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医药研发创新与营销创新峰会
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行业领域:
  • 全部
  • 化药/生物药
  • 中药
  • 原料药
  • 医疗器械
  • 泛医疗
  • 其他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产业分析
  • 市场数据分析
  • 临床研究进展
  • 集采分析
  • 专利分析/FTO分析
  • 政策分析
  • 医药盘点
  • 投融资
  • 立项评估
  • 技术平台研究
  • 其他
治疗领域:
  • 全部
  • 消化系统与代谢药物
  • 皮肤病药物
  • 罕见病
  • 其他
  • 补气补血药物
  • 全身用激素类制剂(不含性激素和胰岛素)
  • 呼吸系统药物
  • 心血管系统药物
  • 感觉系统药物
  • 抗寄生虫药物、杀虫药物和驱虫药物
  • 抗肿瘤药
  • 免疫机能调节药物
  • 杂类
  • 生殖泌尿系统和性激素类药物
  • 神经系统药物
  • 系统用抗感染药物
  • 肌肉-骨骼系统药物
  • 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物
报告搜索:

全部报告(110740)

  • 磷化工产业链2021年10月跟踪报告:兴发集团VS云天化VS湖北宜化

    磷化工产业链2021年10月跟踪报告:兴发集团VS云天化VS湖北宜化

    化学制品
      磷,存在于人体所有细胞中,是维持骨骼和牙齿的必要物质,使心脏有规律地跳动、维持肾脏正常机能和传达神经刺激的重要物质,它是细胞内一切生化作用的能量,几乎参与所有生理上的化学反应。   同时,磷不以任何气体形式化合物存在,是典型的沉积物质,因此,磷矿是现代磷化工的唯一来源,自2020年末以来,磷矿石价格不断攀升,仅仅十个月的时间,湖北柳树沟28%品位磷矿石价格上涨72%。   我们今天来研究磷化工产业链,对这条产业链的景气度情况做个跟踪:   兴发集团,2021中报实现营业收入98.53亿元,同比增长5.48%,归母净利润11.17亿元,同比增长890.55%。   云天化,2021中报实现营业收入309.3亿元,同比增长20.56%,归母净利润15.72亿元,同比增长7408.3%。   湖北宜化,2021中报实现营业收入93.49亿元,同比增长52.14%,归母净利润7.26亿元,同比增长367.93%。   从Wind的机构一致预期来看,今年的景气度维持较高水平,到2022年预期景气度稍有回落。
    并购优塾
    28页
    2021-10-20
  • 化妆品与日化行业研究:从超头主播预售看美妆“双11”备战情况

    化妆品与日化行业研究:从超头主播预售看美妆“双11”备战情况

    化学制品
      行业观点   10.20 天猫 “双 11”预售开启,当天超头主播直播上架产品最多/折扣力度最大/流量最为聚集,对商家备战“双 11”情况有一定参考性。为此,我们整理对比 20、 21 年“双 11”预售首日李佳琦/薇娅两大超头预售情况。 超头主播 10.20 预售开播提前,直播时间更长、 上架产品更多, 开播时间由去年晚 7 点提前至下午 4 点、预售开抢时间由凌晨 0 点提前至晚 8 点。   国产品牌:积极备战“双 11”,部分品牌优惠力度加大。 本土品牌选取 1~3个核心品牌的核心产品参加,折扣力度差异不大、均在 3-4 折。 同比去年,薇诺娜/夸迪/玉泽等优惠力度更大,采用加赠或直接降价的方式吸引消费者。其他品牌相同产品折扣力度同比相当。   国际品牌:欧美品牌打法稳健,日韩系品牌发力。 1)欧美系产品的价格和赠品体系总体均浮动不大,“拳头”产品基本延续了去年的优惠力度,但少量产品价格小幅提价。单个品牌参与 SKU 数量增多。 2)日系品牌资生堂为提高竞争力同比增加折扣及赠品。 3)韩系爱茉莉太平洋、 LG 生活与健康积极参加“双 11”活动,产品较去年增多。   国际品牌 VS 本土品牌:国际品牌仍占主导,本土品牌优选王牌产品、价格/折扣优势积极应战。   双 11 仍是国际品牌的主场,无论是参与的品牌数量还是参与的产品数量,国际品牌均更多。同时欧美品牌为传统“双 11”的老玩家,折扣与买赠力度同比变化不大,仅少量产品单价小幅提升;此外,日韩系加码“双 11”,日系资生堂减价、赠品增多,韩系参与的品牌与产品更多。预计“双 11”美妆前十榜单仍以国际品牌为主。   虽国际品牌竞争强势,但国产品牌积极备战“双 11”: 1)选品方面,与国际品牌一样、国产品牌选取王牌产品进入超头主播直播间; 2)优惠力度横向对比国际品牌、纵向对比上一年均更大:横向对比,国际高端品牌侧重于通过赠品吸引消费者,国际大众品牌及国货品牌则多选择降价和赠品双管齐下,从绝对值来看,国际高端品牌折扣力度在 5 折左右,国货品牌及国际大众品牌折扣力度在 3~4 折左右;纵向对比,国际品牌同比基本持平,国货品牌促销力度较 2020 年有所加强。   投资建议   结合各大品牌备战“双 11”的情况,建议关注两大投资主线:   1)本土品牌携明星产品积极应战“双 11”,明星产品力强获消费者认可度高、年终大促折扣优惠激发用户购买欲望,利好相关品牌商,如优惠力度同比加大的贝泰妮、携红宝石及双抗系列的珀莱雅、加码布局 “双 11 ”合作超头的水羊股份等。   2)“双 11”仍为国际品牌主战场,预计销售继续靓丽、利好相关代运营商,如壹网壹创、加码布局“双 11”的韩系高端品牌代运营商丽人丽妆、携强生集团明星品牌加码布局的水羊股份等。   风险提示    终端零售疲软、国际品牌折后价格下探竞争加剧
    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9页
    2021-10-20
  • 2021年三季报点评:业绩符合我们预期,看好公司中长期发展

    2021年三季报点评:业绩符合我们预期,看好公司中长期发展

    个股研报
      正海生物(300653)   投资要点   事件:2021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3.0亿元,同比增长39.3%;实现归母净利润1.3亿元,同比增长32.6%;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2亿元,同比增长38.5%,业绩符合我们预期。   单季度业绩增长提速,经营性现金流大幅增长:分季度看,2021Q3单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亿元,同比增长22.4%;实现归母净利润4534.5万元,同比增长12.5%;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4417.8万元,同比增长18.7%。费用方面,2021年前三季度公司销售费用为9393万元,同比增长34.4%,主要系公司进一步开拓市场所致;管理费用为2069万元,同比增长52%,主要系新厂区投入使用所致;研发费用为2248万元,同比增长29%。另外,公司前三季度实现经营性现金流量1.46亿元,同比增长62.5%。   核心产品快速放量,整体毛利率维持高位:2021年国内疫情逐步控制,口腔医院、诊所等口腔诊疗业务逐步恢复,公司核心产品口腔修复膜、可吸收硬脑(脊)膜补片等销售快速增长,我们预计公司口腔修复膜收入增长超过50%,可吸收硬脑(脊)膜补片收入增长超过30%。公司产品始终保持较高的技术优势,2021年前三季度销售毛利率为90.08%,较2020年同期下降2.61个百分点,仍处于90%以上的高位;销售净利率为42.00%,较2020年同期下降2.1个百分点。   在研项目储备丰富,代理种植体拓宽成长空间:公司依托自身核心技术,在现有口腔修复膜、可吸收硬脑(脊)膜补片等核心产品基础上,积极展开活性生物骨、引导组织再生膜、高膨可降解止血材料等新产品的梯队研发。2021Q3公司自酸蚀粘连剂、高膨止血海绵、硬脑(脊)膜补片等,依次收到国家或地方药监局下发的医疗器械注册申请《受理通知书》,未来有望丰富公司产品线,显著增厚公司利润。2021年上半年,公司与创英医疗达成合作,将在全国民营渠道代理对方种植体产品。此次合作,公司有望凭借在口腔科多年积累的渠道优势和品牌影响力,发挥口腔修复膜和代理种植体之间的协同效应,提升公司销售收入,进一步巩固公司在口腔科的竞争优势。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维持2021-2023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为1.59/2.06/2.89亿元,当前市值对应2021-2023年PE分别为41/32/23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研发注册不及预期的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带量采购政策执行超预期风险等。
    东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页
    2021-10-20
  • Q3业绩再创历史新高,活性生物骨发补提交在即

    Q3业绩再创历史新高,活性生物骨发补提交在即

    个股研报
      正海生物(300653)   事项:   公司发布2021三季报,实现收入3.01亿元,同比增长39.26%;实现归母净利润1.26亿元,同比增长32.64%;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23亿元,同比增长38.48%。公司业绩符合预期。   其中Q3单季度实现收入1.00亿元,同比增长22.42%;实现归母净利润4535万元,同比增长12.50%。   平安观点:   公司业绩持续稳健,Q3单季度净利再创新高。2021前三季度公司实现收入3.01亿元(+39.26%),归母净利润1.26亿元(+32.64%),延续了之前的稳健高增长;其中Q3单季度实现收入1.00亿元(+22.42%),归母净利润4535万元(+12.50%),单季度净利润再创历史新高。前三季度公司毛利率90.08%,净利率42.00%,仍保持了优秀的盈利能力,其中毛利率较上年同期略有下降主要是新厂区投入使用,相关固定成本增加所致,而净利率则延续提升态势,再创新高。   种植科保持强劲增长,硬脑膜集采担忧消散。从产品收入端来看,参考上半年核心产品表现,我们预计前三季度口腔修复膜收入在1.4亿元左右,同比增长约50%,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后疫情时代种植牙需求仍然旺盛。硬脑膜预计收入1.2亿元左右,延续上半年增长20%左右增速,持续超过行业增速;山东硬脑膜集采已完整执行一个季度,从结果看公司收入端并未受到太大影响,我们认为以价换量结果较好,市场对于硬脑膜集采担忧有望消散。   重磅品种活性生物骨即将提交发补,值得期待。根据此前国家药监局要求,活性生物骨发补期限在今年四季度,我们预计公司将如期提交,活性生物骨有望2022年上市;第三季度公司自酸蚀粘结剂、高膨止血海绵、硬脑(脊)膜(新一代产品)注册申请获受理。公司研发进展顺利,2022年有望迎来多款产品上市。   公司基本面持续向好,维持“推荐”评级。公司核心产品保持稳健高增长态势,重磅产品活性生物骨上市在即,硬脑膜集采等负面政策影响逐步消散。目前市场担心的种植牙集采我们也预计对公司影响不大,一方面公司产品市占率低且具有性价比优势,另一方面种植牙相关耗材非医保品种。整体上看,公司基本面延续向好态势,我们将公司2021-2023年净利润预测略微上调至1.64亿、2.03亿、2.58亿元(原预测为1.60亿、1.95亿、2.34亿元),当前股价对应2022年PE仅32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1)产品集中风险:公司主要收入集中在口腔修复膜和硬脑膜两个产品,竞争格局恶化将影响公司业绩;2)研发风险:公司目前在研品种较多,存在失败或不及预期可能;3)政策风险:公司相关产品集采力度可能超市场预期。
    平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1-10-20
  • 业绩增长稳健,在研管线持续推进

    业绩增长稳健,在研管线持续推进

    个股研报
      正海生物(300653)   事件:公司公布2021年三季报,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01亿元(+39.26%),实现归母净利润1.26亿元(+32.64%),扣非归母净利润1.23亿元(+38.48%)。Q3实现营收1亿元(+22.42%),实现归母净利润0.45亿元(+12.5%)。   业绩增长稳健,Q3口腔修复膜继续实现快速增长。前三季度公司业绩增长稳健,其中Q3实现营收1亿元(+22.42%),实现归母净利润0.45亿元(+12.5%),扣非归母净利润0.44亿元(+18.71%),增长态势良好,其中Q3口腔修复膜继续实现快速增长。前三季度公司毛利率为90.08%,同比下滑2.53%,其中Q3毛利率为88.68%,同比下滑4.14%,主要系新产区投产带来折旧摊销等相关费用的增加所致。Q3公司管理费用率、销售费用率、研发费用率分别上升3.9%、下降1.1%、下降0.46%,管理费用率上升主要系新厂区投产带来折旧摊销等费用的增加所致。前三季度净利率为42%,同比下滑2.1%,Q3净利率为45.33%,同比下滑4%。   项目储备丰富,在研管线持续推进。报告期内,重磅品种活性生物骨仍处于技术审评发布资料中,2022年有望获批;自酸蚀粘接剂产品用于光固化复合树脂与牙釉质、牙本质的粘接,报告期内收到NMPA下发的注册申请受理书,高膨可降解止血材料收到山东药监局下发的注册申请受理通知。此外,引导组织再生膜处于临床试验效果评价阶段、尿道修复补片、生物硬脑(脊)膜补片处于临床阶段,子宫内膜处于工艺摸索阶段。新品种逐步落地有望成为公司新的业绩驱动。   核心品种口腔修复膜受益于口腔种植高景气度将保持快速增长。国内种植牙渗透率低,市场空间大,预计中国种植牙市场2017-2024年年复合增长率超过20%,公司现有竞争对手为盖氏产品,其占据国内70%市场份额,公司产品性能不低于盖氏,价格仅有盖氏50%-80%,公司产品凭借极高性价比将加速进口替代。生物膜有望在集采行业整合背景下,占据先发优势,进一步提高市场份额。公司新厂区搬迁产能扩大。老产能比较饱和,新厂区口腔膜、脑膜产能扩大,保障供给,同时产能扩大有利于成本进一步降低。   投资建议:国内种植牙渗透率提升空间大,种植牙领域将保持快速增长,公司作为国内口腔耗材领域优质稀缺标的,受益于口腔行业快速发展,以及口腔修复膜进口替代,业绩快速增长。公司活性生物骨获批将开启广阔骨科市场,其他在研品种引导组织再生膜、新一代生物膜等为现有品种升级版,将进一步提升产品竞争力。我们预计公司2021-2023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63/2.01/2.47亿元,对应PE分别为41/33/26倍,继续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集采政策变动风险;市场竞争风险;研发风险。
    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6页
    2021-10-20
  • 石油化工行业月度报告:各地能耗限制加强,化工品价格集体上行

    石油化工行业月度报告:各地能耗限制加强,化工品价格集体上行

    化学制品
      投资要点:   9月上游资源品价格继续上涨,但由于产业链价格传到不顺畅,商品价格和股价在9月下旬出现分化,资源股板块跌幅领先。9月份,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持续回升,上涨9.40%收78.36美元/桶;WTI期货价格上涨9.66%收75.12美元/桶。原油价格的上涨推动石化品价格整体上涨,但整体涨幅小于上游的情况,其中石脑油价格上涨3.04%,聚乙烯价格上涨12.12%,甲苯价格上涨1.24%,丁二烯价格下跌26.26%,纯苯价格基本持平。   9月国际原油市场比较乐观,主要受美国飓风以及欧洲疫情趋稳多个利好因素影响。需求端来看,欧美地区新冠新增感染人数的下滑支撑了市场对于未来原油需求乐观预期,另一方面全球对于冷冬的预期,增加了对于取暖油消费的预期。供给方面,OPEC继续执行原定的增产计划,意味着超额增产预期落空。并且部分国家产量调节失灵,短期出现增产不及预期加大了对油价的支撑。美国方面,9月底产量数据维持在1130万桶/日水平,环比略有增长,同时活跃钻机数量微增7台。短期美国原油产量没有明显增长的潜力,预计下半年原油价格将维持在70美元/桶以上的高位水平。   9月份,涤纶长丝市场受政策和需求影响,整体开工率较低,库存水平较高,价格由成本推动上涨。纯碱市场延续强势,价格出现加速上行,下游玻璃利润水平仍然较好,价格预计可以维持高位。短期内,受供给面限制的大类化工品价格加速上涨,传统化工品利润快速增长,但市场对于未来一年需求情况有所担忧,价格的持续性有待验证。建议关注一体化程度高、成本控制好的龙头企业,维持行业“同步大市”评级。   风险提示:终端需求恢复不及预期;落后产能退出缓慢。
    财信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9页
    2021-10-19
  • 化工行业周观点:双氧水价格宽幅上涨,制冷剂维持高位运行,R134a涨势依旧

    化工行业周观点:双氧水价格宽幅上涨,制冷剂维持高位运行,R134a涨势依旧

    化学制品
      市场回顾:   上周,CS基础化工指数下跌0.69%,同期沪深300指数上涨0.04%,基础化工指数同期落后大盘0.73个百分点。石油石化指数下跌5.49%,同期落后大盘5.53个百分点。其中,建龙微纳(40.99%)、力量钻石(35.86%)、湖北宜化(22.45%)、国发股份(14.84%)、森麒麟(14.43%)位列涨幅前五;跌幅前五分别是:清水源(-25.48%)、新亚强(-20.34%)、英力特(-20.19%)、延安必康(-19.56%)、四川美丰(-19.35%)。行业核心观点:   双氧水:近期,双氧水南北方价格大幅上调。据百川盈孚数据显示,10月15日国内市场双氧水价格为1227元/吨,单日涨幅10.94%,较上周同期上涨29.02%。从成本端来看,一方面制氢成本受煤炭、天然气行情大幅上涨影响大幅增加,另一方面蒽醌等其他原材料价格也在明显上涨,成本端压力支撑了双氧水价格;从供应端来看,尽管上周开工率有所上升,但因能耗双控导致的限电政策以及成本端压力,整体较上月同期相比处于较低位。从需求端来看,终端需求有利好趋势。预计后市短期内双氧水仍有高位运行动力,建议关注相关龙头企业。   制冷剂:上周,国内市场制冷剂价格坚挺运行。据百川盈孚数据显示,10月15日,国内市场R22价格在维持在2.6万元/吨,7日环比上涨1.96%;R125价格为5.3万元/吨,7日环比上涨0.95%;R134a价格为5万元/吨,7日环比上涨21.95%;R32价格为1.95万元/吨,7日环比上涨2.63%。成本端依旧利好盘踞,氢氟酸货源紧缺依旧,价格仍有上涨动力;甲基氯化物方面受能耗管控影响开工率仍处于低位,二氯甲烷、三氯甲烷、三氯乙烯供应有限仍有上涨动力,四氯乙烯部分地区出货量有所好转,价格有所回落。整体来看制冷剂成本面支撑力依旧较强。需求端方面,外贸需求平稳,内贸面维持刚需补货,整体观望情绪浓厚。考虑到目前制冷剂及原材料仍处于货源紧张的状态,加上双碳政策对于氟化工的进一步限制,预计后续制冷剂仍将继续维持高位运行,建议关注相关龙头企业。   投资建议:我们建议关注2条主线:1.顺周期阶段价格及景气度持续上涨的传统化工品及相关龙头企业;2.具有政策支撑的国产替代相关新材料板块,如碳纤维、涉及5G、半导体产业链的相关新材料。   风险因素:海外疫情严重,国际原油价格持续震荡,制冷剂原材料价格持续波动,制冷剂下游需求放量有限,双氧水需求不及预期。
    万联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1页
    2021-10-19
  • 新材料板块周观点:湖北宜化携手宁德时代,高耗能企业交易电价不受上浮20%限制

    新材料板块周观点:湖北宜化携手宁德时代,高耗能企业交易电价不受上浮20%限制

    化学制品
      市场回顾   上周新材料板块上升 0.41%,同期沪深 300 指数上升 0.04%,新材料板块领先大盘 0.37 个百分点。个股方面,板块中 97 只个股中有 43 只上涨,跑赢大盘的有 42 只股票。涨幅前五的分别是奥来德(30.36%)、石英股份(11.44%)、福斯特(10.12%)、菲利华(10.05%)、三孚股份(9.81%);跌幅前五的分别是石大胜华(-17.96%)、奥克股份(-14.78%)、银禧科技(-10.01%)、中粮科技(-9.99%)、金宏气体(-9.11%)。   行业热点:   化工新材料:10 月 12 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的通知》。文件要求,将燃煤发电市场交易价格浮动范围由现行的上浮不超过 10%、下浮原则上不超过 15%,扩大为上下浮动原则上均不超过 20%,高耗能企业市场交易电价不受上浮 20%限制。电力现货价格不受上述幅度限制。《通知》主要涉及四项内容:有序放开全部燃煤发电电量上网电价;扩大市场交易电价上下浮动范围;推动工商业用户都进入市场;保持居民、农业用电价格稳定。近期多地发生了拉闸限电现象,煤炭资源紧缺,煤价高企,但煤电未充分联动,造成煤电企业亏损,是导致全国限电的关键共因。目前,燃煤发电已有 70%的电量参与了电力市场,按照“基准价+上下浮动”的市场化价格机制,通过市场交易形成上网电价。这次改革是电力市场化改革迈出的重要一步,核心是真正建立起“能跌能涨”的市场化电价机制。此次改革从短期而言,将促进煤电关系合理化,保障电力安全稳定供应。长期来看,对于推动电力行业高质量发展、电力中长期交易现货市场和辅助服务市场建设发展以及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等将发挥重要作用。   锂电池材料:受原材料供应短缺及磷酸铁锂用量增长等多重因素影响,国内磷化工产品价格持续上涨,行业景气度持续上行。今年上半年,湖北宜化实现了净利润 7.3 亿元,创半年度盈利历史新高。10 月 12 日,湖北宜化集团与宁德时代控股子公司广东邦普循环科技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该项目总投资约 320 亿元,以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正极材料为核心,覆盖电池全生命周期,整合“磷矿—原料—前驱体—正极材料—电池回收”等多环节业务。新能源汽车对磷化工产业需求较高,磷酸铁锂行业有望在未来数年持续享受新能源汽车等下游需求拉动的高景气度。宁德时代作为全球电池生产主要生产厂商之一,对原料有着的需求尤其大量。此次湖北宜化与巨头宁德时代的合作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磷矿对于锂电池产业链的重要性日益显著,湖北宜化有望借此顺利切入新材料赛道、拓宽利润空间,乘宁德时代之势助推公司在新能源电池材料行业迅速成长。   风险因素:下游需求不及预期;核心材料国产替代化进程不及预期;限电限产影响超预期;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
    万联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1页
    2021-10-19
  • 化工行业周度报告:磷酸铁锂装车量连续3月超三元材料

    化工行业周度报告:磷酸铁锂装车量连续3月超三元材料

    化学制品
      新材料行业指数本周跑赢上证综指1.70个百分点。本周(2021.10.11-2021.10.15,下同)新材料行业指数上涨1.82%,跑赢上证综指1.70个百分点,跑赢创业板指0.84个百分点;截止至2021.10.15,近一年新材料行业指数累计上涨69.91%,跑赢上证综指62.84个百分点,跑赢创业板指49.66个百分点。   新材料各细分板块周行情。可降解材料方面,PLA和PBAT价格维持稳定。截止至10.15日,PLA平均报价为25000元/吨,价格与上周五持平,PBAT平均报价为23500元/吨,价格与上周五持平。半导体材料方面,本周半导体材料止跌回升,截止至10月15日,申万半导体材料指数收盘于9665.59点,环比上周五9598.94点上涨0.69%。美国费城半导体指数收盘于3314.40点,环比上周五3246.30点上涨2.10%。锂电新材料方面,本周磷酸铁锂报价8.30万元/吨,创历史新高;2021年9月,磷酸铁锂电池共计装车9.54GWh,同比上升309.30%,环比上升32.26%,磷酸铁锂电池连续三个月在装车量方面领先于三元电池。   新材料板块及个股推荐。给予行业至“领先大市”评级;我们建议从以下四条主线寻找投资机会:1、可降解材料板块。可降解材料是我国政策的热点,目前来说最为成熟并可能大规模推广的是PLA与PBAT材料,建议关注具备PLA丙交酯核心技术的金丹科技和联泓新科,具备PBAT一体化产业链的恒力石化,具备巴斯夫PBAT核心专利的彤程新材。2、半导体材料板块。半导体材料国产化是大势所趋,建议关注上游半导体材料细分板块优质公司,包括半导体光刻胶领域:目前我国唯一具备ArF光刻胶生产能力的南大光电,布局半导体光刻胶全产业链的晶瑞股份,以及KrF光刻胶优质企业彤程新材以及国产光刻胶优质公司上海新阳等;电子特气领域的细分头部企业南大光电,雅克科技,华特气体、金宏气体等;湿电子化学品龙头公司江化微等。3、新能源锂电板块。随着磷酸铁锂装回量占比的回升,上游原材料的磷酸需求将快速上涨,建议关注磷化工相关企业如云图控股、新洋丰、云天化等标的;短期来看,PVDF紧缺不改,建议关注行业内布局R142b和PVDF一体化生产的企业如东岳集团,巨化股份,联创股份等。4、盐湖提锂板块。预计未来我国盐湖提锂主流的技术是吸附法、膜法和萃取法,从当前时点来看,蓝晓科技的吸附法提锂已经在藏格和锦泰中运用且效果较好,重点推荐蓝晓科技。同时,建议关注膜法标的久吾高科和三达膜,萃取法标的新化股份。   风险提示:政策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宏观经济增速放缓下游需求不及预期;中美贸易摩擦加剧造成下游需求增速放缓。
    财信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18页
    2021-10-19
  • 石油加工行业:每周炼化:长丝盈利大幅改善

    石油加工行业:每周炼化:长丝盈利大幅改善

    化学制品
      原油: 价格上涨。 OPEC 仍 然 坚 持按照 此前每月 40 万桶/日的计划逐步增产, 加之当前国际原油市场仍处于低库存状态, 且冬季来临的石油需求有望增加, 原油价格持续走高。 截止周末, 布伦特原油价格为 84.86 (与上周相比,+2.47)美元/桶,WTI原油价格为 82.28 (+2.93)美元/桶。    PX: 重心上扬。 原油价格上涨, 成本端支撑强劲。 供应端, 周内暂无明显装置变动情况。 需求端下游多套 PTA 装置重启, 对原料的需求上涨。 综合来看, 目前成本端高位支撑, 下游产品对原料的需求有一定提升。 目前, PX CFR 中国主港价格在 969(+37)美元/吨, PX与原油价差在 349(+19) 美元/吨, PX 与石脑油价差在 159(+2)美元/吨, 开工率在 73.80%(-0.36pct) 。    PTA: 库存下滑。 原油价格上涨, 成本端支撑强劲。 供应端, 周内逸盛大化、 虹港石化以及四川能投 PTA 装置重启, 虽装置重启较多,但重启时间较为靠后且有装置尚未出料, 预计下周市场将供应明显提高。 需求端, 浙江地区多套聚酯装置因限电政策影响仍在停产, 主要涉及长丝产品, 而其余聚酯产品开工开始虽有小幅提升, 但仍受限电政策影响, 开工提升缓慢; 同时终端市场订单跟进欠佳, 多地印染及织造企业在政策影响下低负开工或者是停产。 据 CCFEI 数据显示,PTA 社会流通库存至 229.5 (-21.5)万吨。目前 PTA 现货价格在 5,300(-10) 元/吨, 行业单吨净利润在+21(-117) 元/吨。   MEG: 价格上涨。 日本石脑油国际价格僵持整理为主, 乙烯国际价格小幅上涨, 国际油价上涨, 动力煤价格大幅拉涨, 原料端支撑强劲。供应端, 本周产量增加, 两套新装置试车中, 预计月底将稳定运行,后期产量将逐渐增加为主, 港口小幅累库。 需求端, 下游聚酯受限电影响较大, 开工率进一步下调, 终端市场表现较为稳定, 需求整体表现偏弱。 总体来看, 供应量增加, 需求面低迷表现, 但成本端支撑强劲, 价格上涨。 目前 MEG 现货价格在 6,900(+470)元/吨, 华东罐区库存为 48(+1) 万吨, 开工率为 63.70%(+3.40pct) 。   涤纶长丝: 盈利和库存边际大幅改善。 原油价格上涨, 但 PTA 开始走弱, 支撑有所减弱。 供应端, 受限电影响, 涤纶长丝装置陆续降负,供应进一步缩减。 市场部分现货偏紧, 长丝厂商继续上调报价, 下游用户部分继续补仓, 出货情况尚可。 下游方面, 坯布走货略有好转影响, 库存大幅下降, 整体坯布价格也较为稳定, 但纺织原料价格走高,坯布利润一般。 目前部分海运费出现下滑, 国外订单有恢复迹象, 但若终端需求动力不足, 恐持续性有限。 目前涤纶长丝价格 POY 8,825(+895) 元/吨、 FDY 8,950(+700) 元/吨和 DTY 10,350(+800)元/吨, 行业单吨盈利分别为 POY +512(+494) 元/吨、 FDY +329(+364) 元/吨和 DTY +661(+431) 元/吨, 涤纶长丝企业库存天数分别为 POY 12.5(-5.4)天、 FDY 18.8(-4.5)天和 DTY19.5(-8.3)天, 开工率 69.30%(-1.00pct) 。   织布: 走货好转库存下降。 限电政策下, 聚酯配套加弹机多降负运行,但坯布走货略有好转影响,库存大幅下降,整体坯布价格也较为稳定,但纺织原料价格走高, 坯布利润一般。 目前部分海运费出现下滑, 国外订单有恢复迹象, 但若终端需求动力不足, 恐持续性有限。 江浙地区织机开机率 52.4%(+17.9pct) , 坯布库存天数 32.5(-3) 天。   涤纶短纤: 价格上涨。 原油价格上涨, 乙二醇价格走高, 成本端支撑强劲。 供应端, 本周恒鸣化纤 10 万吨装置重启、 宁波泉迪部分短纤装置恢复生产, 周度产量有所提升。 需求端, 下游织造及印染企业受限电影响减小, 部分地区恢复生产, 行业开工率有所提升。 但因原料短纤涨幅较大, 企业出货情况一般, 产销甚是冷清。 目前涤纶短纤价格 8250(+400) 元/吨, 行业单吨盈利为+296.0(+165.1) 元/吨,涤纶短纤企业库存天数为+1.0(+0.3)天, 开工率 67.30%(+1.0pct)。   聚酯瓶片: 需求偏弱。 原料端支撑较为强势。 原油价格上涨, 成本助推下, 瓶片市场价格大幅上涨, 市场重心迅速上移, 但由于瓶片价格涨速过快, 且受到限电政策等影响, 下游瓶坯加工行业出现不同程度减产, 后续订单不足, 并且软饮料行业即将进入传统淡季, 需求难以好转。 目前 PET 瓶片现货价格在 8,000(+200) 元/吨, 行业单吨净利润在+262.8(+32.4.0) 元/吨。   信达大炼化指数: 自 2017 年 9 月 4 日至 2021 年 10 月 15 日, 信达大炼化指数涨幅为 183.18%, 石油加工行业指数跌幅为-8.81%, 沪深 300 指数涨幅为 28.25%。   相关上市公司: 桐昆股份(601233.SH)、 恒力石化(600346.SH)、恒 逸 石 化 (000703.SZ ) 、 荣 盛 石 化 (002493.SZ ) 、 新 凤 鸣(603225.SH) 和东方盛虹(000301.SZ) 等。   风险因素: (1)大炼化装置投产, 达产进度不及预期。 (2)宏观经济增速严重下滑, 导致聚酯需求端严重不振。 (3) 地缘政治以及厄尔尼诺现象对油价出现大幅度的干扰。 (4) PX-PTA-PET 产业链的产能无法预期的重大变动。
    信达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9页
    2021-10-19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定制咨询

400-9696-311 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