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listItem.name }}快速筛选药品,用摩熵药筛微信扫一扫-立即使用
国产替代新材料系列之一:电子特气乘风起,高端突破正当时
下载次数:
504 次
发布机构:
华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发布日期:
2023-06-30
页数:
34页
电子特气是电子工业的“粮食”,是产业链国产化的核心一环
电子特气是指运用在特定领域中,对产品种类、纯度、配方、性质等有特殊要求的气体(纯度一般大于5N),广泛应用于半导体、平板显示及其它电子产品的生产过程,是电子工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关键性原材料。电子特气核心技术指标为超纯化和混配工艺,其中大规模集成电路对气体纯度的要求高达6N及以上,同时,气体的杂质含量也要低于1×10-7,技术壁垒极高。电子特气凭借多品类和多纯度的特性,几乎贯穿于微电子加工从前端晶圆生长到后端封装测试环节的全流程,被誉为电子工业的“粮食”。从全球电子特气市场的角度来看,目前行业呈现出高技术壁垒和高附加值的特征,未来随着下游应用的不断升级与迭代,高端电子特气需求的将呈现出爆发式的增长。从国内电子特气市场的角度来看,我国电子特气行业呈现高端产能不足,进口依赖严重的状态,下游晶圆制造的产业升级迅速与国产高端电子特气市场分散、产能不足的矛盾日益加剧,因此高端电子特气是整个半导体产业链国产化的核心一环。换而言之,产业链的松散和稀缺也带来了较大的国产替代新机遇,率先布局高端产能,拥有丰厚技术储备的企业有望在未来产业链的爆发中占据先机,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需求端:集成电路/面板/光伏三轮驱动,高端产能需求日益迫切
电子特气市场空间广阔,2025年全球规模超60亿美元。电子特气下游应用广泛,其中半导体、平板显示和光伏为三大主要需求来源。其中,半导体产业对电子特气的拉动主要表现为集成电路高端化带来的电子特气量价齐升;平板显示对电子特气的拉动主要表现为产业升级与迭代带来的电子特气品类需求提升;光伏对电子特气的拉动主要表现为装机量快速增长带动电子特气量的增长。市场空间方面,根据TECHCET发布的数据,2022年全球电子特气市场规模为50.01亿美元,同比增长8.43%,创下历史新高。预计到2025年,全球电子特气市场规模将达到60.23亿美元,2022-2025年均复合增速为6.39%,行业规模持续增长,未来空间广阔。
集成电路:大晶圆和先进制程芯片将显著提升电子特气用量,预计2026年我国电子特气需求将达到4.78万吨。从整体需求端来看,全球集成电路行业依旧处于快速发展时期。根据ICInsights发布的数据,2022年全球集成电路销售额创下历史新高,达5651亿美元,同比增长11%,2017-2022年均增速为8.68%。从投资周期角度来看,SEMI预计2024年全球半导体设备投资将逐步回暖至920亿美元,同比增长21%。随着全球半导体设备的投资额回升,有望带动包括电子特气在内的相关材料需求。从国内市场来看,我国持续加大半导体设备投资,连续三年蝉联榜首。设备投资落地拉动晶圆产能扩张,根据SEMI统计数据显示,2021-2023年,全球半导体行业将新建84座大规模芯片制造工厂,其中中国大陆三年内计划新建20座晶圆厂,排名世界第一。电子特气作为晶圆制造中仅次于硅片的第二大耗材,占原材料成本的比例高达15%,将充分受益于全球集成电路行业的快速发展。根据测算,我国集成电路用电子特气在2026年需求将达到4.78万吨,其中12英寸晶圆所需的高端特气需求将达到4.05万吨,行业发展空间广阔且高端化趋势明显。
面板:2024年全球需求回暖,技术迭代带动特气需求持续增长。从需求端来看,2024年全球面板行业将呈现回暖趋势,进而带动相关电子特气的需求。根据Omdia发布的市场统计数,预计从2024年开始全球电视显示面板出货量将逐步回暖,结束长达五年的行业下滑期。而且全球显示面板出货面积预计在2024年将达到2亿平方米,创下历史新高。同时,从技术迭代的角度来看,OLED凭借优异的综合性能,在部分领域如智能穿戴设备逐渐取代LCD,渗透率稳步提升。根据TrendForce的统计数据,2022年,全球智能手机OLED渗透率达到48%,2023年有望进一步提升至51%的水平。而生产OLED所需要的电子特气种类为24种,远超生产LCD所需的15种,因此,未来随着OLED渗透率的提升,将对电子特气品类有着更高的需求。
光伏:装机量快速增长,带动电子特气新需求。光伏发电将凭借政策驱动及装机成本降低迎来市场高速增长,2022年,全球新增光伏装机量191.45GW,同比增长35.55%;我国新增光伏装机量62.37GW,同比增长62.37%。太阳能电池市场旺盛将带动上游原材料需求上升,未来光伏用电子特气需求将保持快速增长态势。
供给端:行业注入壁垒高,保障供应链安全+产业降本趋势下国产特气大有可为
电子特气技术壁垒高,国外企业仍占据行业主导地位。电子特气行业主要有三大壁垒,分别为制造壁垒、品类壁垒和客户壁垒。高壁垒增加了行业的准入难度,而国外凭借先发优势和持续的技术积累抢占了全球绝大多数市场份额。根据亿渡数据,2020我国电子特气85%的市场份额均被以美国空气化工、美国普莱克斯、法国液化空气、日本太阳日酸及德国林德为代表的外国企业所占据,我国企业所占市场份额仅为15%,国产化率亟需提升。
保障供应链安全+产业降本+政策扶植+企业技术突破,电子特气国产化进程加速。一方面,受制于国际贸易争端,从我国半导体供应链安全的角度来看,电子特气国产化是大势所趋。另一方面,从半导体产业降本的趋势来看,由于国产电子特气的价格一般远低于进口产品,而且国内电子特气生产企业还通过整合销售渠道和运输模式为下游客户进一步降低运输成本。因此,在产业链降本的趋势下国产电子特气有望加速替代进口产品。此外,电子特气作为一种“卡脖子”材料,我国政策大力支持自主化,未来发展空间广阔。而且,在国内政策不断支持下,我国电子特气企业如华特气体、昊华科技、中船特气、凯美特气、金宏气体、和远气体等在部分产品上已经逐渐实现技术突破,产能开始释放并逐步进入下游企业供应链中。随着我国企业产能的不断释放,电子特气有望加快国产化进程。
投资建议
电子特气作为微电子行业核心原材料,被誉为电子工业的“粮食”,其核心技术指标主要为高纯和混配。同时,由于电子特气品类丰富且贯穿于晶圆加工全过程,因此下游晶圆加工厂会要求电子特气企业具备多品类工艺的能力,因此电子特气行业核心竞争力可以总结为:提纯的技术+混合的配方+多(全)品类供应的潜力。从当前时点来看,相比于国外的龙头公司,我国电子特气生产企业依旧仍然存在差距,大多数企业只有少数几种核心产品,产品配套能力有待提升。但是,随着我国企业不断加大研发投入,部分企业有望凭借核心产品向着全品类的平台型公司进发,实现以点破面,最终真正实现电子特气国产化。建议关注具备平台化潜力的优质公司:华特气体、昊华科技、中船特气、凯美特气、金宏气体、和远气体。
风险提示
(1)技术突破不及预期;
(2)产能释放进度不及预期;
(3)验证进度不及预期;
(4)产品配套能力不及预期;
(5)下游需求不及预期。
本报告的核心观点是:电子特气作为电子工业的“粮食”,市场空间广阔,未来增长潜力巨大。目前,我国电子特气行业面临高端产能不足、进口依赖严重的问题,但随着下游需求的持续增长(集成电路、面板、光伏等领域驱动),以及国家政策扶持、企业技术突破等因素的共同作用,国产替代进程加速,具备平台化潜力的优质企业有望迎来发展机遇。
我国电子特气行业目前存在高端产能不足,进口依赖严重的问题。然而,下游集成电路、面板和光伏等行业的高速发展,将驱动对高端电子特气的需求爆发式增长,为国产替代提供了巨大的市场机遇。
多重因素共同推动了电子特气国产化进程的加速,包括:国家政策大力支持、下游客户对供应链安全的重视、国内企业技术突破以及成本优势等。 具备平台化潜力的优质企业,通过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产品配套能力,有望在未来竞争中脱颖而出,占据市场先机。
报告首先定义了电子特气,并阐述其在电子工业中的重要性,指出其作为电子工业的“粮食”,广泛应用于半导体、平板显示、光伏等领域,并贯穿于微电子加工的全流程。 报告还详细分析了电子特气的核心技术指标:超纯化和混配工艺,以及不同纯度等级的应用场景。
报告引用TECHCET和中国半导体工业协会的数据,预测了全球和中国电子特气市场的规模及未来增长趋势,指出市场空间广阔,未来几年将保持持续增长。
报告分析了集成电路行业快速发展对电子特气需求的拉动作用,引用IC Insights和SEMI的数据,展现了全球和中国集成电路市场规模、销售额、产量以及设备投资情况。 特别强调了大晶圆和先进制程芯片对高端电子特气需求的显著提升,并预测了2026年我国集成电路用电子特气需求量。 同时,报告也分析了我国集成电路产业政策对国产替代的积极作用。
报告分析了面板行业(LCD和OLED)的发展趋势及其对电子特气需求的影响。引用Omdia和TrendForce的数据,展现了全球面板出货量、出货面积以及OLED渗透率的增长情况。 报告指出,OLED技术迭代将进一步提升对电子特气品类的需求。
报告分析了光伏行业快速增长对电子特气需求的驱动作用,引用相关数据,展现了全球和中国光伏新增装机量,并指出未来光伏用电子特气需求将保持快速增长。
报告分析了电子特气行业的高技术壁垒,包括制造壁垒(高纯度要求、复杂工艺)、品类壁垒(种类丰富、客户配套要求高)和客户壁垒(认证周期长、客户粘性强)。 报告指出,这些壁垒导致国外企业长期占据行业主导地位。
报告分析了推动电子特气国产替代加速的多种因素,包括:国家政策扶持(保障供应链安全)、国内企业成本优势(运输成本低)、国内企业技术突破(部分产品已实现进口替代)等。 报告列举了多家国内主要电子特气企业及其技术水平。
报告最后给出了投资建议,推荐关注具备平台化潜力的优质电子特气企业,并列出了具体的公司名单及相关财务数据(EPS、PE等)。 同时,报告也列出了相应的投资风险提示。
本报告对电子特气行业进行了全面的市场分析,指出其市场空间广阔,未来增长潜力巨大。 虽然目前我国电子特气行业仍面临诸多挑战,但国产替代进程正在加速,具备技术优势和平台化潜力的企业有望在未来竞争中获得更大的发展机遇。 报告的结论基于对市场数据的分析和对行业发展趋势的判断,为投资者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信息。 然而,投资者仍需谨慎评估投资风险,并结合自身情况做出投资决策。
STC007达成授权合作,重视创新管线资产价值
基础化工行业周报:乙烷禁运风波趋缓,从“全面停运”到“可运输、暂不卸货”
基础化工行业周报:中东地缘冲突再起,原油、甲醇、SAF等价格上涨
合成生物学周报:自贡签约重点项目布局生物基材料,易生新材料突破PLA纤维难题
摩熵咨询是摩熵数科旗下生物医药专业咨询服务品牌,由深耕医药领域多年的专业人士组成,核心成员均来自国际顶级咨询机构和行业标杆企业,涵盖立项、市场、战略、投资等从业背景,依托摩熵数科丰富的外部专家资源及全面的医药全产业链数据库,为客户提供专业咨询服务和定制化解决方案
对不起!您还未登录!请登陆后查看!
您今日剩余【10】次下载额度,确定继续吗?
请填写你的需求,我们将尽快与您取得联系
{{nameTip}}
{{companyTip}}
{{telTip}}
{{sms_codeTip}}
{{emailTip}}
{{descriptionTip}}
*请放心填写您的个人信息,该信息仅用于“摩熵咨询报告”的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