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行业领域:
  • 全部
  • 化药/生物药
  • 中药
  • 原料药
  • 医疗器械
  • 泛医疗
  • 其他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产业分析
  • 市场数据分析
  • 临床研究进展
  • 集采分析
  • 专利分析/FTO分析
  • 政策分析
  • 医药盘点
  • 投融资
  • 立项评估
  • 技术平台研究
  • 其他
治疗领域:
  • 全部
  • 消化系统与代谢药物
  • 皮肤病药物
  • 罕见病
  • 其他
  • 补气补血药物
  • 全身用激素类制剂(不含性激素和胰岛素)
  • 呼吸系统药物
  • 心血管系统药物
  • 感觉系统药物
  • 抗寄生虫药物、杀虫药物和驱虫药物
  • 抗肿瘤药
  • 免疫机能调节药物
  • 杂类
  • 生殖泌尿系统和性激素类药物
  • 神经系统药物
  • 系统用抗感染药物
  • 肌肉-骨骼系统药物
  • 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物
报告搜索:

全部报告(97123)

  • 2023年半年报点评:业绩短期承压,多肽合成试剂龙头高成长逻辑未变

    2023年半年报点评:业绩短期承压,多肽合成试剂龙头高成长逻辑未变

    个股研报
      昊帆生物(301393)   投资要点   事件:2023年8月17日晚昊帆生物发布2023年半年度报告,2023年H1公司营收2.10亿元(-22.3%,括号内为同比,下同),归母净利润5874万元(-21.2%),扣非归母净利润5551万元(-25.4%);单Q2营收8489万元(-43.1%),归母净利润2245万元(-45.9%),扣非归母净利润2155万元(-48.8%)。   受产能、新冠产品需求下滑、下游需求疲软等因素影响业绩略有承压:分业务来看,2023H1公司多肽合成试剂营收1.64亿元(-25.3%),通用型分子砌块业务营收3982万元(+15.1%)。公司业绩有所下滑的主要原因为:①因产能不足导致部分订单交付时间未达预期;②与抗新冠病毒药物研发与生产相关的碳二亚胺型缩合试剂、手性消旋抑制剂等产品销售收入相较去年同期下降较大;③下游需求疲软,竞争加剧,也使销售订单增速放缓。   多肽合成试剂龙头,业绩短期扰动,高成长逻辑未变:我们认为①公司上市前就面临产能紧张的问题,2023H2安徽二期产能有望验收后试生产,后续产能规划也较为充沛,产能不足问题将得到有效解决,从而推动公司业绩高增长;②2022年抗病毒药物相关产品销售主要集中于2022H1,我们认为2023H2新冠相关产品对公司收入的扰动较小;③公司作为多肽合成试剂全球龙头,产品线齐全,竞争优势明显,随着下游含酰胺键化药、GLP-1等多肽类药物市场规模的扩容,公司客户管线往后端的推进,产能的逐步投放以及分子砌块与蛋白质试剂业务的拓展,高成长逻辑不变。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考虑到公司经营环境的变化,我们将公司2023-2025年收入预期由6.41/9.39/13.68亿元调整为5.37/7.15/9.58亿元,归母净利润由1.85/2.71/3.90亿元调整为1.55/2.04/2.72亿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59/45/34×,公司作为多肽合成试剂龙头具备较强成长性,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委外生产模式的经营风险;抗病毒药物对公司业绩扰动;市场竞争加剧与产能不能及时消化风险等。
    东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页
    2023-08-18
  • 环泊酚快速放量,多款新药已申报NDA

    环泊酚快速放量,多款新药已申报NDA

    个股研报
      海思科(002653)   投资要点   事件:公司发布2023年半年报,实现营业收入13.7亿元(+9.8%),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0.8亿元(+7.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0.7亿元(+33.4%)。   环泊酚持续快速放量,海外临床稳步推进。环泊酚为国内首个自主研发的1.1类创新静脉麻醉药,市场份额已位居同类市场Top3。截止2023Q1,环泊酚市场占有率由2022年Q1的2.3%上升到8.4%,已超越中/长链丙泊酚,且远超同期上市的同类其他创新药。6月份突破90万支,创历史新高。HSK3486(环泊酚注射液)麻醉诱导(IGA)适应症的第一项美国Ⅲ期临床试验已达到主要终点,第二项Ⅲ期临床试验正在进行。预计今年在美国、欧洲同时开展第三项Ⅲ期临床试验,预计2024年递交NDA。   创新药逐步进入收获期,商业合作充盈产品管线。公司研发投入持续提升,2023年H1研发投入达3.7亿元(+7.3%),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27.2%。截止2023H1,公司9个1类创新药产品入临床阶段。长效降糖药物(HSK7653)已于2023年1月申报NDA。神经痛药物(HSK16149)糖尿病周围神经痛适应症已于2022年10月申报NDA;带状疱疹后神经痛适应症完成Ⅲ期临床试验,将于近期递交NDA,辅助镇痛临床Ⅱ期临床试验顺利推进中。术后镇痛药物(HSK21542)已于近日递交NDA申请,慢性肾病瘙痒适应症临床Ⅲ期研究顺利推进中。呼吸系统药物(HSK31858)、代谢系统药物(HSK31679)国内Ⅱ期临床顺利推进中。2022年公司与美国Aquestive达成关于治疗渐冻症的利鲁唑口腔膜产品的合作,负责该产品在中国的注册和商业化,利鲁唑口溶膜NDA申请已于2023年5月递交。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公司创新药进入收获期,环泊酚多个适应症获批上市,有望贡献较大业绩弹性,同时公司创新品种储备丰富,业绩长期增长动力充足。预计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为3.1亿元、4亿元和5.4亿元,对应PE分别为76倍、58倍和43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市场竞争风险、药品价格下行风险、新药研发风险。
    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5页
    2023-08-18
  • 头豹词条报告系列:医学影像设备

    头豹词条报告系列:医学影像设备

    医药商业
      内需市场庞大   中国医疗机构数量稳步增长带动医学影像设备需求   中国医疗机构数量稳步增长带动医学影像设备需求。根据国家卫健委统计数据,2021年,中国医疗卫生机构总数达103.1万家,其中医院数量达3.7万家,包含公立医院1.2万家,民营医院2.5万家,是中国医学影像设备的核心基本盘。   技术壁垒高   多学科交叉、知识密集、创新密集特性构筑行业技术壁垒   医学影像设备行业属于多学科交叉、知识密集、创新密集的行业,一台设备的研发往往涉及生物医学工程、机械、算法、电子信息、材料科学、医学影像技术等众多学科领域,研发门槛高,研发周期长。以MRI核心部件中的梯度功率放大器(GPA)为例,其研发涉及电力学及电子学,且需要同时考虑功率、电子、软件、结构、散热等多种技术的兼容性。   国产替代加速   技术发展与政策导向加速行业国产替代进程   国内医学影像设备制造商的自主研发及创新水平不断提升,以XR为例,多家国内厂商已掌握平板探测器、高压发生器、X射线管等核心部件的生产制作以及关键成像技术。在国家鼓励国产设备进口替代的大背景下,龙头企业有望享受进口替代红利。   医学影像设备发展历程   1895-1971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X射线并首次应用于医学领域的人体拍摄、透视,开启了X射线胶片时代,X光机逐渐开始应用于临床。自1972年,随计算机及芯片技术的发展,CT、MRI等先进技术诞生,医学影像步入了信息成像时代。近年来,行业参与者快速增长,精准医疗成为重要的临床治疗趋势,5G、AI、云服务等技术创新带来成像技术迭代升级,全球互联网技术的创新正在改变传统医疗器械行业市场。
    头豹研究院
    18页
    2023-08-18
  • 中药行业行业研究:山东联盟开展中药配方颗粒集采,长期利好头部企业

    中药行业行业研究:山东联盟开展中药配方颗粒集采,长期利好头部企业

    中药
      事件   2023 年 8 月 17 日,山东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发布《中药配方颗粒采购联盟集中采购文件(征求意见稿)》,由山东、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海南、云南、西藏、陕西、青海、新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组成省际联盟,代表上述地区医药机构开展中药配方颗粒集中带量采购工作。   点评   涉及品种 200 个,约定采购量另行公布。 本次采购的品种目录包含 200 个中药配方颗粒国标品种,涉及金银花、北柴胡、炒酸枣仁、当归、党参、白术、甘草等,将按照首年约定采购量计算基数的 70%确定约定采购量。各地首年约定采购量及各采购品种首年约定采购量另行公布。   主要以报价降幅确定拟中选企业, 40%降幅可确定获得拟中选资格。 根据文件披露的拟中选企业确定规则, 按最高有效申报价计算, 申报品种报价降幅达到 40%及以上的企业,全部获得拟中选资格。 报价降幅不足 40%的企业若获得拟中选资格,须报价≤同品种所有有效申报企业最低报价 1.5 倍,且视报价降幅达到 40%及以上企业的数量,按照报价由低到高顺序确定。报价降幅在 40%及以上的企业数量在不足 4 家、 4-6 家、 7-9 家、 10 家及以上时,报价降幅不足40%的产品拟中选企业数量分别为 9、 6、 3、 0 家。 本次集采中标规则相对简单,主要以报价降幅为依据。同时申报品种报价降幅达到 40%及以上,企业可确定获得拟中选资格。 报价降幅在 40%及以上的企业数量越多时,降幅小于 40%的企业拟中选的名额越少、概率越低, 规则的目的在于推动药企的同品种组间降幅竞争。   降幅相对温和,中标产品有望以价换量获得更大市场空间。 本次集采中, 40%的降幅可确定获得拟中选资格,且拟中选企业家数较多,整体规则较为温和。 2023 年 8 月 15 日,第五批 25 个中药配方颗粒国家药品标准的正式颁布,配方颗粒国标品种目前已有 265 个。我们认为随着配方颗粒国标品种的数量不断增加,未来临床组方便利性提升,配方颗粒使用量有望不断增长;同时集采将提高配方颗粒的终端可及性,有利于配方颗粒在医疗终端扩大推广面。   投资建议   我们认为集采不改变配方颗粒行业发展逻辑,配方颗粒本身产品优势明显,市场不断扩容,国标品种数量持续增加,质量控制不断完善。随着配方颗粒集采的开展,行业价格体系将进一步得到规范,头部企业有望凭借在原材料质量和成本把控、生产过程规范管理等领域的优势实现快速放量。   重点公司: 中国中药、红日药业、华润三九等   风险提示   原材料供应及价格波动风险;行业竞争加剧风险;配方颗粒国标推出进度不及预期风险;集采降幅超预期风险。
    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页
    2023-08-18
  • 生命科学产业数字化转型白皮书

    生命科学产业数字化转型白皮书

    化学制药
      整体概述   生命科学行业涉及面广,主要覆盖医药制造、医疗器械、医药流通以及医药零售等板块。医药制造关注药品的研发、生产及销售,包括中药、化学药以及生物药等。医疗器械专注于医疗耗材与设备的研发、制造及销售,包括诊断试剂、手术器械、成像与监测设备等。医疗流通主要涉及医药产品的分销及供应链管理,医药零售是讲药品/器械直接提供给最终用户的环节,包括线下药店及网上药店。这些板块相互关联,共同推动生命科学领域的发展,以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过去十年,中国生命科学行业飞速发展,其扩展速度甚至比整体经济的发展更快。中国政府制定了一个为全体国民提供可负担和有效医疗服务的远大目标,与此同时,政府也通过多种举措扶持培育国内生命科学行业的发展,使其能够提供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   由于疫情波动和地缘政治冲突对航运和物流造成影响,生物科技、制药和医疗器械领域的企业认识到提高灵活性、简化制造流程并加强实时跟踪的必要性。因此,打造敏捷供应链成为企业应对外部环境挑战的关键因素,这种供应链可灵活变通、快速适应多变的环境和多样的场景。我们预期该行业将进一步采用和推广数字技术,提高药品供应链的灵活性。   未来,变革依旧是生命科学行业的主旋律。业绩增长与良好的资产负债表让生命科学行业的许多企业作出增加投资的决策,预计企业对产品组合的投资(包括下一代疗法及其投资)将充分利用其数字化转型的成果。随着可用的数据收集和分析工具日益丰富,生命科学行业将大规模应用数字技术。新的标准已设立,那些行动敏捷、愿意打破传统直面严峻挑战的企业,必将成为最大的赢家。
    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
    108页
    2023-08-18
  • 华熙生物:提议回购股份增强信心,以行动证明长期价值

    华熙生物:提议回购股份增强信心,以行动证明长期价值

  • 康恩贝(600572):业绩表现亮眼,持续看好全年业绩高增长

    康恩贝(600572):业绩表现亮眼,持续看好全年业绩高增长

  • 京东健康(06618):料高基数下2H营收增长或将承压

    京东健康(06618):料高基数下2H营收增长或将承压

  • 安图生物(603658):表观业绩增速放缓,非冠业务仍保持稳定增长

    安图生物(603658):表观业绩增速放缓,非冠业务仍保持稳定增长

  • 信达生物(01801):国产首个抗PCSK9单抗获批,商业化版图持续拓展

    信达生物(01801):国产首个抗PCSK9单抗获批,商业化版图持续拓展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咨询业务联系电话

18980413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