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listItem.name }}快速筛选药品,用摩熵药筛微信扫一扫-立即使用
碳纤维行业快报:大丝束碳纤维国产化提速,产业链企业持续受益需求高景气
下载次数:
2586 次
发布机构:
华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发布日期:
2022-10-19
页数:
4页
投资要点
主要事件:10月14日中国石化新闻办发布,我国首个万吨级48K大丝束碳纤维工程第一套国产线在上海石化碳纤维产业基地投料开车,并生产出合格产品。中国石化研发生产的大丝束碳纤维,是一种含碳量在95%以上的高强度新型纤维材料。力学性能优异,比重不到钢的四分之一,强度是钢的7至9倍,并且还具有耐腐蚀的特性。中国石化是国内首家、全球第四家掌握大丝束碳纤维生产技术的企业,此次项目全部建成后总产能将达2.4万吨/年原丝以及1.2万吨/年大丝束碳纤维。
大丝束碳纤维国产化提速,多企业持续扩大产能。根据《2021年全球碳纤维复合材料市场报告》数据,2021年全球碳纤维需求大约为11.8万吨,中国碳纤维总需求约为6.2万吨,占全球总需求的52.9%,碳纤维进口量约为3.3万吨,比例为53.1%,我国碳纤维长期海外进口依赖度较大。近年来碳纤维国产化成为主要政策扶持对象,尤其是新能源、航空、交通等下游市场应用逐步爆发,应用率不断提升,市场需求量猛增,越来越多厂商开始在大丝束碳纤维领域猛扩产能。例如吉林化纤系目前碳纤维有效产能约为2.5万吨,7月初又启动年产6万吨碳纤维项目,总投资为103亿元;新疆隆炬新材料十四五期间计划投资60亿元,建设大丝束碳纤维年产5万吨项目,预计今年年底有效产能达到5000吨。
大丝束碳纤维风电需求两头在外,长期看碳纤维替换玻纤为未来风电领域主要增量。从终端应用看,风电叶片是碳纤维主要应用领域,其中以大丝束需求为主。2021年全球风电叶片碳纤维需求约为3.3万吨,占总需求的28%,我国风电叶片碳纤维需求约为2.3万吨,占我国总需求的36.1%,但我国需求主要体现为碳梁代工,实际运用以海外风电龙头维斯塔斯为主。换算成实际需求,2021年我国风电厂家碳纤维用量约不到5000吨,海外风电厂商用量为3.2万吨,国内实际需求占比仅为15%。根据克拉克森数据,当前我国海风装机容量已经达到全球海风装机容量的45%,2021年新增装机容量在全球占比已经超过80%,是主要的海风增量市场。随着陆风向海风的转移,风电叶片大功率和大型化是必然趋势,而玻纤将无法适用于大尺寸叶片,碳纤维对玻纤的替换将成为风电叶片碳纤维增量的主要增长极。今年7月19日维斯塔斯拉碳纤维叶片核心专利拉挤工艺到期,未来碳纤维产业链有望降本提效,碳纤维长期看需求放量确定性高。
投资建议:建议关注中复神鹰(新股组覆盖)、精功科技(未覆盖)。中复神鹰是国内高性能小丝束碳纤维龙头,下游应用领域包括碳/碳复材、压力容器等。根据公司三季度业绩预告,公司前三季度实现收入和净利润同步大幅增长(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同比增长95.88%至115.75%;归母净利润较上年同期同比增长101.26%至121.78%,业绩增长超预期,根据新股组预计,随着公司新增产能释放及下游需求保持景气的共同推动下,2022年公司全年业绩保持高增速确定性较高。精功科技为国内唯一一家能够提供千吨级碳纤维生产线整线的厂商,目前企业碳纤维成套生产线以12K、24K、48K及以上原丝为原料,具备年生产1千吨以上碳纤维生产能力,技术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当前公司碳纤维整线业务占比超过50%,公司为吉林系、宝旌系、新疆隆炬等企业的设备主要供应商,未来潜在订单充足,业绩爆发确定性强。
风险提示:市场竞争加剧风险、丙烯腈等原材料价格上涨、碳纤维价格持续高位国内风电叶片需求受阻难以放量、中游企业扩产不及预期。
本报告的核心观点是大丝束碳纤维国产化进程加速,市场需求持续高涨,为相关产业链企业带来巨大发展机遇。报告重点分析了大丝束碳纤维国产化现状、市场需求及未来发展趋势,并推荐了中复神鹰和精功科技两家公司作为投资标的。
中国石化成功投产万吨级48K大丝束碳纤维生产线,标志着我国大丝束碳纤维国产化取得重大突破。 这一事件加速了国产化进程,并带动更多企业扩大产能,例如吉林化纤和新疆隆炬新材料等。 国产化替代的趋势显著,将有效降低我国对进口碳纤维的依赖。
2021年全球碳纤维需求约为11.8万吨,中国需求约为6.2万吨,占比近53%。 其中,风电叶片是碳纤维的主要应用领域,大丝束碳纤维需求尤为突出。虽然目前国内风电叶片碳纤维需求主要依赖海外厂商,但随着我国海风装机容量的快速增长以及维斯塔斯等公司核心专利到期,国内碳纤维在风电领域的应用将迎来快速增长。 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对碳纤维的需求也持续增长,为产业链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
报告指出,2021年我国碳纤维进口量约为3.3万吨,进口依赖度较高。近年来,国家政策大力扶持碳纤维国产化,新能源、航空、交通等下游市场应用的爆发式增长也驱动了国产化进程的加速。 多家企业持续扩大产能,例如吉林化纤启动年产6万吨碳纤维项目,新疆隆炬新材料计划建设年产5万吨大丝束碳纤维项目。 中国石化万吨级48K大丝束碳纤维生产线的投产,更是标志性事件,预示着国产化进程进入快车道。
报告深入分析了风电叶片市场对大丝束碳纤维的需求。2021年全球风电叶片碳纤维需求约为3.3万吨,占全球总需求的28%,我国风电叶片碳纤维需求约为2.3万吨,占我国总需求的36.1%。 然而,目前国内风电厂商实际碳纤维用量较少,主要依赖海外厂商。 报告认为,随着我国海风装机容量的持续增长和陆风向海风的转移,大功率、大型化风电叶片将成为主流,玻纤将逐渐被碳纤维替代,这将极大提升国内大丝束碳纤维的需求。 维斯塔斯核心专利的到期也为国内企业提供了弯道超车的机会。
报告推荐关注中复神鹰和精功科技两家公司。中复神鹰作为国内高性能小丝束碳纤维龙头企业,业绩增长强劲;精功科技是国内唯一一家能够提供千吨级碳纤维生产线整线的厂商,技术领先,未来订单充足。 报告同时提示了市场竞争加剧、原材料价格上涨、碳纤维价格持续高位、国内风电叶片需求受阻以及中游企业扩产不及预期等风险因素。
本报告对大丝束碳纤维行业进行了深入分析,指出大丝束碳纤维国产化进程加速,市场需求持续高涨,产业链发展前景广阔。 中国石化万吨级生产线的投产是行业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风电叶片市场是未来大丝束碳纤维需求的主要增长点,国产替代趋势明显。 报告推荐关注中复神鹰和精功科技两家公司,但同时也提醒投资者注意潜在的风险因素。 未来,大丝束碳纤维行业将持续保持高景气度,相关企业有望获得快速发展。
业绩稳步增长,多元业务梯次推进
新股覆盖研究:威高血净
产品上行提振业绩,持续推进研发战略布局
合成树脂:COC/COP环烯烃聚合物前景广阔,国产替代提速
摩熵咨询是摩熵数科旗下生物医药专业咨询服务品牌,由深耕医药领域多年的专业人士组成,核心成员均来自国际顶级咨询机构和行业标杆企业,涵盖立项、市场、战略、投资等从业背景,依托摩熵数科丰富的外部专家资源及全面的医药全产业链数据库,为客户提供专业咨询服务和定制化解决方案
对不起!您还未登录!请登陆后查看!
您今日剩余【10】次下载额度,确定继续吗?
请填写你的需求,我们将尽快与您取得联系
{{nameTip}}
{{companyTip}}
{{telTip}}
{{sms_codeTip}}
{{emailTip}}
{{descriptionTip}}
*请放心填写您的个人信息,该信息仅用于“摩熵咨询报告”的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