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医药研发创新与营销创新峰会
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行业领域:
  • 全部
  • 化药/生物药
  • 中药
  • 原料药
  • 医疗器械
  • 泛医疗
  • 其他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产业分析
  • 市场数据分析
  • 临床研究进展
  • 集采分析
  • 专利分析/FTO分析
  • 政策分析
  • 医药盘点
  • 投融资
  • 立项评估
  • 技术平台研究
  • 其他
治疗领域:
  • 全部
  • 消化系统与代谢药物
  • 皮肤病药物
  • 罕见病
  • 其他
  • 补气补血药物
  • 全身用激素类制剂(不含性激素和胰岛素)
  • 呼吸系统药物
  • 心血管系统药物
  • 感觉系统药物
  • 抗寄生虫药物、杀虫药物和驱虫药物
  • 抗肿瘤药
  • 免疫机能调节药物
  • 杂类
  • 生殖泌尿系统和性激素类药物
  • 神经系统药物
  • 系统用抗感染药物
  • 肌肉-骨骼系统药物
  • 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物
报告搜索:

全部报告(110710)

  • 康缘药业(600557)公司信息更新报告:完成2022年股权激励考核目标,产品结构持续优化,利润快速增长

    康缘药业(600557)公司信息更新报告:完成2022年股权激励考核目标,产品结构持续优化,利润快速增长

  • 中国生物制药(01177)跟踪点评:加速并购与BD引进,积极布局全球化

    中国生物制药(01177)跟踪点评:加速并购与BD引进,积极布局全球化

  • 2022年中国医药生物科技创新研究短报告

    2022年中国医药生物科技创新研究短报告

    化学制药
      生物科技产业的应用场景及市场规模生物科技产业主要分为生物制药、医疗器械以及前沿医疗技术;2016年至2021年,全球生物科技公司数量的年复合增长率在11.0%,高于同期全球医药市场水平;其中中国市场因利好政策、人才引进、生物技术发展等因素影响将进一步扩大。   中国医药生物科技行业驱动因素   ①利好政策引导:国家从药物研发、医疗保障、医药服务等方面制定相关政策引导医药生物科技市场高质、有序地发展,也为地方政府制定相关区域性政策提供指导意见;   ②人才引进与集聚:近年中国高端人才红利显著,利于提高医药生物产业的科研水平,促进科研成果转化,而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的建设利于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促进同业间的分工交流与合作;   ③火热的一二级市场:由于疫情催热疫苗、创新药等业务板块,2021年中国医疗健康产业投融资环境趋暖,同时相关企业通过对外增资、设立基金管理公司、成立私募企业等方式在一级市场布局;   ④生物技术发展:中国医药市场的研发开支增速远高于全球同期水平,利于提高医药市场研发的积极性,提高在基因编辑、细胞治疗等前沿生物技术水平,推动相关产品的商业化进程;   ⑤社会需求增加:全球性的疫情催生民众对新冠疫苗等抑制病毒的产品需求,形成各个国家对相关产品研发与生产的攻关重点,为疫苗板块的企业带来了研发热情与动力,实现疫苗业务板块营收的高增长。
    头豹研究院
    21页
    2023-02-22
  • 2022年度业绩预告点评:全年业绩扭亏为盈,种业板块成长可期

    2022年度业绩预告点评:全年业绩扭亏为盈,种业板块成长可期

    个股研报
      大北农(002385)   投资要点:   2022年公司业绩扭亏为盈。根据公司公告,预计 2022 年可实现归母净利润 0.4-0.6 亿元,上年同期亏损 4.4 亿元,公司业绩扭亏为盈;预计可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 0.6-0.8 亿元,上年同期亏损 8.6亿元;预计 2022 年 EPS 为 0.01 元每股。2022 年,随着猪价的反弹和公司高效的成本管理,公司养殖板块全年实现扭亏为盈,带动公司整体业绩较 2021 年迎来大幅改善。另外,基于谨慎性考虑,预估公司生物资产减值及相关损失影响当期损益金额约 2.3-2.9 亿元,导致公司 2022 年业绩略低于此前预期。   2023 年“一号文件”明确加快生物育种产业化步伐。关于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近期发布的“一号文件”中提出“全面实施生物育种重大项目,加快玉米大豆生物育种产业化步伐,有序扩大试点范围,规范种植管理”。种业作为农业产业链中的“芯片”,为推动现代化农业高质量发展,实现种源自主可控、种业科技自立自强变得日益重要。我国农作物单产水平和种植效益较发达国家还有一定差距,而生物育种技术产业化将是我国补齐种业短板的关键。2019年末以来,行业法规不断完善,此次《意见》中生物育种产业化政策再次加码,我国制种行业有望迎来中长期的产业变革。目前,我国生物育种技术产业化进程已经到品种审定阶段,待前期取得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的种企通过相关品种审定后,有望率先获得行业红利,同时受益于盈利水平和行业集中度的提升。   公司生物育种技术储备丰富。2022 年,公司控股及参股公司合计销售生猪 443.12 万头,同比增长 2.8%;合计实现销售收入 93.86亿元,同比增长 7.8%。受益于猪价反弹,公司养殖板块盈利能力快速修复,生猪业务 2022 年全年实现扭亏为盈。未来公司重点布局仍在种业板块,2022 年公司种子业务取得较大突破,收入及利润明显增长。在生物育种技术储备方面,公司有多个玉米、大豆品种获得农业农村部颁发的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同时公司与国内130 多家种业企业开展了相关合作,覆盖种植面积超过 2 亿亩,待我国生物育种产业化进程落地,公司有望抢占市场先机。   公司拟通过定增融资提升核心竞争力。2022 年 6 月,公司发布定增预案,拟募集不超过 19.4 亿元用于项目融资和补充流动资金。公司拟使用 7.2 亿元募集资金投入饲料生产加工项目,0.98 亿元投入种猪养殖及研发项目, 4.6 亿元投入建设位于北京的大北农生物农业创新园项目,5.8 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其中,大北农生物农业创新园项目实施后将围绕生物育种、生物饲料、农业生物制剂、农业大数据、农业人工智能等现代农业关键核心技术进行研发,全面提高公司研发和管理的综合实力。2022 年三季度末,公司资产负债率为 60.1%,较 2021 年末增加了 7.3 个百分点。目前,公司定增预案已获得股东大会通过,尚待证监会审核。通过此次定增有利于公司抓住行业机遇,进一步提升公司长期的核心竞争力及盈利能力,帮助公司优化资本结构,提高公司整体抗风险能力。   维持公司“增持”评级。考虑到公司生物资产减值影响,下调公司2022-2024 年归母净利润至 0.49、15.67、18.23 亿元,预计 EPS可实现 0.01、0.38、0.44 元每股,对应 PE 为 706.13X、22.07X、18.97X。根据饲料、生猪养殖、种业可比上市公司情况,给予公司2023 年市盈率 20 倍,公司 PE 仍处于合理估值区间,考虑到生物育种板块的成长性和公司的转基因性状储备相对丰富,继续维持公司“增持”的评级。   风险提示:原料价格大幅波动,猪价大幅波动,生物育种产业化推进不及预期。
    中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5页
    2023-02-22
  • 首期股权激励目标达成,23年有望持续增长

    首期股权激励目标达成,23年有望持续增长

    个股研报
      康缘药业(600557)   事件:康缘药业发布2022年年度报告,2022年公司经营稳健,实现营业总收入43.51亿元,同比增长19.25%;实现营业利润4.55亿元,同比增长29.58%;实现归母净利润4.34亿元,同比增长35.54%。   点评:   首期股权激励目标达成,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据公司2022年报,2022年公司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均超两位数增长,构建公司高质发展新态势。同时,公司在稳定注射剂基础上,大力发展非注射剂品种,非注射剂品种全年销售收入达29亿元,占总收入66.65%,同比增长23.69%,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经营质量稳中向好。2022年公司满足了归母净利润增长率不低于24%和非注射剂产品营业收入增长率不低于22%的条件,达成2022年公布的股权激励计划的首期业绩考核目标,员工与企业共成长,共享康缘创新发展红利,报告期内员工平均涨薪幅度达到10%以上,有望提升工作积极性。   研发投入不断增加,创新赋能公司发展。据公司2022年报,2022年,公司研发费用为6.06亿元(+21.29%)。2022年我国7个新获批上市中成药中,康缘药业有苓桂术甘颗粒和散寒化湿颗粒新品上市。公司是通过科技、研发推动中药现代化的行业领军型企业,积极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大研发投入,在新药数量、有效发明专利、承担国家重大科研项目数量上均居行业领先水平,管线兑现有望增强公司业绩发展潜力。   夯实营销发展基石,突破打造核心品种产品集群。据公司2022年报,公司打破热毒宁注射液多年销售独大的局面,聚焦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金振口服液核心大品种强势发展,打造三大核心品种产品集群,支撑公司整体业绩稳健增长。2023年,公司经营计划为全力做大三个核心大品种,布局一批发展级品种,培育一批以心脑血管线产品为代表的战略储备品种;针对基层市场,把握多重医药政策红利叠加的优势,抓住发展契机,加快基层布局;坚持学术引领、学术推广,赋能销售发展。我们认为公司23年有望维持增长态势。   盈利预测与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营业收入分别为53.84/68.16/88.68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28/6.93/9.32亿元,EPS分别为0.90/1.19/1.59元,PE分别为28/22/16X,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因素:政策变化风险、产品质量控制风险、研发风险、市场竞争风险。
    信达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6页
    2023-02-22
  • 公司信息更新报告:完成2022年股权激励考核目标,产品结构持续优化,利润快速增长

    公司信息更新报告:完成2022年股权激励考核目标,产品结构持续优化,利润快速增长

    个股研报
      康缘药业(600557)   完成2022年股权激励考核目标,产品结构持续优化,维持“买入”评级   2月20日,公司发布2022年年报:2022年实现营收43.51亿元(+19.25%),归母净利润4.34亿元(+35.54%),扣非净利润3.95亿元(+30.87%)。公司Q1/Q3收入皆增长25%+,实现较高增长,Q2由于疫情影响收入增速为12%,Q4收入增速为15%,预计与Q4医院加大呼吸类药品储备导致心脑血管药品院内销售减少有关。公司逐步优化产品结构,非注射产品收入快速增长,我们上调2023-2024年、新增2025年盈利预测,预计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39(原为5.08)/6.56(原为6.21)/8.00亿元,EPS分别为0.92/1.12/1.37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27.7/22.8/18.7倍,维持“买入”评级。   非注射剂收入占比继续提升,金振口服液快速放量,热毒宁注射液恢复增长分剂型看,2022年公司收入结构进一步优化,非注射剂收入占比从2021年的64.3%提升至66.65%,收入同比增长23.69%,超过股权激励22%的增速预期。口服液收入增长68.4%达到11.22亿元,主要系金振口服液销售量增长74.8%;注射剂同比增长11.3%,主要系热毒宁注射液销售量同比增长54.9%(销售加大拓展+列入新冠诊疗推荐用药)。颗粒剂/冲剂收入增长104.46%,主要系杏贝止咳颗粒、散寒化湿颗粒销售额上升所致(皆为新冠诊疗推荐用药),凝胶剂收入增长417.69%至0.3亿元,主要系筋骨止痛凝胶进入医保后快速放量所致。   2023年经营重点:打造3大核心品种,发展非注射品种群梯队和基层市场公司继续打造金振口服液、热毒宁注射液、银杏二萜3个核心大品种,同时布局一批发展级品种,以形成非注射品种群梯队。同时,公司将加大开发基层市场,助力独家基药品种杏贝止咳颗粒、银翘解毒软胶囊快速覆盖各城市社区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同时力争实现金振口服液对公司现有基层终端的全覆盖。   风险提示:市场竞争加剧导致产品推广不及预期风险;产品价格下降风险。
    开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9页
    2023-02-22
  • 深度报告:国内重组蛋白应用领先企业

    深度报告:国内重组蛋白应用领先企业

    个股研报
      近岸蛋白(688137)   公司是国内重组蛋白应用领先企业。公司自设立以来,经历了蛋白制备技术发展完善阶段、细分领域蛋白产品开发阶段、技术应用平台建立阶段和大规模生产阶段。公司主营业务包括靶点及因子类蛋白、重组抗体、酶及试剂的研发、生产、销售,并提供相关技术服务。公司建立了蛋白质研发技术、抗体开发及酶的分子进化技术以及在诊断、疫苗、药物等蛋白质应用领域的综合技术平台,可实现从蛋白质原料到应用技术开发的全产业链的创新支持,致力于为下游客户提供及时、稳定、优质的产品及服务。   下游行业快速发展带动重组蛋白行业需求。随着科学研究、生物药行业的发展及精准医疗的兴起,医药企业以及科研机构对于重组蛋白质量以及稳定性要求显著提升,倾向于选择更稳定、更成熟的高质量重组蛋白,以降低药物研发及生产的失败率。产品质量高、品牌影响力强的重组蛋白原料企业将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更具竞争力,将获得市场认可并得到持续发展。随着国内生物制药、生命科学基础研究、体外诊断、mRNA疫苗等下游应用领域快速发展,将会加块重组蛋白行业发展以及国产替代进度。   公司拥有多技术平台衔接优势,产品结构丰富且应用领域广泛。公司的核心技术是从产品创新、生产、性能检测到应用验证为一体的综合性技术体系,自主研发了23项核心技术并形成了Legotein®蛋白工程平台等7个技术平台,关键技术平台涵盖了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结构生物学、免疫学、酶学、生物化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各学科之间彼此交叉组合,互相衔接。截至2022年9月,公司已经推出了3,500余种产品,公司酶及试剂数量较多,特别是mRNA原料酶相关产品占据了市场领先地位。根据Frost&Sullivan数据,公司在国内mRNA原料酶及试剂市场中国内厂家排名第一,2021年度已经占据国内市场39.80%的市场份额。公司产品下游应用领域广泛,在多个市场潜力大、关系国计民生的细分领域,如免疫诊断、抗体药物、基因治疗、生命科学基础研究、食品安全、细胞治疗等下游行业得到广泛应用,市场认可度高。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2年、2023年每股收益分别为1.88元和2.29元,对应估值分别为44倍和36倍。公司是国内重组蛋白应用领先企业,产品结构丰富且应用领域广泛。首次覆盖,给予对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品研发风险、技术升级迭代的风险、新冠疫情对公司收入的影响风险和客户集中度较高风险等。
    东莞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7页
    2023-02-22
  • 2023年2月第三周创新药周报(附小专题-PSMA靶点药物研发概况)

    2023年2月第三周创新药周报(附小专题-PSMA靶点药物研发概况)

    医药商业
      新冠口服药研发进展   目前全球 7 款新冠口服药获批上市,8 款药物处于临床Ⅲ期(包括老药新用和Ⅱ/Ⅲ期,其中 1 款药物获得紧急使用授权)。辉瑞 Paxlovid 和默克的 Molnupiravir已在中国获批上市,国内研发进度最快的为真实生物的阿兹夫定于 2022年 7月获批上市。2023年 1月 29日,先声药业、君实生物新冠口服药获 NMPA 批准上市。开拓药业、众生药业等处于三期临床。   A 股和港股创新药板块及 XBI 指数本周走势   2023 年 2月第三周,陆港两地创新药板块共计 10个股上涨,50个股下跌。其中涨幅前三为三叶草生物-B (8.75%)、开拓药业-B (6.53%)、加科思-B (4.57%)。跌幅前三为诺诚健华-B (-34.99%)、腾盛博药-B (-34.05%)、永泰生物-B (-15.87%)。   本周 A 股创新药板块上涨下跌 1.16%,跑赢沪深 300指数 2.91pp,生物医药下跌3.26%。近 6个月 A 股创新药累计上涨 7.70%,跑赢沪深 300指 10.49pp,生物医药累计下跌 2.18%。   本周港股创新药板块下跌 5.43%,跑输恒生指数 3.21pp,恒生医疗保健下跌4.31%。近 6个月港股创新药累计上涨 1.62%,跑输恒生指数 1.89pp,恒生医疗保健累计上涨 4.91%.   国内重点创新药进展   2 月国内 2款新药获批上市,2款新增适应症。本周国内 1款新药获批上市;0款新增适应症。   海外重点创新药进展   2 月美国 5 款新药获批上市,本周美国 3 款新药获批上市。   2 月欧洲无创新药获批上市。2 月日本无新药获批上市。   本周小专题——PSMA靶点药物研发概况   2023 年 2月 16日,Ambrx Biopharma公布 PSMA ADC新药 ARX517 三线及以上治疗前列腺癌的初步临床数据。   本周全球重点创新药交易进展   本周全球共达成 9起重点交易,披露金额的重点交易有 1起。MD Anderson部署Xilis 专有的 MicroOrganoSphere™(MOS)技术,以支持临床前研究,以加速新型癌症疗法的开发;Calibr 和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医学研究所(盖茨 MRI)今天宣布了一项战略许可协议,以推进一种用于结核病治疗的新型研究化合物的开发;Ipsen、Université de Montréal和 IRICoR 通过独家授权协议和两个新的发现阶段项目,扩大了现有的肿瘤学合作伙伴关系;GAIA 生物医学和 TreeFrogTherapeutics 宣布合作,以扩大异体 nk 样细胞对抗实体肿瘤;Cullinan Oncology授权美国使用 Harbour BioMed的首个临床阶段 B7H4 x 4-1BB 双特异性免疫激活剂的权利;Sentia医学科学和神经内分泌生物科学扩展研究合作,发现新的 CRF多肽;Thylacine Biotherapeutics 从哥伦比亚大学获得了新的抗病毒肽平台;Eurofins Discovery 与 Invasight 合作开发癌症治疗;泰恩康与南京百家汇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签署《投资协议》,公司拟使用自有资金 2 亿元收购百家汇持有的江苏博创园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50%股权。   风险提示:药品降价风险;医改政策执行进度低于预期风险;研发失败的风险。
    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0页
    2023-02-21
  • 2022年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研究短报告

    2022年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研究短报告

    中药
      中医药行业定义、分类及市场规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中医药是包括汉族和少数民族医药在内的我国各民族医药的统称,是反映中华民族对生命、健康和疾病的认识,具有悠久历史传统和独特理论及技术方法的医药学体系。   中医药分为中医器械、中药制造和中医医疗服务三大类。2020年中国中医药市场规模在28,254.4亿元人民币,随着利好的产业段政策支持、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市场规模增速仍将不断扩大。   中国中医药行业高质量发展驱动因素   ①顶层设计支持:近年来,国家从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中药注册分类及申报、中医医疗器械等多个方面颁布相关政策,从中医的产品制造到服务的提供都进行了鼓励与扶持;   ②学术理论继承创新:中医传统理论与现代科学结合形成的创新中药理论,以及不断投入的研发费用,利于中医学术理论的继承与创新,推动临床应用的成果落地;   ③医疗服务能力增强:《“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的发展目标之一是争取到2025年,中医药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中医药健康服务能力明显增强,中央通过加强中医药服务机构建设、财政拨款等手段实现。
    头豹研究院
    21页
    2023-02-21
  • 晨光生物(300138)首次覆盖报告:横向扩品种增收入,纵向延伸提利润率,于无声处听惊雷

    晨光生物(300138)首次覆盖报告:横向扩品种增收入,纵向延伸提利润率,于无声处听惊雷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定制咨询

400-9696-311 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