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listItem.name }}快速筛选药品,用摩熵药筛微信扫一扫-立即使用
生物医药:创新药进入行业出清阶段,寻找分化下的机会
下载次数:
2172 次
发布机构:
平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发布日期:
2022-08-11
页数:
55页
在集采等政策的倒逼下, 我国传统药企逐步开启了创新转型之旅, 同时立足于创新技术的Biotech企业也如同雨后春笋般涌现, 行业景气度较高。然而, 随着时间推移和竞争加剧, 以往被行业整体高速发展所掩盖的痛点开始显现, 主要包括: 1) 同质化研发现象严重, 浪费研发资源; 2)医保控费限制企业定价权, 产品现金流回报下降; 3) 先行企业的FDA审批之路出现波折, 出海受挫。 因此进一步引发资本市场对于创新药企业业绩兑现的担忧, 叠加疫情稳定后医药板块资金抱团松动, 创新行业整体进入估值泡沫消化阶段。 但我们认为, 目前行业政策底已逐步显现,整体有修正改善的趋势, 同时后续企业的出海布局也更完善, 行业已处于黎明前的黑暗。 随着美国XBI反弹, A+H创新药板块目前也已逐步走出底部区间, 考虑到创新仍是解决未满足临床需求的主要路径, 并且行业发展持续向好, 我们认为板块已迎来合适的布局时机。
投资逻辑:从XBI走势来看, 2010年至今曾历经三次回撤, 但每次都能迎来更大幅度的上涨, 整体最高涨幅超过800%, 我们认为创新药整体具备长期成长和周期波动的特点, 并有望提供较大回报弹性, 看好其市场的发展潜力, 维持行业评级:强大于市。 从XBI具体标的表现来看, 个股差异较大, 2010年至今超过100%收益的标的占比仅20%, 大部分公司仍然低于发行价格甚至市值归零。 此外, 目前我国创新药行业也已进入出清阶段, 大浪淘沙。 因此, 我们认为, 在行业迎来布局节点时, 创新药标的之间将出现分化, 需要关注能够穿越周期成长起来的企业:
1) 管线中存在潜在爆品的企业: 复盘大多数的成功药企, 其崛起之路都可追溯到1-2款大单品, 能够为公司带来充足现金流, 从而穿越周期;
2) 布局前沿技术的企业: 实现技术突破有望革新替代现有疗法, 带来更显著的疗效或更便捷的给药, 同时技术平台是企业自主造血的关键;
3) 现金充足的大药企有望逆势扩张: 随着估值回归理性, 以及biotech资金紧张, 大药企有望获得优质管线和平台, 为其转型发展储备能量。
风险提示: 1) 研发风险; 2) 销售风险; 3) 竞争加剧风险; 4) 政策风险
本报告的核心观点是:中国创新药行业已进入出清阶段,面临研发同质化、医保控费和出海受挫等挑战,但政策底已现,行业正处于黎明前的黑暗。 板块已迎来布局时机,需关注具备以下特征的企业:拥有潜在爆款产品的企业;布局前沿技术的企业;以及现金充足的大药企。维持行业评级:强于大市。
中国创新药行业在经历了高速发展后,一些深层次问题逐渐显现,主要包括:
研发同质化严重: 大量企业扎堆研发同类药物,导致研发资源浪费,上市后面临激烈竞争,甚至再次陷入价格战。图表19和图表20清晰地展现了国内小分子肿瘤药和单抗药物靶点分布的同质化现象。图表21和图表22则进一步说明了“马太效应”的存在,只有领先上市的产品才能获得大部分市场份额。
医保控费限制企业定价权: 医保谈判导致创新药价格大幅下降(图表26、图表27),压缩了企业利润空间,降低了产品现金流回报。图表28展示了医保续约谈判的细则,进一步收紧了医保控费的天花板。虽然图表29显示美国创新药定价优势显著,但中国创新药企业需要探索海外市场以提升定价权。
出海受挫: 部分先行企业在FDA审批过程中遭遇挫折(图表36),引发市场对国产创新药国际化进程的担忧。图表37显示仍有多款产品等待FDA审批,但图表34和图表35也表明,我国获得FDA特殊通道资格的自研药物数量和国产创新药License-out数量都在快速增长,这表明国产创新药正在逐步获得国际认可。
尽管面临挑战,但中国创新药行业长期向好趋势不变:
政策支持: 国家持续加大对创新药研发的支持力度,审批制度改革加速新药上市(图表12、图表13),医保谈判助力创新药放量(图表14)。图表23显示,CDE出台的政策正在逐步与国际接轨,缓解同质化研发情况。
研发投入持续提升: 药企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创新药研发成果初显(图表15、图表16、图表17、图表18)。
出海逻辑逐步验证: 虽然部分企业出海受挫,但FDA审评标准已逐步明朗,后续产品获批概率较大(图表36,并对君实生物、百济神州、亿帆医药等公司案例进行了详细分析)。图表38显示,我国多款产品已在美国进入后期临床阶段,图表39则显示我国多家企业将产品销售权授予给外国药企,这表明我国创新药逐步获得国际认可。
基于以上分析,本报告维持行业评级为“强于大市”,并建议关注以下类型的企业:
拥有潜在爆款产品的企业: 复盘成功药企案例,其崛起都离不开1-2款大单品(图表50对Amgen的案例进行了详细分析)。
布局前沿技术的企业: 技术突破有望革新现有疗法,带来更显著的疗效或更便捷的给药(图表45分析了全球创新药一级投融资情况,图表46分析了未盈利Biotech企业面临的现金流紧张问题)。
现金充足的大药企: 随着估值回归理性,大药企有望通过并购等方式逆势扩张(图表52和图表53分析了大药企从外部获取管线的趋势,以及大药企站台对Biotech企业成功率的影响,图表54对Pfizer的案例进行了详细分析)。
本节通过恒生医疗保健指数和申万医药生物指数的走势(图表1、图表2),以及与美股XBI指数的关联性(图表3、图表4、图表5),复盘了港股医药市场近期的表现,并分析了疫情初始阶段和稳定阶段市场资金流动的变化(图表6、图表7)。此外,还分析了10年期美债利率对生物科技板块估值的影响(图表8、图表9、图表10)。
本节分析了我国创新药行业的发展现状,包括政策倒逼企业转型创新(图表11、图表12、图表13、图表14)、国产创新药开发驶入发展快车道(图表15、图表16、图表17、图表18)、创新药研发的风险和投入(图表24、图表25)、医保体系对创新药价格的影响(图表26、图表27、图表29、图表30)、创新药出海的挑战与机遇(图表31、图表32、图表33、图表34、图表35),以及对信达生物、传奇生物、和黄医药等公司案例的分析。
本节分析了创新药行业面临的挑战,包括研发同质化问题(图表19、图表20)、国内外创新药市场竞争格局(图表21、图表31、图表32、图表33)、创新药出海的逻辑(图表38、图表39)、以及一级二级市场倒挂现象(图表40、图表41、图表42、图表43、图表44、图表45)。本节还对Amgen和Pfizer的成功经验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寻找能够穿越周期成长起来的企业的投资策略。
本节列出了投资中国创新药行业的风险,包括政策风险、研发风险、市场风险和竞争加剧风险。
本报告对中国创新药行业进行了深入的市场分析,指出行业已进入出清阶段,面临诸多挑战,但也蕴藏着巨大的机遇。 在政策底逐步显现,行业向好趋势确立的背景下,投资者应关注具备核心竞争力、能够穿越周期的企业,并密切关注政策变化和市场波动。 报告建议关注拥有潜在爆款产品、布局前沿技术以及现金充足的大药企,并对部分具有代表性的企业进行了案例分析,为投资者提供参考。 但需注意,证券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GLP-1药物未来方向标:减脂增肌、口服剂型、超长效制剂赛道掘金
医疗设备招投标数据跟踪:设备更新不断深化,县域医共体持续发力
医疗设备招投标数据跟踪:招投标持续恢复,国产替代趋势显著
生物医药行业:国产新药闪耀ASCO 2025,关注相关企业投资机遇
摩熵咨询是摩熵数科旗下生物医药专业咨询服务品牌,由深耕医药领域多年的专业人士组成,核心成员均来自国际顶级咨询机构和行业标杆企业,涵盖立项、市场、战略、投资等从业背景,依托摩熵数科丰富的外部专家资源及全面的医药全产业链数据库,为客户提供专业咨询服务和定制化解决方案
对不起!您还未登录!请登陆后查看!
您今日剩余【10】次下载额度,确定继续吗?
请填写你的需求,我们将尽快与您取得联系
{{nameTip}}
{{companyTip}}
{{telTip}}
{{sms_codeTip}}
{{emailTip}}
{{descriptionTip}}
*请放心填写您的个人信息,该信息仅用于“摩熵咨询报告”的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