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行业领域:
  • 全部
  • 化药/生物药
  • 中药
  • 原料药
  • 医疗器械
  • 泛医疗
  • 其他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产业分析
  • 市场数据分析
  • 临床研究进展
  • 集采分析
  • 专利分析/FTO分析
  • 政策分析
  • 医药盘点
  • 投融资
  • 立项评估
  • 技术平台研究
  • 其他
治疗领域:
  • 全部
  • 消化系统与代谢药物
  • 皮肤病药物
  • 罕见病
  • 其他
  • 补气补血药物
  • 全身用激素类制剂(不含性激素和胰岛素)
  • 呼吸系统药物
  • 心血管系统药物
  • 感觉系统药物
  • 抗寄生虫药物、杀虫药物和驱虫药物
  • 抗肿瘤药
  • 免疫机能调节药物
  • 杂类
  • 生殖泌尿系统和性激素类药物
  • 神经系统药物
  • 系统用抗感染药物
  • 肌肉-骨骼系统药物
  • 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物
报告搜索:

全部报告(92558)

  • 基础化工行业月报:化工品价格仍表现弱势,建议关注改性塑料、涤纶长丝行业

    基础化工行业月报:化工品价格仍表现弱势,建议关注改性塑料、涤纶长丝行业

    化学制品
      投资要点:   2021 年 12 月份中信基础化工行业指数下跌 1.89%,在 30 个中信一级行业中排名第 27 位。子行业中, 钾肥、 涂料涂漆、锦纶行业表现居前。主要产品中, 12 月份化工品涨跌情况强于上期, 但总体依然呈现回调态势。上涨品种中,氯化锂、三氯甲烷、碳酸锂、二氯甲烷和四氯乙烯涨幅居前。 1 月份的投资策略上,建议关注产业链下游的改性塑料、涤纶长丝板块。   市场回顾: 2021 年 12 月份中信基础化工行业指数下跌 1.89%,跑输上证综指 4.02 个百分点,跑输沪深 300 指数 4.13 个百分点,行业整体表现在 30 个中信一级行业中排名第 27 位。 2021 年全年,中信基础化工指数上涨 48.05%,跑赢上证综指 43.25 个百分点,跑赢沪深 300 指数 53.25 个百分点,表现在 30 个中信一级行业中排名第 2 位。   子行业及个股行情回顾: 2021 年 12 月,在 33 个中信三级子行业中, 14 个子行业上涨, 19 个子行业下跌,其中钾肥、涂料涂漆、锦纶行业表现居前,分别上涨 28.62%、 8.80%和 5.81%,磷肥及磷化工、锂电化学品和有机硅居后,分别下跌 11.25%、 10.96%和 10.84%。个股方面,基础化工板块 418 只个股中, 196 支股票上涨, 220 支下跌。其中雅本化学、国际通用、美邦股份、长江材料、藏格矿业位居涨幅榜前五,涨幅分别为 150.13%、 80.80%、69.48%、 61.04%和 49.09%;丰元股份、风光股份、清水源、翔丰华、本立科技跌幅居前,分别下跌 33.58%、 31.62%、30.45%、 26.56%和 26.24%。   产品价格跟踪: 2021 年 12 月,国际油价大幅上涨,其中 WTI 原油上涨 13.65%,报于 75.21 美元/桶,布伦特原油上涨 10.22%,报收于 77.78 美元/桶。在卓创资讯跟踪的 330 个产品中, 80 个品种上涨,上涨品种较上月小幅提升,涨幅居前的分别为氯化锂、三氯甲烷、碳酸锂、二氯甲烷和四氯乙烯,涨幅分别为 68.4%、41.94%、 39.21%、 38.04%和 32.21%。 226 个品种下跌,下跌品种比例小幅下降。跌幅居前的分别是液氯、三氯乙烯、 R132、液化天然气和三聚氰胺,分别下跌了 56.63%、 52.76%、 42.17%、32.7%和 31.4%。   行业投资建议:维持行业“同步大市”的投资评级。 2022 年 1 月份的投资策略上,建议关注改性塑料、涤纶长丝板块。   风险提示: 原材料价格大幅下跌、行业竞争加剧、下游需求下滑
    中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4页
    2022-01-14
  • 业绩符合预期,期待公司股权激励目标兑现

    业绩符合预期,期待公司股权激励目标兑现

    个股研报
      贵州三力(603439)   事件:   2022年1月13日,公司发布业绩预报称,预计2021年实现营业收入9.5亿元,归母净利润为9.30亿元-9.60亿元,上年同期营业收入为6.30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7.57%-52.33%;预计净利润约1.45亿元~1.65亿元,同比增长54.33%~75.6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1.25亿元-1.45亿元,同比增加33.55%-54.92%。   分析点评   业绩符合预期:若按照范围中枢进行计算,预计2021年全年营业收入9.5亿元,归母净利润为1.55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为1.35亿元。因此单四季度业绩上,营业收入为3.36亿元,同比增长25.9%;归母净利润为0.43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为0.40亿元,都基本与2020年持平,符合预期。   业绩变动原因:   主营业务影响公司2021年业绩较上年同期增长的主要原因系2020年上半年新冠疫情导致公司主要产品的销售受到重大影响。2021年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经济回暖,公司主要产品的市场需求得到恢复并实现增长。同时,全资子公司三力众越通过自建营销网络,进一步提高公司产品销售覆盖率,二、三终端渠道的开发与建设初具成效,公司2021年产品销售收入较上年同期有较大增长。   非经营性损益的影响2021年度非经常性损益主要是处置了持有的贵州绿太阳制药有限公司长期股权投资、取得政府补贴、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等,对公司2021年度净利润带来积极影响。从业绩预告来看,2021年全年非经常性损益约为2000万元,相较于三季报的1697万元增幅不大,单四季度的非经常性损益对利润端影响不大。业绩增强股票激励计划完成信心:公司2021年发布的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中,2022-2024年的业绩考核目标水平分别是1.8亿元、2.15亿元和3.3亿元,复合增速约为37%。在2021年良好的业绩基础上,期待公司未来在公司战略逐步落地的情况下持续的业绩兑现。   投资建议   我们维持公司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1~2023年收入分别10.3/12.6/15.1亿元,分别同比增长63.9%/21.7%/20.0%,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5/2.1/2.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63.6%/37.2%/31.7%,对应2021~2023年EPS为0.38/0.52/0.68元,对应估值为42X/30X/23X。维持“买入”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   营销拓展不及预期;大品种依赖风险;收购战略推行不及预期风险;产品安全事故风险等。
    华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2-01-14
  • 医药生物行业月度报告:重视中药基本面变化,关注2022年边际改善板块

    医药生物行业月度报告:重视中药基本面变化,关注2022年边际改善板块

    中药
      投资要点:   市场回顾:2021 年 12 月,医药生物(申万)板块涨幅为 2.57%,在申万 28 个一级行业中排名第 13 位。截止 2022 年 1 月 11 日,医药生物板块 PE (TTM,整体法)均值为 33.18 倍,位于 2011 年以来后 24.50%分位数。   中药板块:建议关注具备长期增长逻辑的三个中药细分方向。回顾2021 年,中药行业基本面开始出现以下几点具有长远影响的变化:(1)医药端:在国家鼓励中药创新、优化中药审评程序与注册分类等政策影响下,中药创新药获批数量增加。(2)医保端:覆盖范围有望扩面,中药饮片可保持不超过 25%加成,中医医疗机构可暂不施行 DRG 支付。(3)医疗端:加强综合医院中医临床科室建设,增加中医药服务供给。(4)企业端:多家药企发布或实施股权激励计划,业绩考核目标积极。在重视中药政策层面与企业层面的积极变化之余,我们也需要关注政策落地情况、企业业绩兑现情况以及中成药、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集采降价情况。展望中药板块后市机会,我们认为经过普涨后,中药板块行情将出现分化,建议关注具备长期增长逻辑的三个中药细分方向:(1)中药创新药;(2)品牌价值高、政策免疫性强、可持续提价的中药消费品;(3)市场扩容、行业壁垒高、竞争格局好的中药配方颗粒。   非中药板块:建议关注 2021 年业绩高增板块、2022 年存在边际改善的板块。进入 2021 年年报业绩预告披露期,建议关注 2021 年业绩有望高增的板块:创新药产业链(如 CXO、生命科学上游)、生物制品、医学检验板块等。同时,我们重点推荐关注 2022 年存在边际改善的板块,包括:受益于创新药放量、国际化有望取得积极进展的创新药板块;受益于新冠小分子口服药物放量、商业化生产项目增加、产能持续扩张的 CDMO 板块;以及零售药店、医疗服务、品牌中药板块等。   风险提示:耗材、药品价格降幅超预期风险;创新药研发失败风险;行业政策风险;行业竞争加剧风险;新冠疫情反复风险等。
    财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6页
    2022-01-14
  • 华康医疗(301235):医疗净化系统第一梯队服务商

    华康医疗(301235):医疗净化系统第一梯队服务商

  • 泰格医药(300347):业绩略超预期,持续高增态势显著

    泰格医药(300347):业绩略超预期,持续高增态势显著

  • 泰格医药2021年业绩预告点评:利润端略超预期,看好22年高增长延续

    泰格医药2021年业绩预告点评:利润端略超预期,看好22年高增长延续

  • 医药行业点评:新版GMP细胞治疗附录发布,利好行业发展

    医药行业点评:新版GMP细胞治疗附录发布,利好行业发展

  • 医药行业点评:细分表现分化,关注政策向好+景气度改善

    医药行业点评:细分表现分化,关注政策向好+景气度改善

  • 医药行业2022年投资策略:行业步入高质量发展进化期,全面拥抱新成长机遇

    医药行业2022年投资策略:行业步入高质量发展进化期,全面拥抱新成长机遇

    生物制品
      回顾2021:震荡中夯实行业基础,进化中酝酿新机遇。“震荡”和“进化”是2021年的两个底色,产业开始进入进化期,在震荡期中夯实基础、完成进化,上一次产业逻辑、产业政策新旧交替的进化期是2016年,医保扩容+药政改革开始的第一年,全年的行情演绎与2021年尤为相似,而往后看一年的2017年也是进化后新赛道诸如“CXO”、“医疗服务”、“化学发光”等不断出现的一年,温故而知,产业进化期最值得关注的就是新赛道、新龙头的不断崛起。   展望2022:重点关注新方向潜力,传统方向性价比逐步凸显。首先要重新定义医药行业投资框架,我们基于行业底层逻辑将医药行业重新进行划分,主要分为“医药真创新”、“医药新制造”和“医药新消费”三大主线共12条细分赛道:1)真创新:“创新药”、“创新器械”、“医药/医疗新科技”;2)新制造:“CXO”、“生命科学产业链”、“制药装备”、“原料药”、“药械国产化”;3)新消费:“品牌连锁医疗”、“可选消费品”、“零售药店”、“生物制品”。类比上一次产业进化期,我们认为“新方向”和“性价比”是2022年的投资关键底色。许多传统的赛道经过一年多的估值消化,已经到了合理配置区间;其次在创新驱动下,产业链上新方向如生命科学产业链、细胞基因治疗等开始涌现。   具体到投资方向来看,我们认为以下方向值得关注:1)迎新——首先关注新赛道:“生命科学产业链”、“细胞基因治疗”、“合成生物学”等;2)高景气——其次关注高景气度仍然持续的赛道:“CDMO”、“药学服务CXO”;3)性价比——积极布局低估值+基本面有望反转板块——“中药”、“原料药”和“血制品”;4)后疫情——新冠疫情有望看到消退曙光,”医疗服务”与药店有望迎来边际改善。   投资建议:医药行业长期看仍是“长坡厚雪”&创新跌出的精彩大赛道,当下在震荡趋势中完成升级,我们仍然看好医药行业的长牛属性,对行业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政策压力超预期;医药投融资不及预期;后疫情恢复不及预期。
    民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96页
    2022-01-13
  • 医疗器械行业深度报告:顺势而为,高质量、创新力、全球化下的新机遇

    医疗器械行业深度报告:顺势而为,高质量、创新力、全球化下的新机遇

    医疗器械
      医改深入推进下,国产器械企业在危与机中寻找确定性及高景气发展机遇   随着新医改的推进,一些政策如统一耗材编码、耗材集采、DRG/DIP医保付费等对医疗器械行业无论是监管还是经营上都产生了深远影响,并重构了医疗器械厂商产品格局,改变了未来发展策略。国内厂商紧跟国家医改步伐,寻找确定性赛道,积极推进技术升级、创新迭代、国产替代,并积极寻求出海机遇。   医疗器械企业将在DRG/DIP、集采政策下寻找突围机会,打开市场空间   (1)DRG/DIP政策将有利于术后辅助耗材的放量。该政策对住院期间外的治疗并没有付费限制,因此可以在出院后辅助耗材中寻找机会;(2)创新产品和术式将大有可为。对于创新产品和术式可由当地政府部门进行特别付费申报;(3)加快分级诊疗推进速度,二级医院检测市场被打开。可根据患者情况和医院系统流程向二级医院推送未痊愈患者,进行康复治疗,二级医院康复护理耗材和检测设备将会有机可寻;(4)DRG/DIP总额付费下,特定术式及部分高值耗材进行集采降价,降价空间有机会留给微创新和检测方式市场。(5)日间手术量也将会大幅提升,手术室设备和耗材空间将被打开。为满足付费政策要求,日间手术室将承接部分住院手术。医院有望开设更多的门诊手术间,手术室系统搭建过程中的全套设备将会增配,以及手术必备耗材有望放量。(6)微创化手术缩短住院时间,提高床位周转率。腔镜手术的占比将会提高,腔镜下产品等将会受益。   国产影像设备、高值耗材、体外诊断、介入手术等市场有望迎来放量   (1)DRG/DIP+分级诊疗政策下检测设备有望放量,如X射线成像机等;(2)生育政策下妇幼康复检查市场有望迎来二次繁荣,如康复设备、彩超等;(3)受人口结构老龄化、健康意识提高、医疗品质提升与技术进步等因素影响,体外诊断行业、家用医疗设备呈现出突飞猛进的发展态势;(4)创新性手术市场重点关注国产率较低,进口替代机会大,景气度持续的血管介入和电生理手术市场。随着介入领域疾病检出和诊断率的提高,临床相关经验的不断提高等,我国介入医疗器械市场规模预计将持续增长,介入医疗企业亦将持续受益于市场扩容。(5)生命科学高分子耗材供应商受益于集采提量及全球化,高分子耗材行业具备优质的ODM商业模式,业绩将迎来放量期。   推荐及受益标的   我们建议从两个角度挖掘投资机会:一是集采等政策受益方,推荐标的为生命科学高分子耗材提供商昌红科技;二是短期可能有政策负面影响,但长期看能通过契合临床新需求、具备国产替代和全球化能力的医疗设备及器械公司,推荐标的:翔宇医疗;受益标的:迈瑞医疗、万东医疗、安图生物、万孚生物、微创机器人、鱼跃医疗、普门科技、微创医疗、乐普医疗、康德莱医械、心脉医疗、心玮医疗、康拓医疗等。   风险提示:政策推进不及预期、集采降价幅度超预期。
    开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52页
    2022-01-13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咨询业务联系电话

18980413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