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医药研发创新与营销创新峰会
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行业领域:
  • 全部
  • 化药/生物药
  • 中药
  • 原料药
  • 医疗器械
  • 泛医疗
  • 其他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产业分析
  • 市场数据分析
  • 临床研究进展
  • 集采分析
  • 专利分析/FTO分析
  • 政策分析
  • 医药盘点
  • 投融资
  • 立项评估
  • 技术平台研究
  • 其他
治疗领域:
  • 全部
  • 消化系统与代谢药物
  • 皮肤病药物
  • 罕见病
  • 其他
  • 补气补血药物
  • 全身用激素类制剂(不含性激素和胰岛素)
  • 呼吸系统药物
  • 心血管系统药物
  • 感觉系统药物
  • 抗寄生虫药物、杀虫药物和驱虫药物
  • 抗肿瘤药
  • 免疫机能调节药物
  • 杂类
  • 生殖泌尿系统和性激素类药物
  • 神经系统药物
  • 系统用抗感染药物
  • 肌肉-骨骼系统药物
  • 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物
报告搜索:

全部报告(110755)

  • 双品牌战略驱动业绩高增,科技创新赋能长期发展

    双品牌战略驱动业绩高增,科技创新赋能长期发展

    个股研报
      丸美生物(603983)   事件:   2025年4月26日,公司发布2024年度报告和2025年一季报,2024年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9.7亿元,同比上升33.44%,其中主品牌丸美实现营业收入20.55亿元,主营收入占比69.24%,同比上升31.69%,PL恋火品牌实现营业收入9.05亿元,主营收入占比30.51%,同比上升40.72%;公司毛利率73.7%,同比上升3.01个百分点,主要系产品结构及成本控制不断优化所致。归母净利润3.42亿元,同比上升31.69%;扣非净利润3.27亿元,同比上升73.86%。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显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47亿元,同比上升28.01%;归母净利润1.35亿元,同比上升22.07%;扣非净利润1.34亿元,同比上升28.57%。   观点:   深化大单品策略,“丸美”和“PL恋火”双翼品牌齐飞。丸美秉承“专注淡化每一条细纹”核心理念,深化大单品策略,持续巩固“眼部护理+淡纹去皱”的品牌心智,丸美连续3年眼部护理类目销售第一。胜肽小红笔眼霜迭代至3.0版,全年线上GMV销售额5.33亿元,同比增长146%,期间曾斩获抖音淡纹眼霜爆款榜TOP1、天猫舒缓眼霜热销榜TOP1、京东淡化黑眼圈眼霜精华热卖榜TOP1等多项榜单。PL恋火坚守用户友好、品质领先,深化高质极简“底妆”心智。“看不见”和“蹭不掉”两大系列中6款粉底类单品均实现过亿元的年度GMV销售额,体现了PL在底妆品类上的强大产品力。   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线上线下多渠道并进。公司聚焦关键技术与核心原料研究开发,全年开展42项原料类专项研究项目。持续深化基础研究,建设皮肤抗衰基因靶点库,科学运用自研、自产、自迭代的创新原料,助力小红笔、小金针等核心产品的升级开发与功效提升。全年新增申请国内外专利86项,其中新增授权发明专利41项;截至报告期末,累计申请国内外专利596项,其中发明专利475项;累计获得授权专利319项,其中授权发明专利232项,专利储备量位居行业前列。2024年公司线上渠道实现营业收入25.41亿元,占比85.61%,同比增长35.77%,主要是丸美及恋火品牌线上快速发展而增长;线下渠道实现4.27亿元营业收入,占比14.39%,同比增长20.79%,主要是公司运营策略调整业绩向好。公司在线上采取多平台协同推进策略,通过精细化运营与跨平台联动,优化各平台资源配置,并积极策划并参与天猫小黑盒、抖音会员日、京东超品日等平台活动。线下坚定以进促稳,以攻为守,通过防窜控价、季度施策、赋能终端、全员动销等工作重点,持续推进线下业务。   盈利预测及投资评级:公司两大品牌势能不断释放,线上渠道转型成果显著,大单品策略持续强化。我们预计公司2025年/2026年/2027年收入为37.36亿元/45.58亿元/59.25亿元,归母净利润为4.91亿元/5.78亿元/7.9亿元。对应公司2025年4月28日股价2025年/2026年/2027年PE分别为32.3/27.5/20.1倍。参考可比公司珀莱雅、华熙生物、贝泰妮,我们看好其大单品策略的深化以及线上线下渠道的协同发展潜力,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1)化妆品行业竞争加剧风险2)新产品销售不及预期3)政策及监管环境趋严4)电商渠道竞争加剧风险5)终端消费低于预期。
    华龙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5-05-01
  • 2024年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点评:24年营收利润高增,大单品表现亮眼

    2024年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点评:24年营收利润高增,大单品表现亮眼

    个股研报
      丸美生物(603983)   事件:   公司发布2024年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   点评:   24年营收利润同比增长30%+,产品升级带动毛利率优化   24年公司实现营收29.7亿元,同比+33.44%,归母净利润3.42亿元,同比+31.69%,扣非归母净利润3.27亿元,同比+73.86%。24年公司毛利率为73.7%,同比+3.01pct,净利率为11.53%,同比-0.94pct。2024年公司销售费用率为55.04%,同比+1.19pct,管理费用率为3.65%,同比-1.24pct。25Q1营收8.47亿元,同比+28.01%;归母净利润1.35亿元,同比+22.07%   丸美、恋火双轮驱动,小红笔眼霜翻番增长,小金针矩阵持续拓展分品类来看,公司眼部类产品24年营收6.89亿元,同比+60.78%,25Q1收入同比+89.08%;护肤类产品24年营收11.25亿元,同比+21.60%,25Q1收入同比+17.02%;美容及其他类24年营收9.13亿元,同比+40.48%,25Q1收入同比+18.29%。分品牌来看,主品牌丸美24年营收20.55亿元,同比+31.69%。丸美持续深化大单品战略,夯实眼部护理心智,24年TOP3核心产品天猫旗舰店销售额占比64%,小红笔眼霜线上GMV5.33亿元,同比+146%;胶原小金针次抛精华线上GMV3.5亿元,同比+96%。同系列产品胶原小金针面霜24年9月上市首月突破千万GMV。25年4月小金针超级面膜上市,品线进一步扩充。PL通过限定玩法强化用户链接,深化底妆心智。24年营收9.05亿元,同比+40.72%,6款粉底类单品GMV破亿。   线上多平台协同推进,线下分渠分品全面落地   分渠道来看,24年公司线上渠道营收25.41亿元,同比+35.77%。货架电商侧,重视人群和会员运营,24年丸美天猫旗舰店GMV同比+28%,会员活跃人数同比+31%,会员回购金额同比+48%,用户粘性持续提升。内容电商侧,自播达播双管齐下,24年丸美抖音自播GMV同比+54%,达播GMV同比+82%。线下渠道24年营收4.27亿元,同比+20.79%,24年分渠分品全面落地,防窜控价+终端赋能稳健推进。   投资建议与盈利预测   公司拥有定位中高端的规模品牌丸美及擅长底妆、崇尚高质和极简的彩妆品牌恋火,差异化定位满足不同消费需求。我们预计2025-2027年公司EPS分别为1.14/1.46/1.79元,对应PE41/32/27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品牌市场竞争加剧风险;行业景气度下降风险;新品牌表现不达预期风险。
    国元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页
    2025-05-01
  • 原料药业务爆发,规模效应与产品结构优化驱动业绩反转

    原料药业务爆发,规模效应与产品结构优化驱动业绩反转

  • 公司信息更新报告:生猪业务贡献利润,转基因性状储备充分

    公司信息更新报告:生猪业务贡献利润,转基因性状储备充分

    个股研报
      大北农(002385)   公司生猪业务贡献利润,转基因性状储备充分,维持“买入”评级   大北农发布2024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2024年营收287.67亿元,同比-13.85%,归母净利润3.46亿元,同比扭亏为盈,2025Q1营收68.65亿元,同比+2.36%,归母净利润1.34亿元,同比扭亏为盈。考虑2025年猪价或同比回落,我们下调2025-2026年盈利预测,新增2027年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7.67/8.04/8.36亿元(2025-2026年原值12.61/16.86亿元),EPS为0.18/0.19/0.19元,当前股价对应PE为22.9/21.8/21.0倍,随转基因种子放量,公司业绩有望持续上行,维持“买入”评级。   饲料业务:毛利率稳步上行,禽料销量高增   2024年饲料营收190.54亿元,同比-20.68%,毛利率12.49%,同比+0.05pct。2024年公司饲料销量540.55万吨,同比-7.61%,其中猪料/水产料/反刍料/禽料销量427.6/22.74/60.28/29.41万吨,同比-8.22%/-29.86%/-10.08%/+54.55%。公司持续优化渠道结构,2024年饲料产品经销渠道收入占比32%,直销渠道收入占比68%。   生猪业务:猪价上涨叠加成本下降,利润显著回暖   2024年公司生猪出栏640.5万头,同比+5.89%,生猪业务营收62.78亿元,同比+10.10%,参股和控股公司净利润合计11.22亿元,归母净利润4.11亿元,毛利率19.80%,同比+27.71pct,生猪均价上升叠加养殖成本下降,利润显著回暖。2024年末生猪存栏397.16万头,其中基础母猪和后备母猪/育肥猪/仔猪存栏35.81/303.7/57.32万头。   种子业务:收入及销量小幅增长,转基因性状储备充分   2024年种业营收14.25亿元,同比+1.40%,销量5352.64万公斤,同比+1.7%,其中玉米/水稻种子营收8.21/4.44亿元,同比-11.34%/+11.11%。截至2024年末,公司共有4个玉米性状产品获批15张生物安全证书(生产应用),4个大豆性状产品获批5张生物安全证书(生产应用),2个大豆性状产品获得生物安全进口许可,3个大豆性状产品获阿根廷种植许可,2个大豆性状产品获巴西种植许可。2025年4月8日第三批转基因玉米初审通过97个品种,其中使用大北农性状产品的玉米品种有59个(占比61%)。   风险提示:饲料原料价格下降幅度、生猪养殖行业亏损周期长度等。
    开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5-05-01
  • 2024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点评:25Q1季报迎来拐点,期待逐季改善

    2024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点评:25Q1季报迎来拐点,期待逐季改善

    个股研报
      联影医疗(688271)   投资要点   事件:公司近期发布2024年及2025年一季度财报,2024年全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3.00亿元(-9.73%,同比,下同),实现归母净利润12.62亿元(-36.09%)。2024Q4单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3.46亿元(-15.90%),实现归母净利润5.91亿元(-35.09%)。2025Q1单季度实现收入24.78亿元(+5.42%),归母净利润3.70亿元(+1.87%),2024年报及2025Q1季报业绩符合我们预期。   2024年度公司全球化进程取得突破性进展。公司高端机型在全球40多个国家签单近300台,uM RJupiter5T磁共振接连入驻顶尖医院,并实现新兴区域市场破冰;CT迈入万台时代,长轴PET/CT新增市场份额持续领跑全球;截至2024年末,公司海外业务覆盖超85个国家和地区,北美区域美国市场PET/CT累计装机超100台;欧洲区域实现英法德意西全面破冰,累计覆盖超50%的国家;亚太区域进入印度市场5年以来,已覆盖印度超70%的地区。   2024年国内市场公司市占率进一步提升。2024年公司在国内行业整体增速放缓的背景下,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攀升,产品组合全覆盖优势进一步巩固差异化竞争力:5.0T磁共振、长轴PET/CT等高端产品构建学术-临床双标杆,形成用户生态联盟;1.5T磁共振、64排以下CT及DR系列等主力机型夯实传统市场优势,构筑“高端突破+基盘稳固”的双轮驱动格局。   2024年RT业务线实现逆势上涨。2024年公司销售医学影像诊断设备及放射治疗设备实现收入84.45亿(-14.93%),分产品看,CT设备实现收入30.48亿(-25.03%)、MR设备实现收入31.92亿(-2.66%)、MI设备实现收入12.99亿(-16.31%)、XR设备实现收入5.87亿(-22.80%)、RT设备实现收入3.19亿(+18.05%)。   2025Q1业绩迎来拐点。2025Q1单季度实现收入24.78亿元(+5.42%),归母净利润3.70亿元(+1.87%),25Q1实现销售毛利率49.94%,销售净利率14.75%,环比24Q4分别提升3.2pct、-2.69pct,同比24Q1分别提升0.37pct、-0.65pct。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考虑到国内设备招采延后,我们将2025-2026年公司归母净利润预期由19.16/23.11亿元,调整至15.87/21.39亿元,预期2027年为26.54亿元,对应当前市值的PE分别为69/51/41倍,考虑到公司产品壁垒高,竞争力强,国内行业有望复苏,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地缘政治风险,新产品市场推广或不及预期的风险等。
    东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页
    2025-05-01
  • 低谷期已过,全年有望迎来环比持续改善

    低谷期已过,全年有望迎来环比持续改善

    个股研报
      科伦药业(002422)   事件:   4月29日晚,公司发布2025年一季度报告,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3.90亿元,同比下滑29.42%,归母净利润为5.84亿元,同比下滑43.07%,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5.64亿元,同比下滑43.10%。点评:   Q1收入和利润均出现下滑,主要受髙基数及年初呼吸道传染病流行程度较低因素影响。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3.90亿元,同比下滑29.42%,利润端归母净利润为5.84亿元,同比下滑43.07%,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5.64亿元,同比下滑43.10%。Q1公司收入和利润端均出现下滑,主要受去年髙基数及今年Q1呼吸道传染病流行程度较低因素影响。   毛利率出现下降,期间费用率基本保持稳定。2025年Q1公司整体毛利21.37亿元,毛利率达48.67%,比去年同期下降7.17pct;Q1净利率为15.03%,比去年同期下降5.64pct。公司期间费用率基本保持稳定,其中销售费用率为14.38%,比去年同期下降3.33%;管理费用率为6.88%,比去年同期增长1.48%;研发费用率为11.03%,比去年同期增长2.95%。   创新药管线步入收获期,产品商业化值得期待。创新药聚焦ADC药物,通过与默沙东合作,持续开拓全球化商业价值。年内核心产品新适应症有望持续获批:1)A166(HER2ADC):2L+HER2+BC和3L+HER2+BC。2)SKB264:2LEGFRmNSCLC。另外,芦康沙妥珠单抗在2L+HR+HER2-BC适应症及A400(RET抑制剂)均有望在今年递交NDA。给公司持续带来商业化新亮点。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我们预测公司2025/2026/2027年收入为238.30/261.50/286.00亿元,同比增长9.25%/9.74%/9.37%。归母净利润为34.64/40.50/46.16亿元,同比增长17.99%/16.92%/13.97%。对应当前PE为15/13/11X。考虑公司院内集采影响边际加速弱化,创新药持续贡献增量,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政策风险;药品研发及上市不及预期;产品销售不及预期;竞争加剧的风险;环保风险。
    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5-05-01
  • 公司信息更新报告:2024年利润增长亮眼,“研发+并购”丰富产品矩阵

    公司信息更新报告:2024年利润增长亮眼,“研发+并购”丰富产品矩阵

    个股研报
      羚锐制药(600285)   利润增长亮眼,维持“买入”评级   公司2024年实现营收35.00亿元(同比+5.72%,下文皆为同比口径);归母净利润7.23亿元(+27.19%);扣非归母净利润6.42亿元(+20.20%)。2025Q1实现营收10.21亿元(+12.29%);归母净利润2.17亿元(+13.89%);扣非归母净利润2.04亿元(+12.38%)。盈利能力方面,2024年毛利率为75.82%(+2.53pct),净利率为20.64%(+3.48pct)。费用方面,2024年销售费用率为45.62%(+0.20pct);管理费用率为4.76%(-0.50pct);研发费用率为3.76%(+0.45pct);财务费用率为-0.54%(+0.52pct)。我们看好公司贴剂核心业务的发展以及并购银谷制药带来的成长空间,同时考虑到潜在的费用支出,上调2025年、下调2026年并新增2027年盈利预测,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8.31/9.55/10.69亿元(原预计为8.28/9.69亿元),EPS为1.47/1.68/1.89元,当前股价对应PE为15.6/13.6/12.1倍,维持“买入”评级。   贴剂、片剂及胶囊剂营收稳健提升,软膏剂小幅承压   分产品来看,2024年公司贴剂产品实现营收21.15亿元(+3.35%)、片剂营收3.55亿元(+35.60%)、胶囊剂营收7.52亿元(+5.66%)、软膏剂营收1.28亿元(-7.09%)、其他产品营收1.48亿元(-1.20%)。毛利率方面,贴剂产品毛利率为78.95%(+3.27pct)、片剂毛利率为69.94%(+4.32pct)、胶囊剂毛利率为75.79%(+1.13pct)、软膏剂毛利率为75.17%(+0.22pct)。   研发、并购双引擎驱动,产品线持续补充丰富   研发创新方面,2024年公司持续围绕骨科、呼吸、皮肤、消化系统等领域,聚焦大病种、大品种开展布局,取得孟鲁司特钠咀嚼片、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莫匹罗星软膏药品注册证书。并购方面,公司2024年12月与银谷控股集团等签订《收购意向书》,截至2025Q1已完成银谷制药的股权交割,此次收购为公司补充了具有较高技术门槛的鼻喷剂、吸入剂等外用制剂剂型,进一步丰富产品矩阵。   风险提示:市场竞争加剧,产品销售不及预期,新产品研发进程不及预期。
    开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5-05-01
  • Awaiting domestic demand rebound

    Awaiting domestic demand rebound

    个股研报
      迈瑞医疗(300760)   In2024,Mindray reported revenue of RMB36.7bn(+5.1%YoY)and attributablenet profit of RMB11.7bn(+0.7%YoY).GPM dropped by1.1ppts YoY to63.1%,primarily due to1)pricing pressure on IVD reagents and mid-to low-end medicalequipment,2)weaker IVD testing demand following DRG2.0implementationand inter-hospital recognition of test results.The proportion of revenue from IVDreagent declined in4Q24.The Sino-US trade frictions may raise costs for US-sourced raw materials in2025E,while Mindray is actively seeking substitutes toprotect margins.In1Q25,Mindray’s revenue fell by12.1%YoY to RMB8.2bn,mainly due to1)over20%YoY decline in domestic revenue,as revenuerecognition lagged behind procurement recovery,2)a high overseas revenuebase in1Q24(up nearly30%YoY),resulting in slow1Q25overseas growth of4.3%YoY.   Steady growth from overseas.In2024,overseas revenue grew by21.3%YoY to RMB16.4bn,accounting for44.7%of total revenue(+6.0ppts).Ex-North America revenue rose26%YoY to RMB13.8bn,with Asia-Pacificcontinuing as the growth engine.Mindray achieved further breakthroughs inhigh-end markets,with high-end strategic customers contributing14%ofoverseas revenue.With enhanced localization and installations of high-endproducts such as the MT8000,we expect the overseas revenue to grow bya mid-teens percentage in2025E.As the US contributed only~6%ofMindray’s total revenue,the impact of trade frictions may be moderate.Diversified manufacturing across13countries and proactive inventorymanagement should help mitigate related risks.   Domestic market remained under pressure.In2024,domestic revenuedecreased by5.1%YoY to RMB20.3bn.Revenue from PMLS and MISsegments fell31%YoY and2%YoY,respectively,due to weak hospitalprocurement.According to IQVIA,China’s medical equipment marketdecreased12.3%YoY in2024.Policy headwinds including DRG2.0,inter-hospital recognition of test results,and reagent price cuts further weighedon IVD revenue.IQVIA estimated a decline in the biochemical market andflat growth in immunology market in2024.Therefore,Mindray’s domesticIVD revenue increased1%YoY in2024.However,Joinchain data shows a67.5%YoY increase in medical equipment bidding value in1Q25,indicatingpotential recovery of domestic medical equipment procurement.Weanticipate the revenue recovery will occur in2H25E,primarily due to thetime lag between the bidding process and revenue recognition.   Maintain BUY.Given the uncertainties of the timeline of domesticprocurement recovery and trade frictions,we revise down our earningsforecasts.We expect revenue and attributable net profit to grow9.4%and6.5%YoY,respectively,in2025E.Based on a9-year DCF model,we adjustour TP to RMB249.19(WACC:9.2%,terminal growth rate:3.0%).
    CMB International Capital Corporation Limited
    6页
    2025-04-30
  • 3Q25业绩有望实现复苏,但复苏力度仍有不确定性

    3Q25业绩有望实现复苏,但复苏力度仍有不确定性

    个股研报
      迈瑞医疗(300760)   公司1Q25&2024年业绩整体仍稍显疲软,国内业务复苏节奏及力度仍将是公司2025年业绩的决定性因素。随着各省医疗设备更新项目招投标陆续启动,我们认为迈瑞国内业务3Q25起开始复苏的能见度明显提高(2Q25因去年同期基数较高且设备更新项目招标至发货时间有所延长,2Q25业绩仍将承受较大压力),但复苏力度有较大不确定性。维持“买入”评级,降目标价至人民币300元。   医疗设备更新影响仍有待显现,1Q25&2024年业绩稍显疲软:(i)1Q25:收入人民币82.4亿元(同比-12%/环比+14%),归母净利26.3亿元(同比-17%/环比+155%)。分地区看:1)国内收入同比下滑超20%,主因2024年招标大幅下滑在收入确认端的延后反映,但环比增长50%以上;2)国际收入同比+4%,增速相对平缓,主要受到去年同期高基数影响(1Q24海外同比+30%)。分产线看,生命信息与支持/IVD/医学影像收入分别同比-30%/-15%/-7%。   (ii)2024年:收入人民币367亿元(同比+5%),归母净利润117亿元(同比+0.7%)。分地区看:1)国内收入同比-5%,主因2024年设备招标疲软一直持续到11月,同时DRG2.0从3Q24开始影响IVD板块;2)国际收入同比+21%,增长稳健,其中发展中国家增长约25%,发达国家增长约15%。分产线看:1)IVD收入同比+11%,其中国际增长30%+,国内增长1%;2)医学影像收入同比+7%,其中国际+15%,国内-2%;3)生命信息与支持收入同比-11%,其中国际+13%、国内-31%。   3Q25起公司业绩或可逐步复苏。迈瑞产品相关的首次设备更新招标已于2024年12月启动,目前有近6省启动了相关招标(根据众成数科数据,1Q25医疗设备整体招投标市场规模同比+67%),从招标到发货时间近期有所延长,整体需约6个月,随着更多省份的招标启动、完成及发货,预计3Q25起设备更新项目相关收入将逐步拉动公司国内业务复苏。   关税对毛利率或有一定影响:自2018年中美贸易战以来,公司已加快海外布局,目前已在13个国家启动或规划生产基地,未来供应美国的产品将选择1-2个进入美国关税较低的基地进行生产。短期看,公司目前在美国有1年左右的备货,2025年海外收入将不会受到明显影响。此外,目前公司有一部分原材料源自美国,受我国反制关税影响可能会提高公司原材料采购成本,短期或对毛利率有影响。   公司首次承诺未来三年每年分红比例不低于65%。继年内2次宣布派中期息后,公司宣布派末期息0.56元/股,全年累计派息6.27元/股,派息率达65%(vs2023年:61%),若按目前股价计算,对应全年股息率约3%。此外,公司拟派发2025年首次中期息1.41元/股,并首次承诺未来三年每年分红比例不低于65%。   维持“买入”评级,降目标价至人民币300元。我们预计1H25收入及净利仍将明显承压,但自2H25起将实现复苏,预期2025年收入/归母净利增速9%/6%,2026年收入及净利增速将进一步提升。维持“买入”评级,降目标价至人民币300元,对应24x2026E PE,较过去3年PE均值低0.4个标准差。   投资风险:设备更新力度小于预期,集采政策风险、行业整顿影响持续、医疗新基建放缓、地缘政治影响。
    浦银国际证券有限公司
    9页
    2025-04-30
  • Q1营收稳步增长,业绩超市场预期

    Q1营收稳步增长,业绩超市场预期

    个股研报
      共同药业(300966)   事件   2025年4月28日,公司发布2025年一季报,2025年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9亿元(YoY+13.90%),归母净利润108.21万元(YoY-69.50%),扣非净利润133.66万元(YoY-61.42%)。   观点   Q1营收稳步增长,期间费用影响利润表现。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9亿元,同比增长13.90%,归母净利润108.21万元,同比下降69.50%,毛利率为24.24%,同比提升2.67pct,净利率为-0.55%,同比下滑2.92pct。我们认为Q1毛利率提升的主要原因是公司基本完成了车间的生产正常化同时毛利率较高的产品销售占比提升;净利率同比下滑的主要原因是:①子公司华海共同研发投入增多,研发费用同比增加439.10万元;②募投项目转固后可转债利息停止资本化导致利息费用增加,财务费用同比增加748.60万元。   产能大规模投放,有望助力营收快速增长。截至2025年3月底,公司固定资产合计为11.30亿元,相较2024年同期增加了9.27亿元,总规模扩大约5倍,募投项目“黄体酮及中间体BA生产建设项目”正式投产,同时加强华海共同原料药项目和甾体类产业链升级项目的建设,目前已经完成了主体工程的建设,其中华海共同原料药项目一期工程完成设备调试并启动试生产,二期规划聚焦高端皮质激素原料药产能储备。   积极开展股份回购,彰显长期发展信心。公司拟使用自有资金及股票回购专项贷款资金以集中竞价方式回购公司股份,其中自有资金和股票回购专项贷款资金分别占回购资金比例的10%和90%,回购金额不低于人民币2,000万元且不超过人民币3,000万元,回购股份价格不超过人民币23.84元/股。按回购金额下限2,000万元测算,预计可回购股份数量约为83.91万股(占当前公司总股本0.73%),按回购上限资金3,000万元推算,预计可回购股份数量约为125.87万股(占公司总股本1.09%)。截至2025年3月31日,公司累计回购公司股份12.00万股,占公司当前总股本的0.10%,最高成交价为16.05元/股,最低成交价为15.95元/股,成交总金额为192.12万元(不含交易费用)。   投资建议   公司产能陆续投放,盈利能力有望随产能利用率的提升而修复,预测公司2025/26/27年营收为6.17/7.41/8.89亿元,归母净利润为-0.31/-0.15/0.53亿元,对应26/27年PE为121/33X,持续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行业政策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产能投放不及预期;产品研发失败风险;产品价格下滑风险。
    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5页
    2025-04-30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定制咨询

400-9696-311 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