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医药研发创新与营销创新峰会
医药生物2022年报和2023一季报综述:医药板块底部已现,结构性行情可期

医药生物2022年报和2023一季报综述:医药板块底部已现,结构性行情可期

研报

医药生物2022年报和2023一季报综述:医药板块底部已现,结构性行情可期

  核心观点   2022年医药板块增速放缓,板块内部分化明显。2022年医药板块(创新药除外)营收同比+10.66%,归母净利润同比+4.03%,相比2021年同比19.69%的增速下滑了15.66pct。从估值角度来看,医药板块(创新药除外)的市盈率(TTM)已从2020年的37.76倍快速回落至27.87倍,处于近五年中估值低位。创新药板块2022年受疫情影响较大,营收同比-7.76%,但研发总支出增速仍有+7.66%,受此影响,研发支出占收入比重达54.60%,为近六年最高水平,而整个板块市值/净现金的情况,已快速从2017年的44.00倍下降至2022年的8.70倍,创下近六年来新低。   2023年Q1疫情影响边际减弱,板块基本面有望持续改善。2023年Q1医药板块(创新药除外)营收同比+2.13%,归母净利润同比-26.98%,相比2022年增速,收入增速下滑14.17pct,利润增速下滑58.11pct,从估值角度来看,2023年Q1,医药板块(创新药除外)存在一定程度的估值修复,市盈率(TTM)由2022Q1的28.51倍提升至2023Q1的31.24倍。创新药板块2023年Q1,营收同比+6.56%,研发总支出增速达+15.25%,研发支出占收入比重为38.07%,较2022年Q1下降12.44pct,整个板块市值/净现金已从2022Q1的8.84倍修复至2023Q1的15.45倍。   投资建议   医药板块在2022年前三个季度经历了较明显回撤,22Q4开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边际变化带动板块出现反弹。预计今年整体从流动性角度来看,仍将维持持续宽松的趋势。我们建议弱化个股,重视板块β的投资策略:   CRO——受海内外一级市场投融资不景气,中美关系及新冠大订单等多因素扰动,整体医药外包板块估值出现快速回撤,但相信随着行业内部分优质公司业绩和医药一级投融资市场都有望在今年出现加速回暖,板块有望迎来估值与业绩双升。建议关注:昭衍新药(603127)、药明康德*(603259)、泰格医药*(300347)等。   创新药——聚焦药品的临床价值,精选年内催化剂丰富的标的。监管政策正合力加速创新药行业的供给侧改革,行业出清有望消弭低质量内卷。2022年CDE批准创新药数量、科创板医药类企业IPO数量均同比下降。相关政策包括但不限于:1)药监部门发布多项创新药研发指导原则,包括要求3期临床使用阳性药物或最佳SOC作为对照、NDA申请应纳入风险/收益总结等,逐步收紧创新药品上市标准;2)上交所科创板监管逐渐加强对拟上市药企自主研发硬实力的要求。我们认为创新药投资应回归关注药品的临床价值。建议关注年内催化剂丰富、核心管线进入密集数据发布期的加科思(01167.HK)、海创药业*(688302)、德琪医药*(06996.HK)、康宁杰瑞*(09966.HK)、康方生物*(09926.HK)。   医疗消费——一方面,政策持续支持民营医疗服务;另一方面,今年疫情对医疗服务机构的影响也将完全消弭。民营医院或将显著受益,建议关注:国际医学*(000516)、爱尔眼科*(300015)等;同时,医院诊疗量反弹将提高血制品临床用量,推动需求端快速修复。叠加进口白蛋白供给紧缺,血制品行业进入半年至一年的去库存周期。持续的供需不平衡或使院外市场终端产品出现涨价趋势。血制品行业迎来基本面全面修复,建议关注:派林生物*(000403)、博雅生物*(300294)、天坛生物(600161)。   原料药——在国内上游原材料成本不断下降同时受海外竞争对手受制于通胀提价,国内需求和海外需求双重上行的背景下,整个板块业绩有望在今年出现快速反转,beta效应叠加部分个股的短期催化或引领整个板块走出低谷。建议关注:同和药业(300636)等。   (其中,标注*的暂未深度覆盖)   风险提示   全球供给侧约束缓解不及预期;美联储加息超预期;一级市场投融资不及预期;医药政策推进不及预期;药企研发失败风险;国际汇率变动风险。
报告标签:
  • 医药商业
报告专题:
  • 下载次数:

    2618

  • 发布机构:

    中邮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 发布日期:

    2023-05-08

  • 页数:

    32页

下载全文
定制咨询
报告内容
AI精读报告
报告摘要

  核心观点

  2022年医药板块增速放缓,板块内部分化明显。2022年医药板块(创新药除外)营收同比+10.66%,归母净利润同比+4.03%,相比2021年同比19.69%的增速下滑了15.66pct。从估值角度来看,医药板块(创新药除外)的市盈率(TTM)已从2020年的37.76倍快速回落至27.87倍,处于近五年中估值低位。创新药板块2022年受疫情影响较大,营收同比-7.76%,但研发总支出增速仍有+7.66%,受此影响,研发支出占收入比重达54.60%,为近六年最高水平,而整个板块市值/净现金的情况,已快速从2017年的44.00倍下降至2022年的8.70倍,创下近六年来新低。

  2023年Q1疫情影响边际减弱,板块基本面有望持续改善。2023年Q1医药板块(创新药除外)营收同比+2.13%,归母净利润同比-26.98%,相比2022年增速,收入增速下滑14.17pct,利润增速下滑58.11pct,从估值角度来看,2023年Q1,医药板块(创新药除外)存在一定程度的估值修复,市盈率(TTM)由2022Q1的28.51倍提升至2023Q1的31.24倍。创新药板块2023年Q1,营收同比+6.56%,研发总支出增速达+15.25%,研发支出占收入比重为38.07%,较2022年Q1下降12.44pct,整个板块市值/净现金已从2022Q1的8.84倍修复至2023Q1的15.45倍。

  投资建议

  医药板块在2022年前三个季度经历了较明显回撤,22Q4开始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边际变化带动板块出现反弹。预计今年整体从流动性角度来看,仍将维持持续宽松的趋势。我们建议弱化个股,重视板块β的投资策略:

  CRO——受海内外一级市场投融资不景气,中美关系及新冠大订单等多因素扰动,整体医药外包板块估值出现快速回撤,但相信随着行业内部分优质公司业绩和医药一级投融资市场都有望在今年出现加速回暖,板块有望迎来估值与业绩双升。建议关注:昭衍新药(603127)、药明康德*(603259)、泰格医药*(300347)等。

  创新药——聚焦药品的临床价值,精选年内催化剂丰富的标的。监管政策正合力加速创新药行业的供给侧改革,行业出清有望消弭低质量内卷。2022年CDE批准创新药数量、科创板医药类企业IPO数量均同比下降。相关政策包括但不限于:1)药监部门发布多项创新药研发指导原则,包括要求3期临床使用阳性药物或最佳SOC作为对照、NDA申请应纳入风险/收益总结等,逐步收紧创新药品上市标准;2)上交所科创板监管逐渐加强对拟上市药企自主研发硬实力的要求。我们认为创新药投资应回归关注药品的临床价值。建议关注年内催化剂丰富、核心管线进入密集数据发布期的加科思(01167.HK)、海创药业*(688302)、德琪医药*(06996.HK)、康宁杰瑞*(09966.HK)、康方生物*(09926.HK)。

  医疗消费——一方面,政策持续支持民营医疗服务;另一方面,今年疫情对医疗服务机构的影响也将完全消弭。民营医院或将显著受益,建议关注:国际医学*(000516)、爱尔眼科*(300015)等;同时,医院诊疗量反弹将提高血制品临床用量,推动需求端快速修复。叠加进口白蛋白供给紧缺,血制品行业进入半年至一年的去库存周期。持续的供需不平衡或使院外市场终端产品出现涨价趋势。血制品行业迎来基本面全面修复,建议关注:派林生物*(000403)、博雅生物*(300294)、天坛生物(600161)。

  原料药——在国内上游原材料成本不断下降同时受海外竞争对手受制于通胀提价,国内需求和海外需求双重上行的背景下,整个板块业绩有望在今年出现快速反转,beta效应叠加部分个股的短期催化或引领整个板块走出低谷。建议关注:同和药业(300636)等。

  (其中,标注*的暂未深度覆盖)

  风险提示

  全球供给侧约束缓解不及预期;美联储加息超预期;一级市场投融资不及预期;医药政策推进不及预期;药企研发失败风险;国际汇率变动风险。

中心思想

本报告的核心观点是:2022年医药板块整体增速放缓,但板块内部分化明显,CXO和体外诊断板块表现亮眼;2023年Q1疫情影响边际减弱,板块基本面有望持续改善,中药和医院及体检板块表现突出;医药板块估值处于低位,存在结构性行情,建议关注CRO、创新药、医疗消费和原料药等细分领域,并重视板块β的投资策略。

医药板块整体表现及估值分析

2022年,医药板块(创新药除外)营收同比增长10.66%,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4.03%,增速较2021年明显下滑。创新药板块受疫情影响较大,营收同比下降7.76%,但研发支出仍保持增长。从估值角度来看,医药板块(创新药除外)市盈率(TTM)已回落至27.87倍,处于近五年低位;创新药板块市值/净现金比率也降至近六年新低。2023年Q1,疫情影响边际减弱,医药板块(创新药除外)营收同比增长2.13%,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26.98%,估值出现一定程度修复。创新药板块营收同比增长6.56%,研发支出增速达15.25%。

板块内部分化及子板块表现

2022年,医药板块内部分化显著。CXO和体外诊断板块表现亮眼,营收和利润均实现较大幅度增长。中药板块营收小幅增长,但利润下滑;原料药板块营收增速放缓,但利润实现正增长;仿制药板块营收和利润均下滑,但估值已回落至较低水平;医疗设备板块营收和利润均增长;医疗耗材板块营收和利润均下滑;疫苗板块营收增长,但利润下滑;医院及体检板块营收增长缓慢,但利润增长。2023年Q1,中药和医院及体检板块表现突出,营收和利润均实现较大幅度增长。体外诊断板块受高基数和新冠检测需求下降影响,营收和利润大幅下滑。

主要内容

本报告主要分为三个部分:2022年医药行业年报分析、2023年一季报分析和投资建议。

2022年医药行业年报分析

本节详细分析了2022年医药行业整体业绩表现,并对CXO、体外诊断、中药、原料药、仿制药、医疗设备、医疗耗材、疫苗、医院及体检等多个细分板块的营收、利润及估值变化情况进行了深入解读,并通过图表直观地展现了各板块的业绩表现和估值水平。 报告指出,2022年医药板块整体增速放缓,但板块内部分化明显,部分板块表现亮眼,部分板块则受到疫情、带量采购等因素的影响。

2023年一季报分析

本节对2023年一季度医药行业整体业绩表现以及各细分板块的业绩进行了分析,并与2022年同期数据进行了比较。报告指出,2023年Q1疫情影响边际减弱,板块基本面有望持续改善,中药和医院及体检板块表现突出。同时,报告也分析了CXO、体外诊断、原料药、仿制药、医疗设备、医疗耗材和疫苗等板块在一季度中的表现,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

投资建议及风险提示

本节根据对2022年年报和2023年一季报数据的分析,提出了具体的投资建议,建议关注CRO、创新药、医疗消费和原料药等细分领域,并重视板块β的投资策略。同时,报告也列出了潜在的投资风险,包括全球供给侧约束缓解不及预期、美联储加息超预期、一级市场投融资不及预期、医药政策推进不及预期、药企研发失败风险和国际汇率变动风险等。 报告还提供了具体的公司推荐,但部分公司因未深度覆盖而标注了星号。

总结

本报告基于对2022年年报和2023年一季报数据的全面分析,揭示了医药行业在经历疫情冲击后的整体表现和未来发展趋势。报告指出,医药板块整体增速放缓,但板块内部分化明显,部分细分领域表现强劲,存在结构性行情。 2023年Q1,疫情影响边际减弱,板块基本面有望持续改善。报告建议投资者关注板块β,并重点关注CRO、创新药、医疗消费和原料药等细分领域,同时需谨慎评估潜在的投资风险。 报告中提供的投资建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应根据自身情况进行独立判断。

报告正文
摩熵医药企业版
9大数据库,200+子数据库,一站查询药品研发、临床、上市、销售、投资、政策等数据了解更多
我要试用
1 / 32
试读已结束,如需全文阅读可点击
下载全文
如果您有其他需求,请点击
定制服务咨询
中邮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最新报告
关于摩熵咨询

摩熵咨询是摩熵数科旗下生物医药专业咨询服务品牌,由深耕医药领域多年的专业人士组成,核心成员均来自国际顶级咨询机构和行业标杆企业,涵盖立项、市场、战略、投资等从业背景,依托摩熵数科丰富的外部专家资源及全面的医药全产业链数据库,为客户提供专业咨询服务和定制化解决方案

1W+
医药行业研究报告
200+
真实项目案例
1300+
业内高端专家资源
市场洞察与营销赋能
市场洞察与营销赋能
分析市场现状,洞察行业趋势,依托数据分析和深度研究,辅助商业决策。
立项评估及管线规划
立项评估及管线规划
提供疾病领域品种调研、专家访谈、品种立项、项目交易整套服务。
产业规划及研究服务
产业规划及研究服务
以数据为基础,为组织、园区、企业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和趋势线索。
多渠道数据分析及定制服务
多渠道数据分析及定制服务
帮助客户深入了解目标领域和市场情况,发现潜在机会,优化企业决策。
投资决策与交易估值
投资决策与交易估值
依托全球医药全产业链数据库与顶级投行级分析模型,为并购、融资、IPO提供全周期决策支持。
立即定制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定制咨询

400-9696-311 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