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医药研发创新与营销创新峰会
医药行业行业研究:海外复盘:日本医改控费路线图与医药产业命运思考

医药行业行业研究:海外复盘:日本医改控费路线图与医药产业命运思考

研报

医药行业行业研究:海外复盘:日本医改控费路线图与医药产业命运思考

  本报告是我们日本医疗产业研究的最新力作, 当前国内医药市场正处于政策、市场和价格变化的密集变化期,我们特为广大投资者进一步梳理海外医疗与医保体系,并对国内医药发展方向与价值取向进行思考探讨。   简单对标美国的研究思维有时并不可取: 美国医药体制有着非常高的特殊性, 支付力极强,创新力顶尖,但效率差且经济负担沉重。“高举高打”的美式医疗体制和医药创新体制,不仅对于发展中国家过于“奢侈”,其实对日本、欧洲和全世界大部分国家来说都不具备可复制性。相比之下, 对日本医保控费与医药发展的路径梳理具有十分突出的意义,既能为国内未来医药政策预测提供参考,也能从日本医药企业兴衰中汲取个股投资经验。   日本并非一个“残酷”或“失败”的医药市场,和大部分发达国家水平接近: 市场过去往往认为日本由于降价政策过于严苛,产业整体发展不佳,但实际上日本医保体系的支付水平和医疗市场规模,相较美国以外的其他发达国家并不逊色, 且民生效益优秀。 日本医药产品定价也并没有显著低于其他发达国家, 和西欧定价水平差距不大。   日本医保医药控费路径复盘:多管齐下降低药占比和渠道空间。 80 年代以后, 日本医保支出压力随老龄化加速而迅速提升。 在本篇中,我们对日本面临医保支出压力下的政策行为路径做出了细致梳理:定价端医保严格控制新产品准入价格,同时持续调整医保报销标准倒逼医疗机构二次议价实现存量产品持续降价;供给端重点抓仿制药比例提升,原研仿制竞争带来螺旋降价;医疗端医药分业经营带来处方外流大潮,同时 DPC 制度的实施控制长期住院负担。 在上述措施的共同作用下,日本药价、药占比和渠道加价率均有显著下降,将日本医疗费用增长控制在可承受水平。   从长周期来看,日本企业的全球竞争力和产业地位确实存在下滑, 但我们认为这不应该归因于政策降价过度,而是基于整体日本经济的低迷、 国内市场体量不足以支撑全球高水平创新、 汇率因素的变化、国内企业规模小分散度高、产品结构老化、日本国内企业成本不占优势等多方面复杂因素。 但至少日本医药股相较国内其他行业仍然有着可观的超额收益, 且有部分企业成功实现出海突围,跻身世界级跨国药品/器械企业。   产业复盘启示:日本轨迹可以参考,但中国企业有更光明机会。 我们研究日本医药产业并非简单认为中国医药产业会复刻其命运。 考虑中国医药产业拥有规模庞大且增长迅速的本土市场,以及中国企业具备突出的成本优势和经营效率优势, 中国医药产业完全有能力和空间达到比日本医药产业巅峰时期更高的全球地位。 而日本的经验教训也为中国医药产业提供了重要启示, 医药既是产业,又是民生,这两层属性都不应该忽视。 我们认为中国未来的顶尖医药企业必须具备两项突出能力中至少一项,甚至兼而有之:   1) 要么打造最高质量创新,主打突破海外顶尖市场(如美国),具备强产品力和高度领先性;   2) 要么“多快好省”,在高质量创新的同时拥有最佳的效率,主打国内市场国产替代和海外市场的性价比需求。   投资建议   参考日本历史经验,分析其产业发展规律,我们重点看好两大类中国医药企业未来前景: 1)创新能力强、有望在海外凭借强产品力取得突破的优质企业; 2)效率优势突出,“多快好省”,能以最有效率和价格提供高质量产品和服务的企业。   重点公司:迈瑞医疗、恒瑞医药、药明康德、爱尔眼科、百济神州等。   风险提示   降价和控费政策超出预期;人口老龄化超出预期导致政策进一步收紧;创新风险和成本不断升高;国内成本升高导致产业转移风险;质量安全事故和舆情风险等。
报告标签:
  • 化学制药
报告专题:
  • 下载次数:

    475

  • 发布机构:

    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 发布日期:

    2023-09-15

  • 页数:

    38页

下载全文
定制咨询
报告内容
AI精读报告
报告摘要

  本报告是我们日本医疗产业研究的最新力作, 当前国内医药市场正处于政策、市场和价格变化的密集变化期,我们特为广大投资者进一步梳理海外医疗与医保体系,并对国内医药发展方向与价值取向进行思考探讨。

  简单对标美国的研究思维有时并不可取: 美国医药体制有着非常高的特殊性, 支付力极强,创新力顶尖,但效率差且经济负担沉重。“高举高打”的美式医疗体制和医药创新体制,不仅对于发展中国家过于“奢侈”,其实对日本、欧洲和全世界大部分国家来说都不具备可复制性。相比之下, 对日本医保控费与医药发展的路径梳理具有十分突出的意义,既能为国内未来医药政策预测提供参考,也能从日本医药企业兴衰中汲取个股投资经验。

  日本并非一个“残酷”或“失败”的医药市场,和大部分发达国家水平接近: 市场过去往往认为日本由于降价政策过于严苛,产业整体发展不佳,但实际上日本医保体系的支付水平和医疗市场规模,相较美国以外的其他发达国家并不逊色, 且民生效益优秀。 日本医药产品定价也并没有显著低于其他发达国家, 和西欧定价水平差距不大。

  日本医保医药控费路径复盘:多管齐下降低药占比和渠道空间。 80 年代以后, 日本医保支出压力随老龄化加速而迅速提升。 在本篇中,我们对日本面临医保支出压力下的政策行为路径做出了细致梳理:定价端医保严格控制新产品准入价格,同时持续调整医保报销标准倒逼医疗机构二次议价实现存量产品持续降价;供给端重点抓仿制药比例提升,原研仿制竞争带来螺旋降价;医疗端医药分业经营带来处方外流大潮,同时 DPC 制度的实施控制长期住院负担。 在上述措施的共同作用下,日本药价、药占比和渠道加价率均有显著下降,将日本医疗费用增长控制在可承受水平。

  从长周期来看,日本企业的全球竞争力和产业地位确实存在下滑, 但我们认为这不应该归因于政策降价过度,而是基于整体日本经济的低迷、 国内市场体量不足以支撑全球高水平创新、 汇率因素的变化、国内企业规模小分散度高、产品结构老化、日本国内企业成本不占优势等多方面复杂因素。 但至少日本医药股相较国内其他行业仍然有着可观的超额收益, 且有部分企业成功实现出海突围,跻身世界级跨国药品/器械企业。

  产业复盘启示:日本轨迹可以参考,但中国企业有更光明机会。 我们研究日本医药产业并非简单认为中国医药产业会复刻其命运。 考虑中国医药产业拥有规模庞大且增长迅速的本土市场,以及中国企业具备突出的成本优势和经营效率优势, 中国医药产业完全有能力和空间达到比日本医药产业巅峰时期更高的全球地位。 而日本的经验教训也为中国医药产业提供了重要启示, 医药既是产业,又是民生,这两层属性都不应该忽视。 我们认为中国未来的顶尖医药企业必须具备两项突出能力中至少一项,甚至兼而有之:

  1) 要么打造最高质量创新,主打突破海外顶尖市场(如美国),具备强产品力和高度领先性;

  2) 要么“多快好省”,在高质量创新的同时拥有最佳的效率,主打国内市场国产替代和海外市场的性价比需求。

  投资建议

  参考日本历史经验,分析其产业发展规律,我们重点看好两大类中国医药企业未来前景: 1)创新能力强、有望在海外凭借强产品力取得突破的优质企业; 2)效率优势突出,“多快好省”,能以最有效率和价格提供高质量产品和服务的企业。

  重点公司:迈瑞医疗、恒瑞医药、药明康德、爱尔眼科、百济神州等。

  风险提示

  降价和控费政策超出预期;人口老龄化超出预期导致政策进一步收紧;创新风险和成本不断升高;国内成本升高导致产业转移风险;质量安全事故和舆情风险等。

中心思想

本报告的核心观点是:盲目对标美国医药市场不可取,日本医药产业的经验教训对中国医药产业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中国医药产业凭借庞大的本土市场和显著的成本优势,拥有超越日本医药产业巅峰时期的潜力。未来中国顶尖医药企业需具备以下能力之一甚至兼而有之:1)打造最高质量的创新,主打突破海外顶尖市场;2)在高质量创新的同时拥有最佳效率,“多快好省”地主打国内市场国产替代和海外性价比需求。

美国医药模式的局限性

美国医药市场具有极高的特殊性,其创新水平全球领先,但高昂的费用和低效的医疗保障体系使其模式难以复制。美国仿制药价格低于其他发达国家,但品牌创新药价格却远高于其他国家,导致医疗费用负担沉重,且人均寿命和婴儿夭折率在发达国家中表现不佳。因此,简单地对标美国医药市场,容易对中国医药产业发展方向和价值取向产生错误认知。

日本医药产业的经验与教训

日本医药市场并非“残酷”或“失败”的市场,其医保体系支付水平和医疗市场规模与其他发达国家接近,且民生效益优秀。日本通过多管齐下的控费措施,包括严格控制新产品准入价格、持续调整医保报销标准、提升仿制药比例、实行医药分业和DPC制度等,有效控制了医疗费用增长。然而,日本企业全球竞争力和产业地位的下滑并非单纯由于政策降价过度,而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日本整体经济低迷、国内市场规模不足、汇率变化、企业规模小且分散、产品结构老化以及成本劣势等。

主要内容

本报告从美国医药模式的局限性出发,深入分析了日本医药产业的发展历程、控费路径以及企业竞争力的变化,并以此为鉴,探讨中国医药产业的未来发展方向。

日本医保医药控费路径复盘

日本医保控费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实现:

定价端控制

日本医保严格控制新产品准入价格,并定期调整存量产品医保报销标准,倒逼医疗机构二次议价,实现存量产品持续降价。新产品定价参考现有品种或采用成本加成法,并参考国际价格。仿制药定价则更加直接,价格上限为原研药的一定比例。

供给端促进仿制药

日本政府大力推动仿制药比例提升,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提供激励措施等,提高仿制药替代率,从而降低药价。同时,"价格带"规则的实施也简化了仿制药价格体系。

医疗端改革

医药分业的推进使处方外流率大幅提高,减少了医院在药品上的利益空间。DPC/PDPS制度的实施则有效控制了长期住院负担,提高了医疗效率。

日本企业竞争力下滑的原因分析

日本企业竞争力下滑并非单纯由于政策降价,而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 宏观经济环境: 日本整体经济低迷,影响了医药产业的增长。
  • 市场规模: 国内市场规模不足以支撑全球高水平创新。
  • 汇率因素: 日元升值导致进口产品性价比提升,本土企业竞争力下降。
  • 企业结构: 企业规模小且分散,研发投入不足,创新能力相对较弱。
  • 产品结构: 产品结构老化,在新兴领域竞争力不足。

中国医药产业的未来发展方向

中国医药产业拥有庞大的本土市场和显著的成本优势,未来发展潜力巨大。中国顶尖医药企业应具备以下能力之一甚至兼而有之:

  • 顶尖创新: 打造最高质量的创新产品,主打突破海外顶尖市场,如美国市场。
  • 高效运营: 在高质量创新的同时拥有最佳效率,“多快好省”地主打国内市场国产替代和海外性价比需求。

投资建议与风险提示

报告最后给出了部分重点关注的中国医药企业,并提示了降价和控费政策超出预期、人口老龄化加剧、创新风险和成本升高、产业转移风险以及质量安全事故和舆情风险等潜在风险。

总结

本报告通过对美国和日本医药市场的对比分析,以及对日本医药产业发展历程和控费路径的深入研究,得出结论:中国医药产业应避免简单对标美国,而应借鉴日本经验,结合自身优势,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未来中国顶尖医药企业需要在创新和效率两方面取得平衡,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报告最后提出了投资建议和风险提示,为投资者提供参考。

报告正文
摩熵医药企业版
9大数据库,200+子数据库,一站查询药品研发、临床、上市、销售、投资、政策等数据了解更多
我要试用
1 / 38
试读已结束,如需全文阅读可点击
下载全文
如果您有其他需求,请点击
定制服务咨询
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最新报告
关于摩熵咨询

摩熵咨询是摩熵数科旗下生物医药专业咨询服务品牌,由深耕医药领域多年的专业人士组成,核心成员均来自国际顶级咨询机构和行业标杆企业,涵盖立项、市场、战略、投资等从业背景,依托摩熵数科丰富的外部专家资源及全面的医药全产业链数据库,为客户提供专业咨询服务和定制化解决方案

1W+
医药行业研究报告
200+
真实项目案例
1300+
业内高端专家资源
市场洞察与营销赋能
市场洞察与营销赋能
分析市场现状,洞察行业趋势,依托数据分析和深度研究,辅助商业决策。
立项评估及管线规划
立项评估及管线规划
提供疾病领域品种调研、专家访谈、品种立项、项目交易整套服务。
产业规划及研究服务
产业规划及研究服务
以数据为基础,为组织、园区、企业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和趋势线索。
多渠道数据分析及定制服务
多渠道数据分析及定制服务
帮助客户深入了解目标领域和市场情况,发现潜在机会,优化企业决策。
投资决策与交易估值
投资决策与交易估值
依托全球医药全产业链数据库与顶级投行级分析模型,为并购、融资、IPO提供全周期决策支持。
立即定制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定制咨询

400-9696-311 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