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医药研发创新与营销创新峰会
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行业领域:
  • 全部
  • 化药/生物药
  • 中药
  • 原料药
  • 医疗器械
  • 泛医疗
  • 其他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产业分析
  • 市场数据分析
  • 临床研究进展
  • 集采分析
  • 专利分析/FTO分析
  • 政策分析
  • 医药盘点
  • 投融资
  • 立项评估
  • 技术平台研究
  • 其他
治疗领域:
  • 全部
  • 消化系统与代谢药物
  • 皮肤病药物
  • 罕见病
  • 其他
  • 补气补血药物
  • 全身用激素类制剂(不含性激素和胰岛素)
  • 呼吸系统药物
  • 心血管系统药物
  • 感觉系统药物
  • 抗寄生虫药物、杀虫药物和驱虫药物
  • 抗肿瘤药
  • 免疫机能调节药物
  • 杂类
  • 生殖泌尿系统和性激素类药物
  • 神经系统药物
  • 系统用抗感染药物
  • 肌肉-骨骼系统药物
  • 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物
报告搜索:

全部报告(110906)

  • 2022年报&2023Q1季报点评:疫后恢复明显增长,Q1季度利润率回升

    2022年报&2023Q1季报点评:疫后恢复明显增长,Q1季度利润率回升

    个股研报
      爱尔眼科(300015)   投资要点   事件:2022年公司实现营收161.10亿元(+7.39%,同比,下同),归母净利润25.24亿元(+8.65%),扣非归母净利润29.19亿元(+4.89%)。2023Q1实现营收50.21亿元(+20.44%),归母净利润7.81亿元(+27.92%),扣非归母净利润7.52亿元(+20.73%)。考虑2022年Q4与2023年1月份疫情扰动,整体业绩符合预期。   2022年疫情扰动下门诊量保持增长,屈光视光项目实现双位数增速。2022年公司实现门诊量1125万人次(+10.35%),手术量87万例(+6.54%)。拆分业务收入看,屈光项目实现营收63.37亿元(+14.80%),占比39.33%,屈光增速较快,原因是手术量及高端术式占比的提高,以及公司加大对基层医院屈光科室的建设投入。公司2022年屈光手术量约38万台,其中ICL手术量占比提升。视光项目37.79亿元(+11.85%),占比23.46%,视光增速较快,原因是品牌影响力的提升及视光产品线的完善。白内障项目21.43亿元(-2.19%),占比13.30%;眼前段项目13.39亿元(-8.00%),占比8.31%;眼后段项目10.55亿元(+6.08%),占比6.55%。整体来看,屈光视光项目在22年实现双位数增速。   2022年毛利率受疫情及DRG/DIP影响有所下滑,2023年Q1利润率水平回升。2022年公司毛利率为50.46%(-1.46pp),净利率为16.69%(+0.22pp)。拆分业务毛利率看,屈光56.82%(-2.13pp);视光56.44%(-1.60pp);白内障35.34%(-2.33pp);眼前段44.46%(-3.49pp);眼后段33.61%(-0.91pp)。各业务毛利率有所下滑,主要原因为疫情影响收入增长、周年庆优惠活动及各地实施DRG/DIP带来的基础眼病收费下降。预计未来随着业务规模恢复增长及医院逐步成熟,各业务毛利率将恢复至疫情前水平。拆分费用率看,2022年公司销售费用率为9.66%(+0.01pp),原因为公司经营规模扩大及科普活动带来的费用增加;管理费用率为14.24%(+1.19pp),原因为股权激励费用、人员薪酬及设备折旧费用增加;研发费用率为1.69%(+0.21pp),原因为公司持续加大对眼科临床运用技术及数字化转型研究投入。2023Q1,公司业务恢复增长,销售费用率为9.35%(-0.02pp)、管理费用率为13.26%(-0.06pp)、研发费用率为1.33%(-0.04pp),Q1整体毛利率为47.49%(+0.49pp),净利率为17.94%(+1.32pp),盈利水平回升。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考虑到公司眼科业务疫后恢复趋势良好,我们将2023-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由36.34/46.70亿元调整为36.42/46.51亿元,预计2025年为57.56亿元,对应当前市值的2023-2025年PE分别为59/46/37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医院扩张或整合不及预期的风险;医院盈利提升不及预期的风险等;医疗事故风险等。
    东吴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页
    2023-04-27
  • 2022年年报和2023一季报点评:需求释放驱动一季度业绩快速增长,长期看好眼科医疗服务赛道

    2022年年报和2023一季报点评:需求释放驱动一季度业绩快速增长,长期看好眼科医疗服务赛道

    个股研报
      爱尔眼科(300015)   2022年报和2023一季报   2022全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10,994.67万元,同比增长7.3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52,423.08万元,同比增长8.6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291.877.58万元,同比增长4.89%;基本每股收益0.36元,同比增长9.38%。2023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02,054.00万元,同比增长20.4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8,106.49万元,同比增长27.9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75,220.38万元,同比增长20.73%;基本每股收益0.11元,同比增长25.11%   核心主业平稳增长,海外业务持续增长   2022全年,公司医疗服务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087,461.76万元,同比增长7.02%;毛利率48.81%,较去年同期下降了1.58个百分点。视光服务业务实现营业收入377,887.91万元,同比增长11.85%;毛利率56.44%较去年同期下降了1.60个百分点。其他病种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41,532.88万元,同比减少1.21%;毛利率46.35%,较去年同期下降了1.54个百分点。从全球业务方面来看,公司大陆地区外实现营业收入193,518.14万元同比增长13.06%,欧洲、东南亚、港澳台和美国地区业务均实现同比增长其中,东南亚地区业务增速最高,同比增长57.77%。整体来看,公司医疗服务业务和视光业务同比均呈现了平稳增长的趋势,公司屈光手术量持续提升,叠加高端手术占比提升,驱动公司业绩稳中有增。   医疗服务需求持续释放,2301业绩快速增长   分季度来看,公司202204实现营业收入305,841.07万元,同比减少10.1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41.520.38万元,同比减少31.67%;202301实现营业收入502,054.00万元,同比增长20.4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75,220.38万元,同比增长20.73%。202204,受各类不可抗力因素影响,我国各地医院实施限流、停诊等措施,对医疗服务患者就医需求形成抑制,公司当季业绩同比下滑;随着医疗服务需求逐步释放,公司2301业绩同比、环比均实现回升。   分级连锁建设持续推进,并购巩固龙头优势   截至2022年底,公司拥有境内医院215家,门诊部148家,拥有海外眼科中心及诊所118家,公司医疗服务网络体系持续建设,分级连锁优势持续凸显。并购方面,2023年1月公司发布公告,计划收购绍兴爱尔、舟山爱尔等14家医院部分股权。我们认为,在眼科行业整体前景长期向好的背景下,我国被抑制已久的医疗服务需求正在逐步释放。公司扩张步伐持续推进,长期来看,有望进一步提升公司整体规模,满足市场对于眼科医疗服务的需求,巩固公司龙头优势,提高公司市占率,增厚公司业绩   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摊薄后的EPS分别为0.48元、0.66元和0.86元,对应的动态市盈率分别为61.20倍、43.91倍和34.00倍。眼科医疗服务行业维持高景气度,公司作为眼科医疗服务行业龙头公司,扩张脚步仍在持续,随着我国眼科医疗服务需求持续释放,公司各项主营业务有望继续保持快速增长趋势,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政策风险,医疗事故风险,商誉减值风险
    中航证券有限公司
    4页
    2023-04-27
  • 百诚医药(301096):业绩增长超市场预期,维持买入评级

    百诚医药(301096):业绩增长超市场预期,维持买入评级

  • 通策医疗(600763)2022年报及2023年一季报点评:2022年逆势扩张,2023蒲公英计划持续推进

    通策医疗(600763)2022年报及2023年一季报点评:2022年逆势扩张,2023蒲公英计划持续推进

  • 深度报告:深耕福建 布局全国

    深度报告:深耕福建 布局全国

    个股研报
      华厦眼科(301267)   投资要点:   公司由单体眼科医院成长为国内大型民营眼科医疗连锁集团。公司成立于2004年,发展历程可以划分为三大阶段。(1)单体医院运营阶段(2004年-2009年)。(2)连锁化探索阶段(2010年-2012年)。(3)连锁化全面发展阶段(2013年至今)。目前公司已成长为一家专注于眼科专科医疗服务的大型民营医疗连锁集团,主要面向眼科疾病患者提供眼科全科诊疗服务。   公司主营业务为眼科全科诊疗服务,非医保业务收入占比不断上升。公司主要向眼科疾病患者提供眼科疾病的诊断、治疗等眼科医疗服务。公司已建立覆盖白内障、眼底、屈光、斜弱视与小儿眼科、眼表、青光眼、眼眶与眼肿瘤、眼外伤共八大眼科亚专科科室及眼视光的眼科全科诊疗服务体系。公司收入主要来自屈光、白内障、综合眼病、视光业务等。公司积极调整业务结构,受医保控费影响大的白内障、综合眼病等收入占比逐年下降,屈光和视光等非医保业务收入占比不断上升。   深耕福建,布局全国。公司下属医院厦门眼科中心于2004年获评国家三级甲等专科医院,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眼科)建设单位、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GCP),并设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院士专家工作站和福建省眼表与角膜病重点实验室。依靠厦门眼科中心的影响力,公司于2010年开始福建省内连锁化扩张战略,目前已在福建省内开设11家眼科专科医院。公司通过新建及收购相结合的方式拓展医疗机构网络,截至2022年末,公司在国内开设了57家眼科专科医院,覆盖17个省及46个城市;主要覆盖了华东、华中、华南、西南、西北和华北等区域,分别在这些区域开设35家(包括福建省11家)、7家、5家、7家、2家和1家眼科专科医院。   投资建议:首次覆盖,给予公司“买入”评级。公司汇聚优秀眼科专家,眼科诊疗实力突出,具备成熟的“医教研”协同发展体系。短期有望受益于疫情防控放开,业绩有望持续回升;持续优化业务结构,盈利能力有望上升;持续加大在全国布局,中长期有望受益于国内眼科医疗服务市场扩容。预计公司2023-2024年每股收益分别为1.24元和1.59元,对应PE分别为65倍和50倍。首次覆盖,给予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发生重大医疗纠纷和事故的风险、医保控费的风险、市场竞争的风险、专业医务人才流失的风险等。
    东莞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1页
    2023-04-27
  • 短期业绩受海外市场需求变化影响,长期仍看好天然甜味剂快速发展趋势

    短期业绩受海外市场需求变化影响,长期仍看好天然甜味剂快速发展趋势

    个股研报
      莱茵生物(002166)   事件:公司发布2023Q1季报,2023Q1实现营业收入2.53亿元,同比下降10.55%,实现归母净利润0.2亿元,同比下降48.11%,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08亿元,同比下降71.83%。   短期业绩受海外市场需求变化影响,长期仍看好天然甜味剂快速发展趋势   2023Q1,受全球经济波动及主要出口国阶段性需求下降影响,公司营业收入较去年同期略有下降,同时去年甜叶菊和罗汉果的原料采购价格持续高位运行,为进一步培育市场,公司产品售价维持稳定或略有下降,对一季度利润造成较大影响。公司主要产品天然甜味剂23Q1实现营业收入1.54亿元,于总营收中占比61%,订单方面,公司与大客户芬美意的订单23Q1完成1494万美元,2023年剩余应采购金额为1.22亿美元(按照3.45亿美元保底合同金额计算),公司表示结合双方对于合作业务体量及行业增速判断,有信心在2023年度内完成剩余交易额。长期来看,随着人们对于天然、健康产品的消费需求和热情持续提升,公司所处的天然健康产品和服务行业,特别是天然甜味剂业务的增速依然十分强劲,其在整个替糖市场的份额占比不断提升,根据英敏特数据,2010~2020年间,全球天然甜味剂在替糖产品中的应用占比由8.16%迅速增长至29.41%。我们认为,阶段性的需求变化不改变天然甜味剂产品长期快速发展的趋势,同时公司天然甜味剂产能加速扩张,新建甜叶菊专业提取工厂有望在今年年底实现主车间的投产,并且公司通过技改、工艺优化等手段持续提升内生增长动力,亦率先行业布局合成生物技术路线,持续夯实天然甜味剂业务核心竞争力,未来有望充分把握行业快速发展机遇,带动业绩稳健增长。   于美国建立全球最大工业大麻提取工厂,享受行业快速增长红利   公司于2019年正式布局工业大麻,于美国建立全球最大工业大麻提取工厂,被印第安纳州政府列为示范项目,预计年处理原料5000吨;2022年该工厂完成调试优化,正式达到量产状态,同时公司加快推动工厂员工技能培训、GMP认证申请、销售团队搭建、客户拓展等工作,积极参与海外工业大麻展会对接下游品牌与客户,推动工厂运营迈向正轨。美国为目前全球工业大麻经济中心,根据BrightfieldGroup数据,2022年美国工业大麻衍生CBD零售市场规模有望达50亿美元,欧洲为第二大应用市场,2022年其受监管CBD市场销售额有望达15亿美元。我们认为,随着各国工业大麻下游应用政策陆续放开,市场有望加速扩容,未来公司有望复用其在植物提取领域打造的渠道、客户、品牌优势,快速打开CBD国际市场,享受行业快速增长红利。   盈利预测及投资建议:我们认为,受益于减糖大趋势,公司天然甜味剂业务长期有望呈现高增长态势;同时随着全球工业大麻相关政策持续向好,CBD提取物需求有望加速释放,但考虑到海外市场需求阶段性变化以及市场竞争加剧的情况,下调公司23-25年营收至17.2/21.5/26.9亿元(前值为17.8/22.6/28.4亿元),归母净利润为2.0/3.5/5.3亿元(前值为2.9/4.1/5.6亿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风险,技术风险,汇率波动风险;政策风险;工业大麻与中间型大麻、娱乐大麻与毒品严格区分,坚决反对娱乐大麻等合法化;我国目前从未批准工业大麻用于医用和食品添加;相关业务或有政策变动/法律/经营管理/自然/研发操作风险。
    天风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页
    2023-04-27
  • 疫后修复增长强劲,创新与国际化布局推进

    疫后修复增长强劲,创新与国际化布局推进

    个股研报
      上海医药(601607)   业绩简评   2023年4月26日,公司发布2023年1季报,1Q23营收662.26亿元,同比增长16.39%;归母/扣非净利润15.18/13.57亿元,同比增长21.31%/8.60%。业绩好于预期。   经营分析   疫后修复强劲,商业与工业板块净利润高增15%和21%。(1)公司1Q23,医药工业营收78亿元,同比增长12.6%(其中60个重点品种销售收入46亿元,同比增长13.84%);贡献利润7.08亿元,同比增长19.07%。(2)医药商业营收584亿元,同比增长16.92%;贡献利润8.61亿元,同比增长15.39%。(3)主要参股企业贡献利润1.77亿元,同比减少15.12%。   研发加力,创新药推进;深耕中药,老字号品牌蓄势待发。(1)公司1Q23研发投入5.47亿元,同比增加15.80%。临床申请获得受理及进入临床研究阶段的新药管线合计64项(创新药52项,改良型新药12项),其中已有3项提交pre-NDA或上市申请,5项处于关键性研究或临床3期阶段。(2)公司新一代口服非肽类小分子肾素抑制剂(SPH3127),作为公司首个自主研发的1.1类新药,已有3个适应症处于临床中后阶段,针对高血压适应症的3期临床完成揭盲并达到主要终点。其针对炎症性肠病和糖尿病肾病亦在2期临床中显示显著药效。另一款针对艾滋慢性异常免疫适应症的1.1类新药,已提交pre-NDA/附条件上市沟通交流申请。(2)公司旗下汇聚8家核心中药企业,拥有上药厦中、上药雷允上、胡庆余堂等中华老字号品牌及其旗下八宝丹、雷氏六神丸、胃复春、安宫牛黄丸、冠心宁、抗衰老片等产品。我们认为,在公司百亿定增引入云南白药合作改革后,拥有诸多国家保密配方和中药保护品种的中药板块,将迎来价值重构的历史新阶段。   海外拓展,国际化与多元化并举。(1)深耕东南亚市场,子公司常州制药厂瑞舒伐他汀钙片4个规格在菲律宾获批上市。(2)打造创新医药服务平台,1Q23创新药板块销售同比增幅约28%,成功引入7个进口总代品种。(3)加强进口疫苗终端推广团队建设,终端推广团队已增至340人。(4)加强非药新业务拓展,器械、大健康等销售约104亿,同比增长约38%。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   我们维持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3/24/25年实现营收2572/2856/3198亿元,同比增长11%/11%/12%;归母净利润63/73/86亿元,同比增长12%/16%/18%。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新药推进不达预期、商誉减值以及战略合作不及预期等风险。
    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3-04-27
  • 疫后回归医检常规业务,看好数字化转型提升运营效率

    疫后回归医检常规业务,看好数字化转型提升运营效率

    个股研报
      金域医学(603882)   事件:公司发布2022年年报及2023年一季报,公司2022年全年实现收入154.76亿(+29.58%),归母净利润27.53亿(+24.02%),扣非净利润27.05亿(+23.58%),EPS5.89元,经营性现金流19.48亿(-6.71%)。公司2023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1.18亿元(-50.19%),归母净利润11.50亿(-82.40%),扣非净利润1.41亿(-83.20%),经营性现金流2.20亿元(+143.47%)。   医学检验回归常规业务,高端技术平台愈发丰富。2022年公司医学检验服务实现收入145.2亿元(+28.54%),占比93.88%(-0.76pct),毛利率为42.94%(-4.26pct),我们估计新冠相关占全年收入比例约不到一半,毛利率的下滑主要是新冠检测降价及设备折旧、人员消化所致。2023年Q1扣除新冠业务后常规医学检验服务收入19.91亿元(+19.52%),增长符合预期。公司持续整合多种技术平台及检测方法,为临床诊疗提供综合诊断信息服务,截至2022年,公司拥有医学实验室48家,合作共建实验室740家,检测技术79项,可提供检验项目3,600项,累计服务医疗机构2.3w+,三级医院常规收入占比提升至38.40%,感染、神免、血液疾病线市场份额全国领先。   数字化转型提升运营效率,整体经营质量持续改善。公司深入推进数字化战略转型,其中:1)业务数字化建设方面,公司立足血液病、感染等重点疾病线及相关技术平台,不断加大数字化项目研发投入;2)数字业务化方面,公司加速推进病理数字化融合,淋巴瘤、遗传代谢病等疾病专病模型及病理报告结构化取得实效,并启动智能送检助手、智慧报告解读等项目;3)技术与数据基础方面,公司不断完善IT基础环境,推动PaaS中台建设,保障安全合规运营。2022年公司期间费用率20.20%(-3.68pct),其中销售费用率9.76%(-2.26pct),管理费用率6.43%(-1.00pct),研发费用率4.09%(-0.25pct);2023年一季度期间费用率为23.76%(环比-0.21pct),其中销售费用率11.03%(环比-0.51pct),管理费用率6.54%(环比-0.79pct),研发费用率6.22%(环比+0.85pct)。我们认为,除了新冠业务的影响(收入基数影响、设备折旧和人员消化的滞后影响等),数字化转型驱动经营质量改善的效果正逐步体现,我们看好不利因素出清后公司的真实盈利能力。   应收账款回款进展顺利,计提短暂影响表观业绩。截至2022末,公司应收账款余额74.24亿元,坏账准备计提3.99亿元(计提比例5.37%),根据账龄来看,一年以内账面余额占比达89.58%,表明公司过往回款进展顺利。2023年Q1应收账款账面价值65.89亿元(环比-6.2pct),信用减值损失计提1.48亿元,系影响一季度表观利润水平的主要原因,我们看好公司2023Q2起盈利水平修复,尽管预计仍会有一定减值,但回款亦会冲回利润,故对利润的影响会明显减小。   投资建议:ICL行业符合医保控费提质的政策诉求,DRGs政策推行对行业龙头长期利好,金域医学作为国内ICL头部企业,有望借助技术及规模优势充分受益,看好新冠业务消退后公司主业常规业务高速增长。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3.84/17.79/22.74亿元,同比-49.74%/+28.59%/+27.78%,EPS分别为2.96/3.81/4.87元,当前股价对应2023-2025年PE为27/21/17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检验服务降价超预期的风险、应收账款回款进度不及预期的风险、亏损实验室业绩表现不达预期的风险。
    中国银河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9页
    2023-04-27
  • 药明康德(603259)23Q1点评:高基数下业绩延续稳健增长,一体化规模优势显著

    药明康德(603259)23Q1点评:高基数下业绩延续稳健增长,一体化规模优势显著

  • 业绩符合预期,盈利能力持续恢复

    业绩符合预期,盈利能力持续恢复

    个股研报
      太极集团(600129)   投资要点   事件: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0.5亿元(+15.7%),归母净利润3.5亿元(+991.2%),扣非归母净利润为3.7亿元(+227.6%),经营活动产生现金流净额18亿元(+227.6%),业绩复合预期。   收入端:2023年收入制定更高增长目标。1)工业:全年工业实现收入87.9亿元(+14.2%),其中中药收入51亿元(+22%),化药收入36.8亿元(+14.2%),主要大品种超预期增长,其中藿香正气口服液收入15.67亿元(+70%),急支糖浆口服液5.26亿元(+89%),通天口服液2.88亿元(+53%),鼻窦炎口服液2.14亿元(+67%)。2)商业:收入80亿元(+9.7%),其中分销收入65.8亿元(+9.8%),零售收入14.3亿元(+9.3%)。随着中药材资源及中药饮片逐步发展,虫草逐步贡献业绩增量,预计2023年商业板块将实现快速发展。2023年公司力争营业收入同比实现20%增长,其中工业增长30%,商业营收同比增长20%。   利润端:工业端毛利提升显著。2022年主要大品种提价带来毛利率提升,公司整体毛利率45.4%(+2.9pp),工业毛利率63.6%(+6.6pp),受益于大品种提价。主力品种及二线培育品种太罗、补肾益寿胶囊、还少丹等品种预计2023年仍然具有较大毛利提升潜力。低毛利、负毛利品种在2022年完成提质增效任务,2023年盈利品种持续贡献业绩增量。此外,2022年非经常性损益大约亏损1693万元,主要系持有股票市值公允价值变动损失1.2亿元影响。   费用端:加强费用管控,研发费用加大投放。2022年研发费用率0.8%,研发费用1.1亿元,新增研发立项20项,GLP-1激动剂SPTJS22001立项并加速推进,生物药有望实现零的突破。在研品种芪灯明目胶囊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附条件批准上市”临床试验已完成部分病例入组;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创新中药丹七通脉片完成Ⅱb期研究总结报告及专家咨询论证;预计2023年将新增投入1亿元。2022年管理费用在人员调整和部门精简下有所下降,管理费用率6%(-1.5pp),财务费用率1.3%(-0.5pp)。展望2023年财务费用和管理费用绝对值不增长,费用率将进一步下降。销售费用增速低于收入增长,预计销售费用率有进一步下降空间。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鉴于国药入主太极带来经营业绩快速改善,预计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亿元,8.9亿元,14亿元,对应PE分别为40倍、27倍和18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费用管控不及预期、核心品种销售不及预期、处置土地资产不及预期等风险。
    西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3-04-27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定制咨询

400-9696-311 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