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医药研发创新与营销创新峰会
医药生物行业2023年度策略:“破”与“立”的更替、“危”与“机”的并存

医药生物行业2023年度策略:“破”与“立”的更替、“危”与“机”的并存

研报

医药生物行业2023年度策略:“破”与“立”的更替、“危”与“机”的并存

  不破不立:估值再平衡结束、迎来新周期起点。“危”与“机”并存。看好:中国制造扬帆出海、中国消费底部反弹、中国创新砥砺前行。低估值选股是稳健的绝对收益来源。我们维持医药生物板块强于大市评级。   支撑评级的要点   估值再平衡结束、迎来新周期起点。从时间和空间上来看,医药板块估值再平衡过程(泡沫挤压)在9月底接近结束状态(本轮调整15个月,板块下跌幅度超40%),10月份的反弹可看做上轮调整的末端和新周期起点的更替阶段。目前A股Wind医药板块估值PE26倍(TTM),接近2010年1月以来的估值最低点。考虑到跨年的估值切换,医药板块2023年PE估值将进一步降低。尽管板块整体估值水平几乎处于近10年以来的最低水平,但板块内部估值分化成常态。部分股票仍然处于50倍甚至100倍以上,2023年高估值仍然将成为制约标的获得超额收益的关键因素。而大量低估值标的(10倍-30倍之间),在经过其基本面预期的低点之后有望获得明显的超额收益。   "危"与"机"并存。“危”:疫情挑战、全球经济衰退(出口压力增大)、地方财政压力增大(导致卫生投入吃紧)、企业家信心不足(表现为部分头部企业股东持续减持)。“机”:欧洲能源危机使得中国制造、中国供应的可靠性更加凸显;新一届政府的期待(对经济建设有充足的经验,参考过去几年上海市大力打造全球生物医药研发与产业高地、大力引进跨国巨头落地上海);防疫政策的优化带来经济活力、以及与此同时需要的大规模基础医疗设施的投入;新形势下国企改革、以及潜在的混改机会;中国制造技术升级、扬帆出海;三医联动更加协调。   不破不立。旧有的商业逻辑完全被打破:中国国内的支付体系并不能支撑世界级原创性药械的产生,导致:1、中国国内行得通的商业逻辑是改良式创新,快速跟进全球领先,快速进医保,高性价比竞争,导致了国内市场获得超额收益的难度比之过去要更大(仅能获得社会平均利润率水平);2、要获得与原创新产品相匹配的支付环境,企业必须出海争夺全球市场。药品出海:当前直接申报FDA上市短期内仍有不小的难度(传奇生物等走出了第一步),license-out、里程碑付费等相对比较初级的出海模式仍然很重要,高端仿制药(注射剂等)出海也是一条走得通的路。医疗器械方面、中国企业在部分领域取得了全球竞争力,未来借助技术升级与外延式并购,有望出现世界级医疗器械企业。CDMO行业能较好的发挥中国人力成本较低、服务意识好、产业化基础完备的优势,也能够产生世界级的企业(尤其是全球能源危机的背景下)。尽管在中国做原创性创新较为困难,但全社会平均投资回报水平在下降,创新药械的投资仍然有对资本的相对吸引力,大量的社会资本和一级市场投资将持续投入到医药研发创新。   推荐方向:1)中国制造扬帆出海:医疗器械(影像设备、高端塑性耗材、IVD、POCT等)、CRMO(尤其是估值大幅下降之后);2)中国消费底部反弹:中药、医美、医疗服务;3)中国创新砥砺前行:创新药械、新型疫苗;4)国企的进击(混改机会)。投资风格:低估值选股将是稳健的绝对收益来源。   重点推荐   迈瑞医疗、华东医药、药明康德、昭衍新药、凯莱英、博腾股份、普洛药业、九洲药业、健友股份、昌红科技、荣昌生物。   评级面临的主要风险   市场流动性风险、医药政策风险、新冠疫情不确定性风险及防疫政策变化风险、人民币汇率变化对出口型企业的影响、国际关系风险、个股风险(产品研发失败等)。
报告标签:
  • 化学制药
报告专题:
  • 下载次数:

    1105

  • 发布机构:

    中银国际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 发布日期:

    2022-12-09

  • 页数:

    53页

下载全文
定制咨询
报告内容
AI精读报告
报告摘要

  不破不立:估值再平衡结束、迎来新周期起点。“危”与“机”并存。看好:中国制造扬帆出海、中国消费底部反弹、中国创新砥砺前行。低估值选股是稳健的绝对收益来源。我们维持医药生物板块强于大市评级。

  支撑评级的要点

  估值再平衡结束、迎来新周期起点。从时间和空间上来看,医药板块估值再平衡过程(泡沫挤压)在9月底接近结束状态(本轮调整15个月,板块下跌幅度超40%),10月份的反弹可看做上轮调整的末端和新周期起点的更替阶段。目前A股Wind医药板块估值PE26倍(TTM),接近2010年1月以来的估值最低点。考虑到跨年的估值切换,医药板块2023年PE估值将进一步降低。尽管板块整体估值水平几乎处于近10年以来的最低水平,但板块内部估值分化成常态。部分股票仍然处于50倍甚至100倍以上,2023年高估值仍然将成为制约标的获得超额收益的关键因素。而大量低估值标的(10倍-30倍之间),在经过其基本面预期的低点之后有望获得明显的超额收益。

  "危"与"机"并存。“危”:疫情挑战、全球经济衰退(出口压力增大)、地方财政压力增大(导致卫生投入吃紧)、企业家信心不足(表现为部分头部企业股东持续减持)。“机”:欧洲能源危机使得中国制造、中国供应的可靠性更加凸显;新一届政府的期待(对经济建设有充足的经验,参考过去几年上海市大力打造全球生物医药研发与产业高地、大力引进跨国巨头落地上海);防疫政策的优化带来经济活力、以及与此同时需要的大规模基础医疗设施的投入;新形势下国企改革、以及潜在的混改机会;中国制造技术升级、扬帆出海;三医联动更加协调。

  不破不立。旧有的商业逻辑完全被打破:中国国内的支付体系并不能支撑世界级原创性药械的产生,导致:1、中国国内行得通的商业逻辑是改良式创新,快速跟进全球领先,快速进医保,高性价比竞争,导致了国内市场获得超额收益的难度比之过去要更大(仅能获得社会平均利润率水平);2、要获得与原创新产品相匹配的支付环境,企业必须出海争夺全球市场。药品出海:当前直接申报FDA上市短期内仍有不小的难度(传奇生物等走出了第一步),license-out、里程碑付费等相对比较初级的出海模式仍然很重要,高端仿制药(注射剂等)出海也是一条走得通的路。医疗器械方面、中国企业在部分领域取得了全球竞争力,未来借助技术升级与外延式并购,有望出现世界级医疗器械企业。CDMO行业能较好的发挥中国人力成本较低、服务意识好、产业化基础完备的优势,也能够产生世界级的企业(尤其是全球能源危机的背景下)。尽管在中国做原创性创新较为困难,但全社会平均投资回报水平在下降,创新药械的投资仍然有对资本的相对吸引力,大量的社会资本和一级市场投资将持续投入到医药研发创新。

  推荐方向:1)中国制造扬帆出海:医疗器械(影像设备、高端塑性耗材、IVD、POCT等)、CRMO(尤其是估值大幅下降之后);2)中国消费底部反弹:中药、医美、医疗服务;3)中国创新砥砺前行:创新药械、新型疫苗;4)国企的进击(混改机会)。投资风格:低估值选股将是稳健的绝对收益来源。

  重点推荐

  迈瑞医疗、华东医药、药明康德、昭衍新药、凯莱英、博腾股份、普洛药业、九洲药业、健友股份、昌红科技、荣昌生物。

  评级面临的主要风险

  市场流动性风险、医药政策风险、新冠疫情不确定性风险及防疫政策变化风险、人民币汇率变化对出口型企业的影响、国际关系风险、个股风险(产品研发失败等)。

好的,我已阅读您提供的报告,并会按照您的要求生成 Markdown 格式的摘要。

中心思想

本报告的核心观点如下:

  • 医药板块迎来新周期起点:医药板块的估值再平衡过程已接近尾声,板块估值处于近十年来的最低水平,预示着新周期的开始。
  • “危”与“机”并存:医药行业面临疫情、经济衰退、地方财政压力等挑战,但也存在中国制造出海、消费反弹、创新发展等机遇。
  • 商业逻辑转变:国内支付体系难以支撑创新药械的发展,企业需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寻求与创新产品相匹配的支付环境。
  • 投资策略:建议关注中国制造出海、中国消费底部反弹、中国创新砥砺前行、国企进击等方向,并采取低估值选股策略。

主要内容

医药生物行业策略

  • 估值再平衡与新周期

    医药板块估值经过调整,已接近尾声,板块整体估值处于近十年低位,但内部估值分化明显。
  • 挑战与机遇并存

    疫情、经济衰退、地方财政压力等带来挑战,但欧洲能源危机、新政府的期待、防疫政策优化等也带来机遇。
  • 商业逻辑的转变

    国内支付体系难以支撑创新药械,企业需出海争夺全球市场,同时,全社会投资回报水平下降,资本对创新药械的相对吸引力提升。
  • 投资方向与标的

    推荐中国制造扬帆出海、中国消费底部反弹、中国创新砥砺前行、国企的进击等方向,并重点推荐迈瑞医疗、华东医药、药明康德等标的。

疫苗板块

  • 新冠疫苗接种策略

    需提高高危人群新冠疫苗接种率,迎接国内疫情大流行,并关注防疫政策调整可能带来的风险。
  • 常规疫苗市场分析

    PCV13国产替代接近完成,HPV疫苗市场需求旺盛,狂犬疫苗受疫情影响较大,流感疫苗受新冠疫苗挤压影响有限。

血液制品板块

  • 疫情对采浆的影响

    2022年疫情及防疫措施对采浆等经营活动产生一定拖累,但板块整体维持增长。
  • 未来发展展望

    2023年H1采浆或受疫情压制,但全年批签发有望提速增长,静丙等产品有望获得更多使用。

CXO板块

  • 行业长期发展趋势

    CXO行业长期发展趋势向好,行业内面临分化趋势,全球医药研发支出稳定增长,小型药企在医药研发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 CDMO市场分析

    全球CDMO市场收入预期将于2025年达到1066亿美元,中国CDMO市场预期增长速度高于全球CDMO市场。
  • CRO市场分析

    全球CRO服务收入预期将于2024年达到960亿美元,中国CRO市场2020年-2024年预期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9.1%。
  • 行业集中度分析

    全球CDMO行业市场集中度目前仍然较低,中国CRO安评行业集中度低于全球,仍然存在市场整合空间。
  • 头部公司业绩与布局

    头部CXO公司依然保持高景气度,持续推进产能建设与国际化布局。

医美板块

  • 市场增长潜力

    中国医美市场仍然具有较大增长潜力,国内与国际市场均存在拓展空间,非手术项目增长潜力大。
  • 公司业绩与海外销售

    头部公司业绩承压增长,部分产品海外销售表现优秀,爱美客、华熙生物等公司业绩保持高景气度增长。

医疗器械板块

  • 行情与业绩回顾

    2022年年初以来除医疗设备细分板块之外,整体表现欠佳,体外诊断板块前三季度收入增幅最大。
  • 估值分析

    A股医疗器械估值处于历史低位,具备一定的安全边际。
  • 投资策略

    医疗设备关注医疗新基建、进口替代、高端出海、家用偏消费医疗设备等主线;体外诊断关注估值修复、集采政策、新冠疫情相关等主线;高值耗材关注估值修复、进口替代、集采政策等主线;低值耗材关注估值修复、海外供应链转移、新冠疫情相关等主线。

创新药板块

  • 研发能力提升

    创新药企研发能力不断增强,与全球差距不断缩小,中国药企与跨国制药巨头在临床阶段产品数量上的差距也在不断缩小。
  • 出海趋势

    “出海”依旧火热,license-out前沿化多元化,已上市产品初显Best-in-Class潜力。
  • 政策支持

    创新药支持政策持续改善,支付“松绑”,医保续约简化,北京市试行CHS-DRG付费新药新技术除外的管理办法。

原料药板块

  • 行业趋势与业绩

    行业整体趋势向好,业绩进入复苏期,原料药出口额保持稳定增长,产能位居全球首位。
  • 发展策略

    把握原料药制剂一体化趋势,关注企业战略转型,API企业陆续拓展新品种、战略布局CDMO领域。

医药行业整体行情回顾及估值分析

  • 行情回顾

    近年以来医药生物板块表现先抑后扬、整体表现欠佳,2022年年初至2022年12月2日,各医药板块表现欠佳(下跌4.73%)。
  • 估值分析

    目前医药生物板块的估值整体处于历史低位,A股医疗保健行业估值收缩最为明显,溢价率角度,医药板块对于剔除银行后的全部A股溢价率处于历史低位水平。

总结

本报告全面分析了医药生物行业的现状与未来趋势,指出医药板块正迎来新周期,机遇与挑战并存。报告强调了企业需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并关注创新药械的研发与商业化。同时,报告还对疫苗、血液制品、CXO、医美、医疗器械、原料药等细分领域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投资建议。

报告正文
摩熵医药企业版
9大数据库,200+子数据库,一站查询药品研发、临床、上市、销售、投资、政策等数据了解更多
我要试用
1 / 53
试读已结束,如需全文阅读可点击
下载全文
如果您有其他需求,请点击
定制服务咨询
中银国际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最新报告
关于摩熵咨询

摩熵咨询是摩熵数科旗下生物医药专业咨询服务品牌,由深耕医药领域多年的专业人士组成,核心成员均来自国际顶级咨询机构和行业标杆企业,涵盖立项、市场、战略、投资等从业背景,依托摩熵数科丰富的外部专家资源及全面的医药全产业链数据库,为客户提供专业咨询服务和定制化解决方案

1W+
医药行业研究报告
200+
真实项目案例
1300+
业内高端专家资源
市场洞察与营销赋能
市场洞察与营销赋能
分析市场现状,洞察行业趋势,依托数据分析和深度研究,辅助商业决策。
立项评估及管线规划
立项评估及管线规划
提供疾病领域品种调研、专家访谈、品种立项、项目交易整套服务。
产业规划及研究服务
产业规划及研究服务
以数据为基础,为组织、园区、企业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和趋势线索。
多渠道数据分析及定制服务
多渠道数据分析及定制服务
帮助客户深入了解目标领域和市场情况,发现潜在机会,优化企业决策。
投资决策与交易估值
投资决策与交易估值
依托全球医药全产业链数据库与顶级投行级分析模型,为并购、融资、IPO提供全周期决策支持。
立即定制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定制咨询

400-9696-311 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