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医药研发创新与营销创新峰会
基础化工行业研究:产业化迎来拐点,下游应用全面开花

基础化工行业研究:产业化迎来拐点,下游应用全面开花

研报

基础化工行业研究:产业化迎来拐点,下游应用全面开花

  行业观点   碳纤维性能优异,拥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碳纤维在力学性能方面,具有高强度、高模量,兼有碳材料的强抗拉力和纤维的柔软可加工性;在物理性能方面,具有耐高低温、导热、导电、摩擦系数小和各向异性;在化学性能方面,具有耐腐蚀性,优异的性能使得碳纤维可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风电叶片、碳碳复材、压力容器、体育休闲、汽车工业等领域。    新能源推动碳纤维需求高增长,航空航天等领域空间广阔。 2021 年全球碳纤维需求量达 11.8 万吨,其中国内需求 6.24 万吨,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行业的发展, 碳纤维在风电叶片、碳碳复材、压力容器等领域的增长迅速。 产业趋势方面, 风电叶片逐步从内陆转向海上,大功率风电机组开始推广使用,推动叶片轻量化发展; 光伏硅片大尺寸进程下,碳碳复材逐步取代传统石墨; 氢燃料电池汽车在 2022 年步入爆发元年, 压力容器需求跟随提升。2021 年风电、光伏、燃料电池领域的碳纤维国内需求增速分别为 13%、133%、 50%,我们预计未来四年三大领域的 GAGR 也将分别达到 19%、18%、 22%, 2025 年需求量将达到 4.59 万吨、 1.37 万吨、 0.66 万吨。 在附加值很高的航空航天领域,商用飞机、国产大飞机、无人机以及军机需求的提升,将为碳纤维提供广阔空间,此外,轨交渗透率的提升和汽车轻量化方向也有望成为未来碳纤维需求新的增长点。   中国碳纤维产能快速扩张,大丝束成为重要方向。 2021 年全球碳纤维运行产能达 20.76 万吨,其中中国大陆运行产能达 6.34 万吨,位居第一,较2020 年增长 74%。 今明两年国内碳纤维仍处于投产高峰期,我们统计2022-2023 年国内待投项目的名义产能分别为 4.28 万吨和 3.55 万吨(不考虑投产节奏),产能的大幅投放将缓解去年由疫情和进口扰动带来的供需缺口,今年下半年以来,国内碳纤维价格也出现下滑趋势,预计未来国内供需矛盾将进一步缓解。在产业方向上,近年来我国逐步突破大丝束原丝和碳纤维制备技术, 成功将低成本大丝束转入规模化量产,我们统计 2021 年-2023年, 国内大丝束的新增名义产能分别占国内当前新增名义产能的 58%、93%、 61%,大丝束已成为我国碳纤维发展的重要方向,从而在与大丝束相关的风电叶片、压力容器、轨道交通、汽车轻量化等领域有望实现国产替代。   投资建议   随着产业结构的升级,新材料需求不断增加, 为我国碳纤维行业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大丝束技术的突破,为我国实现低成本碳纤维工业化提供了路径;行业将进一步集中,技术优势将带来规模优势和一体化优势。我们建议重点关注吉林化纤( 供应链配套完善,大丝束产能快速扩张)、中复神鹰( 高性能碳纤维龙头企业,布局航空航天与新能源领域)、 光威复材( 全产业链布局,军品民品双轮驱动)、 中简科技( 聚焦小丝束高端产品,供应航天军工)。   风险提示   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风电市场开拓不及预期;航空航天等高端领域发展不及预期;新技术开发冲击风险;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风险; 成本下降不及预期风险。
报告标签:
  • 化学制品
报告专题:
  • 下载次数:

    275

  • 发布机构:

    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 发布日期:

    2022-08-11

  • 页数:

    40页

下载全文
定制咨询
报告内容
AI精读报告
报告摘要

  行业观点

  碳纤维性能优异,拥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碳纤维在力学性能方面,具有高强度、高模量,兼有碳材料的强抗拉力和纤维的柔软可加工性;在物理性能方面,具有耐高低温、导热、导电、摩擦系数小和各向异性;在化学性能方面,具有耐腐蚀性,优异的性能使得碳纤维可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风电叶片、碳碳复材、压力容器、体育休闲、汽车工业等领域。

   新能源推动碳纤维需求高增长,航空航天等领域空间广阔。 2021 年全球碳纤维需求量达 11.8 万吨,其中国内需求 6.24 万吨, 近年来随着新能源行业的发展, 碳纤维在风电叶片、碳碳复材、压力容器等领域的增长迅速。 产业趋势方面, 风电叶片逐步从内陆转向海上,大功率风电机组开始推广使用,推动叶片轻量化发展; 光伏硅片大尺寸进程下,碳碳复材逐步取代传统石墨; 氢燃料电池汽车在 2022 年步入爆发元年, 压力容器需求跟随提升。2021 年风电、光伏、燃料电池领域的碳纤维国内需求增速分别为 13%、133%、 50%,我们预计未来四年三大领域的 GAGR 也将分别达到 19%、18%、 22%, 2025 年需求量将达到 4.59 万吨、 1.37 万吨、 0.66 万吨。 在附加值很高的航空航天领域,商用飞机、国产大飞机、无人机以及军机需求的提升,将为碳纤维提供广阔空间,此外,轨交渗透率的提升和汽车轻量化方向也有望成为未来碳纤维需求新的增长点。

  中国碳纤维产能快速扩张,大丝束成为重要方向。 2021 年全球碳纤维运行产能达 20.76 万吨,其中中国大陆运行产能达 6.34 万吨,位居第一,较2020 年增长 74%。 今明两年国内碳纤维仍处于投产高峰期,我们统计2022-2023 年国内待投项目的名义产能分别为 4.28 万吨和 3.55 万吨(不考虑投产节奏),产能的大幅投放将缓解去年由疫情和进口扰动带来的供需缺口,今年下半年以来,国内碳纤维价格也出现下滑趋势,预计未来国内供需矛盾将进一步缓解。在产业方向上,近年来我国逐步突破大丝束原丝和碳纤维制备技术, 成功将低成本大丝束转入规模化量产,我们统计 2021 年-2023年, 国内大丝束的新增名义产能分别占国内当前新增名义产能的 58%、93%、 61%,大丝束已成为我国碳纤维发展的重要方向,从而在与大丝束相关的风电叶片、压力容器、轨道交通、汽车轻量化等领域有望实现国产替代。

  投资建议

  随着产业结构的升级,新材料需求不断增加, 为我国碳纤维行业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大丝束技术的突破,为我国实现低成本碳纤维工业化提供了路径;行业将进一步集中,技术优势将带来规模优势和一体化优势。我们建议重点关注吉林化纤( 供应链配套完善,大丝束产能快速扩张)、中复神鹰( 高性能碳纤维龙头企业,布局航空航天与新能源领域)、 光威复材( 全产业链布局,军品民品双轮驱动)、 中简科技( 聚焦小丝束高端产品,供应航天军工)。

  风险提示

  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风电市场开拓不及预期;航空航天等高端领域发展不及预期;新技术开发冲击风险;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风险; 成本下降不及预期风险。

中心思想

本报告的核心观点是:中国碳纤维产业正迎来拐点,下游应用全面开花,市场需求高速增长,但产能也快速扩张,供需矛盾有望缓解。大丝束技术突破为中国碳纤维产业实现低成本工业化提供了路径,未来发展潜力巨大,但同时也面临市场竞争加剧、下游市场开拓不及预期等风险。建议重点关注吉林化纤、中复神鹰、光威复材、中简科技等四家企业。

新能源驱动下碳纤维需求爆发

新能源汽车、风电、光伏等领域的高速发展,驱动碳纤维需求快速增长。风电叶片大型化和海风发展、光伏单晶炉扩容以及氢燃料电池汽车推广,都将显著提升碳纤维在这些领域的渗透率。

大丝束技术突破及产能扩张

中国在突破大丝束碳纤维原丝和碳纤维制备技术方面取得显著进展,大丝束已成为中国碳纤维发展的重要方向,并有望在风电叶片、压力容器、轨道交通、汽车轻量化等领域实现国产替代。同时,国内碳纤维产能快速扩张,供需矛盾有望在未来几年得到缓解。

主要内容

碳纤维的性能及应用领域

报告首先介绍了碳纤维的优异性能,包括高强度、高模量、耐高温、耐腐蚀等,并指出其主要以聚丙烯腈基为主。随后,报告详细分析了碳纤维的应用领域,包括航空航天、风电叶片、碳碳复材、压力容器、体育休闲、汽车工业等,并根据力学性能和丝束大小对碳纤维进行了分类,分析了不同类型碳纤维的应用场景和市场需求。报告还分析了全球和中国碳纤维市场规模及增长趋势,指出全球风电叶片对碳纤维需求量最大,航空航天领域市场规模最大,而中国新能源领域碳纤维需求增长迅速,但航空航天领域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新能源领域碳纤维需求分析

报告深入分析了新能源领域对碳纤维需求的驱动因素,分别从风电叶片、碳碳复材、压力容器、航空航天、轨道交通和汽车六个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

风电叶片

报告指出,全球风电装机容量持续增长,风机降本需求推动叶片大型化,以及风电由内陆转向海上,都将带动碳纤维需求的增加。VESTAS拉挤梁工艺的专利到期也利好国内拉挤碳梁发展。

碳碳复材

报告分析了光伏行业的高速发展以及单晶炉扩容对碳碳复材需求的推动作用,指出碳碳复材逐步取代传统石墨,碳纤维需求有望迎来高增长。

压力容器

报告阐述了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快速发展对储氢瓶用碳纤维需求的推动作用,并预测了未来几年我国压力容器用碳纤维的需求量。

航空航天

报告详细分析了碳纤维在航空航天领域的应用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包括商用飞机、无人机和军用飞机等,并指出我国国产大飞机的研制和军机换代将为碳纤维提供广阔空间。

轨道交通

报告分析了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对碳纤维的需求,指出碳纤维在轨道交通领域的推广难度较低,未来潜力较大。

汽车

报告分析了碳纤维在汽车轻量化领域的应用,指出成本问题是制约碳纤维推广的主要因素。

中国碳纤维产能及产业发展方向

报告分析了中国碳纤维产能快速扩张的现状,指出今明两年国内碳纤维将进入投产高峰期,供需矛盾有望缓解。报告还重点分析了大丝束技术突破对中国碳纤维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以及政府政策对行业发展的支持作用。

碳纤维制备工艺

报告简要介绍了碳纤维的制备工艺,包括原丝制备(聚合和纺丝)和碳化(预氧化、碳化、表面处理、上浆)两个主要环节,并分析了不同工艺方法的优缺点。

投资建议及风险提示

报告最后给出了投资建议,重点推荐吉林化纤、中复神鹰、光威复材、中简科技四家企业,并列出了市场竞争加剧、下游市场开拓不及预期、新技术开发冲击、原材料价格上涨以及成本下降不及预期等风险提示。

总结

本报告对中国碳纤维产业进行了全面的市场分析,指出中国碳纤维产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新能源领域的爆发式增长将驱动碳纤维需求持续提升,大丝束技术的突破和产能的快速扩张将缓解供需矛盾,但同时也面临诸多挑战和风险。报告提出的投资建议和风险提示,为投资者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信息。 报告数据翔实,分析透彻,为投资者深入了解中国碳纤维产业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报告正文
摩熵医药企业版
9大数据库,200+子数据库,一站查询药品研发、临床、上市、销售、投资、政策等数据了解更多
我要试用
1 / 40
试读已结束,如需全文阅读可点击
下载全文
如果您有其他需求,请点击
定制服务咨询
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最新报告
关于摩熵咨询

摩熵咨询是摩熵数科旗下生物医药专业咨询服务品牌,由深耕医药领域多年的专业人士组成,核心成员均来自国际顶级咨询机构和行业标杆企业,涵盖立项、市场、战略、投资等从业背景,依托摩熵数科丰富的外部专家资源及全面的医药全产业链数据库,为客户提供专业咨询服务和定制化解决方案

1W+
医药行业研究报告
200+
真实项目案例
1300+
业内高端专家资源
市场洞察与营销赋能
市场洞察与营销赋能
分析市场现状,洞察行业趋势,依托数据分析和深度研究,辅助商业决策。
立项评估及管线规划
立项评估及管线规划
提供疾病领域品种调研、专家访谈、品种立项、项目交易整套服务。
产业规划及研究服务
产业规划及研究服务
以数据为基础,为组织、园区、企业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和趋势线索。
多渠道数据分析及定制服务
多渠道数据分析及定制服务
帮助客户深入了解目标领域和市场情况,发现潜在机会,优化企业决策。
投资决策与交易估值
投资决策与交易估值
依托全球医药全产业链数据库与顶级投行级分析模型,为并购、融资、IPO提供全周期决策支持。
立即定制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定制咨询

400-9696-311 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