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行业领域:
  • 全部
  • 化药/生物药
  • 中药
  • 原料药
  • 医疗器械
  • 泛医疗
  • 其他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产业分析
  • 市场数据分析
  • 临床研究进展
  • 集采分析
  • 专利分析/FTO分析
  • 政策分析
  • 医药盘点
  • 投融资
  • 立项评估
  • 技术平台研究
  • 其他
治疗领域:
  • 全部
  • 消化系统与代谢药物
  • 皮肤病药物
  • 罕见病
  • 其他
  • 补气补血药物
  • 全身用激素类制剂(不含性激素和胰岛素)
  • 呼吸系统药物
  • 心血管系统药物
  • 感觉系统药物
  • 抗寄生虫药物、杀虫药物和驱虫药物
  • 抗肿瘤药
  • 免疫机能调节药物
  • 杂类
  • 生殖泌尿系统和性激素类药物
  • 神经系统药物
  • 系统用抗感染药物
  • 肌肉-骨骼系统药物
  • 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物
报告搜索:

全部报告(92558)

  • 存货减值风险出清,24年轻装上阵+海外制剂可期

    存货减值风险出清,24年轻装上阵+海外制剂可期

    个股研报
      健友股份(603707)   核心观点:   事件:2024.1.12,公司发布2023年度拟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以及业绩预亏公告,初步减值测试公司2023年度拟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10亿元~12亿元,预计导致归母净利润减少8.5亿元~10.2亿元,2023年实现归母净利润预计为-2亿至-1亿元。   此次预计减值充分,估值压制因素解除、风险基本出清。受需求下滑、竞争加剧的影响,2023年Q4以来肝素产品已呈量价齐跌态势,根据海关数据统计,10、11月肝素出口平均价格同比大幅下降约45.1/33.3%。受上述市场频繁降价、订单不稳定、及需求降低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公司部分库存产品及原材料的可变现净值低于账面价值。2023年末,公司存货账面余额为54.39亿元,其中2023年末库存结构包括原材料14.31亿元(占比约26.31%)、库存商品35.11亿元(占比约64.55%)、在产品4.82亿元(占比约8.86%),剩下为发出商品以及在途物资。公司原材料主要系肝素粗品,库存商品主要为标准肝素原料和肝素类制剂。本次预告计提跌价准备金额已覆盖公司存货账面余额的18-22%,我们认为减值较为充分,风险基本出清。另外,此次存货跌价计提后公司整体库存成本压力减轻并产生成本竞争优势,未来肝素原料药及制剂国际化拓展将更有灵活性。   长期逻辑:原料药占比下降整体周期扰动减少+国内制剂集采出清+海外制剂大单品上市业绩快速兑现。1)截止23Q3,公司原料药业务收入在公司总营收中占比已减少至21.82%,因原料药量价波动导致的公司业绩周期性扰动减少,后续对公司整体业绩增速影响有限。2)国内制剂大单品依诺肝素钠、那曲肝素钙已经集采落地,未来将保持稳定增长。3)海外制剂业务将由规范市场向非规市场、肝素制剂向非肝素制剂拓展。其中美国市场依诺肝素制剂未来将达到稳态,非肝素制剂将保持持续进取状态并贡献较大利润增量,大单品如白蛋白紫杉醇、利拉鲁肽、格拉替雷等有望年内上市。非美国市场有望在肝素制剂替代以及原料药供应等方面持续发力,用依诺肝素制剂逐步打开销售网络和渠道,为未来非肝素制剂上市做好充分铺垫。   投资建议:公司已成长为集肝素原料药、无菌注射剂出口以及CDMO业务为一体的综合医药企业,作为国内药企海外制剂出口的优秀平台企业,长期增长前景广阔。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为-1.32/11.86/15.52亿元,同比增长-112.13%、996.19%、30.90%,当前股价对应2023-2025年PE为-/19/14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上涨影响产品毛利率的风险、汇率波动影响公司汇兑收益的风险、下游需求恢复不及预期的风险、研发进度不及预期的风险。
    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4-01-15
  • 医药行业周报:国产创新药出海势头正盛,为医药企业带来新机会

    医药行业周报:国产创新药出海势头正盛,为医药企业带来新机会

    生物制品
      行业观点   出海为国产创新药创造机遇,提升盈利空间。   全球医药市场总体规模远大于中国本土市场,创新药的出海可以为中国医药公司带来更高的利润空间。由于专利保护,药品在专利期内的销售额往往更高,出海可以帮助创新药在不同的国家获得专利保护,从而拓展药品总体的专利期限。中美卫生总费用构成具有差异,美国以商业保险为主,中国以社会卫生支出为主。中国社保保障下的医药市场以“保基本”为主,出海后同一创新药产品在美国的定价往往远高于中国。创新药的出海有助于提升国产创新药的收益。中国的创新药政策不断推陈出新,为创新药出海做出政策保障。中国的创新药政策重点在于鼓励和支持创新,以及审批标准同国际接轨。自2017年加入ICH和2021年对临床试验进行规范指导与国际标准接轨以来,创新药的出海规模逐年提升。此外,国内医药企业面临融资困难,创新药出海将成为其走出困境的重要方法,为其带来新的融资手段。   创新药海外成功上市案例分析:稀缺性、与海外买主公司的契合度、以及国产创新药的物美价廉是成功的关键因素。   创新药海外成功上市的案例,如泽布替尼、西达基奥伦赛、本维莫德、特瑞普利单抗和艾贝格司亭α等,具备一些共同的特征。首先,稀缺性是在海外成功上市的一大关键因素。例如,泽布替尼在疗效上击败伊布替尼,成为“同类最佳”。同时,泽布替尼的化学设计可增强其对BTK的特异性,最大限度地减少和脱靶相关的毒性。与伊布替尼相比,泽布替尼具有更强的靶点选择性。本维莫德通过靶向AhR,影响IL-17A靶点,从而治疗银屑病。其余上市的靶向IL-17A的单抗药品均为注射剂型,本维莫德为乳膏剂型,在皮肤表面涂抹即可,增加了用药依从性。艾贝格司亭α采用融合蛋白的方式提升分子量,从而提高在体内的半衰期,避免了其他同类产品采用对人体有毒性的化学分子PEG提高抗体分子量的方法,兼顾了相容性和长半衰期。西达基奥伦赛主要治疗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是目前为止唯一一款在美国上市的治疗该适应症的CAR-T产品。这些产品,均具有在关键点上的稀缺性,从而在海外成功上市。此外,以西达基奥伦赛与强生公司的合作为例,国产创新药与海外买主公司的管线契合度,也是创新药“借船出海”的成功要素。强生公司在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适应症已经有三款产品,分别属于单抗和双抗,CAR-T产品可以作为其管线的补充,提高强生公司在该适应症的竞争力。其他国产创新药公司可以借鉴西达基奥伦赛的成功之路,开发针对海外具有尚未解决的临床需求的重要适应症的前沿产品,提升出海成功率。以特瑞普利单抗为例,国产出海创新药在海外的销售额低于同类型的美国产品,以物美价廉的优势进入海外市场。   创新药出海重点关注板块:双抗、CAR-T和ADC产品是近年来的出海热门。   创新药技术不断推陈出新,不同于美国等发达国家布局早、具有优势的化学药、单抗药等领域,新兴的双抗、CAR-T和ADC等创新药产品是中国创新药出海的好机会。在2020-2023年的出海管线中,双抗、CAR-T和ADC占有较大比重,涉及包括科伦药业、石药集团、礼薪医药、普瑞金、百力司康、康诺亚、启德医药、巨石生物、信诺维、西比曼生物、科济药业等在内的大批中国创新药公司,其中涉及的靶点包括Trop-2、HER2、Claudin18.2、BCMA等。   投资策略   主线一:围绕创新,布局“空间大”“格局好”的品类,如阿尔兹海默、核医学、高端透皮贴剂等细分领域投资机会,建议关注东诚药业、九典制药、一品红、康辰药业、恒瑞医药、中国同辐、和黄医药、君实生物等。主线二:掘金海外市场大有可为,建议关注药明生物、凯莱英、康龙化成、博腾股份、新产业、奥浦迈、药康生物、健友股份、苑东生物、司太立等。主线三:关注其他景气度边际转暖的赛道,如器械、药店、口腔和中医医疗服务等领域,建议关注安杰思、心脉医疗、微电生理、爱康医疗、益丰药房、固生堂、通策医疗等。   重点关注公司   东诚药业:1)核医学行业层面催化剂不断,23年有望诞生首个10亿美金大品种。同时在AD诊断领域应用潜力大。2)东诚核医学全产业链布局,尤其是核药房网络具备稀缺性,未来有望承接国内外核药CDMO业务。3)公司即将进入核药研发收获期,未来每年保持1-2个产品获批节奏。1.1类创新核药即将进入3期临床。   九典制药:1)公司是国内经皮给药龙头,新型外用贴剂布局丰富,格局好,市场大。酮洛芬凝胶贴膏即将进入医保目录。2)积极布局OTC和线上渠道,进一步提前单品天花板和盈利能力。3)业绩未来3年有望保持CAGR在30%以上。   一品红:公司是国内儿童药龙头,为政策鼓励方向,产品持续丰富。1类痛风创新药AR882进入全球三期,有望成为BIC。痛风石二期数据公布,结果亮眼。23Q3受反腐影响,业绩短期承压,反腐情绪好转后业绩有望迎来快速反弹。预计23/24年净利润分别为3.41/4.90亿元,24年PE约26倍,估值性价比高。   凯因科技:公司是国产泛基因型丙肝口服方案龙头,核心品种凯力唯高速放量。研发方面,目前长效干扰素乙肝功能性治愈适应症处于临床3期,乙肝功能性治愈市场空间大,竞争格局好,目前处于3期的只有凯因科技和特宝生物。预计23/24年净利润分别为1.24/1.70亿元,对应24年PE为35倍。   康辰药业:核心产品苏灵医保解限后快速放量,3年CAGR在30%以上,带动公司净利润增长保持在30%左右。创新药核心品种KC1036是多靶点小分子抑制剂,针对各种实体瘤,目前食管鳞癌和胸腺癌适应性处于临床2期,食管鳞癌2期初步数据显示ORR达到30%左右,有望成为BIC。预计23/24年净利润分别为1.64/1.90亿元,对应24年PE为34倍。   昆药集团:目前与华润三九处于百日融合阶段,公司CHC业务逐步接入三九商道,截至三季度末已完成20个省区一级经销商整个工作。公司聚焦于慢病管理和精品国药业务,看好发展潜力持续释放。预计23/24年净利润分别为5.68/6.88亿元,对应24年PE为24倍。   贵州三力:核心品种开喉剑持续放量,带动公司业绩持续快速增长。23年11月汉方纳入合并报表范围,公司外延并购持续兑现。不考虑汉方并表,预计23/24年净利润分别为2.55/3.15亿元,对应24年PE为25倍,若考虑汉方并表,则公司表观增速更快,性价比突出。   安杰思:消化内镜耗材领域龙头公司,核心产品如止血夹、双极产品、圈套器、活检钳等技术领先,临床认可度高,国内通过止血夹、双极刀等明星产品不断提升份额,海外ODM合作关系稳固、自有品牌开始放量,国内外空间广阔,目前处于快速发展期。   药明生物:大分子生物CDMO龙头企业,凭借领先的技术布局和强大的开发能力,在全球享有较高行业地位,不惧同行竞争。公司从R和D端业务起步,积累了丰富的项目漏斗,近年来随客户项目推进,逐渐向M端延伸。结合持续落地的中、大型产能,公司的项目管线有望将持续带来更丰厚的回报。   微电生理:心脏电生理领域国产龙头公司,国产首家全面具备射频、冷冻、脉冲三种消融方式公司,并在三维手术量上优势显著,累计超过4万台,积累了大量临床反馈,为后续高端产品放量奠定基础。电生理行业国产化率不足20%、国产替代空间广阔,公司率先获批高密度标测导管、压力感知射频导管、冷冻消融导管等高端产品,填补国产空白,有望全面进军房颤等核心市场,引领国产替代。公司四季度手术量恢复明显,明年集采影响逐步减弱、高端产品开始放量,公司迎来发展拐点。   奥浦迈:公司是国产培养基龙头企业,其培养基产品具有媲美进口的性能及批间差,并能提供优质的配套服务。蛋白/抗体培养基国产化率低,叠加国产创新药上市放量带动培养基需求增加,国内市场大有可为。同时公司抓住欧美生物类似药爆发的机遇,积极布局海外市场。24年起公司国内外产品陆续迎来放量,有望带动业绩高增长。预计公司2023/2024年收入分别为2.32/4.15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57/1.19亿元。   行业要闻荟萃   1)百奥赛图将同类首创全人HER2/TROP2双特异性抗体偶联药物(双抗ADC)的全球权益独家授权给Radiance Biopharma;2)信达生物在研GLP-1R/GCGR双重激动剂玛仕度肽(IBI-362)在中国超重或肥胖成人受试者中的首个III期临床研究达成主要终点和所有关键次要终点;3)葛兰素史克将以10亿美元的预付款和多至4亿美元的里程碑付款收购Aiolos Bio公司,获得呼吸系统药物AIO-001;4)卫材仑卡奈单抗国内获批上市,用于治疗早期阿尔茨海默病;5)安斯泰来全球首款CLDN18.2单抗因第三方生产问题获批时间延迟,后来者迎来发展机遇   行情回顾   上周A股医药板块下跌2.70%,同期沪深300指数下跌1.35%;申万一级行业中6个板块上涨,21个板块下跌,医药行业在28个行业中涨跌幅排名第22位。上周H股恒生医疗保健指数下跌0.82%,同期恒生综指下跌1.72%;WIND一级行业中1个板块上涨,10个板块下跌,医药行业在11个行业中涨跌幅排名第1位   风险提示   1)政策风险:医保控费、药品降价等政策对行业负面影响较大;2)研发风险:医药研发投入大、难度高,存在研发失败或进度慢的可能;3)公司风险:公司经营情况不达预期。
    平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5页
    2024-01-15
  • 血制品行业专题报告:内生外延双改善,供给需求齐共振

    血制品行业专题报告:内生外延双改善,供给需求齐共振

    生物制品
      静丙等需求长期拓展性转变,临床应用场景逐步拓展,行业扩容提速在即。由于我国严格控制浆站数量和血制品生产牌照,采浆量供给每年10%左右增长,属于高壁垒稀缺资源品,因此血制品长期供不应求;疫情期间临床认知度提升、科室应用场景逐步拓展,医生的处方习惯迎来长期趋势性转变,目前临床需求刚性,预计血制品将成为未来2-3年医药景气度最高子板块之一。分产品看,静丙疫情期间被纳入多个版本的临床诊疗指南及专家共识,院内诊疗需求大幅增加,且基本无替代品,使得医院将其作为战略物资进行储备;人源白蛋白产品是我国唯一允许进口的血制品,进口白蛋白占比较高,国产白蛋白需求更旺,有国产替代空间,因子类产品是血友病等罕见病的刚需治疗药物,市场规模及临床应用在持续扩展。终端旺盛的需求也激发了血制品企业采浆动力,2024-2025年有望持续反映在业绩中。   企业库存消耗叠加用药观念不可逆转变,血制品供需缺口或将持续扩大。2023年H1由于终端需求的大幅提升,血制品龙头上市公司及经销渠道库存快速消耗,上游供给侧受制于浆站资源的严格限制。以静丙为例,静丙院内销售额增速约20%,在假设2024-2025年采浆量保持10%的增长前提下,我国血制品行业供需缺口或将持续扩大。目前国内血制品企业院内覆盖仍有限,具备新开浆站能力、采浆量占优势、终端覆盖面广的企业内生外延能力更强,借助院内外覆盖面持续扩大趋势,能够充分享受量价齐升带来的业绩弹性。   血制品企业股东资源优化,国资/集体制企业陆续入主,提质增效多维度赋能企业价值增长。目前,血制品行业作为存量博弈市场,股东优化有望为企业带来更多的浆站资源,在外延上持续发力,以及在运营管理能上多方面改善。2018年国药入主天坛生物带来丰富浆站资源,2021年华润入主博雅生物显著提升盈利能力;2023年陕煤集团、国药集团先后分别入主派林生物、卫光生物,提质增效赋能公司浆站拓展;海尔集团拟入主上海莱士,公司新开浆站能力将得以加强。   受益标的:持续推荐派林生物,建议关注天坛生物、上海莱士、博雅生物、华兰生物、卫光生物。   风险提示:浆站审批不及预期;采浆量不及预期;血制品销售不及预期。
    中邮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46页
    2024-01-15
  • 氟化氢 头豹词条报告系列

    氟化氢 头豹词条报告系列

    化学原料
      无水氧化氢低于在20摄氏度时是无色的发烟液体,能腐蚀含硅物质,易聚合,溶于水会放热生成氢氟酸。其已广泛应用于原子能、化工、石油等行业,是强氧化剂,还是制取元素氟、各种氧致冷剂、无机氟化物,各种有机氟化物的基本原料。2022年中国氧化氢市场规模达166.15亿元,同比增长15.91%。预计未来五年中国氧化氢市场将保持稳定增长超势,到2027年中国氯化氢市场规模达363.06亿元,2023-2027年复合增长率达16.92%。
    头豹研究院
    18页
    2024-01-15
  • 医药行业周报:医药无需悲观

    医药行业周报:医药无需悲观

    生物制品
      行情回顾:本周医药生物指数下跌2.7%,跑输沪深300指数1.42个百分点,行业涨跌幅排名第25。2024年初以来至今,医药行业下跌5.75%,跑输沪深300指数0.37个百分点,行业涨跌幅排名第27。本周医药行业估值水平(PE-TTM)为26倍,相对全部A股溢价率为101.84%(-2.73pp),相对剔除银行后全部A股溢价率为48.41%(-1.86pp),相对沪深300溢价率为159.06%(-3.27pp)。医药子行业来看,本周医疗研发外包为涨幅最大子行业,涨幅为1.8%。   医药无需悲观。本周全球瞩目的JP Morgan医药大会召开,中国医药企业纷纷登台展望未来发展方向。相关龙头企业在大会上披露的业务指引推动CXO子板块本周上涨幅度领跑行业。结合2023年末海外MNC药企的收购潮及此次JP Morgan医药大会氛围,我们认为2024年在海外宏观降息预期下医药行业资金流入有望触底反弹。从政策、估值、基本面三个维度,我们判断医药板块仍有结构性机会。   弹性组合:长春高新(000661)、上海莱士(002252)、亿帆医药(002019)、贝达药业(300558)、普瑞眼科(301239)、心脉医疗(688016)。   港股组合:康诺亚-B(2162)、爱康医疗(1789)、信达生物(1801)、和黄医药(0013)、康方生物(9926)、基石药业-B(2616)、瑞尔集团(6639)、诺辉健康(6606)、亚盛医药-B(6855)、科济药业-B(2171)、微创机器人-B(2252)。   稳健组合:恒瑞医药(600276)、华东医药(000963)、爱尔眼科(300015)、新产业(300832)、华厦眼科(301267)、凯莱英(002821)、云南白药(000538)、华润三九(000999)、太极集团(600129)、科伦药业(002422)、恩华药业(002262)。   科创板组合:首药控股-U(688197)、泽璟制药-U(688266)、普门科技(688389)、赛诺医疗(688108)、春立医疗(688236)、澳华内镜(688212)、海泰新光(688677)、海创药业-U(688302)、亚虹医药-U(688176)、欧林生物(688319)。   风险提示:医药行业政策风险超预期;研发进展不及预期风险;业绩不及预期风险。
    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4页
    2024-01-15
  • 医药:2023年创新药VC&PE投融资降幅收窄,美国市场近期有所改善

    医药:2023年创新药VC&PE投融资降幅收窄,美国市场近期有所改善

    化学制药
      为了更前瞻和领先地观测CXO行业的景气度变化,我们借助创新药VC&PE投融资情况作为先行指标,从年度、月度等不同时间维度进行观察。目前,从创新药VC&PE投融资金额同比增速的角度上看,2023年全球创新药VC&PE投融资降幅收窄,其中近期美国市场有所改善。   年度维度观测:相较于2022年,2023年全球创新药投融资金额同比降幅收窄   复盘从2000年至今全球创新药VC&PE投融资周期,从全球VC&PE投融资金额同比增速的角度分析,2002年、2006年、2008年、2012年、2016年、2019年、2022年分别为每轮创新药投融资周期的底部,每轮周期底部的时间间隔为2-4年不等。根据Crunchbase的数据,2023年全球创新药VC&PE投融资金额同比下降22.98%,同比改善14.38个百分点,全球创新药VC&PE投融资金额降幅收窄。   月度维度观测:近期美国创新药VC&PE投融资情况有所改善   根据Crunchbase的数据,2023年2月为全球创新药VC&PE投融资金额同比增速的全年低点(同比下降50.56%),此后全球创新药VC&PE投融资金额降幅所有收窄。其中,2023年12月美国创新药VC&PE投融资金额同比增长8.95%,美国市场近期创新药投融资有所改善。   风险提示:新药研发失败风险;CXO行业竞争加剧风险;订单增长不及预期风险。
    国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7页
    2024-01-15
  • 基础化工行业事件点评: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2024年度消耗臭氧层物质和氢氟碳化物生产、使用和进口配额核发情况的公示》

    基础化工行业事件点评: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2024年度消耗臭氧层物质和氢氟碳化物生产、使用和进口配额核发情况的公示》

    化学原料
      事件:   近日,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2024年度消耗臭氧层物质和氢氟碳化物生产、使用和进口配额核发情况的公示》,氢氟碳化物(不含三氟甲烷)生产配额总计为74.56万吨,其中内用生产配额为34万吨。   点评:   R32、R134a、R125占据三代制冷剂主要生产配额。根据生态环境部发布的《2024年度氢氟碳化物生产、进口配额核发表》,氢氟碳化物(不含三氟甲烷)生产配额总计为74.56万吨,其中内用生产配额为34万吨,占比45.60%。分品种来看,R32生产配额约为23.96万吨,R134a生产配额约为21.57万吨,R125生产配额约为16.57万吨,R143a生产配额约为4.55万吨,R152a生产配额约为3.27万吨。三代制冷剂主要品种R32、R134a、R125的GWP占比分别是11.39%、21.72%和40.83%,三者合计占比约73.94%。   三代制冷剂市场集中度高,竞争格局良好。巨化股份此前公告称拟收购淄博飞源化工股权,通过现金收购和增资的方式,拟取得飞源化工51%股权,这里将飞源化工的生产配额纳入巨化股份中统计。R32方面,生产配额占比最大的依次是巨化股份(含飞源化工)(44.99%)、东岳集团(19.73%)、东阳光氟(11.12%),CR3约75.84%。R134a方面,生产配额占比最大的依次是巨化股份(含飞源化工)(35.48%)、中化蓝天(27.64%)、三美股份(23.74%),CR3约86.86%。R125方面,生产配额占比最大的依次是巨化股份(含飞源化工)(38.74%)、三美股份(19.01%)、中化蓝天(16.74%),CR3约74.50%。   近期三代制冷剂主要品种涨价明显,价差改善。根据百川盈孚的数据,截至1月12日,R32主流价格为19500元/吨,相比上月同期上涨16.42%;R125主流价格为31000元/吨,相比上月同期上涨12.73%;R134a主流价格为29500元/吨,相比上月同期上涨7.27%。去年10月份以来,R32/R125/R134a价差上涨625.54%/64.62%/57.56%,价差明显改善。   投资建议:根据生态环境部的配额公示,三代制冷剂市场集中度高,R32、R134a、R125的CR3分别达到75.84%、86.86%和74.50%,巨化股份、三美股份、中化蓝天等占比较高。同时,近期R32、R134a、R125价格、价差呈修复态势,看好三代制冷剂进入冻结期,供给受限且竞争格局良好带来的盈利改善机会,建议关注三美股份(603379)和巨化股份(600160)。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风险;汽车、空调等下游需求增长不及预期风险;部分制冷剂品种需求弱于预期风险;贸易摩擦风险;出口量不及预期风险;行业供需格局恶化风险等。
    东莞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页
    2024-01-15
  • 生物医药II行业周报:冠脉钙化治疗推陈出新,乐普医疗IVL产品获批

    生物医药II行业周报:冠脉钙化治疗推陈出新,乐普医疗IVL产品获批

    生物制品
      本周我们讨论冲击波球囊治疗系统(coronary intravascularlithotripsy,IVL)。   冠状动脉钙化(Coronary artery calcification,CAC),是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钙磷代谢产物沉着于血管壁,可能会导致板块破裂以及血栓形成,从而增加冠脉血管僵硬度,降低顺应性,使得心肌灌注受损,进而导致心肌缺血、左室肥大和心力衰竭等。   IVL是近年发展的一种治疗所有钙化疾病(包括最严重钙化)的新技术。术中使用震波发射器产生脉冲式冲击波,帮助穿过钙化病变并分解浅层和深层的钙化结构,从而提高球囊导管破坏钙化结构的能力,同时避免损坏血管内壁/内膜,从而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较于传统钙化病变治疗技术仅适用于轻度/中度钙化以及对血管壁的损伤无选择性的局限性,IVL主要通过向病变处提供未聚焦、圆周和脉冲式的机械能,高效且安全地破坏浅层和深层钙化,且具有选择性。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肥胖、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发病率上升,IVL市场将迎来快速增长。根据Frost&Sullivan数据,用于冠状动脉疾病的全球IVL市场规模从2017年的170万美元增至2020年的6410万美元,CAGR为235.3%,预计2030年将达到33.47亿美元。中国用于冠状动脉疾病的潜在IVL市场预计将由2023年的2.25亿元增加至2025年的9.18亿元,CAGR为102.1%,2030年将进一步增加至45.75亿元,2025年至2030年的CAGR将为37.9%市场空间广阔。   2024年1月10日,乐普医疗一次性使用冠脉血管内冲击波导管获NMPA批准上市,成为第二个上市的国产冠脉冲击波球囊导管系统,也是全球第三款上市的冠脉IVL产品。该产品进一步巩固了公司在PCI领域的技术领先优势,也为临床患者和医生提供更优异的治疗方案。   行情回顾:本周医药板块下跌,在所有板块中排名第23位。本周(1月8日-1月12日)生物医药板块下跌2.57%,跑输沪深300指数1.22pct,跑输创业板指数1.76pct,在30个中信一级行业中排名第23位。   本周中信医药子板块行情除了医疗服务上涨外,其余均下跌。其中,医疗服务子版块上涨0.8%,中成药子板块领跌,下跌4.19%。   投资建议:把握“关键少数”,寻求“单品创新+出海掘金”潜在机遇   (1)单品创新,渐入佳境:CNS系列(恩华药业、京新药业)、创新医械(微电生理、惠泰医疗)   (2)出海掘金,拨云见日:创新制药(中国生物制药、亚盛医药、乐普生物、百奥泰)、医疗器械(迈瑞医疗、联影医疗、华大智造、新产业、亚辉龙、万孚生物)   (3)其他创新,期待惊喜:仿创结合(康辰药业、奥赛康)、创新上游(键凯科技、森松国际、海尔生物)。   风险提示:行业监管政策变化的风险,贸易摩擦的相关风险,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风险,新品研发、注册及认证不及预期的风险,安全性生产风险,业绩不及预期的风险。
    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7页
    2024-01-15
  • 含氟制冷剂 头豹词条报告系列

    含氟制冷剂 头豹词条报告系列

    化学原料
      含氟制冷剂,又称冷媒或雪种,是一种能在制冷系统中担当气化吸热和冷凝放热的热力循环以达到制冷或制热目的的物质。按照当前制冷剂主流市场应用看,第三代制冷剂-氢氟轻(HFCS)占据中国制冷剂市场主要地位,其对臭氧层无破坏,但GWP值较高,预计到2024年实现产能冻结。2022年中国含氟制冷剂市场规模达304.33亿元,同比增长2.27%。未来随若中国含氟制冷剂产品结构不断优化,新增第三、四代含氟制冷剂产能规模凸显预计到2027年中国含氟制冷剂市场规模达399.17亿元,2023-2027年复合增长率达5.65%。
    头豹研究院
    21页
    2024-01-15
  • 摩熵咨询医药行业观察周报(2024.01.08-2024.01.14)

    摩熵咨询医药行业观察周报(2024.01.08-2024.01.14)

    仿制药
    投融资
    创新药/改良型新药
    摩熵咨询
    28页
    2024-01-15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咨询业务联系电话

18980413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