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listItem.name }}快速筛选药品,用摩熵药筛微信扫一扫-立即使用
中国医疗器械在“一带一路”国家贸易状况及贡献度分析
下载次数:
1253 次
发布机构:
广州众成大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发布日期:
2022-12-28
页数:
37页
1、中国医疗器械产业进入纵深发展阶段
2020年新冠疫情暴发以来,中央及各部委加大了对医疗器械产业重视,工信部发布《“十四五”医疗装备产业发展规划》,加大了对医疗器械进口替代的支持力度。2022年9月,财政贴息支持医院贷款更新医疗设备政策,在对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项目重点审核条件中,“优先国产自主品牌”、“优先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成为央行审核贷款项目的着重点。2022年10月,工信部、国家药监局公布人工智能医疗器械创新任务揭榜入围单位名单,将加大对揭榜任务攻关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医疗器械产业正处于持续升级,向纵深发展阶段。2022年以来,体外膜肺氧合机(ECMO)、质子治疗系统、人工血管等国产创新产品陆续获批,医疗器械进口替代进程加快。
2、本土医疗器械企业持续布局全球市场
受新冠肺炎疫情和“逆全球化”思潮等外部环境影响,我国医疗器械对外贸易逐渐回落,2022年前三季度我国医疗器械对外贸易额达720.22亿美元,其中,出口额481.81亿美元。与此同时,随着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的实施,我国医疗器械企业积极“走出去”,布局海外市场,加快国际化进程。基于已披露海外营收的国内上市医疗器械企业统计,2022年上半年海外营收占比达到47.80%,出口比例上升趋势明显。
3、“一带一路”国家成为我国医疗器械重要市场
随着我国“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医疗器械的需求逐渐扩大,进口总额持续提升。2021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医疗器械进口总额达917.07亿美元,约占全球整体医疗器械进口额的10.90%。与此同时,我国医疗器械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出口占比总体呈扩大趋势,2021年占我国医疗器械总出口额的36.82%。
本报告基于中国海关总署及上市企业公开数据,对中国医疗器械在“一带一路”国家贸易状况及贡献度进行了深入分析。核心观点如下:
报告指出,中国医疗器械产业在国家政策支持下进入持续升级、纵深发展的阶段。 “十四五”规划加大对医疗器械进口替代的支持力度,财政贴息政策优先支持国产自主品牌,人工智能医疗器械创新任务也获得大力支持。国产ECMO、质子治疗系统、人工血管等创新产品的获批,加速了进口替代进程。
尽管受疫情和逆全球化影响,2022年前三季度中国医疗器械对外贸易额达720.22亿美元(出口481.81亿美元),但国内医疗器械企业积极“走出去”,布局海外市场。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基于已披露海外营收的国内上市医疗器械企业,海外营收占比达到47.80%,出口比例上升趋势明显。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医疗器械的需求持续增长,2021年进口总额达917.07亿美元,约占全球医疗器械进口总额的10.9%。同时,中国医疗器械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出口占比也在扩大,2021年达到36.82%。
2018-2021年,中国医疗器械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港澳台地区的出口额持续增长,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3.14%。2022年前三季度出口额达184.58亿美元,预计全年出口额仍将保持在200亿美元以上,但增速放缓。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医疗器械贸易长期保持顺差优势。
亚洲是主要的出口目的地,远超其他地区。报告详细分析了中国与泰国、韩国、马来西亚、以色列、新西兰和南非等主要“一带一路”国家医疗器械贸易情况,包括进出口额、贸易差额、主要产品类别及占比等,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例如,中国与泰国贸易顺差持续扩大,医用耗材占比超过六成;与韩国贸易近三年保持顺差,医用耗材占据主流;与马来西亚出口金额稳定增长,预计全年贸易顺差将扩大;与以色列贸易相对平衡,IVD试剂和仪器占比接近一半;与新西兰出口大幅增长,IVD试剂占比突出;与南非长期处于顺差格局,医用耗材出口占比超过77%。
医用耗材和诊疗设备是主要的进出口产品。报告分别分析了医用耗材、体外诊断试剂、体外诊断设备、诊疗设备和其他器械的进出口情况,包括出口额、进口额、主要贸易伙伴、产品占比等,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
报告分别分析了高贡献度创新进口品种和出口品种,列举了相关企业和产品,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
报告总结了中国医疗器械在“一带一路”国家贸易发展趋势,包括RCEP带来的机遇、高技术含量医疗器械成为出口主力产品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口推动中国医疗器械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等方面。
本报告利用统计数据,对中国医疗器械在“一带一路”国家的贸易状况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揭示了中国医疗器械出口的增长态势、产品结构、区域分布以及未来发展趋势。报告指出,虽然医用耗材仍占据出口主导地位,但高技术含量医疗器械的出口占比正在提升,这反映了中国医疗器械产业的升级和技术进步。RCEP的实施将为中国医疗器械企业带来更多机遇,但同时也需要关注高端医疗器械的进口依赖问题,加大研发投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以更好地参与国际竞争。 报告中提供的详细数据和分析,为相关企业制定发展战略和政策制定者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2024年上半年超声影像诊断设备市场洞察报告
2024年上半年胸腹腔镜市场洞察报告
2024年上半年CRRT设备市场洞察报告
2024年第一季度中国医用消化道内窥镜市占率分析报告:进口品牌优势依旧,国产品牌基层突围
摩熵咨询是摩熵数科旗下生物医药专业咨询服务品牌,由深耕医药领域多年的专业人士组成,核心成员均来自国际顶级咨询机构和行业标杆企业,涵盖立项、市场、战略、投资等从业背景,依托摩熵数科丰富的外部专家资源及全面的医药全产业链数据库,为客户提供专业咨询服务和定制化解决方案
对不起!您还未登录!请登陆后查看!
您今日剩余【10】次下载额度,确定继续吗?
请填写你的需求,我们将尽快与您取得联系
{{nameTip}}
{{companyTip}}
{{telTip}}
{{sms_codeTip}}
{{emailTip}}
{{descriptionTip}}
*请放心填写您的个人信息,该信息仅用于“摩熵咨询报告”的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