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化工行业事件点评:《推进磷资源高效高值利用实施方案》印发,推动磷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

磷化工行业事件点评:《推进磷资源高效高值利用实施方案》印发,推动磷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

研报

磷化工行业事件点评:《推进磷资源高效高值利用实施方案》印发,推动磷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

  事件:   2024 年 1 月 3 日,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印发《推进磷资源高效高值利用实施方案》 , 《实施方案》 提出到 2026 年, 磷资源可持续保障能力明显增强, 磷化工自主创新能力、 绿色安全水平稳步提升, 高端磷化学品供给能力大幅提高, 区域优势互补和联动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更加稳固。 在生态培育方面, 形成 3 家左右具有产业主导力、 全球竞争力的一流磷化工企业, 建设 3 个左右特色突出的先进制造业集群。   投资要点:   增强磷资源可持续保障能力, 磷矿资源有望长期紧平衡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磷矿石、 磷化学品生产国。 2022 年我国磷矿石产量达 10474.5 万吨, 占全球的比重为 47.61%, 但我国磷矿石储量仅为 36.9 亿吨, 占全球的比重为 5.13%, 储采比为 35, 远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 327, 而磷矿资源丰富的北非地区, 磷矿石整体开发程度较低, 2022 年摩洛哥磷矿石储量达 500 亿吨, 占全球的 69.44%, 但产量仅为 4000 万吨, 占比为 18.18%。 据中国化肥信息公众号, 与其他产磷国相比, 我国磷矿富矿少、 贫矿多, 磷矿平均品位大概为17%, 远低于摩洛哥( 33%) 和美国( 30%) 。 品位大于 30%的富矿储量只有 3.6 亿吨, 不到总储量的 10%, 全部分布在湖北、 云南、贵州、 四川。 为提升磷资源可持续保障能力和高效高值利用水平,《实施方案》 提出, 完善磷矿资源市场配置和矿业权出让制度, 严格有序投放磷矿矿业权, 支持优强企业整合中小磷矿, 引导国内企业规范有序参与境外磷矿资源开发合作; 鼓励磷矿生产企业贫富兼采, 推进中低品位磷矿及尾矿综合利用, 加大钙、 氟、 硅、 碘、 镁等伴生资源利用, 提高磷矿开采“三率” 。 据百川盈孚数据, 截至2023 年 12 月, 我国磷矿石有效产能为 10816 万吨, 其中 50 万吨以下的磷矿石产能达 1543 万吨, 占比为 14.27%; 100 万吨以下的磷矿石产能达 4698 万吨, 占比为 43.44%。 磷矿行业属于资本密集型产业, 项目建设、 设备投入、 安全环保等各方面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一般来说新建的矿山需要耗时 3-5 年进行环保建设才能投产,且建成后需 1-2 年才能完成产能爬坡。 据我们不完全统计, 截至 2023年底国内在建/规划建设磷矿石产能达 3550 万吨, 其中 2024 年没有新增产能投产, 2025 年预计新增 1320 万吨产能, 其余产能将于 2026年投产, 新增产能以瓮福集团、 川恒股份、 湖北祥云、 新洋丰等具有磷化工产业配套的企业为主。 我们预计 2023-2025 年磷矿石行业开工率分别为 84.36%、 88.07%、 85.21%, 2024 年磷矿石资源紧张局势仍将突出, 磷矿石价格有望维持高位。 考虑到中小磷矿产能退出, 我国磷矿资源有望长期紧平衡。   提升磷铵及黄磷产能利用率, 行业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升   《实施方案》 提出, 到 2026 年磷铵、 黄磷等传统产品产能利用率显著提升, 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 标的污染物排放限额达到先进值,能效标杆水平以上的磷铵产能占比超过 35%, 新增磷石膏无害化处理率达到 100%、 综合利用率达到 65%, 存量磷石膏有序消纳。 目前我国磷化工产业链整体处于中低端, 以磷铵、 黄磷及通用磷酸盐等初级产品为主, 传统产业产能过剩、 出口比例偏高。 据百川盈孚,2023 年我国磷酸一铵产能为 1834 万吨, 产能利用率仅为 54.98%;磷酸二铵有效产能为 2175 万吨, 产能利用率仅为 64.19%; 黄磷有效产能为 144.75 万吨, 产能利用率仅为 49.07%。 我国磷酸一铵产能较为分散, 产能前 10 的企业占比在 57.47%, 其余企业产能均在50 万吨以下; 磷酸二铵产能集中度较高, 产能前 10 的企业占比在87.36%; 黄磷产能较为分散, 产能前 10 的企业占比在 51.12%, 其余企业产能均在 5 万吨以下。 据工业重点领域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 2023 年版) , 采用料浆法( 粒状) 的磷酸一铵能效标杆水平为 170 千克标准煤/吨, 基准水平为 190 千克标准煤/吨; 采用料浆法( 粉状) 磷酸一铵能效标杆水平为 165 千克标准煤/吨, 基准水平为185 千克标准煤/吨; 采用料浆法( 粒状) 的磷酸二铵能效标杆水平为 185 千克标准煤/吨, 基准水平为 200 千克标准煤/吨。 据中国石油和化工, 截至 2023 年初, 我国磷铵行业能效优于标杆水平的产能约占 20%, 能效低于基准水平的产能约占 55%。 随着行业落后产能出清、 行业集中度提升, 磷铵及黄磷行业开工率上行, 磷矿石、 磷肥及磷化工一体化落地, 看好磷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   突破关键材料, 提升高端产品供给能力   《实施方案》 提出, 要突破关键材料, 积极推动磷化学品产业链向新能源材料、 电子化学品、 功能性精细化学品等领域延伸, 强化与氟化工耦合, 大力开发高端含氟新材料, 提升高端产品供给能力。高附加值磷化学品: 稳妥有序发展磷酸铁、 磷酸铁锂、 六氟磷酸锂、双( 氟磺酰) 亚胺锂等新能源材料, 引导磷酸铁锂等电池原料装置与磷酸、 磷肥等装置一体化建设, 促进磷资源梯级利用, 加快高性能、 低成本、 系列化产品及其应用技术开发, 培育新产品市场, 巩固综合竞争优势。 开发高性能、 高附加值含磷阻燃剂、 增塑剂、 净水剂、 医药农药中间体、 黑磷基材料等。 含氟新材料: 基于伴生资源加快扩大氟硅酸法无水氟化氢产能, 延伸发展含氟中间体、 含氟表面活性剂、 含氟制冷剂、 氟涂料、 氟树脂、 氟橡胶等。 加快配套发展超净高纯氢氟酸、 含氟气体等含氟电子化学品。 我国磷化工产业正处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 高附加值磷化学品及基于伴生资源生产高端含氟新产品的能力还不足, 必须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着力攻克制约磷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技术,围绕应用场景增品种、 提品质、 创品牌, 不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 安全可靠水平。    行业评级及投资策略   《推进磷资源高效高值利用实施方案》 就加强对磷资源保护性开采、磷化工产业创新发展的系统谋划和顶层设计, 提出量化目标、 路径举措和重点工程, 科学调控磷矿开发强度, 严控磷铵、 黄磷新增产能, 保障磷肥生产供给,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大力发展高端含磷化学品, 推动全产业链向精细化、 高端化跃升, 有利于推动磷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 维持磷化工行业“推荐” 评级。   投资建议   推荐云天化、 兴发集团、 川恒股份、 新洋丰、 云图控股、 川发龙蟒、芭田股份等; 建议关注湖北宜化、 川金诺等。    风险提示   宏观经济波动风险; 产能投放不及预期; 产品价格波动风险; 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 未来需求下滑; 新项目进度不及预期; 重点关注公司业绩不及预期
报告标签:
  • 化学原料
报告专题:
  • 下载次数:

    92

  • 发布机构:

    国海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 发布日期:

    2024-01-04

  • 页数:

    7页

下载全文
定制咨询
报告内容
报告摘要

  事件:

  2024 年 1 月 3 日, 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印发《推进磷资源高效高值利用实施方案》 , 《实施方案》 提出到 2026 年, 磷资源可持续保障能力明显增强, 磷化工自主创新能力、 绿色安全水平稳步提升, 高端磷化学品供给能力大幅提高, 区域优势互补和联动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更加稳固。 在生态培育方面, 形成 3 家左右具有产业主导力、 全球竞争力的一流磷化工企业, 建设 3 个左右特色突出的先进制造业集群。

  投资要点:

  增强磷资源可持续保障能力, 磷矿资源有望长期紧平衡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磷矿石、 磷化学品生产国。 2022 年我国磷矿石产量达 10474.5 万吨, 占全球的比重为 47.61%, 但我国磷矿石储量仅为 36.9 亿吨, 占全球的比重为 5.13%, 储采比为 35, 远远低于全球平均水平 327, 而磷矿资源丰富的北非地区, 磷矿石整体开发程度较低, 2022 年摩洛哥磷矿石储量达 500 亿吨, 占全球的 69.44%, 但产量仅为 4000 万吨, 占比为 18.18%。 据中国化肥信息公众号, 与其他产磷国相比, 我国磷矿富矿少、 贫矿多, 磷矿平均品位大概为17%, 远低于摩洛哥( 33%) 和美国( 30%) 。 品位大于 30%的富矿储量只有 3.6 亿吨, 不到总储量的 10%, 全部分布在湖北、 云南、贵州、 四川。 为提升磷资源可持续保障能力和高效高值利用水平,《实施方案》 提出, 完善磷矿资源市场配置和矿业权出让制度, 严格有序投放磷矿矿业权, 支持优强企业整合中小磷矿, 引导国内企业规范有序参与境外磷矿资源开发合作; 鼓励磷矿生产企业贫富兼采, 推进中低品位磷矿及尾矿综合利用, 加大钙、 氟、 硅、 碘、 镁等伴生资源利用, 提高磷矿开采“三率” 。 据百川盈孚数据, 截至2023 年 12 月, 我国磷矿石有效产能为 10816 万吨, 其中 50 万吨以下的磷矿石产能达 1543 万吨, 占比为 14.27%; 100 万吨以下的磷矿石产能达 4698 万吨, 占比为 43.44%。 磷矿行业属于资本密集型产业, 项目建设、 设备投入、 安全环保等各方面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一般来说新建的矿山需要耗时 3-5 年进行环保建设才能投产,且建成后需 1-2 年才能完成产能爬坡。 据我们不完全统计, 截至 2023年底国内在建/规划建设磷矿石产能达 3550 万吨, 其中 2024 年没有新增产能投产, 2025 年预计新增 1320 万吨产能, 其余产能将于 2026年投产, 新增产能以瓮福集团、 川恒股份、 湖北祥云、 新洋丰等具有磷化工产业配套的企业为主。 我们预计 2023-2025 年磷矿石行业开工率分别为 84.36%、 88.07%、 85.21%, 2024 年磷矿石资源紧张局势仍将突出, 磷矿石价格有望维持高位。 考虑到中小磷矿产能退出, 我国磷矿资源有望长期紧平衡。

  提升磷铵及黄磷产能利用率, 行业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升

  《实施方案》 提出, 到 2026 年磷铵、 黄磷等传统产品产能利用率显著提升, 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 标的污染物排放限额达到先进值,能效标杆水平以上的磷铵产能占比超过 35%, 新增磷石膏无害化处理率达到 100%、 综合利用率达到 65%, 存量磷石膏有序消纳。 目前我国磷化工产业链整体处于中低端, 以磷铵、 黄磷及通用磷酸盐等初级产品为主, 传统产业产能过剩、 出口比例偏高。 据百川盈孚,2023 年我国磷酸一铵产能为 1834 万吨, 产能利用率仅为 54.98%;磷酸二铵有效产能为 2175 万吨, 产能利用率仅为 64.19%; 黄磷有效产能为 144.75 万吨, 产能利用率仅为 49.07%。 我国磷酸一铵产能较为分散, 产能前 10 的企业占比在 57.47%, 其余企业产能均在50 万吨以下; 磷酸二铵产能集中度较高, 产能前 10 的企业占比在87.36%; 黄磷产能较为分散, 产能前 10 的企业占比在 51.12%, 其余企业产能均在 5 万吨以下。 据工业重点领域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 2023 年版) , 采用料浆法( 粒状) 的磷酸一铵能效标杆水平为 170 千克标准煤/吨, 基准水平为 190 千克标准煤/吨; 采用料浆法( 粉状) 磷酸一铵能效标杆水平为 165 千克标准煤/吨, 基准水平为185 千克标准煤/吨; 采用料浆法( 粒状) 的磷酸二铵能效标杆水平为 185 千克标准煤/吨, 基准水平为 200 千克标准煤/吨。 据中国石油和化工, 截至 2023 年初, 我国磷铵行业能效优于标杆水平的产能约占 20%, 能效低于基准水平的产能约占 55%。 随着行业落后产能出清、 行业集中度提升, 磷铵及黄磷行业开工率上行, 磷矿石、 磷肥及磷化工一体化落地, 看好磷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

  突破关键材料, 提升高端产品供给能力

  《实施方案》 提出, 要突破关键材料, 积极推动磷化学品产业链向新能源材料、 电子化学品、 功能性精细化学品等领域延伸, 强化与氟化工耦合, 大力开发高端含氟新材料, 提升高端产品供给能力。高附加值磷化学品: 稳妥有序发展磷酸铁、 磷酸铁锂、 六氟磷酸锂、双( 氟磺酰) 亚胺锂等新能源材料, 引导磷酸铁锂等电池原料装置与磷酸、 磷肥等装置一体化建设, 促进磷资源梯级利用, 加快高性能、 低成本、 系列化产品及其应用技术开发, 培育新产品市场, 巩固综合竞争优势。 开发高性能、 高附加值含磷阻燃剂、 增塑剂、 净水剂、 医药农药中间体、 黑磷基材料等。 含氟新材料: 基于伴生资源加快扩大氟硅酸法无水氟化氢产能, 延伸发展含氟中间体、 含氟表面活性剂、 含氟制冷剂、 氟涂料、 氟树脂、 氟橡胶等。 加快配套发展超净高纯氢氟酸、 含氟气体等含氟电子化学品。 我国磷化工产业正处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 高附加值磷化学品及基于伴生资源生产高端含氟新产品的能力还不足, 必须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着力攻克制约磷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技术,围绕应用场景增品种、 提品质、 创品牌, 不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 安全可靠水平。

   行业评级及投资策略

  《推进磷资源高效高值利用实施方案》 就加强对磷资源保护性开采、磷化工产业创新发展的系统谋划和顶层设计, 提出量化目标、 路径举措和重点工程, 科学调控磷矿开发强度, 严控磷铵、 黄磷新增产能, 保障磷肥生产供给,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大力发展高端含磷化学品, 推动全产业链向精细化、 高端化跃升, 有利于推动磷化工行业高质量发展, 维持磷化工行业“推荐” 评级。

  投资建议

  推荐云天化、 兴发集团、 川恒股份、 新洋丰、 云图控股、 川发龙蟒、芭田股份等; 建议关注湖北宜化、 川金诺等。

   风险提示

  宏观经济波动风险; 产能投放不及预期; 产品价格波动风险; 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 未来需求下滑; 新项目进度不及预期; 重点关注公司业绩不及预期

报告正文
摩熵医药企业版
9大数据库,200+子数据库,一站查询药品研发、临床、上市、销售、投资、政策等数据了解更多
我要试用
1 / 7
试读已结束,如需全文阅读可点击
下载全文
如果您有其他需求,请点击
定制服务咨询
国海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最新报告
关于摩熵咨询

摩熵咨询是摩熵数科旗下生物医药专业咨询服务品牌,由深耕医药领域多年的专业人士组成,核心成员均来自国际顶级咨询机构和行业标杆企业,涵盖立项、市场、战略、投资等从业背景,依托摩熵数科丰富的外部专家资源及全面的医药全产业链数据库,为客户提供专业咨询服务和定制化解决方案

1W+
医药行业研究报告
200+
真实项目案例
1300+
业内高端专家资源
市场洞察与营销赋能
市场洞察与营销赋能
分析市场现状,洞察行业趋势,依托数据分析和深度研究,辅助商业决策。
立项评估及管线规划
立项评估及管线规划
提供疾病领域品种调研、专家访谈、品种立项、项目交易整套服务。
产业规划及研究服务
产业规划及研究服务
以数据为基础,为组织、园区、企业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和趋势线索。
多渠道数据分析及定制服务
多渠道数据分析及定制服务
帮助客户深入了解目标领域和市场情况,发现潜在机会,优化企业决策。
投资决策与交易估值
投资决策与交易估值
依托全球医药全产业链数据库与顶级投行级分析模型,为并购、融资、IPO提供全周期决策支持。
立即定制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咨询业务联系电话

189804130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