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医药研发创新与营销创新峰会
医疗保健行业:内镜观察系列1深度报告-内窥镜:国产替代浪潮下砥砺前行

医疗保健行业:内镜观察系列1深度报告-内窥镜:国产替代浪潮下砥砺前行

研报

医疗保健行业:内镜观察系列1深度报告-内窥镜:国产替代浪潮下砥砺前行

  报告要点:   内镜诊疗需求日益上升,市场持续扩容   内镜应用场景丰富,在消化道疾病领域应用最为广泛。国内消化道癌症高发、患者基数大,而内镜以及镜下活检是诊断的“金标准”,能够显著提高患者五年生存率,但国内内镜诊断率和开展率仍然较低,发展空间较大。随着微创手术发展不断成熟、叠加分级诊疗带动基层市场内镜诊疗渗透率的提升,内窥镜设备有望持续扩容,我们预测2023年国内软镜和硬镜市场规模将分别达到73.3亿元和100亿元。   国产替代成行业主逻辑,软镜、硬镜发展不同步   内镜市场可分为三大板块:软镜、硬镜和配套诊疗器械。内窥镜行业技术壁垒较高,国内市场由进口品牌主导,CMOS的崛起使得中国自主研发高端内镜取得“从无到有”的突破,是开启内窥镜行业国产替代的关键因素。(1)软镜:软镜技术壁垒最高,是国产品牌最薄弱的细分领域,随着国产高端软镜的推出,与进口品牌的差距逐渐缩小,受益于“消化内镜普及度+接受度提升”和“癌症早筛的人口红利+渗透率提升”两个维度的增长动力,国产替代空间广阔。(2)硬镜:外科手术步入微创时代,与软镜相比,硬镜无需考虑镜身柔软性与可操纵性,并且在相同传感器下图像质量更好,进一步满足临床观察需求,硬镜国产替代或将先于软镜一步来临。   内镜投资逻辑:优选国产替代快车道,把握细分领域龙头   内窥镜行业涉及学科多且壁垒高,标的稀缺。建议关注软硬镜产品研发进展、技术突破和临床表现,成像技术逐步迫近临床使用需求,有望撬动进口垄断格局。   投资建议与盈利预测   内窥镜行业市场前景广阔,目前国产品牌渗透率较低,进口替代空间大,在分级诊疗、鼓励国产替代等政策以及产品高性价比优势下,成长性强,因此我们给予行业推荐评级。重点推荐国产软镜设备龙头开立医疗、硬镜领域实现突破的迈瑞医疗。建议关注硬镜镜体细分龙头天松医疗,荧光腹腔镜领先企业海泰新光。   风险提示   市场竞争加剧风险;国产替代不及预期;疫情影响海外销售风险;产品研发风险。
报告标签:
  • 医疗行业
报告专题:
  • 下载次数:

    2425

  • 发布机构:

    国元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 发布日期:

    2020-12-18

  • 页数:

    61页

下载全文
定制咨询
报告内容
AI精读报告
报告摘要

  报告要点:

  内镜诊疗需求日益上升,市场持续扩容

  内镜应用场景丰富,在消化道疾病领域应用最为广泛。国内消化道癌症高发、患者基数大,而内镜以及镜下活检是诊断的“金标准”,能够显著提高患者五年生存率,但国内内镜诊断率和开展率仍然较低,发展空间较大。随着微创手术发展不断成熟、叠加分级诊疗带动基层市场内镜诊疗渗透率的提升,内窥镜设备有望持续扩容,我们预测2023年国内软镜和硬镜市场规模将分别达到73.3亿元和100亿元。

  国产替代成行业主逻辑,软镜、硬镜发展不同步

  内镜市场可分为三大板块:软镜、硬镜和配套诊疗器械。内窥镜行业技术壁垒较高,国内市场由进口品牌主导,CMOS的崛起使得中国自主研发高端内镜取得“从无到有”的突破,是开启内窥镜行业国产替代的关键因素。(1)软镜:软镜技术壁垒最高,是国产品牌最薄弱的细分领域,随着国产高端软镜的推出,与进口品牌的差距逐渐缩小,受益于“消化内镜普及度+接受度提升”和“癌症早筛的人口红利+渗透率提升”两个维度的增长动力,国产替代空间广阔。(2)硬镜:外科手术步入微创时代,与软镜相比,硬镜无需考虑镜身柔软性与可操纵性,并且在相同传感器下图像质量更好,进一步满足临床观察需求,硬镜国产替代或将先于软镜一步来临。

  内镜投资逻辑:优选国产替代快车道,把握细分领域龙头

  内窥镜行业涉及学科多且壁垒高,标的稀缺。建议关注软硬镜产品研发进展、技术突破和临床表现,成像技术逐步迫近临床使用需求,有望撬动进口垄断格局。

  投资建议与盈利预测

  内窥镜行业市场前景广阔,目前国产品牌渗透率较低,进口替代空间大,在分级诊疗、鼓励国产替代等政策以及产品高性价比优势下,成长性强,因此我们给予行业推荐评级。重点推荐国产软镜设备龙头开立医疗、硬镜领域实现突破的迈瑞医疗。建议关注硬镜镜体细分龙头天松医疗,荧光腹腔镜领先企业海泰新光。

  风险提示

  市场竞争加剧风险;国产替代不及预期;疫情影响海外销售风险;产品研发风险。

中心思想

本报告的核心观点是:中国内窥镜市场空间广阔,国产替代浪潮正在兴起。报告从市场需求、供给、技术壁垒、国产替代进程等多个维度对内窥镜行业进行了深入分析,并重点关注软镜、硬镜两大板块的国产替代机遇与挑战。投资逻辑在于优选国产替代快车道上的细分领域龙头企业,把握行业发展机遇。

中国内窥镜市场需求旺盛,国产替代空间巨大

中国消化道癌症高发,患者基数庞大,但内镜诊断率和开展率较低,导致五年生存率远低于日本等发达国家。随着微创手术的普及和分级诊疗政策的推动,内镜诊疗需求持续增长,市场规模不断扩容。预计2023年国内软镜和硬镜市场规模将分别达到73.3亿元和100亿元。 然而,国内市场长期被进口品牌主导,国产品牌渗透率较低,进口替代空间巨大。

国产替代是内窥镜行业主要发展逻辑,软镜和硬镜发展不同步

内窥镜行业技术壁垒较高,软镜的技术壁垒高于硬镜。 CMOS传感器的崛起为国产高端内镜的研发提供了关键技术突破口,缩小了与进口品牌的差距。在国产替代背景下,硬镜由于技术壁垒相对较低,国产替代进程可能快于软镜。 然而,国产品牌仍面临光学技术壁垒、内镜医生匮乏、营销渠道建设等挑战。

主要内容

1. 内窥镜:镜子+配套诊疗器械相辅相成

本节介绍了内窥镜的构成、技术发展历程以及应用场景。内窥镜技术经历了硬管式、半屈式、纤维式和电子式四个阶段,目前电子内窥镜已成为市场主流。根据镜体是否可弯曲,内窥镜分为软镜和硬镜两类,分别应用于不同的临床场景。软镜主要用于消化道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硬镜主要用于微创手术。

1.1 内窥镜:技术持续升级,应用场景不断丰富

本节详细阐述了内窥镜技术的持续升级和应用场景的不断丰富。电子内窥镜的出现,显著提升了图像质量和分辨率。新型内窥镜如胶囊内镜和超声内镜的出现,进一步拓展了内窥镜的应用范围,满足了各类临床需求。

1.2 全球内窥镜市场持续高增长,中国市场蓄势待发

本节分析了全球和中国内窥镜市场的增长趋势。全球内窥镜市场规模持续增长,中国市场增长速度更快,这主要得益于消化道癌症高发、微创手术普及以及国家政策的支持。

1.2.1 筛查:消化道早筛需求庞大,渗透率有望提升

本节重点关注消化道癌症早筛的需求和内镜在早筛中的重要作用。中国消化道癌症发病率高,但早期诊断率低,内镜检查是早筛的“金标准”,提升内镜筛查率对提高患者五年生存率至关重要。

1.2.2 治疗:微创外科手术备受青睐,渗透率和开展率提升大势所趋

本节分析了微创外科手术的优势以及硬镜在微创手术中的应用。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越来越受到医生和患者的青睐,推动了硬镜市场的增长。

1.3 内镜医生数量是行业发展的限制因素

本节指出内镜医生数量不足是制约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内镜操作技术要求高,医生的培训周期长,目前中国内镜医生数量远低于发达国家,尤其基层医院内镜医生匮乏,限制了内镜设备的装机量。

1.4 国产替代+渗透率提升是内窥镜行业主逻辑,软镜、硬镜发展不同步

本节分析了中国内窥镜行业的进口依赖度和国产替代的进程。近年来,进口依存度逐渐下降,国产替代进程加快,但软镜和硬镜的国产替代进程不同步,硬镜的国产替代可能先于软镜。

2. 内窥镜设备:关注国产替代,把握细分行业龙头

本节深入分析了软镜和硬镜两大板块的市场竞争格局、技术壁垒以及国产替代的机遇和挑战。

2.1 软镜:壁垒高筑,短时间内难以与日企争锋

本节分析了软镜市场竞争格局,日系企业占据主导地位。国产软镜品牌市占率低,但随着CMOS传感器的应用和国产高端软镜的推出,国产替代空间广阔。

2.1.1 进口品牌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国产内镜仍集中于基层医疗机构

本节详细分析了进口品牌在软镜市场中的主导地位,以及国产软镜主要集中在基层医疗机构的现状。

2.1.2 软镜技术壁垒极高,进口代差大于五年

本节分析了软镜行业的技术壁垒,包括光学技术、图像处理技术和镜体操纵性等方面,并指出进口品牌在技术上领先国产品牌5年以上。

2.1.3 代表公司:全球软镜王者-奥林巴斯

本节介绍了奥林巴斯公司在软镜领域的领先地位,以及其在技术、品牌和市场渠道方面的优势。

2.2 硬镜:产品更趋同质化,国产替代或将更快来临

本节分析了硬镜市场竞争格局,进口品牌占据主导地位,但国产替代进程较快。

2.2.1 硬镜市场持续扩容,国产有望实现突破

本节分析了硬镜市场持续扩容的原因,以及国产硬镜在市场中的发展机遇。

2.2.2 硬镜壁垒较低,或率先实现国产化替代

本节分析了硬镜技术壁垒相对较低的原因,以及国产硬镜率先实现国产化替代的可能性。

2.2.3 代表公司:卡尔史托斯(KARL STORZ)

本节介绍了卡尔史托斯公司在硬镜领域的领先地位,以及其在技术和市场方面的优势。

2.3 内窥镜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内镜延伸技术应用,扩容临床新需求

本节展望了内窥镜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包括超声内镜、胶囊内镜和一次性内镜等新型内窥镜技术的发展。

2.3.1 超声内镜(EUS):内镜和超声有机结合,助力消化道疾病的精准诊疗

本节介绍了超声内镜的技术原理、临床应用以及市场前景。

2.3.2 胶囊内镜:消化道癌早筛的新兴诊断方式,未来发展空间广阔

本节介绍了胶囊内镜的技术原理、临床应用以及市场前景,并重点分析了主动式胶囊内镜在胃部筛查中的应用。

2.3.3 一次性内镜:洗消困难,内窥镜设备或将迎来“耗材化”趋势

本节分析了一次性内镜的优势和挑战,以及其对传统内窥镜市场的影响。

3.投资建议及相关标的

本节对开立医疗、迈瑞医疗、天松医疗和海泰新光四家公司进行了投资建议分析。

3.1 开立医疗:内窥镜行业全能级航母,未来大有可期

本节分析了开立医疗的业务模式、财务状况以及未来发展前景,并给出了投资建议。

3.1.1 公司国产软镜龙头地位稳固,内镜业务静待腾飞

本节分析了开立医疗在国产软镜市场中的领先地位,以及其内镜业务的未来发展潜力。

3.1.2 超声技术赋能内镜,高端产品助力渠道扩张

本节分析了开立医疗超声技术与内镜技术的结合,以及其高端产品对渠道扩张的促进作用。

3.1.3 全产业链布局,支撑发展大格局

本节分析了开立医疗的全产业链布局,以及其对未来发展的支撑作用。

3.2 迈瑞医疗:硬镜系统国内领先,有望整合硬镜同质化市场

本节分析了迈瑞医疗在硬镜市场中的竞争地位,以及其未来发展前景,并给出了投资建议。

3.3 天松医疗:国内硬镜镜体细分龙头

本节分析了天松医疗在硬镜镜体市场中的领先地位,以及其未来发展前景,并给出了投资建议。

3.4 海泰新光:聚焦荧光腹腔镜,核心指标世界一流

本节分析了海泰新光在荧光腹腔镜市场中的竞争地位,以及其未来发展前景,并给出了投资建议。

总结

本报告对中国内窥镜市场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指出市场空间广阔,国产替代趋势明显。报告重点分析了软镜和硬镜两大板块的市场竞争格局、技术壁垒以及国产替代进程,并对开立医疗、迈瑞医疗、天松医疗和海泰新光四家公司进行了投资建议分析。 投资建议关注国产替代快车道上的细分领域龙头企业,把握行业发展机遇,但需关注市场竞争加剧、国产替代不及预期、疫情影响以及产品研发风险等因素。

报告正文
摩熵医药企业版
9大数据库,200+子数据库,一站查询药品研发、临床、上市、销售、投资、政策等数据了解更多
我要试用
1 / 61
试读已结束,如需全文阅读可点击
下载全文
如果您有其他需求,请点击
定制服务咨询
国元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最新报告
关于摩熵咨询

摩熵咨询是摩熵数科旗下生物医药专业咨询服务品牌,由深耕医药领域多年的专业人士组成,核心成员均来自国际顶级咨询机构和行业标杆企业,涵盖立项、市场、战略、投资等从业背景,依托摩熵数科丰富的外部专家资源及全面的医药全产业链数据库,为客户提供专业咨询服务和定制化解决方案

1W+
医药行业研究报告
200+
真实项目案例
1300+
业内高端专家资源
市场洞察与营销赋能
市场洞察与营销赋能
分析市场现状,洞察行业趋势,依托数据分析和深度研究,辅助商业决策。
立项评估及管线规划
立项评估及管线规划
提供疾病领域品种调研、专家访谈、品种立项、项目交易整套服务。
产业规划及研究服务
产业规划及研究服务
以数据为基础,为组织、园区、企业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和趋势线索。
多渠道数据分析及定制服务
多渠道数据分析及定制服务
帮助客户深入了解目标领域和市场情况,发现潜在机会,优化企业决策。
投资决策与交易估值
投资决策与交易估值
依托全球医药全产业链数据库与顶级投行级分析模型,为并购、融资、IPO提供全周期决策支持。
立即定制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定制咨询

400-9696-311 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