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医药研发创新与营销创新峰会
医药行业行业深度研究:医药板块底部三重共振向上,看好修复与创新双主线

医药行业行业深度研究:医药板块底部三重共振向上,看好修复与创新双主线

研报

医药行业行业深度研究:医药板块底部三重共振向上,看好修复与创新双主线

  投资逻辑   医药板块底部三重共振向上:政策、业绩、估值/持仓底部,持续边际改善。医药政策预期见底回升,医保谈判是2023年的重要催化;常规医药业绩底部,2023开启底部反转周期;估值历史底部,持仓底部低配,多类优质医药资产已极具长期配置价值。看好常规医药修复与创新双主线。   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变异株毒性下降,我国进入科学精准防控新阶段,看好常规医药板块复苏大方向。由于疫情封控,医院端人流受到限制,创新药械的销售均受到不同程度影响。除了创新药械的院内销售外,相关在研产品的临床试验推进也受到疫情的影响,患者招募、临床试验的推进等过程都面临一定疫情的新挑战。伴随医院端业务回归常态化,相关业务进入持续恢复的上升通道。当然,考虑到流感等季节性疾病高发,以及新冠疫情潜在反复的可能性,医院端场景的业务修复可能是一个波折起伏、震荡向上的过程。   药品板块持续关注具备商业化推广能力的创新Pharma龙头、具备业绩兑现能力和确定性的转型药企、具备创新催化的biotech企业和中医药龙头企业四大方向。多年来持续的政策、资本推动下,新药研发速度持续加速,中国医药创新逐步接入1.0开花结果的阶段,创新成果不断开始上市、放量兑现,国内外合作保持高度活跃状态。随着院内诊疗的持续修复,医保谈判常态化催化创新成果快速兑现,持续看好本土创新药。   CXO有望成为2023医药配置胜负手:业绩有韧性,估值持续修复,节奏有差异。前期压制板块估值的主要因素主要有两个,行业景气度和中美关系。投融资来看,2021年历史高位之后,随着全球流动性的收紧,2022年较为明显的下降,但仍处于历史高位,医药创新需求来看,仍具有较强韧性,海外CXO的三季报来看,行业景气度保持较高水平,非新冠常规业务订单保持高增长,特别是biotech需求超预期、保持旺盛状态。因此CXO板块,特别是龙头公司的业绩高成长确定性强、具备较高的韧性。中美关系对重点公司和板块的压制作用,随着药明生物UVL的移出,持续修复。看好后续逐季度业绩和订单的兑现带来的估值持续修复。   医药上游供应链看好国产替代背景下的产业升级持续推进。“十四五”医药工业发展规划16次提及“供应链”,首次并多次提及“供应链稳定可控”。中国医药上游供应链已呈现出持续升级、中高端市场分层逐步替代趋势。①原料药:看好产业升级和产业延展带来的持续增量,另一方面基础盈利能力的持续修复也将成为2023年的一个趋势。②试剂耗材逐渐进入行业红利期,加速成长。行业红利与技术突破共同推动试剂耗材板块持续高景气,疫情带动抗原检测试剂和辅料需求增长、中国产业链优势承接低值医用耗材和实验室试剂耗材等需求转移、技术突破实现培养基、分离纯化填料等业绩放量。③制药装备产业: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龙头新业务稳健拓展。④科学仪器国产替代加速,有望加速进入成长拐点。   投资建议   看好常规医药修复与医药创新双主线,重点关注药明生物、康龙化成、药明康德、恒瑞医药、聚光科技等。   风险提示   新冠疫情发展变化风险,创新药研发风险,产品产能不及预期风险,行业政策监管风险,订单及销售不及预期风险,医保谈判不及预期风险,国内和海外市场竞争加剧风险,汇率波动风险等、
报告标签:
  • 医药商业
报告专题:
  • 下载次数:

    1085

  • 发布机构:

    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 发布日期:

    2022-12-26

  • 页数:

    23页

下载全文
定制咨询
报告内容
AI精读报告
报告摘要

  投资逻辑

  医药板块底部三重共振向上:政策、业绩、估值/持仓底部,持续边际改善。医药政策预期见底回升,医保谈判是2023年的重要催化;常规医药业绩底部,2023开启底部反转周期;估值历史底部,持仓底部低配,多类优质医药资产已极具长期配置价值。看好常规医药修复与创新双主线。

  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变异株毒性下降,我国进入科学精准防控新阶段,看好常规医药板块复苏大方向。由于疫情封控,医院端人流受到限制,创新药械的销售均受到不同程度影响。除了创新药械的院内销售外,相关在研产品的临床试验推进也受到疫情的影响,患者招募、临床试验的推进等过程都面临一定疫情的新挑战。伴随医院端业务回归常态化,相关业务进入持续恢复的上升通道。当然,考虑到流感等季节性疾病高发,以及新冠疫情潜在反复的可能性,医院端场景的业务修复可能是一个波折起伏、震荡向上的过程。

  药品板块持续关注具备商业化推广能力的创新Pharma龙头、具备业绩兑现能力和确定性的转型药企、具备创新催化的biotech企业和中医药龙头企业四大方向。多年来持续的政策、资本推动下,新药研发速度持续加速,中国医药创新逐步接入1.0开花结果的阶段,创新成果不断开始上市、放量兑现,国内外合作保持高度活跃状态。随着院内诊疗的持续修复,医保谈判常态化催化创新成果快速兑现,持续看好本土创新药。

  CXO有望成为2023医药配置胜负手:业绩有韧性,估值持续修复,节奏有差异。前期压制板块估值的主要因素主要有两个,行业景气度和中美关系。投融资来看,2021年历史高位之后,随着全球流动性的收紧,2022年较为明显的下降,但仍处于历史高位,医药创新需求来看,仍具有较强韧性,海外CXO的三季报来看,行业景气度保持较高水平,非新冠常规业务订单保持高增长,特别是biotech需求超预期、保持旺盛状态。因此CXO板块,特别是龙头公司的业绩高成长确定性强、具备较高的韧性。中美关系对重点公司和板块的压制作用,随着药明生物UVL的移出,持续修复。看好后续逐季度业绩和订单的兑现带来的估值持续修复。

  医药上游供应链看好国产替代背景下的产业升级持续推进。“十四五”医药工业发展规划16次提及“供应链”,首次并多次提及“供应链稳定可控”。中国医药上游供应链已呈现出持续升级、中高端市场分层逐步替代趋势。①原料药:看好产业升级和产业延展带来的持续增量,另一方面基础盈利能力的持续修复也将成为2023年的一个趋势。②试剂耗材逐渐进入行业红利期,加速成长。行业红利与技术突破共同推动试剂耗材板块持续高景气,疫情带动抗原检测试剂和辅料需求增长、中国产业链优势承接低值医用耗材和实验室试剂耗材等需求转移、技术突破实现培养基、分离纯化填料等业绩放量。③制药装备产业: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龙头新业务稳健拓展。④科学仪器国产替代加速,有望加速进入成长拐点。

  投资建议

  看好常规医药修复与医药创新双主线,重点关注药明生物、康龙化成、药明康德、恒瑞医药、聚光科技等。

  风险提示

  新冠疫情发展变化风险,创新药研发风险,产品产能不及预期风险,行业政策监管风险,订单及销售不及预期风险,医保谈判不及预期风险,国内和海外市场竞争加剧风险,汇率波动风险等、

中心思想

本报告的核心观点是:医药板块正经历底部三重共振向上,政策、业绩、估值/持仓均处于底部,并持续边际改善。看好常规医药修复和医药创新双主线,建议关注四大方向的药品企业和CXO板块龙头企业,以及医药上游供应链中的国产替代机遇。

医药板块底部三重共振

医药板块的底部反转基于政策、业绩和估值/持仓三个方面的积极信号。政策方面,医保谈判常态化,政策预期见底回升;业绩方面,常规医药业绩触底,2023年有望开启反转周期;估值方面,医药板块估值和持仓均处于历史底部,具备较高的配置价值。

投资机会聚焦四大领域

报告指出投资机会主要集中在四个领域:常规医药复苏、创新药发展、CXO板块以及医药上游供应链国产替代。

主要内容

医药政策底部:持续边际回暖,关注明年初医保谈判

2022年,国家出台多项医疗卫生政策,推进“三医”联动改革,医保基金收支平衡,略有结余。医保目录调整常态化,每年进行医保谈判,为创新药进入医保提供了快速通道。2022年医保谈判政策趋于稳定,并出台了谈判药品续约规则,利好医保稳定品种。建议关注医保谈判通过形式审查产品数量较多的企业,特别是兼具研发能力和成熟销售能力的Pharma类企业、从Biotech成长为BioPharma的企业以及具有创新研发能力的头部Biotech企业。

业绩底已现:疫情影响持续减弱,业绩预期底部反转

2022年1-11月,医药制造业工业增加值累计同比下降3.70%,受到疫情和集采等政策影响。但随着疫情影响减弱,行业复苏和底部反转预期增强。疫情防控措施对诊疗量造成较大影响,2022年上半年诊疗人次增速明显下降,但随着疫情防控政策优化,医院端业务有望回归常态化,相关业务将持续恢复。

估值和持仓历史底部:底部低配,医药配置有望底部反转

医药板块估值和持仓处于历史底部,医药生物(申万)指数PE处于历史底部,权益基金医药持仓也处于历史低配,2023年医药配置有望底部反转。

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看好常规医药板块复苏大方向

新冠病毒变异株毒性下降,我国进入科学精准防控新阶段。全球和国内疫情均趋于稳定,国内疫情防控政策优化,医院诊疗人次有望恢复性增长,看好常规医药板块复苏。

持续看好国内医药创新方向发展

中国医药创新逐步进入1.0开花结果阶段,创新成果不断上市、放量兑现。国内创新药审评审批路径逐步完善,审评时间缩短,创新药企业研发投入持续增加,研发管线不断推进。

CXO有望成为2023医药配置胜负手:业绩有韧性,估值持续修复,节奏有差异

CXO板块估值受行业景气度和中美关系影响,目前处于历史底部。但海外CXO三季报显示行业景气度保持较高水平,非新冠常规业务订单保持高增长,龙头企业业绩高成长确定性强,具备韧性。中美关系对重点公司的压制作用随着药明生物UVL的移出而持续修复,看好后续业绩和订单兑现带来的估值修复。

中国医药上游供应链迎来黄金发展机遇期

“十四五”医药工业发展规划多次提及供应链稳定可控,中国医药上游供应链持续升级,中高端市场分层逐步替代。原料药、试剂耗材、制药装备和科学仪器等领域均有国产替代机遇。

总结

本报告分析了医药板块的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认为医药板块正处于底部反转的关键时期,政策、业绩、估值等多重因素共同推动板块向上。报告建议关注常规医药修复和医药创新双主线,重点关注具备商业化推广能力的创新Pharma龙头、具备业绩兑现能力的转型药企、具备创新催化的Biotech企业和中医药龙头企业,以及CXO板块龙头企业和医药上游供应链中的国产替代机遇。 报告也指出了新冠疫情发展变化、创新药研发、产品产能、政策监管、医保谈判等方面的风险。 投资者需谨慎评估风险,并结合自身情况进行投资决策。

报告正文
摩熵医药企业版
9大数据库,200+子数据库,一站查询药品研发、临床、上市、销售、投资、政策等数据了解更多
我要试用
1 / 23
试读已结束,如需全文阅读可点击
下载全文
如果您有其他需求,请点击
定制服务咨询
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最新报告
关于摩熵咨询

摩熵咨询是摩熵数科旗下生物医药专业咨询服务品牌,由深耕医药领域多年的专业人士组成,核心成员均来自国际顶级咨询机构和行业标杆企业,涵盖立项、市场、战略、投资等从业背景,依托摩熵数科丰富的外部专家资源及全面的医药全产业链数据库,为客户提供专业咨询服务和定制化解决方案

1W+
医药行业研究报告
200+
真实项目案例
1300+
业内高端专家资源
市场洞察与营销赋能
市场洞察与营销赋能
分析市场现状,洞察行业趋势,依托数据分析和深度研究,辅助商业决策。
立项评估及管线规划
立项评估及管线规划
提供疾病领域品种调研、专家访谈、品种立项、项目交易整套服务。
产业规划及研究服务
产业规划及研究服务
以数据为基础,为组织、园区、企业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和趋势线索。
多渠道数据分析及定制服务
多渠道数据分析及定制服务
帮助客户深入了解目标领域和市场情况,发现潜在机会,优化企业决策。
投资决策与交易估值
投资决策与交易估值
依托全球医药全产业链数据库与顶级投行级分析模型,为并购、融资、IPO提供全周期决策支持。
立即定制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定制咨询

400-9696-311 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