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行业领域:
  • 全部
  • 化药/生物药
  • 中药
  • 原料药
  • 医疗器械
  • 泛医疗
  • 其他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产业分析
  • 市场数据分析
  • 临床研究进展
  • 集采分析
  • 专利分析/FTO分析
  • 政策分析
  • 医药盘点
  • 投融资
  • 立项评估
  • 技术平台研究
  • 其他
治疗领域:
  • 全部
  • 消化系统与代谢药物
  • 皮肤病药物
  • 罕见病
  • 其他
  • 补气补血药物
  • 全身用激素类制剂(不含性激素和胰岛素)
  • 呼吸系统药物
  • 心血管系统药物
  • 感觉系统药物
  • 抗寄生虫药物、杀虫药物和驱虫药物
  • 抗肿瘤药
  • 免疫机能调节药物
  • 杂类
  • 生殖泌尿系统和性激素类药物
  • 神经系统药物
  • 系统用抗感染药物
  • 肌肉-骨骼系统药物
  • 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物
报告搜索:

全部报告(95464)

  • 基础化工行业周报:布油上涨,美油下跌,三氯甲烷、三聚磷酸钠、氨纶、PVC糊树脂等产品价格上涨

    基础化工行业周报:布油上涨,美油下跌,三氯甲烷、三聚磷酸钠、氨纶、PVC糊树脂等产品价格上涨

    化学原料
      核心推荐   基础化工重点   核心资产(万华化学、华鲁恒升、扬农化工、新和成);   钛白粉(龙佰集团)、碳纤维(光威复材)、沸石/OLED(万润股份)、农药(扬农化工、广信股份)、复合肥(新洋丰)等。   石油化工重点   OPEC+联合减产形成油价底部支撑,但仍需关注非OPEC产量(加拿大重质油、巴西、中亚)、全球宏观经济下行风险与贸易风险进一步发酵对油价的影响。推荐聚酯产业链一体化建设加快并进军大炼化、布局C2/C3轻烃裂解的优秀民营炼化企业(荣盛石化、东方盛虹、卫星化学、桐昆股份、恒力石化);关注宝丰能源。   每周行业动态更新   本周化工品价格指数下跌,核心原料油价上涨,LPG气上涨,LNG气下跌,煤价上涨;磷化工、聚氨酯、氨基酸部分产品价格上涨。   本周中国化工品价格指数CCPI-2.1%;核心原料价格布油+2.0%,进口LPG+0.6%,国产LNG气-2.8%,烟煤+2.4%。   原料端,C1、C2、C3部分产品价格下跌;制品端,磷化工、聚氨酯、氨基酸部分产品价格上涨,化纤、氯碱、化肥、塑料部分产品价格下跌。   本周布油上涨,美油下跌,OPEC减产立场坚定,经济和需求预期偏弱。   本周布油结算价从91.6涨至93.5美元/桶(涨幅2.0%)、美油结算价从85.6跌至85.1美元/桶(跌幅0.7%);美国商业原油库存4.37亿桶(周环比-0.4%),美国原油钻井数612口(周环比+0.3%)。   供应端,根据隆众资讯,多个产油国为OPEC+减产200万桶/日辩护,回击美国的批评言论,空前团结的OPEC内部反映出减产立场的坚定,近期俄乌局势和伊朗问题均表现沉闷、无新的素材出现,欧洲能源供应风险也因天气温暖和储备充足而暂未显露。需求端,根据隆众资讯,部分经济数据表现欠佳,市场对经济衰退风险的忧虑如影随形,经济和需求预期偏弱依然是主要利空。政策面来看,根据隆众资讯,欧洲最新CPI数据显示通胀压力有增无减,全球维持较高强度加息几成定局,近期强势美元仍在继续。地缘政治来看,根据隆众资讯,俄乌双方冲突未有恶化,美国表示乌克兰问题最终应在谈判桌上解决也一定程度上安抚了市场气氛,西方对俄新的制裁计划仍未放弃。   天然气价跟踪:   价格跟踪:本周欧美天然气期货普遍下行。NBP环比-37.27%,TTF环比-29.04%,HH环比-15.13%,AECO环比-5.25%。现货方面,HH现货环比+14.07%;加拿大AECO现货成交受限;欧洲TTF现货环比-35.95%%。价差方面,东北亚LNG现货到港均价为10057元/吨,环比-1.80%,国内市场均价为7433元/吨,环比-149元/吨(+1.97%)。   库存跟踪:根据EIA数据显示,截至10月14日,美国天然气库存量为33420亿立方英尺,环比+1110亿立方英尺(环比+3.44%,同比-3.10%),低于5年均值。据欧洲天然气基础设施协会数据,截至10月14日,欧洲天然气库存量为36147亿立方英尺,环比+553亿立方英尺(环比+1.56%,同比+20.14%)。   国内价格:本周国内LNG产地价格小幅下行。截至10月20日,LNG主产地报价为6767元/吨,较上周-0.75%;消费地价格同向下行,截至10月20日,LNG主要消费地均价为7148元/吨左右,较上周-4.78%。LNG接收站报价7826元/吨,环比-1.32%。重点化工品观点更新:   化工品价格涨跌幅:   本周价格涨幅靠前的重要产品为异丁醛+8%、硫磺+8%、三氯甲烷+7%、三聚磷酸钠+6%、对硝基氯化苯+5%、TPU+5%、氨纶+4%、PVC糊树脂+4%等。本周价格跌幅靠前的重要产品为碳酸二甲酯DMC-11%、R142b-9%、四氯乙烯-8%、丙烯酸-8%、三氯乙烯-7%等。   新能源上游化工品价格涨跌幅:   光伏产业链相关化工品:工业硅持平、三氯氢硅持平、纯碱(轻质持平、重质-持平)、醋酸乙烯+1%、EVA(光伏级)持平等。   锂电产业链相关化工品:磷矿石(30%)持平、磷酸-4%、碳酸锂(工业级+2%、电池级+2%)、磷酸铁-4%、工业磷酸一铵(73%)持平、六氟磷酸锂-3%等。   副产原料供应紧张,排单情况良好,推高三聚磷酸钠价格。   本周三聚磷酸钠(工业级,华中)涨5.9%至9000元/吨。成本端,根据百川盈孚,近期虽然黄磷、磷酸价格持续下调,但对三聚磷酸钠价格影响有一定滞后,且生产三聚磷酸钠所用农药副产粗品焦磷酸钠和磷酸二钠供应紧张,副产原料价格走高,形成成本支撑;需求端,根据百川盈孚,本周三聚磷酸钠市场需求端表现良好,主流企业出口订单排单情况良好,目前场内多为预订单,新询单情况良好;供给端,根据百川盈孚,本周三聚磷酸钠市场产量、开工较为稳定。   成本支撑偏强,部分型号货源紧张,提振氨纶价格。   本周氨纶(40D)涨4.3%至36000元/吨。成本端,根据百川盈孚,本周氨纶成本面偏强,主原料市场价格持稳运行,辅原料价格上涨,形成成本支撑;需求端,根据百川盈孚,当前下游开机率波动不大,张家港地区棉包市场开5-7成左右,义乌诸暨包纱市场开5成左右,海宁平布不倒绒平布开5-7成左右,福建地区主流花边经编市场开5成左右,常熟地区下游圆机市场开3-5成左右,江阴圆机纱线陆续开3-5成左右,浙江萧绍圆机市场开4-5成左右,广东地区下游订单维持小幅跟进,经编圆机开工6-7成左右,圆机包纱开3-5成左右;供给端,根据百川盈孚,目前氨纶行业开工在7成左右,氨纶工厂反馈部分型号货源仍紧张。   皮革料采购尚可,市场供量缩减,PVC糊树脂价格上涨。   本周PVC糊树脂(M31,沈阳化工)涨3.5%至8900元/吨。需求端,根据百川盈孚,受内蒙等地区货物运输受限影响,近期皮革料下游用户采购积极性尚可,手套料下游工厂开工无明显变化,需求变化幅度有限;供给端,根据百川盈孚,周内受二十大会议召开影响,东北一大厂装置停车,市场供量缩减,此外近期国内公共卫生事件频发,多地糊树脂厂家货物运输受限,形成供给端利好。   下游开始补货,市场供应增加,异丁醛价格上涨。   本周异丁醛(华鲁)涨7.7%至7000元/吨。需求端,根据百川盈孚,当前下游积极补货,订单数量增加,整体异丁醛厂家库存压力明显缓解;供给端,根据百川盈孚,当前异丁醛市场供应增加,银十到来,多数企业想推动行业进展。   下游坚挺维稳,外贸需求利好延续,三氯甲烷价格上涨。   本周三氯甲烷(华东)涨6.7%至4800元/吨。需求端,根据百川盈孚,R22厂家报价随配额消耗保持坚挺,外贸需求利好延续,加之国内ODS级配额余量有限,货源仍偏紧张,厂家交付前期订单为主,新单签订有限,业者多按需采购;供给端,根据百川盈孚,当前国内三氯甲烷产量总体维稳,具体来看,山东一带近期厂家配套R22对二氯甲烷征用减少,江浙一带供应面变化不大,当地企业生产自用为主,西南地区市场价格受前期山东市场影响,报价小幅上调,但受疫情影响,当地三氯甲烷交投表现疲软,企业库存压力有所上行。   风险提示:原料价格波动、下游需求不及预期等。
    安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5页
    2022-10-24
  • 民生医药一周一席谈:政策持续利好,贴息贷加速国产仪器进口替代

    民生医药一周一席谈:政策持续利好,贴息贷加速国产仪器进口替代

    医药商业
      本周回顾:本周申万医药指数下降0.44%,跑赢同期上证综指(0.64%)和创业板指数(1.16%),本周科研仪器赛道由于贴息贷政策利好,引起市场广泛关注,本周我们重点讨论从贴息贷看国内科研仪器国产替代机会。   贴息贷政策利好,引领科研仪器投资热潮。2022年9月1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对部分领域设备更新改造贷款阶段性财政贴息和加大社会服务业信贷支持,政策面向高校、职业院校、医院、中小微企业等九大领域的设备购置和更新改造,贷款总体规模预估为1.7万亿元。另外,对2022年底前新增的10个领域设备更新改造贷款贴息2.5个百分点,期限2年,额度2000亿元以上,因此今年第四季度内更新改造设备的贷款主体实际贷款成本不高于0.7%,两个政策都重点支持高校科教领域。高校上报2022年10-12月仪器拟采购金额,显示了仪器更新采购的客观需求。   政策端持续利好,支持科研仪器自主可控。从研发到采购,政策端持续支持国产崛起和自主可控,多家国产仪器公司已逐步进入研发兑现期,短期内有望实现市场覆盖面积的快速提升。谱育科技、禾信仪器、皖仪科技、莱伯泰科等公司在质谱色谱上均具备科研端获单能力。   重点关注:成长组合:药石科技、金斯瑞生物科技、聚光科技;稳健组合:华润三九、通策医疗、迈瑞医疗;弹性组合:海泰新光、澳华内镜、东诚药业   投资建议:政策支持国产替代背景下,自主可控属性受到高度重视,我们建议重点关注以下细分领域:(1)科研仪器:聚光科技、禾信仪器、莱伯泰科、皖仪科技;(2)高分子耗材:昌红科技、洁特生物、拱东医疗、采纳股份;(3)医疗设备及产业链:联影医疗、奕瑞科技、开立医疗、澳华内镜、万东医疗、海泰新光;(4)科研试剂:泰坦科技、阿拉丁、诺唯赞、百普赛斯;(5)制药装备:东富龙、楚天科技。   风险提示:国产替代率不及预期的风险;采购需求不及预期。
    民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0页
    2022-10-24
  • 医药行业研究:关注医保谈判,多维度看好医药板块行情

    医药行业研究:关注医保谈判,多维度看好医药板块行情

    医药商业
      新冠跟踪   10 月 17 日,神州细胞新冠二价疫苗 SCTV01C 和四价疫苗 SCTV01E三期临床中期分析取得积极结果。   国内疫情反复,近一周累计确诊病例较多的地区为广东、内蒙古、山西、北京、陕西。 全球疫情稳定, BA.5 仍是全球主流变异株, 新型变异株 BQ1.1、 BQ.1、 BF.7 的占比快速上升,美国保持新冠药物分发量。   猴痘跟踪: 全球猴痘确诊病例继续增长,以欧洲美洲病例为主。 截至 10月 14 日,全球已有猴痘确诊病例 75348 例。   周观点更新   全球医药创新进展不断, 本周百济神州泽布替尼欧洲上市申请获得EMA 积极意见, 继续催化创新药板块行情, 关注重点在研管线推进进度。 国内药品板块下半年有望业绩、估值持续修复。药品板块二季度业绩见底(集采、疫情管控等因素), 三季度开始业绩有望持续恢复,政策持续边际回暖大背景下, 关注四季度国家医保谈判,以及由此催化的明年新品种商业化加速放量,建议关注( 1)兼具研发能力和成熟销售能力的 Pharma 类企业;( 2)从 Biotech 成功成长为 BioPharma 的企业;( 3)具有创新研发能力的头部 Biotech 企业。 同时关注新冠防治相关药品及疫苗研发、放量进展,关注相关药企、疫苗企业及其产业链。   CXO 板块:本周受到海外市场波动等因素影响, CXO 板块有所回调。当前 CXO 板块 PE 为 33 倍,低于中位数 55 倍,已处于历史估值底部。 行业高景气,业绩高成长、订单饱满, 看好四季度三季报订单和业绩催化下的估值切换和估值修复。 继续重点关注具备国际竞争力和国内市场优势的综合性龙头企业和细分领域龙头。   医药先进制造方向关注原料药板块及医药上游供应链: ① API 企业制剂一体化和出海业务不断取得进展, 关注原料药板块低估值、盈利能力持续恢复的确定性投资机会。②医药上游供应链受贴息贷款政策持续利好影响,款项迅速落地,科学仪器行业保持持续高景气,在国产替代大趋势下,具备多年技术沉淀的头部公司有望持续保持领先优势。   投资建议:    建议关注: 恒瑞医药、国邦医药、普洛药业、药明康德、众生药业等。   风险提示   新冠疫情发展变化风险,产品研发数据及进度不及预期风险,产品产能及销售不及预期风险,政府订单不及预期风险,政策风险等
    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9页
    2022-10-24
  • 业绩持续高增长,“仿创一体、临床前+临床联动”驱动长期发展

    业绩持续高增长,“仿创一体、临床前+临床联动”驱动长期发展

    个股研报
      阳光诺和(688621)   事件:阳光诺和发布2022年三季度报告。公司2022年前三季度实现收入4.95亿元(同比+45.19%),归母净利润1.29亿元(同比+51.42%),扣非归母净利润1.20亿元(同比+44.41%),前三季度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803万元(同比-82.38%)。公司2022年第三季度实现收入1.71亿元(同比+46.12%),归母净利润0.42亿元(同比+58.68%),扣非归母净利润0.39亿元(同比+48.33%)。   点评:   盈利能力小幅上升,研发投入及团队扩张拉升费用率。2022年前三季度公司综合毛利率达56.91%(同比+0.49pp),归母净利率26.03%(同比+1.07pp),扣非归母净利率24.33%(同比-0.13pp),综合看公司盈利能力小幅上升。从费用率角度看,报告期内公司期间费用率为28.05%(+1.85pp),其中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2.90%(-0.46pp)/13.18%(+1.17pp)/11.45%(+0.99pp)/0.52%(+0.16pp),公司持续加大对自主立项创新药、改良型新药、特色仿制药的研发投入及相应人员投入,拉升管理及研发费用率。   产品矩阵丰富,能力建设全面,看好长期发展。公司近年来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在药学研究业务上,持续推进创新药、改良型新药、仿制药的研发管线布局,产品矩阵丰富,截止至2022H1,共有40项药品申报注册受理(包括创新药3项、仿制药37项),创新药STC007注射液于9月14日获得临床试验批准,管线进度持续推进;截止至2022H1,公司拥有3.60万m2的研发实验室,其中2.59万m2已投入使用。在临床试验和生物分析服务上,公司打造“临床前+临床”综合服务模式,加强板块内部协同效应,截止至2022H1,共有13项创新药临床项目、3项IV期临床项目、4项器械临床项目。公司持续完善仿制药+创新药研发及临床研究综合平台,业务全面、产品丰富、实力强劲,在手订单(2022H1为17.89亿元)支撑业绩增长,创新药拓展带来长期增长空间。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预计2022-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为6.77/9.22/12.51亿元,同比增长37.2%/36.1%/35.7%;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53/2.19/3.00亿元,同比增长44.7%/43.0%/37.1%,对应2022-2024年PE分别为52/36/27倍。   风险因素:行业竞争加剧、国内国际政策、研发进度不及预期、核心技术人员流失等风险。
    信达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5页
    2022-10-24
  • 前三季度营收6.5亿,重组八因子销售超预期

    前三季度营收6.5亿,重组八因子销售超预期

    个股研报
      神州细胞(688520)   事件   2022 年 10 月 23 日,公司发布业绩预增公告, 预计 2022 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入 65,034.21 万元,同比增长 6,373.77%; 归母净亏损约 40,262.08 万元,同比减少 39.07%;扣非归母净亏损约 31,030.32 万元,同比减少54.13%。 业绩超预期。   点评   国产独家重组八因子销售持续超预期。 ( 1) 公司 2022 年前三季度预计实现营业收入约 6.5 亿元,主要来自公司自主研发的首个产品安佳因®( SCT800,重组人凝血因子Ⅷ )的销售收入; 第三季度销售收入环比增长约 24.58%。( 2) 安佳因®于 2021 年 7 月获批上市, 适用于成人及青少年(≥ 12 岁)血友病 A 患者;其核心优势是:质量及其稳定性、产能和成本。( 3)安佳因®的新增儿童适应症的补充上市申请已获国家药监局受理,并已完成生产和临床的现场核查,若在年底前获批,将提升其销售额和市占率。   针对新冠变种的多价新冠疫苗数据优异。 2022 年 10 月 18 日, 公司公告了其自主研发的 2 价( SCTV01C, 针对 Alpha+Beta 变异株)和 4 价( SCTV01E, 针对 Alpha +Beta+Delta+Omicron 变异株)重组新冠病毒疫苗在海外(阿联酋) 进行的 3 期临床的数据, 在临床安全性、免疫原性、广谱性方面均取得优异表现。针对 Omicron 的 BA.5 变种, 灭活苗、 SCTV01C和 SCTV01E 诱导的真病毒中和抗体滴度值较基线分别提高 2.07、 15.89 和21.11 倍。   重组八因子、 CD20 之后,更多在研生物药及创新疫苗推进中,产能就绪。   近期,除了公司的重组八因子(安佳因)有望在年内获批儿童市场新适应症外,还有阿达木单抗、贝伐单抗等将陆续在今年底或明年获批。全球领先的 14 价 HPV 疫苗也将在今年年底进入 3 期。后续亮点颇多。   公司已按照 GMP 标准建立可商业化生产的动物细胞培养生产线,一期建成 2 条原液生产线(规模分别为 2*2,000L 、 4*2,000L)和 1 条制剂生产线,二期在建生产基地有 1 条原液线( 2*5,000L)和 3 条制剂线。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根据公司业绩预告,我们将公司 2022 年的营收与归母净利润分别由 7.68 亿和-6.11 亿,上调 24%和 26%至 9.50 亿和-4.52 亿; 维持 2023/24 年预测,营收 15.23/28.32 亿元,归母净利润-0.67/5.03 亿元, 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    研发进展以及商业化进程不达预期、 定增发行失败以及限售股解禁等风险
    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2-10-24
  • 化工新材料周报:新能源汽车前三季度销量同比增长超110%,巨化股份1-9月归母净利同比大涨519%-577%

    化工新材料周报:新能源汽车前三季度销量同比增长超110%,巨化股份1-9月归母净利同比大涨519%-577%

    化学原料
      投资要点:   核心逻辑   化工新材料领域是化工行业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传统化工行业随着下游需求增速放缓,市占率向龙头集中是大趋势,核心竞争门槛为成本和效率;下游仍处于快速增长的新材料领域则不同,核心的竞争壁垒为研发能力、产业链验证门槛、服务能力等,随着政策支持,国内化工新材料行业有望迎来加速成长期。我们推荐处于核心供应链、研发能力较强、管理优异的化工新材料优质标的,主要包括电子化学品(半导体材料、显示材料、5G材料等)、新能源材料、医药中间体等领域。维持行业“推荐”评级。   行业信息更新   半导体相关:   10月18日,中国电子报:电子材料咨询机构TECHCET近期报告显示,随着高端芯片所需的先进制程工艺加速引入EUV,金属氧化物、干沉积、多触发等EUV光刻胶的市场规模将在2025年超过2亿美元。光刻胶是光刻工艺的核心耗材,EUV光刻胶是其中发展最快的品类之一。TECHCET此前报告指出,用于半导体的光刻胶的营收规模预计在2022年增长7.5%至23亿美元,2025年超过25亿美元,2021年-2026年复合增长率为5.9%。而EUV光刻胶2021年的市场规模仅约0.6亿美元,预计到2025年达到2亿美元,2020年-2025年复合增长率达50%,远高于光刻胶市场平均增速。显示材料相关:   10月19日,LEDinside:近日,日本京瓷开发了一种MicroLED制造新技术,通过硅衬底取代传统蓝宝石衬底,将MicroLED成本降至一半以下。京瓷已对该技术进行相关专利申请并争取在2025财年实现应用。   新能源材料相关:   10月20日,上海证券报:中国不仅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还正在发挥新能源汽车制造的领先优势。10月19日,长城汽车透露,公司和国际车企巨头宝马集团的合资公司光束汽车工厂已进入试生产阶段。奔驰、大众等国际车企巨头日前也纷纷通过合资公司、股权投资、产能合作等形式主动牵手中国汽车产业链相关公司。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并且最有活力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中国新能源汽车2022年前三季度累计销量达456.7万辆,同比增长超110%,已超过2021年全年销量。根据宝马集团的数据,2022年前三季度,宝马在中国的纯电动车型销量同比增长65%。在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方面,根据SNEResearch的数据,2022年1至8月,全球新能源车动力电池装车总量达287.6GWh,其中,宁德时代的同期累计装机量达到102.2GWh,全球市场份额为35.5%。比亚迪旗下弗迪电池装车量位列全球第三,中创新航、国轩高科、欣旺达、蜂巢能源等中国公司依次位列第七至第十位。   重点企业信息更新:   巨化股份:10月19日,公司发布《2022年前三季度业绩预增公告》,预计2022年前三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6.00亿元到17.50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13.42亿元到14.92亿元,同比增长519%到577%;预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15.38亿元到16.88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13.30亿元到14.80亿元,同比增长640%到712%。   重点关注公司:   重点推荐万润股份,公司OLED+沸石分子筛双向发力将带动公司持续成长。   建议关注鼎龙股份,公司是国内唯一一家全面掌握CMP抛光垫全流程核心研发技术和生产工艺的CMP抛光垫供应商,在国内抛光垫市场中处于领先地位。   重点推荐国瓷材料,公司是我国无机新材料平台型公司,熟练掌握了水热法核心技术,内生的MLCC陶瓷粉、氧化锆、氧化铝均达到世界级水平;外延并购的王子制陶(陶瓷制品)和爱尔创(氧化锆下游制品)均是公司产品的下游,都迎来快速增长。   重点推荐飞凯材料,公司是电子化学品龙头企业,5000t/aTFT-LCD光刻胶项目向客户稳定供货,5500t/a合成新材料项目和100t/a高性能光电新材料提纯项目的产能正稳步提升,OLED材料的试验能力和生产线建设亦在有序推进,看好上述项目推动公司未来新增长。建议关注濮阳惠成,公司专注顺酐酸酐衍生物和功能中间体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受益于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我国智能电网、超/特高压输电线路投资力度的不断加大、新型复合材料的广泛应用,对顺酐酸酐衍生物的需求持续增长。   建议关注巨化股份,公司拥有完整的氟化工产业链,主要产品采用国际先进标准生产,核心业务氟化工处于国内龙头地位(其中氟致冷剂处于全球龙头地位),特色氯碱新材料处国内龙头地位。重点推荐万盛股份,公司是全球最大的有机磷系阻燃剂生产商,通过多年的研发投入和实践积累,公司差异化的产品能够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产品逐步被高端客户所接受。   重点推荐江化微,公司是国内产品品种最齐全、配套能力最强的湿电子化学品生产企业之一,产品能够广泛的应用到平板显示、半导体及LED、光伏太阳能等多个电子领域,同时能在清洗、光刻、蚀刻等多个关键技术工艺环节中应用。   重点推荐合盛硅业,公司在工业硅及有机硅产业链完整,具备规模优势、成本优势,上下游协同效应有望持续加强,随着在建项目的稳步推进,公司业绩有望持续向好。   建议关注彤程新材,公司积极推进电子材料业务,紧紧抓住关键材料急需国产化替代的契机,巩固半导体光刻胶和显示光刻胶板块协同发展的优势,实现光刻胶横向产业新突破,并反溯核心原材料的开发,加快公司电子酚醛树脂在光刻胶领域的开发及导入,充分发挥公司产业链优势,形成产业链一体发展的新模式。   风险提示:疫情可能引发市场大幅波动的风险;替代技术出现;行业竞争加剧;经济大幅下行;产品价格大幅波动;重点关注公司业绩不达预期。
    国海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5页
    2022-10-23
  • 临床质谱:蛰伏蓄力,以待花开——生命科学领域产业链系列报告之二

    临床质谱:蛰伏蓄力,以待花开——生命科学领域产业链系列报告之二

  • 2022前三季度业绩略超预期,OK镜恢复正常增长

    2022前三季度业绩略超预期,OK镜恢复正常增长

    个股研报
      欧普康视(300595)   事件:近日,公司发布2022三季报,2022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12.11亿元,同比增长21.58%,归母净利润5.05亿元,同比增长14.06%,扣非归母净利润4.64亿元,同比增长20.43%,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5.57亿元,同比增长12.23%。   点评:   2022前三季度业绩略超预期。2022Q3公司实现营收5.27亿元,同比增长23.63%,归母净利润2.47亿元,同比增长32.07%,扣非归母净利润2.25亿元,同比增长29.04%。公司业绩维持快速增长的原因:角膜塑形镜的应用处于上升通道中,公司产品销量和营销服务终端收入仍在增加。公司主营业务随着疫情波动而波动,尤其是今年3、4月份,不少区域发生较严重疫情,这些区域及周边区域实施了较长时间的管控措施,公司镜片订单在这二个月出现负增长,5月份部分区域管控放松后订单同比基本持平,6月份基本恢复正常重新回到正增长。8月下旬以来,尤其是9月份又有不少区域因疫情反复实施管控措施对公司主营产品的销售和视光服务收入产生阶段性的影响。此外,2022Q3净利润增速高于营收增速,主要原因是:公司6月份收到向特定对象发行股份的募集资金,资金规模扩大增加了闲置资金理财收益和银行存款利息收入。同时,销售毛利率的提升和费用管控措施等也提高了当期利润。   2022Q3OK镜恢复正常增长,盈利能力环比有所提升。2022Q3公司医疗服务和护理液维持快速增长,硬性角膜接触镜维持正常增长。2022前三季度,公司综合毛利率为77.7%,同比略有提升,公司净利率为46.76%,同比变动-1.06pct。公司2022Q1/Q2/Q3毛利率分别为77.56%、74.82%、79.51%,净利率分别为44.03%、38.9%、53.35%,Q3毛利率及净利率环比有显著提升,主要是硬性角膜接触镜3季度恢复正常增长。2022前三季度公司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财务费用率分别为18.12%、9.19%、-0.4%,同比变动0.65pct、-0.08pct、-0.79pct,2022Q1/Q2/Q3销售费用率分别为18.1%、22.89%、15.31%,管理费用率分别为11.45%、9.96%、7.15%,财务费用率分别为0.02%、-0.31%、-0.76%,Q3费用率环比下降。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2-2024年收入规模分别为17.46/23.21/29.99亿元,同比增长34.9%/32.9%/29.2%,归母净利润为7.42/9.63/12.04亿元,同比增长33.8%/29.8%/25.0%,对应PE为54.32、41.84、33.47倍,考虑角膜塑形镜的市场需求快速增长、公司护理液和医疗服务快速增长,维持对公司的“买入”评级。   风险因素:国家政策变化风险、原材料供应集中风险、疫情反复的风险。
    信达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6页
    2022-10-23
  • 新材料行业周报:智能时装空间广阔,电致发光可编织纤维有望受益

    新材料行业周报:智能时装空间广阔,电致发光可编织纤维有望受益

    化学原料
      本周(10月17日-10月21日)行情回顾   新材料指数下跌1.33%,表现强于创业板指。OLED材料跌1.53%,半导体材料涨2.94%,膜材料跌0.42%,添加剂跌4.43%,碳纤维涨1.33%,尾气治理跌3.8%。涨幅前五为瑞丰新材、安集科技、康强电子、普利特、金宏气体;跌幅前五为新和成、联泓新科、万顺新材、万盛股份、科思股份。   新材料周观察:智能时装市场空间广阔,电致发光可编织纤维有望持续受益   电致发光可编织纤维是一种直径细、柔性好、易编织、亮度高的发光纤维,通常以高导电的芯层纤维电极为载体,发光材料为活性层,经涂覆工艺复合而成。电致发光可编织纤维凭借较好的发光性能和易于编织的特点,有望在智能时装、可穿戴设备、智能家居、汽车装饰等领域广泛应用。在可穿戴设备领域,电致发光可编织纤维可织入智能手环、智能手表的表带,以及智能手机背板、智能音箱外壳以丰富用户的个性化展示,未来有望在可穿戴设备中持续渗透。在智能家居领域,电致发光可编织纤维可织入窗帘、地毯、墙布等以提供家居发光设计,在窗帘、墙布相关的柔性显示领域也具备广阔的发展潜力。在汽车装饰领域,电致发光可编织纤维可通过缝纫刺绣织入汽车品牌Logo,也可通过机织融入汽车的安全带、星空顶等,为驾驶舱提供前卫的氛围感,应用前景广阔。未来,智能时装有望成为电致发光可编织纤维较大的需求增长点。电致发光可编织纤维可广泛应用于发光运动服装、发光鞋帽箱包、高端定制发光礼服和婚纱、智能户外装备、防护服装等智能时装。据QYResearch统计,2020年全球智能时装市场规模约15.81亿美元,预计2025年将快速增长至56.43亿美元,未来5年年均复合增长率将高达25.96%。据泰和新材公告,泰和新材子公司经纬智能科技于2022H1实现了电致发光可编织纤维的生产与制备,首期生产线的产能为500万米/年,未来有望成为公司新的业绩增长点。受益标的:泰和新材。   重要公司公告及行业资讯   【昊华科技】1-9月经营情况:公司预计2022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64亿元,同比增长23%;实现归母净利润7.6亿元,同比增长18%。   【阿科力】对外投资:公司拟投资10.5亿元在潜江市江汉盐化工业园建设“年产2万吨聚醚胺、3万吨光学材料(环烯烃单体及聚合物)项目”,产品包括2万吨/年聚醚胺、3万吨/年光学材料(环烯烃单体及聚合物)、1,000吨/年高纯硅溶胶、20吨/年特种高耐热树脂、5,000吨/年改性环氧树脂及2.5万吨/年聚醚。   受益标的   我们看好产业转移背景下功能膜材料的广阔市场,看好高端电子材料国产替代从0到1的突破,看好新能源浪潮中新材料的新机遇。受益标的:昊华科技、泰和新材、瑞联新材、宏柏新材、利安隆、濮阳惠成、阿科力、黑猫股份、普利特、斯迪克、彤程新材、东材科技、长阳科技、洁美科技、蓝晓科技、松井股份等。   风险提示:技术突破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原材料价格波动等。
    开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5页
    2022-10-23
  • 二十大鼓励生物技术、高端装备和中医药发展——医药生物行业跨市场周报

    二十大鼓励生物技术、高端装备和中医药发展——医药生物行业跨市场周报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咨询业务联系电话

18980413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