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医药研发创新与营销创新峰会
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行业领域:
  • 全部
  • 化药/生物药
  • 中药
  • 原料药
  • 医疗器械
  • 泛医疗
  • 其他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产业分析
  • 市场数据分析
  • 临床研究进展
  • 集采分析
  • 专利分析/FTO分析
  • 政策分析
  • 医药盘点
  • 投融资
  • 立项评估
  • 技术平台研究
  • 其他
治疗领域:
  • 全部
  • 消化系统与代谢药物
  • 皮肤病药物
  • 罕见病
  • 其他
  • 补气补血药物
  • 全身用激素类制剂(不含性激素和胰岛素)
  • 呼吸系统药物
  • 心血管系统药物
  • 感觉系统药物
  • 抗寄生虫药物、杀虫药物和驱虫药物
  • 抗肿瘤药
  • 免疫机能调节药物
  • 杂类
  • 生殖泌尿系统和性激素类药物
  • 神经系统药物
  • 系统用抗感染药物
  • 肌肉-骨骼系统药物
  • 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物
报告搜索:

全部报告(110760)

  • 一季报收入超预期,创新驱动多产品线共同发展

    一季报收入超预期,创新驱动多产品线共同发展

    个股研报
      三友医疗(688085)   事件:   2023年4月25日,公司发布2022年年报和2023年一季度报。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49亿元,同比增长9.40%,归母净利润1.91亿元,同比增长2.39%,扣非归母净利润1.34亿元,同比增长6.47%。2023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1亿元,同比增长24.19%,归母净利润3465.35万元,同比增长4.48%,扣非归母净利润3065.39万元,同比增长0.34%。   点评:   销售方面多点发力,带动收入稳步增长   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49亿元,同比增长9.40%,其中:脊柱类植入耗材实现销售收入5.38亿元,同比增长4.14%,主要系公司不断加强销售拓展所致;创伤类植入耗材实现销售收入2406.34万元,同比下降16.89%,我们推断主要系产品价格下降所致;水木天蓬销售收入7383.45万元,同比增长58.66%,随着海外市场开拓及美敦力合作推进,水木天蓬系列产品有望保持高速增长。2023年一季度收入快速增长主要系公司大力推进市场准入,销售渠道进一步下沉,整体手术量大幅增长推动。   降本增效成果显著,公司费用率控制良好   2023年一季度,公司销售费用率为48.13%,同比下降1.10pct;管理费用率为4.77%,同比下降0.22pct;研发费用率为8.87%,同比下降0.63pct。自2022年起,公司精益生产项目逐项落地,生产效率明显提升,同时成本降低,整体运营效益提升。   围绕骨科领域创新发展,外延拓展欧美市场   2023年一季度,水木天蓬5mm超声止血刀在中国获批上市,产品具有更强更稳定的血管凝闭能力和更高的安全性,打破进口厂家在国内该领域的垄断地位,进一步丰富公司的产品种类,扩充公司在超声能量领域的布局,进一步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能力。截止2023年3月31日,公司已完成对法国Implanet公司的第二期投资款250万欧元的支付,持股比例达43.14%,为Implanet公司的最大单一股东。后续公司将协同Implanet公司积极拓展公司专利创新产品在欧美高端市场的销售。   盈利预测: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营业收入分别为7.30/9.20/11.24亿元(2023/2024前值分别为12.70/15.54亿元),归母净利润为2.05/2.69/3.33亿元(2023/2024前值分别为3.04/3.96亿元),下调原因主要系2023年脊柱国家带量采购结果将执行,我们认为公司的价格体系和利润水平会受到一定影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产品研发进度不及预期风险、产品销售推广不及预期风险、核心产品在带量采购中未中标风险。
    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页
    2023-05-11
  • 登康口腔(001328):深度报告:产品专业抗敏,品牌历久弥新

    登康口腔(001328):深度报告:产品专业抗敏,品牌历久弥新

  • 2023年零售药店行业专题报告:边际拐点已现,长期价值不变

    2023年零售药店行业专题报告:边际拐点已现,长期价值不变

    医药商业
      零售药店位于医药产业链条的中游,承接医药研发、生产制造环节及药品分销与批发环节,是医药流通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中国医药产业链主要包括医药制造、医药流通和医药消费环节。其中,医药流通环节可分为医药批发市场、医药零售市场两个部分,医药零售包括公立医院、公立基层医疗机构和零售药店,其中零售药店又可分为连锁药店和个体药店   “连锁化率提升+新零售”是零售药店发展的主流趋势   在自上而下的政策引导药店连锁化率提升的背景下,连锁零售药店大有可为;2017-2021年线上药店销售额的年复合增速为50.2%,药店加速迈入“新零售时代”,线上渠道增长强劲   经营效率、品牌以及盈利竞争力是零售药店最终胜出的关键因素   对于零售药店来讲,过硬的营销能力、专业的服务团队是提升经营效率的关键,短时间内难以被复制;品牌竞争力是吸引客流的重要因素,会员制下,顾客忠诚度高,后进入市场的零售药店分客流难度大;而连续多年维持较高盈利能力是连锁企业最终胜出的又一重要因素
    头豹研究院
    23页
    2023-05-10
  • 基础化工行业2022年报及2023一季报业绩综述:行业一季度业绩同比下滑,轮胎、日用化学品板块改善明显

    基础化工行业2022年报及2023一季报业绩综述:行业一季度业绩同比下滑,轮胎、日用化学品板块改善明显

    化学制品
      投资要点:   业绩方面,2023Q1,基础化工板块营业总收入为5679.55亿元,同比下降6.71%,环比下降11.38%;归母净利润是374.59亿元,同比下降47.30%,环比增长26.95%;基础化工板块一季度毛利率是18.18%,同比下降5.83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27个百分点;净利率是6.96%,同比下滑5.78个百分点,环比提升1.35个百分点。2023Q1板块整体收入、归母净利、盈利能力同比下滑,主要是由于板块去年一季度业绩基数较高,且今年一季度上游原材料价格有所下行,化工品成本端支撑减弱,叠加需求偏弱,化工品价格、价差承压。今年一季度中国化工产品价格指数均值是4869.36点,同比下滑12.26%,环比下降0.94%。细分板块方面,轮胎、日用化学品板块业绩和盈利能力同环比均实现明显提升,但行业中大部分细分领域同环比均表现不佳。   估值方面,中信基础化工板块PB为2.32倍,处于近十年23.59%的分位点水平,PE(TTM)估值为21.60倍,处于近十年15.01%的分位点水平。经过前期的调整,板块当前PB、PE估值处于较低水平,股价的调整已很大程度反映了弱复苏的悲观预期。   投资建议:近期我国PPI、CCPI指数表现较弱,且4月PMI有所下行,市场对于经济复苏的预期较为悲观。由于去年上半年基础化工板块业绩基数较高,行业二季度业绩增长或依旧承压。但我们认为,板块的调整已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悲观预期。4月28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恢复和扩大需求是当前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关键所在。我们认为基础化工行业基本面已处于底部区间,下半年若需求提升,则行业盈利有望修复。细分板块来看,一是建议关注聚氨酯龙头万华化学(600309)、煤化工龙头华鲁恒升(600426)等行业龙头个股;二是关注电子化学品领域,半导体材料国产化进程有望加速,可关注电子特气领先企业华特气体(688268)等;三是关注原材料成本、海运费下行,且替换、配套需求有望逐步修复的轮胎板块,建议关注森麒麟(002984)等;四是关注氟化工板块,2022年三代制冷剂配额激烈争夺战结束,后续三代制冷剂供需格局有望逐步改善,建议关注三美股份(603379)等。   风险提示。油价剧烈波动导致化工产品价差收窄风险;宏观经济复苏不及预期导致化工产品下游需求不及预期风险;房地产、基建、汽车需求不及预期风险;部分化工产品新增产能过快释放导致供需格局恶化风险;行业竞争加剧风险;部分化工品出口不及预期风险;天灾人祸等不可抗力事件的发生。
    东莞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5页
    2023-05-10
  • 2023年中国疫苗行业词条报告

    2023年中国疫苗行业词条报告

    医疗服务
      疫苗市场作为医疗市场中最重要的市场之一受到了各国的重视以及资本的追捧,同时随着新冠疫情的发生使得疫苗的概念变得更加的普及以及容易接受。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疫苗行业市场规模为761亿元,未来随着疫苗开发的持续创新和对疫苗接种认识的不断提升,预计到2030年,中疫苗行业市场规模达2,157亿元。中国拥有几乎完整的疫苗产业链,包括上游的试剂、药物载体以及mRNA疫苗制造所需原材料等,而中游疫苗企业涵盖几乎所有热门疫苗管线,下游则是包括冷链运输、政府需求与消费者需求中国疫苗正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各个疫苗厂商的在研管线都较为丰富,且多为热门的大品种疫苗,同时在研疫苗管线多处于临床I-III期,而大部分III期的管线将会在2024-2025年集中上市。   疫苗行业定义   疫苗是一种由免疫原性较好的微生物通过繁育、加工处理而得到的产品,通过接种后产生相应的免疫力,从而预防疾病。随着时间的推移,疫苗已经历了三代的变化。第一代疫苗疫苗有减毒活疫苗和灭活疫苗,第二代疫苗为载体疫苗和组分疫苗,具有较强的实用型,第三代疫苗是第一次用于人类疾病以对抗新冠肺炎的核酸疫苗,技术有待提升。
    头豹研究院
    1页
    2023-05-10
  • 新药研发不缺biotech,但缺优质临床CRO

    新药研发不缺biotech,但缺优质临床CRO

    个股研报
      诺思格(301333)   临床CRO优质标的,业务链条齐全,疫后恢复下基本面有望迎来改善:公司深耕临床CRO细分赛道,经过15年的经营临床试验相关业务覆盖齐全为后续发展夯实了基础。新冠疫情期间公司业务受到一定影响,主要表现为业绩增速放缓和利润率下滑,业绩同比增速由2019年的30.34%下降到2022年的4.78%,毛利率由2019年的43.50%下降到2022年的36.85%,扣非后销售净利率由2019年的18.59%下降到15.96%。随着疫后放开,公司业务利润率水平有望触底回升。   国内临床CRO仍充满朝气,创新药研发需求饱满带动临床CRO行业持续扩容:国内新药研发仍存在较大需求,主要因为1)人口老龄化、城镇化推动下医疗需求持续增长,2)国内新药研发基础相对薄弱,存在较大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3)国内患者群体大,提供了新药研发有利的土壤。在此背景下,临床CRO显著受益,根据Frost&Sullivan数据,2021年国内临床CRO市场规模约为327亿元,预计2030年将达到1864亿元,2021-2030ECAGR为21.34%,临床CRO行业朝气蓬勃。   国内临床CRO市场集中度低,行业头部标的大有可为:新药研发周期长、风险高,头部临床CRO标的凭借其完成项目的质量、时效更佳和资源赋能等优势,更容易获得药企青睐。海外成熟临床CRO市场集中度高,全球头部前5家临床CRO全球市占率合计约为65.4%,在北美市场更是高达73.3%,而国内临床CRO仍处于发展早期,行业集中度低,行业头部标的未来将会有较大市占率提升空间。   公司临床运营服务能力突出,SMO业务增长迅速,数统与临床药理学是特色业务,有望助力公司脱颖而出:公司凭借多年行业运营经验,建立了完善的临床试验全流程核心技术体系,助力客户新药研发降本增效。公司临床运营服务为业务主线,带动其他业务协同发展,其中SMO业务在疫情期间仍具有良好表现,2021年和2022年业务同比增速均在38%以上。公司数统与临床药理学业务是特色业务,具有出色的专家团队,用于打造公司品牌。随着后续业务进一步扩张,公司有望在临床CRO行业中脱颖而出。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公司为临床CRO头部标的,行业增长空间大,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营收分别为8.12/10.69/13.81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60/2.18/3.00亿元,当前股价对应估值分别为36/27/19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药研发不及预期风险,行业竞争风险,生物医药投融资景气度下滑风险
    东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9页
    2023-05-10
  • 脱敏治疗行业龙头,双轮驱动业绩快速增长

    脱敏治疗行业龙头,双轮驱动业绩快速增长

    个股研报
      我武生物(300357)   我国过敏性疾病用药渗透率低,潜在市场增长空间广阔:脱敏治疗作为国际上认可的唯一可以影响过敏性疾病自然进程的治疗方法,长期治疗效果明显优于药物治疗。我国脱敏治疗市场规模从2015年3.6亿元增长至2019年7.9亿元,呈现快速上涨趋势,2021年脱敏治疗市场规模约为12.6亿元,当前渗透率不到1%,未来随着市场认知度提升,市场有望持续高速增长。   粉尘螨滴剂有望恢复20%以上快速增长,还有数倍成长空间。粉尘螨滴剂年化费用预计2210元/年,脱敏治疗持续时间长预计3年以上,患者需持续用药,复购率高,具有发展成重磅品种的市场潜力。相比竞品,粉尘螨滴剂使用简单,价格优势明显,不良反应率低,市场份额排名第一。新冠疫情影响导致粉尘螨滴剂复合增速从2017-2019年期间的27%降到2020-2022年期间的12%,销售人均创收从2019年的60万元降到2022年的56万元。随着新冠疫情结束,预计粉尘螨滴剂有望恢复快速增长。2022年粉尘螨滴剂销售额8.79亿元,我们预计市场空间峰值有望达到44亿元,未来还有数倍成长空间。   黄花蒿滴剂市场逐步上量,未来销售额有望超过粉尘螨滴剂。与粉尘螨滴剂相比,新产品黄花蒿滴剂竞争格局良好,是国内唯一批准上市的黄花蒿脱敏治疗产品;黄花蒿滴剂年化治疗费用更高,约为12000元/年,是粉尘螨滴剂的6倍;公司已有推广经验,预计未来销售爬坡速度更快。我们测算黄花蒿滴剂峰值预期销售额有望达到52亿元,超过粉尘螨滴剂的销售峰值。   投资建议:我们预测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47/5.44/6.71亿元,增速分别为28%/22%/23%,对应PE分别为52/43/35倍。考虑到粉尘螨滴剂恢复快速增长,黄花蒿滴剂有望成为另一个重磅品种,我们首次覆盖,给予“买入”建议。   风险提示:粉尘螨滴剂或黄花蒿滴剂销售不及预期;产品招标降价;研发不及预期。
    华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2页
    2023-05-10
  • 医药行业2022年年报及2023年一季报总结:业绩持续分化,看好医药行情

    医药行业2022年年报及2023年一季报总结:业绩持续分化,看好医药行情

    化学制药
      核心观点   我们选取了317家医药上市公司(包含科创板),2022年收入总额21183亿元(+11.8%);归母净利润2103亿元(+11.5%);扣非归母净利润1949亿元(+17%),分别占申万医药全成分比例是:83.2%、108.2%、111.5%,主要剔除了在2020-2022年提取巨额商誉减值损失的企业、以及2022年以后上市的公司。剔除新冠相关业务数据,2022年年度收入总额20033亿元(+9.2%),归母净利润总额1654亿元(+2.4%)。2022年全年实现收入正增长的公司有232家,占比73%;归母净利润正增长的公司有189家,占比60%。2023Q1收入总额5554亿元(+4%),归母净利润529亿元(-26.3%);扣非归母净利润488亿元(-30.2%),剔除新冠相关业务数据,2023Q1收入总额5487亿元(+13.4%),归母净利润总额511亿元(+17%)23Q1实现收入正增长的公司有218家,占比69%;归母净利润正增长的公司有214家,占比68%。   CXO、零售药店、医疗器械等板块2022年业绩表现亮眼。2022年收入及利润均实现稳健增长,排名前三的子行业为CXO、零售药店、医疗器械。其中CXO板块维持高景气度,收入增速达61.2%,归母净利润增速达58.7%;零售药店板块2021年受全国医保系统切换以及多地疫情反复下部分药品管控的影响,基数相对较低,2022年受益于疫情放开后发烧感冒药、抗原检测盒以及防疫物资需求量的激增,收入端增速为30.2%,利润端增速为29.4%;医疗器械板块2022年在高基数下依旧高增长,主要系新冠检测贡献增量,收入端增速为23.9%,利润端增速为20.5%。此外,医疗服务板块2022年受疫情影响较大,收入端增速仅为2.1%,但利润端增速达38.7%,系部分标的持续减亏,带动整体板块利润端增速高于收入端。2023Q1医疗服务摆脱疫情影响,积压需求释放推动利润端增速达585.8%。另外,中药消费品板块2022年收入端增速6.2%,利润端增速25.6%,得益于行业政策边际向好,在疫情冲击中展现较强韧性。生命科学产品及服务、制药装备及耗材等业务上半年受到疫情不同程度的影响,下半年随着疫情影响放缓,业绩已逐步复苏。   医药行业投资回归本源,重点把握“三重”确定性。2022年疫情对市场影响反复,主题投资方面,主要是围绕新冠预防、检测、治疗等起伏。上半年热点从抗原检测到新冠相关药物及产业链演绎,下半年尤其是Q4回到新冠口服药、中药相关抗疫药物。2022年先后经历在俄乌冲突、国内疫情反复散点、美元加息的大背景下,A股和港股医药板块经历比较大的波动,核心资产估值和持仓回归均衡。未来持续看好医药反弹,重点把握“三重”确定性。1)确定性之1——创新仍是医药行业持续发展的本源。差异化创新性品种比如BTK、HER2-ADC、PD-1/CTLA-4等靶点创新药陆续进入商业化放量阶段;创新器械包括多个手术机器人产品等陆续获批上市。此外,国际化是打开成长天花板,创新药械出海有望持续渐入佳境;2)确定性之2——疫后医药复苏亦是核心主线。C端消费性医疗复苏弹性较大,包括中药消费品、民营专科医疗服务、早筛等。院内药械需求复苏包括院内处方药、耗材、血制品、常规疫苗接种需求等;渠道端包括医药分销和药店复苏;确定性之3——自主可控/产业链安全。UVL事件后,产业链安全/自主可控重要性凸显,重点关注高端影像设备、生命科学产业链、手术机器人、内窥镜、基因测序等领域。   风险提示:药品降价预期风险;医改政策执行进度低于预期风险;研发失败的风险。
    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58页
    2023-05-10
  • 医药生物2022年年报总结:创新药:国内品种迈入收获期,关注商业化放量和潜力品种数据公布

    医药生物2022年年报总结:创新药:国内品种迈入收获期,关注商业化放量和潜力品种数据公布

    化学制药
      投资要点   创新药品种:商业化放量加速,品种迈入收获期。创新药商业化加速,2021创新药整体营业收入增速超100%,2022年增速放缓与疫情管控院内放量受影响相关。年销售破亿单品数目快速增加。看好创新药获批的增加、重磅品种多适应症的获批、相关品种纳入医保目录和海外获批的加速。   催化剂:潜力品种临床数据公布,商业化品种放量边际改善。23Q2学术会议临床数据披露,为行业上升提供催化动力;渠道拓宽+适应症范围增大驱动已上市品种持续放量。   建议关注:   潜力品种的临床数据读出:百利天恒、首药控股、亚虹医药、泽璟制药、亚盛医药、科济药业、和铂医药和康宁杰瑞等。   上市创新药品种放量的持续性:百济神州、康方生物、荣昌生物、神州细胞、诺诚健华、康宁杰瑞、泽璟制药、德琪医药、亚盛药业、欧康维视、药明巨诺等(注:部分企业兼具潜力品种的数据读出+上市放量品种的持续性)。   风险提示:竞争激烈程度加剧风险、降价幅度超预期风险、研发进展不及预期风险。
    华福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17页
    2023-05-10
  • 医疗健康行业创新药前沿专题JAK1抑制剂子行业报告:JAK1抑制剂迭代上市,立足自免蓝海市场

    医疗健康行业创新药前沿专题JAK1抑制剂子行业报告:JAK1抑制剂迭代上市,立足自免蓝海市场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定制咨询

400-9696-311 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