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医药研发创新与营销创新峰会
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行业领域:
  • 全部
  • 化药/生物药
  • 中药
  • 原料药
  • 医疗器械
  • 泛医疗
  • 其他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产业分析
  • 市场数据分析
  • 临床研究进展
  • 集采分析
  • 专利分析/FTO分析
  • 政策分析
  • 医药盘点
  • 投融资
  • 立项评估
  • 技术平台研究
  • 其他
治疗领域:
  • 全部
  • 消化系统与代谢药物
  • 皮肤病药物
  • 罕见病
  • 其他
  • 补气补血药物
  • 全身用激素类制剂(不含性激素和胰岛素)
  • 呼吸系统药物
  • 心血管系统药物
  • 感觉系统药物
  • 抗寄生虫药物、杀虫药物和驱虫药物
  • 抗肿瘤药
  • 免疫机能调节药物
  • 杂类
  • 生殖泌尿系统和性激素类药物
  • 神经系统药物
  • 系统用抗感染药物
  • 肌肉-骨骼系统药物
  • 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物
报告搜索:

全部报告(112739)

  • 基础化工行业研究:河南暴雨对行业影响有限,磷化工景气度延续

    基础化工行业研究:河南暴雨对行业影响有限,磷化工景气度延续

    化工行业
      本周化工市场综述   本周沪深 300 指数下跌 0.11%,申万化工指数下跌 4.43%。涨幅最大的三个子行业分别为氟化工及制冷剂(申万)( +10.5%)、改性塑料(申万)( +3.3%)、维纶(申万 )( +3.15%);跌幅最大的三个子行业分别为氨纶(申万)( -10.12%)、涂料油漆油墨制造(申万)( -4.43%)、日用化学产品(申万)( -4.27%)。   化工股交易结构方面:本周二季度业绩亮眼且估值合理的标的表现相对较好,景气度较高的磷化工板块延续上涨行情。   投资组合推荐    东材科技、建龙微纳、新亚强、龙蟠科技、东方盛虹   本周大事件   河南遭遇罕见暴雨,相关化工企业受影响有限近日河南省持续遭遇强降雨,当地共有化工类产业集聚区 19 家,专业化工园区 8 家,位于此次暴雨核心区域中的化工企业约几百家。目前暴雨内涝对物流运输影响相对较大,对企业生产影响较为有限:如钛白粉龙头龙蟒佰利和氟化工龙头多氟多等均表示目前经营正常;化纤行业龙头新乡化纤虽然因车间进水导致部分产线关停,但预计约两周即可恢复相关生产秩序。   上半年肥料出口量价齐升,累计出口金额同比+94%   中国海关统计显示 2021 年 1-6 月累计出口肥料 1624 万吨,同比增长 36%;出口金额 51.5 亿美元,同比增长 94%。其中尿素出口 242 万吨,同比增长41%;硫酸铵出口 458 万吨,同比增长 28%;磷酸二铵和磷酸一铵分别出口322 万吨和 190 万吨,同比增幅分别为 58%和 53%。海内外需求持续回暖的背景下,化肥行业景气度得到有效支撑,相关龙头企业业绩释放值得关注。   磷化工景气度上行趋势不变,预计行业持续强势运行   本周磷肥价格维持高位:磷酸一铵价格与上周持平,磷酸二铵产品价格环比上涨 13%达到 3400 元/吨。草甘膦和磷矿石等价格不变,黄磷价格环比上涨4%达到 25000 元/吨。中游含磷化工品库存低位且需求刚性,随下半年进入出口旺季后大概率强势运行。目前部分磷化工企业向下游延伸做磷酸铁正极材料前驱体,有磷矿、磷酸/磷酸一铵的企业具有明显的产业链优势和成本竞争力,未来进军新材料领域后板块估值逻辑将得到重塑。   工信部明确新上光伏压延玻璃项目不再要求产能置换   工信部修订发布水泥玻璃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提高水泥项目产能置换比例,加大低效产能压减力度,明确新上光伏压延玻璃项目不再要求产能置换。预计未来行业供求紧张问题将能得到进一步缓解,利好上游纯碱需求。   投资建议   我们持续看好并提示新材料板块投资机会,我们认为对于新材料公司来说,最重要的是技术及客户;技术方面,行业经历了几十年的持续积淀,已经有所突破,也就是说,客户端为卡脖子环节,正常情况下,高端材料客户的突破需要较长周期,而近两年整个产业链对于供应链安全的重视大大加速了下游客户对于高端材料认证放量进程;往后看,我们会看到越来越多的新材料企业会走出来,进而形成板块行情。沿着这条思路,我们建议关注以下几个方向: 一是光学膜赛道,比如: 东材科技,二是分子筛赛道,比如: 建龙微纳, 三是 LCP 赛道,四是可降解材料赛道,五是生物合成赛道;另外,我们还建议关注 coc-cop 赛道。   风险提示   疫情影响国内外需求,原油价格剧烈波动,贸易政策变动影响产业布局
    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3页
    2021-07-25
  • 化工行业2021年7月第四周周报:辛醇上涨,油市震荡,化工板块继续上行

    化工行业2021年7月第四周周报:辛醇上涨,油市震荡,化工板块继续上行

    化工行业
      本周板块表现: 本周(7 月 19 日-7 月 23 日,下同) 市场综合指数整体小幅上行,上证综指报收 3,550.40,本周上涨 0.31%,深证成指本周上涨 0.38%,化工板块(申万)上涨 1.54%。   本周化工个股表现: 本周化工板块继续上行,整体表现优于大市。涨幅居前的个股有斯迪克、华软科技、天铁股份、 *ST 澄星、彤程新材、赛特新材、三力士、江山股份、多氟多、鼎龙股份。 7 月 17 日斯迪克推出股权激励,考核目标 2021-2025 年净利润增长率分别不低于 80%、150%、250%、 400%、 600%,受公告提振,本周斯迪克股价大幅上行 36.86%,领涨化工板块。 7 月 20 日天铁股份公告称公司全资子公司昌吉利新能源拟投资约 10 亿元建设锂盐等项目,本周天铁股份股价应声上涨29.82%。草甘膦价格屡创新高,本周江山股份大幅上涨 22.91%。   本周原油市场动态: 本周 OPEC+达成增产协议,原油库存意外高于预期,但成品油需求增加,库存下降缓解了市场担忧,油价俯冲后大幅反弹。本周 ICE 布油报收 74.10 美元/桶(0.69%); WTI 原油报收 72.07 美元/桶(0.36%)。   重点化工品跟踪: 本周我们监测的化工品涨幅前五的为辛醇(+10.58%)、DOP(+10.56%)、液体烧碱(+6.72%)、液氯(+6.15%)、硫酸(+5.85%)。本周辛醇安庆曙光装置意外停车,八月计划检修增加,且部分下游用户原料短缺,竞价补货,推动辛醇价格重心大幅上行。随着辛醇价格大幅上行, DOP 成本支撑强劲,本周 DOP 价格大幅跟涨。本周液体烧碱下游氧化铝行业需求向好,部分地区检修安排密集,液碱供应紧张,本周价格继续上行。   化工行业年度投资主线: 周期主线中,新冠疫苗上市推动全球经济复苏,美元放水推动大宗商品涨价,顺周期化工股业绩迎来兑现期;成长主线中,面对美国制裁和全球贸易的不确定性,高科技产业配套材料的自主可控将持续细分赛道化工品的国产化率提升,此外,可降解塑料、尾气催化材料等行业扩容也为行业龙头带来成长性。   投资建议: 随着疫情对化工行业的影响逐渐减弱、经济好转,推荐顺周期白马股万华化学、 卫星石化、 龙佰集团,另外推荐技术壁垒高、成长确定性较强的细分行业龙头昊华科技、新亚强、东材科技、奥福环保和瑞丰新材。   风险提示: 原油供给大幅波动;贸易战形势恶化; 汇率大幅波动的风险
    东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2页
    2021-07-25
  • 化工行业点评:国际油价点评:风险释放重回向好格局油服行业迎来布局良机

    化工行业点评:国际油价点评:风险释放重回向好格局油服行业迎来布局良机

    化工行业
      重要事件: 7 月 18 日,市场高度关注的欧佩克+第 19 次部长级会议落下帷幕,并就增产问题达成共识。 受此影响,周一夜盘 WTI 和 Brent 原油期货价格跌幅一度达到 7%附近,创下近几个月以来的最大单日跌幅,也拖累上游勘探板块近两天出现明显回调。   影响点评:   中长期原油的供需格局依旧向好。 经过两天的大幅回调之后,供应端的不确定风险得以释放,短期内继续下跌的空间有限。我们认为,未来两年的油价有望在 65-75 美元附近波动,主要基于以下判断:   1) OPEC+采取渐进式恢复产量,对市场供应的冲击较为有限,并且后续也会定期召开欧佩克+会议,并根据全球原油的需求恢复进度来调整减产幅度和节奏,保证油市平衡,使得存量供应相对可控。   2)经历了去年的暴跌甚至负油价之后,对于供应端影响较大的美国页岩油开发更加审慎,扩张进程有所放缓。另外,在碳中和远景之下, BP 等国际石油巨头也在提前布局战略转型,逐步削减了上游勘探开支,新增供应较为有限。   3)全球疫苗的注射进程逐步加快,带动经济复苏并推动原油需求,这将推动石油需求逐步增加, 供需端的缺口仍然有望维持,对油价形成支撑。   上游开支提升推动油服行业底部回暖。 油服行业景气度与国际油价密切相关。随着 2021 年油价重心逐步上移到 65 美元/桶以上,油服行业逐步复苏。 此外,与部分国际巨头消减上游支出不同,国内油服企业资本支出稳步增长。 在国家能源安全的背景下,未来三桶油资本支出有望继续提升,油服行业的国内外工作量得到保证。   投资建议: 受欧佩克+会议达成增产共识的影响,国际油价出现大幅回调,这也使得 7 月份以来供应端的不确定风险得以释放,我们认为短期内继续下跌的空间有限,在供需格局整体向好的背景下,未来两年的油价有望在 65-75 美元附近波动,油服行业有望持续收益。 建议关注具备技术优势以及增长前景的中海油服、中石油等龙头企业。   风险提示: 疫情反复风险、贸易摩擦风险等
    申港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7页
    2021-07-25
  • 2021年中国医美行业:注射医美针剂比较分析(PLLA聚左旋乳酸)

    2021年中国医美行业:注射医美针剂比较分析(PLLA聚左旋乳酸)

    医疗行业
      童颜针vs少女针,谁将成为医美消费者的心头好?   2021年6月25日,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告显示,爱美客旗下“左旋乳酸-乙二醇共聚物”正式获批上市,该产品上市后将成为继长春圣博玛后第二款国产童颜针注射剂产品。2021年以前,中国合规再生类注射医美市场处于空白,伴随着少女针和童颜针等再生注射产品的获批,中国注射医美市场已由“填充时代”迈入“再生时代”。童颜针已在海外市场使用多年,因牌照问题海外注射产品尚未进入中国市场。2021年,中国市场已有两款获批上市的童颜针产品,随着合规童颜针产品获批上市,有望对童颜针水货市场产生替代。本文将重点从童颜针竞品角度,对中国童颜针市场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作出探究。   1.海外市场:童颜针在海外市场已合法使用多年,尽管中国童颜针市场热度高,但因童颜针注射要求高获批产品极少   以Sculptra塑然雅为例,其在全球20多个国家已获得证书,销售范围达全球40多个国家或地区,但中国市场尚未批准进口童颜针产品。从全球市场看,受操作难度和适用范围影响,注射填充市场仍以玻尿酸和肉毒素为主导,受益于终端消费需求升级和产品安全性提高,童颜针等再生类产品市场预计将得到进一步发展   2.竞品分析:牌照为现阶段童颜针竞争首要核心,长期竞争需依靠产品力和渠道推广能力   以Sculptra塑然雅为例,其硬结率为20%,若改进工艺需要在销售地区及国家重新获取相关批准证书,时间和成本花费高。中国市场内多数童颜针仅获得第一类医疗器械证书,现阶段牌照是童颜针注射剂的首要竞争壁垒   童颜针与少女针的原理均为通过刺激自身胶原蛋白达到自然填充凹陷的效果,华东医药旗下少女针产品Ellanse-S,其维持时间与童颜针类似,均在1-2年左右,在香港市场,少女针产品的定价高于童颜针50%-100%。相比少女针.童颜针更具高性价比优势   3.发展前景:童颜针注射剂的合规化将替代水货市场,且对标海外成熟医美市场,中国童颜针仍具10倍成长空间   2020年注射非合规童颜针注射剂的消费者占比达4%,随着童颜针注射剂在中国市场获批合规合法化,对水货市场存在替代空间   中国注射医美市场仍以玻尿酸和肉毒素产品结构为主导,童颜针品牌商对市场教育不断加强,将进一步扩大童颜针市场的销量
    头豹研究院
    26页
    2021-07-23
  • 石油化工行业研究:卫星视角:制造业订单的那些事!

    石油化工行业研究:卫星视角:制造业订单的那些事!

    化工行业
      投资建议   通过对中国/印度/越南各国的排放、出行、疫苗接种等高频数据对各国的制造业活跃度进行监测,我们认为东南亚制造业存在受疫情反复存在显著不稳定的现象,从而导致部分订单转移中国。与此同时,我们通过对中国/印度/越南各港口集运船舶卫星数据进行建模,构建独家的国家集运活跃度指数,在印度疫情恢复期间,印度集运活跃指数出现显著恢复,但中国集运活跃度相比2019年仍存在50%+增长,而越南Q2集运活跃度持续弱于2019年同期水平。因此,我们认为东南亚订单或存在持续转移中国可能性,与市场认为的订单转移仅为短期影响存在较为显著的预期差。   建议关注:产业链一体化且集中度快速提升的化纤龙头:恒力石化,荣盛石化,桐昆股份,东方盛虹,恒逸石化。   行业观点   东南亚制造业及贸易活跃度受疫情反复扰动明显:我们追踪了东南亚各国港口以及全球集运船舶卫星数据构建了各国的集运活跃指数,部分印度/越南订单转移或成中国长期出口订单,2021年5月印度疫情略有好转,集运活跃度处于高位,但当期中国集运活跃度并未出现显著下滑,2021/2019年同比增速依然维持50%+,伴随印度受疫情反复导致集运活跃下滑,中国2021/2019集运同比增速出现显著增长。而越南4月起集运活跃度均低于2019/2020同期水平,受疫情负面影响较为显著。通过对印度/越南出行、疫苗、排放等制造业相关指数追踪可以显著的发现,在疫情反复阶段,印度/越南出行、排放均出现显著下滑趋势,东南亚制造业活跃度受疫情反复影响。   印、越纺服产业链不稳定持续造成订单转移:通过追溯中国出口欧美纺服成品以及出口印度越南原材料与半成品的变化趋势,其中在印度和越南制造业恢复后,中国对欧盟成品出口相比2019年仍同比增长,我们认为部分印/越成品订单存在持续转移中国的可能性,与此同时,越南从中国进口长丝以及纺服半成品金额相比2019年同比增速在疫情恢复后虽出现显著下滑,但仍维持4.5%以上增速(不同品类增速不同),部分越南纺服原材料及半成品订单存在长期转移至中国的可能性,这与市场认为订单转移仅为短期现象有根本区别。   中国“石化-化纤”一体化龙头已处于全球稀缺地位:中国完备的基础建设、不断强化的工业规模优势、技术优势,庞大的市场规模都让中国在化纤行业竞争力全球领先。化纤产业链龙头企业不仅集中度快速提升,且在中国各大石化基地打造的“石化-化纤”产业链一体化基地已经投产,具备最低的成本,极高的竞争壁垒和全球不可替代的稀缺属性,而东南亚国家本土的纺织制造企业还处于来料加工的低端生产阶段,中国将长期处于全球化纤产业链的主导地位。   风险提示   (1)国内经济发展不如预期,纺织终端需求大幅下降(2)全球疫情大规模反复,造成全球纺织品终端需求大幅下滑(3)东南亚国家大力扶持化纤产业,我国竞争优势减弱(4)油价持续长时间单边下跌,化纤产业链持续由于库存跌价导致长期亏损。
    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1页
    2021-07-23
  • 中报点评:产品放量超预期,营销成果显著

    中报点评:产品放量超预期,营销成果显著

    个股研报
      健民集团(600976)   事件:2021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17.93亿元,同比增长74.50%;实现归母净利1.67亿元,同比增长192.24%;实现扣非归母净利1.59亿元,同比增长203.40%,实现EPS1.10元。   主力品种放量带动业绩超预期增长。公司业绩增长大幅超预期,以龙牡壮骨颗粒为代表的主力品种快速放量,其中龙牡壮骨颗粒销售量同比增长90.29%,小金胶囊销量同比增长70.63%,健脾生血颗粒销量同比增长32.35%。虽然公司去年受疫情影响导致产品销量同期基数较小,客观导致今年上半年同比增长较多,但从绝对量上看公司产品销量依旧亮眼。   公司营销成果显著,高效营销增强盈利能力。公司通过广告持续传播、KA连锁合作、空白市场开发等举措,保持了主导产品规模、利润的稳步提升。虽然公司销售费用投入加大,但由于营销带来的收入增速高于销售费用增速,公司销售费用占收入比率仅为30.14%,同比下降5.07个百分点,导致净利率显著提高。   聚焦高毛利品种,产品提价增厚利润。公司的龙牡壮骨颗粒等品种借升级换代顺势提价,增厚盈利水平。同时,公司也聚焦推广高毛利品种,毛利率较高的儿科和妇科产品销售增长较快。此外,联营公司的体外培育牛黄业务长期受益于天然牛黄的短缺,也处于不断提价的趋势之中,有助于增厚公司的投资收益。   投资建议:我们看好公司未来的发展前景。首先,公司主力品种是OTC,消费属性较强,尤其是儿科用药涨价潜力巨大。其次,公司产品量价齐升,高效率的营销带来显著收益。最后,联营公司武汉健民大鹏体外培育牛黄将长期受益于天然牛黄的短缺,成长空间巨大。公司业绩超预期,我们上调了公司盈利预测,预测2021-2023年归母净利润为2.94/3.90/5.03亿元,对应EPS为1.91/2.55/3.28元。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中成药未来被纳入集采的风险,过度依赖营销投入的风险,研发失败的风险等
    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8页
    2021-07-22
  • 医疗服务行业点评报告: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政策发布,医疗服务板块全面受益

    医疗服务行业点评报告: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政策发布,医疗服务板块全面受益

    医疗服务
      政策全面利好医疗服务板块,扩大需求,服务龙头受益,维持“买入”评级   7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正式公布,对医疗服务板块构成全面重大利好,扩大眼科、口腔、产妇新生儿筛查,及辅助生殖、月子服务、高端妇产等服务需求,加强行业监管,完善三胎配套政策,服务龙头充分受益。   扩大眼科、口腔、辅助生殖等服务需求,加强行业监管,完善三胎配套政策   眼科:随着儿童青少年近视率快速提升,眼科诊疗需求扩大,利好眼科龙头企业——爱尔眼科。爱尔眼科目前已经建立以眼科医院为龙头,眼科门诊为主体,爱眼e站为触角的同城网络诊疗体系,实现对患者的广泛覆盖、深入触达。口腔:加强儿童龋齿等疾病的筛查、诊断有利于扩大儿童口腔诊疗需求,利好口腔行业龙头——通策医疗。国内对于儿童口腔筛查、诊疗的意识不断提升,且儿童口腔诊疗服务贯穿儿童成长期,历时长、客户黏性好,能够提供稳定业绩贡献。产前筛查:加强产前筛查、新生儿疾病筛查有利保障孕产妇健康、降低新生儿出生缺陷,利好涉及产前、新生儿、辅助生殖基因筛查业务的企业——华大基因、贝康医疗。华大基因实现了对孕前、孕中到新生儿的全生命周期覆盖,贝康医疗研发出首个也是唯一已获国家药监局批准的三代试管婴儿基因检测试剂盒。辅助生殖:严格技术审批对各辅助生殖中心成功率提出了一定要求,由于辅助生殖行业民营龙头锦欣生殖获医能力更强,其成功率也较行业平均水平更高,在国家严格技术审批的要求下拥有更大发展优势。“开展孕育能力提升专项攻关”对提升辅助生殖中心诊疗疑难患者的能力提出了期望,辅助生殖龙头企业基于其更大患者基数,能够获取更多疑难患者并提升诊疗能力。民营辅助医疗机构能够满足多元化、差异化生育需求,还能够实现相关产业链延伸,突破接待能力天花板。月子服务:加强对婴幼儿照护服务的监管对月子服务龙头企业——爱帝宫形成利好。从业务开展模式来看,爱帝宫采用直营店模式,垂直管理力度大,而加盟店模式则存在着管理力度较小、服务标准不统一的风险,由此直营店模式医疗安全性更高。同时,爱帝宫自身建立了9大月子照护服务体系,涉及1300多项标准化操作要点,保障其照护服务高质量开展。由此,爱帝宫具备更大竞争力。   推荐及受益标的   鉴于医疗服务板块全面受益,相关医疗服务行业推荐及受益标的为:眼科行业受益标的:爱尔眼科;口腔行业受益标的:通策医疗;辅助生殖推荐标的:锦欣生殖、麦迪科技;月子服务行业推荐标的:爱帝宫;医疗服务综合医院推荐标的:国际医学;产前筛查行业受益标的:华大基因、贝康医疗、贝瑞基因;高端妇产服务行业受益标的:瑞慈医疗、和美医疗。   风险提示:政策推进不及预期。
    开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6页
    2021-07-21
  • 化工行业周度报告:化工新材料高景气依旧,盐湖提锂提供新机会

    化工行业周度报告:化工新材料高景气依旧,盐湖提锂提供新机会

    化工行业
      投资要点:   本周Wind新材料行业指数跑输上证综指0.07个百分点。本周(2021.07.12-2021.07.16,下同)Wind新材料行业指数上涨0.09%,跑输上证综指0.07个百分点,跑赢创业板指0.40个百分点;近一年,Wind新材料行业指数累计上涨42.21%,跑赢上证综指32.09个百分点,跑赢创业板指13.28个百分点,新材料行业处于高景气区间。   新材料各细分板块周行情。可降解材料方面,PLA和PBAT价格维持稳定,截止至7.16日,PLA平均报价为38092元/吨,PBAT平均报价为21250元/吨,两者价格均与上周持平。半导体材料方面,本周半导体行业出现小幅回调,申万半导体材料指数周五收盘于9008.18点,环比上周小幅下跌3.65%,依旧处于2007年以来的历史高位。美国费城半导体指数也下跌至3145.45点,环比上周小幅下跌4.06%。锂电新材料方面,磷酸铁锂电池装机量持续提升,今年上半年累计装机量达22.2GWh,占总装车量的42.3%,同比上升368.5%。   新材料板块及个股推荐。给与行业至“领先大市”评级;我们建议从以下四条主线寻找投资机会:1、可降解材料板块。可降解材料是我国政策的热点,目前来说最为成熟的,最有可能大规模推广使用的是PLA与PBAT材料,建议关注具备PLA丙交酯核心技术的金丹科技和联泓新科,具备PBAT一体化产业链的恒力石化,具备巴斯夫PBAT核心专利的彤程新材。2、半导体材料板块。半导体材料国产化是大势所趋,建议关注上游半导体材料细分板块优质公司,包括半导体光刻胶领域:目前我国唯一具备ArF光刻胶生产能力的南大光电,布局半导体光刻胶全产业链的晶瑞股份,以及国产光刻胶优质企业彤程新材、上海新阳等;电子特气领域:细分头部企业南大光电,雅克科技,华特气体、金宏气体等。3、新能源锂电板块。随着磷酸铁锂装回量占比的回升,上游原材料的磷酸需求将快速上涨,建议关注磷化工相关企业如云图控股、新洋丰、云天化等标的。4、盐湖提锂板块。预计未来我国盐湖提锂主流的技术是吸附法、膜法和萃取法,从当前时点来看,蓝晓科技的吸附法提锂已经在藏格和锦泰中运用且效果较好,重点推荐蓝晓科技。同时,建议关注膜法标的久吾高科和三达膜,萃取法标的新化股份。另外,由于目前处于中报披露的窗口期,建议短期内多关注中报可能超预期的企业。   风险提示:政策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宏观经济增速放缓下游需求不及预期;中美贸易摩擦加剧造成下游需求增速放缓。
    财信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16页
    2021-07-21
  • 化工PVDF行业快评报告:PVDF行业点评:供不应求,行业整体景气上行,价格速度上涨

    化工PVDF行业快评报告:PVDF行业点评:供不应求,行业整体景气上行,价格速度上涨

    化工行业
      事件:   最近聚偏氟乙烯(PVDF)市场价格一路上涨,从2021年1月1日的7万元/吨上涨到了2021年7月16日的17万元/吨,涨幅比例高达143%。   投资要点:   PVDF供不应求,价格不断上涨:偏氟乙烯均聚物或者偏氟乙烯与其他少量含氟乙烯基单体的共聚物,它兼具氟树脂和通用树脂的特性,除具有良好的耐化学腐蚀性、耐高温性、耐氧化性、耐候性、耐射线辐射性能外,还具有压电性、介电性、热电性等特殊性能,是含氟塑料中产量名列第二位的大产品。PVDF正因为其较好的化学稳定性和电解液亲和性,在锂电池正极材料中应用广泛。此轮涨价,核心逻辑在于下游锂电需求拉动,导致全产业链供应紧张,拉动了价格的不断上涨。   从需求端看:PVDF分为普通级PVDF和电池级PVDF,根据百川的数据,2020年PVDF行业总需求量约为4.8万吨左右,其中锂电池级用需求量达到9700吨,锂电池正极粘结剂占锂电池用PVDF总量的75%左右,需求量约为7800吨,锂离子电池隔膜涂覆材料市场需求量约为1900吨。而PVDF隔膜市场之前被法国阿科玛、美国苏威、日本吴羽等国外企业占据,国内企业少有交易,2021年随着全国新能源汽车产量达到240万,动力电池产量达到145.81GW,对应动力汽车用PVDF胶粘剂需求量将达到2.1万吨,从而带来1.2万吨左右的需求增量。   从供给来看:国内目前总产能为7.1万吨,海外市场大概有4万吨产能,累计产能为11万吨。之前一直处于行业紧平衡状态,从新增产能来看,除了联创股份子公司山东华安新材料的0.8万吨新增产能在今年下半年投产之外,其余新增产能大部分尚在环评阶段,预估在明年年底以后释放,而目前国内新增产能多为使用均聚法的普通级PVDF,像海外主流的共聚法生产电池级PVDF产能增加较少,同时从普通级转产到电池级PVDF又受到技术路径、生产配方、反应设备等条件限制,短期难以改善。2021-2022年考虑到随着电动车市场的高速增长带来的每年保守1万吨需求,市场供应会明显不足。   从原料端来看:生产PVDF的核心材料是R142b,这部分原料由于会破坏臭氧层,受到国家严格控制。目前R142国内产能为15万吨,根据《蒙特利尔协定书》发达国家已基本停止生产R142b,我国对该制冷剂配额也不同程度的削减。生产一吨PVDF需要消耗1.62-1.67吨左右的R142b,对应明年1.2万吨的PVDF需消耗2W吨左右R142b。R142b制冷剂2022年年底之前进行的扩产计划为10.8万吨,但大部分尚在环评节段,扩产周期两年为主,原料紧张短期内难以缓解,从而会给下游PVDF提价带来明显支撑。核心标的梳理:考虑到产业链景气程度不断上行,且供需结构在2022年下半年都将保持供给偏紧,建议关注含有PVDF和R142b的一体化生产企业。   风险因素:下游电动车需求减弱,锂电正极材料需求减弱,短期PVDF项目建设不及预期。
    万联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5页
    2021-07-20
  • 自研突破高壁垒“色谱芯”技术,国产色谱填料新星扬帆起航

    自研突破高壁垒“色谱芯”技术,国产色谱填料新星扬帆起航

    个股研报
      纳微科技(688690)   报告摘要   色谱填料领域呈高壁垒和技术可迭代性造就行业外资寡头垄断格局,国产填料技术突破有望实现进口替代。   色谱/层析微球是生物制药下游分离纯化不可或缺的材料,材料技术高壁垒和技术可迭代升级性决定了行业先发企业优势庞大,目前全球色谱填料市场呈寡头垄断局面,国内市场也由Cytiva、Merck和Tosoh等外资品牌把控(根据招股书纳微2019年市占率不到10%)。   下游生物药快速发展带动分离纯化色谱填料需求扩张,根据假设条件测算国内远期抗体药物纯化的填料需求将超百亿,考虑到国内大分子CDMO企业在全球生物药生产承接方面的快速发展、其他如小分子领域抗生素、小分子药物以及其他生物药领域多肽、疫苗和胰岛素等的纯化需求,预计市场潜在空间将更大。   得益于纳微等国产企业在硅胶和聚合物微球精准制备底层技术上的突破以及软胶基质层析介质的研发和市场经验,目前国产各类填料核心指标均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完全可满足下游工业化生产和精纯分析等各类需求。此外国产填料厂商在需求响应、供货周期等方面具备较大优势,再考虑到国内药物领域的竞争以及医保谈判、国家集采等药政的影响,下游生产企业对成本的敏感性也将大幅提升,国产填料具备突围的充分条件。公司产品丰富与升级稳步推进,国内知名大药企合作逐年增加带动收入净利润快速增长。   纳微是国产高端色谱填料领军企业,公司成立后依靠微球精准制造的底层技术迅速开发出全面的产品组合。公司研发创新技术生产的单分散二氧化硅和聚合物微球粒径、孔径精确性和均一性均优于外资巨头,使得色谱核心指标和性能达到国际一流水准。此外公司还推出琼脂糖基质层析介质,不断丰富产品组合,满足客户各类需求。随着产品知名度提升,近年来公司客户数快速增加,目前客户数已拓   展至超1000家,目前已切入国内多家知名药企供应体系,其中恒瑞、复星等重点客户年采购额超过1000万元。得益于亲和层析介质和离子交换层析介质等填料的放量,公司17-20年营收和净利润复合增速高达66%/81%。   短期业绩有望保持快速增长,中长期市场空间广阔。   短期来看下游已商业化胰岛素、抗生素等市场规模较大品种持续放量,恒瑞等处于 III 期临床抗体药物的研发需求和后续商业化需求也将持续为公司贡献收入;中长期大客户背书下公司产品口碑将持续发酵,顺应国内生物药发展大潮,公司有望凭借质优价廉且全面的产品组合走在国产替代的最前列,进而参与全球竞争,长期市场空间广阔。   首次覆盖,给与“买入”评级。公司是国产色谱填料行业领军企业,底层微球制备技术领先,产品组合全面,在下游生物制药行业蓬勃发展以及国产替代潮流下有望实现快速增长。预计公司 21/22/23 年收入为3.48/5.38/8.11 亿元,归母净利润为 1.41/2.29/3.62 亿元,对应当前 PE为 316/195/124 倍,根据可比公司 22 年估值,采用 PEG 估值法,给与 12个月目标价 143 元,给与“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客户拓展不及预期,订单量不及预期,新产品开发不及预期,价格降幅超预期。
    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8页
    2021-07-20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定制咨询

400-9696-311 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