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类型:
  • 全部
  • 深度报告
  • 医药观察周报
  • 医药观察月报
  • 定制化报告
  • 研报
行业领域:
  • 全部
  • 化药/生物药
  • 中药
  • 原料药
  • 医疗器械
  • 泛医疗
  • 其他
报告专题:
  • 全部
  • 行业/产业分析
  • 市场数据分析
  • 临床研究进展
  • 集采分析
  • 专利分析/FTO分析
  • 政策分析
  • 医药盘点
  • 投融资
  • 立项评估
  • 技术平台研究
  • 其他
治疗领域:
  • 全部
  • 消化系统与代谢药物
  • 皮肤病药物
  • 罕见病
  • 其他
  • 补气补血药物
  • 全身用激素类制剂(不含性激素和胰岛素)
  • 呼吸系统药物
  • 心血管系统药物
  • 感觉系统药物
  • 抗寄生虫药物、杀虫药物和驱虫药物
  • 抗肿瘤药
  • 免疫机能调节药物
  • 杂类
  • 生殖泌尿系统和性激素类药物
  • 神经系统药物
  • 系统用抗感染药物
  • 肌肉-骨骼系统药物
  • 血液和造血系统药物
报告搜索:

全部报告(92558)

  • 医疗器械行业研究:联影医疗招股说明书整理

    医疗器械行业研究:联影医疗招股说明书整理

    医疗器械
      事件   2021年12月31日,上海联影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科创板上市的申请已获受理,拟公开发行不超过1亿股,募集资金124.8亿元;   招股书显示,目前国内医学影像设备市场受到医疗需求和国家政策的同时拉动,未来市场规模空间巨大并且当前处于持续增长阶段。而联影医疗则是国内产品布局全面、研发实力最强的企业之一,长期发展前景乐观。   我们特整理公司招股说明书内容要点供广大投资者参考。   投资要素   医学影像设备技术壁垒较高,国内市场规模持续增长。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人口老龄化问题加重,民众健康意识的提高,医疗保健服务的需求持续增加,国内市场对高品质医学影像的需求相应快速增长。同时自2012年医改以来,国家相关部门连续出台了一系列的医疗行业相关政策,旨在优化医疗服务水平、鼓励分级诊疗实施、推动医疗资源下沉。在市场需求及政策红利的双轮驱动下,中国医学影像设备市场将持续增长,2020年市场规模已达到537亿元,2030年市场空间有望突破1000亿元。   产品布局全面,多个赛道份额优势显著。根据目的和信号不同,医学影像设备可划分为多种不同类型的产品。公司MR、CT、PET/CT、PET/MR及DR产品排名均处在行业前列,其中MR产品在国内新增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CT产品在国内新增市场占有率排名第一,PET/CT及PET/MR产品在国内新增市场占有率均排名第一,DR及移动DR产品在国内新增市场占有率分别排名第二和第一,市场份额领先优势显著。   储备全球优秀研发人才,综合研发能力强大。公司以全球化视野吸纳行业人才,组建了具备资深行业管理与技术经验的专业团队。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共有近2000名研发人员,占公司员工总数比例超过35%;公司超过1700人拥有硕士或博士学历,超过350人具备海外教育背景或工作经历。目前公司自研比例位居行业前列,各产品线主要核心部件均实现自研自产。   营销网络立体布局,售后服务体系完善。公司结合直销与经销模式,打造了覆盖境内外市场、从三甲医院至基层机构的多元化立体营销体系。公司产品已入驻近900家三甲医院,全国排名前10的医疗机构均为公司用户,排名前50的医疗机构中,公司用户达49家。海外市场方面,公司目前已在美国、日本等全球多个国家及地区建立销售网络。并且建立了一支注重细节、精益求精的售后团队,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售后综合服务。   募集资金项目用途:基于现有核心技术和产品,推进已有产品线和新产品超声设备的核心技术研发;新建产业化基地,用于生产高端XR、CT、PET/CT、MR和PET/MR等系列产品;计划在境内外新增及改扩建营销服务中心与售后服务中心,并开展学术会议和推广活动;为公司信息化建设的全面升级,包括IT基础建设、信息安全、数据治理中心、财务运营系统、销售运营系统、生产运营系统、产品研发系统等;用于补充流动资金。   风险提示   产品研发失败或无法产业化的风险;实施集中采购的政策风险;经销模式下合作风险;国际化经营及业务拓展风险;核心部件采购风险。
    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3页
    2022-01-04
  • 公司点评报告:收购康川济医药,提升CDMO制剂研发能力

    公司点评报告:收购康川济医药,提升CDMO制剂研发能力

    个股研报
      九洲药业(603456)   事件:2022 年 1 月 3 日,公司发布对南京康川济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的股权收购公告,拟以自有资金 4,000 万元收购康川济医药 25.76%股权,同时出资8,000万元对康川济医药进行增资。本次交易完成后,康川济医药将成为公司的控股子公司,公司合计持有康川济医药 51%的股权。   点评:   康川济医药-实力强劲的药物制剂研发公司。康川济医药成立于 2013年,主营业务为创新药制剂 CMC 研究、改良型药物新剂型研发及一致性评价服务,公司在药物制剂领域研发实力雄厚,拥有先进的缓控释、软胶囊、口腔速溶、外用制剂、注射剂等制剂技术平台,具有创新药I、II 期临床试验样品的交付能力。公司有 60 余研发人员,核心团队由中国药科大学数位资深教授组成,具有超过 20 年丰富研发经验。目前,公司拥有项目经验及在研项目约 70 个,已实现 30 余项高端仿制药技术转让,已完成 10 余个项目申报,已取得 6 项药品注册批件。   收购频频,加快推进原料药+制剂 CDMO 一体化布局,巩固和提升国内领先地位。九洲药业的传统优势业务为原料药 CMO 业务,经过十余年的发展,逐渐形成 CDMO 业务、API 及中间体业务两大板块,近几年,围绕这两大业务,公司进行了多项收并购:如 2019 年 9 月收购苏州诺华工厂,大大提升原料药产能;同月收购 PharmAgra Labs,Inc.和PharmAgra Holding Company,LLC.,提升研发能力;2020 年 8 月与上海医药成立合资子公司,布局原料药制剂一体化业务;2021 年 11 月收购Teva 杭州工厂,增强原料药产能。本次收购将提升公司 CDMO 制剂研发能力,完善公司在小分子原料药及制剂方面从 CMC 研发到商业化生产的一体化布局,增强客户粘性,进一步巩固公司在中国 CDMO 行业的领先地位,实现公司长期可持续快速发展。   盈利预测:预计 2021-2023 年公司营业收入为 38.14、49.84 和 62.24 亿元,同比增长 44.1%、30.7%、24.9%;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6.55、8.88 和11.14 亿元,同比增长 72.2%、35.5%、25.5%,对应 2021-2023 年 PE 分别为 71/53/42 倍。    风险因素:行业竞争加剧风险,政策影响风险,国际政策变动风险、核心技术人员流失的风险等。
    信达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5页
    2022-01-04
  • 医药行业周报:医保大力支持中医药发展,板块业绩高弹性有望兑现

    医药行业周报:医保大力支持中医药发展,板块业绩高弹性有望兑现

    中药
      国家医保政策大力支持中医药,中医药开启发展长周期。国家医保政策大力支持中医药发展,中医药开启发展长周期,中成药/中药饮片/中医服务有望率先获益。2021年12月30日国家医保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下发《关于医保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对中医药付费及医保问题定调,根据实际情况将中成药/中药饮片/中医服务纳入医保支付体系。   新政支持下配方颗粒市场有望扩容,进入高速放量期。政策支持下中药配方颗粒市场扩容,部分纳入医保支付,市场扩容和医保支付的双重利好下中药配方颗粒有望进入高速放量期。中药配方颗粒属于中药饮片范畴,以中药饮片为原料,经过水提、分离、浓缩、干燥、制粒、包装等多步骤加工制成统一规格、剂量、质量标准的新型配方用药,保持传统中药饮片药效,免去煎煮的麻烦,同时可以充分发挥中医传统辨证施治的优势。   医保“双通道“促进中成药销售,业绩高弹性凸显。医保“双通道”促进中成药的院内外销售,市场空间有望进一步向上,部分净利率高的中成药产品有望为企业带来业绩高弹性增长。医保支持下,中成药有望迎来院内外市场联合增长,对独家品种、品牌壁垒高、创新能力强的中成药产品,有望迎来快速放量,从而实现企业销售额的快速增长。叠加中成药产品涨价的情况,部分拥有高利润产品的企业业绩具有高弹性增长空间。   投资建议:政策驱动下中医药行业迎来规范化发展的黄金时期,中医药消费品化和现代化趋势下,国内中医药市场有望扩容,认准高质量中医药品牌,关注中药龙头企业。建议关注具有独家品种、创新能力强、消费品属性强的中药龙头企业片仔癀、同仁堂、健民集团等,中药配方颗粒龙头企业中国中药、华润三九、红日药业,中国首家上市的中医医疗服务连锁机构固生堂。   本周股票建议关注组合:   成长组合:药石科技、佰仁医疗、爱博医疗   稳健组合:片仔癀、九洲药业、百诚医药   弹性组合:太极集团、健民集团、红日药业   风险提示:医药行业政策变动风险;医疗消费需求下降风险;集采风险;其他系统性风险。
    民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8页
    2022-01-04
  • 2021年中国康复行业短报告

    2021年中国康复行业短报告

    医疗服务
      名词解释   康复医学:一门通过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心理治疗、康复工程和传统中医康复治疗等多种手段消除和减轻人的功能障碍、弥补和重建人的功能缺失、设法改善和提升人的各方面身体机能,帮助人体将身体力量、认知能力以及机动性能恢复到最佳水平的学科。   康复医疗器械:在康复医疗中用于评测、训练与治疗,能够帮助患者评估并提高身体机能、恢复身体力量、弥补功能缺陷的医疗器具。   精神康复:针对抑郁、焦虑、失眠等精神病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和治疗,减缓患者的精神衰退,恢复其社会功能及认知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神经康复:针对脑卒中等神经系统疾病所致的运动、感觉等功能障碍进行康复训练和治疗,减轻疾病或损伤所致的残损、残疾和残障程度,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   盘底康复:对妇女产后出现的尿失禁、盆底痛、泌乳不足、子宫脱垂、妊娠纹、产后疲劳、产后抑郁等症状进行康复训练和治疗,使产妇在分娩后身体和精神状况得到快速、全面的恢复。   脑卒中:由于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一组急性脑血管疾病,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   脑卒中后遗症:指脑卒中发病后所致的偏瘫、肌萎缩、肌力低下、站立障碍、步行障碍、手功能障碍等症状 。   作业治疗:应用有目的的,经过选择的作业活动,对由于身体上、精神上、发育上有功能障碍或残疾,以致不同程度地丧失生活自理和劳动能力的患者,进行评价、治疗和训练的过程。   行业概况   中国康复行业起步晚,发展程度相对较低,前景好。   产业链上游国产康复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缺乏核心技术高端产品以仿制国外为主,中游公立与私立康复服务机构互相协作形成互补模式,下游消费者康复需求大。   预计2023年我国康复医疗器械市场规模将增长至650 亿元,2025年康复医疗服务市场将增至2110亿元
    亿渡数据
    21页
    2022-01-04
  • 七蕊胃舒胶囊获批丰富产品线,公司价值进一步被认知

    七蕊胃舒胶囊获批丰富产品线,公司价值进一步被认知

    个股研报
      健民集团(600976)   事件   2021年12月31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健民集团的1.1类创新药七蕊胃舒胶囊上市。   事件点评   七蕊胃舒胶囊临床价值凸显,为慢性胃炎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1.1类创新药七蕊胃舒胶囊是在医疗机构制剂基础上研制的中药创新药,开展了随机、双盲、阳性药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临床试验研究结果显示可用于轻中度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伴糜烂湿热瘀阻证所致的胃脘疼痛的治疗。   七蕊胃舒胶囊组方来源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的院内制剂,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基础。并且药理毒理研究及临床试验研究数据表明,七蕊胃舒胶囊在治疗慢性非萎缩性胃炎伴糜烂湿热瘀滞证方面疗效显著,尤其是在改善胃脘疼痛、中医证候等方面,疗效显著优于阳性对照药,并且安全性好,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新品种获批丰富公司产品线,整体研发工作稳步推进   七蕊胃舒胶囊累计投入研发费用约为人民币2704.82万元,成功获批上市后将进一步丰富公司相关治疗领域产品线,有利于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   后续公司整体研发工作稳步推进中,其中包括中药1.1类新药利胃胶囊已进入申报生产后的药审中心专业评审;小儿止咳糖浆及牛黄小儿退热贴Ⅲ期临床研究进展顺利等。   公司价值进一步被认识,唯一的体外培育牛黄提供商具有极强稀缺性   我们认为健民集团的市值不能单一的去看待,分为两个部分分部估值更为合理。1)健民大鹏:参股33.5%且股权比例稳定,并且安宫牛黄丸持续提价,公司作为唯一的体外培育牛黄提供商,具备极强的资源属性和不可替代性,该部分股权价值估值可以参考同样稀缺的标的片仔癀。2)主营业务:属于传统中药OTC品种,单品种市场空间可以进一步扩大,净利润贡献稳定,并且中药创新药的获批新增营收增长点,传统品牌OTC业务有望获得估值提升。   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公司2021~2023年收入分别32.7/39.7/45.8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3.2%/21.3%/15.4%,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3/4.3/5.4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24.3%/30.4%/24.2%,对应2021~2023年EPS为2.16/2.82/3.50元,对应估值为37X/28X/23X。考虑到公司主业稳定增长、研发产品有梯队,参股公司健民大鹏体外培育牛黄极具稀缺性,维持“买入”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   公司业绩不及预期;健民大鹏药业增速不及预期;品牌推广不及预期。
    华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4页
    2022-01-04
  • 行业深度研究:生物制品行业2021年批签发数据回顾分析

    行业深度研究:生物制品行业2021年批签发数据回顾分析

    生物制品
      行业观点   2021年,国内生物制品行业总体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复盘2021年的生物制品行业批签发情况来看,上下半年表现有所分化。血制品行业2021年上半年进口批签发供应偏紧,下半年以来国产与进口企业批签发均呈现不断回暖。疫苗行业上半年部分常规疫苗品种批签发节奏受到一定程度影响,下半年以来,主要常规疫苗品种呈现良好的批签发复苏态势。   2021年4月以后,中检院不再对外披露批签发具体瓶/只数量数据,我们以当前中检院披露的批次数据为观测指标,发现:   血制品:白蛋白恢复性增长明显,行业景气度不断改善。2021年,我国白蛋白合计批签发4261次(+11%),其中进口白蛋白为2734次(+14%),进口白蛋白批次占比为64%;静丙合计批签发986次(+9%);小制品方面,八因子、纤原、PCC等产品批次增速呈现保持较快增长。从上市公司层面看,天坛生物人血白蛋白批签发327次(-3%);静注人免疫球蛋白批签发243次(-5%)。华兰生物人血白蛋白批签发214次(+22%);静注人免疫球蛋白批签发146次(+90%)。博雅生物人血白蛋白批签发126次(+18%);静注人免疫球蛋白批签发61次(+20%);人纤维蛋白原批签发65次(+91%)。派林生物人血白蛋白批签发102次(+34%);静注人免疫球蛋白批签发89次(+25%)。   疫苗:行业稳健增长,HPV疫苗等大品种实现高增长。2021年,我国疫苗行业总计实现批签发5704批次,较去年同期增长9.2%,较2019年增长32%。从大品种上来看,万泰生物HPV疫苗实现批签发169次(+267%);智飞生物九价HPV疫苗批签发44次(+83%),四价HPV疫苗批签发34次(+17%);2021年,国产重磅疫苗品种又添新兵,康泰生物13价肺炎疫苗获得批签发。此外,部分进口疫苗重磅品种(如Pfizer的13价肺炎结合疫苗等)仍表现出旺盛的市场需求和强劲的批签发表现。   投资建议   血液制品行业后疫情时代的复苏态势明显,当前新冠变异毒株带来海外疫情有所反复,我们认为2022年进口企业的采桨情况具备一定不确定性,但国内疫情防控态势总体较好,国内厂商的批签发供应不断回暖,后疫情时代,血制品行业平稳发展的基础仍然扎实。建议关注未来具备较大血浆采集供应弹性的头部厂商。   当前国内新冠疫苗大规模接种基本完成,全球新冠口服小分子药物陆续问世,有望与疫苗一起构筑预防+治疗的双重保险,共同助力全球抗疫。若后续疫情影响进一步减弱,常规疫苗有望更加快速放量。建议重点关注HPV疫苗、13价肺炎结合疫苗等大品种放量节奏。   重点公司   博雅生物、万泰生物、天坛生物、智飞生物、康泰生物等。   风险提示   数据统计误差;批次统计数据和实际批签发瓶/支数量间可能存在一定背离;需求恢复不及预期;新冠疫苗毒株变异;常规疫苗接种恢复不及预期;原料血浆采集恢复不及预期;血液制品需求恢复不及预期等。
    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4页
    2022-01-04
  • 【粤开医药行业周报】中山市增设药品进口口岸,关注大湾区医药生物产业发展新机遇

    【粤开医药行业周报】中山市增设药品进口口岸,关注大湾区医药生物产业发展新机遇

    医疗服务
      市场表现   上周沪深 300 指数收涨 0.39%,社会服务、国防军工、综合等板块表现抢眼。医药生物板块全周收涨 3.16%,涨跌幅在申万 28 个子行业中位列第 10 位。六个医药子板块迎来普涨,其中医药商业涨幅最大,涨幅达 7.66%;生物制品板块涨幅较小,涨幅达 0.16%。   行业观点   本周重点事件包括 NMPA 海关总署在中山市增设药品进口口岸及新版医保目录正式执行。   12 月 30 日, NMPA 海关总署发布公告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经国务院批准,同意增设中山市中山港口岸为药品进口口岸。我们认为,在中山市增设药品进口口岸将推动中山优先获得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技术和产品的核心关键要素,缩短中山市药品物流周期,降低药品进口成本,提升中山市医药企业进口药品的积极性,建议投资者关注中山市医药生物企业投资机会。   2022 年 1 月 1 日,2021 年新版医保目录正式落地执行。在 2021 年医保目录调整中,67 个通过谈判进入的药品平均降价 61.7%,肿瘤药降价幅度达64.88%,最高降价幅度达到 93.97%。医保谈判作为药品放量的重要催化剂,是衔接创新药研发和商业化的重要一环。虽然纳入医保的代价为大幅让利,但在量价博弈中,药品往往能享受药品进院的红利和新增患者数量的提升,最终通过以量换价为品种带来增量贡献。我们本周细分板块观点如下:   (1)创新药:自 2015 年以来,药审改革、MAH、优先审评审批等政策和医保支付政策逐步提升创新药物的可及性。对此,我们一是强调关注转轨创新的企业,这类企业具有估值较低、盈利稳定、研发居前等特点。建议关注华东医药、科伦药业、浙江医药等。二是建议投资者关注研发投入高,创新能力强的 FIC 类在研企业,建议关注君实生物、信达生物、百济神州等。   (2)创新医疗器械: 需求端消费升级的不断推进驱动医疗器械行业快速扩张和发展,自主研发及进口替代加速国产崛起,打破进口企业在高端领域的垄断地位。我们重点推荐三条逻辑主线:(1)竞争格局良好的上游设备、耗材企业,如东富龙、楚天科技等;(2)细分赛道中创新实力强、产品差异化的特色企业,有望长期享有创新红利,如南微医学、圣湘生物等;(3)布局海外市场的下游器械龙头,如迈瑞医疗等。   (3)中药:受业绩、政策和创新等多重因素催化,中药板块近期出现强势反弹。但国家正逐步加强对中药板块的调控,带量采购直指用量大、金额高的中成药品种,预计未来国家对中成药的价格调控力度将逐步增强。对于,我们建议投资者关注具有独家品种、布局国际市场的中药企业,如片仔癀、云南白药、东阿阿胶、以岭药业等。   (4)CXO 行业:近年来,得益于全球产业链转移、国内工程师红利、成本优势、药审改革提速及药物创新的升级,国内 CXO 行业呈现出超高的景气度。对于 CXO 板块,建议关注五条投资主线,包括企业订单数量、海外客户数量、企业核心产能、企业技术壁垒和企业转型预期。但考虑到 2020 和 2021 年CXO 板块的普涨,目前板块估值偏高,未来须警惕 CXO 板块的回调和分化。建议关注凯莱英、九洲药业、康龙化成等。   (5)疫苗:奥密克戎席卷全球,给防疫带来了新的挑战。我们认为,新冠疫苗将与药物共同构建“防疫屏障”,考虑到近期国家明显加强了第三针的接种力度,建议投资者关注新冠肺炎防疫标的,如智飞生物、康希诺、康泰生物等。   新闻点评   (1) 江西省药品医用耗材集中采购联席会议办公室发布《关于赣粤豫鄂四省联盟药品带量采购经济技术标得分、商务标得分和综合评审拟中选结果的公示》。   点评:本次江西牵头四省联盟药品集采纳入 10 个大品种,包括苯唑西林、丙泊酚、纳美芬等。中选企业涉及苏州二叶制药、广东金城金素制药有限公司、瑞阳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罗欣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双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知名药企。   从趋势来看,今年省级联盟带量采购数量呈上升趋势,采购品种从化药延伸到中成药领域。相较于单一区域的带量采购,联盟采购规模更大,在“以价换量”的大背景下,联盟采购使得企业降价动力更强,因此建议投资者警惕因药品过度降价带来的投资风险。   (2)12 月 27 日晚间,中成药省际联盟集采领导小组办公室发布《中成药省际联盟集中带量采购公告(第 4 号)》,湖北 19 省中成药省际联盟集中带量采购中选结果正式公布。本次湖北 19 省中成药联盟有 157 家企业的 182 个产品参与报价,采购规模近 100 亿元。97 家企业、111 个产品中选,中选率达62%,中选价格平均降幅 42.27%,最大降幅 82.63%。   点评:尽管中药板块近期表现良好,但是国家正逐步加强对中药板块的调控,中医药带量采购直指用量大、金额高的中成药品种。因此,我们认为,国家正从两个方面引导中医药产业的发展,一方面从顶层政策设计加强中医药行业扶持力度;另一方面,通过集中采购倒逼中成药企业不断提质升级,转轨创新,进一步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中成药力量”。   风险提示   政策落地不及预期、药品降价风险、药物研发风险
    粤开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11页
    2022-01-04
  • 中药:回顾过去方能展望未来,乐观看待中药板块的持续性机会,关注“3+3”投资线索

    中药:回顾过去方能展望未来,乐观看待中药板块的持续性机会,关注“3+3”投资线索

    中药
      2021年回顾:中药板块表现亮眼,但估值仍具性价比   2021年是中药行业的爆发之年。从年涨跌幅数据来看,申万中药板块全年上涨28.84%,为生物医药各板块中唯一正收益板块,估值PE也得到修复。但从几个维度来看中药板块还不算被高估,一方面是未来的预期上中药部分公司的预期估值并不高且大多PEG小于1;另外一方面横向对比食品饮料板块,一直还有所差距。   重申逻辑:政策催化下的估值修复或只是第一步   估值重塑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一个从估值-业绩-逻辑的修正过程。而曾经的中药板块就是在2013年-2014年经历估值下修的过程后,导致传统逻辑被破坏、估值受到压制。   但到了2021年政策端出现明显的边际向好,医保目录部分中药解除限制、中药配方颗粒试点结束、湖北中成药集采降价温和以及医保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指导意见等一系列重磅政策的纷纷落地,可以看出国家对中医药支持政策已由顶层设计逐步过渡到落地执行阶段,具有较强的连贯性,释放出强烈积极信号。   展望2022:静待业绩持续兑现后的逻辑重塑   2021下半年的政策驱动或许只是第一步并且还没有完全结束,2022年才是真正的业绩和逻辑兑现的关键一年。站在2022年年初的时间节点,有两点的明确方向可以带来业绩兑现。   涨价为上下游共振的结果,业绩释放只是时间问题。原材料持续上涨带来成本的提升+下游需求旺盛,双重叠加带来提价从而进一步增厚利润。   国企改革成为主调,股权激励体现企业端信心。2021年中药上市公司中有15家公司实施或者公布了股权激励方案,解锁条件上利润端或者收入端要求的未来复合增速对比过往三年的复合增长率,基本都有所上调。   投资建议:关注3条主线+3点主题   3条主线:有老字号的传统品牌中药、有提价能力的特色品种以及有激励保障的低估值标的。   老字号:片仔癀、同仁堂、云南白药、广誉远等;   能涨价:健民集团、东阿阿胶、太极集团、马应龙、九芝堂等;   有激励:华润三九、羚锐制药、昆药集团、江中药业等。   3点主题:创新、地域、产业链。   中药创新药:以岭药业、康缘药业、天士力、新天药业、方盛制药等。   地域性中药品牌:贵州三力、桂林三金、特一药业、福瑞股份等。   中药产业链:上游种植及养殖产业链+中药材质检(信邦制药、振东制药、贵州百灵、聚光科技、莱伯泰科、润达医疗、东富龙、迈得医疗、楚天科技等);中游经销商(中国中药、珍宝岛);下游药店(大参林、一心堂、益丰药房、老百姓、健之佳、漱玉平民等);中药全产业链布局(中国中药、九州通等)。   风险提示   政策调整超出预期;提价不达预期;业绩不达预期等。
    华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1页
    2022-01-04
  • 贵州苗药传承者,品类持续丰富带来稳定增长

    贵州苗药传承者,品类持续丰富带来稳定增长

    个股研报
      贵州三力(603439)   主要观点:   独家品种开喉剑喷雾剂,预计峰值约 20 亿元   公司独家品种开喉剑喷雾源自传统苗药验方,安全性高,疗效显著,使用方便,儿童依从性高,剂型优势突出。 2009 年开喉剑喷雾剂(儿童型)年进入国家医保目录品种, 2014 年开喉剑喷雾剂(儿童型)、开喉剑喷雾剂成为贵州省(市)名牌产品。 2018 年开喉剑喷雾剂(儿童型)成功入选由广东省卫生计生委和广东省中医药发布的《广东省手足口病诊疗指南( 2018 年版)》,并且是口咽部局部用药中唯一的儿童专用剂型。开喉剑系列在咽喉疾病中成药市场的排名从 2011 年的 32 位升至 2017 年的第 4 位,在儿童咽喉疾病中成药市场中连续多年销售第一。 咽喉疾病发病率高, 潜在就诊人群约 4 亿人, 我们认为公司开喉剑喷雾剂属于传统中药配方,具备成为大单品的潜力, 销售峰值年市场占有率预计能够达到 10%,每人次年均以 2 盒使用量计算, 预计未来年销售峰值约20 亿元。   儿童用药目前供给不足,国家积极鼓励儿童用药研发   我国当前儿童药物市场仍处于专用品种少、适宜剂型少、生产企业少的局面。儿童药的研发相对难度较大、周期更长、评价困难,而且部分成人药品也挤占了一定的儿童用药市场,这给儿童药物的研发与上市带来了困难。国家多次出台文件鼓励儿童药的研发,2016 年, CDE 发布了《关于临床急需儿童用药申请优先审评审批品种评定基本原则及首批优先审评品种的公告》,目前累计发布的三批鼓励研发申报儿童药品清单共计 106 个品种。儿童作为家庭的重要成员之一, 家长对儿童的身体健康也更为关心,对儿童药的支付意愿高,支付能力强,整体上儿童药对医保的依赖度低。   公司着眼于长远,拓展新品类,持续寻找优秀并购标的   公司 2020 年参股汉方药业,目前持股 25.64%。 通过汉方药业,公司获得了芪胶升白胶囊、妇科再造胶囊等新品种。 根据我们测算, 芪胶升白胶囊、妇科再造胶囊分别有望成长为 10 亿元、 5 亿元的大品种。 目前公司正在参与一个百年中医药品牌德昌祥药业的破产重整。 “德昌祥”品牌为百年老字号,具备较大的影响力,前身为贵阳中药厂,具有众多优质药品批文。 德昌祥产品中,妇科再造丸、杜仲壮骨丸、妇得康泡沫气雾剂、止喘灵气雾剂、天麻灵芝合剂(口服液)均为贵州省名牌产品。 公司参与德昌祥药业的破产重整, 能够帮助公司拓展产品种类,解决公司产品相对集中的风险,促进公司长远、健康发展   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公司 2021-2025 年收入有望分别实现 10.33 亿元、 12.57亿元、 15.08 亿元、 17.93 亿元和 21.01 亿元, 2021-2025 年复合增长率约为 27.24%。考虑联营企业汉方药业业绩改善, 每年可贡献给公司部分的投资收益,预计公司 2021-2025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实现 1.54 亿元、 2.11 亿元、 2.78 亿元、 3.40 亿元和 4.04 亿元,2021-2025 年复合增长率约为 33.86%。 2021-2023 年的 EPS 分别为 0.38 元、 0.52 元和 0.68 元, 对应 PE 估值分别为 42x、 30x和 23x。 鉴于公司独家品种增长潜力大,且公司持续并购,扩展新品类, 公司未来 3-5 年业绩增长确定性强, 首次覆盖,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营销拓展不及预期。   大品种依赖风险。   收购战略推行不及预期风险。   产品安全事故风险等
    华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30页
    2022-01-04
  • 从瓮福集团最新数据看磷化工竞争力

    从瓮福集团最新数据看磷化工竞争力

    化学制品
      事件   2021年12月30日,中毅达发布了最新的《发行股份购买并募集配资金暨关联交易报告书(草案)》(修订稿),其中对收购资产瓮福集团的最新数据进行了更新,我们据此对磷化工行业进行分析。   投资要点   一体化磷化工龙头在成本和技术上具有明显优势   瓮福集团集团湿法净化磷酸( PPA)产能100万吨,除部分自用以外,年对外销售量超过70万吨。 2021年前三季度瓮福集团PPA产量达到79.30万吨,产能利用率达到106%。 PPA现货市场价格2021年高点达到20,000元/吨(含税),目前售价约为10,500-11,000元/吨(含税)。 2021年瓮福集团PPA 前三季度销售均价约为4,978元/吨,低于现货市场价格,我们认为主要是长协订单导致。   瓮福集团2021年前三季度磷化工业务(主要收入来自于PPA)毛利率为42.12%,大致估算公司PPA毛利约为2097元/吨,推算出自有磷矿一体化磷化工企业在磷源上的成本优势约为2100元/吨,随着磷矿石与PPA价格上涨,磷化工企业成本优势将更加明显。   磷酸铁赋予磷化工企业更大盈利与成长空间   生产磷酸铁需要用到工业级PPA或工业级磷酸一铵作为磷源, PPA具有较高的门槛和工艺,只有少数几家完成了工业化应用。   瓮福集团2021年前三季度磷肥毛利率为21.64%,主要收入来自于肥料级磷酸二铵,均价为2,860元/吨,大致估算其单吨毛利为619元/吨,生产1吨肥料级磷铵的磷矿石单耗约为1.5-2吨,即单吨磷矿石通过加工为肥料级磷酸二铵出售的毛利约为309-413元/吨。公司PPA毛利估算为2097元/吨,生产1吨PPA磷矿石单耗约为3.7吨,单吨磷矿石加工为PPA出售的毛利约为567元/吨。实际上,前三季度瓮福集团肥料业务毛利率普遍高于其他上市公司化肥业务,同时PPA售价相比市场现货价格较低,考虑到磷酸铁加工环节仍有毛利,预计磷化工企业将磷矿石加工为磷酸铁利润将远高于将磷矿石用于生产肥料。   海量市场呼吁大化工供应链,锂电巨头拥抱磷化工企业近一年以来锂电巨头与磷化工纷纷合作,其中包括宁德时代与湖北宜化、贵州磷化集团合作,华友钴业与兴发集团合作,锂电巨头主要看重磷化工企业在资源端与化工工艺上的优势,能够稳定提供巨量且稳定的原料供给,磷化工在锂电产业链战略地位提升。对于磷化工企业,传统需求的磷铵产能难以新增,可以通过产能置换取得净化磷酸与工业级磷酸一铵的生产指标,从而将产业链延伸至磷酸铁,磷化工企业在磷源与生产加工配套等多方面均具有明显一体化优势,长期来看业绩与估值有望同步提升。   行业评级及投资策略   看好与锂电巨头合作密切且具备磷矿石资源与磷化工工艺优势的企业,推荐兴发集团、云天化、川恒股份、川发龙蟒、湖北宜化,关注中毅达,云图控股、新洋丰等,给予磷化工行业“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锂电行业需求不及预期风险;磷化工产业链大幅降价风险;磷酸铁锂发展进度不及预期风险; 推荐公司业绩不达预期的风险; 大盘系统性风险。
    华鑫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4页
    2022-01-03
洞察市场格局
解锁药品研发情报

咨询业务联系电话

18980413049