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医药研发创新与营销创新峰会
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行业领域:
  • 全部
  • 化药/生物药
  • 中药
  • 原料药
  • 医疗器械
  • 泛医疗
  • 其他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产业分析
  • 市场数据分析
  • 临床研究进展
  • 集采分析
  • 专利分析/FTO分析
  • 政策分析
  • 医药盘点
  • 投融资
  • 立项评估
  • 技术平台研究
  • 其他
治疗领域:
  • 全部
  • 消化系统与代谢药物
  • 皮肤病药物
  • 罕见病
  • 其他
  • 补气补血药物
  • 全身用激素类制剂(不含性激素和胰岛素)
  • 呼吸系统药物
  • 心血管系统药物
  • 感觉系统药物
  • 抗寄生虫药物、杀虫药物和驱虫药物
  • 抗肿瘤药
  • 免疫机能调节药物
  • 杂类
  • 生殖泌尿系统和性激素类药物
  • 神经系统药物
  • 系统用抗感染药物
  • 肌肉-骨骼系统药物
  • 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物
报告搜索:

全部报告(110737)

  • 华兰生物(002007)公司点评:疫苗公司发布激励方案,彰显快速发展信心

    华兰生物(002007)公司点评:疫苗公司发布激励方案,彰显快速发展信心

  • 医药生物:药明生物移除UVL事件点评-不确定性消除,看好CXO估值修复

    医药生物:药明生物移除UVL事件点评-不确定性消除,看好CXO估值修复

  • 医思健康(02138)点评报告:跑马圈地+通关推进,大健康生态闭环加速夯实

    医思健康(02138)点评报告:跑马圈地+通关推进,大健康生态闭环加速夯实

  • 十一期间医药有哪些大事?兼医疗新基建贴息贷款梳理

    十一期间医药有哪些大事?兼医疗新基建贴息贷款梳理

  • 康缘药业(600557)收入利润双高增,彰显业绩兑现决心

    康缘药业(600557)收入利润双高增,彰显业绩兑现决心

  • 医疗器械行业政策点评报告:财政支持加大,利好器械放量

    医疗器械行业政策点评报告:财政支持加大,利好器械放量

  • 医药生物:诺贝尔奖持续惠及人类福祉

    医药生物:诺贝尔奖持续惠及人类福祉

    医药商业
      生物学在诺贝尔奖的地位举足轻重   1895年由瑞典化学家创立的诺贝尔奖是全球最具声望和影响力的科学奖项之一,至今已经颁发121年。生物学相关领域一直是诺贝尔奖的明珠领域,除了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诺贝尔化学奖的“生物化”趋势愈发明显, 与生物化学相关的则多达21个。 进入21世纪后,学科间交叉创新成为常态。 诺贝尔奖的源头创新在生物医药领域体现, 广泛用于化学制药、生物制药、基因探索、医疗器械等领域。    源头技术在生物医药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据《大英百科》记载,自20世纪早期到如今, 100多年的时间,人类平均寿命延长约1倍,我们认为制药、生物科技的发展与此密不可分。生物制药的发展经历了从小分子化药、生物药、细胞与基因治疗等技术浪潮迭代,而医疗器械也从大型诊断设备走向更加微观的治疗器械,检测设备也从组织、细胞形态、蛋白检测到更加微观的基因领域的探索。未来学科间的交叉融合有望引领新的生命科技的发展,如人工智能新型化学合成等。   创新有望开启生物医药新版图   2022年生理学或医学奖颁发给了斯万特·帕博(Svante Paabo),以表彰其在人类祖先及已灭绝人类种族基因组学研究领域的先驱性工作;而化学奖则花落点击化学与生物正交化学, 有望开启制药领域新版图。 站在前诺奖巨人的肩膀上,有了人类祖源的伟大发现,而点击化学又有望成为未来科研探索者的肩膀。 基础科研理论不断在完善和修正,技术依然在动态发展,生命科技未来可期。在全球高呼制药领域低垂果子已被采摘枯竭的今天,我们可以更加积极乐观。   科技驱动生命健康需求   生物医药的创新最终会改善人类福祉,科技驱动需求。我们认为生物医药、器械的应用发展永无止境, 且具有时代标签,投资亦如此,创新是生物制药、器械永远的主旋律。我们持续看好微观基因解码、应用和编辑产业链,重点推荐华大智造、金斯瑞、药康生物、南模生物、诺唯赞等,建议关注百奥赛图、圣湘生物、诺禾致源;重点看好在制药领域具有持续创新能力的公司,重点推荐和元生物、恒瑞医药等,建议关注圣诺生物、信达生物、康希诺、百济神州、康方生物、康宁杰瑞、荣昌生物、皓元医药等;持续看好在器械领域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企业,重点推荐迈瑞医疗,建议关注联影医疗、万东医疗;建议关注具有中国传统经典名方研发能力的企业,如以岭药业、康缘药业、中国中药等。   风险提示: 研发不及预期;国产替代不及预期;药品推广不及预期。
    国联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7页
    2022-10-09
  • 新材料行业周报:反光材料下游需求平稳增长,龙头企业有望充分受益

    新材料行业周报:反光材料下游需求平稳增长,龙头企业有望充分受益

    化学原料
      上周(9月26日-9月30日)行情回顾   新材料指数下跌4.68%,表现弱于创业板指。OLED材料跌4.29%,半导体材料跌4.39%,膜材料跌5.66%,添加剂跌0.54%,碳纤维跌4%,尾气治理跌7.1%。涨幅前五名为瑞丰新材、博迁新材、新和成、建龙微纳、长阳科技;跌幅前五名为乐凯新材、三利谱、濮阳惠成、多氟多、联泓新科。   新材料周观察:反光材料下游需求平稳增长,龙头企业有望充分受益   反光材料,也称为回归反射材料或逆反射材料,其原理是在相应的材料(丙烯酸树脂、PET、PVC、BOPET等合成树脂)表面上植入一种高折射率的玻璃微珠或微棱镜结构,将光线按原路反射回光源处,从而形成回归反射(也称“逆反射”)现象。在灯光照射下,反光材料具有比其他非反光材料更加醒目的视觉效果。根据技术工艺的不同,反光材料一般可以分为反光膜和反光布。同时,利用反光膜与反光布等反光材料又可以进一步加工制造各类反光制品,包括各种反光晶格、反光织带、反光饰品等。从产品应用领域来看,反光膜主要运用于交通设施建设和交通运输设备领域,而反光布主要用于生产反光服装。根据道明光学2021年年报,《GlobalRetro-ReflectiveMaterialsMarket》报告显示,2019年全球反光材料市场规模为46.7亿美元,其中中国市场规模约占全球的28%(约13.08亿美元)。此后,在疫情冲击背景下,截至2021年国内反光材料市场规模已经达到约97亿元人民币(按照2021年年度平均汇率,折合美元约15.04亿美元)。与此同时,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0-2025年中国反光材料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预计2020年至2025年间国内反光材料市场规模年均复合增速将达到8%左右。我们认为,未来伴随反光材料下游需求平稳增长,行业内龙头企业有望充分受益,主要受益标的包括道明光学、星华新材等。   重要公司公告及行业资讯   【天奈科技】项目投资:公司拟与镇江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签订《投资协议书》并投资建设“天奈科技年产20,000吨单壁纳米导电浆料及500吨单壁纳米功能性材料”,预计项目总投资约2亿元,资金来源为自有或自筹资金。项目内容为建设年产20,000吨单壁纳米导电浆料及500吨单壁纳米功能性材料,项目建设周期为在取得建设审批手续后45个工作日内开工建设,与单壁管项目同步分期建设,计划于2029年项目整体竣工验收。   受益标的   我们看好产业转移背景下功能膜材料的广阔市场,看好高端电子材料国产替代从0到1的突破,看好新能源浪潮中新材料的新机遇。受益标的:昊华科技、瑞联新材、宏柏新材、利安隆、濮阳惠成、阿科力、黑猫股份、普利特、斯迪克、彤程新材、东材科技、长阳科技、洁美科技、蓝晓科技、松井股份等。   风险提示:技术突破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原材料价格波动等。
    开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5页
    2022-10-09
  • 基础化工行业研究:市场继续承压,静待花开

    基础化工行业研究:市场继续承压,静待花开

    化学原料
      本周化工市场综述   本周市场继续承压,其中申万化工指数下跌3.93%,跑输沪深300指数2.6%。我们认为当下市场已经处于底部区域,但与4月底不同的是市场对于后续经济的方向仍存在较大分歧,同时,地缘政治以及美联储加息也在不断扰动着市场;之后需要重点关注国内政策的变化以及海外加息的边际变化。虽然从静态估值角度看,不少标的的估值分位数已经位于历史极低的分位数,但结合当下市场状态以及资金考核周期叠加后续部分eps有下修的可能,整体选股胜率不高,建议以等待机会为主。方向上,需求确定增长以及需求刚性的方向仍为最佳选择,比如:有预期差的新能源化工材料以及迎来产能投放周期的农药标的,建议同时关注业绩确定增长以及估值匹配度。   本周大事件   大事件一:由于需求低于预期,苹果公司取消增产600万台iPhone 14的计划,确定到今年年底生产约9000万台iPhone 14的目标,与去年iPhone 13的产量差不多。   大事件二: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兼副部长王受文表示,现在我们企业反映订单在减少,确实是有一些主要的市场进口需求在下降,有一些主要经济体的通货膨胀在高企,对一般消费品形成的挤出效应在增加。外需下降不仅是中国企业反应,我们也了解到,东南亚还有其他一些国家的企业都感觉到订单在减少、需求在减少。   大事件三:“北溪”天然气管道泄漏区域发生强烈水下爆炸。管道建造与运营商北溪AG公司发表声明称,“北溪”天然气管道3条支线同时遭到破坏尚属首次,何时恢复供气无法预测。俄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表示,俄方对此深感担忧,不排除管道事故是破坏活动所致。丹麦首相弗雷泽里克森也表示,“北溪”天然气管道泄漏不排除被蓄意破坏的可能性,但现在下结论还为时过早。   投资组合推荐   泰和新材、东材科技、万润股份、中旗股份,回天新材   风险提示   疫情影响国内外需求,原油价格剧烈波动,国际政策变动影响产业布局。
    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7页
    2022-10-08
  • 医药行业策略:后疫情时代,医疗服务及医美有望率先恢复

    医药行业策略:后疫情时代,医疗服务及医美有望率先恢复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定制咨询

400-9696-311 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