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医药研发创新与营销创新峰会
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行业领域:
  • 全部
  • 化药/生物药
  • 中药
  • 原料药
  • 医疗器械
  • 泛医疗
  • 其他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产业分析
  • 市场数据分析
  • 临床研究进展
  • 集采分析
  • 专利分析/FTO分析
  • 政策分析
  • 医药盘点
  • 投融资
  • 立项评估
  • 技术平台研究
  • 其他
治疗领域:
  • 全部
  • 消化系统与代谢药物
  • 皮肤病药物
  • 罕见病
  • 其他
  • 补气补血药物
  • 全身用激素类制剂(不含性激素和胰岛素)
  • 呼吸系统药物
  • 心血管系统药物
  • 感觉系统药物
  • 抗寄生虫药物、杀虫药物和驱虫药物
  • 抗肿瘤药
  • 免疫机能调节药物
  • 杂类
  • 生殖泌尿系统和性激素类药物
  • 神经系统药物
  • 系统用抗感染药物
  • 肌肉-骨骼系统药物
  • 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物
报告搜索:

全部报告(110758)

  • 医药:行业深度:HCA:逆境使其更强大

    医药:行业深度:HCA:逆境使其更强大

    化学制药
      行业需求旺盛,Medicare助力扩张:美国人口增长+老龄化使其医疗服务供需不平衡的情况日益加重,叠加Medicare Advantage增速高于普通Medicare,根据Grand Review Research,医院行业市场规模预计在2030年将达到2.55万亿美元(2023~2030CAGR 7.7%)。    HCA是全球最大的营利性连锁医院运营商:公司集医、护、保、教、管全产业链为一体,业务横跨美洲、欧洲,无论是从资产规模、员工数量,还是市值体量等层面评估均为全球龙头之一。   多方位提升运营效率:公司已从早期靠“收/并购大型医院”实现扩张晋级到控制医院数量的同时提升床位数、利用率、拓展门诊业务即护理业务等低投入高回报的阶段。   疫情期间突显其抗风险能力:   疫情叠加宏观层面原因使医疗服务行业供给端人力薪资大幅提升导致行业层面利润率受到极大压力,HCA通过收购Galen护理学院不仅实现了人才的内生补给,还为行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疫情催化了公司运营向数字化/AI转型,一方面在疫情期间为患者的治疗提供了保障,更重要的是在疫情影响褪去后还继续发挥着降本增效的作用。   所以,疫情不但没压垮HCA,反而使其更强大。   盈利预测:根据公司业绩指引及行业一致性预期,2023~2025收入640亿美元+6%、 675亿美元+5%、 713.6亿美元+6%,EBITDA为126亿美元+4%、 133.3亿美元+6%,141.4亿美元+6%。   风险提示:新冠疫情反复、医保政策变动、利率波动、人力资源缺口、 IT/信息风险、监管风险、行业竞争加剧等风险。
    德邦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5页
    2023-10-18
  • 医药生物行业行业深度:从边际变化的角度看医药行业的投资机会-历史底部,看好医药长周期向上几点逻辑

    医药生物行业行业深度:从边际变化的角度看医药行业的投资机会-历史底部,看好医药长周期向上几点逻辑

    医药商业
      本篇报告主要从两方面探讨医药行业的机会:   一方面,从风险角度,我们对过去影响医药行业发展的一些风险因素进行分析,如集采、谈判降价、医疗反腐等。我们发现,这些风险因素经过3-5年的消化,影响已经逐步消除,甚至积极的影响正在开始体现;   另一方面,从收益角度,我们对医药行业未来的成长性进行了探讨,我们认为,无论是站在当下,还是未来,医药行业都具备很高成长性,尤其在老龄化、居民疾病谱变化的背景下,仍然存在很多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这些细分行业/企业,未来一段时间在业绩端有望保持高速增长,且部分行业/企业处于高速增长的初期阶段,基于此,我们看好医药长周期向上的机会。   支撑评级的要点   医药行业正在发生积极的边际变化,风险正在逐步消除。过去3年医药板块调整较多,究其原因,一方面伴随医保压力越来越大,政策控费的力度确实超出市场的预期;另一方面,医药行业过去还是存在较多重复竞争、企业创新力不足的情况。然而,当下我们认为医药行业已经发生边际变化,过去对行业影响比较大的政策如集采、创新药谈判、医疗反腐等,政策的边际影响已经越来越小。如集采本身,目前绝大多数大品种已经集采完毕,且集采规则也愈发合理,这对业绩端的影响越来越小,更重要的是,不少企业通过积极转型,新产品已经开始逐步上市,我们相信这会给企业未来带来不小的业绩增量;再比如近期的医疗反腐,目前也逐步开始出现纠偏迹象,整体而言,我们认为医药行业的风险正在逐步消除。   行业仍然具备很高的成长性,预计逐步在业绩端体现。医药行业不缺需求,尤其是在老龄化的背景下。从人口出生的角度来看,中国人口出生的第一个高峰期是在1963年,达到3000万人,此后近10年时间,每年出生人口都超过了2500万,而1963年的出生人口已在2023年底达到60岁,伴随着新生儿出生的下降,老龄化会带来很大的就诊需求,并且更重要是,老龄化可能会带来疾病谱的变化,我们认为“衰老性疾病”的机会非常值得关注、如创新器械中结构性心脏病、骨科、内窥镜、电生理等、创新药板块中带状疱疹预防,减肥药、肿瘤药、眼科用药等,这些领域仍然具备很高的成长性,且伴随进口替代、行业集中度提升的趋势,预计业绩端也会逐步体现。且随着集采及医药反腐进入后半程,龙头公司的优势会越来越明显,从销售端到产品的创新端,都会逐步体现,行业仍然具备很高的成长性。   医药行业处于历史底部。目前医药板块的估值和持仓均处于历史底部,根据2023上半年公布的基金持仓数据,A股医药市值占比7.62%,环比上年同期增长0.49个百分点。估值层面,截至10月13日,医药行业估值PE(TTM,剔除负值)为27.0倍,也处于2018年以来的相对低位。2023H1风起于青萍之末,产业细微的边际变化已经出现,并且我们认为政策对产业的另一面也在逐步体现,随着集采及医药反腐进入后半程,龙头公司的优势会越来越明显,从销售端到产品的创新端,都会逐步体现,现阶段,我们认为医药行业已经处在历史的底部区间,且即将反转,我们坚定看好医药长周期向上的机会。   投资建议   我们坚定看好创新,尤其是创新器械和创新药领域,创新器械我们推荐迈瑞医疗、佰仁医疗、三友医疗,创新药领域,我们看好转型成功的制药龙头企业,这部分企业一方面仍然存在较多的利润,估值具有安全边际;另一方面,经过几年的转型,新产品也开始贡献业绩增量,推荐恒瑞医药、京新药业、康辰药业。   评级面临的主要风险   集采政策实施力度超预期的风险,疫情反复风险,企业研发不及预期风险,与投资相关的风险,产品销售不及预期风险。
    中银国际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59页
    2023-10-18
  • 专注于抗病毒领域,核心品种掘金肝炎大市场

    专注于抗病毒领域,核心品种掘金肝炎大市场

    个股研报
      凯因科技(688687)   平安观点:   凯因科技是聚焦于抗病毒领域的创新药企业。公司是一家以生物技术为平台,专注于病毒及免疫性疾病领域的创新药企业。已上市产品包括丙肝全口服泛基因型药物、培集成干扰素α-2、吡非尼酮、人干扰素α2b、复方甘草酸苷药物等。当前重点聚焦以创新药为核心的乙肝功能性治愈药物组合研发,同时布局免疫性疾病领域提高预防保护率与临床治愈率的创新药物管线。减肥药研发热度高涨,先为达GLP-1研发处于国内第一梯队,公司参股并享有收入分成权利。   凯力唯泛基因型丙肝治疗优势显著。丙肝呈全球化流行,我国HCV感染者约1000万,治疗需求巨大。丙肝治疗方法逐步迭代,四代DAAs口服疗法已成为主流。凯因科技的盐酸可洛派韦胶囊(凯力唯)和索磷布韦片方案属于第四代方案,具有无需基因检测、无需联用其他药品、疗程普遍较短等优点。在2022年底的医保谈判中凯力唯报销范围由非1b型扩大到了泛基因型,为国产唯一的泛基因型方案。我们预计凯力唯将开启快速放量过程,销售峰值有望达到18亿元。   乙肝功能性治愈市场空间广阔。我国慢性HBV感染约7000万例,其中CHB(慢性乙肝)约2000万-3000万例,是名副其实的乙肝大国。NAs和长效干扰素是目前乙肝主流治疗手段,对NAs经治CHB患者中符合条件的优势人群,联合Peg-INF-α可使部分患者实现临床治愈。目前长效干扰素乙肝功能性治愈适应症是有凯因科技和特宝生物处于3期临床,且进度基本相同。我们预计公司培集成干扰素α-2注射液2030年销售额有望达到15亿左右。   凯因科技估值仍有提升空间,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3-25年净利润分别为1.19亿、1.59亿、2.09亿元,当前市值对应2023年PE为35.8倍。公司专注于病毒性疾病领域,主要业务包括干扰素、乙肝及丙肝创新药等,选取恒瑞医药(创新药)、福瑞股份(肝病治疗)、特宝生物(干扰素)作为可比公司进行估值比较。2023-2025年3家可比公司平均预期PE分别为51.2倍、38.0倍、28.7倍,当前凯因科技估值具有提升空间。考虑到公司在抗病毒创新药领域领先优势明显,凯力唯等核心产品市场空间大,有望实现较快业绩增长,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1)药品研发风险:医药行业研发具有高技术、高投入、高风险、长周期特点,其中临床前研究、临床研究到产品注册各个阶段充满挑战,存在研发产品获批不确定性风险。2)市场开拓风险:我国医改进入新阶段,国家基药目录、新医保目录动态调整,医联体及医共体两级诊疗机制等一系列举措的落实,公司产品市场开拓存在不及预期的风险。3)产品降价风险:随着国家医改体制的逐步深入,医保控费不断趋严,医保支付标准落地、医保局成立以及带量采购实施,药品价格下降将成为未来无法避免的趋势。
    平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1页
    2023-10-18
  • 公司首次覆盖报告:行业高速发展,行业集中度提升+规模效益驱动SMO龙头高成长

    公司首次覆盖报告:行业高速发展,行业集中度提升+规模效益驱动SMO龙头高成长

    个股研报
      普蕊斯(301257)   中国SMO(临床试验现场管理)行业预计以20%以上增速高速发展、头部企业有望受益于集中度提升。SMO行业于20世纪70年代诞生于美国,2008年左右出现在中国,随着国内医药创新的兴起,药物临床试验需求旺盛,国内SMO行业认可度和渗透率逐渐提升,市场规模不断增长,据思派健康招股说明书显示,我国SMO行业规模从2015年的11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69亿元,预计将在2025年达到162亿元,年复合增速(2021-2025年)为23.8%。目前国内SMO行业除5家公司拥有1000名以上业务人员、规模较大外,还存在着大量区域型小SMO公司,行业处于竞争激烈、市场集中度低的阶段,对比SMO行业发展成熟的日本,我们预计随着行业标准的完善,国内SMO行业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升。   多维度构筑高壁垒,SMO龙头实力渐增。公司构筑了多维度的竞争壁垒,1)人员数量多规模效益突出、城市覆盖数量位居第一。截止至2023H1,公司业务人员超过3800人,可覆盖全国180余个城市、超1300余家临床试验机构,CRC人数位居行业第二,覆盖城市数量位居行业第一;2)项目经验丰富、SOP体系保障高质量执行。截止至2023H1,公司SOP体系已涵盖260余份制度文件,全面保障业务的高质量执行,在此基础上,公司累计承接超过2700个国内外SMO项目(包涵44个ADC项目、54个双抗项目、55个CAR-T项目),覆盖了24个疾病领域,累计助推130多个产品上市,服务能力广受认可;3)信息化建设卓有成效、业务效率提升明显。公司有效利用数据、信息资源,针对临床试验执行过程中的痛点,搭建了大数据建模系统,有效提升业务效率。受益于不断增长的服务实力,公司新签及在手订单持续上升,2023H1新签订单(不含税)为6.29亿元,同比增长32.94%,在手订单(不含税)为17.54亿元,同比增长35.88%,保障业务快速增长发展。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预计2023-2025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8.21、10.92、14.19亿元,增速分别为40%、33%、30%,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4、1.54、2.07亿元,增速分别为57.27%、35.40%、34.15%,当前股价对应2023E-2025EPE分别为36x、26x、20x,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因素:政策变动风险、法律风险、人才流失风险、医药研发需求下降风险、项目执行周期较长的风险等。
    信达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8页
    2023-10-18
  • 医药生物:医保局发布1-8月基本医疗保险和生育保险运行情况

    医药生物:医保局发布1-8月基本医疗保险和生育保险运行情况

    医疗服务
      市场表现:   2023年10月16日,医药板块跌幅-1.27%,跑输沪深300指数0.26pct,涨跌幅居申万31个子行业第25名。医药生物行业二级子行业中,生命科学(+0.94%)、药用包装和设备(+0.37%)、原料药(-0.01%)表现居前,医院及体检(-2.65%)、医药外包(-2.25%)、医疗设备(-1.75%)表现居后。个股方面,日涨幅榜前3位分别为热景生物(+12.57%)、诺唯赞(+11.51%)、康惠制药(+10.03%);跌幅榜前3位为润达医疗(-10.00%)、海辰药业(-9.97%)、迈威生物-U(-6.91%)。   行业要闻:   国家医保局发布2023年1-8月基本医疗保险和生育保险运行情况,2023年1-8月,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含生育保险)总收入20923.33亿元,同比增长9.3%。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含生育保险)总支出17864.77亿元,同比增长18.3%。   (数据来源:国家医保局官网)   公司要闻:   奥赛康(002755.SZ):子公司AskGene自主开发的创新药ASKB589注射液近日获CDE批准在中国开展III期关键性临床试验,本次获批开展的研究是一项评价ASKB589注射液(靶向CLDN18.2单克隆抗体)或安慰剂联合CAPOX(奥沙利铂和卡培他滨)及PD-1抑制剂一线治疗CLDN18.2阳性的不可切除的局部晚期、复发性或转移性胃及食管胃交界处腺癌(G/GEJ)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III期临床研究。   片仔癀(600436.SH):第三季度营业收入25.55亿元(+16.48%),归母净利润8.64亿元(+17.03%),扣非归母净利润8.64亿元(+15.89%)。   国药现代(600420.SH):公司发布2023年前三季度业绩快报公告,营业总收入916,188.13万元(-5.73%),归母净利润56,392.33万元(+32.26%),扣非归母净利润53,012.19万元(+48.90%)。   通化东宝(600867.SH):公司于近日收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核准签发的恩格列净原料药《化学原料药上市申请批准通知书》及恩格列净片《药品注册证书》。   (数据来源:iFinD)   风险提示:新药研发及上市不及预期;政策推进超预期;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页
    2023-10-18
  • 中药材 头豹词条报告系列

    中药材 头豹词条报告系列

    化学制药
      中药材行业定义[1]   根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中药材是中药饮片的原料,必须符合国家药品标准。中药材一般指原植物、动物、矿物除去非药用部位的商品药材。药材未注明炮制要求的,均指生药材,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附录中药材炮制通则的净制项进行处理。在严格意义上,药品范畴内的中药材仅指经过净制处理后的药材,对于未经依法净制处理的原药材不能列为药品概念下的中药材,更不能直接入药。   中药材行业分类[2]   中药材可以根据其来源分为植物类如人参、黄芪、枸杞,动物类如牛黄、麝香、熊胆及矿物类如雄黄、硫磺、朱砂三大类。   中药材行业特征[4]   中国中药材行业的行业特征包括企业数量众多,但行业集中度较低、产品业态较多,但同质化现象严重、多种因素推动,发展前景广阔三个特征。
    头豹研究院
    16页
    2023-10-18
  • 【粤开医药】医疗器械系列报告(一)概览篇:万亿规模,成长可期

    【粤开医药】医疗器械系列报告(一)概览篇:万亿规模,成长可期

    医疗器械
      医疗器械与药品是医药卫生行业主要的消费品,在创造经济价值和民生保障方面具有重大的意义。相对药品,医疗器械作用机理简单、研发周期短、创新迭代快、上市程序简单,投资风险和收益相对可控。本篇主要从概念分类、市场规模、竞争格局、商业模式及产业链、增长前景等方面介绍医疗器械行业整体情况并提出行业投资建议。   市场规模:万亿赛道,高速成长   根据Evaluate Med Tech预计,2022年全球医疗器械市场容量约为5328亿美元,2016-2024年全球医疗器械销售额复合增速5.50%,2024年市场规模或将达到5945亿美元。国内医疗器械产业起步较晚,但保持高速增长。据《中国医疗器械产业发展报告现状及“十四五”展望》,2022我国医疗器械产业营业收入(规上+规下数据)约达12995亿元,预测到2025年可达18750亿元,相比2015年增加了12453亿元,累计增长197.88%,10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1.5%,约为全球市场增速的2倍。   竞争格局:多小散弱,行业集中度有待提高   医疗器械行业范围广、涉及领域多、产品丰富,国内整体呈现多、小、散、弱的发展格局,行业集中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企业数量多:截至2021年底,全国实有医疗器械生产企业2.89万家,其中:可生产Ⅰ类产品的企业19569家,可生产Ⅱ类产品的企业13971家,可生产Ⅲ类产品的企业2033家。   业务规模小:美股营业收入排名前10的器械企业年营收总额超过2000亿美元,A股营业收入排名前10的器械企业年营收总额不足100亿美元。   行业集中度分散:国内规上器械生产企业数量为2701家,占比不足10%,规上企业营收总和4565亿元,占比不足40%。A股上市医疗器械企业123家,2022年国内营业收入2067.68亿元,占比约为15.91%,其中CR4(A股上市企业国内营业收入前4)总计504.71亿元,占比约为3.88%。   整体实力偏弱:国际影响力不足,出口以手套、医用敷料等低端产品为主,相较国际巨头全球布局、全领域覆盖存在较大的进步空间。   商业模式及产业链:基本成熟,核心原材料亟待突破   医疗器械商业模式包括上游原材料、中游研发生产制造及下游流通应用三个产业链环节。   上游核心原材料依赖境外进口,由贸易摩擦导致的货源短缺以及价格波动或成为制约行业的关键因素。目前未实现进口替代的原材料以探测器、芯片等核心电子零部件,医用陶瓷、聚醚醚酮PEEK等高端医用材料和诊断酶、抗体、抗原等生物活性原料为主,开发技术要求高,短期突破难度大。中游行业细分领域众多,不同领域的产品功能差异较大,单一业务难以支撑规模化发展,面向多个赛道进行创新研发成为新的增长动能。   下游“两票制”背景下,国内基本形成经销为主、直销为辅的产品流通渠道。随着带量采购的深入实施,经销产品降价、利润走低加速部分业务规模小、管理能力弱的经销商出清,大型经销商加快物流配送、跟台消毒、售后服务能力建设,进一步巩固市场地位。   增长前景   1.老龄化视角下卫生健康需求激增,医疗器械具备长期增长基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肿瘤等慢性病发病率明显提高,激发了大量卫生与健康需求,医药与医疗器械作为主要的医疗产品具备较大的成长空间。从生产制造端来看,2019年国内规上医药与医疗器械规模比约为4.65:1,考虑到国家近年来要求控制药占比,参考海外发达国家药械比1:1的规模格局,国内医疗器械行业还存在很大的缺口和利润空间释放。   2.国产替代进入关键时期,自主品牌渗透率进一步提升。国内医疗器械制造技术升级和质量提升进入新阶段,国产龙头品牌在性能、价格、服务等方面具有优势,未来伴随着推进采购国产仪器、加快集采高值耗材将进一步打破海外垄断,提升市场渗透率和占有率。   3.国家政策全方位支持,产业发展环境欣欣向荣。研发及产业化方面,多个国家规划强调支持推动行业领域关键零部件及材料取得重大突破,《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等若干审评审批、监督管理政策支持创新医疗器械加快上市。流通使用方面,聚焦公共卫生防控救治、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重点人群健康服务补短板工作,重点支持各省针对性加强检验科、医学影像科等平台专科建设,提升高端医疗器械及大型装备的配置水平,完善基础医疗设施建设。医保支付方面,部分地市探索创新医疗器械DRG/DIP付费除外支付。   投资建议:行业加速分化演绎下,重点关注以下三大投资机会   在庞大的卫生健康需求、国产替代加速以及政策全方位支持三向支撑下,国内医疗器械行业将持续保持高速增长。但上游关键原材料依赖进口、行业竞争格局过于分散等不利因素交织,我们判断行业未来将加速分化演绎,有持续经营韧劲和动力的企业方能脱颖而出,建议重点关注以下三大投资机会。   一是关注产品线拓展路径,包括同一产品线纵向迭代式创新和不同产品线横向整合,看好国产品牌中低端优势产品升级换代和龙头公司多业务赛道布局。   二是关注国产替代高成长赛道,重点跟踪起搏器、X射线机、磁共振成像等国产替代空间足、行业增速快的细分板块。   三是关注产业链安全自主可控布局进展,尤其在高端设备制造、高值耗材、体外诊断等领域相关的关键零部件、医用材料和抗原抗体生物活性物质布局进展。   风险提示   创新研发失败风险、产品线业务拓展不及预期风险、国产替代进度不理想风险、国际地缘政治风险
    粤开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0页
    2023-10-18
  • 有机颜料 头豹词条报告系列

    有机颜料 头豹词条报告系列

    化学制品
      有机颜料行业定义[1]   有机颜料是一种由有机化合物制成的具有颜料性能的有色材料,常见的种类有偶氮颜料、色淀颜料、酞菁颜料及喹吖啶酮颜料等。这些有机化合物通常由碳、氢、氧、氮等元素组成,并且具有较为稳定的分子结构,能够吸收或反射某些特定的光波长,从而呈现出明确的颜色。有机颜料具有明亮、稳定、优良的色泽和高的染色力、透明度、耐光、耐热、耐候等特性,广泛应用于油漆、涂料、塑料、印刷油墨、纺织品、化妆品等行业。   有机颜料行业分类[2]   有机颜料的分类方式可以通过化学结构和功能进行划分。   有机颜料行业特征[3]   首先,有机颜料行业的产业集中度正在逐渐提高,环保措施的严格要求使得部分中小企业限产或关停,市场份额向头部企业倾斜。其次,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有机颜料行业正在逐步融合传统生产工艺与新技术,以提高产品生产自动化程度。此外,有机颜料生产过程产生“三废”,许多企业开展建设了较完备的三废处理设施。同时,为满足环保要求,越来越多有机颜料企业开始开发环保型产品。
    头豹研究院
    22页
    2023-10-18
  • 聚焦泌尿生殖领域,提供差异化解决方案的创新先锋

    聚焦泌尿生殖领域,提供差异化解决方案的创新先锋

    个股研报
      亚虹医药(688176)   亚虹医药是一家专注于解决泌尿生殖系统领域未满足临床需求的创新药企。公司成立于 2010 年, 2022 年 1 月科创板上市。 公司的核心产品包括宫颈癌前病变无创治疗方案 APL-1702、 早期膀胱癌口服药物 APL-1202、膀胱癌显影剂 APL-1706。 APL-1702 和 APL-1706 关键临床已于 2023 年达到主要疗效终点, APL-1202 关键临床数据读出临近。基于以下原因, 我们认为看好公司管线的研发和商业化前景:   APL-1702 管线看点: 1) HSIL 市场直接受益于政策驱动宫颈癌诊疗率提升, 中短期 HPV 疫苗影响有限: 《加速消除宫颈癌行动计划》 提出,2030 年适龄妇女宫颈癌筛查率达到 70%,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患者治疗率达到 90%。 此外, 在美国和加拿大 2007 年都已将 HPV 疫苗纳入 NIP 的背景下,北美宫颈癌发病率为 6.2/10 万人(中国为 10.7/10 万人); 2) HSIL亟需非手术疗法: 治疗 HSIL 是预防宫颈癌的主要方式之一, 目前仅有手术和消融治疗, 术后宫颈创伤可造成流产、早产等并发症,亟需无创治疗方案。 3) APL-1702 的适应症范围最广且便利性高: 药械一体 APL-1702活性成分为经典光敏剂药物, 主要通过诱导细胞凋亡和刺激免疫系统杀死病变细胞,适用于所有类型的 HSIL, 便利性均优于其他竞品。 APL-1702国际多中心 3 期临床已达到主要疗效终点,有望 2024 年获批上市。   APL-1202 管线看点: 1) NMIBC 术后仅有灌注疗法,患者依从性差。我国膀胱癌年新发 8.1 万人, 其中 75%患者为 NMIBC。 TURBt 手术是 NMIBC的首选治疗方法, 术后一线疗法仅有膀胱灌注治疗。 膀胱灌注不良反应率高,患者依从性差。 2)膀胱癌口服药开发壁垒高, APL-1202 二期临床已初步完成疗效优于化疗灌注的 POC: NMIBC 口服药物因膀胱部位血液循环少导致研发壁垒高。 MetAP2 抑制剂 APL-1202 是全球唯一进入关键临床的NMIBC 口服靶向药物, 2 期临床已显示出对二线 NMIBC 良好的疗效。 3)NMIBC 关键临床数据催化剂临近,大概率达到主要终点: 二线 NMIBC 关键临床复发病例已接近收集完成, 我们认为大概率可达到 EFS 临床终点。   APL-1706 管线看点: 1)膀胱癌诊断(初诊和复查随访)和手术均需要膀胱镜; 2) APL-1706 是一种光敏剂,配合蓝光内窥镜可有效提高膀胱癌的诊出率、降低复发率。   早期管线看点: 1) MetAP 抑制剂 APL-1501 采取前药设计,适应症拓展至多种泌尿系统肿瘤和多药耐药感染治疗领域,并可降低给药频率从 1天 3 次降低到 1 天 2 次。目前在澳洲开展 1 期临床; 2)DBH 抑制剂 APL-1401治疗中重度活动性溃疡性结肠炎的 1b 期临床 IND 已获 NMPA、 FDA 批准并完成首例患者入组, 为同类首创管线。   盈利预测   我们预测公司 2023/24/25 年营业收入为 0.00/0.01/4.84 亿元人民币,归母净利润为-4.11/-4.49/-4.93 亿元人民币。 DCF 模型纳入 3款核心管线(APL-1702、 APL-1202、 APL-1706)的中国收入。目标市值为 120.73 亿元人民币,对应股价为 21.18 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研发不及预期风险;商业化不及预期风险;医药行业政策超预期风险
    太平洋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4页
    2023-10-17
  •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持续关注GLP-1,划时代的大品种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持续关注GLP-1,划时代的大品种

    生物制品
      1.海外映射与连续数据有望继续催化GLP-1热度   GLP-1减重药物是目前医药第一热点,也是吸取全市场关注核心焦点,海外企业诺和诺德与礼来制药市场的应用拓展全球领先,其适应症拓展和销售业绩指引让市场不断提高GLP-1的峰值预期,国内企业作为跟随者或者原料试剂供应商也共同获益于市场的扩大。   2.GLP-1为划时代的大品种,引领医药创新风向   GLP-1的功效并不局限于降糖和减重,10月10日诺和诺德发布公告,由于疗效显著,已达到预设标准,将提前终止司美格鲁肽治疗合并肾功能不全二型糖尿病患者和慢性肾病患者的III期临床FLOW试验。目前司美格鲁肽已批准还有心血管适应症,探索中的包括NASH、阿尔茨海默等。在慢病领域,GLP-1的药物开发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对于长期在肿瘤和免疫等热门方向竞争内卷的中国企业,慢病值得探索和突破,尤其是阿尔茨海默病等退行性疾病。   3.创新热度有望继续   10月20~24日ESMO将在在西班牙马德里召开,在ADC、双抗等新赛道领域,有中国企业的临床数据值将首次披露。截至2023年8月底,共计388个药品通过了形式审查,接下来10~11月将是医保谈判阶段。根据7月4日发布的《谈判药品续约规则》,简易续约与重新谈判的选择权赋予了制药企业更大的主动权,对企业培育大品种更为有利。   4.3季度披露期,可能好于调整后的预期   医药上市公司已开始披露3季度业绩情况,因为医疗反腐,市场已经对8-9月份业绩影响有一定预期,实际医疗反腐短期冲击主要集采在8月上中旬,后续学术推广恢复,具有刚性需求的药物整体仍保持增长,因此实际企业的情况可能好于调整后的预期。
    华鑫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31页
    2023-10-17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定制咨询

400-9696-311 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