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行业领域:
  • 全部
  • 化药/生物药
  • 中药
  • 原料药
  • 医疗器械
  • 泛医疗
  • 其他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产业分析
  • 市场数据分析
  • 临床研究进展
  • 集采分析
  • 专利分析/FTO分析
  • 政策分析
  • 医药盘点
  • 投融资
  • 立项评估
  • 技术平台研究
  • 其他
治疗领域:
  • 全部
  • 消化系统与代谢药物
  • 皮肤病药物
  • 罕见病
  • 其他
  • 补气补血药物
  • 全身用激素类制剂(不含性激素和胰岛素)
  • 呼吸系统药物
  • 心血管系统药物
  • 感觉系统药物
  • 抗寄生虫药物、杀虫药物和驱虫药物
  • 抗肿瘤药
  • 免疫机能调节药物
  • 杂类
  • 生殖泌尿系统和性激素类药物
  • 神经系统药物
  • 系统用抗感染药物
  • 肌肉-骨骼系统药物
  • 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物
报告搜索:

全部报告(98196)

  • 化工行业周报:原油高位回调,PVC、甲醇价格下跌

    化工行业周报:原油高位回调,PVC、甲醇价格下跌

    化学制品
      各地能耗双控政策影响显现,磷化工、金属硅、纯碱、氯碱等子行业开工率受限。另一方面,半导体、新能源材料关注度持续提升。   行业动态:   本周跟踪的101个化工品种中,共有29个品种价格上涨,45个品种价格下跌,27个品种价格稳定。涨幅前五的品种分别是丁二烯、NYMEX天然气、纯吡啶、盐酸、无水氢氟酸;而跌幅前五的品种分别是二氯甲烷、甲醇、硫酸、PVC、二甲醚。   本周WTI原油收于83.2美元/桶,周跌幅0.64%;布伦特原油收于83.53美元/桶,周跌幅激增,伊朗同意重启核谈判的影响,原油价格本周小幅下跌。后市来看,2.34%。受美原油库存意外大增426.8万桶,欧盟、俄罗斯等地新冠病例OPEC+暂无额外增产的计划,但由于全球能源紧张有所缓解,伊朗原油重回全球市场的前景,原油价格上方存较大阻力,预计短期原油价格将处高位震荡态势。   本周PVC延续此前下跌,据百川盈孚数据,电石法PVC华东地区收报9988元/吨,周均价跌幅达13.49%。供应方面,截至10月29日,电石法PVC周度开工率为68.12%,处于低位,部分厂商检修叠加山东地区限电影响供应仍然紧张,但下游制品企业观望心态浓厚,刚需拿货减少,成交价格不断走低。成本端本周电石市场持续下跌,截止10月29日,电石市场均价收报7372元/吨,相比周初高点7976元/吨,单周跌幅已达7.57%;电石价格虽有回落,但外采电石PVC厂商成本仍处高位。预计后期电石价格仍有下跌空间,PVC则短期内受成本端下跌与市场情绪影响将延续偏弱走势。   本周甲醇价格持续下跌,据百川盈孚数据,甲醇长三角地区收报2850元/吨,周均价跌幅16.24%。供应方面,本周甲醇产量为93.87万吨,较上周下跌0.8%;受各地区“能耗双控”政策,煤炭供应紧张影响,甲醇本周开工率下跌2.82%至62%。从需求端看,目前国内甲醇制烯烃装置整体开工率偏低,部分地区装置因上游煤炭、甲醇价格高企与限电政策处于降负荷或停车状态,后期部分装置仍有检修计划,甲醇整体需求偏弱。下游产品二甲醚、醋酸、甲醛等受限电政策影响开工率普遍维持低位,甲醇需求有限。成本端本周动力煤市场持续大跌,截止10月29日,动力煤现货市场均价收报1454元/吨,较21日高点1733元/吨已下跌16.10%。预计后期动力煤仍存较大下跌空间,甲醇则因需求、成本端支撑趋弱将延续下跌趋势。   投资建议:   本月观点:   周期类行业:细分产品价格波动加大:截止10月26日,跟踪的产品中78%产品价格环比上涨,其中涨幅超过10%的产品占比51%,8个产品价格涨幅超过50%;17%产品价格环比下跌;另外5%产品价格持平。截止10月25日,WTI价格环比上月上涨13.20%,布伦特原油价格环比上月上涨10.32%,美油与布油价格双双站上80美元/桶。与2020年同期相比,约94%的化工产品价格同比上涨;与21年年初相比同样有93%化工产品价格上涨。行业数据:9月化工行业PPI指数116.0,环比8月增长0.78%。在“双控”背景下,多种化工产品开工受限,磷、硅、氯碱等产业链开工率环比下行明显。长期看好龙头公司在碳中和背景下的发展。   成长类公司:受益于下游新能源汽车、光伏等行业高速发展,上游部分材料(如EVA/DMC/NMP/PVDF/金属硅等)同样供给偏紧,且景气持续时间预计较长。另一方面,国内半导体材料行业处于快速发展期。首先,国产化在最近两年可能会有比较大的提升;其次,在某些产品上,今年也是阶段性供不应求,或者由于原料端影响,部分产品出现了涨价;考虑到之前的业绩基数较低,部分半导体材料公司三季报业绩保持高增速。   投资建议:展望十一月,经过前期调整,民营炼化、行业龙头等相关化工企业估值再次回到较低水平,另一方面,半导体、新能源材料等子行业关注度持续提升。中长期来看,随着盈利持续性超预期,优质化工资产有望迎来价值重估。推荐个股:万华化学、东方盛虹,荣盛石化、新和成、皇马科技、雅克科技、华鲁恒升、联化科技、桐昆股份、晶瑞电材、万润股份等,关注国瓷材料、合盛硅业、兴发集团等。   11月金股:东方盛虹   风险提示   1)地缘政治因素变化引起油价大幅波动;2)全球疫情形势出现变化。
    中银国际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4页
    2021-11-03
  • 化工行业周度报告:碳酸锂持续创新高,盐湖提锂性价比凸显

    化工行业周度报告:碳酸锂持续创新高,盐湖提锂性价比凸显

    化学制品
      新材料行业指数本周跑赢上证综指5.64个百分点。本周(2021.10.25-2021.10.29,下同)新材料行业指数上涨4.32%,跑赢上证综指5.64个百分点,跑赢创业板指2.15个百分点;截止至2021.10.29,近一年新材料行业指数累计上涨81.38%,跑赢上证综指72.99个百分点,跑赢创业板指57.28个百分点。   新材料各细分板块周行情。可降解材料方面,PLA和PBAT价格维持稳定。截止至10.29日,PLA平均报价为25000元/吨,价格与上周五持平,PBAT平均报价为23500元/吨,价格与上周五持平。半导体材料方面,本周半导体材料下跌,截止至10月29日,申万半导体材料指数收盘于9894.08点,环比上周五10022.79点下跌1.28%。美国费城半导体指数收盘于3451.30点,环比上周五3370.30点上涨2.40%。锂电新材料方面,本周磷酸铁锂报价8.80万元/吨,创历史新高;2021年9月,磷酸铁锂电池共计装车9.54GWh,同比上升309.30%,环比上升32.26%,磷酸铁锂电池连续三个月在装车量方面领先于三元电池。   新材料板块及个股推荐。给予行业“领先大市”评级;我们建议从以下四条主线寻找投资机会:1、可降解材料板块。可降解材料是我国政策的热点,目前来说最为成熟并可能大规模推广的是PLA与PBAT材料,建议关注具备PLA丙交酯核心技术的金丹科技和联泓新科,具备PBAT一体化产业链的恒力石化,具备巴斯夫PBAT核心专利的彤程新材。2、半导体材料板块。半导体材料国产化是大势所趋,建议关注上游半导体材料细分板块优质公司,包括半导体光刻胶领域:目前我国唯一具备ArF光刻胶生产能力的南大光电,布局半导体光刻胶全产业链的晶瑞股份,以及KrF光刻胶优质企业彤程新材以及国产光刻胶优质公司上海新阳等;电子特气领域的细分头部企业南大光电,雅克科技,华特气体、金宏气体等;湿电子化学品龙头公司江化微等。3、新能源锂电板块。随着磷酸铁锂装回量占比的回升,上游原材料的磷酸需求将快速上涨,建议关注磷化工相关企业如兴发集团、云图控股、新洋丰、云天化等标的。4、盐湖提锂板块。预计未来我国盐湖提锂主流的技术是吸附法、膜法和萃取法,从当前时点来看,蓝晓科技的吸附法提锂已经在藏格和锦泰中运用且效果较好,重点推荐蓝晓科技。同时,建议关注膜法标的久吾高科和三达膜,萃取法标的新化股份。   风险提示:政策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宏观经济增速放缓下游需求不及预期;中美贸易摩擦加剧造成下游需求增速放缓。
    财信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17页
    2021-11-02
  • 全健康趋势下的洗涤新机会

    全健康趋势下的洗涤新机会

    化学制品
      衣物洗护行业保持稳定增长,据艾瑞咨询推算,2021年,衣物洗涤行业规模将突破80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速5.5%。   洗涤行业趋势:1)洗衣液包装规格越来越“大”,而洗衣凝珠则越来越“小” ;2)品牌跨界合作形式多样化;3)产品包装、成分、卖点“个护化”;4)食品香开始应用于衣物洗涤产品。   全健康包括:用户健康、雇员健康、社会健康、环境健康。   超七成消费者愿意为“全健康”属性的品牌买单,其中Z世代消费者的买单意愿高于其他三类策略人群。品牌方要获取4大策略消费人群的认可,需重视“全健康”形象建设。   全健康趋势下,传统的医药行业厂商也在向衣物洗涤行业渗透,提升消费者对“健康”洗涤消费概念的认识。在此趋势下,建议衣物洗涤品牌方通过环保原料、包装等创新,树立品牌的环保主张,适度放大ESG方面的品牌势能,构建立体化的品牌价值体系。
    艾瑞股份
    29页
    2021-11-02
  • 化工:《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发布,重点实施“十大行动”

    化工:《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发布,重点实施“十大行动”

    化学制品
      我们认为化工行业的投资策略是:投资系统性创新和低成本扩张。化工的下一波行业格局取决于人才竞争。化工行业已从单纯的资本密集型行业,变为人才和资本密集型行业,后来者无法通过资本反超,只能瞠乎其后,化工行业的周期性也因此变弱。优秀的公司凭借有效的激励、卓越的管理和持续的创新,打造出难以撼动的技术迭代优势、低成本优势和高效服务优势,在全球市场中攻城略地。   碳中和或带来化工行业颠覆性变革和机遇   碳中和对化工行业的影响深远。据NPCPI统计,中国石化和基础化工行业碳排放量排在所有行业中领先,约占全国碳排放总量18%左右,其中“工艺排碳”占比6%左右,“工程排碳”占比12%左右,受3060碳中和目标影响很大。从行业演变看,我们认为未来40年化工行业在碳中和背景下预计经历3个阶段:   第一阶段分步达峰。化工产品众多,每种产品的能耗和碳排放量不同,其碳达峰的要求或不同。我们理解对于高耗能的产品或产业不代表没有发展,只是会优先达峰,低耗能的产品或产业有望获得更长成长窗口;   第二阶段未来的竞争在下游和海外。随着碳达峰,中国化工行业上游大宗原料由于相对高耗能而触达天花板,但在无大量新增产能情况下盈利中枢大幅提升,大化工企业获得的巨大现金流或投向下游精细化工品和新材料领域,亦或是继续扩大同类产品产能,只是将新增产能转移至碳容量更大的国家或地区。在第二阶段,化工企业或许会面临公用工程的大面积技改,利用绿色能源替代方案降低能耗,以减少与碳中和相关的税费成本;   第三阶段生物基材料和能源的时代。化工产品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需求不会因为政策而消失。但在碳中和目标下,化石基材料或在局部面临颠覆性冲击。生物基材料是一种可能的替代/补充方案。随着生物基材料成本下降、化石基材料成本上升(碳排放税费增加)、以及“非粮”原料的生物基材料的突破,生物基材料有望成为全球工业新的底层材料。   值得强调的是,以上是长达40年的行业演变思路,3060主要影响的是远期高耗能产品或产业发展的天花板,对于已获批的规划项目影响较小。此外,在3060目标下会演变出一系列可操作的政策。随着具体政策的落地,以及新技术(包括合成生物学、新型储能技术、新型核电技术、新型回收技术等等)的突破,我们理解的3个阶段也可能相互交错进行。   国务院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重点实施“碳达峰十大行动”   10月24日,国务院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   《方案》聚焦“十四五”和“十五五”两个碳达峰关键期,提出了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升能源利用效率、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水平等方面主要目标。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2020年下降13.5%,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年下降18%,为实现碳达峰奠定坚实基础。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左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顺利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   《方案》提出的“碳达峰十大行动”包括: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行动、节能降碳增效行动、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城乡建设碳达峰行动、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行动、循环经济助力降碳行动、绿色低碳科技创新行动、碳汇能力巩固提升行动、绿色低碳全民行动、各地区梯次有序碳达峰行动。   其中,关于化工行业的内容主要在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中被提到:(1)推动石化化工行业碳达峰。优化产能规模和布局,加大落后产能淘汰力度,有效化解结构性过剩矛盾。严格项目准入,合理安排建设时序,严控新增炼油和传统煤化工生产能力,稳妥有序发展现代煤化工。引导企业转变用能方式,鼓励以电力、天然气等替代煤炭。调整原料结构,控制新增原料用煤,拓展富氢原料进口来源,推动石化化工原料轻质化。优化产品结构,促进石化化工与煤炭开采、冶金、建材、化纤等产业协同发展,加强炼厂干气、液化气等副产气体高效利用。鼓励企业节能升级改造,推动能量梯级利用、物料循环利用。到2025年,国内原油一次加工能力控制在10亿吨以内,主要产品产能利用率提升至80%以上。(2)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采取强有力措施,对“两高”项目实行清单管理、分类处置、动态监控。全面排查在建项目,对能效水平低于本行业能耗限额准入值的,按有关规定停工整改,推动能效水平应提尽提,力争全面达到国内乃至国际先进水平。科学评估拟建项目,对产能已饱和的行业,按照“减量替代”原则压减产能;对产能尚未饱和的行业,按照国家布局和审批备案等要求,对标国际先进水平提高准入门槛;对能耗量较大的新兴产业,支持引导企业应用绿色低碳技术,提高能效水平。深入挖潜存量项目,加快淘汰落后产能,通过改造升级挖掘节能减排潜力。强化常态化监管,坚决拿下不符合要求的“两高”项目。   行业检修情况:   【石化板块】   纯苯: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共138.84万吨,比上周增加24万吨。   甲苯: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共94.7万吨,与上周持平。   丙烯: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共488万吨,与上周持平。   丁二烯: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共52.5万吨,与上周持平。   异丁烯:本周无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与上周持平。   双酚A: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共70.5万吨,比上周减少15万吨。   PX: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共604.5万吨,比上周增加53万吨。   PTA: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共1517万吨,比上周增加35万吨。   丙烯酸: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25.5万吨,与上周持平。   丙烯酸丁酯:本周处于检修状态产能共34万吨,与上周持平。   环氧丙烷: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共107万吨,比上周增加29万吨。   【煤化板块】   乙二醇: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共569万吨,比上周减少46万吨。   醋酸: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共511万吨,比上周增加110万吨。   醋酐: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共15万吨,比上周减少10万吨。   己二酸: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共77.5万吨,比上周增加39.5万吨。   DMF: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共14万吨,比上周减少13万吨。   【聚氨酯板块】   MDI: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共269万吨,与上周持平。   TDI: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共217万吨,与上周持平。   【化纤板块】   聚酯切片: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共10万吨,与上周持平。   聚酯瓶片: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共290万吨,比上周增加25万吨。   涤纶短纤: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共176万吨,与上周持平。   涤纶长丝: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产能共808.82万吨,与上周持平。   锦纶切片: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公司共2家,与上周持平。   【农药和化肥板块】   合成氨:本周处于检修状态的公司共41家,比上周增加1家。
    华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67页
    2021-11-02
  • 基础化工行业周报:供需错配延续 丁二烯弱势难改

    基础化工行业周报:供需错配延续 丁二烯弱势难改

    化学制品
      投资摘要:   每周一谈:   作为生产各类合成橡胶以及各类合成树脂的主要原料,丁二烯的价格涨跌直接影响到部分化工品的成本。今年 8 月份,受产能投放推迟以及油价上涨等因素带动,丁二烯价格一度上涨到 13800 元/吨,同比涨幅高达 245%。然而,随着下半年产能的释放, 9-10 月份其价格回落超过一半。我们认为,在供应增速大于需求的背景下,国内丁二烯价格有望维持偏弱运行,相关公司的原料采购成本有望下滑,四季度业绩有望提升。   产能扩张趋势延续:对于国内而言,随着炼化一体化项目的集中投产,与之配套的丁二烯装置随之增加,尤其是 2020 年之后增速加快。2021 年上半年产能投放较少,但下半年投放再次提速,浙江石化二期 20 万吨/年、古雷石化 13 万吨/年、鲁清石化 14 万吨/年等丁二烯的产能将陆续释放,国内总产能达到 570 万吨左右,环比增加 17%,供应压力陡然增加   能耗双控影响需求:从下游消费占比来看,合成橡胶是其最大应用领域,其中顺丁橡胶和丁苯橡胶及用量占比超过 50%。但是三季度以来,汽车销量下滑,对于合成橡胶需求量减弱。此外,能耗双控以及环保趋严对下游影响较大。这也使得合成橡胶、ABS、丁苯、丁腈胶乳等多数下游开工受限,对丁二烯需求面影响较大。考虑到能源双控政策的持续性,丁二烯的需求端短期内难以有效改观   投资建议:随着炼化一体化项目的集中投产,丁二烯产能扩张有望延续,而能源双控政策的实施对其需求端影响较大,国内丁二烯价格偏弱运行的趋势难改,相关公司的原料采购成本有望下滑,四季度业绩有望提升。建议关注需要外采丁二烯同时具备一定技术壁垒的长鸿高科等相关领域龙头企业。   市场回顾:   板块表现:本周中信基础化工板块下跌 1.76%,上证综合指数成份下跌1.56%,同期上证综合指数相比,基础化工板块落后 0.2 个百分点。子板块方面,本周基础化工子板块以下跌为主,其中碳纤维、锂电化学品、氟化工、磷肥及磷化工等涨幅居前;纯碱、钛白粉、印染化学品、涂料油墨颜料、其他塑料制品等子板块跌幅居前。   个股涨跌幅:本周基础化工板块领涨个股包括丰元股份、海优新材、晶华新材、龙蟠科技、天赐材料等;领跌个股包括福莱蒽特、双乐股份、国立科技、中自科技等。   风险提示:国际油价波动的风险,全球疫情反复的风险等。
    申港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1页
    2021-11-02
  • 化工行业周报:双碳时代,化工行业的主逻辑

    化工行业周报:双碳时代,化工行业的主逻辑

    化学制品
      投资要点:   本周国海化工景气指数为 169.18,环比下降 0.81,给予行业“推荐”评级。   投资建议:投资有扩张能力的标的和下游行业的标的   双碳时代来临,首先,我们看到化工行业准入门槛提升,存量资产受益,叠加海外需求增长,产品价格上涨带来了利润的大幅提升,从 2020 年年中至当前的价格暴涨,已经兑现了这一逻辑;当前位置,大部分上游化工产品的价格已处历史高位,由于供给受限,我们判断未来几年高景气持续,但展望化工企业盈利的增量, 量的增长有望成为行业的主逻辑。 双碳背景之下, 存量资产无法躺赢,持续收紧的碳排放强度,叠加高价产品的替代品浮现,其实对企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优秀企业将脱颖而出,迅速响应,利用技术创新优势迅速调整产品机构、能源结构、工艺路线、销售模式、市场分布等,加大节能减排力度,有望获得更高质量的高速发展。而落后产能则疲于应付日益提升的碳排放要求,丧失了未来的发展权,甚至连能耗指标也会被转移给优秀企业。所以展望未来,成长能力更为重要,仍然能够持续扩能的企业,将成为下一波投资的热点。 同时, 化工行业上游处于景气高位,下游受到严重挤压,展望未来一年, 下游行业有望底部反转,原材料价格下降或者成本压力向下游传导,都会带来利润的提升,建议重点布局产能可扩张的标的和下游行业业绩反转的标的。   轮胎行业进入战略布局期, 我们判断 2021Q3 是行业的最低点, 2021Q4和 2022Q1,轮胎行业利润开始好转,基于两个判断,第一,供给收缩,中小轮胎企业开始关停,根据卓创资讯的数据, 10 月 28 日,山东半钢胎企业的开工率降到了 55.7%,正常情况下的开工率在 70%左右,山东全钢胎企业的开工率在 59.8%,正常情况下的开工率在 70%以上,双控和现金流转负是两个原因,尤其是部分上市公司二季度的经营现金流净额都已经转负;第二,海运费价格有所松动, 10 月 29 日,中国出口集装箱美西航线指数为 2220,环比上周提升 7.5%,仍低于 9 月 3 日的 2319,出口压力有所缓解。 轮胎底部反转, 在供给收缩和需求好转的背景下,我们认为,轮胎的利润率水平将逐渐恢复。长期来看,中国轮胎企业在中低端市场性价比优势突出,高端市场通过渠道力量实现进口替代,国际化和品牌化两大趋势不可逆转,重点关注玲珑轮胎、赛轮轮胎、森麒麟, 这三个企业 2022 年都有海外产能的大幅扩张,以及橡胶助剂企业阳谷华泰、传送带企业双箭股份。   万华化学进入快速扩张期,我们认为, 化工行业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核心手段是利用技术创新带来能源结构、能源消耗水平、原料结构、产品结构等方面的变革,技术创新是关键, 有创新才能继续成长,万华化学第三季度的研发费用达到了 9.3 亿元,在建工程 281 亿元,占固定资产的 46%, 其中第三季度购建固定资产的现金流入达到了 76 亿元,达到了历史新高, 万华化学进入快速扩张期。 MDI 近期价格持续提升,受双控影响,苯胺供给大幅收缩,带动 MDI 价格从 8 月中旬的 1.79 万元上涨到目前 2.09 万元/吨,对于一体化配套的万华化学来说,利润将有所提升,我们预计 2021Q4 万华化学 1 万吨三元电池材料和 6 万吨的生物降解聚酯材料有望投产,带来新的催化剂。双碳背景下,万华化学的 MDI 做为优良的保温材料,有望迎来需求爆发期,并且公司因具有研发创新能力,可扩能,成长无忧,重点关注万华化学。磷化工景气可持续,转型新能源进行中。磷矿石价格持续提升,从 2020年底的 350 元/吨提升至目前的 620 元/吨,增长 77%;西南地区湿法工业一铵从 9 月 23 日 5300 元/吨调整至 10 月 30 日 5500 元/吨,再次反转上行;黄磷价格仍高达 4.05 万元/吨,较 8 月份的 2.35 万元/吨暴涨了77%;具备产业链一体化的企业受益。另外,磷酸一铵、磷酸二铵、复合肥 8 月份的出口量均大幅下降,出口受限,做为终端利润受挤压的复合肥行业,利润逐渐好转。2022 年上半年,新洋丰和川恒股份的磷酸铁都将落地,磷化工产业链仍处于从传统化肥行业转型新能源材料转型的过渡期。我们重点看好产业链一体化、转型速度快的磷化工企业,包括新洋丰、川恒股份、云图控股、云天化、兴发集团、芭田股份、湖北宜化等企业。卫星化学一期乙烯项目逐渐投产,10 月 9 日,根据新华社消息,中美双方同意增加美国农业产品和能源出口,卫星化学从美国进口乙烷,将受到鼓励,卫星化学轻烃一体化项目持续落地,值得重点关注。大炼化项目逐渐往下游延伸,一系列化工新材料项目有望落地,重点关注恒力石化、荣盛石化、东方盛虹、恒逸石化、桐昆股份等企业。同时关注功夫菊酯价格大幅上涨的扬农化工、代糖价格持续上涨的金禾实业、原材料涨价的压力下仍能够维持业绩增长的国瓷材料和万润股份、向新能源材料扩张的龙佰集团等。   化工龙头就是未来的王者。 根据我们的观察,中国化工行业有一批龙头公司,他们相对于国际竞争对手,体现出明显的效率优势,从回报率、人工效率、周转率等方面都体现出了优势。而中国 GDP 增速放缓和未来碳排放的控制,使得各方面资源都在向化工头部企业集中,叠加智能制造、研发创新,龙头市占率提升的速度在加快。 当前时刻,我们认为,中国的龙头公司已经具备了规划全球蓝图,向全球龙头进发的能力。我们建议,与伟大者同行,投资那些具有伟大梦想、高效执行力的企业,这种高效能力,会使得中国企业的盈利水平高于国际竞争对手,回报率更高,未来规模也会更大,所以国外巨头的市值水平远不是国内企业的天花板。例如,正在打造一体化产业链、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多品类扩张、向全球化运营的一流化工新材料公司迈进的万华化学,原装替换同步突破、国内国外齐头并进、2030 年剑指全球轮胎行业前五名的玲珑轮胎,高起点、高标准、高效率建成全球一流水平炼厂的恒力石化和荣盛石化等。   我们重点看好仍然被低估的各细分领域龙头,比如向全球化工新材料巨头迈进的万华化学、轮胎行业的龙头玲珑轮胎以及赛轮轮胎和森麒麟、民营炼化巨头(恒力石化、荣盛石化、东方盛虹、桐昆股份、恒逸石化、新凤鸣)、复合肥领域的新洋丰和云图控股、橡胶助剂龙头阳谷华泰、粘胶短纤龙头三友化工、维生素龙头新和成、煤化工龙头华鲁恒升、新型煤化工龙头宝丰能源、农药领域的扬农化工、草铵膦龙头利尔化学无机新材料领域的龙头国瓷材料、C2/C3 领域的卫星石化、甜味剂龙头金禾实业、植物生长调节剂龙头国光股份、钛白粉龙头龙佰集团、氨纶和己二酸龙头华峰氨纶、有机精细化工品龙头万润股份、麦草畏企业长青股份等。美国商务部当地时间 2020 年 5 月 15 日发布声明称,全面限制华为购买采用美国软件和技术生产的半导体,半导体材料战略地位日益显著,建议关注雅克科技、晶瑞股份、强力新材、江化微、巨化股份、昊华科技、鼎龙股份等企业。另外,新材料我们看好后续不断扩能,并且具有较强技术含量的高分子抗老化剂龙头利安隆,热塑性弹性体龙头道恩股份,卤水提锂技术龙头蓝晓科技等。   行业价格走势   据 Wind,截至本周五, Brent 和 WTI 期货价格分别收于 84.38 和 83.22美元/桶,周环比-1.62%和-0.9%。   本周供应紧张与 EIA 原油库存超预期增加博弈,原油价格震荡小跌。周内前期,投资者获利了结,同时美国暖冬预期也影响了市场对取暖需求增长的预期,加之疫情担忧对油价起到一定利空影响。不过市场对供应短缺的担忧仍提振原油,国际油价先跌后涨。周内后期,全球供应紧张以及各地区燃料需求增强预期支撑油价保持高位,同时供应增长滞后于需求反弹,投资者对全球能源紧张的担忧持续推涨油价,但是 EIA 原油库存增幅超预期以及伊朗原油重回市场的预期抑制油价,国际油价先涨后跌。   风险提示:油价震荡变化;环保放松;经济大幅下行;重点关注公司业绩不达预期。
    国海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58页
    2021-11-02
  • 中国口周抗衰趋势研究报告:你微笑时很美

    中国口周抗衰趋势研究报告:你微笑时很美

    医疗行业
      抗衰消费者画像:已婚已育的女性消费者居多,且大多数来自于高线城市;从职业和收入来看,抗衰产品的消费人群多为职场白领,外在形象需要精心呵护;从消费者的生活习惯和饮食来看,抗衰人群多有熬夜习惯,且喜欢吃甜、辣等食物。   医美抗衰消费洞察:大多数消费者医美体验较好,对口周衰老的关注度日益提升。衰老对于消费者的身心都有比较大的负面影响,因此消费者会通过医美来改善自己的外在形象,从而恢复自信。此外,消费者在不同部位的抗衰花费投入有明显差距,眼部和口周的花费相对较高。   口周医美抗衰消费洞察:消费者对口周医美抗衰关注度较高,消费者希望口周抗衰主要解决口周细纹、嘴唇干瘪、下颌缘不清晰等问题。效果持久、过程舒适、即时效果强为消费者最注重的医美体验。定制化的、有针对性的医美产品较少则是口周医美抗衰的主要痛点。   口周抗衰发展趋势: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延缓衰老的需求日益增强,消费者对于口周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医美项目定制化、医美治疗方式微创化是口周抗衰的大势所趋。对于医美企业来说,除了应不断研发改良产品之外,还应传播正确的抗衰理念、加强对消费者的科普引导。
    艾瑞股份
    40页
    2021-11-02
  • 化工行业新材料周报:三季度新能源车产销创新高,巨化股份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大增571.46%

    化工行业新材料周报:三季度新能源车产销创新高,巨化股份三季度净利润同比大增571.46%

    化学制品
      投资要点:   核心逻辑   化工新材料领域是化工行业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传统化工行业随着下游需求增速放缓,市占率向龙头集中是大趋势,核心竞争门槛为成本和效率;下游仍处于快速增长的新材料领域则不同,核心的竞争壁垒为研发能力、产业链验证门槛、服务能力等,随着政策支持,国内化工新材料行业有望迎来加速成长期。我们推荐处于核心供应链、研发能力较强、管理优异的化工新材料优质标的,主要包括电子化学品(半导体材料、显示材料、5G材料等)、新能源材料、医药中间体等领域。给予行业“推荐”评级。   行业信息更新:   半导体相关:   据半导体器件应用网10月29日报道,三星电子宣布,到2026年,其代工产能将增加两倍。该公司表示,2021年第三季度的合并销售额和营业利润分别为73.98万亿韩元和15.82万亿韩元。其销售额和营业利润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10.48%和28.04%。如果按照这种趋势,预计三星电子今年将轻松实现有史以来最高的年度业绩。据SEMI中国10月25日报道,美国加州时间2021年10月21日,SEMI公布最新BillingReport(出货报告),2021年9月北美半导体设备制造商出货金额为37.2亿美元,较2021年8月最终数据的36.6亿美元相比上升1.7%,相较于2020年同期27.4亿美元则上升了35.5%。   新能源材料相关:   据中汽协10月29日报道,中汽协数据显示,9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5.3万辆和35.7万辆,同比均增长1.5倍。9月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继续维持历史高位,为17.3%,新能源乘用车市场渗透率达到19.5%。前三季度(1-9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16.6万辆和215.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8倍和1.9倍,全球领先地位进一步巩固。   重点企业信息更新:   巨化股份:10月27日发布2021年第三季度报告,公司2021年三季度报告正式披露。年初至报告期末,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6.23亿元,同比增长15.6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58亿元,同比增长571.46%。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167.55亿元,较年初增长6.7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124.94亿元,较年初增长0.05%。   风险提示:疫情可能引发市场大幅波动的风险;替代技术出现;行业竞争加剧;经济大幅下行。
    国海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4页
    2021-11-02
  • 化工:合成生物学双周报:新一代生物乙醇助力“碳中和”

    化工:合成生物学双周报:新一代生物乙醇助力“碳中和”

    化学制品
      Coordinationof consolidated bioprocessing technology and carbon dioxidefixation to produce malic acid directly from plant biomass inMycelioph  周报说明   这是一份面向一级市场、二级市场、企业和高校的合成生物学行业周报。合成生物学因为底层工具的突破逐渐成为人类造物的新方式,并有望在“碳中和”背景下发展为绿色制造的主流思路之一。我们主要聚焦在生物制品,而非生物制药领域。我们将努力完善此周报,使其更有助于资本和产业的联动,并提前挖掘投资机会。   和度生物完成Pre-A轮融资,以合成生物学加速微生物载体基因治疗药物研发。   近日,和度生物技术(上海)有限公司(CommBio Therapeutics)宣布完成Pre-A轮融资。据悉,本轮融资由鼎晖投资领投,道远资本、隆门资本与中盈鑫达跟投,将用于加速和度生物创新药研发,推动微生物细菌载体基因治疗研究进入临床前药物开发阶段。和度生物利用合成生物学等方法对细菌基因组进行改造,以此引入治疗疾病的外源基因,并通过构建基因工程微生物调节肠道免疫和代谢等功能,从而治疗肠道功能紊乱相关的疾病。   Ginkgo推出美容公司获7800万美元融资,合成生物学或将提供60%以上功能性原料。   10月27日,在Ginkgo Bioworks平台上推出的Arcaea(Ar-kay-uh)宣布其完成了7800万美元的A轮融资,Arcaea将借助生物学作为自我表达的工具,通过利用DNA测序、生物工程和发酵等技术来为美容开发新的成分和产品体验,为建立一个新的、可再生的未来美容行业助力。本轮融资的投资者包括Cascade Investment LLC、Viking Global、CHANEL、Givaudan和Wittington Ventures在内的战略和金融投资者财团。   奥本大学王义研究团队利用编程梭菌高产短链脂肪酸酯,产量高出2400倍,合作公司即将进行中试。   近日,美国奥本大学(Auburn University)生物系统工程系王义副教授带领团队通过科学设计和系统优化,开发了一株高产乙酸丁酯的菌株,实现了生产高价值且便于分离的脂肪酸酯,其产量是以前报道过生产同样产品工程菌产量的2400多倍。这篇研究以题为“Renewable fatty acidester production in Clostridium”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并被杂志主编确定为近期发表在Biotechnology and methods领域的重点推介文章之一。   基因组编写计划将推出一款用于基因组编辑的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软件GPWCAD。   近日,全球权威组织——基因组编写计划(GP-write)宣布,将推出一款用于基因组编辑的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软件GPWCAD,使大规模的基因组编辑和设计变得更加容易。据悉,以GPWCAD的基因组编写技术作为起点,GP-write已联合多家企业,打造包括了全基因组设计、组装和测试的“一站式服务”。研究人员将能够利用该平台自行设计基因组,继而直接从GPW工业合作伙伴处订购合成好的DNA,并选择代工厂进行组装和测试。   生物技术助力啤酒的可持续发展之路,风味更香,运输成本更低。   近日,SBT(一个可持续饮料技术公司)开发了一种名为BrewVo的工艺,该工艺可以生产出高度浓缩的啤酒,其运输重量和体积仅为传统啤酒的六分之一。SBT表示较小的浓缩物降低了与包装、运输和冷藏相关的大部分温室气体排放。根据SBT的创始人兼首席技术官PatrickTatera的说法,因此浓缩物的运输效率是小桶的八倍,SBT还声称其啤酒浓缩物可以冷冻以延长其保质期,减少浪费。BrewVo从根本上改变了啤酒在世界各地的运输方式,BrewVo的啤酒产品在科罗拉多州丹佛的几家酒吧有售;公司正在努力在南美开设一家酒吧,很快将与科罗拉多州的酿酒商SleepingGiant合作,扩大生产规模。   基于小鼠神经元的气味机器人可通过4096种气味分析疾病。   近日,近日,Koniku公司宣布公司研发的KonikuKore使用基于小鼠神经元的生物技术来检测疾病、化学物质甚至爆炸物,可同时检测和解释4096种不同的气味,目前获得了硅谷科技巨头的资助。Agabi和他的团队就在老鼠身上分离出类似的细胞,对它们进行基因改造以携带让它们能够闻到空气中成分的蛋白质,将它们插入Koniku芯片中,然后将芯片放置在KonikuKore内,KonikuKore通过机械泵收集空气并将其传递给细胞,细胞检测气味并发出由设备的车载计算机解释的信号。   微生物固氮创新公司PivotBio推出了一个新的零食品牌Connect。   近日,微生物固氮创新公司PivotBio推出了一个新的零食品牌Connect,产品线中的第一个小吃是“黄蝴蝶爆米花”。该产品全生育期均使用微生物氮作为氮源,相较于化学合成氮,这种清洁氮对空气和水环境更加友好。近年来,与生物固氮产业相关的巨头公司面对机遇也在不断进行调整。美国固氮菌生产厂家BeckerUnderwood被顶级跨国公司巴斯夫收购,加拿大固氮菌生产厂家PhilomBios公司被拜耳公司收购。英国农业技术公司AzoticTechnologies采用生物工程和种衣剂技术,研发固氮技术产品Envita并面向全球市场销售。国际固氮微生物产业出现新一轮的技术升级与产业革命。不过,生物固氮存在天然固氮体系宿主范围窄和固氮活性受环境影响大等问题,还有固氮生产菌株竞争力弱和田间应用效果不稳定等问题,这些仍然是全世界需要继续攻克的技术难题。   清华大学团队研发治疗性工程益生菌,或将显着提高结肠炎治疗效果。通过口服肠道益生菌药物抑制炎症是一种常见的治疗策略,大肠杆菌E.coli Nissle 1917(EcN)就是其中的一种。为了提高EcN的治疗功效,陈国强团队通过在EcN中过表达3HB的方式,获得了一株重组菌EcNL4,其可以在肠道定植,以食物为原料合成药物,药物直接在原位缓释,降低了药物的脱靶作用,使药物递送更加有效,其药效远比EcN和3HB单独作用时更强,在治疗肠炎时展现了“1+1>2”的效果。该研究成果于2021年本免疫学英文杂志《自然细胞与分子免疫学》(Cellular&MolecularImmunology),标题为“Construction of a sustainable3-hydroxybutyrate-producing probiotic Escherichia coli for treatment of colitis”。论文的通讯作者为陈国强,第一作者为其博士生闫煦。此项研究作既开发出了更加有效的益生菌,也为工程益生菌治疗疾病提供了概念证明。   远大医药加强合成生物学布局,拟收购氨基酸企业华晨生物80%股权。   10月19日,远大医药发布公告:集团拟收购一间氨基酸生产公司80%股权。据公告文,由集团附属公司湖北远大生命科学与技术有限责任公司与河北华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订立股权收购协议,约定待相关条件满足后将以1.072亿元收购沧州华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80%的股权。远大医药表示,此次收购华晨生物将有望为远大医药生物技术产品及健康产品板块带来新的业务增长点,也是远大医药在精品氨基酸的基础上,向多元化氨基酸战略迈进的重要一步,在丰富产品集群的同时,将氨基酸产业链进一步延伸,在上游氨基酸原料及下游终端健康食品及医药制剂领域建立深度的产业化及规模化布局。   细胞培养肉公司周子未来完成7000余万元A轮融资。   近日,南京周子未来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完成A轮融资,目前已获得高瓴创投、经纬创投、清流资本和南京市创新投资集团的7000余万元融资。通过本轮融资,公司将继续整合国内外优势资源,完善生产工艺,降低生产成本,建设细胞培养肉产品的中试生产线。2019年,国际食品科学院院士、南京农业大学周光宏教授作为周子未来的首席科学家,带领团队创制出中国第一块细胞培养肉,目前已经在种子细胞提取与干性维持、细胞悬浮放大生产、无血清培养基以及产品研发方面取得关键性突破。   NHGRI授予DNA合成企业MolecularAssemblies一阶段SBIR最高赠款。   近日,MolecularAssemblies是一家总部位于圣地亚哥的私营生命科学   公司,致力于开发酶促DNA合成技术,旨在为下一代基于DNA的产品提供动力。MolecularAssemblies宣布获得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国家人类基因组研究所(NHGRI)颁发的共计25万美元的小型企业创新研究计划(SBIR)第一阶段赠款。该赠款用以支持MolecularAssemblies完成酶促DNA合成开发、促进其商业化。并希望通过该酶促DNA合成技术以推动整个合成生物学领域的发展。   噬菌体疗法公司LocusBiosciences完成新一轮2500万美元融资,总融资超10亿美元。   噬菌体是一类能够杀死细菌的病毒,也是合成生物学研究中重要的模式生物体,目前已有多家公司正在开发使用噬菌体治疗的创新疗法。近日,临床阶段的生物技术公司LocusBiosciences宣布获得来自大力神资本(NYSE:HTGC)的2500万美元融资。用于开发更精确的工程噬菌体疗法来对抗各种耐药细菌感染并推动合成生物学的发展。该公司的研发管线为针对四种常见细菌的产品。包括大肠杆菌、肺炎克雷白杆菌、铜绿假单胞菌以及金黄色葡萄球菌。此外它还具有针对微生物组相关疾病的产品,例如炎症性肠病,对免疫肿瘤疗法的药物反应,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的感染以及结直肠癌。   DNA&RNA合成企业百力格生物完成3亿元人民币A轮融资。   近日,上海百力格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宣布完成3亿元A轮融资,继续深耕体外诊断和核酸药物核心原料领域,强化相关关键原料细分领域领先优势。本轮融资由全球领先的投资机构凯雷投资集团(TheCarlyleGroup)通过旗下人民币基金领投,中金资本旗下中金启德基金、元生创投跟投,易凯资本担任百力格本轮融资的财务顾问。融资所取的资金将用于DNA&RNA工业原料合成类产品的研发投入,以及蛋白质的研发生产和核酸药物原料的研发生产。   合成生物学公司融资加速,和度生物、南京周子未来食品,上海百力格生物,LocusBiosciences、Arcaea陆续完成多轮融资。   2021年9月至今,国内外多家企业完成了新的融资。   (1)国内企业:2021年9月,单细胞测序领军企业墨卓生物科技(浙江)有限公司宣布获得1.5亿人民币的A轮融资,由华盖资本领投,源码资本和老股东比邻星创投跟投。基因编辑疗法公司瑞风生物完成数亿元人民币A+轮融资。合成生物学公司百葵锐生物于近日宣布完成数千万元人民币的天使轮融资,由上海火山石资本领投。合成生物学公司欣贝莱生物宣布完成千万元的pre-A轮融资,由凯泰资本领投,华大松禾天使基金跟投。中国植物肉品牌米特加宣布首次完成数千万元的天使轮融资,投资方为番茄资本与山东赫达。由番茄资本领投,占股5.04%,山东赫达跟投,持股增加至32.01%;此轮米特加投后估值大约为4.2亿元。2021年10月,专注肠道细菌载体基因治疗企业和度生物宣布完成Pre-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鼎晖投资领投,道远资本、隆门资本与中盈鑫达跟投,将用于加速和度生物创新药研发,推动微生物细菌载体基因治疗研究进入临床前药物开发阶段。南京周子未来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完成A轮融资,目前已获得高瓴创投、经纬创投、清流资本和南京市创新投资集团的7000余万元融资。上海百力格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宣布完成3亿元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全球领先的投资机构凯雷投资集团(TheCarlyleGroup)通过旗下人民币基金领投,中金资本旗下中金启德基金、元生创投跟投,易凯资本担任百力格本轮
    华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05页
    2021-11-02
  • 石油石化:电解液核心 六氟磷酸锂景气持续性可期

    石油石化:电解液核心 六氟磷酸锂景气持续性可期

    化学制品
      投资摘要:   每周一谈:   六氟磷酸锂(LiPF6)是电解液的核心,下游取决于动力电池需求。电解液由溶质、溶剂和添加剂按照一定的比例配制而成,其中溶质是电解液的核心,目前六氟磷酸锂是目前商业化应用最广的电解液溶质锂盐,中期内可替代性较低。LiPF6下游仅供电解液厂商使用,生产的电解液主要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领域,3C电子的消费电池领域以及储能电池领域,其中动力电池需求占比高、增速快,是未来LiPF6增量的主要来源。   氟化氢溶剂法是六氟磷酸锂主流合成方法,有较高进入壁垒。目前国内六氟磷酸锂产能为6.67万吨/年,CR4约55%,产能集中度较高。目前氟化氢溶剂法是使用最广泛的方法,按照工艺流程的不同,分为以森田化工为代表的工艺流程和多氟多自主研发的双釜法两种。六氟磷酸锂原料纯度要求非常高,且氟化氢具有强腐蚀性,制备过程存在安全生产控制难、无水环境要求高、游离酸和不溶物含量要求高等技术瓶颈,行业进入壁垒较高(投资强度大、扩产周期长),对于企业的资金实力要求高。   作为电解液的核心溶质,受益于动力电池、3C电子、储能等领域的增长,将带动电解液以及六氟磷酸锂需求的快速上升。2020年锂离子电池出货量133GWh,其中动力电池出货量80GWh,占比约60%;消费型(3C)领域出货量为37GWh,占比27%;储能领域出货量达到了16GWh,占比12%。国务院2020年10月发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中提到,“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未来新能源汽车销量增加将作为电解液以及六氟磷酸锂需求的主要增长点。根据目前1吨六氟磷酸锂大约可以配制8吨电解液,以及未来新能源车用三元电池、磷酸铁锂电池出货比例为1:1进行计算,预计2025年锂离子电池所需的六氟磷酸锂约10万吨,需求前景十分广阔。   综合来看,本轮六氟磷酸锂上涨主要是由于电解液需求增长导致,此外,受工艺复杂程度等问题的影响,新产能不易投放也为供需偏紧以及价格的上涨起到了推动作用。我们认为,中长期六氟磷酸锂行业有望延续景气格局,建议关注具备一体化规模优势的天赐材料、多氟多等相关龙头企业。   市场回顾:   板块表现:本周中信一级石油石化指数涨跌幅-5.06%,位居30个行业指数第26位。本周上证指数涨跌幅-0.98%,中信一级石油石化指数相对上证指数-4.08%。除油品销售及仓储子版块外,其余石油石化各子版块均出现不同程度跌幅,油品销售及仓储(+2.16%)、工程服务(-2.73%)、炼油(-3.83%)、油田服务(-4.81%)、其他石化(-5.61%)、石油开采(-5.79%)   个股涨跌幅:本周石油石化板块领涨个股包括ST中天(+20.97%)、博汇股份(+17.22%)、昊华科技(+12.07%)、三联虹普(+6.61%)、道森股份(+5.17%)等;领跌个股包括博迈科(-13.51%)、华锦股份(-13.11%)、中曼石油(-12.65%)、贝肯能源(-12.28%)、泰和新材(-11.64%)等。   风险提示:政策风险;地缘政治加剧风险;原油价格剧烈波动风险,全球新冠疫情持续恶化风险;
    申港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0页
    2021-11-02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咨询业务联系电话

18980413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