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医药研发创新与营销创新峰会
创中国“色谱芯”,圆梦“淳淳进口替代心”

创中国“色谱芯”,圆梦“淳淳进口替代心”

研报

创中国“色谱芯”,圆梦“淳淳进口替代心”

  纳微科技(688690)   公司突破工业基础原材料“微球”卡脖子技术,扭转进口垄断格局;尤其在国内医改大环境药物市场火热环境及相应政策支持下,公司产品空间广阔; 从谨慎性的角度考虑,以 2020 年的财务经营数据为基数,我们估计公司发行股价在 8-10 元之间。通过相对估值法,我们给出公司 PE 在 80-100 之间,预计在二级市场上公司发行后一年期的目标价~30 元。   投资要点   科学匠人江必旺“为进口替代梦” 十年磨一剑,在纳米微球领域实现弯道超车,填补了国内诸多工业领域上游原材料短板。 苏州纳微科技是一家专门从事高性能纳米微球材料研发、规模化生产、销售及应用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长期坚持技术创新,并开发出世界领先的微球精准制备技术。尤其在生物制药领域,公司高性能色谱填料产品已被广泛地用于国内制药企业,已与恒瑞、丽珠、复星、华东医药等知名大药企达成合作,客户数量维持快速增长,并大规模出口到欧、美、日、韩等国家和地区,成为世界色谱行业的领军企业之一。公司已取得发明专利 19项,曾获国家重点新产品 1项,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 5项。同时公司产能充沛。   虽为“微”球,却威力巨大,应用广泛。 高性能微球材料是生物医药、平板显示、分析检测及体外诊断等领域不可或缺的核心基础材料。以生物制药为例,色谱填料/层析介质微球是用于从生物发酵液中捕获、纯化目标生物活性成分的核心材料。分离纯化是单克隆抗体、融合蛋白、疫苗、胰岛素、多肽等生物药的核心生产环节,直接决定了药品的纯度和质量,也是主要生产成本所在。随着我国医改进行生物创新药成为时代热点,创新为基趋势明朗,仅在生物制药板块纳米微球行业已经占据风口浪尖,生物制药创新+政策驱动,有望带动国产崛起。外加平板显示、分析检测及体外诊断等领域,色谱填料行业空间广阔。   高性能微球材料制备技术壁垒高,曾被《科技日报》把微球列为 35 项“卡脖子”技术之一,叠加纳米微球作为现代众多工业领域重要基础原材料之一,微球的制作长期被外企垄断,纳微科技使得进口替代实现,公司价值凸显。 高性能微球材料研发涉及化学、物理、生物、材料等多学科专业知识与前沿科技。同时微球的量产主要有几大难点:对于微球而言,粒径必须精确而均匀,微球太小,筛分困难;特殊的孔道结构。对于这类微球的生产,不光需要大小、均匀性,还需要控制孔道结构;微球基础原料中国产苯乙烯和二乙烯基苯杂质含量高,尤其是萘含量高,用其生产出来的微球机械强度低、变形大,不能满足要求。   估值   我们预计公司 2021-2023 年收入 3.28、 5.23、 8.29 亿元,同比增长 59.9%、59.4%、 58.6%;归母净利润 1.20、 1.96、 3.16 亿元,同比增长 65.06%、 63.58%、60.98%;对应 EPS 为 0.34、 0.55、 0.89 元。   主要风险   研发失败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因公开资料信息时效差导致预估出现偏差风险,行业所在市场不达预期风险,行业政策风险等
报告标签:
  • 个股研报
报告专题:
  • 下载次数:

    197

  • 发布机构:

    中银国际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 发布日期:

    2021-06-15

  • 页数:

    34页

下载全文
定制咨询
报告内容
AI精读报告
报告摘要

  纳微科技(688690)

  公司突破工业基础原材料“微球”卡脖子技术,扭转进口垄断格局;尤其在国内医改大环境药物市场火热环境及相应政策支持下,公司产品空间广阔; 从谨慎性的角度考虑,以 2020 年的财务经营数据为基数,我们估计公司发行股价在 8-10 元之间。通过相对估值法,我们给出公司 PE 在 80-100 之间,预计在二级市场上公司发行后一年期的目标价~30 元。

  投资要点

  科学匠人江必旺“为进口替代梦” 十年磨一剑,在纳米微球领域实现弯道超车,填补了国内诸多工业领域上游原材料短板。 苏州纳微科技是一家专门从事高性能纳米微球材料研发、规模化生产、销售及应用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长期坚持技术创新,并开发出世界领先的微球精准制备技术。尤其在生物制药领域,公司高性能色谱填料产品已被广泛地用于国内制药企业,已与恒瑞、丽珠、复星、华东医药等知名大药企达成合作,客户数量维持快速增长,并大规模出口到欧、美、日、韩等国家和地区,成为世界色谱行业的领军企业之一。公司已取得发明专利 19项,曾获国家重点新产品 1项,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 5项。同时公司产能充沛。

  虽为“微”球,却威力巨大,应用广泛。 高性能微球材料是生物医药、平板显示、分析检测及体外诊断等领域不可或缺的核心基础材料。以生物制药为例,色谱填料/层析介质微球是用于从生物发酵液中捕获、纯化目标生物活性成分的核心材料。分离纯化是单克隆抗体、融合蛋白、疫苗、胰岛素、多肽等生物药的核心生产环节,直接决定了药品的纯度和质量,也是主要生产成本所在。随着我国医改进行生物创新药成为时代热点,创新为基趋势明朗,仅在生物制药板块纳米微球行业已经占据风口浪尖,生物制药创新+政策驱动,有望带动国产崛起。外加平板显示、分析检测及体外诊断等领域,色谱填料行业空间广阔。

  高性能微球材料制备技术壁垒高,曾被《科技日报》把微球列为 35 项“卡脖子”技术之一,叠加纳米微球作为现代众多工业领域重要基础原材料之一,微球的制作长期被外企垄断,纳微科技使得进口替代实现,公司价值凸显。 高性能微球材料研发涉及化学、物理、生物、材料等多学科专业知识与前沿科技。同时微球的量产主要有几大难点:对于微球而言,粒径必须精确而均匀,微球太小,筛分困难;特殊的孔道结构。对于这类微球的生产,不光需要大小、均匀性,还需要控制孔道结构;微球基础原料中国产苯乙烯和二乙烯基苯杂质含量高,尤其是萘含量高,用其生产出来的微球机械强度低、变形大,不能满足要求。

  估值

  我们预计公司 2021-2023 年收入 3.28、 5.23、 8.29 亿元,同比增长 59.9%、59.4%、 58.6%;归母净利润 1.20、 1.96、 3.16 亿元,同比增长 65.06%、 63.58%、60.98%;对应 EPS 为 0.34、 0.55、 0.89 元。

  主要风险

  研发失败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因公开资料信息时效差导致预估出现偏差风险,行业所在市场不达预期风险,行业政策风险等

好的,我将根据您提供的报告内容和要求,生成一份专业分析报告。

纳微科技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中心思想

本报告旨在分析纳微科技的投资价值,核心观点如下:

  • 打破技术垄断,实现进口替代: 纳微科技突破了高性能微球材料的“卡脖子”技术,扭转了长期以来被国外企业垄断的局面,实现了关键工业原材料的国产替代,公司价值凸显。
  • 行业发展机遇,政策红利加持: 在国内医改大环境和生物医药市场火热的背景下,叠加相关政策的支持,纳微科技所处行业迎来发展新机遇,公司产品市场空间广阔。
  • 业绩增长可期,盈利能力稳定: 预计公司未来几年收入和净利润将保持快速增长,盈利能力稳定,作为行业开拓者,将迎来收获期。

主要内容

十年磨一剑,纳微科技将迎来发展新阶段

  • 公司概况: 苏州纳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专门从事高性能纳米微球材料研发、规模化生产、销售及应用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为生物医药、平板显示、分析检测及体外诊断等领域客户提供核心微球材料及相关技术解决方案。
  • 股权结构: 公司股权集中,实际控制人江必旺与陈荣姬夫妇合计控制公司 52.08% 的股份。
  • 核心团队: 创始人江必旺系科学匠人,“十年磨一剑”只为扭转微球进口替代局面。其核心技术人员也专业基础扎实,产业经验丰富。
  • 主营业务: 公司目前产品和服务主要涉及生物医药和平板显示两大应用领域。
  • 财务数据: 2017-2020 年,公司营收从 5714 万元快速增长到 2.05 亿元,CAGR 达到 53%,归母净利润从 1224 万元增长到 7269 万元,CAGR 达到 81%。
  • 核心技术: 纳微科技拥有微球精准制备及相关微纳米材料核心专利技术,能够针对制药行业、光电显示、电子连接、食品检测、医疗诊断、标准计量、环境检测等领域的关键需求,对微球材料进行微米级、亚微米至纳米级的精准化和个性化制备。
  • 研发投入: 公司注重研发投入,持续不断进行研发投入。
  • 产能与客户: 公司主要产品的产能利用率较高,拥有国内外知名客户。

小小“色谱芯”,工业原材料,空间广阔;时代机遇,未来可期

  • 行业概况: 一直以来,中国用于生物制药生产的关键设备和耗材如色谱填料和色谱柱系统基本依赖进口。国际市场的色谱填料主要由一些大型企业供应,其市场占有率较高。
  • 市场空间: 色谱技术主要有两大应用方向,用于工业分离纯化时被称为制备色谱,用于实验室分析检测时被称为分析色谱。制备色谱的应用包括医药、食品及环保等领域;医药,特别是生物医药,是主要应用市场。分析色谱则广泛应用于药品质量分析、食品安全检测、环境监测、石油化工产品杂质控制、化学和生命科学研究用分离分析等。
  • 政策机遇: 为推动新材料产业发展,国家各级部门及地方政府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法规政策,为行业发展奠定了优良的政策环境。
  • 生物医药行业变革: 我国对于高科技企业在多方面提供政策支持,下游生物医药市场的发展,为色谱填料行业带来利好。

突破“色谱芯”卡脖子技术——纳微科技优势

  • 技术难点: 微球的量产有几大难点,包括微球太小筛分困难、特殊的孔道结构、国内基础原料和加工设备质量差、稳定性无法得到保证等。
  • 技术突破: 纳微科技的创办初心,便是让这一技术也能被中国人掌握。纳微科技从底层入手,打牢基础,技术创新是关键。
  • 竞争优势: 纳微科技积累了微球材料底层制备技术创新优势、更齐全的产品种类、规模化生产能力、综合技术服务能力、及时的响应速度和强大的持续创新能力等优势。

募投项目分析

  • 研发中心及应用技术开发建设项目: 项目建成后,应用技术研究实验室将提供生物制药分离纯化应用技术方案,新产品研发实验室将专注研发全新一代高载量耐碱亲和层析介质、连续流层析设备和新型磁分离介质等新产品。
  • 海外研发和营销中心建设项目: 新设北美子公司和进一步建设印度子公司,以拓展海外渠道和业务,深化现有客户合作,提升品牌知名度。
  • 补充流动资金: 本次募集资金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后,公司资产负债结构将更加合理,营运资产质量进一步提高。

盈利预测分析

  • 收入预测: 预计公司 2021-2023 年收入 3.28、5.23、8.29 亿元,同比增长 59.9%、59.4%、58.6%。
  • 净利润预测: 预计公司 2021-2023 年归母净利润 1.20、1.96、3.16 亿元,同比增长 65.06%、63.58%、60.98%;对应 EPS 为 0.34、0.55、0.89 元。

估值方法和结论

  • 相对估值法: 选取阿拉丁、皓元医药、药石科技、键凯科技、博瑞医药、博腾股份、凯莱英、九洲药业、诺泰生物、南大光电十家上市公司,计算该十家上市公司 PE 平均值,98X。
  • 估值结论: 预计公司发行股价在 8-10 元之间,二级市场上公司发行后一年期的目标价 ~30 元。

风险提示

  • 技术风险: 包括新产品研发失败、技术被剽窃、核心人员流失等。
  • 经营风险: 包括行业政策变化、市场竞争加剧、市场拓展风险、疫情风险等。
  • 内控风险: 包括实际控制人不当控制、产品质量控制风险等。
  • 财务风险: 包括应收账款回收风险、存货余额较高风险、原辅材料供给风险等。
  • 其他风险: 包括市场规模测算偏差、数据统计偏差等。

总结

纳微科技作为高性能微球材料领域的领军企业,凭借其技术优势、市场机遇和政策红利,有望在未来几年实现快速发展。建议投资者关注公司在生物医药领域的拓展和新产品的研发进展,以及市场竞争格局的变化。

希望这份报告对您有所帮助!

报告正文
摩熵医药企业版
9大数据库,200+子数据库,一站查询药品研发、临床、上市、销售、投资、政策等数据了解更多
我要试用
1 / 34
试读已结束,如需全文阅读可点击
下载全文
如果您有其他需求,请点击
定制服务咨询
中银国际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最新报告
关于摩熵咨询

摩熵咨询是摩熵数科旗下生物医药专业咨询服务品牌,由深耕医药领域多年的专业人士组成,核心成员均来自国际顶级咨询机构和行业标杆企业,涵盖立项、市场、战略、投资等从业背景,依托摩熵数科丰富的外部专家资源及全面的医药全产业链数据库,为客户提供专业咨询服务和定制化解决方案

1W+
医药行业研究报告
200+
真实项目案例
1300+
业内高端专家资源
市场洞察与营销赋能
市场洞察与营销赋能
分析市场现状,洞察行业趋势,依托数据分析和深度研究,辅助商业决策。
立项评估及管线规划
立项评估及管线规划
提供疾病领域品种调研、专家访谈、品种立项、项目交易整套服务。
产业规划及研究服务
产业规划及研究服务
以数据为基础,为组织、园区、企业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和趋势线索。
多渠道数据分析及定制服务
多渠道数据分析及定制服务
帮助客户深入了解目标领域和市场情况,发现潜在机会,优化企业决策。
投资决策与交易估值
投资决策与交易估值
依托全球医药全产业链数据库与顶级投行级分析模型,为并购、融资、IPO提供全周期决策支持。
立即定制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定制咨询

400-9696-311 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