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国医药研发创新与营销创新峰会
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行业领域:
  • 全部
  • 化药/生物药
  • 中药
  • 原料药
  • 医疗器械
  • 泛医疗
  • 其他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产业分析
  • 市场数据分析
  • 临床研究进展
  • 集采分析
  • 专利分析/FTO分析
  • 政策分析
  • 医药盘点
  • 投融资
  • 立项评估
  • 技术平台研究
  • 其他
治疗领域:
  • 全部
  • 消化系统与代谢药物
  • 皮肤病药物
  • 罕见病
  • 其他
  • 补气补血药物
  • 全身用激素类制剂(不含性激素和胰岛素)
  • 呼吸系统药物
  • 心血管系统药物
  • 感觉系统药物
  • 抗寄生虫药物、杀虫药物和驱虫药物
  • 抗肿瘤药
  • 免疫机能调节药物
  • 杂类
  • 生殖泌尿系统和性激素类药物
  • 神经系统药物
  • 系统用抗感染药物
  • 肌肉-骨骼系统药物
  • 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物
报告搜索:

全部报告(110760)

  • 甲状腺眼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新药临床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报告

    甲状腺眼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新药临床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报告

    信达生物
    投融资
    新药研发
    甲状腺眼病
    甲状腺眼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眼部肿胀、眼球突出、视力下降等症状。目前,甲状腺眼病新药的研发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 免疫调节剂:甲状腺眼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因此,免疫调节剂是治疗甲状腺眼病的主要手段之一。目前,已经有一些新型的免疫调节剂的研发,如靶向B细胞的药物、靶向T细胞的药物等,这些药物具有更好的免疫调节效果,并且副作用较小。2. 抗炎药物:甲状腺眼病的发生和发展与炎症反应密切相关,因此,抗炎药物也是治疗甲状腺眼病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已经有一些新型的抗炎药物的研发,如靶向炎症介质的药物、靶向炎症信号通路的药物等,这些药物具有更好的抗炎效果,并且副作用较小。3. 抗氧化剂:甲状腺眼病的发生和发展与氧化应激也有关系,因此,抗氧化剂也是治疗甲状腺眼病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已经有一些新型的抗氧化剂的研发,如多酚类物质、维生素E等,这些药物能够减少氧化应激对眼部组织的损伤,从而达到治疗甲状腺眼病的效果。本报告对抗甲状腺眼病新药的研发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包括甲状腺眼病流行病学及诊疗指南、市场规模和空间预测、新药研发竞争格局、新药投融资分析以及新药发展趋势分析等方面。旨在为医药行业相关从业人员提供有关新药研发的全面深入分析和未来发展趋势的参考。
    摩熵咨询
    59页
    2024-07-08
  • 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nAMD)新药临床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报告

    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nAMD)新药临床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报告

    信达生物
    投融资
    新药研发
    nAMD
    鼎新基因
    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nAMD)是一种常见的眼部疾病,主要表现为黄斑区域的新生血管生长、渗出和出血等症状,严重影响视力。目前,nAMD新药的研发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 抗VEGF药物:nAMD的发生和发展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异常表达有关,因此,抗VEGF药物是治疗nAMD的主要手段之一。目前,已经有一些新型的抗VEGF药物的研发,如靶向VEGF-A的药物、靶向VEGF-B的药物等,这些药物具有更好的抗VEGF效果,并且副作用较小。2. 抗血小板凝集剂:nAMD的发生和发展与血小板凝集也有关系,因此,抗血小板凝集剂也是治疗nAMD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已经有一些新型的抗血小板凝集剂的研发,如靶向血小板激活因子的药物、靶向血小板聚集受体的药物等,这些药物能够减少血小板凝集对黄斑区域的损伤,从而达到治疗nAMD的效果。3. 抗炎药物:nAMD的发生和发展与炎症反应也有关系,因此,抗炎药物也是治疗nAMD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已经有一些新型的抗炎药物的研发,如靶向炎症介质的药物、靶向炎症信号通路的药物等,这些药物具有更好的抗炎效果,并且副作用较小。本报告对抗nAMD新药的研发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包括nAMD病流行病学及诊疗指南、市场规模和空间预测、新药研发竞争格局、新药投融资分析以及新药发展趋势分析等方面。旨在为医药行业相关从业人员提供有关新药研发的全面深入分析和未来发展趋势的参考。
    摩熵咨询
    60页
    2024-07-08
  • 2024年生物医药行业二季度业绩前瞻:Q2业绩短期承压,24H2行业见底回升可期

    2024年生物医药行业二季度业绩前瞻:Q2业绩短期承压,24H2行业见底回升可期

    生物制品
      7月投资观点   行情复盘:2024年以来,医药板块受到国内、国外宏观环境及政策的影响,A股和港股医药指数均下跌超过20%,板块中上涨的个股数量不超过10%。医药指数在4月中旬到5月初有一波阶段性反弹,主要是Q1商业化表现较好的创新药呈现出较强的阿尔法属性。进入业绩真空期之后,由于23Q2基数较高,24Q2仍然受到反腐等因素扰动,预计大部分院内诊疗相关公司Q2业绩将呈现个位数到低双位数增长,市场也较为充分的预期到了这点,因此在中报披露之前,医药板块将没有业绩驱动等催化因素,资金暂时规避业绩不确定性,股价表现也相对疲软。   政策层面,5月下旬国家医保局出台2024年集采8号文;6月6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4年重点工作任务》,今年下半年整体政策基调逐渐明朗化:一是药品和器械集采提质扩面;二是2024年实现DRG/DIP改革全覆盖,研究对创新药和先进医疗技术应用给予在DRG/DIP付费中除外支付等政策倾斜;三是深化药品领域改革创新,制定关于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的指导性文件,适时优化调整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当然,我们也需要关注今年3月13日国务院《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的持续推进和各地方的落实,有望为设备采购带来增量资金来源,也为下半年医疗设备公司的业绩确定性提供一定保障。   上市公司业绩层面,根据我们近期对于A股医药66家上市公司Q2业绩的前瞻预测,预计一半数量的公司Q2业绩集中在0~10%以及10~20%增速区间,当然也有近三分之一的公司Q2业绩将呈现负增长,主要系由于去年高基数,同时今年上半年业绩恢复不及预期。国内及海外业务兼有的公司,国内增长会相对疲软,预计与行业反腐等因素有关。   投资观点:医药行业持续下跌、关注度持续走低也加速了板块的触底反弹预期,我们预计中报披露之后,医药行业各方面的利空因素将充分反映,投资者对于全年以及明年的增长预期将相对明确,将是布局的最佳时期。从行业基本面来看,医药上市公司整体已经连续3个季度负增长,经历反腐的洗礼之后,未来将呈现更加健康的增长;短期的阵痛将带来更健康及长远的发展,去芜存菁之后,行业集中度预计在未来几年会加速提升。   7月投资组合:A股:迈瑞医疗、新产业、迈威生物-U、美好医疗、澳华内镜、艾德生物、振德医疗、拱东医疗;H股:科伦博泰生物-B、和黄医药、康方生物、爱康医疗。   风险提示:研发失败风险;商业化不及预期风险;地缘政治风险;政策超预期风险。
    国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0页
    2024-07-08
  • 多重耐药菌抗菌新药临床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报告

    多重耐药菌抗菌新药临床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报告

    投融资
    石药集团
    新药研发
    多重耐药菌感染
    盟科药业
    多重耐药菌是指对多种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细菌。多重耐药菌抗菌药物新药的研发是医药行业中的重要领域之一。目前,多重耐药菌抗菌新药的研发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 新型β-内酰胺酶抑制剂:β-内酰胺酶是导致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因素之一。新型β-内酰胺酶抑制剂是指与β-内酰胺酶结合,抑制其活性的化合物。目前,已经有一些新型的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研发,如Avibactam、Relebactam等,这些药物具有更好的抑制β-内酰胺酶的效果,并且副作用较小。2. 抗菌肽类药物:抗菌肽是一类天然存在于生物体内的抗菌物质,具有广谱抗菌作用。目前,已经有一些新型的抗菌肽类药物的研发,如Polymyxin B、Daptomycin等,这些药物具有更好的抗菌效果,并且副作用较小。3. 抗菌靶向药物:抗菌靶向药物是指针对细菌特定的生物过程或分子靶点进行设计和研发的药物。目前,已经有一些新型的抗菌靶向药物的研发,如靶向细胞壁合成的药物、靶向核糖体的药物等,这些药物具有更好的抗菌效果,并且副作用较小。本报告对抗多重耐药菌新药的研发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包括多重耐药菌流行病学及诊疗指南、市场规模和空间预测、新药研发竞争格局、新药投融资分析以及新药发展趋势分析等方面。旨在为医药行业相关从业人员提供有关新药研发的全面深入分析和未来发展趋势的参考。
    摩熵咨询
    63页
    2024-07-08
  • 抗HIV新药临床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报告

    抗HIV新药临床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报告

    前沿生物
    恒瑞医药
    投融资
    新药研发
    HIV感染
    HIV是一种引起艾滋病的病毒,其感染会导致免疫系统受损,从而引起多种严重疾病。目前,抗HIV新药的研发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 整合酶抑制剂:整合酶是HIV病毒在宿主细胞内复制所必需的酶,因此,抑制整合酶的活性可以有效地抑制HIV病毒的复制。目前,已经有一些新型的整合酶抑制剂的研发,如Dolutegravir、Bictegravir等,这些药物具有更好的抑制整合酶的效果,并且副作用较小。2. 逆转录酶抑制剂:逆转录酶是HIV病毒在宿主细胞内复制所必需的酶,因此,抑制逆转录酶的活性可以有效地抑制HIV病毒的复制。目前,已经有一些新型的逆转录酶抑制剂的研发,如Tenofovir Alafenamide、Emtricitabine等,这些药物具有更好的抑制逆转录酶的效果,并且副作用较小。3. 三联疗法:三联疗法是指同时使用三种不同类型的抗HIV药物进行治疗,以达到更好的控制HIV病毒复制的效果。目前,已经有一些新型的三联疗法的研发,如Bictegravir/Emtricitabine/Tenofovir Alafenamide等,这些药物具有更好的抗HIV病毒的效果,并且副作用较小。本报告对抗HIV新药的研发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包括HIV病毒流行病学及诊疗指南、市场规模和空间预测、新药研发竞争格局、新药投融资分析以及新药发展趋势分析等方面。旨在为医药行业相关从业人员提供有关新药研发的全面深入分析和未来发展趋势的参考。
    摩熵咨询
    40页
    2024-07-08
  • 抗疱疹病毒新药临床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报告

    抗疱疹病毒新药临床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报告

    投融资
    新药研发
    万泰生物
    疱疹病毒感染
    沃森生物
    智飞生物
    疱疹病毒是一种常见的病毒,可以引起多种疾病,如口唇疱疹、生殖器疱疹等。目前,抗疱疹病毒新药的研发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 DNA聚合酶抑制剂:DNA聚合酶是疱疹病毒在宿主细胞内复制所必需的酶,因此,抑制DNA聚合酶的活性可以有效地抑制疱疹病毒的复制。目前,已经有一些新型的DNA聚合酶抑制剂的研发,如Pritelivir、Amenamevir等,这些药物具有更好的抑制DNA聚合酶的效果,并且副作用较小。2. 病毒膜融合抑制剂:病毒膜融合是疱疹病毒进入宿主细胞的重要步骤,因此,抑制病毒膜融合的过程可以有效地抑制疱疹病毒的进入和复制。目前,已经有一些新型的病毒膜融合抑制剂的研发,如Famciclovir、Valacyclovir等,这些药物具有更好的抑制病毒膜融合的效果,并且副作用较小。3. 免疫调节剂:免疫调节剂是指能够调节宿主免疫系统的药物,从而增强宿主免疫力,提高对疱疹病毒的抵抗力。目前,已经有一些新型的免疫调节剂的研发,如Sitavig、Imiquimod等,这些药物具有更好的免疫调节作用,并且副作用较小。本报告对抗疱疹病毒新药的研发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包括疱疹病毒流行病学及诊疗指南、市场规模和空间预测、新药研发竞争格局、新药投融资分析以及新药发展趋势分析等方面。旨在为医药行业相关从业人员提供有关新药研发的全面深入分析和未来发展趋势的参考。
    摩熵咨询
    38页
    2024-07-08
  • 抗肝炎病毒新药临床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报告

    抗肝炎病毒新药临床研究进展及发展趋势报告

    豪森药业
    投融资
    新药研发
    华熙生物
    肝炎病毒感染
    肝炎病毒是一种常见的病毒,可以引起肝炎等多种疾病。目前,抗肝炎病毒新药的研发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 直接抗病毒药物:直接抗病毒药物是指能够直接抑制肝炎病毒的复制和感染的药物。目前,已经有一些新型的直接抗病毒药物的研发,如Sofosbuvir、Daclatasvir等,这些药物具有更好的抗肝炎病毒的效果,并且副作用较小。2. 免疫调节剂:免疫调节剂是指能够调节宿主免疫系统的药物,从而增强宿主免疫力,提高对肝炎病毒的抵抗力。目前,已经有一些新型的免疫调节剂的研发,如Peginterferon、Tenofovir等,这些药物具有更好的免疫调节作用,并且副作用较小。3. 抗病毒药物的联合应用:联合应用不同类型的抗病毒药物,可以有效地增强抗肝炎病毒的效果。目前,已经有一些新型的抗病毒药物的联合应用方案的研发,如Sofosbuvir/Ledipasvir、Sofosbuvir/Velpatasvir等,这些药物联合应用具有更好的抗肝炎病毒的效果,并且副作用较小。本报告对抗肝炎病毒新药的研发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包括肝炎病毒流行病学及诊疗指南、市场规模和空间预测、新药研发竞争格局、新药投融资分析以及新药发展趋势分析等方面。旨在为医药行业相关从业人员提供有关新药研发的全面深入分析和未来发展趋势的参考。
    摩熵咨询
    36页
    2024-07-08
  • 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集落刺激因子、肿瘤坏死因子、生长因子等)市场研究报告

    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集落刺激因子、肿瘤坏死因子、生长因子等)市场研究报告

    信达生物
    恒瑞医药
    市场分析
    免疫治疗
    免疫调节剂
    细胞因子是一类具有重要生物学功能的蛋白质分子,包括白细胞介素、集落刺激因子、肿瘤坏死因子、生长因子等,能够调节人体免疫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等生物应答的药物,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其在免疫治疗、抗肿瘤药物和再生医学等领域都有巨大的市场需求。未来随着生物技术的进步和个体化医疗的发展,细胞因子市场将进一步扩大,并呈现出更多的创新和发展机会。本报告将对细胞因子市场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包括整体概述、市场规模及增长趋势、竞争格局、重点品种及趋势分析等方面。旨在提供准确的市场信息和趋势分析,帮助客户制定更好的市场战略,提高市场竞争力。
    摩熵咨询
    78页
    2024-07-08
  • 干扰素市场研究报告

    干扰素市场研究报告

    市场分析
    默沙东
    干扰素
    三元基因
    干扰素是一类具有重要生物学功能的蛋白质分子,能够调节人体免疫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等生物应答的药物,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受病毒感染和肿瘤发病率上升的影响,干扰素的需求也在逐年增加,全球干扰素市场规模呈现稳步增长态势,亚太地区是全球干扰素市场最大的消费市场,市场发展潜力较大。本报告将对干扰素市场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包括整体概述、市场规模及增长趋势、竞争格局、重点品种及趋势分析等方面。旨在提供准确的市场信息和趋势分析,帮助客户制定更好的市场战略,提高市场竞争力。
    摩熵咨询
    53页
    2024-07-08
  • 医疗行业周报:高层级政策落地推动医药复苏,重点布局两大战略方向

    医疗行业周报:高层级政策落地推动医药复苏,重点布局两大战略方向

    医疗服务
      我们认为,近期医药板块最重要的投资变化,一是高能级的创新药全链条支持政策的出台;一是半年报窗口期的来临和板块表观业绩拐点的出现。下半年医药板块投资的配置布局也围绕这两大变化展开。   根据中国政府网,7月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实施方案》。会议指出,要全链条强化政策保障,统筹用好价格管理、医保支付、商业保险、药品配备使用、投融资等政策,优化审评审批和医疗机构考核机制,合力助推创新药突破发展。要调动各方面科技创新资源,强化新药创制基础研究,夯实我国创新药发展根基。我们认为,这一高能级政策出台,不仅将为创新药产业链条的带来实实在在的支持和保障,更能有效消除市场对医药板块的政策忧虑,创造估值回升趋势。   此外,半年报窗口来临,市场对企业业绩表现的关注度升高。从行业一季度业绩和Q2以来的整体发展形势来看,考虑行业政策周期、去年同期基数、以及医保结算周期等多方面因素,我们认为应对Q2业绩的温和复苏保持合理预期,Q3-Q4将是医药板块企业明显提速改善的拐点,Q3复苏趋势会比Q2单季度表现更值得关注。   创新药:政策持续鼓励,持续看好GLP-1(胰高血糖素样肽-1)赛道、ADC(抗体偶联药物)和双抗赛道,以及高性价比底部龙头。   生物制品:内资胰岛素企业加速向创新型药企转型,同时全面推进产品出海战略,布局海外市场,打造第二增长曲线。建议持续关注内资胰岛素企业研发及商业化进展。   医疗器械:看好未来国产医疗器械海外拓展的前景,建议重点关注在产品临床创新、制造供应、客户粘性、渠道布局方面具备优势的企业。   中药&药店:担忧情绪持续发酵,中药板块整体估值回调明显,前期筹码经历大幅出清后,情绪面有望触底。后续建议院外关注品牌力强、经营稳健、业绩仍有望持续增长的相关企业。   医疗服务与医美:根据重庆卫健委数据,重庆24年1-5月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累计同比+6.5%,预计随暑假到来,终端需求有望进一步释放,建议关注医疗服务龙头复苏及医美新品放量机会。   投资建议   结合政策面和业绩面的表现,考虑机构医药持仓处于低位,我们有理由认为,医药板块Q3将迎来改善行情,同时医药板块整体超过3年的长期调整也有望反转。   为了把握这种行情,我们建议积极从两个板块进行重点布局:1)高创新药械品种享受创新支持政策红利:如GLP-1(胰高血糖素样肽-1)赛道、ADC(抗体偶联药物)和双抗赛道、电生理/内窥镜等创新医疗器械赛道;2)院内存量药械需求Q3复苏:如部分景气度较高的生物制品(长效干扰素、三代胰岛素、血液制品等)、精麻药物、化学发光诊断、医疗设备、原料药(如维生素、抗生素等)等。   重点标的   恒瑞医药、特宝生物、康方生物、迈瑞医疗、花园生物。   风险提示   汇兑风险、国内外政策风险、投融资周期波动风险、并购整合不及预期的风险等。
    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2页
    2024-07-08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定制咨询

400-9696-311 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