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行业周报:相对估值已显著回落,供给端调整出清

医药行业周报:相对估值已显著回落,供给端调整出清

研报

医药行业周报:相对估值已显著回落,供给端调整出清

  医药行业观点   1.相对估值已显著回落,接近历史底部   医药生物行业指数当期PE(TTM)为22.39倍,处于近5年来的相对低位,距离历史最低估值20.54倍,仅仅一步之遥。医药板块的调整除了大盘因素影响之外,医药行业自身处于系列周期的波动之中,包括新冠疫情驱动的物资需求,融资驱动的创新药及配套产业链需求、原料药供给格局变化,到2023年供给端仍在消化出清阶段。短期内,出海等新需求拓展尚需时间,而且地缘政治因素会持续干扰,对行业利润率的恢复,我们认为需积蓄足够的新技术和新市场的突破。在估值相对低位,我们认为需要乐观看到医药行业有刚性需求的支撑,同时也需要注意医药驱动力切换的时间跨度。   2.注意估值锚点变化   长期以来,医药行业关注点在于成长,尤其是远期成长,一二级市场更愿意为远期成长给与更高的溢价,为在研创新药械给与估值考量。在创新红利释放阶段,外部环境支持溢价,但外部环境一旦转变,远期成长并不能得到验证,而近期业绩增长和估值的匹配更为市场所重视,2023年全年和2024年1月份,医药商业板块成为调整幅度较小的子行业,其成长一直受制于国内市场和政策限制,但估值在一级子行业中最低。2024年从行业到公司,从二级市场到一级市场,从内生到外延,我们认为市场会重新思考医药企业的价值。   3.法案审议推迟,出海依然是突破方向   国内创新药非临床CRO和CDMO对外依存度较高,地缘政治一直是市场担忧的不确定因素,虽然审议涉生物技术中企法案被推迟,但市场仍会持续担忧产业链脱钩。目前中美在生物医药领域中,合作远大于竞争,中国企业大幅提升了全球新药研发生产的效率,提高了健康医疗的可及性,而且美国制药企业与欧洲制药企业之间存在更直接的竞争关系,效率是不可忽略的因素。目前在新药创新领域,海外NMC持续加大对中国biotech企业的合作并购,全球医药创新是不断强化融合的趋势。对于中国制药及CXO企业,融入全球创新链条,是实现产业升级的重要突破方向。   4.平衡风险收益,仿制药稳步发展   相对于创新药,仿制药研发的成功率高、投入低,商业化路径成熟,虽然集采等政策对利润率有压缩,盈利存续不确定,但集采和地方联采政策在持续加速进口替代、原研替代的进程,降低商业化的成本,加速成本的回收起到重要作用,而且专利衔接制度的完善,首仿企业还获得一定的保护期,如近期获批的正大天晴依维莫司片拥有12个月保护期。根据国家药监局,2023年ANDA申报数量达到3852个,对比2022年增长66.24%,仿制药研发的热度在快速提高。   5.呼吸道快检趋势正在形成,渗透率提升具有长期意义   门急诊呼吸道患者的增加,推动医疗机构科学诊疗,新版指南强化对呼吸道疾病先诊断后用药的意义。自新冠之后,家庭自检的趋势也在形成,美团等互联网平台提供上门取样检测服务,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已覆盖,更多省会和二线城市也逐步试水上线服务。流感、支原体肺炎、RSV病毒等呼吸道传染病为常发疾病,具有延续性,先诊断后治疗的趋势正在形成,快检市场有望持续扩大。目前呼吸道检测仍处于较低水平,未来估值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   6.品牌中药具备稳定市场基础   品牌中药面向零售市场,拥有稳定的消费群体,而且价格相对稳定,抗政策风险能力强。在线上B2C和O2O快速发展阶段,品牌OTC份额呈上升趋势。分红方面,品牌OTC企业普遍拥有稳定的现金流,也具有持续分红回报股东的能力。需求方面,消费环境的变化,市场对高价值中药的担忧增加,如片仔癀、安宫牛黄丸等。由于用药的特殊性,高价值中药消费人群相对集中,价格敏感度低是支撑持续提价的重要基础,但历年片仔癀等价值提升并非单一来源于价格,还包括新消费人群的发掘。   医药推选及选股推荐思路   2024年是医药行业实现驱动切换,依靠新技术应用,依靠出海开发新市场,逐步走出供给端“过剩”的关键时期,当前行业估值水平已反应切换过程中增速变化,随着未来出海等新增量逐步兑现,估值有望回升,维持医药行业“推荐”的评级,具体的推选方向和选股思路如下:   1)呼吸道疾病高发,多病原体共同流行,诊断是准确用药治疗的前提,新版指南提高对先诊断后治疗的推荐,居民自我检测治疗的意识提高,推荐具有多联检测优势的【英诺特】,关注具有国内渠道优势的【万孚生物】,受益于家庭自检需求的【圣湘生物】。新一代流感药物的需求提高,推荐【众生药业】,关注【健康元】、【济川药业】、【先声药业】。   2)仿制药CXO有望形成自我驱动,2024年订单周期独立于创新药投融资趋势,有望继续保持高增长,推荐【百诚医药】、关注【阳光诺和】和【万邦医药】。   3)难仿制剂和复杂制剂在仿制药中具有更高的研发壁垒,部分品种还必须进行临床验证,竞争格局较好的品种也具备持续的成长性,推荐国内经皮给药平台型公司【九典制药】,建议关注国内已布局吸入给药,并已形成产品梯队的【健康元】。   4)中成药OTC市场增长稳定,零售渠道强化对品牌品种的推广,关注零售市场品牌提升趋势,推荐【特一药业】,关注【华润三九】,关注品种持续丰富,合作带来研发管线,关注【济川药业】。   5)门诊统筹政策推进,零售药店凭借更方便的购药渠道,更便宜的药品价格,更多品种品牌吸引更多患者从等级医院转向线下渠道,统筹药品降价可以从品种结构和流量增长进行对冲,整体有利于药店利润增长,看好零售药店在医药市场中的价值提升,推荐【老百姓】,关注【益丰药房】、【漱玉平民】、【大参林】、【一心堂】、【健之佳】。   6)创新产品的商业化探索,biotech类企业实现自我造血扭亏。推荐具有国内创新药孵化的CSO平台,推荐【百洋医药】,推荐已显现盈利,并持续拓展产品市场空间的【吉贝尔】,【上海谊众】。生物类似物出口规范市场的【百奥泰】。   7)受益创新药外部环境向好以及具备出口突破的企业,推荐托珠单抗生物类似物已获得FDA许可上市的【百奥泰】、关注目前长效升白药已获得FDA上市许可的【亿帆医药】,关注胰岛素和胰岛素类似物出口的【通化东宝】,关注麻醉药出口的【苑东生物】,关注PD-1开展海外临床的【复宏汉霖】。   8)布局重磅创新领域及相关产业链的标的,推荐①:存在较大未满足临床需求的严重下肢缺血疾病,目前新药已处于关键三期临床阶段,推荐【人福医药】,【诺思兰德】;推荐②:海外已验证具有更佳减重效果的双靶点激动剂方向,国内已布局双靶点激动剂方向的创新药,可以凭借更好的效果与司美格鲁肽等仿制药进行差异化竞争,推荐【博瑞医药】、【信达生物】;注射笔等包材产业链目前技术攻关已突破,订单有望逐步兑现,推荐【美好医疗】;关注海外供应不足,为中国仿制药和原料药提供机遇,关注【翰宇药业】、【诺泰生物】;推荐③:潜力的国内疫苗大单品,推荐带状疱疹病毒疫苗方向,推荐【百克生物】和【智飞生物】。   9)化学发光试剂联采规则发布,国产化进程加速,关注A组类企业【迈瑞医疗】、【新产业】、【亚辉龙】;康复医疗器械的龙头企业,关注【翔宇医疗】。医疗器械与AI结合,拓展彩超的应用场景,推荐【祥生医疗】;   10)合成生物学与出口模式升级对原料药产业带来新增量,建议关注【昂利康】、【金城医药】和【普利制药】。   风险提示   1.研发失败或无法产业化的风险   医药生物技术壁垒高,研发失败可能导致不能按计划开发出新产品,无法产业化。   2.销售不及预期风险   因营销策略不能适应市场、学术推广不充分等因素影响,导致销售不及预期。   3.竞争加剧风险   如有多个同种产品已上市,或即将有多个产品陆续上市,市场竞争激烈。   4.政策性风险   医药生物是受高监管的行业,任何行业政策调整都可能对公司产生影响。   5.推荐公司业绩不及预期风险
报告标签:
  • 化学制药
报告专题:
  • 下载次数:

    92

  • 发布机构:

    华鑫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 发布日期:

    2024-02-05

  • 页数:

    36页

下载全文
定制咨询
报告内容
报告摘要

  医药行业观点

  1.相对估值已显著回落,接近历史底部

  医药生物行业指数当期PE(TTM)为22.39倍,处于近5年来的相对低位,距离历史最低估值20.54倍,仅仅一步之遥。医药板块的调整除了大盘因素影响之外,医药行业自身处于系列周期的波动之中,包括新冠疫情驱动的物资需求,融资驱动的创新药及配套产业链需求、原料药供给格局变化,到2023年供给端仍在消化出清阶段。短期内,出海等新需求拓展尚需时间,而且地缘政治因素会持续干扰,对行业利润率的恢复,我们认为需积蓄足够的新技术和新市场的突破。在估值相对低位,我们认为需要乐观看到医药行业有刚性需求的支撑,同时也需要注意医药驱动力切换的时间跨度。

  2.注意估值锚点变化

  长期以来,医药行业关注点在于成长,尤其是远期成长,一二级市场更愿意为远期成长给与更高的溢价,为在研创新药械给与估值考量。在创新红利释放阶段,外部环境支持溢价,但外部环境一旦转变,远期成长并不能得到验证,而近期业绩增长和估值的匹配更为市场所重视,2023年全年和2024年1月份,医药商业板块成为调整幅度较小的子行业,其成长一直受制于国内市场和政策限制,但估值在一级子行业中最低。2024年从行业到公司,从二级市场到一级市场,从内生到外延,我们认为市场会重新思考医药企业的价值。

  3.法案审议推迟,出海依然是突破方向

  国内创新药非临床CRO和CDMO对外依存度较高,地缘政治一直是市场担忧的不确定因素,虽然审议涉生物技术中企法案被推迟,但市场仍会持续担忧产业链脱钩。目前中美在生物医药领域中,合作远大于竞争,中国企业大幅提升了全球新药研发生产的效率,提高了健康医疗的可及性,而且美国制药企业与欧洲制药企业之间存在更直接的竞争关系,效率是不可忽略的因素。目前在新药创新领域,海外NMC持续加大对中国biotech企业的合作并购,全球医药创新是不断强化融合的趋势。对于中国制药及CXO企业,融入全球创新链条,是实现产业升级的重要突破方向。

  4.平衡风险收益,仿制药稳步发展

  相对于创新药,仿制药研发的成功率高、投入低,商业化路径成熟,虽然集采等政策对利润率有压缩,盈利存续不确定,但集采和地方联采政策在持续加速进口替代、原研替代的进程,降低商业化的成本,加速成本的回收起到重要作用,而且专利衔接制度的完善,首仿企业还获得一定的保护期,如近期获批的正大天晴依维莫司片拥有12个月保护期。根据国家药监局,2023年ANDA申报数量达到3852个,对比2022年增长66.24%,仿制药研发的热度在快速提高。

  5.呼吸道快检趋势正在形成,渗透率提升具有长期意义

  门急诊呼吸道患者的增加,推动医疗机构科学诊疗,新版指南强化对呼吸道疾病先诊断后用药的意义。自新冠之后,家庭自检的趋势也在形成,美团等互联网平台提供上门取样检测服务,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已覆盖,更多省会和二线城市也逐步试水上线服务。流感、支原体肺炎、RSV病毒等呼吸道传染病为常发疾病,具有延续性,先诊断后治疗的趋势正在形成,快检市场有望持续扩大。目前呼吸道检测仍处于较低水平,未来估值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

  6.品牌中药具备稳定市场基础

  品牌中药面向零售市场,拥有稳定的消费群体,而且价格相对稳定,抗政策风险能力强。在线上B2C和O2O快速发展阶段,品牌OTC份额呈上升趋势。分红方面,品牌OTC企业普遍拥有稳定的现金流,也具有持续分红回报股东的能力。需求方面,消费环境的变化,市场对高价值中药的担忧增加,如片仔癀、安宫牛黄丸等。由于用药的特殊性,高价值中药消费人群相对集中,价格敏感度低是支撑持续提价的重要基础,但历年片仔癀等价值提升并非单一来源于价格,还包括新消费人群的发掘。

  医药推选及选股推荐思路

  2024年是医药行业实现驱动切换,依靠新技术应用,依靠出海开发新市场,逐步走出供给端“过剩”的关键时期,当前行业估值水平已反应切换过程中增速变化,随着未来出海等新增量逐步兑现,估值有望回升,维持医药行业“推荐”的评级,具体的推选方向和选股思路如下:

  1)呼吸道疾病高发,多病原体共同流行,诊断是准确用药治疗的前提,新版指南提高对先诊断后治疗的推荐,居民自我检测治疗的意识提高,推荐具有多联检测优势的【英诺特】,关注具有国内渠道优势的【万孚生物】,受益于家庭自检需求的【圣湘生物】。新一代流感药物的需求提高,推荐【众生药业】,关注【健康元】、【济川药业】、【先声药业】。

  2)仿制药CXO有望形成自我驱动,2024年订单周期独立于创新药投融资趋势,有望继续保持高增长,推荐【百诚医药】、关注【阳光诺和】和【万邦医药】。

  3)难仿制剂和复杂制剂在仿制药中具有更高的研发壁垒,部分品种还必须进行临床验证,竞争格局较好的品种也具备持续的成长性,推荐国内经皮给药平台型公司【九典制药】,建议关注国内已布局吸入给药,并已形成产品梯队的【健康元】。

  4)中成药OTC市场增长稳定,零售渠道强化对品牌品种的推广,关注零售市场品牌提升趋势,推荐【特一药业】,关注【华润三九】,关注品种持续丰富,合作带来研发管线,关注【济川药业】。

  5)门诊统筹政策推进,零售药店凭借更方便的购药渠道,更便宜的药品价格,更多品种品牌吸引更多患者从等级医院转向线下渠道,统筹药品降价可以从品种结构和流量增长进行对冲,整体有利于药店利润增长,看好零售药店在医药市场中的价值提升,推荐【老百姓】,关注【益丰药房】、【漱玉平民】、【大参林】、【一心堂】、【健之佳】。

  6)创新产品的商业化探索,biotech类企业实现自我造血扭亏。推荐具有国内创新药孵化的CSO平台,推荐【百洋医药】,推荐已显现盈利,并持续拓展产品市场空间的【吉贝尔】,【上海谊众】。生物类似物出口规范市场的【百奥泰】。

  7)受益创新药外部环境向好以及具备出口突破的企业,推荐托珠单抗生物类似物已获得FDA许可上市的【百奥泰】、关注目前长效升白药已获得FDA上市许可的【亿帆医药】,关注胰岛素和胰岛素类似物出口的【通化东宝】,关注麻醉药出口的【苑东生物】,关注PD-1开展海外临床的【复宏汉霖】。

  8)布局重磅创新领域及相关产业链的标的,推荐①:存在较大未满足临床需求的严重下肢缺血疾病,目前新药已处于关键三期临床阶段,推荐【人福医药】,【诺思兰德】;推荐②:海外已验证具有更佳减重效果的双靶点激动剂方向,国内已布局双靶点激动剂方向的创新药,可以凭借更好的效果与司美格鲁肽等仿制药进行差异化竞争,推荐【博瑞医药】、【信达生物】;注射笔等包材产业链目前技术攻关已突破,订单有望逐步兑现,推荐【美好医疗】;关注海外供应不足,为中国仿制药和原料药提供机遇,关注【翰宇药业】、【诺泰生物】;推荐③:潜力的国内疫苗大单品,推荐带状疱疹病毒疫苗方向,推荐【百克生物】和【智飞生物】。

  9)化学发光试剂联采规则发布,国产化进程加速,关注A组类企业【迈瑞医疗】、【新产业】、【亚辉龙】;康复医疗器械的龙头企业,关注【翔宇医疗】。医疗器械与AI结合,拓展彩超的应用场景,推荐【祥生医疗】;

  10)合成生物学与出口模式升级对原料药产业带来新增量,建议关注【昂利康】、【金城医药】和【普利制药】。

  风险提示

  1.研发失败或无法产业化的风险

  医药生物技术壁垒高,研发失败可能导致不能按计划开发出新产品,无法产业化。

  2.销售不及预期风险

  因营销策略不能适应市场、学术推广不充分等因素影响,导致销售不及预期。

  3.竞争加剧风险

  如有多个同种产品已上市,或即将有多个产品陆续上市,市场竞争激烈。

  4.政策性风险

  医药生物是受高监管的行业,任何行业政策调整都可能对公司产生影响。

  5.推荐公司业绩不及预期风险

报告正文
摩熵医药企业版
9大数据库,200+子数据库,一站查询药品研发、临床、上市、销售、投资、政策等数据了解更多
我要试用
1 / 36
试读已结束,如需全文阅读可点击
下载全文
如果您有其他需求,请点击
定制服务咨询
华鑫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最新报告
关于摩熵咨询

摩熵咨询是摩熵数科旗下生物医药专业咨询服务品牌,由深耕医药领域多年的专业人士组成,核心成员均来自国际顶级咨询机构和行业标杆企业,涵盖立项、市场、战略、投资等从业背景,依托摩熵数科丰富的外部专家资源及全面的医药全产业链数据库,为客户提供专业咨询服务和定制化解决方案

1W+
医药行业研究报告
200+
真实项目案例
1300+
业内高端专家资源
市场洞察与营销赋能
市场洞察与营销赋能
分析市场现状,洞察行业趋势,依托数据分析和深度研究,辅助商业决策。
立项评估及管线规划
立项评估及管线规划
提供疾病领域品种调研、专家访谈、品种立项、项目交易整套服务。
产业规划及研究服务
产业规划及研究服务
以数据为基础,为组织、园区、企业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和趋势线索。
多渠道数据分析及定制服务
多渠道数据分析及定制服务
帮助客户深入了解目标领域和市场情况,发现潜在机会,优化企业决策。
投资决策与交易估值
投资决策与交易估值
依托全球医药全产业链数据库与顶级投行级分析模型,为并购、融资、IPO提供全周期决策支持。
立即定制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咨询业务联系电话

18980413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