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listItem.name }}快速筛选药品,用摩熵药筛微信扫一扫-立即使用
血液制品行业深度:外延并购+品种开拓,行业走向进一步集中
下载次数:
2530 次
发布机构:
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发布日期:
2024-08-21
页数:
24页
投资逻辑
血制品行业兼具高壁垒和长期成长属性。血液制品生产材料来源单一、生产周期较长,且因其特殊性具有极高的安全性要求,国家在血液制品行业准入、原料血浆采集管理、生产经营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监管和限制措施,行业具有较高的原料稀缺性和政策壁垒。2017年至今,药监局、卫健委等主管部门又先后颁布或修订多项监管政策文件,进一步规范血液制品的原料血浆采集、生产及销售环节。在监管趋严的背景下,截至2023年末,国内持续经营的血液制品生产企业已不足30家。
血制品行业近两年来走出独立行情,防御属性突出。从需求端看,全球及国内血制品市场均长期维持稳定增长,根据PDB,2012~2023年,国内样本医院人血白蛋白销售额从17.0亿元增长至56.5亿元,静丙销售额从7.2亿元增长至25.5亿元。未来随着人口老龄化及相关适应症拓展及院端教育不断推进,白蛋白及静丙作为国内主力血制品消费品种预计仍将维持稳定增长,带动血制品整体市场规模不断提升。从供给端看,全球范围内血浆供给和需求的分布较不均衡,北美地区采浆量供给相对过剩,而国内方面,从签发量及签发批次占比推算,目前进口白蛋白仍占据国内白蛋白市场近2/3份额,国内原料血浆供应能力距离满足市场需求仍存在较大缺口,原料血浆供应紧缺的情况仍将持续。从价格体系看,近年来部分血液制品被纳入广东联盟集采及京津冀联盟集采,其中人血白蛋白绝大多数厂商未调整价格,仅个别厂商小幅下调报价;考虑到供需和竞争格局,预计静丙和白蛋白价格体系有望保持稳定。
外延并购加速落地,国内血制品行业集中度提升。国家自2001年5月起不再批准新的生产企业,对生产企业实行总量控制,目前国内持续经营的血液制品生产企业不足30家,且少数企业拥有多张生产牌照,行业的壁垒较高,生产企业牌照资源稀缺,外延并购对于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国内血制品行业收并购事件持续落地,行业集中度有进一步提升趋势。
复盘海外龙头CSL,外延并购和品种开拓是重要发展主线。CSL Plasma拥有全球最大的血浆收集网络之一,复盘CSL发展历程,外延并购是保障公司血浆供应能力长期增长的重要途径。公司历史上先后收购瑞士血浆蛋白生产商ZLB、Nabi血浆采集中心(美国)、Serologicals、Aventis Behring等并与ZLB Bioplasma在2004年重组后成立了CSLBehring。过去十年间免疫球蛋白及特种产品为拉动公司成长主要动力,2023年CSL Behring营业收入92.90亿美元,其中免疫球蛋白产品营收达46.75亿美元,白蛋白产品营收11.09亿美元,特种产品营收18.31亿美元。
投资建议
血制品行业准入壁垒高、资源属性强,兼具稀缺性和不可替代性。国内静丙、白蛋白等血液制品长期供不应求,近年来院内血液制品的医患教育进一步提升,奠定血制品企业业绩持续增长基础。在消费结构以人血白蛋白为主的背景下,我国血浆供应目前距满足白蛋白等产品需求仍有较大缺口;此外当前欧美发达国家免疫球蛋白和凝血因子类产品人均用量远高于我国,渗透率有较大提升空间。
参考海外血液制品龙头公司发展历程,外延并购、新品开拓以及效率提升是三条重要发展路线。近年来国内血制品行业收并购事件持续落地,行业集中度有进一步提升趋势。当前建议积极配置浆源优势突出、业绩弹性大的头部血液制品企业。
重点标的:天坛生物、派林生物、华兰生物、博雅生物、上海莱士等。
风险提示
产品安全性导致的潜在风险、单采血浆站监管风险、原材料供应不足的风险、采浆成本上升的风险等。
本报告的核心观点是:中国血制品行业具有高壁垒和长期增长潜力,具备显著的投资价值。其高壁垒体现在原料血浆的稀缺性、严格的监管政策以及有限的生产企业数量上。长期增长潜力则源于稳定的市场需求增长(人口老龄化、适应症拓展、院端教育提升)、持续存在的供给缺口以及相对稳定的价格体系。 建议投资者关注浆源优势突出、业绩弹性大的头部血制品企业,例如天坛生物、派林生物、华兰生物、博雅生物和上海莱士等。 同时,报告也指出了潜在的风险,例如产品安全性、单采血浆站监管、原材料供应不足以及采浆成本上升等。
中国血制品行业进入壁垒极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原料血浆稀缺性: 血液制品生产依赖于单采血浆,而单采血浆的采集受到严格的监管和限制,导致原料供应紧张。目前国内原料血浆供应能力距离满足市场需求仍存在较大缺口,进口白蛋白仍占据国内白蛋白市场近2/3份额。 虽然近年来国内采浆量持续增长,但仍不足以满足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
严格的监管政策: 国家对血液制品的生产、销售等环节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监管政策,进一步规范了原料血浆采集、生产及销售环节。自2001年以来,国家不再批准新的血液制品生产企业,对现有企业实行总量控制,导致行业集中度逐步提升,竞争格局相对稳定。
生产企业数量有限: 由于准入门槛高,截至2023年末,国内持续经营的血液制品生产企业不足30家,行业集中度较高,少数企业拥有多张生产牌照,进一步加剧了行业资源的稀缺性。
中国血制品行业拥有显著的长期增长潜力,主要体现在:
稳定的市场需求增长: 全球及国内血制品市场长期维持稳定增长。国内样本医院人血白蛋白和静丙销售额持续增长,未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相关适应症拓展以及院端教育的不断推进,白蛋白和静丙作为国内主力血制品消费品种,预计仍将维持稳定增长,带动血制品整体市场规模不断提升。 尤其静丙在全球市场份额持续提升,而我国人均用量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存在巨大的提升空间。
持续存在的供给缺口: 全球范围内血浆供给和需求分布不均衡,北美地区供给相对过剩,而亚太地区,特别是中国,存在较大的血浆供给缺口。 即使国内采浆量持续增长,但仍难以满足市场需求,供给缺口将持续存在。
相对稳定的价格体系: 近年来,部分血液制品被纳入集采,但主要品种价格仍保持相对稳定,这主要得益于供需关系和竞争格局。 集采对价格的影响有限,不会显著影响行业盈利能力。
本节从原料血浆的来源、生产周期、行业监管以及市场需求等方面,对中国血制品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分析。 重点阐述了行业高壁垒的形成原因以及长期增长潜力的来源。 数据显示,国内血制品市场规模持续增长,但原料血浆供应仍然紧张,行业集中度不断提升。
本节以全球血液制品龙头企业CSL为例,分析了其发展策略,包括外延并购、品种开拓和效率提升。 CSL 的成功经验为国内血制品企业提供了借鉴,也印证了外延并购和新品种开发的重要性。 国内血制品企业近年来也积极进行并购重组,以提升市场竞争力。
本节给出了具体的投资建议,建议投资者关注浆源优势突出、业绩弹性大的头部血制品企业。 同时,也列出了潜在的投资风险,例如产品安全性风险、单采血浆站监管风险、原材料供应不足风险以及采浆成本上升风险等,提醒投资者谨慎投资。
本报告对中国血制品行业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指出该行业具有高壁垒和长期增长潜力,具备显著的投资价值。 高壁垒体现在原料血浆的稀缺性、严格的监管政策以及有限的生产企业数量上;长期增长潜力则源于稳定的市场需求增长、持续存在的供给缺口以及相对稳定的价格体系。 报告建议投资者关注头部血制品企业,并充分考虑潜在的投资风险。 通过对行业现状、发展趋势以及龙头企业发展策略的分析,本报告为投资者提供了较为全面的投资参考。
业绩环比快速恢复,创新研发顺利推进
基础化工行业研究:原油价格略有回落,美乙烷出口有所改善
医药健康行业研究:关注医保目录调整工作方案,寻找中报行情机会
医药健康行业研究:积极把握创新药调整机会
摩熵咨询是摩熵数科旗下生物医药专业咨询服务品牌,由深耕医药领域多年的专业人士组成,核心成员均来自国际顶级咨询机构和行业标杆企业,涵盖立项、市场、战略、投资等从业背景,依托摩熵数科丰富的外部专家资源及全面的医药全产业链数据库,为客户提供专业咨询服务和定制化解决方案
对不起!您还未登录!请登陆后查看!
您今日剩余【10】次下载额度,确定继续吗?
请填写你的需求,我们将尽快与您取得联系
{{nameTip}}
{{companyTip}}
{{telTip}}
{{sms_codeTip}}
{{emailTip}}
{{descriptionTip}}
*请放心填写您的个人信息,该信息仅用于“摩熵咨询报告”的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