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生物行业周报:医保控费趋势愈发明显,底层创新+全球化型企业有望脱颖而出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医保控费趋势愈发明显,底层创新+全球化型企业有望脱颖而出

研报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医保控费趋势愈发明显,底层创新+全球化型企业有望脱颖而出

  主要观点   行情回顾:上周(03.06-03.10日),A股SW医药生物行业指数下跌1.57%,板块整体跑赢沪深300指数2.39pct,跑赢创业板综指0.58pct。在SW31个子行业中,医药生物涨跌幅排名第4位。港股恒生医疗保健指数上周上涨3.89%,跑赢恒生指数1.10pct,在12个恒生综合行业指数中,涨跌幅排名第11位。   本周观点:医保控费趋势愈发明显,底层创新+全球化型企业有望脱颖而出   3月9日,国家医保局发布2022年医疗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快报,报告显示2022年我国医保基金累计结余继续增长,集采+DRG推行力度不断加强;彰显医保局控费普惠决心坚定不移,未来底层创新+全球化销售有望成为企业长期发展的驱动引擎,我们认为依赖销售推动的单品型公司生存空间将愈发狭小。   医保结余增速显著,控费效果显现。2022全年医保基金支付核酸检测费用43亿元,2021-2022年,全国累计结算新冠病毒疫苗及接种费用1500余亿元。在承担巨额核酸检测、新冠疫苗及接种费用的压力下,2022年,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含生育保险)仍收大于支,年末基金累计结存42540.73亿元,同比增长17.66%。我们认为除因疫情多点散发影响诊疗量外,医保控费也是重要因素,其成果已初步显现。   集采进入常态化、制度化新阶段,提速扩面下马太效应凸显。2022年,医保局共开展1批化学药和1批高值医用耗材国家组织集中带量采购,覆盖60种药品和5种骨科脊柱类耗材,平均降价幅度分别为48%和84%;2018年以来,已累计开展7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共采购294种药品,平均降幅超50%;开展3批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集采,纳入冠脉支架、人工关节和脊柱类骨科耗材,平均降幅超80%。我们认为,未来在集采大浪下,医疗制造企业有望从以下三个方向谋求出路:1)降本增效,主动降价,在集采中胜出抢占更多市场份额;2)凭借性价比优势,开拓国际市场,提高业绩天花板;3)契合临床,持续推动产品更新迭代。优胜劣汰,强者恒强。   医保支付改革逐步推进,创新医疗器械有望豁免DRG。2022年,我国206个统筹地区实现DRG/DIP支付方式改革实际付费;实际付费地区中,按DRG/DIP付费的定点医疗机构达到52%,病种覆盖范围达到78%,按DRG/DIP付费的医保基金支出占统筹地区内医保基金住院支出比例达到77%。DRG/DIP通过打包收费的形式,倒逼医院降成本,控耗材;但随着改革日渐深入,政策针对创新器械传递利好信号。2023年3月4日,国家医保局发布《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第3298号建议的答复》,明确进一步支持创新医疗器械豁免“DRG”,并点名列举北京模式及邯郸模式。我们认为未来极具临床价值的创新器械在院内市场仍存在放量空间。   投资建议   我们认为随着医改步入深水区,控费趋势更加明显,有望加速出清行业内依赖渠道销售的产品结构单一的医药企业,拥有底层自主创新能力、全球化销售能力的国产企业,有望在此背景下脱颖而出。建议关注迈瑞医疗、联影医疗、奕瑞科技、华大基因、恒瑞医药、百济神州、聚光科技等。   风险提示   药品/耗材降价风险;行业政策变动风险等;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报告标签:
  • 生物制品
报告专题:
  • 下载次数:

    669

  • 发布机构:

    上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 发布日期:

    2023-03-13

  • 页数:

    23页

下载全文
定制咨询
报告内容
报告摘要

  主要观点

  行情回顾:上周(03.06-03.10日),A股SW医药生物行业指数下跌1.57%,板块整体跑赢沪深300指数2.39pct,跑赢创业板综指0.58pct。在SW31个子行业中,医药生物涨跌幅排名第4位。港股恒生医疗保健指数上周上涨3.89%,跑赢恒生指数1.10pct,在12个恒生综合行业指数中,涨跌幅排名第11位。

  本周观点:医保控费趋势愈发明显,底层创新+全球化型企业有望脱颖而出

  3月9日,国家医保局发布2022年医疗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快报,报告显示2022年我国医保基金累计结余继续增长,集采+DRG推行力度不断加强;彰显医保局控费普惠决心坚定不移,未来底层创新+全球化销售有望成为企业长期发展的驱动引擎,我们认为依赖销售推动的单品型公司生存空间将愈发狭小。

  医保结余增速显著,控费效果显现。2022全年医保基金支付核酸检测费用43亿元,2021-2022年,全国累计结算新冠病毒疫苗及接种费用1500余亿元。在承担巨额核酸检测、新冠疫苗及接种费用的压力下,2022年,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含生育保险)仍收大于支,年末基金累计结存42540.73亿元,同比增长17.66%。我们认为除因疫情多点散发影响诊疗量外,医保控费也是重要因素,其成果已初步显现。

  集采进入常态化、制度化新阶段,提速扩面下马太效应凸显。2022年,医保局共开展1批化学药和1批高值医用耗材国家组织集中带量采购,覆盖60种药品和5种骨科脊柱类耗材,平均降价幅度分别为48%和84%;2018年以来,已累计开展7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共采购294种药品,平均降幅超50%;开展3批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集采,纳入冠脉支架、人工关节和脊柱类骨科耗材,平均降幅超80%。我们认为,未来在集采大浪下,医疗制造企业有望从以下三个方向谋求出路:1)降本增效,主动降价,在集采中胜出抢占更多市场份额;2)凭借性价比优势,开拓国际市场,提高业绩天花板;3)契合临床,持续推动产品更新迭代。优胜劣汰,强者恒强。

  医保支付改革逐步推进,创新医疗器械有望豁免DRG。2022年,我国206个统筹地区实现DRG/DIP支付方式改革实际付费;实际付费地区中,按DRG/DIP付费的定点医疗机构达到52%,病种覆盖范围达到78%,按DRG/DIP付费的医保基金支出占统筹地区内医保基金住院支出比例达到77%。DRG/DIP通过打包收费的形式,倒逼医院降成本,控耗材;但随着改革日渐深入,政策针对创新器械传递利好信号。2023年3月4日,国家医保局发布《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第3298号建议的答复》,明确进一步支持创新医疗器械豁免“DRG”,并点名列举北京模式及邯郸模式。我们认为未来极具临床价值的创新器械在院内市场仍存在放量空间。

  投资建议

  我们认为随着医改步入深水区,控费趋势更加明显,有望加速出清行业内依赖渠道销售的产品结构单一的医药企业,拥有底层自主创新能力、全球化销售能力的国产企业,有望在此背景下脱颖而出。建议关注迈瑞医疗、联影医疗、奕瑞科技、华大基因、恒瑞医药、百济神州、聚光科技等。

  风险提示

  药品/耗材降价风险;行业政策变动风险等;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报告正文
摩熵医药企业版
9大数据库,200+子数据库,一站查询药品研发、临床、上市、销售、投资、政策等数据了解更多
我要试用
1 / 23
试读已结束,如需全文阅读可点击
下载全文
如果您有其他需求,请点击
定制服务咨询
上海证券有限责任公司最新报告
关于摩熵咨询

摩熵咨询是摩熵数科旗下生物医药专业咨询服务品牌,由深耕医药领域多年的专业人士组成,核心成员均来自国际顶级咨询机构和行业标杆企业,涵盖立项、市场、战略、投资等从业背景,依托摩熵数科丰富的外部专家资源及全面的医药全产业链数据库,为客户提供专业咨询服务和定制化解决方案

1W+
医药行业研究报告
200+
真实项目案例
1300+
业内高端专家资源
市场洞察与营销赋能
市场洞察与营销赋能
分析市场现状,洞察行业趋势,依托数据分析和深度研究,辅助商业决策。
立项评估及管线规划
立项评估及管线规划
提供疾病领域品种调研、专家访谈、品种立项、项目交易整套服务。
产业规划及研究服务
产业规划及研究服务
以数据为基础,为组织、园区、企业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和趋势线索。
多渠道数据分析及定制服务
多渠道数据分析及定制服务
帮助客户深入了解目标领域和市场情况,发现潜在机会,优化企业决策。
投资决策与交易估值
投资决策与交易估值
依托全球医药全产业链数据库与顶级投行级分析模型,为并购、融资、IPO提供全周期决策支持。
立即定制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咨询业务联系电话

18980413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