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券商报告
行业领域:
  • 全部
  • 化药/生物药
  • 中药
  • 原料药
  • 医疗器械
  • 泛医疗
  • 其他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产业分析
  • 市场数据分析
  • 临床研究进展
  • 集采分析
  • 专利分析/FTO分析
  • 政策分析
  • 医药盘点
  • 投融资
  • 立项评估
  • 技术平台研究
  • 其他
治疗领域:
  • 全部
  • 消化系统与代谢药物
  • 皮肤病药物
  • 罕见病
  • 其他
  • 补气补血药物
  • 全身用激素类制剂(不含性激素和胰岛素)
  • 呼吸系统药物
  • 心血管系统药物
  • 感觉系统药物
  • 抗寄生虫药物、杀虫药物和驱虫药物
  • 抗肿瘤药
  • 免疫机能调节药物
  • 杂类
  • 生殖泌尿系统和性激素类药物
  • 神经系统药物
  • 系统用抗感染药物
  • 肌肉-骨骼系统药物
  • 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物
报告搜索:

全部报告(92558)

  • 公司信息更新报告:信息化建设持续推进精益化生产,利润增长超股权激励目标预期

    公司信息更新报告:信息化建设持续推进精益化生产,利润增长超股权激励目标预期

    个股研报
      羚锐制药(600285)   利润增长超股权激励目标预期,维持“买入”评级   8月9日,公司发布2022年半年报:2022H1实现营收15.03亿(+10.86%);归母净利润2.71亿元(+23.15%);扣非净利润2.39亿(+15.31%);经营现金流净额3.04亿(-42.38%)。公司利润端增长超过股权激励目标预期。分季度看,2022Q1收入增长16%,归母净利润由于2633.5万政府补助实现35%的较高增长;2022Q2收入由于上海地区受疫情影响同比增长7%,但从利润端看,考虑到上半年新增股权激励费用,鉴于股权激励草案中2022年摊销费用为0.3亿元,我们假设上半年为0.16亿元,对应2022H1扣非+股权激励费用的利润同比实现超过目标20%的增长,我们维持2022-2024年盈利预测,预计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55/5.72/6.84亿元,EPS分别为0.80/1.01/1.21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14.8/11.8/9.9倍,维持“买入”评级。   贴膏剂增长稳健,片剂延续高增长,软膏剂经过战略调整开启快速增长   分产品看,2022H1公司贴膏剂收入实现11%的稳健增长,我们预计通络祛痛膏以及两只老虎系列产品销售稳健;片剂延续高增长,2022H1在2021年增长36.6%的基础上实现43%高增长,我们预计主要系公司推进优质代理商遴选促进丹鹿通督片销售快速增长所致。软膏剂在2022上半年也实现较高增长,收入增速34%,主要系糠酸莫米松乳膏收入增长较快。胶囊剂收入同比基本持平,增长1%。分地区看,公司收入占比最高的华东地区整体收入下降3%,主要系上海受疫情影响同比下降34%,华东其他地区实现17%的稳健增长。华中、西北、西南地区分别实现36%、34%、29%的较高增长,表明公司在其他地区销售拓展卓有成效,同时表明公司营销改革中,通过剥离各事业部销售条线,并将院外产品销售统一至销售经验丰富的OTC事业部对于全国推广成效明显。   风险提示:产品销售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
    开源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8页
    2022-08-11
  • 疫情短期影响收入增速,看好全球化布局长期发展

    疫情短期影响收入增速,看好全球化布局长期发展

    个股研报
      诺禾致源(688315)   事件:2022年8月10日,公司发布2022年半年度报告,公司上半年累计实现营业收入8.5亿元,同比增长6.0%,实现归母净利润5670万元,同比下降30.5%,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4691万元,同比下降21.1%。其中,Q2公司单季度主营收入4.6亿元,同比上升6.1%,实现归母净利润3783万元,同比下降22.2%,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3452万元,同比下降27%。   点评:   测序平台业务增长明显,海外疫情恢复快于国内。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8.5亿元,同比增长6.0%。分业务来看:生命科学基础科研服务实现营业收入2.6亿元,同比增长1.4%;医学研究与技术服务实现营业收入1.25亿元,同比增长8.5%;测序平台服务实现营业收入3.6亿元,同比增长10.8%。分地区来看:国内市场实现营业收入4.9亿元,同比下降4.6%;海外市场实现营业收入3.5亿元,同比增长25.9%,国内市场受疫情影响较大,增速低于海外市场。   疫情影响营收增速,销售管理费用使净利润短期下滑。公司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5670万元,同比下降30.5%,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4691万元,同比下降21.1%,主要由于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增加所致。其中2022H1销售费用约1.6亿元,同比+26.2%;管理费用约8999.3万元,同比+41.0%。销售费用及管理费用大幅增长主要原因是公司的全球化规模扩张,目前诺禾致源天津实验中心、新加坡实验中心均完成了三代测序平台的扩产,同时公司在上半年启动了上海、广州等地新建实验室的筹备工作。随着公司规模逐步扩张及疫情恢复,公司未来营收及利润有望重回高速增长。   积极拓展临床应用,海外市场布局初现。公司自主开发肿瘤六基因突变检测试剂盒,于2018年8月获批,截止2022年6月底,公司累计在近45家核心医院完成试剂盒的中标入院,样本量快速增长。同时,2022年上半年,英国实验室、美国实验室相继完成第一条自动化产线的搭建和调试,启动了线上信息收集表、生信指标库等项目,建立了完备高效的全球信息化运营矩阵。   投资建议:诺禾致源作为基因测序服务行业龙头公司,由于疫情因素影响,短期业绩承压;公司长期全球化布局,规模持续扩张,建议持续关注。   风险因素:市场竞争激烈导致产品价格持续大幅下降的风险;对供应商依赖的风险;国际贸易环境变化的风险;新冠疫情导致公司业绩下滑的风险。
    信达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2-08-11
  • 生物医药:创新药进入行业出清阶段,寻找分化下的机会

    生物医药:创新药进入行业出清阶段,寻找分化下的机会

    医药商业
      在集采等政策的倒逼下, 我国传统药企逐步开启了创新转型之旅, 同时立足于创新技术的Biotech企业也如同雨后春笋般涌现, 行业景气度较高。然而, 随着时间推移和竞争加剧, 以往被行业整体高速发展所掩盖的痛点开始显现, 主要包括: 1) 同质化研发现象严重, 浪费研发资源; 2)医保控费限制企业定价权, 产品现金流回报下降; 3) 先行企业的FDA审批之路出现波折, 出海受挫。 因此进一步引发资本市场对于创新药企业业绩兑现的担忧, 叠加疫情稳定后医药板块资金抱团松动, 创新行业整体进入估值泡沫消化阶段。 但我们认为, 目前行业政策底已逐步显现,整体有修正改善的趋势, 同时后续企业的出海布局也更完善, 行业已处于黎明前的黑暗。 随着美国XBI反弹, A+H创新药板块目前也已逐步走出底部区间, 考虑到创新仍是解决未满足临床需求的主要路径, 并且行业发展持续向好, 我们认为板块已迎来合适的布局时机。   投资逻辑:从XBI走势来看, 2010年至今曾历经三次回撤, 但每次都能迎来更大幅度的上涨, 整体最高涨幅超过800%, 我们认为创新药整体具备长期成长和周期波动的特点, 并有望提供较大回报弹性, 看好其市场的发展潜力, 维持行业评级:强大于市。 从XBI具体标的表现来看, 个股差异较大, 2010年至今超过100%收益的标的占比仅20%, 大部分公司仍然低于发行价格甚至市值归零。 此外, 目前我国创新药行业也已进入出清阶段, 大浪淘沙。 因此, 我们认为, 在行业迎来布局节点时, 创新药标的之间将出现分化, 需要关注能够穿越周期成长起来的企业:   1) 管线中存在潜在爆品的企业: 复盘大多数的成功药企, 其崛起之路都可追溯到1-2款大单品, 能够为公司带来充足现金流, 从而穿越周期;   2) 布局前沿技术的企业: 实现技术突破有望革新替代现有疗法, 带来更显著的疗效或更便捷的给药, 同时技术平台是企业自主造血的关键;   3) 现金充足的大药企有望逆势扩张: 随着估值回归理性, 以及biotech资金紧张, 大药企有望获得优质管线和平台, 为其转型发展储备能量。    风险提示: 1) 研发风险; 2) 销售风险; 3) 竞争加剧风险; 4) 政策风险
    平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55页
    2022-08-11
  • PCV13稳定增长,HPV2首获批签发

    PCV13稳定增长,HPV2首获批签发

    个股研报
      沃森生物(300142)   公司公告2022年半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营收利润均稳定增长,主力品种PCV13继续放量并完成首次出口,新批重磅产品HPV2首获批签发,传统品种有望恢复。业绩逐渐兑现提振信心,维持增持评级。   支撑评级的要点   公司业绩稳步向好。公司于2022年8月11日公布2022年半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3.48亿元,同比增长73.96%;归母净利润4.21亿元,同比增长31.9%;扣非净利润4.81亿元,同比增长100.47%。公司二季度单季实现营业收入16.92亿元,环比增长157.9%;归母净利润3.82亿元,环比增长889.1%。   PCV13批签发稳定增长,海外销售落地。2022H1,公司PCV13获得批签发约373万剂。同比增长39.68%。公司PCV13贡献收入20.1亿元,同比增长103.1%,毛利率91.23%,维持较高水平。公司首次完成PCV13海外销售,出口摩洛哥100万剂已落地。依照此前与摩洛哥MarocVax的协定,每年预计销售量为200万剂,因此2022年下半年海外PCV13市场有望继续贡献收入。   HPV疫苗获批上市,有望成长为另一动力引擎。公司子公司泽润2价HPV疫苗于2022年3月获批上市,定价319元-329元。公司2022年上半年共获得6次批签发,合计88.5万剂。HPV疫苗是中国乃至全球的紧缺品种。HPV疫苗能够为适龄女性群体提供保护,预防病毒引发的宫颈癌等病症,且建议尽早接种。国内目前共有5款HPV产品,其中国产2个,均为2价,分别来自万泰生物和沃森生物,国产产品价格优势明显,目前2价HPV疫苗批签发份额已基本为国产产品占据。   WHO-PQ整改短期压制传统品种生产,未来有望逐步恢复。2022H1公司部分传统品种疫苗,如AC多糖疫苗、AC结合疫苗、ACYW135多糖疫苗、Hib疫苗未有批签发,原因在于WHO-PQ整改以及生产计划考量,未来有望逐步恢复。   研发不断推进,保障后续品种接棒。临床研发持续推进,目前9价HPV疫苗正在临床III期准备阶段,ACYW135多糖结合疫苗处于临床三期,DTaP-Hib四联苗获得临床批件,4项新冠相关产品:mRNA疫苗、黑猩猩病毒载体疫苗、重组蛋白疫苗、重组蛋白变异株疫苗,以及4价流感疫苗均处于临床阶段。同时公司公告计划将原配送中心拆除替代为多糖结合疫苗生产大楼,规划产能PCV13原液和制剂3000万剂以及1000万剂MCV4的部分成分,为主力产品的放量铺平道路。   估值   我们维持此前的盈利预测,在不考虑新冠疫苗的情况下,预测公司2022-2024年将分别实现净利润13.07亿元、20.48亿元、25.34亿元,维持增持评级。评级面临的主要风险   研发不及预期、审批监管风险、销售不及预期、疫情变化。
    中银国际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2-08-11
  • 化工2022Q2新材料基金持仓分析:电池化学品行业持仓较多,三孚新科市场关注度有望提升

    化工2022Q2新材料基金持仓分析:电池化学品行业持仓较多,三孚新科市场关注度有望提升

    化学原料
      核心观点   整体上,新材料板块中电池化学品行业的基金持仓占比处于领先位置。2022年第二季度,电池化学品(申万Ⅲ级)的基金持仓占比为72.15%,较2022年第一季度上涨2.04pct。从年度同比数据来看,电池化学品行业基金持仓市值占比呈上升趋势,从2019Q2的26.17%持续上涨至2022Q2的72.15%,提高45.97pct。从基金持股数量占流通股比例来看,2022Q2合成树脂、膜材料、改性塑料行业基金持股数量占流通股比例有所上升,分别同比上升1.88pct、0.33pct、0.14pct。   存量方面,恩捷股份是2022Q2公募基金的主要持仓对象。从持仓市值的角度来看,公募基金整体对恩捷股份的总持仓市值最高,其持仓市值达266.69亿元。其次为万华化学、璞泰来、天赐材料、德方纳米等,持仓市值分别为164.08亿元、129.13亿元、128.67亿元、102.37亿元。从持仓量占流通股比例的角度来看,公募基金整体对德方纳米的持仓比重最重,持仓量占流通股比例达17.67%。其次为星源材质、斯迪克、万润股份、恩捷股份等,持仓量占流通股比例分别为16.06%、14.92%、14.53%、14.35%。   变量方面,二季度基金对联泓新科、恒逸石化等有所加仓。从基金持股占流通股比例变动的角度来看,2022年二季度基金对联泓新科加仓较多,基金持股占整体流通股比例约为7.22%,环比增加6.80pct。从基金持股量变动的角度来看,2022年二季度基金对恒逸石化加仓较多,基金持股量为948.95万股,环比增加3504.07%。从基金持股市值变动的角度来看,2022年二季度基金对恒逸石化加仓较多,恒逸石化的公募基金持仓市值约为1.00亿元,环比增加4356.33%。   个股方面,三孚新科市场关注度有望提高。公司深耕表面工程化学品,坚持发展绿色电镀,积极布局电子化学品,2021年公司电子化学品、通用电镀化学品营业收入分别占比66.8%、31.4%。公司于2021年5月在科创板上市,上市后汇添富科创板2年定期开放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持股占流通股比例达8.54%。汇添富于2022Q1退出。2022年二季度公司公布对皓悦新科其余股权的收购和资源整合将进一步壮大公司电子化学品业务的实力。在PCB电子化学品国产替代趋势下,公司未来市场空间广阔,有望在资本市场迎来新机遇。其他个股,如凯美特气、恒逸石化、天赐材料均有较好表现。其中2022年二季度基金在凯美特气中的持仓占流通A股比为2.71%,环比上升0.58pct;基金在恒逸石化中的持仓占比约为0.26%,较一季度有小幅上升;基金在天赐材料的持仓比例为10.82%,虽有小幅下降,但受益于行业景气上行,2022年上半年公司业绩有大幅增长,预计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62.75%-288.85%。   投资建议   新材料行业中基金持仓多、景气上行以及盈利能力增强的龙头企业或将受益,如:三孚新科、凯美特气、恒逸石化、天赐材料等。   风险提示   国内外新冠疫情反复、下游需求增长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异常波动。
    东亚前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21页
    2022-08-11
  • 基础化工行业研究:产业化迎来拐点,下游应用全面开花

    基础化工行业研究:产业化迎来拐点,下游应用全面开花

    化学制品
      行业观点   碳纤维性能优异,拥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碳纤维在力学性能方面,具有高强度、高模量,兼有碳材料的强抗拉力和纤维的柔软可加工性;在物理性能方面,具有耐高低温、导热、导电、摩擦系数小和各向异性;在化学性能方面,具有耐腐蚀性,优异的性能使得碳纤维可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风电叶片、碳碳复材、压力容器、体育休闲、汽车工业等领域。    新能源推动碳纤维需求高增长,航空航天等领域空间广阔。 2021 年全球碳纤维需求量达 11.8 万吨,其中国内需求 6.24 万吨,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行业的发展, 碳纤维在风电叶片、碳碳复材、压力容器等领域的增长迅速。 产业趋势方面, 风电叶片逐步从内陆转向海上,大功率风电机组开始推广使用,推动叶片轻量化发展; 光伏硅片大尺寸进程下,碳碳复材逐步取代传统石墨; 氢燃料电池汽车在 2022 年步入爆发元年, 压力容器需求跟随提升。2021 年风电、光伏、燃料电池领域的碳纤维国内需求增速分别为 13%、133%、 50%,我们预计未来四年三大领域的 GAGR 也将分别达到 19%、18%、 22%, 2025 年需求量将达到 4.59 万吨、 1.37 万吨、 0.66 万吨。 在附加值很高的航空航天领域,商用飞机、国产大飞机、无人机以及军机需求的提升,将为碳纤维提供广阔空间,此外,轨交渗透率的提升和汽车轻量化方向也有望成为未来碳纤维需求新的增长点。   中国碳纤维产能快速扩张,大丝束成为重要方向。 2021 年全球碳纤维运行产能达 20.76 万吨,其中中国大陆运行产能达 6.34 万吨,位居第一,较2020 年增长 74%。 今明两年国内碳纤维仍处于投产高峰期,我们统计2022-2023 年国内待投项目的名义产能分别为 4.28 万吨和 3.55 万吨(不考虑投产节奏),产能的大幅投放将缓解去年由疫情和进口扰动带来的供需缺口,今年下半年以来,国内碳纤维价格也出现下滑趋势,预计未来国内供需矛盾将进一步缓解。在产业方向上,近年来我国逐步突破大丝束原丝和碳纤维制备技术, 成功将低成本大丝束转入规模化量产,我们统计 2021 年-2023年, 国内大丝束的新增名义产能分别占国内当前新增名义产能的 58%、93%、 61%,大丝束已成为我国碳纤维发展的重要方向,从而在与大丝束相关的风电叶片、压力容器、轨道交通、汽车轻量化等领域有望实现国产替代。   投资建议   随着产业结构的升级,新材料需求不断增加, 为我国碳纤维行业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大丝束技术的突破,为我国实现低成本碳纤维工业化提供了路径;行业将进一步集中,技术优势将带来规模优势和一体化优势。我们建议重点关注吉林化纤( 供应链配套完善,大丝束产能快速扩张)、中复神鹰( 高性能碳纤维龙头企业,布局航空航天与新能源领域)、 光威复材( 全产业链布局,军品民品双轮驱动)、 中简科技( 聚焦小丝束高端产品,供应航天军工)。   风险提示   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风电市场开拓不及预期;航空航天等高端领域发展不及预期;新技术开发冲击风险;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风险; 成本下降不及预期风险。
    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0页
    2022-08-11
  • 聚焦女性健康和美,提供多元产品及解决方案

    聚焦女性健康和美,提供多元产品及解决方案

    个股研报
      麦澜德(688273)   主要观点:   盆底康复:盆底电刺激设备龙头企业,补齐磁刺激设备   公司自2013年成立,一直专注于盆底及产后康复领域。盆底康复市场的快速发展,带动公司收入规模从2018年的1.43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3.42亿元,2019-2021年的复合增速达到34%。2021年,公司电刺激设备销售金额约1.70亿元(包括盆底康复和产后恢复系列),根据沙利文2021年盆底康复电刺激设备市场规模(出厂价)约9.1亿元,公司市场占有率约18.68%。2022年4月公司旗下子公司麦特斯的磁刺激仪获批上市,补足产品梯队,磁刺激产品有望快速放量。未来,在盆底康复群体扩容+多科室拓展+渠道下沉+自产磁刺激推出等多重利好因素驱动下,公司盆底及产后康复系列保持稳定增长。   生殖康复:五千万不孕不育人群,市场空间大,好产品缺乏   公司战略定位为专注女性健康和美,女性自14周岁进入青春期后,生殖健康即是非常重要的部分,生育能力的保存也尤为重要。根据中国人口协会此前发布的《中国不孕不育现状调研报告》显示,中国育龄夫妇的不孕不育患者超过5000万,占育龄人口的12.5%~15%,不孕不育率在提升。与此同时,我国人工流产数量也很高,根据《人工流产术后促进子宫内膜修复专家共识》,疫情前2018年和2019年全国人工流产例数分别高达974万例和976万例,几乎与目前每年的新生儿数量相当。公司研发出电超声治疗仪、超声波子宫复旧仪等产品,针对不孕不育、卵巢功能早衰、术后子宫内膜修复等人群,帮助患者恢复、保存生殖能力。2021年,公司电超声设备销售量从2020年的4台增加到16台,超声子宫修复仪从2020年的14台增加到315台,两款产品均实现快速放量。   全渠道发力:TOB+TOC+海外市场同步发力   公司过往业务主要集中在B端业务,尤其是以医疗机构为主的等级医院层面。2022年公司调整营销架构,向基层卫生医疗机构倾斜,相较医院而言,基层卫生医疗机器数量更多,下沉市场空间也更大。院外非医疗机构,公司则通过经销商覆盖更多的月子中心、母婴中心、美容机构等。TOC端,公司家用盆底生物刺激反馈仪,线上通过京东、淘宝平台销售,三款价格适应不同支付能力的群体,C端客群基数大,60-70后是上一波人口生育高峰,线上销售也能够增加患者盆底康复的隐私感。海外市场,公司2019年起开始组建海外团队,部分产品2020年获得CE认证,海外市场预计未来也会是公司的一个重要增长点。综合来看,公司全渠道发力,TOB+TOC+海外市场,助力公司不断打造新的增长曲线。   投资建议   预计公司2022-2024收入有望分别实现4.11亿元、5.02亿元和6.22亿元,同比增速分别达到20.3%、22.1%和24.0%。公司磁刺激产品由代理转为自产,磁刺激仪毛利率从30%左右提升到80%+,预计公司整体的毛利率也会逐渐提升,预计公司2022-2024年的销售毛利率分别为73.5%、73.9%和74.1%,2022-2024年归母净利润分别实现1.42亿元、1.87亿元和2.27亿元,同比增速分别达到20.1%、31.3%和21.8%。鉴于公司所在行业政策环境友好,公司专注女性健康,提供齐备的康复解决方案及产品,产品组合协同效应强,此次IPO募集资金共计10.07亿元,助力公司长远发展,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磁刺激设备研发及推广不及预期风险。   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华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8页
    2022-08-11
  • 呼吸领域持续高增长,期权激励突出强信心

    呼吸领域持续高增长,期权激励突出强信心

    个股研报
      健康元(600380)   主要观点:   事件:   公司发布 2022 年半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85.65 亿元,较上年同期上升约 9.3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8.01 亿元,同比增长约 16.5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 8.04 亿元,同比增长约 34.47%。   公司发布 2022 年股票期权激励计划,拟向激励对象授予 5500 万份股票期权,首次授予的股票期权的行权价格(含预留)为 11.24 元/股。   分析点评   收入整体稳健增长,扣非归母净利润增速亮眼   单季度来看,公司 2022Q2 收入为 39.08 亿元,同比+5.88%;归母净利润为 3.41 亿元,同比+6.33%;扣非归母净利润为 3.47 亿元,同比+31.93%。   2022H1 公司整体毛利率为 64.34%,同比-0.65 个百分点;期间费用率42.26%,同比-2.15 个百分点;其中销售费用率 29.33%,同比-2.57 个百分点;管理费用率 14.45%,同比+1.42 个百分点;财务费用率-1.52%,同比-0.99 个百分点;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为 19.03 亿元,同比+155.16%。健康元(不含丽珠集团、丽珠单抗)增速突出,吸入制剂维持高速放量健康元(不含丽珠集团、丽珠单抗)实现营业收入 23.71 亿元,较上年同期上升约 35.8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4.21 亿元,同比增长约 45.25%。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 4.14 亿元,同比增长约 56.39%。   其中健康元(不含丽珠集团、丽珠单抗)处方药板块实现销售收入 10.60亿元,同比增长约 67.76%。其中呼吸领域实现销售收入 5.61 亿元,同比增长约 259%;抗感染领域(主要系注射用美罗培南)实现销售收入4.88 亿元,同比增长约 4.75%。   原料药及中间体板块实现销售收入 11.50 亿元,同比增长约 21.80%。销售方面,公司通过提前布局继续稳固市场,拓展海外业务。研发方面,通过进一步加强生产工艺的技术革新,引进先进设备,重点产品的产量和收率继续稳步提升。   呼吸领域借助政策东风,研发梯队不断推进   公司加快推进全国呼吸专线销售团队的组建。 上半年公司新增开发二级以上医院 1,400 多家。并且,延续盐酸左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溶液进入国谈的契机,继续快速覆盖和销量增长,加上借助 3 个吸入制剂品种成功中选第五批国家集采的机会,公司吸入制剂产品快速打开国内销售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   吸入制剂梯队清晰,研发进展顺利。盐酸左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溶液(3ml:1.25mg)、硫酸特布他林雾化吸入用溶液获批上市;妥布霉素吸入溶液(2.4 类)顺利完成补充研究,正在审评中;丙酸氟替卡松雾化吸入用混悬液提交上市许可申请;沙美特罗替卡松吸入粉雾剂获得临床试验批准通知书,并快速启动Ⅲ期临床研究;马来酸茚达特罗吸入粉雾剂加速推进 PD-BE 研究;2 类新药 XYP-001 完成临床前研究。此外,公司首次提交 1 项与吸入产品配套的医疗器械注册申请,在医疗器械领域实现新突破,与吸入制剂形成协同,夯实公司呼吸疾病领域的核心竞争力。   疫情干扰下丽珠保持稳健,V-01 上市申报持续推进中   丽珠集团 2022 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 63.03 亿元,同比增长 1.08%,归母净利润 10.18 亿元,同比下滑 4.23%,归母扣非净利润 10.46 亿元,同比增长 13.73%。其中:   (1) 丽珠集团(不含丽珠单抗):公司直接及间接持有丽珠集团 44.80%股权。报告期内,丽珠集团(不含丽珠单抗)实现营业收入 62.96 亿元,为本公司贡献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 5.13 亿元。   (2) 丽珠单抗:公司持有丽珠单抗股权权益为 55.92%,对本公司当期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影响金额约为-1.40 亿元。丽珠单抗重点推进重组新型冠状病毒融合蛋白疫苗(“V -01”)项目的附条件上市申报工作,完成序贯免疫、基础免疫Ⅲ期临床主分析报告及申报资料递交CDE,并向国家新冠疫苗专班申请序贯 EUA(紧急使用授权)。股权激励计划涵盖面广,未来 3 年复合增长 15%的解锁条件彰显公司发展信心   公司发布 2022 年股票期权激励计划,拟向激励对象授予 5500 万份股票期权,约占本激励计划草案公告时公司股本总额的 2.95%。首次授予的股票期权的行权价格(含预留)为 11.24 元/股。   本激励计划涉及的激励对象共计 430 人,包括董事、总裁俞雄(80 万份),董事、副总裁林楠棋(80 万份),董事、副总裁、财务负责人邱庆丰(60 万份),副总裁、董事会秘书赵凤光(60 万份)以及中层管理人员、核心技术(业务)人员(合计 426 人,合计 4670 万份)。本激励计划授予的股票期权,分年度进行绩效考核并行权。业绩考核目标为 2022/2023/2024 年每年的净利润复合增长率以 2021 年净利润为基数,不低于 15%。   投资建议:关注呼吸高速发展,把握公司估值低位   截止 2022 年 8 月 10 日收盘,经过测算,健康元本体 PE(剔除占有丽珠集团股权后的市值/剔除丽珠归属利润 TTM) 仅为 1 1 倍, 为 3 年来低分位水平。结合公司呼吸制剂高速增长以及股权激励目标,我们认为公司价值需要被再次认知。   我们维持此前预期,我们预计,公司 2022~2024 年收入分别为 179.7/197.0/ 232.2 亿元,分别同比增长 13.0%/9.6%/17.9%,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6.0/18.1/22.3 亿元,分别同比增长 20.2%/13.4%/22.8%, 对应估值为 13X/11X/9X。维持“增持”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   政策风险超预期;市场价格风险超出预期;研发进度不及预期。
    华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5页
    2022-08-11
  • 生物医药:监管明确以患者为中心的药物研发理念,多个指导原则有望促进行业长期创新发展

    生物医药:监管明确以患者为中心的药物研发理念,多个指导原则有望促进行业长期创新发展

    化学制品
      事件:8月9日,国家药监局药品审批中心发布《以患者为中心的临床试验获益-风险评估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以患者为中心的临床试验设计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以患者为中心的临床试验实施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明确了以患者需求为出发点、视患者为主动参与者、以临床价值为最终目的的药物研发理念。   本次发布的三大指导原则征求稿在整体宏观层面明确了CDE“以患者为中心”的药物研发理念。在此之前CDE已先后发布了《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抗肿瘤药物临床研发指导原则》、《患者报告结局在药物临床研究中应用的指导原则》、《罕见病药物临床研发技术指导原则》、《组织患者参与药物研发的一般考虑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等实质上以患者为中心的药物临床研发指导原则,但本次三大指导原则是CDE在“临床试验”这个相对宏观的层面首次提出“以患者为中心”的药物研发理念,表明该理念已成为当前药物研发的核心指导思想。   明确提出临床试验中要选择对于受试者最佳的对照药物,意味着对制药企业相关试验药物在疗效、安全性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以患者为中心的临床试验设计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提出,“选择对于受试者最佳的对照”、“建议在结合患者体验数据,选择当前临床实践中最佳且可及的治疗的基础上,关注其他可用治疗,以及未来一段时间内治疗需求的动态变化,前瞻性地选择对照组。总体而言,应避免将次优治疗作为对照,影响受试者的治疗选择”。我们认为这一要求在既往已发布指导原则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在临床试验中设置最佳对照药物的要求,这也意味着对相关企业试验药物在疗效、安全性等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但从长期来看有望推动国内制药行业创新发展。   新技术、新方法、新模式有望应用临床试验实施过程中,临床试验效率有望进一步提升。《以患者为中心的临床试验实施技术指导原则(征求意见稿)》中提出了多个以患者为中心的新技术、新方法、新模式应用场景,如在患者招募环节,可采用互联网平台招募、基于患者信息大数据的智能化招募;在患者知情环节,可考虑采用电子知情或远程知情;在访视环节,可考虑采用电话、视频等方式进行远程访视,或者受试者家中上门访视或居住地附近医疗机构进行访视等;在发药环节,可以考虑采用药物直达患者的方式,将研究药物直接配送至受试者端。我们认为上述新技术、新方法、新模式在临床试验中的应用有助于目前国内临床试验效率的提升,可以规避如新冠疫情等突发情况对临床试验造成的不良影响,未来有望加速相关药物临床开发进度。   风险提示:临床试验进度不及预期的风险。
    安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2-08-11
  • NASH新药研发持续推进,带动检测设备需求扩容

    NASH新药研发持续推进,带动检测设备需求扩容

    个股研报
      福瑞股份(300049)   NASH新药研发持续推进,检测设备迎来广阔市场   Echosens核心产品为FibroScan系列检测设备及相关软件,用于检测肝脏硬度程度、脾脏硬度程度和肝脏脂肪含量,被WHO等多家国际权威机构列入肝病检测指南或作为官方推荐的肝脏弹性检测设备。FibroScan几乎参与NASH新药研发每个重要环节,包括患者早期入组筛查,患者治疗进程状态检测、药品效果评估、后续治疗跟踪等,未来众多NASH药物上市将带动设备在真实世界中的使用。同年6月,美国内分泌协会将FibroScan作为推荐设备纳入内分泌领域诊疗指南。此前,FibroScan主要在肝脏相关协会指南中被推荐,多被应用于肝脏病相关科室。基层医疗机构内分泌科作为肝病患者院内的第一站拥有庞大的患者流量,FibroScan对于肝病相关检测在过去的20年已经得到充分证实,此次进入内分泌科室指南将确立其作为肝病无创筛查的首选位置,巨量市场空间已经打开。我们认为自2022年以来,FibroScan迎来诸多重要利好,发展的加速上升通道已经打开。   软肝片院外销售切换成功,盈利能力有望持续提升   公司核心药品复方鳖甲软肝片主要用于肝纤维化及早期肝硬化的治疗,是目前“抗病毒+抗纤维化”双抗治疗的主流推荐联合用药选择,经过20年的市场销售、及国家“十二五”等重要研究项目验证,药效获得患者和业界的广泛认可。公司看准时机于2020年切入院外市场,并取得成效,药品毛利率得到大幅提升,我们认为未来随着院外零售市场占比不断提高,公司盈利将进一步得到提升。   儿童医院可复制模式成型,慢病管理系统协同效应显现   公司积极探索儿童诊疗领域,目前共有3家儿童门诊医院在营。公司儿童门诊业务是与当地知名儿童医院合作,提供知名医院专家看诊、转诊绿色通道等服务。公司已经掌握较为成熟的业务复制模式,未来随着相关布局的深入,有望成为公司业绩增长的另一个推动力。此外,公司基于自身优势资源,提供“诊疗+治疗+管理”的一体化服务,提高患者治疗和慢病管理效果,同时增加客户粘性,打造“福瑞肝病专业解决方案”品牌。   盈利预测   预测公司2022-2024年收入分别为10.93、14.12、18.25亿元,EPS分别为0.49、0.93、1.38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36.5、19.1、12.8倍,看好公司检测设备需求扩容、软肝片盈利能力提升、医疗服务盈利可复制性,给予“推荐”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   NASH药物研发失败、疫情影响药品及器械销售、中成药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儿童医院进展不及预期。
    华鑫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12页
    2022-08-11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咨询业务联系电话

18980413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