用阶梯式激励,有助于激发新疆德源合作浆站采浆的积极性,为公司原料血浆的供应量增加弹性。综合来看,此次补充协议的签订及实施,更有利于双方战略合作的持续开展,有效提升公司原料血浆供应能力和公司经营业绩。   盈利预测   血制品行业准入壁垒高,血液制品长期供不应求,未来仍将持续景气。浆站数量和血浆量是驱动公司发展的关键因素,公司目前位于国内第一梯队。2023年10月,公司股东更换为陕西省国资委,有望从浆站建设等多个方面赋能公司发展。此次和新疆德源的深化合作,巩固了公司的血浆规模优势,为公司未来几年血浆量的增长提供弹性,助力公司业绩提升。   我们预测公司2023-2025年收入分别为24.53、29.42、33.82亿元,EPS分别为0.82、1.06、1.25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34.7、27.1、22.8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   浆站采浆、获批和建设不及预期;血制制品销售不及预期;行业政策风险。
    华鑫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5页
    2024-03-15
  • 主要医药公司业绩发布时间(2024年3月14日更新)

    主要医药公司业绩发布时间(2024年3月14日更新)

  • 阿斯利康1类新药ALXN2220注射液获批临床

    阿斯利康1类新药ALXN2220注射液获批临床

    太平洋证券
    3页
    2024-03-15
  • 医美:拨开迷雾待曙光

    医美:拨开迷雾待曙光

    华泰证券
    15页
    2024-03-15
  • 卫宁健康(300253)公司研究报告:“1+X”战略,引领医疗健康信息行业

    卫宁健康(300253)公司研究报告:“1+X”战略,引领医疗健康信息行业

  • 康缘药业(600557):2023年年报点评报告:2023年Q4利润超预期,业绩有望重归稳健

    康缘药业(600557):2023年年报点评报告:2023年Q4利润超预期,业绩有望重归稳健

  • 乘中硼硅替代东风,管制瓶龙头蓄势待发

    乘中硼硅替代东风,管制瓶龙头蓄势待发

    个股研报
      正川股份(603976)   投资要点   推荐逻辑:1)在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和关联评审政策推动下,中硼硅加速升级替代,假设到2025年达到50%渗透率,中硼硅管制瓶和安瓿替换空间可达100亿支和200亿支。2)公司聚焦中硼硅管制瓶市场,充分发挥“自主中硼拉管-中硼制瓶”一体化生产优势,预计可实现约13亿支中硼硅药用玻璃瓶新增产能。3)公司布局高端药包材项目建设,中硼硅管制瓶达约100亿支,同时积极扩展预灌封、卡式瓶产能配置,满足客户个性化多样化需求。   政策助力,中硼硅升级加速。2022年我国药用玻璃市场规模达到246亿元,发达国家一般品种包装占药品价值的比例为15%-25%,有的品种30%以上。而在我国仅占8%-9%左右,药包材占药品价值比较低,在关联评审制背景下,药企也将逐步提升药包材质量。近年来申报一致性评价的注射剂和粉针数量也在逐渐上升。截至2023年,一共有1335个注射剂通过仿制药一致性评价,中硼硅升级替代趋势明显,2021年中硼硅占比仅为10%,假设未来达到50%的替换率,将带来中硼硅管制瓶和安瓿替换空间可达100亿支和200亿支。   中硼硅玻管拉管良率不断提升,加快进口替代。2022年我国中硼硅管制瓶主要以进口企业为主,2021年进口占比达到85%,随着国产企业拉管良率不断提升国产中硼硅凭借性价比优势迅速实现进口替代。公司充分发挥“自主中硼拉管-中硼制瓶”一体化生产优势,分别于2020年和2022年投产两座中硼硅拉管窑炉,截至2022年底拥有93.5亿支管制瓶和30亿支瓶盖的产能,并于2021年募集资金4.05亿元,用于中硼硅药用玻璃扩产能项目,实现进一步扩产提质,逐步提升拉管良率水平降低成本,加速国产替代。   管制瓶龙头企业持续增长,新兴产品需求扩大。公司作为管制瓶龙头企业,在低硼硅及纳钙管制瓶市占率达到33%,下游合作药企突破700家。公司也将积极布局预灌封、卡式瓶等高值产品,预灌封注射器已逐步投产,加快培育公司新的业务增长点。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的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速为11.9%。考虑到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和国采注射剂的占比逐步提升,公司未来在管制瓶市场空间广阔,建议积极关注。   风险提示:研发水平不及预期风险;下游需求波动风险;高端塑料产品替代风险成本价格波动风险;募集资金投资项目风险。
    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6页
    2024-03-15
  • 医药生物:从阿托品看近视防控市场

    医药生物:从阿托品看近视防控市场

    生物制品
      我国眼科用药增速预计高于全球,医院为主要应用场景。根据兆科眼科招股书数据,2019年全球眼科药物市场规模约340亿美元,预计到2030年将增长至681亿美元,我国2019年眼科药物市场约26亿美元,预计到2030年将增长至202亿美元,我国眼科药物增速快于全球。根据药融云数据库,2021年我国整体眼科药物市场规模约198.7亿人民币,其中约152亿来自医院端,46.7亿来自零售端,医院端为眼科用药主要应用场景。从患病率角度看,根据兆科眼科招股书数据,2019年我国眼科患病率前三的疾病为结膜炎、近视、干眼症。从药物市场规模来看,根据灼识咨询测算,预计2020-2025年市场规模增速较快的眼科用药种类为干眼症用药,2020-2025E复合增速达到42.1%,预计2025-2030年市场规模增速最快的眼科用药种类为近视类,2025E-2030E复合增速达到61.7%,我们认为近视防控及干眼症用药有望成为眼科药新增长点。   国家政策加大推进青少年近视防控力度,低浓度阿托品可有效防空近视:根据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视光学组发布的近视管理白皮书(2022)中数据,现阶段,儿童青少年近视率高达52.7%,同时出现近视低龄化趋势,我们测算4-18岁患有近视的青少年人数约1.3亿,近视防空需求空间大。根据近视管理白皮书(2022),目前青少年近视防控中,有框架眼镜、角膜接触镜、以及低浓度阿托品等方式,可联合使用。我们预计阿托品保守预期市场规模约52.9亿元,乐观市场规模约203.9亿元,兴齐眼药阿托品2024年3月11日获批,近年内有望独享行业红利。   干眼治疗需求持续增长,多公司布局环孢素类药物:根据兆科眼科招股书数据显示,干眼症患病人数预计从2019年的2.1亿增长至2030年的2.7亿人,其中2019年轻度干眼症患者1.3亿人,中重度干眼症患者约0.9亿人,2019年我国干眼症患病率已达15.2%,患者群体持续扩张。干眼症治疗方式有日常治疗(熏蒸、激光等)、药物治疗(人工泪液、抗炎药物等),且较难完全治愈,日常治疗不在医保范围内且具备复购性,市场需求有望持续提升。目前药物治疗中,人工泪液较为普遍,抗炎药物中环孢素A类药物具有不错效果,国外应用成熟,国内仅有兴齐眼药“兹润”产品获批,恒瑞医药、兆科眼科等多公司在研。   相关标的:兴齐眼药、欧康维视生物、兆科眼科、恒瑞医药等。   风险提示:政策风险;医疗事故风险;研发不及预期;市场竞争格局恶化风险等。
    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1页
    2024-03-15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定制咨询

400-9696-311 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