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及饲料添加剂:维生素格局良好,供给扰动价格上行

食品及饲料添加剂:维生素格局良好,供给扰动价格上行

券商报告

食品及饲料添加剂:维生素格局良好,供给扰动价格上行

  投资要点   事件:据今日维生素,近期多个维生素品种价格出现明显上涨态势。截止7月19日,花园生物、新和成VD3产品价格195元/kg,较上周(160元/kg)、月初(98元/kg)和年初(60元/kg)分别上涨21.9%、99.0%、225.0%;浙江医药、新和成VE产品价格100元/kg,较上周(91元/kg)、月初(83元/kg)和年初(60元/kg)分别上涨9.9%、20.5%、66.7%;浙江医药、新和成等VA产品价格98元/kg,较较上周(98元/kg)、月初(92元/kg)和年初(75元/kg)分别上涨0.0%、6.5%、30.7%。   维生素作用重要,市场稳步增长。维生素是人和动物生长必须摄取的微量有机物质,在生物体生长、代谢、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类物质在体内既不是构成身体组织的原料,也不是能量的来源,而是一类调节物质,在物质代谢中起重要作用。据中商产业研究院,在维生素行业各细分品种中,维生素B族、维生素E、维生素C和维生素A市场份额最大,分别为33%、30%、21%和13%,其他维生素市场份额较小,总占比仅3%。总体需求平稳低速增长,供给集中度高,市场价格长期呈现周期性波动。华经情报网数据显示,中国维生素产业产量和市场规模呈现上涨态势,2018年中国维生素产量为33.4万吨,2021年中国维生素产业产量增长为40.4万吨,同比2020年增长12.53%。2017年中国维生素产业市场规模为34亿美元,2021年中国维生素产业市场规模增长到37.5亿美元,同比增长1.35%,国内维生素市场规模正在逐步扩大。   维生素主要应用于饲料,养殖利润修复有望拉动需求。维生素市场需求主要来自于其下游的饲料、医药化妆品、食品饮料等领域。据智研咨询和华经情报网,具体来看,维生素下游需求中,饲料行业需求占比最大,达到48%,医药化妆品及食品饮料行业需求占比分别为30%和22%。分品种看,除VB12、VB1和VC外其他细分品种下游应用中饲料占比大于60%,其中维生素D3、维生素A及维生素H饲料应用占比最大,分别为90%、83%和79%,而维生素C用于饲料的占比非常小仅占11%,用于食品和医疗化妆品占比分别为51%和38%。虽然饲料为维生素行业最重要的下游需求,但是维生素在动物配方饲料中的添加量却非常少,成本占比较低,因此饲料厂商实际上对于维生素价格的变动敏感度不大。wind数据显示,2024年来生猪养殖行业呈现上行迹象,生猪价格从年初的14.42元/kg稳步上行至7月19日的18.92元/kg,自繁自养和外购仔猪养殖利润也从年初的亏损200多到当前(7月19日)分别盈利439元/头和384元/头,下游养殖利润的修复有利于维生素需求拉动和价格传导。   中国为主要生产国,竞争格局较好。从全球维生素行业竞争来看,维生素加工工序较多,污染物处理难度大,技术壁垒高,竞争格局经过前几年重大的整合,已经形成了比较强的集中度,多数品种呈寡头垄断格局,垄断企业具有较强的市场定价权。我国维生素行业近十年来发展迅速,长期困扰维生素E、维生素A、维生素H等主要维生素产品的技术均取得突破性进展,中国已成为能生产全部维生素种类的少数国家之一,已在多个维生素细分市场取得了国际竞争优势。中国以其众多的生产厂家、较高的产量和销量、齐全的维生素生产品种,与德国巴斯夫、荷兰帝斯曼这两大维生素巨头构成了世界维生素的三大制造方。新和成年报显示,2023年中国维生素产量约为43.40万吨,占全球产量的84.40%。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从品种集中度看,维生素B各品类产能集中度高,前三企业产能占比均超过了整体市场的一半,其中B7最高CR3达90%;维生素C产能集中度最低,前三企业产能仅占43%,远低于其他同类产品;维生素A和维生素E的CR3分别为64%和58%。根据百川盈孚数据,国内VE产能为9.5万吨,其中益曼特(能特科技和DSM合资)3万吨、新和成3万吨、浙江医药2.5万吨、吉林北沙1万吨;国内VA产能为2.7万吨,其中新发药业1万吨、新和成0.8万吨、浙江医药0.5万吨、金达威0.4万吨。   供给扰动,协同提价。行业良好生产格局下,供应方对市场有极大的话语权,主要生产企业形成定价默契,尤其是市场低迷时行业内“价格同盟”强势有效。一旦偶发企业生产事故或运动式环保检查导致行业产能被动明显收缩,相关产品价格暴涨,寡头再稳步提价。据饲料巴巴信息,VA方面,4月29日浙江医药类胡萝卜素中间体工厂发生事故,5月14日市场称新和成VA报价上调30%,6月20日市场称国内有厂家报价提至95元/公斤,7月2日市场称DSM瑞士工厂冷却水取水装置受洪水和泥石流影响,工厂关闭影响时间有待评估,7月3日市场称有厂家VA(100万IU)出口报价提至25美元/公斤,本周欧洲市场报价22-23欧元/kg。VE方面,5月21日市场称DSM工厂停产检修2个月,新和成山东VE工厂计划自7月上旬至9月上旬停产检修,浙江医药计划自7月中旬开始停产检修2个月,7月2日市场反映称DSM瑞士工厂因天气影响关闭工厂,北沙制药维生素E生产线计划于8月底开始停产检修8-10周,7月17日浙江医药VE产品提价至120元/公斤,7月18日市场称帝斯曼VE报价125元/公斤,本周欧洲市场报价8.7-9.7欧元/公斤。VD3方面,原料胆固醇供应紧张,主流厂家停报停签计划提价,出口价格坚挺,国内市场购销活跃,报价上涨。   投资建议:维生素格局较好,在下游成本占比较低,供给侧波动易带动价格拉涨,价格低迷下企业协同提价,相关标的受益涨价带来业绩弹性。建议关注新和成、浙江医药、花园生物、兄弟科技、金达威、能特科技、天新药业、圣达生物等。   风险提示:需求不及预期;行业协同不确定性;安全环保风险
报告标签:
  • 化学制品
报告专题:
  • 下载次数:

    1398

  • 发布机构:

    华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 发布日期:

    2024-07-21

  • 页数:

    4页

下载全文
定制咨询
报告内容
报告摘要

  投资要点

  事件:据今日维生素,近期多个维生素品种价格出现明显上涨态势。截止7月19日,花园生物、新和成VD3产品价格195元/kg,较上周(160元/kg)、月初(98元/kg)和年初(60元/kg)分别上涨21.9%、99.0%、225.0%;浙江医药、新和成VE产品价格100元/kg,较上周(91元/kg)、月初(83元/kg)和年初(60元/kg)分别上涨9.9%、20.5%、66.7%;浙江医药、新和成等VA产品价格98元/kg,较较上周(98元/kg)、月初(92元/kg)和年初(75元/kg)分别上涨0.0%、6.5%、30.7%。

  维生素作用重要,市场稳步增长。维生素是人和动物生长必须摄取的微量有机物质,在生物体生长、代谢、发育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类物质在体内既不是构成身体组织的原料,也不是能量的来源,而是一类调节物质,在物质代谢中起重要作用。据中商产业研究院,在维生素行业各细分品种中,维生素B族、维生素E、维生素C和维生素A市场份额最大,分别为33%、30%、21%和13%,其他维生素市场份额较小,总占比仅3%。总体需求平稳低速增长,供给集中度高,市场价格长期呈现周期性波动。华经情报网数据显示,中国维生素产业产量和市场规模呈现上涨态势,2018年中国维生素产量为33.4万吨,2021年中国维生素产业产量增长为40.4万吨,同比2020年增长12.53%。2017年中国维生素产业市场规模为34亿美元,2021年中国维生素产业市场规模增长到37.5亿美元,同比增长1.35%,国内维生素市场规模正在逐步扩大。

  维生素主要应用于饲料,养殖利润修复有望拉动需求。维生素市场需求主要来自于其下游的饲料、医药化妆品、食品饮料等领域。据智研咨询和华经情报网,具体来看,维生素下游需求中,饲料行业需求占比最大,达到48%,医药化妆品及食品饮料行业需求占比分别为30%和22%。分品种看,除VB12、VB1和VC外其他细分品种下游应用中饲料占比大于60%,其中维生素D3、维生素A及维生素H饲料应用占比最大,分别为90%、83%和79%,而维生素C用于饲料的占比非常小仅占11%,用于食品和医疗化妆品占比分别为51%和38%。虽然饲料为维生素行业最重要的下游需求,但是维生素在动物配方饲料中的添加量却非常少,成本占比较低,因此饲料厂商实际上对于维生素价格的变动敏感度不大。wind数据显示,2024年来生猪养殖行业呈现上行迹象,生猪价格从年初的14.42元/kg稳步上行至7月19日的18.92元/kg,自繁自养和外购仔猪养殖利润也从年初的亏损200多到当前(7月19日)分别盈利439元/头和384元/头,下游养殖利润的修复有利于维生素需求拉动和价格传导。

  中国为主要生产国,竞争格局较好。从全球维生素行业竞争来看,维生素加工工序较多,污染物处理难度大,技术壁垒高,竞争格局经过前几年重大的整合,已经形成了比较强的集中度,多数品种呈寡头垄断格局,垄断企业具有较强的市场定价权。我国维生素行业近十年来发展迅速,长期困扰维生素E、维生素A、维生素H等主要维生素产品的技术均取得突破性进展,中国已成为能生产全部维生素种类的少数国家之一,已在多个维生素细分市场取得了国际竞争优势。中国以其众多的生产厂家、较高的产量和销量、齐全的维生素生产品种,与德国巴斯夫、荷兰帝斯曼这两大维生素巨头构成了世界维生素的三大制造方。新和成年报显示,2023年中国维生素产量约为43.40万吨,占全球产量的84.40%。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从品种集中度看,维生素B各品类产能集中度高,前三企业产能占比均超过了整体市场的一半,其中B7最高CR3达90%;维生素C产能集中度最低,前三企业产能仅占43%,远低于其他同类产品;维生素A和维生素E的CR3分别为64%和58%。根据百川盈孚数据,国内VE产能为9.5万吨,其中益曼特(能特科技和DSM合资)3万吨、新和成3万吨、浙江医药2.5万吨、吉林北沙1万吨;国内VA产能为2.7万吨,其中新发药业1万吨、新和成0.8万吨、浙江医药0.5万吨、金达威0.4万吨。

  供给扰动,协同提价。行业良好生产格局下,供应方对市场有极大的话语权,主要生产企业形成定价默契,尤其是市场低迷时行业内“价格同盟”强势有效。一旦偶发企业生产事故或运动式环保检查导致行业产能被动明显收缩,相关产品价格暴涨,寡头再稳步提价。据饲料巴巴信息,VA方面,4月29日浙江医药类胡萝卜素中间体工厂发生事故,5月14日市场称新和成VA报价上调30%,6月20日市场称国内有厂家报价提至95元/公斤,7月2日市场称DSM瑞士工厂冷却水取水装置受洪水和泥石流影响,工厂关闭影响时间有待评估,7月3日市场称有厂家VA(100万IU)出口报价提至25美元/公斤,本周欧洲市场报价22-23欧元/kg。VE方面,5月21日市场称DSM工厂停产检修2个月,新和成山东VE工厂计划自7月上旬至9月上旬停产检修,浙江医药计划自7月中旬开始停产检修2个月,7月2日市场反映称DSM瑞士工厂因天气影响关闭工厂,北沙制药维生素E生产线计划于8月底开始停产检修8-10周,7月17日浙江医药VE产品提价至120元/公斤,7月18日市场称帝斯曼VE报价125元/公斤,本周欧洲市场报价8.7-9.7欧元/公斤。VD3方面,原料胆固醇供应紧张,主流厂家停报停签计划提价,出口价格坚挺,国内市场购销活跃,报价上涨。

  投资建议:维生素格局较好,在下游成本占比较低,供给侧波动易带动价格拉涨,价格低迷下企业协同提价,相关标的受益涨价带来业绩弹性。建议关注新和成、浙江医药、花园生物、兄弟科技、金达威、能特科技、天新药业、圣达生物等。

  风险提示:需求不及预期;行业协同不确定性;安全环保风险

报告正文
摩熵医药企业版
9大数据库,200+子数据库,一站查询药品研发、临床、上市、销售、投资、政策等数据了解更多
我要试用
1 / 4
试读已结束,如需全文阅读可点击
下载全文
如果您有其他需求,请点击
定制服务咨询
华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最新报告
关于摩熵咨询

摩熵咨询是摩熵数科旗下生物医药专业咨询服务品牌,由深耕医药领域多年的专业人士组成,核心成员均来自国际顶级咨询机构和行业标杆企业,涵盖立项、市场、战略、投资等从业背景,依托摩熵数科丰富的外部专家资源及全面的医药全产业链数据库,为客户提供专业咨询服务和定制化解决方案

1W+
医药行业研究报告
200+
真实项目案例
1300+
业内高端专家资源
市场洞察与营销赋能
市场洞察与营销赋能
分析市场现状,洞察行业趋势,依托数据分析和深度研究,辅助商业决策。
立项评估及管线规划
立项评估及管线规划
提供疾病领域品种调研、专家访谈、品种立项、项目交易整套服务。
产业规划及研究服务
产业规划及研究服务
以数据为基础,为组织、园区、企业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和趋势线索。
多渠道数据分析及定制服务
多渠道数据分析及定制服务
帮助客户深入了解目标领域和市场情况,发现潜在机会,优化企业决策。
投资决策与交易估值
投资决策与交易估值
依托全球医药全产业链数据库与顶级投行级分析模型,为并购、融资、IPO提供全周期决策支持。
立即定制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咨询业务联系电话

18980413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