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行业周报:出口稳定恢复中,内需长期有刚性支撑

医药行业周报:出口稳定恢复中,内需长期有刚性支撑

券商报告

医药行业周报:出口稳定恢复中,内需长期有刚性支撑

  医药行业观点   1.出口整体恢复增长,长期具备一定韧性   根据医保商会数据,2024年1-7月,中国市场医药产品出口额614.33亿美元,同比增长2.65%,其中医疗器械类增长3.92%,西药类增长2.68%,中药类下滑6.82%。器械类增长领先,2024年1-7月一次性耗材出口额大增8.96%,医疗诊断和治疗类增长3.2%。对比国内医疗设备市场,海外市场增长节奏不一致,跟中国医疗装备协会数据,2024年上半年,国内县级医院医疗设备采购规模同比下降50.57%,截止2024年8月31日,医疗器械上市公司业绩披露结束,整体出口增长也优于国内市场。自2023年8月起,器械出口增长已逐步恢复。经历疫情防控阶段,中国医疗器械的品质已获得海外,尤其是一带一路国家的认可。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市场,通过FDA认证产品增加,并且高值耗材、中高端装备比例提升。化学原料药方面,2024年上半年,西药原料药出口额增长1.07%,对比2023年增长已恢复。因为库存和产能过剩导致价格内卷问题,部分原料药企业通过生产和库存策略调整,形成的新的供需平衡,推动原料药价格和利润的合理回归。在医药产品出口中,1-7月,美国占整体出口额的16.96%,后续其他国家收入比重更为分散,即使未来存在美国增加关税等贸易风险,但整体冲击有限,而且部分化学原料药品种已完成向中国的生产转移,中国企业掌握价格的主动权。   2.内需关注长期具有刚性支撑部分   2023年是医药政策较为密集的年份,医疗反腐,地方联采,支付改革等改革措施接踵而来,在政策的压力下,国内医药市场依然收获正增长,根据米内网数据,2023年中国市场三大终端合计18865亿元,同比增长5.2%。2024年医疗反腐等政策影响延续,同时药品比价、统筹定价等新政策落地,医药市场增长也受到影响,其中2024年上半年线下零售药店市场(药品+非药)为2986亿元,同比下降3.7%。虽然整体面临压力,但从细分品类看并非都是均一的下降,2024年6月线下零售市场化学药TOP20品类,免疫抑制剂、抗肿瘤药、血脂调节剂和糖尿病用药,保持了高增长趋势,可见刚性治疗需求的品类,其增长具有支撑。医疗设备方面,2024年上半年面临较大的压力,但2023年全国医院床位增加34.2万张床位,全国卫生人员总数增加82.7万人(增长5.7%),总诊疗人次增加11.3亿人次(增长13.5%),在供给和需求的共同拉动下,我们认为国内医疗设备市场恢复增长只是时间问题。   3.零售药店市场业绩转变,经营节奏转变有望迎来拐点   截止8月31日,连锁药房上市公司2024年半年报已陆续发布,从归母净利来看,连锁药房普遍面临较大的经营压力,仅益丰药房一家实现了利润增长。连锁药店净利下滑背后有近年来药店数量的大幅增长,竞争加剧、也有政策端,医保改革后,个人账号收支减少等多重因素。截至2023年底,全国药店数量达到已666960家,门店增加背后而市场总量却缩减,根据中康资讯,2023年零售药店市场全品类规模5394亿元,同比增长-0.7%,2024年1-5月全国药店零售市场规模同比下滑3.7%。竞争加剧下,单店收入下降,门店亏损面增加,门店关闭增加。2024年Q1,关闭门店和新开门店已逐步靠近,零售药店行业扩张转向收紧,竞争缓和,零售药店的单产盈利趋向回升。从2024年Q1开始,行业亏损面已开始扩大,考虑单体和中小连锁的抗风险能力较弱,我们认为到2024年Q4,零售行业将达成新的平衡。政策方面,门诊统筹的覆盖面在逐步扩大,但相关品类涉及到连锁药房的品种和收入比重仍较小。长期来看,门诊统筹的覆盖面增加,占公司收入比例会扩大,但连锁药店仍是独立经营主体,自主调配品种的权限大,同时门诊统筹也带来客流量的增加。
报告标签:
  • 医药商业
报告专题:
  • 下载次数:

    926

  • 发布机构:

    华鑫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 发布日期:

    2024-09-02

  • 页数:

    33页

下载全文
定制咨询
报告内容
报告摘要

  医药行业观点

  1.出口整体恢复增长,长期具备一定韧性

  根据医保商会数据,2024年1-7月,中国市场医药产品出口额614.33亿美元,同比增长2.65%,其中医疗器械类增长3.92%,西药类增长2.68%,中药类下滑6.82%。器械类增长领先,2024年1-7月一次性耗材出口额大增8.96%,医疗诊断和治疗类增长3.2%。对比国内医疗设备市场,海外市场增长节奏不一致,跟中国医疗装备协会数据,2024年上半年,国内县级医院医疗设备采购规模同比下降50.57%,截止2024年8月31日,医疗器械上市公司业绩披露结束,整体出口增长也优于国内市场。自2023年8月起,器械出口增长已逐步恢复。经历疫情防控阶段,中国医疗器械的品质已获得海外,尤其是一带一路国家的认可。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市场,通过FDA认证产品增加,并且高值耗材、中高端装备比例提升。化学原料药方面,2024年上半年,西药原料药出口额增长1.07%,对比2023年增长已恢复。因为库存和产能过剩导致价格内卷问题,部分原料药企业通过生产和库存策略调整,形成的新的供需平衡,推动原料药价格和利润的合理回归。在医药产品出口中,1-7月,美国占整体出口额的16.96%,后续其他国家收入比重更为分散,即使未来存在美国增加关税等贸易风险,但整体冲击有限,而且部分化学原料药品种已完成向中国的生产转移,中国企业掌握价格的主动权。

  2.内需关注长期具有刚性支撑部分

  2023年是医药政策较为密集的年份,医疗反腐,地方联采,支付改革等改革措施接踵而来,在政策的压力下,国内医药市场依然收获正增长,根据米内网数据,2023年中国市场三大终端合计18865亿元,同比增长5.2%。2024年医疗反腐等政策影响延续,同时药品比价、统筹定价等新政策落地,医药市场增长也受到影响,其中2024年上半年线下零售药店市场(药品+非药)为2986亿元,同比下降3.7%。虽然整体面临压力,但从细分品类看并非都是均一的下降,2024年6月线下零售市场化学药TOP20品类,免疫抑制剂、抗肿瘤药、血脂调节剂和糖尿病用药,保持了高增长趋势,可见刚性治疗需求的品类,其增长具有支撑。医疗设备方面,2024年上半年面临较大的压力,但2023年全国医院床位增加34.2万张床位,全国卫生人员总数增加82.7万人(增长5.7%),总诊疗人次增加11.3亿人次(增长13.5%),在供给和需求的共同拉动下,我们认为国内医疗设备市场恢复增长只是时间问题。

  3.零售药店市场业绩转变,经营节奏转变有望迎来拐点

  截止8月31日,连锁药房上市公司2024年半年报已陆续发布,从归母净利来看,连锁药房普遍面临较大的经营压力,仅益丰药房一家实现了利润增长。连锁药店净利下滑背后有近年来药店数量的大幅增长,竞争加剧、也有政策端,医保改革后,个人账号收支减少等多重因素。截至2023年底,全国药店数量达到已666960家,门店增加背后而市场总量却缩减,根据中康资讯,2023年零售药店市场全品类规模5394亿元,同比增长-0.7%,2024年1-5月全国药店零售市场规模同比下滑3.7%。竞争加剧下,单店收入下降,门店亏损面增加,门店关闭增加。2024年Q1,关闭门店和新开门店已逐步靠近,零售药店行业扩张转向收紧,竞争缓和,零售药店的单产盈利趋向回升。从2024年Q1开始,行业亏损面已开始扩大,考虑单体和中小连锁的抗风险能力较弱,我们认为到2024年Q4,零售行业将达成新的平衡。政策方面,门诊统筹的覆盖面在逐步扩大,但相关品类涉及到连锁药房的品种和收入比重仍较小。长期来看,门诊统筹的覆盖面增加,占公司收入比例会扩大,但连锁药店仍是独立经营主体,自主调配品种的权限大,同时门诊统筹也带来客流量的增加。

报告正文
摩熵医药企业版
9大数据库,200+子数据库,一站查询药品研发、临床、上市、销售、投资、政策等数据了解更多
我要试用
1 / 33
试读已结束,如需全文阅读可点击
下载全文
如果您有其他需求,请点击
定制服务咨询
华鑫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最新报告
关于摩熵咨询

摩熵咨询是摩熵数科旗下生物医药专业咨询服务品牌,由深耕医药领域多年的专业人士组成,核心成员均来自国际顶级咨询机构和行业标杆企业,涵盖立项、市场、战略、投资等从业背景,依托摩熵数科丰富的外部专家资源及全面的医药全产业链数据库,为客户提供专业咨询服务和定制化解决方案

1W+
医药行业研究报告
200+
真实项目案例
1300+
业内高端专家资源
市场洞察与营销赋能
市场洞察与营销赋能
分析市场现状,洞察行业趋势,依托数据分析和深度研究,辅助商业决策。
立项评估及管线规划
立项评估及管线规划
提供疾病领域品种调研、专家访谈、品种立项、项目交易整套服务。
产业规划及研究服务
产业规划及研究服务
以数据为基础,为组织、园区、企业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和趋势线索。
多渠道数据分析及定制服务
多渠道数据分析及定制服务
帮助客户深入了解目标领域和市场情况,发现潜在机会,优化企业决策。
投资决策与交易估值
投资决策与交易估值
依托全球医药全产业链数据库与顶级投行级分析模型,为并购、融资、IPO提供全周期决策支持。
立即定制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咨询业务联系电话

18980413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