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生物行业2023年度策略:“破”与“立”的更替、“危”与“机”的并存

医药生物行业2023年度策略:“破”与“立”的更替、“危”与“机”的并存

研报

医药生物行业2023年度策略:“破”与“立”的更替、“危”与“机”的并存

  不破不立:估值再平衡结束、迎来新周期起点。“危”与“机”并存。看好:中国制造扬帆出海、中国消费底部反弹、中国创新砥砺前行。低估值选股是稳健的绝对收益来源。我们维持医药生物板块强于大市评级。   支撑评级的要点   估值再平衡结束、迎来新周期起点。从时间和空间上来看,医药板块估值再平衡过程(泡沫挤压)在9月底接近结束状态(本轮调整15个月,板块下跌幅度超40%),10月份的反弹可看做上轮调整的末端和新周期起点的更替阶段。目前A股Wind医药板块估值PE26倍(TTM),接近2010年1月以来的估值最低点。考虑到跨年的估值切换,医药板块2023年PE估值将进一步降低。尽管板块整体估值水平几乎处于近10年以来的最低水平,但板块内部估值分化成常态。部分股票仍然处于50倍甚至100倍以上,2023年高估值仍然将成为制约标的获得超额收益的关键因素。而大量低估值标的(10倍-30倍之间),在经过其基本面预期的低点之后有望获得明显的超额收益。   "危"与"机"并存。“危”:疫情挑战、全球经济衰退(出口压力增大)、地方财政压力增大(导致卫生投入吃紧)、企业家信心不足(表现为部分头部企业股东持续减持)。“机”:欧洲能源危机使得中国制造、中国供应的可靠性更加凸显;新一届政府的期待(对经济建设有充足的经验,参考过去几年上海市大力打造全球生物医药研发与产业高地、大力引进跨国巨头落地上海);防疫政策的优化带来经济活力、以及与此同时需要的大规模基础医疗设施的投入;新形势下国企改革、以及潜在的混改机会;中国制造技术升级、扬帆出海;三医联动更加协调。   不破不立。旧有的商业逻辑完全被打破:中国国内的支付体系并不能支撑世界级原创性药械的产生,导致:1、中国国内行得通的商业逻辑是改良式创新,快速跟进全球领先,快速进医保,高性价比竞争,导致了国内市场获得超额收益的难度比之过去要更大(仅能获得社会平均利润率水平);2、要获得与原创新产品相匹配的支付环境,企业必须出海争夺全球市场。药品出海:当前直接申报FDA上市短期内仍有不小的难度(传奇生物等走出了第一步),license-out、里程碑付费等相对比较初级的出海模式仍然很重要,高端仿制药(注射剂等)出海也是一条走得通的路。医疗器械方面、中国企业在部分领域取得了全球竞争力,未来借助技术升级与外延式并购,有望出现世界级医疗器械企业。CDMO行业能较好的发挥中国人力成本较低、服务意识好、产业化基础完备的优势,也能够产生世界级的企业(尤其是全球能源危机的背景下)。尽管在中国做原创性创新较为困难,但全社会平均投资回报水平在下降,创新药械的投资仍然有对资本的相对吸引力,大量的社会资本和一级市场投资将持续投入到医药研发创新。   推荐方向:1)中国制造扬帆出海:医疗器械(影像设备、高端塑性耗材、IVD、POCT等)、CRMO(尤其是估值大幅下降之后);2)中国消费底部反弹:中药、医美、医疗服务;3)中国创新砥砺前行:创新药械、新型疫苗;4)国企的进击(混改机会)。投资风格:低估值选股将是稳健的绝对收益来源。   重点推荐   迈瑞医疗、华东医药、药明康德、昭衍新药、凯莱英、博腾股份、普洛药业、九洲药业、健友股份、昌红科技、荣昌生物。   评级面临的主要风险   市场流动性风险、医药政策风险、新冠疫情不确定性风险及防疫政策变化风险、人民币汇率变化对出口型企业的影响、国际关系风险、个股风险(产品研发失败等)。
报告标签:
  • 化学制药
报告专题:
  • 下载次数:

    1105

  • 发布机构:

    中银国际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 发布日期:

    2022-12-09

  • 页数:

    53页

下载全文
定制咨询
报告内容
报告摘要

  不破不立:估值再平衡结束、迎来新周期起点。“危”与“机”并存。看好:中国制造扬帆出海、中国消费底部反弹、中国创新砥砺前行。低估值选股是稳健的绝对收益来源。我们维持医药生物板块强于大市评级。

  支撑评级的要点

  估值再平衡结束、迎来新周期起点。从时间和空间上来看,医药板块估值再平衡过程(泡沫挤压)在9月底接近结束状态(本轮调整15个月,板块下跌幅度超40%),10月份的反弹可看做上轮调整的末端和新周期起点的更替阶段。目前A股Wind医药板块估值PE26倍(TTM),接近2010年1月以来的估值最低点。考虑到跨年的估值切换,医药板块2023年PE估值将进一步降低。尽管板块整体估值水平几乎处于近10年以来的最低水平,但板块内部估值分化成常态。部分股票仍然处于50倍甚至100倍以上,2023年高估值仍然将成为制约标的获得超额收益的关键因素。而大量低估值标的(10倍-30倍之间),在经过其基本面预期的低点之后有望获得明显的超额收益。

  "危"与"机"并存。“危”:疫情挑战、全球经济衰退(出口压力增大)、地方财政压力增大(导致卫生投入吃紧)、企业家信心不足(表现为部分头部企业股东持续减持)。“机”:欧洲能源危机使得中国制造、中国供应的可靠性更加凸显;新一届政府的期待(对经济建设有充足的经验,参考过去几年上海市大力打造全球生物医药研发与产业高地、大力引进跨国巨头落地上海);防疫政策的优化带来经济活力、以及与此同时需要的大规模基础医疗设施的投入;新形势下国企改革、以及潜在的混改机会;中国制造技术升级、扬帆出海;三医联动更加协调。

  不破不立。旧有的商业逻辑完全被打破:中国国内的支付体系并不能支撑世界级原创性药械的产生,导致:1、中国国内行得通的商业逻辑是改良式创新,快速跟进全球领先,快速进医保,高性价比竞争,导致了国内市场获得超额收益的难度比之过去要更大(仅能获得社会平均利润率水平);2、要获得与原创新产品相匹配的支付环境,企业必须出海争夺全球市场。药品出海:当前直接申报FDA上市短期内仍有不小的难度(传奇生物等走出了第一步),license-out、里程碑付费等相对比较初级的出海模式仍然很重要,高端仿制药(注射剂等)出海也是一条走得通的路。医疗器械方面、中国企业在部分领域取得了全球竞争力,未来借助技术升级与外延式并购,有望出现世界级医疗器械企业。CDMO行业能较好的发挥中国人力成本较低、服务意识好、产业化基础完备的优势,也能够产生世界级的企业(尤其是全球能源危机的背景下)。尽管在中国做原创性创新较为困难,但全社会平均投资回报水平在下降,创新药械的投资仍然有对资本的相对吸引力,大量的社会资本和一级市场投资将持续投入到医药研发创新。

  推荐方向:1)中国制造扬帆出海:医疗器械(影像设备、高端塑性耗材、IVD、POCT等)、CRMO(尤其是估值大幅下降之后);2)中国消费底部反弹:中药、医美、医疗服务;3)中国创新砥砺前行:创新药械、新型疫苗;4)国企的进击(混改机会)。投资风格:低估值选股将是稳健的绝对收益来源。

  重点推荐

  迈瑞医疗、华东医药、药明康德、昭衍新药、凯莱英、博腾股份、普洛药业、九洲药业、健友股份、昌红科技、荣昌生物。

  评级面临的主要风险

  市场流动性风险、医药政策风险、新冠疫情不确定性风险及防疫政策变化风险、人民币汇率变化对出口型企业的影响、国际关系风险、个股风险(产品研发失败等)。

报告正文
摩熵医药企业版
9大数据库,200+子数据库,一站查询药品研发、临床、上市、销售、投资、政策等数据了解更多
我要试用
1 / 53
试读已结束,如需全文阅读可点击
下载全文
如果您有其他需求,请点击
定制服务咨询
中银国际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最新报告
关于摩熵咨询

摩熵咨询是摩熵数科旗下生物医药专业咨询服务品牌,由深耕医药领域多年的专业人士组成,核心成员均来自国际顶级咨询机构和行业标杆企业,涵盖立项、市场、战略、投资等从业背景,依托摩熵数科丰富的外部专家资源及全面的医药全产业链数据库,为客户提供专业咨询服务和定制化解决方案

1W+
医药行业研究报告
200+
真实项目案例
1300+
业内高端专家资源
市场洞察与营销赋能
市场洞察与营销赋能
分析市场现状,洞察行业趋势,依托数据分析和深度研究,辅助商业决策。
立项评估及管线规划
立项评估及管线规划
提供疾病领域品种调研、专家访谈、品种立项、项目交易整套服务。
产业规划及研究服务
产业规划及研究服务
以数据为基础,为组织、园区、企业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和趋势线索。
多渠道数据分析及定制服务
多渠道数据分析及定制服务
帮助客户深入了解目标领域和市场情况,发现潜在机会,优化企业决策。
投资决策与交易估值
投资决策与交易估值
依托全球医药全产业链数据库与顶级投行级分析模型,为并购、融资、IPO提供全周期决策支持。
立即定制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咨询业务联系电话

18980413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