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医药研发创新与营销创新峰会
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行业领域:
  • 全部
  • 化药/生物药
  • 中药
  • 原料药
  • 医疗器械
  • 泛医疗
  • 其他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产业分析
  • 市场数据分析
  • 临床研究进展
  • 集采分析
  • 专利分析/FTO分析
  • 政策分析
  • 医药盘点
  • 投融资
  • 立项评估
  • 技术平台研究
  • 其他
治疗领域:
  • 全部
  • 消化系统与代谢药物
  • 皮肤病药物
  • 罕见病
  • 其他
  • 补气补血药物
  • 全身用激素类制剂(不含性激素和胰岛素)
  • 呼吸系统药物
  • 心血管系统药物
  • 感觉系统药物
  • 抗寄生虫药物、杀虫药物和驱虫药物
  • 抗肿瘤药
  • 免疫机能调节药物
  • 杂类
  • 生殖泌尿系统和性激素类药物
  • 神经系统药物
  • 系统用抗感染药物
  • 肌肉-骨骼系统药物
  • 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物
报告搜索:

全部报告(110701)

  • 药明康德(603259):2022H1业绩高增长,6月上海运营持续恢复

    药明康德(603259):2022H1业绩高增长,6月上海运营持续恢复

  • 药明康德(603259):半年报业绩高增持续,看好一体化龙头长期成长

    药明康德(603259):半年报业绩高增持续,看好一体化龙头长期成长

  • 苑东生物(688513):核心产品集采风险释放,国际化和创新逐步迎来收获期

    苑东生物(688513):核心产品集采风险释放,国际化和创新逐步迎来收获期

  • 医思健康(02138)点评报告:经营业绩显著修复,内地扩张稳步推进

    医思健康(02138)点评报告:经营业绩显著修复,内地扩张稳步推进

  • 核心产品集采风险释放,国际化和创新逐步迎来收获期

    核心产品集采风险释放,国际化和创新逐步迎来收获期

    个股研报
      苑东生物(688513)   事项:   公司发布 2022 年半年度业绩报告:2022H1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5.75 亿元,同比增长 15.38%;实现归母净利润 1.35 亿元,同比增长 14.74%;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1.05 亿元,同比增长 25.44%,符合预期。受到部分地区的疫情影响,公司Q2 实现营收 3.06 亿元,同比增长 10.45%;实现归母净利润 0.81 亿元,同比增长 9.16%;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0.63 亿元,同比增长 26.41%。   平安观点:   公司核心产品中标第七批国采,存量品种集采风险已释放。公司共有 4 个产品中标第七批全国药品集中采购,分别为伊班膦酸钠注射液、 枸橼酸咖啡因、盐酸美金刚胶囊和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片。4 款中标产品 2021 年合计实现销售收入 3.23 亿元,占公司营收比例达到 31.66%,其中,伊班膦酸钠和枸橼酸咖啡因是公司的主要产品,盐酸美金刚胶囊和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片属于刚上市的光脚品种,有望通过集采实现放量。此次集采完成后,占公司营收比例较大的品种基本均已完成集采,存量品种的集采风险已释放,安全边际较高。   公司首款 ANDA 产品即将迎来收获期,解决美国阿片滥用难题。国际化方面,公司整体以“国外市场紧缺、专利期长、用药周期长以及首仿抢仿 PIV申报” 的思路去布局国际化在研管线。 考虑到美国阿片滥用的现状,公司目前的国际化开发重点主要聚焦于特色解毒剂领域,逐步建立阿片解毒剂技术平台,开发高壁垒的注射液及鼻喷剂系列产品,其中盐酸纳美芬注射液(EP-0084I)已于 2022 年 5 月向美国 FDA 递交了 ANDA 申请,并获得FDA 授予的 CGT 资格,有望能够加速上市并获得 180 天独占期,我们预计将于 2023 年完成上市,迎来收获期。   公司以开发难仿或首仿药为主要目标,并逐步迎来创新收获期。报告期内,公司取得氨己烯酸口服溶液用散、舒更葡糖钠注射液、去氧肾上腺素等 5个高端仿制药品种生产批件,多为首仿或前三家上市仿制药,以难仿或首仿药为研发目标的立项原则使得公司能够进一步抢占市场先机,利用先发优势获得更多市场份额。从公司研发管线进度来看,我们预计公司近年将保持每年超过 6 款新上市产品的开发速度,并凭借其自身原料药制剂一体化优势,通过集采打开市场,进一步增厚公司业绩。创新药方面,2022H1 公司研发支出为 1.17 亿元,占当年营业收入的比例达到 20.32%,处于同行业公司中的相对较高水平。公司目前已有 3 款 1 类新药进入临床试验,其中进度较快的为口服长效 DPP4 抑制剂优格列汀片,正在开展临床 III 期,有望迎来收获期。相比只做创新药开发的企业,仿制药业务带来的稳定收入使得公司能够有更多的研发经费投入创新,仿创结合的模式风险相对更低。未来伴随毛利率较高的创新药的逐步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有望得到进一步提升。   维持公司推荐评级:1)公司核心存量品种已全部完成集采,风险释放,制剂原料药一体化的成本优势使得公司的集采中标概率提升,推动“光脚”品种放量;2)公司沿着首仿难仿药的思路持续完善管线布局,我们预计 2023 年公司将有 8 款新产品上市,并有望借助公司的渠道及品牌效果实现迅速放量;3)公司的国际化布局以及创新药研发正在逐步迎来收获期,为公司业绩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考虑到公司经营情况较为稳定,我们维持公司此前利润预测。预计公司 2022/2023/2024 年的净利润将达到 2.79 亿元、3.64 亿元、4.64 亿元,2022/2023/2024 年 EPS 分别为 2.33 元、3.03 元、3.87 元,对应目前股价 PE分别为 25.6/19.6/15.4 倍,维持公司的“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1)研发失败风险:公司多款产品处于研发阶段,存在进度不及预期甚至失败的可能;2)产品未中标药品集中采购风险:公司药品向公立医院销售需通过各省(区、市)采购平台招标采购,未来可能出现公司产品无法中标的风险;3)产品被调出医保目录的风险:未来存在主要产品在医保目录调整过程中被调出国家医保药品目录的风险;4)政策风险:公司在研产品涉及精麻药物,属于强监管行业,监管政策存在发生变动的风险。
    平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2-07-28
  • 2022年上半年工业运行数据报告(生产):工业生产企稳回正

    2022年上半年工业运行数据报告(生产):工业生产企稳回正

    化学原料
      2022年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4%,从1-5月的3.3%上升0.1个百分点。6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3.9%,环比增长0.84%。总体看,随着一系列稳经济大盘政策稳步推进,二季度各月工业经济恢复持续加快并实现正增长,前期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地区和行业工业生产实现触底反弹,为全年工业经济平稳运行提供有力支撑。   工业生产持续修复,高技术产业快速增长。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4%,较1-5月的3.3%提高0.1个百分点。6月份,受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总体向好,生产需求持续恢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9%,较上月增长3.2个百分点。制造业增速明显回升。6月份,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4%,较上月增长3.3个百分点。上半年,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8%,制造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28.8%,比2021年提高1.4个百分点。3、4月份制造业受疫情冲击有所下滑,但5、6月份增速连续两个月加快,边际改善特征明显。高技术制造业快速增长。6月份,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4%,增速比上月加快4.1个百分点,增速明显高于规模以上工业的增长。二季度,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7%,增速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5.0个百分点,对工业生产持续性恢复提供有力支撑。
    中国信通院
    8页
    2022-07-28
  • 核心业务持续发力,多轮驱动助推企业发展

    核心业务持续发力,多轮驱动助推企业发展

    个股研报
      大北农(002385)   主要观点:   大北农:现代农业高科技企业   大北农是以邵根伙博士为代表的青年学农知识分子创立的农业高科技企业。公司由饲料起家,产业布局不断扩大至饲料科技产业、养猪科技产业、作物科技产业、动保疫苗科技产业和农业互联网产业。 目前重点发力生猪养殖与服务产业链经营、 种业科技与服务产业链经营。   饲料布局内生外延,争创全球第一品牌   饲料科技产业是公司的基础核心产业。作为国内最大的预混料生产企业,公司以大北农、新乡大北农、广安、博原四大事业部为基础,在全国建有 140 多个饲料生产基地,年产能 1000 万吨。 2022 年, 公司先后收购九鼎科技和正邦科技旗下西南区域饲料公司,通过整合资源和优势共享,实现饲料科技产业布局进一步完善。 公司计划 2022 年饲料产量突破 800 万吨,并有望向 1000 万吨冲击,逐渐提高公司在全国饲料市场的占有率。   严控成本稳步出栏,有望充分受益猪价上涨   公司自 2016 年开始实施养猪大创业战略,在东北、内蒙、华北、西北、广西、安徽等区域积极布局养猪产业,陆续成立 9 大养猪平台、 1个种猪平台和 84 家三级养猪公司,生猪出栏持续扩张, 1H2022 公司生猪出栏量 198.32 万头,同比增长 19.23%,全年出栏量有望突破450 万头。 公司发挥生物安全防控和全产业链优势, 养殖成本不断优化, 2022 年下半年计划实现 8 元/斤以下的完全成本目标。    转基因技术持续领先,种业有望实现新突破   作为国内拥有最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的企业, 大北农将种子业务作为未来发展的核心业务,深耕种业多年。公司一方面重视科研创新,性状储备丰富,目前已与 130 多家玉米种子企业展开合作, 对应推广面积约一亿多亩,先发优势明显;另一方面, 公司积极布局种子业务,通过收购大天种业和鲜美种苗加速种业资产整合。 随着转基因商业化渐行渐近和外延并购的持续推进,公司有望把握种业变革机遇,实现种子业务的长期增长。   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 2022-2024 年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 349.4 亿元、 499.97 亿元、 550.69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11.5%、 43.1%、 10.1%,对应归母净利润 3.2 亿元、 17.35 亿元、 19.65 亿元,对应 EPS 分别为 0.08元、 0.42 元、 0.47 元。 生猪价格已反转,并于 7 月创出非瘟疫情前新高,公司有望充分受益猪价上涨;公司也是国内首批获得转基因玉米生物安全证书的公司之一,从合作伙伴数量和规模层面均处于先发优势,有望充分受益转基因商业化。我们给予公司 2023 年 25 倍 PE,合理估值 10.5 元,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饲料原料供应及价格波动;猪价波动;转基因商业化进程不及预期。
    华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0页
    2022-07-28
  • 中国口腔专科医院行业概览:2022年中国大专科小综合医院系列报告

    中国口腔专科医院行业概览:2022年中国大专科小综合医院系列报告

    医疗服务
      01中国口腔医疗服务市场需求充盈,推动了口腔专科医院的扩张   中国的人口基数大,存在普遍的口腔健康问题,且儿童患龋呈快速增长趋势,同时中老年人牙周健康状况较差,随着0-14岁人口占比的提高及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进一步扩大了口腔医疗服务的潜在市场空间和多样化的市场需求,推进了口腔医疗机构的发展,尤其是民营口腔专科医院及诊所的发展速度   02较大的优质资源缺口和较低的消费动力成为主要制约因素   当前牙医规模增速跟不上口腔医疗服务的市场需求增速,牙医资源作为口腔专科医院增加获客、塑造品牌影响力的核心因素,对市场主体的发展产生直接影响   中国潜在的口腔健康市场需求虽然较为充盈,但当前整体的口腔健康教育不足,多数人对相关领域的认知仅停留在生活常识层面,导致许多患者在口腔疾病严重时才前往就诊,就诊需求的不足会影响更高层次需求的增加   03未来连锁化持续渗透市场,数字化赋能口腔医疗服务全流程   民营口腔专科医院的连锁化商业模式为消费者提供较公立医院更便捷高效且个性化的服务,预计未来随着一二线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将为中高端连锁民营口腔专科医院创造更多扩张机遇   未来数字化与口腔医疗服务的融合将更为紧密且普遍,民营口腔专科医院将广泛应用数字化技术不断优化口腔医疗服务,提高医院的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
    头豹研究院
    39页
    2022-07-27
  • 国际化高速成长阶段的制药上游“卖水人”

    国际化高速成长阶段的制药上游“卖水人”

    个股研报
      百普赛斯(301080)   上游药物研发向多样化发展,重组蛋白市场空间广阔   下游制药研发领域的拓展为重组蛋白市场空间的增长提供持续动力。据Frost&Sullivan统计及预测,全球药物研发支出将以4.5%的复合增长率,从2019年的1824亿美元增长至2024年的2270亿美元。目前药物研发主流技术路线为小分子化学药以及大分子抗体药,新兴技术CAR-T等有望逐步从萌芽阶段进入加速发展阶段。中国重组蛋白企业通过价格、供应链及服务的优势迅速提升市场份额,打破进口产品主导的行业局面。2020年,国产品牌已进入中国市场份额前五且不断向海外拓展。   百普赛斯重组蛋白业务处于高速增长阶段,海外市场加速发展   百普赛斯处于高速增长阶段,2021年收入3.85亿元,同比增长56.30%;2022年一季度收入1.14亿元,同比增长27.73%,其中非新冠病毒防疫产品收入0.9亿元,同比增长45.43%。公司主营业务包括重组蛋白、试剂盒、抗体和生物分析检测服务等,其中核心业务重组蛋白收入占比90%以上,且处于高速增长阶段。   2021年,公司加设欧洲子公司,继续大力发展海外业务。目前,公司设立多个子公司负责海外市场的研发和销售拓展。通过海外研发中心建立与欧美制药企业、生物科技公司和科研机构的联系,紧密跟踪研发趋势,利于产品研发和销售拓展。2021年,非新冠业务境外业务收入1.6亿,占比54.23%。其中美洲区收入1.1亿元,同比增长54%。   把握产业研发前沿趋势拓展业务,有望提供持续高增长动力   公司积极拓展CAR-T相关产品,有望受益于CAR-T行业的发展而随之放量。中国临床前CAR-T研究数量储备充足,随研发进度推进,CAR-T临床项目将迎来高速增长期。目前公司已开发出用于CAR-T研发及质量检测的产品,例如CAR-T靶点蛋白、抑制剂筛选试剂盒和抗独特型抗体。其中,CAR-T产品的临床在研的热门靶点CD19和BCMA为公司主要产品。公司同时持有FMC63CAR-T细胞免疫原性ELISA检测试剂盒和检测Anti-CD19CAR表达水平的抗独特性抗体及其应用的专利,用于评估筛选CART产品质量和活性。公司持续加大CAR-T相关产品的投入,与CAR-T相关的三个在研项目的研发费用总占比达到30.37%。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我们预计公司2022至2024年营业收入为4.97亿、6.49亿、8.63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2.18亿、2.70亿、3.48亿元人民币。对应合理市值164亿元人民币,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预计目标价为205元。   风险提示:新产品开发风险,技术升级迭代与商业泄密的风险,新冠病毒疫情带来的生产经营风险,中美贸易摩擦导致境外收入下滑的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人力成本上升及核心技术人才流失的风险,内控风险
    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9页
    2022-07-27
  • 2022年中国AI制药行业概览

    2022年中国AI制药行业概览

    医疗服务
      01AI制药优势愈发显著,药物研发转型升级势在必行   传统的药物研发研发周期长、资金投入大、研发风险高,而AI制药通过AI技术赋能可以快速精准地确定靶点、筛选最佳化合物分子、预测药代动力学性质,可大幅缩短药物研发各环节所需周期、降低企业在研发新药时的成本投入,同时提高药物研发的成功率、降低新药研发风险,提升企业的投资回报率   02国内宏观政策利好AI制药领域,AI技术突破为赋能制药创造条件   中国“十四五”医药工业发展规划中指出要“坚持创新引领”,对医药工业创新研发提出进一步转型要求,在复杂的国际形势下,通过鼓励创新研发投入、AI先进技术赋能,调动制药领域创新的积极性和资本市场热度;AI技术的迭代推进了AI制药的发展进程,作为AI制药行业发展的根本,AI技术在制药流程中参与的环节越多、在各环节内渗透的程度越高,药物研发的效率也越高   03AI制药或将成为创新药物研发的主流方式,重点领域为癌症和慢性病   癌症作为中国人口死亡的主要病因之一,抗肿瘤领域一直是新药研发的热门赛道;此外,由于庞大的人口基数及老龄化的加剧,中国的慢性病领域的潜在市场空间不断增长,对于国产创新药需求紧迫,或将成为抗肿瘤之外的另一研发重点;随着AI应用成熟度的提升,未来AI技术在制药领域的渗透率将不断提高,成为创新药研发的主流方式
    头豹研究院
    39页
    2022-07-27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定制咨询

400-9696-311 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